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基质-裂缝气体流动机理
1
作者 曲鸿雁 胡佳伟 +2 位作者 周福建 史纪龙 刘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为了探明深层裂缝性致密气藏的气体流动规律,研发了基质–裂缝系统气体流动物理模拟装置,建立了高温高压基质–裂缝系统气体流动物理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从基质到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的流动过程,以及基质与裂缝之间... 为了探明深层裂缝性致密气藏的气体流动规律,研发了基质–裂缝系统气体流动物理模拟装置,建立了高温高压基质–裂缝系统气体流动物理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从基质到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的流动过程,以及基质与裂缝之间的传质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流动的差异性,明确了高温高压作用下应力和流态对气体流动规律的综合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储层压力和应力显著影响气体流量和岩石渗透率,温度变化对气体流量和渗透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含天然裂缝岩心受应力敏感和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层裂缝性致密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裂缝性气藏 基质–裂缝系统 深层 气体流动
下载PDF
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探讨
2
作者 陈军 张兆星 +3 位作者 米婧 屈红艳 胡蓉 李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15只。荷瘤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共饲养56天;荷瘤共病抑郁组是在荷瘤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干预,每天行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天、15天、29天、43天小鼠尾静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PD-1抑制剂组是在荷瘤共病抑郁组的基础上,将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改为PD-1抑制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是在PD-1抑制剂组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灌胃改为逍遥散水提物灌胃。分组后第57天,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进行糖水偏好测试、陌生环境摄食实验,分析两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计算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获取小鼠瘤体,并测量瘤体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的数值;对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情况。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与荷瘤对照组比较,荷瘤共病抑郁组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摄食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0.01)。(2)生存率差异:荷瘤共病抑郁组小鼠生存率为20%,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26.7%,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40%。(3)肿瘤增值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体积小于PD-1抑制剂组(P<0.05),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重量显著小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显著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的抑瘤率为35.4%优于PD-1抑制剂组的22.1%。(4)相关蛋白表达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IDO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Kyn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AhR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Foxp3表达情况:与荷瘤共病抑郁组比较,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PD-1抑制剂组比较,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散对PD-1抑制剂的增敏作用可能与通过下调IDO、Kyn、AhR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值与分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犬尿氨酸 叉头样转录因子3 芳香烃受体
下载PDF
尿酸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曲鸿雁 李东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 分析尿酸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目的 分析尿酸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随访2周,检测血尿酸,测算尿酸变异性;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评价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并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组43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41例,比较观察组3个亚组与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血尿酸变异率;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高血脂史、糖尿病史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尿酸及其变异性水平均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高龄、高血压、高尿酸及其变异性、CSS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CSS评分与尿酸、尿酸变异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尿酸水平及其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可根据尿酸及其变异性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变异性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古典季节题材诗歌的四季意趣
4
作者 渠红岩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中国位于季风最活跃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四季分明。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而言,春种秋收就是一年农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这种社会模式使古典季节题材诗歌偏于抒写春秋两季,且有悲伤情绪特征。伤春悲秋只是四季诗歌的一个方面,更值... 中国位于季风最活跃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四季分明。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而言,春种秋收就是一年农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这种社会模式使古典季节题材诗歌偏于抒写春秋两季,且有悲伤情绪特征。伤春悲秋只是四季诗歌的一个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春去秋来万物生息荣枯的细致描写,对冬去春来岁岁新生的满怀期待。四季物候、生趣使季节这一抽象的自然时间凝结成可见可感的现象,映现出自然气候与古代社会生活的多元联结。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各擅其美,从物候和意趣角度能全面认识轮回在古诗中的四季,深刻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繁荣与沉静相间的特征以及中国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气候 农耕社会 春秋 四季更迭 物候 生活意趣
下载PDF
针灸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线粒体SIRT3机制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屈红艳 邢文文 +7 位作者 李璐 张兆星 赵丽娟 李倩 史晓燕 吴涛 艾霞 刘奇 《陕西中医》 2019年第2期244-246,共3页
A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作为一种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与线粒体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的证据表明,SIRT3可以通... A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作为一种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与线粒体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的证据表明,SIRT3可以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SIRT3的线粒体定位,调节作用等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探讨其在AD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针刺更好地防治AD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针灸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线粒体 保护作用 机制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冷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肝脏、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思琪 曲红焱 +1 位作者 黄大鹏 耿忠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冷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肝脏、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有重复完全交叉析因试验设计,选择26日龄断奶、体重[(7.48±0.47) kg]...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冷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肝脏、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有重复完全交叉析因试验设计,选择26日龄断奶、体重[(7.48±0.47) 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72头,按体重和性别完全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接受2个温度(适温23~27℃、低温14~18℃)和3个L-Arg添加量(0、0.8%、1.2%)的交叉处理。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温度(P=0.006)和L-Arg(P=0.027)对仔猪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47);温度和L-Arg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P=0.031)和L-Arg(P=0.037)均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269)。2)温度和L-Arg对仔猪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交互作用对胸腺重量的影响不显著(P=0.352),但对脾脏重量有显著影响(P=0.026)。3)温度和L-Arg的交互作用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 (P=0.049)、IgM (P=0.021)和IgG (P=0.015)含量有显著影响。4)温度和L-Arg的交互作用对肝脏中IFN-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18),对肾脏中TNF-α和IFN-γ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适量L-Arg可以改善冷应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 冷应激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基于荧光标记的大黄鱼氧化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鹏 周明言 +6 位作者 渠宏雁 王金厢 朱文慧 徐永霞 仪淑敏 林洪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5,共9页
在确定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的基础上,采用荧光素-5-氨基硫脲(fluorescein-5-thiosemicarbazide,FTSC)对氧化的大黄鱼肌肉蛋白质进行荧光标记和参数优化,进而建立氧化肌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显示,氧化肌肉蛋白质较... 在确定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的基础上,采用荧光素-5-氨基硫脲(fluorescein-5-thiosemicarbazide,FTSC)对氧化的大黄鱼肌肉蛋白质进行荧光标记和参数优化,进而建立氧化肌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显示,氧化肌肉蛋白质较佳的双向电泳程序为:蛋白样品采用液氮研磨和裂解液Ⅲ(含8 mol/L尿素、2 mol/L硫脲、4%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65 mmol/L二硫苏糖醇(DTT)和0.2%载体两性电解质)制备;采用FTSC溶液40℃恒温水浴3 h,对氧化蛋白质进行荧光标记,并采用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液进行洗脱;标记后的蛋白样品采用p H 5~8的固定化p H梯度(IPG)预制胶条上样后,采用等电聚焦程序C(50 V主动水化14 h,500 V、2 h,1 000 V、1.5 h及4 000 V、1 h三段式除盐,6 000 V、0.5 h和10 000 V、1 h两段式升压,10 000 V聚焦80 000 vhr,最后500 V保持10 h)进行第1向分离,再采用12%的聚丙烯酰胺分离胶进行第2向分离;最后所得凝胶经直接荧光扫描和银染后扫描分别得到氧化肌肉蛋白质的荧光图谱和肌肉全蛋白电泳图谱。由该程序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具有分离度好、蛋白点清晰、分布均匀等优点,为利用双向电泳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氧化蛋白质种类、进而阐明蛋白质氧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大黄鱼 氧化肌肉蛋白质 荧光素-5-氨基硫脲 荧光标记
下载PDF
针刺对颅脑损伤大鼠海马单羧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文文 种文强 +5 位作者 张慧叶 屈红艳 吴涛 赵娴 艾霞 刘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80-184,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组织单羧酸转运蛋白MCT2、MCT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TBI大鼠康复的海马能量代谢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针刺组12只,空白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TBI...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组织单羧酸转运蛋白MCT2、MCT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TBI大鼠康复的海马能量代谢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针刺组12只,空白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TBI模型大鼠,造模12 h后治疗组进行针刺干预,选取"人中""百会""内关""足三里"进行针刺,1次/d,共治疗10次。采用神经功能评价、行走功能评价、平衡功能评价以及肢体回缩力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显著下降(P<0.01),平衡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行走耗时显著延长(P<0.01);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功能和行走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针刺治疗后,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CT2、MCT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MC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CT4蛋白表达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TBI大鼠平衡和行走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MCT2、MCT4表达,调控神经元能量转运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TBI 海马 MCT2 MCT4
原文传递
菌根化沙枣苗木培育技术
9
作者 姜思佳 赵利群 +5 位作者 李滨胜 焦丽 韩曦 李长海 曲红焱 宋福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8,44,共4页
沙枣树可营造沙枣经济林、防护林,绿化美化城市等作用,沙枣苗木短缺的情况下,概述了菌根化沙枣苗木培育技术,主要介绍了菌剂制备、种子采收与调制、种子贮藏、菌根化苗木培育、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等六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 菌根化 沙枣 培育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微出血患者出血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嘉仪 贾晓静 +6 位作者 贾少杰 马艳 沈玉秀 刘欣 曲鸿雁 白鸽 程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n=116)组,根据CMBs严重程度评分——NSL评分将116例CMBs患者分为低危组(最终入组39例)、中危组(最终入组39例)和高危组(最终入组38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卒中指南2018》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口服21 d,此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或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且治疗期间未予以其他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分别行头部CT和SWI检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21 d时复查头部CT及NIHSS评分,统计出血转归例数。治疗21 d、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检测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对照组和CMBs组患者应用双抗治疗后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中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危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低危或中危CMBs患者应用双抗治疗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也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CMBs高危患者存在出血转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出血转归 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国产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鑫 张波 +4 位作者 李健 张军 孙小峰 曲宏岩 张信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多家医院2005年5月至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晚期GIST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国产伊马替尼,89例初始剂量为400 mg/d,8例初始剂量为300 mg/d... 目的探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多家医院2005年5月至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晚期GIST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国产伊马替尼,89例初始剂量为400 mg/d,8例初始剂量为300 mg/d。分析国产伊马替尼在晚期GIS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组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为11个月(范围:1~53个月)。97例患者中,获CR 13例、PR 56例、SD 18例和PD 10例,有效率为71.1%,疾病控制率为89.7%。全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5%和68.1%。用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颜面部和下肢水肿、消化道症状和乏力,以1~2级为主。结论国产伊马替尼对于术后复发转移、原发肿瘤无法切除的GIST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GIST)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稳定稀疏主成分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红艳 王化琨 +2 位作者 周影 田甜 岳宇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01-408,共8页
通过对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分析能够较快地发现肿瘤细胞,较为准确快速地诊断疾病。本文在稀疏主成分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稳定稀疏主成分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方法的问题。改进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解决稀疏主成分的Lasso方法在高维度中缺... 通过对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分析能够较快地发现肿瘤细胞,较为准确快速地诊断疾病。本文在稀疏主成分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稳定稀疏主成分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方法的问题。改进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解决稀疏主成分的Lasso方法在高维度中缺乏变量选择的一致性。使用直接聚类、主成分聚类、稀疏主成分、稳定稀疏主成分四种聚类方法对2个基因表达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比较方法的准确率,验证了基于稳定稀疏主成分的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 奇异值分解 稀疏主成分 稳定选择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A1A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戚毓敏 单锴 +3 位作者 崔静 渠宏雁 王荣 陈永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研究主要探索热休克蛋白A1A(HSPA1A)对HeLa、HT29、PC3这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构建HSPA1A重组载体,转染肿瘤细胞,通过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MTT测定结果和细胞周期,探索HSPA1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索热休克蛋白A1A(HSPA1A)对HeLa、HT29、PC3这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构建HSPA1A重组载体,转染肿瘤细胞,通过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MTT测定结果和细胞周期,探索HSPA1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确定HSPA1A对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的细胞定位。过表达HSPA1A后的肿瘤细胞,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细胞免疫荧光检查确定HSPA1A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细胞周期实验表明转染HSPA1A主要加快细胞生长周期的G1期,通过Western Blot确定了过表达HSPA1A使得G1期相关的cyclin D1、CDK4、CDK6、cyclin E1和CDK2上调,推测HSPA1A可能作为伴侣蛋白质维持cyclin D1-CDK4/CDK6和(或)cyclin E1-CDK2相关蛋白质的稳定性加快细胞周期的G1期。HSPA1A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且在细胞质中发挥增殖作用。本研究为基于HSPA1A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A1A PC3 HT29 HELA 增殖
下载PDF
提取条件对蜂花粉粗多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渠宏雁 李学鹏 陈永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式对蜂花粉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蜂花粉粗多糖,研究了温度及乙醇体积分数对3种花粉中蜂花粉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邻苯三酚自氧化原理和芬顿原理检测了蜂花粉粗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式对蜂花粉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蜂花粉粗多糖,研究了温度及乙醇体积分数对3种花粉中蜂花粉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邻苯三酚自氧化原理和芬顿原理检测了蜂花粉粗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后,以经丙烯醛处理的大黄鱼肉为模型,通过测定蛋白质羰基质量摩尔浓度研究了蜂花粉粗多糖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提取的茶花花粉粗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抗氧化活性最显著,乙醇体积分数对3种花粉粗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差别显著,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不显著。80℃、乙醇体积分数为95%时所提取的3种蜂花粉粗多糖均能使丙烯醛处理的大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中羰基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下降而总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上升,且以野菊花粉粗多糖作用效果最佳。因此,蜂花粉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受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且蜂花粉粗多糖能够抑制蛋白质氧化,其中以野菊花粉粗多糖抗氧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粗多糖 蛋白质氧化 大黄鱼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土壤渗漏性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洋 蔡永盛 +3 位作者 李晓蕾 曲红岩 李丹丹 郑桂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阐明水稻品质在不同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渗漏条件下的表现,以垦鉴稻5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渗漏量条件下4个秸秆还田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4处理和A2处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A1处理分别提高1.10%和7.57... 为阐明水稻品质在不同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渗漏条件下的表现,以垦鉴稻5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渗漏量条件下4个秸秆还田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4处理和A2处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A1处理分别提高1.10%和7.57%,B2处理整精米率较B1处理提高4.36%,秸秆还田与渗漏量二因素互作对加工品质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秸秆还田与渗漏量二因素互作间达到极显著水平,能够改善外观品质。A2处理蛋白质含量最低为7.700%,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与渗漏量二因素互作间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A2处理食味值较A1处理提高1.95%,食味值在秸秆还田与渗漏量二因素互作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渗漏量以二者对应最优指标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渗漏性 秸秆还田 品质
下载PDF
化茧成蝶:从乡村教师到国家教学名师的教育叙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红艳 朱家德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中组部牵头实施的国字号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是以"谁来培养"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可靠保证,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湖南省安乡县深柳中学刘...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中组部牵头实施的国字号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是以"谁来培养"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可靠保证,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湖南省安乡县深柳中学刘业庆是为数不多的中学政治教师入选者。本文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刘业庆从乡村教师发展成为国家教学名师的化茧成蝶个案。研究发现,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扎实的专业素养及积极建立教师共同体。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在宏观层面得益于教育政策支持,在中观层面得益于学校、家庭和教师共同体支持,在微观层面得益于3个重要他人和本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刘业庆 教师专业发展路 教育叙事
原文传递
随机前沿成本模型在医院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屈红雁 李芸 +1 位作者 丁雪 李纯净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50-455,共6页
运用软件Frontier 4.1对实例医疗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残差的大小来确定医院无效率的程度,得到了实际效率,并给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医院 运行效率 随机前沿成本模型 残差
下载PDF
酱卤肉智能化精准调控挂汁技术研究
18
作者 徐世明 赵瑞连 +5 位作者 孙晓红 李洋 王迎迎 朱希敏 辛伟娟 曲红燕 《肉类工业》 2019年第8期29-33,共5页
以挂汁过程中烧肉产品的感官品质为主要测定指标,建立不同挂汁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定结果与测定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中心组合原理设计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挂汁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定与挂汁工艺参数的... 以挂汁过程中烧肉产品的感官品质为主要测定指标,建立不同挂汁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定结果与测定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中心组合原理设计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挂汁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定与挂汁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老汤使用周期2.5h,挂汁温度为72℃,挂汁时间为15s的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汤 周期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In situ investigation of SiC powder's microwave sintering by SR-CT technique 被引量:4
19
作者 LI YongCun XU Feng +4 位作者 HU XiaoFang qu hongyan MIAO Hong ZHANG Zhong XIAO TiQi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382-1388,共7页
Microwave sintering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nse structural ceramics,but the mature theor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 Microwave sintering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nse structural ceramics,but the mature theor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R-CT)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into the study of microwave sintering to in-situ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ilicon carbide(SiC) material in this paper.By applying the SR-CT technique,the reconstructed 2D and 3D images of the specimen were obtained and the double logarithm curve of mean neck size and time(Ln(x)-Ln(t))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 reconstructed images.Various sintering phenomena including sintering neck growth during microwav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from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Furthermore,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intering kinetics between microwave and conventional sintering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images and the Ln(x)-Ln(t) curve.1) The sharp surface of grains near the contact region distinctly grew blunt and the sintering neck growth between these grains were obviously observed at the early stage.Besides,the larger particles grew faster than smaller ones.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phenomena may be the micro-focusing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s.2) During each of the three sintering stages,the sintering kinetics curve of double 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neck size and time show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but at the middle stage the slope of the curve increases dramatically,which is quite larger than conventional sintering.The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for these extraordinary phenomena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wave sintering
原文传递
上下颌前牙区软硬组织缺损重建联合种植修复一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肖剑锐 陈宇轩 +3 位作者 陈书军 陈双民 屈红岩 姜旺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5-848,共4页
外伤、肿瘤、先天畸形、重度牙周病导致的严重牙槽骨及牙列缺损,不仅可影响患者的面型和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可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因此,较完善地修复颌骨软硬组织缺损并重建咬合功能十分必要。活动义齿修复重度颌骨缺损的效果较差,... 外伤、肿瘤、先天畸形、重度牙周病导致的严重牙槽骨及牙列缺损,不仅可影响患者的面型和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可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因此,较完善地修复颌骨软硬组织缺损并重建咬合功能十分必要。活动义齿修复重度颌骨缺损的效果较差,且连续缺牙伴重度骨缺损患者亦不是固定桥修复的适应证。种植修复由于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口腔功能并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目前已成为修复牙列缺损和缺失的首要方法,但当患者伴较严重的牙槽骨缺损时,需通过合适的骨增量技术重建缺牙区骨组织,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1]。本课题组联合应用牵张成骨、块状骨移植、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等骨增量技术并复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及软组织移植技术,治疗外伤后前牙区牙列缺损伴上下颌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一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恢复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组织缺损 前牙区 上下颌 咀嚼功能恢复 牙槽骨缺损 牙列缺损 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