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生物量粒径谱季节变化
1
作者 曲耀琦 刘淑德 +4 位作者 薛莹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了解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文根据2016—2017年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粒径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Sheldon型鱼类... 为了解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文根据2016—2017年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粒径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2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出现波峰的粒径区间存在季节差异,春、夏季第一个波峰出现在3~4粒径级,主要由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种类组成。秋、冬季第一个波峰出现在5~6粒径级,主要由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等种类组成。四个季节的第二个波峰均由细纹狮子鱼、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等鱼类个体组成。全部鱼类群落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和截距存在季节差异,其中夏季粒径谱陡峭,截距值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冬季粒径谱最平缓,截距值最小,粒径谱斜率和截距的变化主要受当年生幼鱼群体的影响。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底层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的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同一季节,底层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的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斜率和截距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暖温性鱼类群落与全部鱼类群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的全部鱼类群落粒径结构以小粒径鱼类为主,大型鱼种和大个体较少。鱼类的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年生幼鱼及洄游性鱼类的个体数量变化是影响该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粒径谱 鱼类资源 粒径结构 季节变化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增殖生态容量研究
2
作者 徐晓卉 尹洁 +4 位作者 刘淑德 纪毓鹏 薛莹 任一平 徐宾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为确定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增殖放流的合理容量,本文基于2016-2017年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29个功能组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 为确定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增殖放流的合理容量,本文基于2016-2017年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季度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29个功能组的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征,评估了放流种褐牙鲆的生态容量。研究表明: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4.57,总能量转换效率为6.23%,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1.47,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TB)为26.87,循环指数(FCI)为6.91%,连接指数(CI)为0.24。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增殖生态容量为0.0143 t·km^(-2),约为该海域褐牙鲆当前生物量的1.55倍。褐牙鲆生物量达到生态容量时,长山列岛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略有增加,总消耗量、总输出量等其他参数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长山列岛 ECOPATH模型 生态容量 能量流动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下幼龄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3
作者 韦振道 周启华 +6 位作者 朱原立 朱慧 向旺 伍琪 任一平 李书玲 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高增长率最大,依次为1560.00%、863.33%、457.50%和6.67%,因此水平混交模式和块状混交模式的林分树高生长效果较好。在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两种林分中的月均地表径流以块状混交模式最少,分别是107.72 L和215.24 L,月均土壤流失以块状混交模式较少,分别是4.95 kg和7.25 kg,因此块状混交模式对水土保持的效果较优于垂直混交模式和水平混交模式。综合考虑,采用块状混交模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混交模式 林分生长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观察和评价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
4
作者 高婧 孔德灿 +1 位作者 任义萍 杨丽俊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32例乳牙期前牙反颌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合垫舌簧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咬... 目的 探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32例乳牙期前牙反颌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合垫舌簧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咬合指标、投影测量指标牙角和软组织指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OJ值、OB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NA角大于对照组,ANB角大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SNB角、L1-SN、U1-NA、L1-MP均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大SNA角及ANB角恢复牙角和软组织,改善咬合关系,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前牙反颌 改良式活动矫治器 矫治效果
下载PDF
Impacts of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Trophospecies Number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rine Food Webs
5
作者 LI Pengcheng ZHANG Chongliang +4 位作者 XU Binduo JI Yupeng LI Fan ren yiping XUE Y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Aggregation of specie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propertie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implify food web researches.However,species aggregation will affect not only the complexity of modeling process but also th... Aggregation of specie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propertie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implify food web researches.However,species aggregation will affect not only the complexity of modeling process but also the accuracy of models’outputs.Selection of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the number of trophospecies are the keys to study the simplification of food web.In this study,three aggregation methods,including taxonomic aggregation(TA),structural equivalence aggregation(SEA),and self-organizing maps(SOM),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inverse model–Markov Chain Monte Carlo(LIM-MCMC)model.Impacts of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trophospecies number on food web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obustness and unitless of ecological net-work indices.Results showed that aggregation method of SEA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in estimating food web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dices.The effects of aggregation methods were driven by the differences in species aggregation principles,which will alter food web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rough the redistribution of energy flow.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which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we found that MAPE in food web indice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reducing trophospecies number,and MAPE in food web function indices were smaller and more stable than those in food web structure indices.Therefore,trade-off between simplifying food webs and reflecting the status of ecosystem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ood web studies.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trophospecies number in the analy-sis of food web simplification.This study provided a framework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food web model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species aggregation,and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we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MCMC model species aggregation trophospecies number aggregation methods food web indices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Communities in Haizhou Bay, China: Null Model Analysis
6
作者 WANG Jiao ZHANG Chongliang +3 位作者 XUE Ying CHEN Yong ren yiping XU Bindu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97-1506,共10页
Co-occurrence pattern of fish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fish community.Species coexistence may vary with time and space.The co-occurrence patte... Co-occurrence pattern of fish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fish community.Species coexistence may vary with time and space.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species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C-score under fixed-fixed null model for fish communities in spring and autumn over different years in the Haizhou Bay,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whole bay had non-random patterns in spring and autumn over different years.However,the fish co-occurrence patterns were different for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ish assemblages in spring and autumn.The northern fish assemblage showed structured pattern,whereas the southern assemblage were randomly assembled in spring.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fish communitie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different years,and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 in northern assemblage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assemblage.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fish species that formed significant species pairs,which might affect 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assemblages further in the Hai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COMMUNITY Haizhou BAY NULL model analysis species CO-OCCURRENCE pattern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任一平 任世奇 +4 位作者 朱慧 伍琪 韦振道 杨梅 陶怡 《桉树科技》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桉树人工林作为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林,其生态系统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当前计量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所采用的直接实测法、模型模拟法、微气象学法和遥感估算法的测定步骤、基本公式、优势缺点等关... 桉树人工林作为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林,其生态系统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当前计量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所采用的直接实测法、模型模拟法、微气象学法和遥感估算法的测定步骤、基本公式、优势缺点等关键内容,从桉树人工林的经营周期、林龄、种植密度、土壤微生物等方面分析了其对生物量形成的影响特征,较全面总结了目前用于计量桉树人工林碳储量的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优化现有计量模型参数或开发新的计量方法学以精准计量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碳储量 计量方法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改进ShuffleNet V2的轻量级防风药材道地性智能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毓 任艺平 +2 位作者 朴欣茹 郑丹阳 李东明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意义]目前,对于防风药材产地和品质的鉴别方法主要是根据其物理或化学特征,其方法需对中药材进行分离提取,存在耗时长,费用高,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等问题,不利于推广应用。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其无需人工提取特征、分类精度... [目的/意义]目前,对于防风药材产地和品质的鉴别方法主要是根据其物理或化学特征,其方法需对中药材进行分离提取,存在耗时长,费用高,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等问题,不利于推广应用。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其无需人工提取特征、分类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中药材的识别之中。[方法]针对大多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识别防风药材时计算量大、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huffieNet V2的轻量级防风道地性识别模型。在不降低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调整模型架构,减少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用沙漏残差网络(Hourglass Residual Network)代替传统残差网络,同时引入SE(Squeeze-and-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把具有附加信道注意力的沙漏残差网络嵌入到ShuffleNet V2中,使用SiLU激活函数替换ReLU激活函数,丰富局部特征学习,从而提出轻量化的中药防风道地性识别模型Shuffle-Hourglass SE。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选用VGG16、MobileNet V2、ShuffleNet V2和SqueezeNet V2四种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Shuffle-Hourglass SE获得了最佳性能。在测试集上取得95.32%的准确率、95.28%的召回率,F_(1)分数达到95.27%,测试时间、模型大小为246.34 ms和3.23 M,不仅在传统CNN网络中是最优的,在轻量级网络中也具有较大优势。[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在保持较高识别精度的同时占用较少的储存空间,有助于在未来的低性能终端上实现防风道地性的实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道地性识别 ShuffleNet V2 SE注意力机制 沙漏残差网络 中药材 轻量级模型
下载PDF
利用时空物种分布模型研究海州湾大泷六线鱼的时空分布
9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2 位作者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时空物种分布模型 环境因子 高斯马尔科夫随机场 时空自相关 海州湾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海州湾方氏云鳚的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赵天亚 杨晓改 +5 位作者 李勋 薛莹 徐宾铎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1,共9页
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海州湾方氏云鳚(Pholis fangi)耳石样本,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方氏云鳚在2013−2018年内生长速度的年际变化,评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方氏云鳚的生长对底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和种群密度等外界因素的响应。... 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海州湾方氏云鳚(Pholis fangi)耳石样本,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方氏云鳚在2013−2018年内生长速度的年际变化,评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方氏云鳚的生长对底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和种群密度等外界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方氏云鳚个体在不同年龄的耳石增量具有明显差异,0龄平均耳石增量为0.327 mm,显著高于高龄耳石增量。模型随机效应表明,方氏云鳚的生长速度在2013−2016年呈现逐步变快的趋势,在2016−2018年波动较为明显。方氏云鳚0龄时期生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底层温度和种群密度,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先加快后降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方氏云鳚1龄时期的生长速度受底层温度和饵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体现了成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深入解析了鱼类的生长动态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有助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氏云鳚 耳石 环境因子 生长速度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海州湾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海州湾春季短蛸空间分布的潜在影响
11
作者 崔晏华 刘淑德 +4 位作者 徐宾铎 纪毓鹏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海州湾短蛸(Octopus ocellatus)空间分布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2011年和2013—2019年春季海州湾短蛸的渔业资源和栖息环境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了海州湾春季短蛸的空间分布模型,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海州湾短蛸(Octopus ocellatus)空间分布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2011年和2013—2019年春季海州湾短蛸的渔业资源和栖息环境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了海州湾春季短蛸的空间分布模型,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了在SSP1-2.6、SSP2-4.5和SSP5-8.5三种气候变暖情景下海州湾春季短蛸资源分布区、分布重心及相对资源量的变化。研究显示,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86,截距为0.25,模型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分析表明,对短蛸空间分布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其次是底层盐度、水深,影响最小的是离岸距离;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下,海州湾春季短蛸资源分布的高值区将进一步扩大,空间分布重心将向海州湾北部和东部迁移,相对资源量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短蛸 海州湾 空间分布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莉莉 薛莹 +2 位作者 徐宾铎 任一平 窦硕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8-620,共13页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大泷六线鱼 摄食生态 食物组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芮 薛莹 +2 位作者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0-1049,共10页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结构冗余度 典型种 响应单元 海州湾
下载PDF
东、黄海星康吉鳗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麻秋云 牟秀霞 +1 位作者 任一平 孙远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1-888,共8页
依据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黄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星康吉鳗的生长参数、死亡系数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星康吉鳗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其条件因子a估计值为4.5×10–4,其异速生长系数b的... 依据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黄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星康吉鳗的生长参数、死亡系数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星康吉鳗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其条件因子a估计值为4.5×10–4,其异速生长系数b的估计值为3.3。其渐近体长L∞的估计均值为102 cm,生长速率K的均值为0.21/年,理论上体长为零时的年龄t0估计均值为–0.19。通过Pauly经验公式求得星康吉鳗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求得总死亡系数为3.36,进而求得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F)为3.03,开发率高达90%。此外求得现阶段星康吉鳗的开捕体长为30 cm,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47龄,远小于其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3.70龄)和临界年龄(3.39龄)。本研究根据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开捕体长的情况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曲线,并估算其生物学参考点。随F增加,YPR先增加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现阶段星康吉鳗的YPR为27.14,而当M为0.33时Fmax估计值为0.38,YPRmax为52.89,即将F降低为1/8,可获得将近2倍的YPR;对应的F0.1为0.255,比Fmax降低了三分之一,YPR0.1(50.38)只比最大值降低了不足5%。M越大,求得的生物学参考点越大,可获得的YPR越小;当开捕体长增加时,F和YPR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国东黄海星康吉鳗的开发率过高,开捕体长过小,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了维持星康吉鳗种群的生态健康、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大幅削减其捕捞强度,降低捕捞死亡系数,同时增加开捕体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康吉鳗 生长 死亡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东海 黄海
下载PDF
捕捞数据不确定下蓝点马鲛渔业管理策略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宁 徐宾铎 +3 位作者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4-1167,共14页
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 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其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统计上表现为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渔业评估和管理造成了障碍。本研究采用输出控制和输入控制两类共6种基于有限数据的渔业管理规程(MP)对蓝点马鲛进行了资源评估,针对捕捞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这6种MP进行了不确定分析和管理策略评价。结果显示,输出控制MP中稳定捕捞法(CC4)、最大可持续剩余产量捕捞趋势法(SPMSY)和平均渔获量法(AvC)受到渔获量观测偏差和误差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时滞差分资源评估法(DD)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相对较弱,更适用于蓝点马鲛等渔获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的渔业。根据敏感性分析发现该类MP对最大可持续生物量与未开发的生物量的比值、补充关系的陡度、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与自然死亡率的比值以及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等参数均较为敏感。而输入控制类MP最小体长法(minlen Lopt1)及75%捕捞努力量法(cur E75)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不明显,对操控模型中各参数敏感程度较低。本研究指出输入控制MP不易受到观测误差和观测偏差的影响,而输出控制MP对观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使用管理策略评估综合比较两类MP,认为cur E75对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有着最好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不确定性分析 DLMtool 观测误差 观测偏差
下载PDF
微波照射下花岗岩损伤演化规律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俊 任一平 杨凡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53,共12页
为进一步分析微波破岩机理,对微波照射下硬岩损伤演化规律及其本构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岩石进行弹性微元假设,结合微元强度准则和三参数Weibull分布,推导出微波作用后硬岩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模型以及各参数确定公式,然后,采用不同... 为进一步分析微波破岩机理,对微波照射下硬岩损伤演化规律及其本构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岩石进行弹性微元假设,结合微元强度准则和三参数Weibull分布,推导出微波作用后硬岩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模型以及各参数确定公式,然后,采用不同微波功率照射后的花岗岩超声波检测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反映出花岗岩破裂的应力应变过程,且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模型的影响规律明确,虽然峰后拟合存在一定偏差,但仍可以基本反映岩石经微波照射后的弱化规律。对经微波照射后的岩石本构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为微波照射岩石的相关计算和数值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促进微波辅助破岩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微波照射 花岗岩 DRUCKER-PRAGER准则 损伤演化 本构方程
下载PDF
两种树脂胶合重组竹结构材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一萍 刘红征 +1 位作者 郭文静 戴月萍 《森林工程》 2019年第2期45-49,共5页
探讨双组分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用于胶合高密度重组竹结构材的可行性,采用力学实验机、DMA和SEM等方法,比较自制API与冷固型苯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PRF)分别胶合的重组竹结构材试件的压缩剪切强度、木破率、热力学数据以... 探讨双组分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用于胶合高密度重组竹结构材的可行性,采用力学实验机、DMA和SEM等方法,比较自制API与冷固型苯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PRF)分别胶合的重组竹结构材试件的压缩剪切强度、木破率、热力学数据以及胶合界面情况。结果显示:API和PRF胶合的重组竹均有较高的干强度值和木破率值;高温处理可显著提高两种树脂的强度; DMA储能模量显示API与PRF胶合的重组竹热力学性能相似; SEM显示PRF胶合的重组竹韧性较API略强。API胶合的重组竹剪切强度值超过标准规定值,说明合适的API可用于重组竹结构材的胶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 PRF 重组竹 压缩剪切强度 热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海州湾方氏云鳚体长与体重分布特征及其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栾静 徐宾铎 +2 位作者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体长、体重是鱼类种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够反映鱼类个体生理状态以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但在实际研究中其时空变化往往被忽略。本文根据2011—2016年春、秋季海州湾8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的... 体长、体重是鱼类种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够反映鱼类个体生理状态以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但在实际研究中其时空变化往往被忽略。本文根据2011—2016年春、秋季海州湾8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的体长组成、体重组成,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特征,并分析了上述指标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海州湾方氏云鳚的群体有多个年龄组,体长、体重和体长–体重关系参数a、b及肥满度在时空上均有较大波动,且在年间差异显著。秋季各航次平均体长、体重呈现逐年增大趋势;肥满度的季节差异要大于年间差异,春季肥满度小于秋季;体长和肥满度在海州湾分布均是西南部大于东北部,但秋季肥满度分布则与此相反。调查的方氏云鳚群体基本符合正异速生长类型。体长体重特征的时空异质性可能与气候、摄食强度、性成熟比例与捕捞压力等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渔业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特征。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体长、体重关系参数的时空变化,以为渔业资源评估提供精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氏云鳚 体长分布 体重分布 体长–体重关系 肥满度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Tweedie-GAM模型研究海州湾小黄鱼资源丰度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云雷 徐宾铎 +2 位作者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8-89,共12页
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底质类型,以及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鳀(Engraulis japoni... 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底质类型,以及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鳀(Engraulis japonic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等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主要饵料生物的资源丰度数据,采用条件数κ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度量多重共线性的程度,选取关键环境因子,再应用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黄鱼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表明,所有初始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均可作为解释变量代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影响小黄鱼资源分布的主要因子及其偏差解释率各不相同,各变量所对应的适宜范围也不同。例如:影响春季小黄鱼幼体资源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和脊腹褐虾的分布,其中偏差解释率最大的因子为水深(16.09%);而影响春季成体资源分布的因子为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及脊腹褐虾和鳀的分布,其中偏差解释率最大的因子为底层海水盐度(13.56%)。本研究表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小黄鱼的资源分布与其自身的生态习性、海洋环境以及饵料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die分布 广义可加模型 饵料生物 多重共线性 资源分布
下载PDF
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明坤 徐宾铎 +3 位作者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王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9-1758,共10页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空间自相关 Moran’s I指数 山东近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