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玉清 周洪 +25 位作者 张志杰 戎志全 李雪梅 宋哲 赵淑红 杨忠思 刘群 朱琳 范晓娟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献血服务(10个)、成分制备(7个)和血液供应(4个)3个方面21个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血站质量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17家血站献血服务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定期献血者比例44.66%(2233/5000)、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2%(11/50)、非标量全血采集率0.46%(23/5000)、HBsAg初筛漏检率0.052%(13/25000)、血液采集一针率99.42%(4971/5000)、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86.49%(173/200)、400 mL全血采集率66.50%(133/200)、献血者满意度99.25%(397/400)、带旁路留样系统全血采集袋使用率82.68%(2067/2500)、血液采集职业暴露发生数1例;定期献血者比例和400 mL全血采集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P<0.05);大型血站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标量全血采集率显著低于中、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0.03%(3/10000)、乳糜血报废率3.05%(61/2000)、溶血报废率0.13%(13/10000)、贴签错误发生数0.06件、血液导管渗漏数8袋、血液穿刺/接驳渗漏数2.76袋、耗材不合格数0.59件;大型血站溶血报废率显著低于中型和小型血站(P<0.05)、大型和中型血站乳糜血报废率显著低于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0.023%(23/100000)、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0.009%(9/100000)、退血报废率0.106%(53/50000)、用血医院服务满意度99.16%(2479/2500)。不同血站之间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与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中和小型血站之间定期献血者比例、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标量全血采集率、400 mL全血采集率、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乳糜血报废率、溶血报废率、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和退血报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客观评价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推进全省血液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今后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献血服务 成分制备 血液供应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比对
原文传递
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群 李雪梅 +14 位作者 吴玉清 戎志全 杨忠思 宋哲 赵淑红 朱琳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范晓娟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权重,又经6个月的试行,完成对指标内容的修订和完善。结果构建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二级指标72项,包含指标含义、计算公式等。2轮专家征询意见和2轮论证会议,修订指标17项,并通过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经试行的局部微调,形成了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结论首次构建覆盖采供血业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血站质量管理水平,为打造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一盘棋”发展模式、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供血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翟玮玮 +24 位作者 杨忠思 赵淑红 吴玉清 刘群 宋哲 戎志全 孙庶丽 范晓娟 张韦 韩金玉 朱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8-266,共9页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其中血液检测(31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家血站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项目占比为ALT 55.84%、HBsAg 13.63%、抗-HCV 5.08%、抗-HIV 5.62%、抗-TP 18.18%、其他因素(主要标本不合格)1.65%。检测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1.23±0.57)%与1.11%,ALT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0.74±0.53)%与0.60%,检测不合格率与ALT不合格率呈正相关(r=0.974,P<0.05)。HBsAg不合格率为(0.15±0.09)%,抗-HCV不合格率为(0.05±0.04)%,抗-HIV不合格率为(0.06±0.03)%,抗-TP不合格率为(0.20±0.05)%。17家血站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率均值为0.21‰,标本溶血率均值为0.08‰,标本容量不足率均值为0.01‰,标本血细胞比容异常率0.02‰。17家血站实验室4种HBsAg、抗-HCV、抗-HIV试剂和3种抗-TP试剂复检符合率均有差异(P<0.05)。ELISA试剂使用率为(114.56±3.30)%,ELISA中断率为(10.23±7.05)‰,ELISA失控率为(0.90±1.17)‰,失控率与中断率、试剂使用率均不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中断率与试剂使用率呈正相关(r=0.592,P<0.05)。所有血站共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443份,不合格率为3.78/万;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15份,不合格率为0.13/万;检出HIV RNA阳性标本5份,不合格率为0.04/万。NAT不合格率为(0.72±0.04)‰,NAT单反应率为(0.39±0.02)‰,HBV DNA单反应率为(0.36±0.02)‰,NAT单反应率与HBV DNA单反应率呈正相关(r=0.886,P<0.05)。3家血站实验室(C、F、H)使用单检核酸检测系统的鉴别阳性率有差异(P<0.05)。1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混样检测模式的拆分率中位数为36.36%,NAT无效批次率中位数为0.67%,NAT无效结果率中位数为0.07‰。ELISA双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3±0.24)%,设备故障天数中位数为14 d。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为0.14‰。结论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能够监测实验前、中、后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指导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的应用将推进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检测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山东省血站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4
作者 刘群 吴玉清 +23 位作者 李雪梅 杨忠思 宋哲 戎志全 赵淑红 朱琳 范晓娟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李雪晶 周博 杨晨曦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凯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对采供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的差距,促进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的持续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 目的建立有效的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对采供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的差距,促进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的持续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质量控制(20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家血站关键设备监测合格率、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关键物料监测合格率、血液质量检查项目合格率平均值分别为99.47%、99.51%、99.95%和98.99%,不同规模血站间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质量检查项目总数与血液制备总量皮尔逊相关系数r=0.645(P<0.05)。检验报废率、非检验报废率平均值为1.14%、3.36%,在不同规模血站间的报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血报废率平均为3.07%,乳糜血报废率与非检验报废率成正相关(r=0.9813,P<0.05),实施乳糜血控制措施的血站和未实施控制措施的血站之间的乳糜血报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色泽异常报废率、非标量血液报废率、血袋破损报废率、溶血报废率、血液蛋白析出报废率、血液凝块报废率平均值为0.20%、0.14%、0.06%、0.06%、0.02%、0.02%,6项指标在大、中、小规模血站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过期报废率、其他因素报废率、保密性弃血报废率、不合格标本血报废率平均值为0.02%、0.05%、0.003%、0.004%。气泡血报废率为0.015%,异物血报废率和标签不合格血报废率均为0。结论山东省血站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能够监测过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血站自身和血站之间的比对,取长补短,持续提升全省采供血质量控制水平,推进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及为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控制 监测指标体系 比对
原文传递
印花织物结构性能与持续凉感作用机理研究
5
作者 刘叶 储子晴 +3 位作者 陈环卫 徐广标 沈华 温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0,23,共6页
测试评价了6种印花织物的结构性能,包括表面形貌、透气性、浸润性、湿态贴体粘附性以及涂层的耐洗牢度和耐磨性,分析了出汗后印花织物的持续凉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印花涂层呈现出颗粒状且印花并未完全覆盖纤维,因而印花对织物的透气... 测试评价了6种印花织物的结构性能,包括表面形貌、透气性、浸润性、湿态贴体粘附性以及涂层的耐洗牢度和耐磨性,分析了出汗后印花织物的持续凉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印花涂层呈现出颗粒状且印花并未完全覆盖纤维,因而印花对织物的透气性几乎没有影响;织物的接触角表明印花涂层具有一定的疏水性,经过印花后织物的芯吸高度增加且湿态贴体粘附性下降,印花涂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水洗牢度,拍摄的红外热成像表明经过印花后织物的持续凉感效果得到了加强,300 s后印花织物表面的温度降低了1℃~2℃,这是由于出汗后一部分汗液会沿着印花部分的缝隙渗透到织物表面蒸发,产生凉感,而另一部分汗液则会以小水滴的形式存在于印花部分进而给织物带来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感印花 透气性 浸润性 贴肤性 持续凉感
下载PDF
血站和单采血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调查
6
作者 刘群 贡觉顿珠 +9 位作者 张谦 叶辉 申华 谯铭铭 李林蔚 张兴哲 陈祥文 陈理良 刘洋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27-93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血站、单采血浆站(以下简称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探讨血站、浆站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血源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7—2021年山东省9个市血站和浆站的献血和献浆相关数据,分析献血献浆人数及人员... 目的分析影响血站、单采血浆站(以下简称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探讨血站、浆站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血源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7—2021年山东省9个市血站和浆站的献血和献浆相关数据,分析献血献浆人数及人员交集情况;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有关献血献浆事业协同发展政策和信息化现状及建设期望。结果2017—2021年全山东省9个市的献血总人数高于献浆总人数,均逐年递增,献浆人数增幅显著高于献血人数(131.78%vs 23.90%,P<0.05)。献血献浆交集人员占献血献浆总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0.45%增长至2021年的1.04%,增幅131.11%。94.2%参与调查单位所在行政区未发布促进献血献浆事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期望血站和浆站设置距离间隔50 km以上的居多(63%)。血站与浆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功能需求前4位的项目为血液检测结果(94.61%)、身份证号(87.54%)、献血献浆记录(85.51%)、健康征询/检查结果(82.15%)。血站、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排在前4位的是政策支持(96.25%)、信息化联网(92.36%)、顶层设计(87.44%)、文化建设(86.58%)。结论献血献浆交集人员逐年上升,主要为献全血与献浆交集的人数,应引起关注。实现献血与献浆事业协同发展,政策支持是推进血站浆站协同发展最关键和基础的手段。推动血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献血和献浆信息共享是血液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完善立法,制定协同发展政策,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献血和献浆宣传,树立献血献浆同样光荣的思想,促进献血和献浆事业协同发展,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浆站 协同发展 政策 信息化建设
原文传递
印花织物持续凉感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叶 储子晴 +3 位作者 徐广标 沈华 温润 陈环卫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采用HFB-1型织物凉感测试仪对12种印花试样进行持续凉感性能的客观测试,探究了温度、风速以及水分含量对织物凉感的影响。此外,采用了秩位排序法对织物的凉感强弱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锦纶织物表现出最好的凉感效果,经过凉感印花... 采用HFB-1型织物凉感测试仪对12种印花试样进行持续凉感性能的客观测试,探究了温度、风速以及水分含量对织物凉感的影响。此外,采用了秩位排序法对织物的凉感强弱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锦纶织物表现出最好的凉感效果,经过凉感印花后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密度、凉感持续时间和凉感时段总散热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温度的升高,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密度值从254.6W/m^(2)下降到98.8W/m^(2),稳态热流密度值从99.6W/m^(2)下降到27.8W/m^(2);随着风速的增加,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密度从243.6W/m^(2)增加到275.9W/m^(2),稳态热流密度值从98.5W/m^(2)增加到231.6W/m^(2);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密度值从246.9W/m^(2)增加到376.6W/m^(2),并且到达最终热平衡的时间也从318s增加到2200s;主观排序值与最大瞬态热流密度、凉感持续时间和凉感时段总传热量进行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748和0.719,说明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织物 持续凉感 凉感性能评价 凉感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仪与手排法的测试结果对比
8
作者 孙佳慧 马静涛 +3 位作者 苏健 钟跃崎 沈华 王府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研制出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系统2.0Z版,利用该仪器测试25种分梳山羊绒试样的纤维长度,同时采用GB 18267—2013中的手排法测试上述试样的纤维长度,根据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对比验证2.0Z版测长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手排... 研制出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系统2.0Z版,利用该仪器测试25种分梳山羊绒试样的纤维长度,同时采用GB 18267—2013中的手排法测试上述试样的纤维长度,根据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对比验证2.0Z版测长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手排法测试分梳绒长度时,取样存在样间差异,并且手排法测试样品量少、随机误差高,而双须光电法测试结果稳定。双须光电法分梳绒测长系统2.0 Z版和手排法长度测试的一致性较高,特别是平均长度指标的平均偏倚小于2 mm,相关系数均大于0.8,表明分梳绒测长系统2.0Z版的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须光电法 手排法 纤维长度 精确度
下载PDF
船用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段宝印 杨传雷 +3 位作者 申华 王贺春 王振洪 王银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7-133,共7页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轴心轨迹试验,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轴承支撑形式的EAT正常转子和不平衡转子的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EAT运行较宽的转速范围内,其转子具有广泛的次同步振动,转子动力学行为复杂且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明显具有更高的次同步振动振幅;半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油膜涡动振动的能量远小于基频振动的能量,表现出更良好的减振作用,可以很好地抑制油膜的涡动/振荡。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有效地辅助EAT的研究工作,提高其整机的NVH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 涡轮增压器 转子动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有限元仿真
10
作者 刘薇 雷敏 +2 位作者 沈华 李毓陵 马颜雪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料进行测量,得到织物的几何结构参数,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建立织物的针织线圈结构,利用ANSYS DesignModeler建立织物的毛羽层;然后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Fluent,根据模拟环境设置边界条件,进行迭代运算,得到该模型的温度分布云图;最后将仿真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拉毛针织面料的模拟热阻值与实验热阻值相关系数接近0.993,最大差异小于17.7%,表明该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拉毛针织面料的表面毛羽密度越高,织物的热阻值越大,但是毛羽密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织物热阻值发生较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递 毛羽 拉毛针织面料 有限元仿真 线圈模型
下载PDF
巴素兰处理前后牦牛绒纤维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评价
11
作者 储子晴 刘叶 +4 位作者 张雪冰 罗浩 王洪昌 沈华 徐广标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以牦牛绒纤维和巴素兰牦牛绒纤维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纤维细度、表面形态、卷曲、摩擦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对比分析了巴素兰处理对牦牛绒纤维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巴素兰牦牛绒表面鳞片被剥除,牦牛绒平均直径为18.71... 以牦牛绒纤维和巴素兰牦牛绒纤维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纤维细度、表面形态、卷曲、摩擦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对比分析了巴素兰处理对牦牛绒纤维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巴素兰牦牛绒表面鳞片被剥除,牦牛绒平均直径为18.71μm,巴素兰牦牛绒平均直径为17.42μm,故巴素兰处理后牦牛绒细度减小且差异显著;巴素兰处理后牦牛绒纤维平均卷曲数增加,平均卷曲率下降,对纤维的伸长率影响显著;牦牛绒平均断裂强力为10.53 cN,巴素兰牦牛绒平均断裂强力为11.10 cN,2种纤维的断裂强力差异不显著。巴素兰牦牛绒静态定向摩擦效应比牦牛绒低7.62%,动态定向摩擦效应低6.88%,表现出更佳的防毡缩性能;弯曲刚度相对于牦牛绒从0.1606 gf·cm^(2)/cm降至0.1392 gf·cm^(2)/cm,柔软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素兰 牦牛绒 纤维结构 防毡缩 柔软度
下载PDF
水溶性维纶对牦牛绒纱线及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储子晴 刘叶 +3 位作者 张雪冰 罗浩 沈华 徐广标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18,共6页
以牦牛绒纱线、牦牛绒水溶纱线及其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绒水溶纱线进行退维处理,分别测试了牦牛绒纱线、退维前后牦牛绒水溶纱线的截面结构、拉伸性能,并分析退维前后纱线截面孔隙率的变化。分别采取主客观评价方法测试牦牛绒织物与... 以牦牛绒纱线、牦牛绒水溶纱线及其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绒水溶纱线进行退维处理,分别测试了牦牛绒纱线、退维前后牦牛绒水溶纱线的截面结构、拉伸性能,并分析退维前后纱线截面孔隙率的变化。分别采取主客观评价方法测试牦牛绒织物与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性能,并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能。结果表明:牦牛绒水溶纱线退维后截面孔隙增大,经计算孔隙率相对于退维前增大6.34%,牦牛绒水溶纱强伸性优于牦牛绒纱线,但退维后的水溶纱强力降低,弹性变差,结合对织物蓬松度的主客观评价,可知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度更加优异,保暖性随之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绒 水溶性维纶纤维 压缩性能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在河北三河市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启凤 张磊 +5 位作者 赵萌阳 李峰 李海君 谌华 李小华 周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97-107,共11页
2003—2016年,三河市地面沉降速率逐步加大,其中燕郊地区地面沉降最严重,已和北京通州沉降区连成一片,2016年之后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尚不明确。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政策的出台,查明三河市地... 2003—2016年,三河市地面沉降速率逐步加大,其中燕郊地区地面沉降最严重,已和北京通州沉降区连成一片,2016年之后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尚不明确。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政策的出台,查明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演化特征并分析成因对保障三河市的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SBAS-InSAR技术解译三河市2018—2020年地面沉降发展演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导致三河市地面沉降的几个诱发因素,总结沉降原因。通过本次研究,掌握了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的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三河市地面沉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严重,东部较缓,发育重点沉降区的总体特征;主要发育有2个重点沉降区,分别为含3个沉降漏斗的燕郊镇沉降区和含1个沉降漏斗的段甲岭镇沉降区,其中燕郊镇沉降区为三河市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区域;2018—2020年,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总体呈现减缓趋势。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三河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土层性质、城镇化发展及人口激增是三河市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及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将为该区域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市 SBAS-InSAR 地面沉降 地下水超采 城镇化发展 成因分析
下载PDF
《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中国家安全论述的演进
14
作者 申华 杨一帆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研究目的]梳理对比分析5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论述,剖析情报战略制定的基本逻辑,探究其中演进规律,对我加强国家情报建设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法,从评估战略环境、界定国家利益、定位安全... [研究目的]梳理对比分析5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论述,剖析情报战略制定的基本逻辑,探究其中演进规律,对我加强国家情报建设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法,从评估战略环境、界定国家利益、定位安全威胁和明确转型目标角度,剖析各版国家情报战略之间的异同点,展现美国情报界视角下国家安全的变化与演进。[研究结论]全球战略环境的关联性和复杂性与日俱增,极大压缩了决策周期和情报预警时间。应进一步细化国家情报工作方针与政策,着力构建国家情报工作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国家情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国家情报力量建设,健全国家安全情报学科建设,以紧扣国家核心利益,充分识别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挑战,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情报战略 国家安全 美国情报界 国家情报工作 安全威胁 文献分析法
下载PDF
电梯超速保护装置设计与应用分析
15
作者 王爱敏 沈华 +1 位作者 沈夏威 钱振华 《模具制造》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深入研究了电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即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回顾历史和分析实证数据,重点关注了一种新型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它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电梯速度并迅速响应超速情况,提高了电梯的运行安全... 深入研究了电梯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即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回顾历史和分析实证数据,重点关注了一种新型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它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电梯速度并迅速响应超速情况,提高了电梯的运行安全性。同时,也指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电梯安全领域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超速 安全保护装置 传感器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多类型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华 杨光 +3 位作者 屈卫华 孙国翔 皮雄 张昌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3,共15页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的差异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基于丰富的测井、录井、取心和测试资料,对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存在石灰岩类、白云岩类两种储集岩类。白云岩类储层主要发...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的差异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基于丰富的测井、录井、取心和测试资料,对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存在石灰岩类、白云岩类两种储集岩类。白云岩类储层主要发育于茅二段和茅四段,一般单层厚十几至几十厘米,多发育于向上变浅序列顶部,平面上茅二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威远—自贡—富顺一线,而茅四段白云岩储层则主要分布于观音场—青杠坪一带;石灰岩类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可发育于茅二段—茅四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沉积期地貌或风化壳岩溶地貌的高地或斜坡。进一步分析表明,白云岩储层形成与高频海平面下降驱动的蒸发浓缩—回流渗透白云石化和短期暴露岩溶相关,其中沉积期地貌相对坡折和滩体叠置迁移加剧了研究区局限蒸发的海水环境;石灰岩储层主要有滩控早成岩期岩溶、风化壳岩溶和断溶优化3种成因类型,分别受沉积期地貌坡折、岩溶地貌高地和斜坡以及断裂控制。综合分析认为,区内茅口组强非均质性、多成因类型储层具有受沉积期古地貌、古环境、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古断裂等“四古”复合控储特征。有利储层具有“沿高环坡”的分布规律,下一步勘探方向应重视东北部自贡—富顺区带的多层系、多成因类型储层的立体勘探和西南部观音场—青杠坪一带规模性白云岩储层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四古”控储 茅口组 中二叠统 自贡地区
下载PDF
一种全钒液流储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杨霖霖 申华 林友斌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全钒液流储能技术依靠其高安全、高可靠、无污染、功容解耦的特点,成为储能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中,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已呈现出高集成化、高精度化和高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该控制系统的高集... 全钒液流储能技术依靠其高安全、高可靠、无污染、功容解耦的特点,成为储能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中,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已呈现出高集成化、高精度化和高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该控制系统的高集成化、高精度化、高智能化和高国产化技术水平,文章通过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对关键参数和控制逻辑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该控制系统中温度控制、运行模式及SOC预估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通过模块化的思路对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架构进行了设计,使该控制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强。最后,通过商业储能及并网应用进行实际验证,并对全钒液流储能控制系统在未来应用中的运维、损耗、均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储能 控制系统 SOC检测 电解液温度 电池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国产MCU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的数据采集与通信设计
18
作者 申华 杨霖霖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9期70-73,77,共5页
为了让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控制模块需要具有数据采集、存储、运算和通信等功能。随着国产MCU的稳定与成熟,以国产芯片为核心的控制模块已逐步在储能行业得到应用。按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对控制单元的要求,结合国产芯片APM32系... 为了让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控制模块需要具有数据采集、存储、运算和通信等功能。随着国产MCU的稳定与成熟,以国产芯片为核心的控制模块已逐步在储能行业得到应用。按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对控制单元的要求,结合国产芯片APM32系列的特点,设计了以APM32F4为核心,以数据采集和通信为主要功能的硬件电路及软件。对设计的电路和软件进行了数据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完全可以满足液流储能控制系统的预设应用要求,并可扩展更多应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控制单元 数据采集 控制电路
下载PDF
基于CP-ABE和区块链的时间锁加密电子投票方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华 李博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08-3415,3424,共9页
现有电子投票系统无法同时满足投票数据隐私性、投票者之间的公平性、投票者资格控制的灵活性、投票结果的精准性、投票结果的延时公布等多元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P-ABE和区块链的时间锁加密电子投票方案。该方案综... 现有电子投票系统无法同时满足投票数据隐私性、投票者之间的公平性、投票者资格控制的灵活性、投票结果的精准性、投票结果的延时公布等多元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P-ABE和区块链的时间锁加密电子投票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电子投票在实际场景中的多元应用需求,通过结合CP-ABE算法和Fabric技术,将属性加密后的投票链接数据存入区块链账本,满足属性策略的投票用户才能访问其链接,实现了灵活控制投票资格的机制,从而保证能获取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属性的精确投票结果;基于改进的时间锁加密方案将投票数据进行加密上链,在预计投票结果公布之前为投票数据的机密性提供了保障,避免恶意节点造成合谋攻击问题,同时实现了投票结果延时公布的功能。实验从用户属性限制、投票链接获取、投票数据上链,以及投票结果延时这四个方面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投票资格,符合属性策略的投票用户能成功获取投票链接并发送至区块链存储,同时为投票数据的机密性提供了保障。通过性能分析、安全性分析以及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电子投票 时间锁加密 FABRIC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方舱医院678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BA.2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华 刘依萌 +2 位作者 盛阮妹 吴怡文 王学敏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 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Omicron BA.2变异株病例的临床特征,为Omicron BA.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3日至4月18日上海市松江区方舱医院收治的67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 目的 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Omicron BA.2变异株病例的临床特征,为Omicron BA.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3日至4月18日上海市松江区方舱医院收治的67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无症状组369例和轻型组3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疫苗接种及转阴时间。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6.11±13.20)岁,呈低龄化趋势,主要集中在15~44岁组(73.9%),其次为45~59岁组(18.7%),≥60岁组(4.7%)及0~14岁组(2.7%)占比较少;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19例(2.8%),主要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总体疫苗接种率为94.5%,15~44岁组(97.6%)及45~59岁组(95.3%)接种率最高,≥60岁组(81.2%)次之,接种率最低为0~14岁组(27.8%);轻症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11.44±2.36) d,明显长于无症状组的(10.80±2.2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疫苗接种针数及完成疫苗接种至确诊感染的间隔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症状组患者的转阴风险较轻型组患者高28.1%(HR=1.281,95%CI:1.100~1.492,P=0.001),但进一步亚组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及疫苗接种亚组中,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型组患者中,临床症状以干咳(68.0%)、发热(29.1%)最为多见,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并非影响轻型患者转阴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ARS-CoV-2 Omicron BA.2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中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呈现低龄化趋势,感染者以呼吸道症状与发热为主要表现,核酸转阴天数与原始毒株相似,无症状感染者较轻型患者可能具有更短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BA.2变异株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