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以云南高大井为例
1
作者 刘伟 史浙明 +2 位作者 吕少杰 齐之钰 杨培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9,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差异性,基于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28日云南高大井的气压与水位数据,使用Clark方法、Rahi方法、回归反卷积法和Acworth方法计算了该井的气压效率BE值,分别为:0.4395、0.4968、0.6174和0.66... 为了研究不同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差异性,基于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28日云南高大井的气压与水位数据,使用Clark方法、Rahi方法、回归反卷积法和Acworth方法计算了该井的气压效率BE值,分别为:0.4395、0.4968、0.6174和0.6654,平均值为0.5548。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rk方法和Rahi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方便,但是没有考虑时间滞后的影响;回归反卷积法可以获得BE值随滞后时间的变化情况,但是极易受到降水、蒸散发等信号的影响;Acworth方法考虑了固体潮信号并且避免了降水、蒸散发等信号的干扰,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承压和半承压含水层中。最后,根据4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对不同目的下的井水位气压效应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力 井水位 气压效率 云南高大井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冉泽宇 贾永锋 +5 位作者 姜永海 史浙明 尚长健 臧永歌 陈帆 廉新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过程缓慢且难以治理,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支撑“以防为主”保护理念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过程缓慢且难以治理,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支撑“以防为主”保护理念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同位素法、荧光光谱法、地质统计学法、主成分分析法、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自组织映射技术6种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地下水污染识别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动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并就上述方法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源解析 同位素法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自组织映射技术
下载PDF
场地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井群加权优化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帆 史浙明 +5 位作者 贾永锋 臧永歌 廉新颖 姜永海 冉泽宇 尚长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4,共14页
井群布设是地下水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率,以某污染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动态-多目标的模拟-优化模型,以污染物去除率最高、修复达标时间最短、资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设定单井、双井、三... 井群布设是地下水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率,以某污染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动态-多目标的模拟-优化模型,以污染物去除率最高、修复达标时间最短、资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设定单井、双井、三井模式下不同的抽出流量,采用加权优化方法对井群布设方案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单井模式修复效果较差,侧重资金成本时双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侧重达标时间成本时三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单井模式恒定流量抽出修复效果较优,多井模式下后期若适当降低抽出流量,可减少总抽出量,节省资金成本,井群动态管理可提高修复效率。研究验证了加权优化方法在井群优化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可为加权优化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在抽出处理技术的井群布设优化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下水 抽出处理技术 加权优化方法 多目标优化 动态修复
下载PDF
Reactive Transport Process of Earthquake-induced Hydrochemical Changes in Guanding Thermal Spring,Western Sichuan,China
4
作者 NA Jin JIANG Xue +1 位作者 shi zheming CHEN Yanm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1-249,共9页
Earthquake-related hydrochemical changes in thermal springs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however,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the reactive transport process is absent.In the present study,we apply reactive transport simulati... Earthquake-related hydrochemical changes in thermal springs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however,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the reactive transport process is absent.In the present study,we apply reactive transport simulation to capture the hydrochemical responses in a thermal spring following the Wenchuan Ms 8.0 and Lushan Ms 7.0 earthquakes.We first constrain deep reservoir geothermal fluid compositions and temperature by multicomponent geothermometry,and then a reactive geo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reproduce the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harge from the shallow aquifer increases gradually until it reaches a peak because of the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caused by the Lushan earthquake,which may be the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 earthquake-related hydrochemical responses.In contrast to the postseismic effec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 chemical evolut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hydrochemical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Lushan earthquake.This study proves that the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reactive transport processes is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earthquake-related signals in hydrochemical time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hydrochemical changes reactive geo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Kangding area
下载PDF
断裂带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史浙明 叶海龙 +2 位作者 吕少杰 齐之钰 何冠儒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断裂带作为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构造现象,往往对地下水运移产生显著影响。考虑断裂带的水文地质作用对于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断裂带渗透性,从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及调查方法,断裂带水力特性定量表征,断裂带水力特性的动... 断裂带作为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构造现象,往往对地下水运移产生显著影响。考虑断裂带的水文地质作用对于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断裂带渗透性,从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及调查方法,断裂带水力特性定量表征,断裂带水力特性的动态演变特征,断裂带地下水流模拟等方面展开论述。断裂带的渗透性是当前断裂带研究的核心,不同的渗透性刻画方法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尺度。断裂带渗透性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刻画断裂带的地下水运移造成较大挑战。针对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定量刻画断裂带地下水运移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对其他方法进行有效的验证。如何在模拟过程中考虑断裂带水力特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复杂性是准确刻画断裂带地下水流动的前提。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断裂带水文地质观测基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热流、地球物理及遥感数据资料,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是进一步提升断裂带地下水研究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下水 破碎带 水力特性 渗透性
下载PDF
古堆-南梁泉域岩溶水环境问题现状与泉源区保护
6
作者 王志恒 梁永平 +6 位作者 史浙明 申豪勇 张松涛 赵一 谢浩 赵春红 唐春雷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8-240,共13页
古堆-南梁泉域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个深循环与浅循环共存、冷水系统与热水系统循环转化、多级次排泄的复合型岩溶水系统,因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泉域内出现了一系列岩溶水环境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综合采用地下水流场... 古堆-南梁泉域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个深循环与浅循环共存、冷水系统与热水系统循环转化、多级次排泄的复合型岩溶水系统,因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泉域内出现了一系列岩溶水环境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综合采用地下水流场对比分析、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岩溶水资源评价等方法,详细论述了古堆-南梁泉域内岩溶水环境问题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泉源区生态修复与规划方案。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系统内古堆泉、南梁泉、海头泉分别于1999年、1992年、2002年断流,2013-2021年区域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度达2.53 m/a;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结果指示了排泄区九原山附近松散岩类孔隙水越流补给量、三泉水库渗漏补给量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已不可忽略;泉域内岩溶水超Ⅲ类水水质标准样品占比由2014年的62.5%升高至2021年的81.25%;泉源区0.904 km 2范围可细分为核心保护区、水库蓄水区、一般保护区,应分区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超采区综合治理、古堆泉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堆泉 岩溶水 环境问题 泉源保护 超采区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位微动态反演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卉 王广才 +1 位作者 史浙明 周鹏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6,共9页
研究水文地质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机理有利于深入了解地下水系统特性。地下水位微动态对于天然周期性荷载固体潮及气压加载作用的响应则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系统梳理了地下水对于固体潮响应、气压响应... 研究水文地质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机理有利于深入了解地下水系统特性。地下水位微动态对于天然周期性荷载固体潮及气压加载作用的响应则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系统梳理了地下水对于固体潮响应、气压响应以及综合固体潮及气压响应求解参数的理论模型,介绍了井-含水层系统受地震及采矿活动影响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气压响应方法也可用于含水层脆弱性的评估。分析认为,研究地下水位微动态有利于在时间及空间尺度上了解地壳运动及人类活动对含水层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井孔皮肤效应及储积效应的应用、结合多种确定基础地质参数的方法提高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精度、探索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等其他人类活动对区域尺度含水层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微动态 固体潮 气压 水文地质参数
下载PDF
神安颗粒“区间指纹图谱”的构建
8
作者 卢壮丽 童湘伟 +3 位作者 汪赵婷 史哲铭 蔡思滢 易延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对神安颗粒“区间指纹图谱”的建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物,C_(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进样10μl,记录时间60 min,以五味子醇... 目的对神安颗粒“区间指纹图谱”的建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物,C_(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进样10μl,记录时间60 min,以五味子醇甲的色谱峰(S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照计算各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采用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神安颗粒中脂溶性成分的区间指纹图谱,标注神安颗粒中脂溶性成分8个共有指纹峰。各共有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基本一致,RSD<2%;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80以上。结论通过对神安颗粒中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建立,为“区间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区间指纹图谱 五味子醇甲 神安颗粒
下载PDF
云南硫磺洞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成龙 王广才 +4 位作者 史浙明 孔庆敏 赵丹 张卉 何德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6,417,共10页
以云南巧家硫磺洞温泉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化学类型、温泉水循环特征和成因研究,并对其监测地震前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主要为海拔2200~2300 m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热储温度约为... 以云南巧家硫磺洞温泉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化学类型、温泉水循环特征和成因研究,并对其监测地震前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主要为海拔2200~2300 m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热储温度约为210℃,循环深度为4742.5 m,且与该地区地震震源深度优势面基本吻合。硫磺洞温泉的成因为大气降水入渗经过深循环后沿逆冲型大包厂断裂流出地表而形成,硫磺洞温泉对该地区地震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分析认为,大包厂断层地震活动性较强,且温泉循环深度较深,适宜进行地震前兆地球化学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洞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大包厂断裂带
下载PDF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浙明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1期73-74,88,共3页
本科阶段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对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人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 本科阶段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对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人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本科教学经验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指示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会霞 史浙明 +4 位作者 姜永海 廉新颖 杨昱 冯帆 贾永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86-1898,共13页
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是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由于地下水系统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污染物的多样性和多源性,使得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研究面临挑战.如何快速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准确识别污染来源是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 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是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由于地下水系统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污染物的多样性和多源性,使得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研究面临挑战.如何快速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准确识别污染来源是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研究的关键.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地下水污染识别与溯源指示因子,探讨了这些指示因子的研究现状及适用条件,发现稳定同位素是污染溯源中最常用的工具,卤化物作为常规水化学指标的代表,适用于污水影响等部分特定场景,新污染物、人为来源稀土元素等的检出是地下水受到人为污染的直接证据.由于地下水污染来源的复杂性,多指示因子与多技术手段联合使用对于准确识别污染过程与来源尤为重要,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污染识别 污染溯源 指示因子 稳定同位素 新污染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景涛 史浙明 +2 位作者 王广才 姜军 杨炳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地下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大柴旦湖地处西北干旱区,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了解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对这一生态敏感地区的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该地区28个具... 地下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大柴旦湖地处西北干旱区,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了解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对这一生态敏感地区的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该地区28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饱和指数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探讨了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1)由山前冲洪积扇到大柴旦湖,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l·SO_(4)-Na·Ca型向SO_(4)·Cl-Ca·Na、Cl-Na型演化转变,总溶解固体物含量由小于1 g/L增至380 g/L以上。(2)Gibbs图、主要离子比值分析及饱和指数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控制,沿地下水流路径上,主要发生了岩盐、石膏的溶解,方解石的沉淀,白云石和长石的溶解或沉淀。氯碱指数、[(Na^(+)+K^(+))-Cl-]与[(Ca^(2+)+Mg^(2+))-(HCO-3+SO^(2-)_(4))]关系表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影响着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3)通过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定量验证了地下水径流过程的主要水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大柴旦湖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由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的响应估计BK_u系数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頔 史浙明 +3 位作者 王广才 周平根 孙小龙 丁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下水位振荡和持久性变化特征被广泛探讨,然而水位对S和Love波的响应及敞口自流井井孔储积效应的校正未得到定量化研究。以理想孔隙弹性介质线性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了井-含水层系统孔隙压力变化与体应变和偏应变之...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下水位振荡和持久性变化特征被广泛探讨,然而水位对S和Love波的响应及敞口自流井井孔储积效应的校正未得到定量化研究。以理想孔隙弹性介质线性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了井-含水层系统孔隙压力变化与体应变和偏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 0地震引起的北京昌平地震台地下水观测井实测水位变化与曲线拟合得到的计算值对比,肯定了孔隙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求解岩石线弹性系数BKu。与潮汐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由地震方法推算的岩石弹性特性代表实际的含水层特征。此外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水位振荡同时受到体应力和偏应力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下流体 昌平井 曲线拟合 井储效应 孔隙压力 北京
下载PDF
大海则井田多层含水层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屈伸 史浙明 +2 位作者 梁向阳 王广才 刘廷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14-2624,共11页
研究多层含水层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于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突水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Piper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海则井田多层含水层的水化学过程和水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水层... 研究多层含水层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于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突水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Piper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海则井田多层含水层的水化学过程和水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浅层地下水水呈以HCO_(3)型为主的淡水,而深层地下水呈以SO_(4)型为主的微咸水和咸水.其中,矿井水和直罗组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接近,说明直罗组地下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水源,也是潜在的突水水源.此外,通过离子关系和水化学模拟得出,不同矿物的溶解和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导致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差异性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含水层 水化学演化 反向模拟 大海则井田
原文传递
黄精中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及其酒蒸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东梅 蔡维珊 +3 位作者 梁业婷 沈颖 史哲铭 易延逵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994-3000,共7页
目的:比较黄精中多糖及还原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黄精的酒蒸工艺。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中多糖的含量,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黄精中还原糖的含量。以黄精炮制品... 目的:比较黄精中多糖及还原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黄精的酒蒸工艺。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中多糖的含量,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黄精中还原糖的含量。以黄精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评分以及多糖、还原糖、总糖含量为指标,加酒量、蒸制时间、闷润时间为因素,采用拉丁方设计优化黄精的酒蒸工艺并比较蒸制前后多糖、还原糖、总糖含量。结果:蒽酮-硫酸法所得多糖、还原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06 6~0.033mg/mL(R2=0.999 9),精密度、稳定性(90 min)、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小于3%、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5%(RSD=0.48%,n=6)、103.40%(RSD=1.25%,n=6);苯酚-硫酸法所得多糖、还原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02 5~0.025 mg/mL(R2=0.999 2),精密度、稳定性(90 min)、重复性的RSD分别小于5%、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12.80%(RSD=2.36%,n=6)、99.20%(RSD=3.47%,n=6);DNS法所得还原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0.18 mg/mL(R2=0.999 9),精密度、稳定性(90 min)、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5%(RSD=1.19%,n=6)。黄精的最优酒蒸工艺为加酒量20%、闷润2 h、蒸制7 h。3次验证实验所得黄精酒蒸品中多糖、还原糖、总糖平均含量的RSD均小于3%(n=3)。4批生黄精中多糖、还原糖、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11.2%、27.4%,4批黄精酒蒸品中多糖、还原糖、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61.0%、64.4%。结论:黄精中多糖的含量测定以蒽酮-硫酸法为优,还原糖的含量测定以DNS法为优;黄精酒蒸品中多糖的含量明显下降,而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还原糖 含量测定 酒蒸工艺优化
下载PDF
Abnormal interruption of water flow from an artesian well prior to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5
16
作者 Liu Chenglong Che Yongtai +2 位作者 Xu Yinju shi zheming Yang Xianhe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2期53-57,共5页
Water flow from an artesian well stopped on December 17,2007 but recovered when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12,2008.This well is located 90 km south of the epicenter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 Water flow from an artesian well stopped on December 17,2007 but recovered when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12,2008.This well is located 90 km south of the epicenter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where similar changes of water level and resistivity were observed at two other nearby sites.Our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is phenomenon was not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such as drought or borehole-drilling activity,but might be a precursor to the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量 异常中断 地震 汶川 钻井 构造背景 环境干扰 调查表
原文传递
Coseismic response of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Three Gorges wel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quifer parameters 被引量:6
17
作者 shi zheming WANG GuangCai +3 位作者 LIU ChengLong MEI JianChang WANG JinWei FANG Hu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5期3080-3087,共8页
The 12 May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caused notable changes in the water levels of well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This work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seismic changes in water level and the chang... The 12 May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caused notable changes in the water levels of well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This work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seismic changes in water level and the changes in aquifer parameters. Three wells in the area with good responses to earth tide were chosen for analysis. Water-level data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08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quifer transmissivity, permeability and specific storage of the rocks,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wells and their aquifer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hanged these parameters considerably, thereby controlling co- and postseismic variations of water level. The values of these parameter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are linearly related with the amplitudes of coseismic variations in water level. The larger the aquifer transmissivity, the more remarkable the coseismic change in water level. During the earthquake, changes in aquifer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coseismic variations in water level, with the larger changes occurring when the coseismic variation in water level was larger. The tectonic setting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co- and postseismic changes in water level. The permeability structures of the fault zone appear to determine the manner of coseismic variation in water level. Moreover, it seems that the water level in wells where groundwater converges more easily can recover faster following an earthquake. Insight from this study help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level changes caused by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参数 地下水位 三峡井网 水位变化 大地震 三峡库区 地球潮汐 水位数据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th tidal factor and phase lag of groundwater levels in confined aquifers and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of 2008 被引量:3
18
作者 shi zheming WANG GuangC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1722-1730,共9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tidal factor and phase lag derived from groundwater obser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major earthquakes.It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four observational wells at ... This work focuses on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tidal factor and phase lag derived from groundwater obser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major earthquakes.It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four observational wells at boundaries between distinct active blocks of China mainland.These wells are also situated on several active fault zones and have exhibited considerable responses to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of 2008 in China.We collected hourly records of water levels of these wells from 2007to 2009 and processed these data for analysis.The tidal factors,phase lags,and phase-difference changes of tidal residuals of each well were calculated.We found that when the Wenchuan quake happened,the tidal factors of the 4 wells were changing rapidly,while their phase lags and phase differences of tidal residuals declined swiftly,which may reflect the stress and strain changes of the well-aquifer system during the seismic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潮汐 地下水水位 相位滞后 地震前 因子和 承压含水层 汶川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白术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19
作者 彭静 潘东梅 +5 位作者 潘东莲 史哲铭 袁婧玮 曾雄龙 黄裕成 易延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24年第5期41-45,I0016,共6页
目的优选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比较氯仿-正丁醇Sevage法去蛋白与不去蛋白白术多糖含量。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优选AB-8型、D101型、LX-3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吸附时间、解吸时间、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剂用量、... 目的优选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比较氯仿-正丁醇Sevage法去蛋白与不去蛋白白术多糖含量。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优选AB-8型、D101型、LX-3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吸附时间、解吸时间、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剂浓度和洗脱流速研究AB-8型大孔树脂纯化白术多糖工艺。结果未去蛋白的多糖含量为(5.582±1.4480)%、(5.407±0.7668)%、(5.155±0.7214)%,Sevage法去蛋白后的多糖含量为(4.658±0.1558)%、(4.247±0.0742)%、(4.610±0.1734)%。AB-8型大孔树脂较其他两种树脂,其吸附率及解吸率可达(18.40±0.0300)%,(91.73±0.0781)%,纯化工艺为吸附时间3 h、解吸时间3 h、上样流速1 BV/h、上样浓度0.75 mg/mL、洗脱剂用量4 BV、洗脱剂浓度15%乙醇、洗脱流速3 BV/h。结论本试验为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提供了试验依据,为白术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多糖 提取 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