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ge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China:Evidence from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1
作者 WANG Xiang LIU Guangdi +6 位作者 song zezhang SUN Mingliang WANG Xiaolin WANG Feilong CHEN Rongtao GENG Mingyang LI Yi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40,共21页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ssues,based on Rock-Eval pyrolysis,kerogen macerals,H/C and O/C ratios,GC-M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Dongying Formation Member(Mbr)3(E_(3)d_(3)),the Shahejie Formation mbrs 1 and 2(E_(2)s_(1+2)),and the Shahejie Mbr 3(E_(2)s_(3))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 were studied.The above method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ir geochemical properties,OM origin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all of which indicate that E_(2)s_(1+2)and E_(2)s_(3)are excellent source rocks,and that E_(3)d_(3)is of the second good quality.E_(3)d_(3)sourc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mainly belong to fluvial/delta facies,the E_(3)d_(3)sediments formed under weakly oxidizing and freshwater conditions.Comparatively,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E_(2)s_(1+2)source rocks were arid and cold climate,representing saline or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the sediments of E_(2)s_(1+2)belong to anoxic or suboxic settings with large evaporation and salinity.During the period of E_(2)s_(3),the climate became warm and humid,indicating the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E_(2)s_(3)was characterized by freshwater and abundant algae.Moreover,compared with other intervals,the OM origin of E_(3)d_(3)source rocks has noticeable terrestrial input.The OM origin of the E_(2)s_(1+2)and E_(2)s_(3)are mainly plankton and bacteria.Tectonic subsidence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aff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thu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 rock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interval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Overall,these factors a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by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established models may have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offshore areas with few dril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geology source rock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biomarkers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Bozhong Sag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多层系立体成藏
2
作者 张本健 周刚 +14 位作者 宋泽章 严威 汪华 陶佳丽 田兴旺 丁孝恒 钟原 马奎 杨岱林 李勇 张自力 陈曦 孙奕婷 向柱 黄茂轩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1-412,共12页
2022年9月,西南油气田部署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的东坝1井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标志着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下寒武统超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多层系立体成藏的确立。针对蓬莱气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多个... 2022年9月,西南油气田部署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的东坝1井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标志着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下寒武统超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多层系立体成藏的确立。针对蓬莱气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多个含气目的层的沉积相、岩相、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从烃源岩及源-储配置、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多层系含气特征及圈闭等3个方面着手,对斜坡区多层系含气的有利条件进行解剖,建立了立体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分布广泛的厚层、优质烃源岩(灯三段泥页岩和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为多层系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上生下储、旁生侧储的源-储配置关系保证了天然气的高效充注;震旦系灯影组受多期桐湾运动海平面升降旋回影响发育厚层叠置丘滩体,寒武系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受古地貌控制发育白云石化的高能颗粒滩相,丘滩体和高能颗粒滩构成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后期广泛发育的岩溶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直接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局部发育的小型构造圈闭和斜坡背景下的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共同控制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多层系含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立体成藏 龙王庙组 沧浪铺组 灯影组 北斜坡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氮气吸附滞后回环定量分析及其在孔隙结构表征中的指示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泽章 阿比德·阿不拉 +5 位作者 吕明阳 张月巧 姜福杰 刘哲宇 郑伟 王夏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9,共15页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观察、低温氮气吸附孔隙结构定量分析、“滞后回环”定量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热解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等手段,对页岩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能否形成“滞后回环”以及形成的“滞后回环”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样品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是否能形成滞后回环,与其比表面积、比孔容、黏土矿物含量及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孔径大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最高热解峰温和脆性矿物含量等无明显相关关系;②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取决于两端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的发育程度,可借助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来定量评价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占孔隙空间的相对比例;③长7段泥页岩样品中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主要由黏土矿物晶间孔提供,滞后回环面积与泥页岩样品中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回环 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
4
作者 宋泽章 吕明阳 +8 位作者 赵力彬 张月巧 何元元 姜福杰 杨振中 陈伟业 霍利娜 王锐 梁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7-1858,共12页
渗透率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目的]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预测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致密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藏白垩系巴什... 渗透率是决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目的]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预测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致密砂岩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藏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成像分析、高压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定量表征。[结果]基于分形理论,充分考虑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提出了两个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结论]与rapex渗透率预测模型相比,r20分形模型、SDR((>40))分形模型的渗透率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42%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渗透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春林 张嘉琪 +3 位作者 宋泽章 姜福杰 范立勇 裴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24,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具有丰富的煤系气资源,分析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其蕴藏的资源潜力,对深化盆地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目的层,基于岩心观察和单井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结合扫描电镜、X...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具有丰富的煤系气资源,分析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其蕴藏的资源潜力,对深化盆地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目的层,基于岩心观察和单井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气体吸附实验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成果,详细研究了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储层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物性特征,进而分析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并进行资源潜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组烃源岩纵向上单层厚度较薄、层数多,平面上东厚西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镜质组反射率介于1.2%~2.6%,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大;(2)山西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岩屑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山西组泥岩的矿物组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孔喉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和微裂缝;(3)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评价山西组各层段资源潜力,山西组煤系气概算资源量为306879.79×10^(8)m^(3),其中山2段资源潜力较大,煤系气资源量为177001.15×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 煤系气 成藏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下载PDF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小班授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姜福杰 宋泽章 +2 位作者 柳广弟 陈冬霞 孙明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2期19-21,共3页
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源头来自创新思维。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以小班授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小班授课的优势,减少小班授课不足的影响;从奋斗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教... 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源头来自创新思维。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以小班授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小班授课的优势,减少小班授课不足的影响;从奋斗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方法和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授课 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 高校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地层压力结构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姜文亚 宋泽章 +5 位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王娜 代昆 万伟超 刘祥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69,共18页
深化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压力结构研究,厘清异常压力的空间展布,对划分含油气系统、评价有利输导体系与明确勘探甜点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的油气二次勘探,本文以歧口凹陷为研究对象,对其压力结构进行重... 深化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压力结构研究,厘清异常压力的空间展布,对划分含油气系统、评价有利输导体系与明确勘探甜点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的油气二次勘探,本文以歧口凹陷为研究对象,对其压力结构进行重点刻画。在实测地层压力的校正下,综合单井、连井和二维地震地层压力结构分析,厘清了歧口凹陷的压力结构特征,识别出4类纵向压力结构:①单超压带结构;②双超压带结构;③多超压带结构;④静水压力结构。纵向上,歧口地区存在3类纵向压力系统样式——单超压系统、双超压系统、静水常压系统。双超压系统是歧口凹陷的主要压力系统样式,广泛发育于主凹和各大次凹;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双超压系统逐渐向单超压系统、静水常压系统过渡。单超压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的斜坡和潜山区,如歧北高斜坡、羊三木—扣村潜山等。静水常压系统则主要分布在离深凹区更远的沈青庄潜山和埕北斜坡区域。上部超压系统和下部超压系统的顶板分别位于东营组和沙三段内部,侧向上受盆地边缘和深大断裂控制。上部超压系统的形成主要受欠压实作用控制,以歧口主凹为中心呈环带分布;而下部超压系统的形成主要受生烃作用控制,以主凹和几大次凹为中心分布。未来,下部超压系统中保存的天然气将成为歧口地区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地层压力 超压 地层压力结构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四段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泽章 柳广弟 +9 位作者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 臧建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11,共15页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模、成藏机制及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灯四段为研究对象,先综合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图像法定量计算,对固态沥青进行了表征;而后建立了多矿物体积模型,借助常规测井曲线组合(DEN-RT-RXO-CNL-AC),对储层固态沥青进行反演,克服了储层固态沥青分布的强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了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含量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灯四段沥青多以半充填状态存在于孔隙中,储层固态沥青含量可达4.62%,平均为2.20%;纵向上,灯四上亚段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灯四下亚段;2)高石梯—磨溪地区与德阳—安岳裂陷槽紧邻的台缘礁滩体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域,储层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东侧的含气区;3)受自西向东油气充注控制,高石梯—磨溪地区南北向固态沥青含量无明显差异。古隆起北斜坡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存在证实了北斜坡古油藏的存在,从侧面印证了北斜坡的油气成藏潜力。从固态沥青的角度,坚定了继续深化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沥青 灯影组 超深层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强 柳广弟 +8 位作者 宋泽章 孙明亮 朱联强 田兴旺 马奎 杨岱林 王云龙 曹玉顺 游富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7-1007,共11页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致密碳酸盐岩是当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古隆起北斜坡的构造演化决定了成藏演化过程和当前的油气分布。基于单井、地震、分析化验数据,优选盆地模拟软件中的古构造恢复功能,重点恢复了北斜坡和...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致密碳酸盐岩是当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古隆起北斜坡的构造演化决定了成藏演化过程和当前的油气分布。基于单井、地震、分析化验数据,优选盆地模拟软件中的古构造恢复功能,重点恢复了北斜坡和高石梯—磨溪地区(高—磨地区)寒武系底界的构造演化过程,重建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构造格局。北斜坡在桐湾期末为局部隆起高部位,与更高部位的高—磨地区之间存在古地貌洼地;加里东晚期北斜坡与高—磨地区为似“鞍—穹状”构造格局;印支期磨溪以北地区逐渐北倾形成单斜;燕山早期斜坡区的地层倾角进一步加大,至燕山中期倾角趋于稳定,基本与现今构造格局一致。北斜坡桐湾期的古构造形态为大面积的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台内滩储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大规模海侵控制下,北斜坡和德阳—安岳裂陷槽部位由于沉积水体更深、局限—缺氧和古生产力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发育。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古油藏相对高—磨地区更早发生热裂解,加之源岩特征的差异共同导致北斜坡天然气δ^(13)C_(1)比高—磨地区气藏的更轻。局部构造高点与岩性圈闭的耦合控制了北斜坡地区独立的古油藏—气藏的形成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震旦系—寒武系 成藏演化 川中北斜坡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蓬探1井和中江2井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联强 柳广弟 +9 位作者 宋泽章 赵文智 田兴旺 戴鑫 王云龙 杨岱林 李强 江林 李成海 胡丽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3期344-355,共12页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重要的后备战略接替区。北斜坡地区灯影组天然气为以CH_(4)为主的干气,天然气内部δ^(13)C_(C_(2)H_(6))、CO_(2)含量及δ^(13)C_(CO_(2))等存在明显差异,天然气组分及...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重要的后备战略接替区。北斜坡地区灯影组天然气为以CH_(4)为主的干气,天然气内部δ^(13)C_(C_(2)H_(6))、CO_(2)含量及δ^(13)C_(CO_(2))等存在明显差异,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差异因素的分析对深化灯影组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斜坡两口典型探井(蓬探1井和中江2井)灯影组天然气组分及不同组分同位素的分析,结合岩芯、岩石薄片的观察及储层固体沥青碳同位素、显微结构的分析,深入剖析了造成北斜坡区典型探井天然气差异的原因。受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作用的影响,北斜坡地区灯影组天然气中存在较高含量的H2S,储层沥青碳同位素较烃源岩明显偏轻,C_(2)H_(6)碳同位素偏重。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区灯影组储层受过热液流体的影响,储层内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热液矿物组合发育,储层沥青发育中—粗粒镶嵌、纤维状等显微结构。热液活动为TSR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硫源,热液活动的强度是控制TSR反应强度的关键。强烈的TSR作用导致了天然气组分的变化及C_(2)H_(6)、CO_(2)碳同位素的增加,是造成不同区域天然气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层沥青 热液活动 TSR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区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 被引量:2
11
作者 TIAN Xingwang LIU Guangdi +13 位作者 LUO Bing YANG Yu WEN Long ZHANG Benjian CHEN Xiao SU Guiping song zezhang PENG Hanlin ZHOU Gang YAN Wei YANG Dailin WANG Yunlong SUN Yiting DOU S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451-1470,共20页
Based on 2D and 3D seismic data,the latest drilling data and field outcrop data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the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unconformity development char... Based on 2D and 3D seismic data,the latest drilling data and field outcrop data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the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unconformity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aul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key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period,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deep carbonate rock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two key unconformities of the Tongwan and Caledonian periods were primarily developed in deep carbonate rocks.Firstly,Tongwan’s unconform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gional disconformities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members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the top formation of the Sinian and the lower Cambrian,strips of which zigzag through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study area.Secondly,the Caledonian unconformity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gional unconformable contact between the lower Permian and the ower Paleozoic strata.From NE to SW,the age of the strata,which were subject to erosion,changes from new to old,the denudation distribution showing as a nose-shaped structure which inclines towards the ENE.(2)Boundary fault and transtensional strike-slip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Sinian to Paleozoic strata.In profile,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tructural styles:steep and erect,flower structures,’Y’and reversed’Y’type faults.In plane view,the Sinian developed extensional boundary faults extending in an almost NS direction,strike-slip faults developing and extending linearly in approximately EW,WNW and NE strikes in the Cambrian,with characteristically more in the south and less in the north.(3)The faults in the northern slope show obvious zonal deformations in transverse view as well as significant stages and stratified activity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Among them,the activity of faults in the Sinian was the strongest,followed by the activity in the Cambrian period,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faults in the Permian period being the weakest.This fault activit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Sinian,Cambrian-Permian,the early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late Indosinian-Himalayan period,the transtensional strikeslip faults being the products of oblique extensions of pre-existing weak zones in the Xingkai and Emei taphrogenesis,with a particular inheritance in the main faults.(4)Combined with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actor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pigenetic karstification of the Tongwan and Caledonian unconformities in the northern slope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onate karst reservoirs over a large area,also acting as a good pathway for oil and gas migration.The extensional faults developed at the margin of the NS trending rift,controlling the sag-platform sedimentary pattern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of the Sinian.Strike-slip faults in NE,WNW and ENE directions may control the microgeomorphological pattern inside the platform and intensify the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grain beach facies.The multi-stage hereditary activity of strike-slip faults not only improved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s,but also acted as the main channel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provid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multi-layer gasbearing scenario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lope of paleo-uplift UNCONFORMIT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超深层古油藏的定量表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指示意义: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泽章 葛冰飞 +4 位作者 王文之 田兴旺 朱光有 杨岱林 张宝收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7-532,共16页
跨越多个构造期的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定量表征是地学界的一大难题.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天然气藏以典型的原油裂解气为主,油气演化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直至现今气藏的复杂演化过程;古油藏的定量刻画是恢复其成藏过程的关键和核心.... 跨越多个构造期的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定量表征是地学界的一大难题.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天然气藏以典型的原油裂解气为主,油气演化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直至现今气藏的复杂演化过程;古油藏的定量刻画是恢复其成藏过程的关键和核心.优选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气藏为研究对象,以固体沥青为媒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点”(固体沥青图像法定量表征)、“线”(固体沥青多矿物测井反演定量评价)、“面”(固体沥青含量平面分布定量表征)3个维度对固体沥青进行定量刻画,进而定量刻画古油藏并以体积法计算其资源量,以期从成藏角度对斜坡区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评价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灯影组储层固体沥青主要以半充填-充填的状态赋存于孔隙空间中;灯二段固体沥青含量整体要高于灯四段;不论灯二段还是灯四段,上亚段固体沥青含量略高于下亚段;(2)固体沥青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指示,纵向上,油气充注方向多为自上而下;平面上,油气充注主要存在两个方向:自德阳-安岳裂陷槽向台内侧向充注;自北部斜坡区向南、向古隆起高部位侧向充注;(3)北斜坡地区灯影组储层古油藏完成裂解的时间早于大规模区域构造运动,因此可以用现今储层固体沥青的含量及分布来定量刻画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标准为:固体沥青在孔隙空间充填度大于25%且固体沥青含量大于2%;(4)基于斜坡区丘滩体分布,定量刻画了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地区5个可靠古油藏、4个潜在古油藏,借助体积法评价所得古油藏规模约177.25×10^(8)t,完全裂解可产生原油裂解气约109 893.94×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原油裂解气 古油藏 超深层 川中古隆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
13
作者 杨雨 文龙 +9 位作者 周刚 战薇芸 李海涛 宋泽章 张晶 陶佳丽 田兴旺 苑九涛 金世贵 史国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5-2069,共25页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居中国首位,目前探明率仅为18.8%,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几年,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相继在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陆相致密气及陆相页岩油等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取得重大突破,展示出巨大的资...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居中国首位,目前探明率仅为18.8%,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几年,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相继在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陆相致密气及陆相页岩油等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取得重大突破,展示出巨大的资源前景。川西—川中地区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多层系立体成藏,优质烃源岩供烃,多层系高能丘滩相储层垂向叠置、横向连片,源-储配置好,断裂输导体系发育,但勘探程度低,有望形成新的万亿立方米级规模增储区。川西—川中前陆坳陷—斜坡带为陆相致密气富集有利区,以须家河组为主力烃源岩,形成须家河组、侏罗系沙溪庙组两套成藏体系,已发现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累计提交地质储量超过1×10^(12)m^(3),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新的增长极。二叠系和侏罗系页岩、泥灰岩、煤岩等非常规含油气层系均连续稳定分布,油气大面积富集成藏,以川中—川东地区最为富集,已取得勘探突破。二叠系非常规天然气有利勘探区资源规模近8×10^(12)m^(3),侏罗系页岩油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16.96×10^(8)t。川西—川中地区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以及陆相致密气已形成四川盆地新的规模增储主阵地,非常规天然气及陆相页岩油是重要的资源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立体成藏 陆相致密气 陆相页岩油 勘探新领域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14
作者 彭光荣 郭婧 +6 位作者 姜福杰 姜大朋 吴宇琦 陈兆明 宋泽章 高中亮 张宇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4-1636,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位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以外的深水陆坡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开展烃源岩评价、明确其原油来源,对深化开平凹陷油气成藏认识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总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及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化...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位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以外的深水陆坡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开展烃源岩评价、明确其原油来源,对深化开平凹陷油气成藏认识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总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及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测试资料,系统分析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1)文昌组下段、上段和恩平组下段的泥质烃源岩均表现为“开平主洼中心厚、向周缘斜坡带依次减薄”,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Ⅱ1型、Ⅱ2型,整体处于成熟阶段。(2)文昌组烃源岩具有低Pr/Ph值、低C_(19+20)TT/C_(23)TT值、低—中等OL/C_(30)H值,气相色谱-质谱图上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型,C_(30)4-甲基甾烷丰度高;恩平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Pr/Ph值和C_(19+20)TT/C_(23)TT值,较低的OL/C_(30)H值、C_(30)4-甲基甾烷含量,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分布呈反“L”型。(3)开平凹陷产出两类原油,A类原油的Pr/Ph值为1.13~1.82,C_(19+20)TT/C_(23)TT值为0.32~0.89,OL/C_(30)H值为0.03~1.02,C_(27)和C_(29)规则甾烷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6.20%、46.44%,C304-甲基甾烷丰度高;B类原油Pr/Ph值大于2.00,C_(19+20)TT/C_(23)TT值为1.00~2.28,OL/C_(30)H值为0.04~0.13,C_(27)和C_(29)规则甾烷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92%、65.54%,C_(30)4-甲基甾烷含量极低。(4)油源对比分析显示,A类原油来源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中浮游生物和陆源植物混合形成的Ⅱ型、Ⅲ型混合有机质;B类原油来源于氧化沉积背景的恩平组三角洲—沼泽相泥岩,生烃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形成的Ⅲ型有机质为主。研究认识明确了开平凹陷油气来源,对未来油气勘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开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川中古隆起北部蓬莱气区多层系天然气勘探突破与潜力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雨 文龙 +12 位作者 宋泽章 张本健 严威 周刚 田兴旺 钟原 和源 马奎 李堃宇 杨岱林 孙奕婷 葛冰飞 杨振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1368,1394,共19页
近3年,四川盆地相继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四段、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二叠系茅口组二段取得勘探突破,继安岳气区发现之后形成了新的万亿立方米级大气区——蓬莱气区。受大型张性走滑断裂、古裂陷槽、台缘带联合控制... 近3年,四川盆地相继在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四段、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二叠系茅口组二段取得勘探突破,继安岳气区发现之后形成了新的万亿立方米级大气区——蓬莱气区。受大型张性走滑断裂、古裂陷槽、台缘带联合控制,蓬莱气区纵向上发育多层系规模化烃源岩、储集层及断控岩性圈闭;良好的“源-储”配置和垂向输导通道促进了多层系油气高效充注;“古隆今斜”的构造演化保证了油气高效汇聚;多层系直接盖层和区域盖层的发育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得益于成藏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良好配置,蓬莱气区震旦系—二叠系形成了特有的斜坡区深层—超深层、多层系、海相碳酸盐岩立体成藏模式——“立体供烃、立体成储、立体输导、早油晚气、立体成藏”。蓬莱气区多层系天然气勘探突破不仅大大拓宽了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也证实了在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古隆起斜坡部位的超深、超老地层仍具有形成规模性天然气聚集的潜力,对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立体成藏 天然气勘探 蓬莱气区 川中古隆起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祥柏 柳广弟 +2 位作者 宋泽章 姜文亚 王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8-2031,共24页
烃源岩分布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对烃源岩的评价及其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指明方向。从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入手,深入研究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分布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对烃源岩的评价及其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指明方向。从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入手,深入研究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最好的级别,有机碳含量整体呈现从沙三段(Es_(3))到沙一下亚段(Es_(1)^(x))到沙一上亚段(Es_(1)^(s))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有机质类型为Ⅰ型—Ⅲ型,且沙一上亚段、沙一中亚段以Ⅰ型—Ⅱ_(1)型有机质为主,沙一下亚段、沙二段(Es_(2))、沙三段Ⅰ型—Ⅲ型有机质均有分布,反映沙河街组沉积期有机质来源为湖泊原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混源。沙河街组烃源岩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的特征,优质烃源岩在斜坡区更为发育。古气候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河街组沉积期,该地区风化强度中等,整体以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为主,有利于生物的发育。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水体古盐度较大,属于半咸水环境。古盐度与古气候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水体咸化的原因可能与海水入侵有关。古盐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表明:在低盐度阶段,有机质含量随古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盐度阶段,有机质含量随古盐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微量元素比值和C_(org)∶P摩尔比值,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发育氧化—亚氧化的沉积环境,Pr/Ph值显示在Es_(1)^(x)间歇性发育强还原环境,提高了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通过对沙河街组沉积期湖泊古生产力的恢复,沙河街组沉积期歧口凹陷整体上为中—富营养湖泊,板桥地区古生产力较低,为贫—中营养湖泊。歧口凹陷整体相对较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及较高的陆源有机质输入量为该地区有效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纵向上,沙河街组沉积期古生产力水平具有Es_(1)>Es_(3)>Es_(2)的特征。古生产力条件是影响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斜坡区陆源有机质和水生有机质的双重贡献,优质烃源岩更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气候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岩性气藏保存有效性分析——以蓬探1井灯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强 柳广弟 +7 位作者 宋泽章 孙明亮 曹玉顺 朱联强 田兴旺 杨岱林 王云龙 游富粮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76-1285,共10页
斜坡部位发育的岩性圈闭能否长期有效地保存油气,成为影响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油气资源规模评价的关键因素。将基于背斜气藏剩余压力与顶部盖层排替压力建立的气藏保存能力评价方法,引入到碳酸盐岩... 斜坡部位发育的岩性圈闭能否长期有效地保存油气,成为影响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油气资源规模评价的关键因素。将基于背斜气藏剩余压力与顶部盖层排替压力建立的气藏保存能力评价方法,引入到碳酸盐岩斜坡区的岩性气藏研究,以蓬探1井灯二段气藏为解剖对象,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与类比、单井资料分析与模拟,论证了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岩性圈闭在古油藏形成与裂解、气藏形成与调整等关键时期的油气保存能力。结果表明:古油藏形成后,灯二段储层的剩余压力逐渐增加但远低于顶部筇竹寺组页岩和侧向灯二段泥晶云岩的排替压力,保存条件较好。走滑性质断层的继承性活动,可能使北斜坡地区呈现纵向多层系古油藏分布的特征。裂解气藏形成阶段,气藏剩余压力升高但侧向围岩的封堵始终有效。天然气仅在顶部筇竹寺组盖层和不整合界面处发生部分逸散,剩余的天然气有效保存至今。由于北斜坡地区灯影组气藏侧向的封堵始终有效,其保存条件与高—磨地区灯影组的构造—地层气藏较为相似。基于与高—磨地区灯影组气藏保存条件和资源规模的类比,得益于北斜坡地区厚度更大且质量更高的筇竹寺组泥页岩,灯二段气藏理应具备更优的顶部保存能力,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替压力 侧向封闭 圈闭有效性 灯二段 川中北斜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