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5)Cu_(0.5)Ti中间合金对Al-7S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平波 孙赫阳 +2 位作者 张岩 张杰 李庆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92,共9页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Al_(2.5)Cu_(0.5)Ti中间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DSC)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不同添加量(0.3%,0.5%,0.7%,0.9%和1.3%,质量分数,...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Al_(2.5)Cu_(0.5)Ti中间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DSC)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不同添加量(0.3%,0.5%,0.7%,0.9%和1.3%,质量分数,下同)Al_(2.5)Cu_(0.5)Ti中间合金对Al-7S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_(2.5)Cu_(0.5)Ti合金添加量的增加,Al-7Si合金中初生α-Al和共晶Si组织被显著细化。与未添加Al_(2.5)Cu_(0.5)Ti中间合金相比,当Al-7Si合金中添加0.9%Al_(2.5)Cu_(0.5)Ti中间合金后,初生α-Al晶粒尺寸从218μm减小到80μm,二次枝晶间距从25μm减小到9.3μm;共晶Si组织由粗大的针片状细化为短片状和短棒状,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从34.8μm和4μm减小到11.6μm和1.7μm;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84 MPa和9.3%,与未变质合金的力学性能(162 MPa和3%)相比分别提高了13.6%和210%,断裂模式由韧脆混合断裂模式转变为韧性断裂。然而,当Al_(2.5)Cu_(0.5)Ti合金的添加量增加到1.3%时,发生过变质现象,导致Al-7Si合金组织粗化,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合金 Al_(2.5)Cu_(0.5)Ti中间合金 初生Α-AL 共晶Si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生态用水的影响
2
作者 张泽 孙贺阳 +4 位作者 郑云暖 王敏 清华 杨劼 包铁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蒸散 土壤贮水 生态用水
下载PDF
Spatial change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ke water qualit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3
作者 REN Xiaohui YU Ruihong +10 位作者 LIU Xinyu sun heyang GENG Yue QI Zhen ZHANG Zhuangzhuang LI Xiangwei WANG Jun ZHU Penghang GUO Zhiwei WANG Lixin XU Jif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64-179,共16页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even lakes(Juyanhai Lake,Ulansuhai Lake,Hongjiannao Lake,Daihai Lake,Chagannaoer Lake,Hulun Lake,and Wulannuoer Lake)across the longitudinal axis(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of Inner Mongolia.Large-scal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TLI(Σ)),multivariate statistics,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weakly alkaline.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salinity of lake water showed obvious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s,with hig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being of 4.05 and 0.21 mg/L,respectively.The values of TLI(Σ)ranged from 49.14 to 71.77,indicating varying degre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and phosphorus was the main driver of lake eutrophication.The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and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in terms of salinity and TLI(Σ).The salinity levels of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exceeded those of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whereas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lake trophic level.The intensity and mod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ke water quality.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to improve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of Inner Mongolia,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lak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lake eutrophication lake water quality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Daihai Lake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城市地铁对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与分析
4
作者 张彬 李广野 +2 位作者 孙赫阳 张佳鑫 阎宇航 《东北电力技术》 2023年第5期1-4,9,共5页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供电牵引网采用直流供电方式,部分牵引电流经钢轨泄漏到地下形成杂散电流,引起周边电力变压器产生直流偏磁现象。以一起地铁杂散电流引起的220 kV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为例,通过对入侵原理、入侵源头、现场数据分析处理...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供电牵引网采用直流供电方式,部分牵引电流经钢轨泄漏到地下形成杂散电流,引起周边电力变压器产生直流偏磁现象。以一起地铁杂散电流引起的220 kV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为例,通过对入侵原理、入侵源头、现场数据分析处理,确定了地铁对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提出城市电网对地铁造成直流偏磁影响防御方案,为地铁轨道交通对电力变压器不利影响的分析和防治提供有效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电力变压器 直流偏磁 杂散电流
下载PDF
接触蛋白相关性蛋白2抗体相关疾病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颜 关鸿志 +9 位作者 柳青 郝红琳 孙鹤阳 任海涛 卢强 金丽日 周立新 张君怡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对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点和伴发的睡眠障碍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作者医院2014-12-2017-06期间确诊的CASPR2抗体阳性的患者9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多导睡眠监测、肌电图、脑脊液、血等检查的特点... 目的对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点和伴发的睡眠障碍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作者医院2014-12-2017-06期间确诊的CASPR2抗体阳性的患者9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多导睡眠监测、肌电图、脑脊液、血等检查的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7例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莫旺综合征,1例神经性肌强直,1例边缘性脑炎。所有患者均有失眠主诉,4例伴梦样异常行为,2例睡眠中肢体运动增多。9例患者中5例完成多导睡眠图(PSG)检查:4例莫旺综合征患者中2例完全没有睡眠;2例睡眠效率降低,睡眠结构紊乱,几乎没有典型的睡眠纺锤、顶部尖波,慢波睡眠消失,仅见片段REM睡眠插入到N1期,其中1例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44.9次/h;1例神经性肌强直患者PSG可见睡眠效率42%。8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人丙种球蛋白和/或糖皮质激素),其中7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明显改善,1例治疗6个月后,病情难以控制,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患者在入院第4天猝死,尚未进行免疫治疗。结论 CASPR2抗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多种综合征如莫旺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和边缘性脑炎,严重失眠是其常见症状。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旺综合征 失眠 多道睡眠描记术 CASPR2抗体
下载PDF
基于性别的人脸年龄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闯 田青 +1 位作者 孙赫阳 曹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0,共9页
针对人脸图像的年龄估计方法大多只考虑特定年龄的面部特征且男性与女性的老化差异影响年龄估计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年龄估计框架,利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语义关系,并着重考虑不同性别之间的老化差异,将整个性别空间划分为男女... 针对人脸图像的年龄估计方法大多只考虑特定年龄的面部特征且男性与女性的老化差异影响年龄估计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年龄估计框架,利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语义关系,并着重考虑不同性别之间的老化差异,将整个性别空间划分为男女性别子空间,在性别子空间中利用男性与女性间的老化差异进行年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而且在揭示人脸老化差异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预测 性别意识年龄预测 阈值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采用历史数据扩充方法的风力发电量月度预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唱友义 孙赫阳 +3 位作者 顾泰宇 杜维春 王漪 李卫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9-1067,共9页
月度风力发电量预测面临天气信息不确定性强和历史数据较少等问题,预测精度较低。根据风力所具有较强的季节特性和短时平滑变化特性,提出了风电月度发电量数据集扩展技术。基于扩展后的数据,利用中期天气预测信息前准后差的特点,提出了... 月度风力发电量预测面临天气信息不确定性强和历史数据较少等问题,预测精度较低。根据风力所具有较强的季节特性和短时平滑变化特性,提出了风电月度发电量数据集扩展技术。基于扩展后的数据,利用中期天气预测信息前准后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kdtree单元匹配、数据扩充、时间序列3种预测算法的熵权组合综合预测方法,通过理论及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数据扩充方法的有效性和综合预测方法的准确性。所提出的数据扩充方法和综合预测方法可为中长期风力发电月度电量预测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扩充 单元匹配法 组合预测 区间预测
原文传递
周扫式激光通信跟瞄转台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赫阳 张立中 +2 位作者 杨翘楚 张轶群 陶天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了满足LEO对GEO激光通信任务的初始指向快速捕获(Acquisition)、精确瞄准(pointing)及精密跟踪(Tracking)需求。设计了一种卫星舱外的二维激光通信跟瞄转台。首先,根据通信任务需求,确立跟瞄转台的结构形式;其次,依据精密轴系设计理... 为了满足LEO对GEO激光通信任务的初始指向快速捕获(Acquisition)、精确瞄准(pointing)及精密跟踪(Tracking)需求。设计了一种卫星舱外的二维激光通信跟瞄转台。首先,根据通信任务需求,确立跟瞄转台的结构形式;其次,依据精密轴系设计理论完成方位俯仰两轴结构设计,并根据轴承支撑理论对周扫式跟瞄转台进行力学特性分析。分析表明本精密轴系能够在方位和俯仰两轴实现10″的跟踪精度,满足通信需求。最后根据赫兹接触理论计算精密轴系轴承在负载状态下的刚度,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跟瞄转台的动态刚度及稳定性。经分析验证跟瞄转台能够承受搭载卫星发射条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周扫转台 粗跟踪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ABS与能量回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涛涛 孙赫阳 张袅娜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75-281,共7页
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车辆自动刹车系统(ABS)稳定性控制和再生制动过程中能量最优回收联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图论搭建复合制动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滑移率最优稳定控制方法,并采用李亚普诺夫函数进行稳定性证明;然... 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车辆自动刹车系统(ABS)稳定性控制和再生制动过程中能量最优回收联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图论搭建复合制动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滑移率最优稳定控制方法,并采用李亚普诺夫函数进行稳定性证明;然后采用液压制动补偿分配,根据电机和电池约束条件进行再生制动转矩的分配;最后利用Carsim和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多智能体 滑移率 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
下载PDF
乌梁素海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6
10
作者 耿悦 吕喜玺 +6 位作者 于瑞宏 孙贺阳 刘心宇 曹正旭 李向伟 朱鹏航 葛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3-1765,共13页
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是湖泊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承载物质,其稳定同位素研究对有效识别有机质污染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19年4月(融冰期)、7月(夏灌期)和10月(秋灌期)对湖区及入湖渠道的表层沉积... 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是湖泊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承载物质,其稳定同位素研究对有效识别有机质污染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19年4月(融冰期)、7月(夏灌期)和10月(秋灌期)对湖区及入湖渠道的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 C、C/N比及总有机碳(TOC、POC)和总氮(TON、PON)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联合采用δ13 C、C/N及同位素多元混合模型研究湖泊有机碳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悬浮颗粒物有机碳δ13 C POC的变化范围为-23.29‰~-29.75‰,呈现10月>4月>7月、入湖渠道>湖区的趋势,悬浮颗粒物POC/PON比变化范围为4.10~21.35,呈现出4月<7月<10月的时间变化,悬浮颗粒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51.59%)、入湖渠道泥沙(34.60%)和大型水生植物(13.76%).沉积物有机碳δ13 C TOC变化范围为-27.58‰~-22.68‰,呈现4月<10月<7月的变化,沉积物TOC/TON比变化范围为3.06~23.77,时空变化明显,沉积物有机质则主要源于入湖渠道挟带的泥沙,贡献达72.79%以上,而浮游植物与大型水生植物的贡献率相差较小,分别为11.85%和15.36%.本研究可以初步判定受入湖渠道影响的富营养化湖泊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来源,为改善湖泊有机污染和研究有机碳来源提供更多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有机碳 稳定同位素 乌梁素海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ourette综合征七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立羚 孙鹤阳 周祥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19-422,共4页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方法 7例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S患者,分别接受托吡酯、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随诊2~3年,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脑电图(EEG)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在4~9岁,平均年龄(7.0...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方法 7例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S患者,分别接受托吡酯、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随诊2~3年,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脑电图(EEG)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在4~9岁,平均年龄(7.00±1.83)岁时出现抽动症状,EEG出现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时间不详。在抗癫痫药物治疗2月~2年,平均(0.85±0.62)年后,也就是患者6~11岁,平均年龄(8.86±2.12)岁时,抽动症状消失。在抗癫痫药物治疗0.5~3年,平均(1.43±1.06)年后,也就是患者6.5~12岁,平均年龄(9.50±2.20)岁时,EEG恢复正常。结论伴中央颞区痫样放电的TS儿童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好,抽动症状和EEG痫样放电消失早。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可能对于这类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脑电图 托吡酯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下载PDF
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保山 刘烨凌 +8 位作者 宁中华 谢湉 翟羽佳 张辉 陈聪 王青 陈国贵 孙贺阳 窦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5,共10页
城乡河湖水系在防洪排涝、水量保障、水质改善、景观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价值。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河湖水系受到了多重胁迫,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复苏河湖生态,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河湖水系... 城乡河湖水系在防洪排涝、水量保障、水质改善、景观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价值。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河湖水系受到了多重胁迫,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复苏河湖生态,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践。尽管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取得了系列成就,但其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滞后性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也相继显现,在部分区域加剧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城乡河湖水系演变与驱动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水量、水质、水热、水盐、水生态等带来的正负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研究可为未来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减缓或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河湖 水系连通工程 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协同机制
原文传递
日间手术模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
13
作者 雷光远 孙贺阳 +2 位作者 黎建欣 蒋茂林 张朝胜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4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粤北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接受日间PCNL治疗(日间手术组),64例患者接受常规住院PCNL治...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粤北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接受日间PCNL治疗(日间手术组),64例患者接受常规住院PCNL治疗(住院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石清除率、疼痛评估结果、满意度及再入院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分级情况。结果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住院手术组(P<0.05);医疗费用少于住院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疼痛评估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vs.3.13%,P=1.000)。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实施PCNL治疗安全可行,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造口术 经皮 碎石术 日间护理 医疗
原文传递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2
14
作者 戚建武 孙斌鸿 +7 位作者 刘林海 柴益铜 黄剑 方炫量 范学锴 孙赫阳 王欣 陈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7例,其中旋髂浅动脉皮瓣63例(带髂骨的旋髂浅动脉复合皮瓣26例),腹壁浅动脉... 目的探讨个性化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7例,其中旋髂浅动脉皮瓣63例(带髂骨的旋髂浅动脉复合皮瓣26例),腹壁浅动脉皮瓣15例,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19例(分叶皮瓣7例)。皮肤缺损面积为4 cm×6 cm^11 cm×23 cm。术中皮瓣动脉与桡动脉终末支端端吻合5例,与桡动脉端侧吻合58例,与尺动脉端侧吻合20例,与指总动脉吻合14例;全部修复旋髂浅静脉或腹壁浅静脉(31例同时修复一根伴行静脉)。供区通过屈髋屈膝后均予直接缝合,无需植皮。术后3周、1.5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观察供区的愈合情况及受区皮瓣外观和感觉恢复情况。结果97例皮瓣中94例顺利存活,术后1例皮瓣出现动脉危象、2例出现静脉危象,2例手术探查、1例保守治疗后1例顺利存活、2例皮肤坏死,二期切痂后发现皮下软组织成活,予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腹部供区有1例联合皮瓣术后1周直立行走出现切口裂开,经二期缝合后愈合;余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0.5~1.5年,皮瓣质地软,轻度臃肿,感觉恢复至S2~S3,腹部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根据手部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个性化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能满足受区的不同需要。并且供区隐蔽,切取面积大,能直接缝合,属于轴形皮瓣,血管恒定,切取方便,不破坏主要血管,手术时间短,因此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 个性化
原文传递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睡眠障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鹤阳 郝红琳 +5 位作者 柳青 卢强 关鸿志 任海涛 黄颜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睡眠障碍的特征及多导睡眠图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确诊的13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多导睡眠监...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睡眠障碍的特征及多导睡眠图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确诊的13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多导睡眠监测、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等检查的特点。结果13例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呈阳性,确诊为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其临床表现均符合边缘性脑炎特点,包括记忆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13例患者均有睡眠障碍,症状包括睡眠中不自主运动及梦境相关异常行为、失眠和嗜睡。全夜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其中10例患者睡眠效率低于80%,10例N3期慢波睡眠减少,13例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减少;7例患者的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增高(15.6~224.4次/h),其中4例可见肢体非周期性活动明显增多;6例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可见夜间频繁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全夜发作20~83次);3例患者确诊为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13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其中10例睡眠障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睡眠障碍是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的常见表现,可见多种类型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和不自主运动。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脑炎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抗体
原文传递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联合人工真皮及刃厚皮治疗下肢脱套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戚建武 陈邵 +6 位作者 孙斌鸿 柴益铜 黄剑 李一 杨科跃 孙赫阳 陈宏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观察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联合人工真皮及刃厚皮治疗下肢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8例下肢脱套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9~75岁,创面面... 目的观察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联合人工真皮及刃厚皮治疗下肢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8例下肢脱套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9~75岁,创面面积为25 cm×12 cm~61 cm×34 cm。以携带12~15 cm宽背阔肌、皮瓣面积为20 cm×8 cm~32 cm×8 cm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骨/肌腱外露部位或功能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余缺损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将供瓣区直接缝合。待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后,取大腿刃厚皮按1∶2~1∶4的比例扩展后移植修复残余创面,对供皮区行换药治疗。观察术后背阔肌肌皮瓣、人工真皮、刃厚皮成活情况,记录人工真皮移植和刃厚皮移植的间隔时间,观察供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术区外观和功能,于末次门诊随访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估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参照《手外科手术学》中的皮瓣综合评定标准评估皮瓣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下肢植皮区和大腿供皮区瘢痕情况,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6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均成活;2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出现远侧尖端部分坏死,坏死部分待刃厚皮移植时切除后直接植皮修复。8例患者移植的人工真皮均成活。7例患者移植的刃厚皮成活;1例患者移植的刃厚皮部分坏死,予以再次植皮修复。人工真皮移植和刃厚皮移植的间隔时间为15~26(20±5)d。背阔肌肌皮瓣供区术后均愈合,遗留线性瘢痕;大腿皮片供区术后瘢痕愈合。随访6~18(12.5±2.3)个月,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皮肤组织接近,下肢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背部供区线性瘢痕未见增大,大腿供区无明显增生性瘢痕。末次门诊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或S3级;皮瓣功能为优者3例、良者4例、可者1例;下肢植皮区VSS评分为4~7(5.2±0.9)分,大腿供皮区VSS评分为1~5(3.4±0.8)分;患者对疗效表示比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覆盖骨/肌腱外露或功能区创面,移植人工真皮与扩展后刃厚皮覆盖残余创面的方法,修复下肢脱套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自体皮瓣和皮片面积小,术后功能区恢复效果好,皮片移植区愈合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脱套伤 背阔肌肌皮瓣 人工真皮 刃厚皮
原文传递
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科跃 黄剑 +6 位作者 陈川 孙赫阳 李一 李学渊 陈宏 王欣 戚建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戚建武 陈邵 +7 位作者 陈川 孙斌鸿 柴益铜 黄剑 李一 杨科跃 孙赫阳 陈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9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3岁[(45.3...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9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3岁[(45.3±5.6)岁]。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15 cm~25 cm×20 cm。均联合一侧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及对侧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供、受区均Ⅰ期缝合。观察皮瓣成活、供受区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6及12个月,参照皮瓣晚期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皮瓣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部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VS)评分评估供区瘢痕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色泽、弹性、外观及供区瘢痕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2.5±2.3)个月]。9例联合皮瓣均成活。大腿供区术后1例出现切口裂开,经Ⅱ期缝合后愈合,余供区均Ⅰ期愈合。受区皮瓣质地及外观可。5例患者皮瓣明显臃肿,行Ⅱ期皮瓣修整术,术后皮瓣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皮瓣晚期功能和手部功能评分随术后时间逐渐提高(P<0.05)。术后12个月皮瓣晚期功能评价:优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78%。术后12个月手部功能评价:优3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67%。供区VVS评分术后1个月为(9.7±1.3)分,术后6个月为(5.7±0.9)分,术后12个月为(3.4±0.8)分(P<0.05)。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皮肤组织接近,轻度臃肿,供区瘢痕小。结论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进行移植,可以一次性覆盖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保留关节的小儿指间关节离断再植 被引量:4
19
作者 戚建武 张明华 +7 位作者 柴益铜 孙斌鸿 刘林海 薛建波 方炫量 孙赫阳 王欣 陈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非断面截骨保留关节的小儿指间关节水平离断再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9例指间关节水平完全离断的小儿断指,采用近端指骨中远1/3平面截骨短缩0.3~0.5cm不等,保留损伤的指间关节进行再植。结果再... 目的探讨非断面截骨保留关节的小儿指间关节水平离断再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9例指间关节水平完全离断的小儿断指,采用近端指骨中远1/3平面截骨短缩0.3~0.5cm不等,保留损伤的指间关节进行再植。结果再植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4例,差1例。再植指体发育良好,指间关节活动好,x线片显示关节面完整,退变不明显。结论对于指间关节水平的小儿断指,通过近端指骨的截骨短缩进行再植,保留关节和骨骺,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及指体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儿童 截骨 保留关节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山葡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冯文健 孙赫阳 +1 位作者 于潇淳 丁国良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山葡萄是中国特色葡萄酒的原材料,其成熟度和品质对酿造优质葡萄酒有关键作用。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目前应用研究广泛。综述无损检测技术的几种机制和适用领域及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发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比... 山葡萄是中国特色葡萄酒的原材料,其成熟度和品质对酿造优质葡萄酒有关键作用。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目前应用研究广泛。综述无损检测技术的几种机制和适用领域及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发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比较适宜于山葡萄的无损检测,为后续的无损检测设备研究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山葡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