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健脾利湿养肝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黄琦 李静 +6 位作者 马文峰 韩志毅 孙嘉玲 张卫 孙新锋 陈剑平 周小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4,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养肝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及GeneCards等多种数据库,获得健脾利湿养肝方治疗ACLF疾病的相关靶点。应用String及Cytoscape构建作用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养肝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及GeneCards等多种数据库,获得健脾利湿养肝方治疗ACLF疾病的相关靶点。应用String及Cytoscape构建作用靶点的PPI网络,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并采用DAVID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健脾利湿养肝方重复出现的活性成分以生物利用度OB值≥30%,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分选出中药复方健脾利湿养肝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该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亲和力进行分子对接及动物体内实验验证。结果共获得健脾利湿养肝方治疗ACLF的活性成分536个,交集靶点基因244个,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基因7个。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基因AKT1、SRC、VEGFA、STAT3、EGFR、MAPK3、HRAS与健脾利湿养肝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亲和力较好,具有很强的结合活性。另外,体内实验验证健脾利湿养肝方能够降低HRAS、EGFR、STAT3、SRC、VEGFA的表达,以延缓ACLF疾病进展。结论健脾利湿养肝方可能作用于HRAS、EGFR、STAT3、SRC、VEGFA等核心靶点,以达到治疗ACL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利湿养肝方 慢加急性肝衰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槲皮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马梦情 孙嘉玲 +7 位作者 胡锐 冯文杏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张卫 陈剑平 周小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77,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和String平台分别进行关键化合物和靶点的筛选,并构建中药-关键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于R 4.1.1软件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CytoNCA插件对核心聚类蛋白进行分析得到核心作用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匹配程度以及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QZACP的药效机制。结果QZACP治疗PLC的活性成分有可能是槲皮素、甘草酸苷、白玉兰素B等;潜在靶标为STAT3、EGFR、AKT1等;相关的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构象,另外,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了QZACP能够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并降低STAT3、EGFR、AKT1等蛋白表达量。结论QZACP可能对PLC治疗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抗癌方 原发性肝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杠柳甙元对人肝癌Hep3B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吕敏玲 钟欣 +4 位作者 李静 黄琦 马梦情 孙嘉玲 周小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40-346,共7页
目的:观察杠柳甙元(Periplogenin,PPG)对人肝癌Hep3B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Hep3B细胞分为空白组、PPG组。空白组的Hep3B细胞未行PPG处理,PPG组的Hep3B细胞分别以2.5、5、12.5μmol/mL PPG干预48 h... 目的:观察杠柳甙元(Periplogenin,PPG)对人肝癌Hep3B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Hep3B细胞分为空白组、PPG组。空白组的Hep3B细胞未行PPG处理,PPG组的Hep3B细胞分别以2.5、5、12.5μmol/mL PPG干预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API/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状态;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cl-2以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 9,MMP-9)。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PPG组细胞增殖水平降低,细胞数量减少且出现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核破裂等现象。PPG处理后,Hep3B细胞克隆形成水平降低,细胞迁移率降低。与空白组相比,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比例增高;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杠柳甙元可有效抑制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其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抑制MMP-9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甙元 肝癌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Role of periplogenin on the 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3B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4
作者 LV Min-ling ZHONG Xin +4 位作者 LI Jing HUANG Qi MA Meng-qing sun jia-ling ZHOU Xiao-zho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5期20-25,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eriplogenin(PPG)on the 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3B cell.Methods:Hep3B cells were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eriplogenin(PPG)on the 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mig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3B cell.Methods:Hep3B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PPG group.The Hep3B ce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treated with PPG,and the other in the PPG group were intervened with 2.5,5 and 12.5µmol/mL PPG for 48 h.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CK-8 assay.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as observed using by light microscope;the apoptotic state was observed by DAPI/PI staining.The colony-formation assay and scratch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cell clone forming ability and cell migration ability,respectively.The cell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cl-2 and cell migration-related protei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were detected byWestern Blo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ell proliferation level and the cell number in each PPG group were decreased,accompanying by cell volume reduction,chromatin pyknosis,and nuclear rupture in Hep3B cells.After PPG treatment,the clone formation level and cell mobility of Hep3B cells were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 of Bcl-2 protein was decreased,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leaved Caspase-3/Caspase-3 protein was increased.The expression of MMP-9 proteins was decreased,with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Periplogenin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and migration of Hep3B cells and also promote the cell apoptosi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hibition of MMP-9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logen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POPTOSIS MIGRATION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miRNAs表达谱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嘉玲 文彬 +6 位作者 孙海涛 陈冠新 杨雪梅 陈炜聪 安海燕 庞杰 贺松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6-663,共8页
目的筛选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的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分析差异表达miRNAs调控的靶基因与功能。方法提取总RNA进行miRNA芯片分析,通过分析MHCC-97H(高转移)、Hep3B(不转移)两种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与正常肝细胞L02比较... 目的筛选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的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分析差异表达miRNAs调控的靶基因与功能。方法提取总RNA进行miRNA芯片分析,通过分析MHCC-97H(高转移)、Hep3B(不转移)两种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与正常肝细胞L02比较,以及两种肝癌细胞株相互比较的mi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s进行qRT-PCR验证,利用4个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 Scan、miRanda、miRWalk、miRDB)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探讨候选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02相比,肝癌细胞株MHCC-97H、Hep3B中的miR-192-5p、miR-215-5p表达均明显上调,而miR-130a-3p、miR-196a-5p则明显降低;与不转移肝癌细胞株Hep3B相比,miR-224-5p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明显上调,而miR-146a-5p、miR-483-3p、miR-200b-3p则明显降低。q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 MHCC-97H及Hep3B两种转移能力不同的肝癌细胞株的miRNAs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转移潜能 肝癌细胞 MIRNAS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移侵袭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外泌体nc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招文婷 文彬 +4 位作者 孙嘉玲 杨雪梅 陈炜聪 孙海涛 贺松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外泌体是直径约为30~10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可作为信号载体,将内含的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功能性物质传递到受体细胞,发挥细胞通讯作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病因... 外泌体是直径约为30~10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可作为信号载体,将内含的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功能性物质传递到受体细胞,发挥细胞通讯作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病因。研究发现非编码RNAs作为外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HCC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发生、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过程,且在肿瘤的诊治、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将对近5年来外泌体非编码RNA调节HCC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ncRNAs在HCC诊治、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非编码RNA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HCC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炜聪 文彬 +2 位作者 孙嘉玲 杨雪梅 贺松其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096-3099,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具有复杂的二级或高级结构的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同的细胞及组织均有表达,能够结合DNA、mi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具有复杂的二级或高级结构的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同的细胞及组织均有表达,能够结合DNA、mi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越来越多的lncRNA被发现,肿瘤相关的lncRNA也成为了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近期的研究发现,lncRNA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将围绕肝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肝细胞癌的诊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作用机制 肿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参展观众推—拉动机与忠诚度的机制研究——基于首次与非首次观众的比较
8
作者 孙嘉玲 易小力 《特区经济》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会展业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深圳文博会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观众的参展推、拉动机对认知、情感和意动忠诚度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且对首次和非首次参展观众间的异同进行分析。结果... 会展业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深圳文博会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观众的参展推、拉动机对认知、情感和意动忠诚度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且对首次和非首次参展观众间的异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推动机显著影响意动忠诚度;(2)拉动机显著影响认知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3)首次与非首次观众的认知—情感—意动忠诚度模型呈现不同的规律。最后,本文针对所得结果进一步探讨相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会观众 推—拉动机 认知忠诚度 情感忠诚度 意动忠诚度
原文传递
鳖甲煎丸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冠新 文彬 +6 位作者 孙海涛 孙嘉玲 杨雪梅 陈炜聪 冯文林 腊蕾 贺松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16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及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鳖甲煎丸药物溶液灌胃,8...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及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鳖甲煎丸药物溶液灌胃,8周末腹主动脉采血,留肝组织检测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4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α/β,TGF-β1的表达。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肝小叶被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而鳖甲煎丸治疗组肝细胞坏死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纤维间隔薄;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4项指标,TIMP-1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MMP-2,MMP-9含量明显上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鳖甲煎丸治疗组肝组织p65,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治疗组肝组织中p65,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IKKα/β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显著减轻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减缓其发展,主要与鳖甲煎丸能够抑制p65的表达,从而阻断NF-κB信号通路,减少其下游靶基因TIMP-1,TGF-β1的合成,上调MMP-2,MMP-9的表达,从而加快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分子 靶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鳖甲煎丸调控肝癌细胞Hep3B增殖转移的机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嘉玲 文彬 +6 位作者 杨雪梅 陈炜聪 招文婷 孙海涛 陈冠新 腊蕾 贺松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3B,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p-...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3B,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GSK-3β、p-GSK-3β、E-cadherin、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和转移(P<0.05),p-AKT、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其中,H组可显著下调PI3K蛋白表达水平(P<0.05),其他各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鳖甲煎丸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控Snail转录因子来调节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肝细胞癌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增殖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机制
原文传递
鳖甲煎丸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钟晓丹 文彬 +8 位作者 孙海涛 孙嘉玲 杨雪梅 陈炜聪 招文婷 何春雨 刘洋 李彤 贺松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Hep 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0μg·L^(-1)TGF-β_(1)),鳖甲煎丸低...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Hep 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0μg·L^(-1)TGF-β_(1)),鳖甲煎丸低(10μg·L^(-1)TGF-β_(1)+0.55 g·kg^(-1)鳖甲煎丸)、中(10μg·L^(-1)TGF-β_(1)+1.1 g·kg^(-1)鳖甲煎丸)、高(10μg·L^(-1)TGF-β_(1)+2.2 g·kg^(-1)鳖甲煎丸)组,索拉非尼组(10μg·L^(-1)TGF-β_(1)+0.03 g·kg^(-1)索拉非尼)。用10μg·L^(-1)TGF-β_(1)诱导Hep G2细胞发生EMT,构建EMT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后,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EM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GF-β_(1)刺激4 d后,细胞呈梭形改变,细胞之间变得松散,间隙增宽,伸出触角,同时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N-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说明TGF-β_(1)刺激4 d成功构建了Hep G2细胞的EMT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48 h,各用药组均能抑制已发生EMT作用的Hep G2细胞增殖,其中以鳖甲煎丸低、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磷酸化(p)-p6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TGF-β_(1)增强了Hep G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Hep G2细胞迁移能力(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p65,Snail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抑制p65和Snail入核表达。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TGF-β_(1)诱导Hep G2细胞的EMT进程、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上皮间质转化 鳖甲煎丸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
原文传递
鳖甲煎丸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大鼠肝卵圆细胞EMT的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招文婷 孙嘉玲 +7 位作者 文彬 孙海涛 杨雪梅 陈炜聪 何春雨 钟晓丹 陈冠新 贺松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μg&...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中剂量组(10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高剂量组(10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GF-β1诱导WB-F344细胞构建EMT模型,分别加入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B-F344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WB-F344细胞4 d,WB-F344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变,且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WB-F344细胞EMT模型。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增强;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减弱,且鳖甲煎丸对细胞核内β-catenin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TGF-β1诱导WB-F344细胞的EMT进程,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肝卵圆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 肝癌前病变 转化生成因子-β1
原文传递
鳖甲煎丸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DEN诱导肝癌大鼠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炜聪 文彬 +5 位作者 孙海涛 孙嘉玲 杨雪梅 招文婷 陈冠新 贺松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9-15,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模型大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2.2 g·kg^-1·...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模型大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鳖甲煎丸组(2.2 g·kg^-1·d^-1),对模型组及鳖甲煎丸组大鼠使用DEN进行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癌变病理改变,鳖甲煎丸组在肝硬化阶段给予鳖甲煎丸连续灌胃6周,收集血清及肝脏标本。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通路中TGF-β1,Smad2/3,磷酸化Smad2/3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之间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能改善大鼠肝癌组织中细胞呈气球样变性、水肿、凝固性坏死的病理变化,降低肝癌组织中TGF-β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下调下游靶基因蛋白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减少肝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由TGF-β/Smad通路激活介导的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达到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肝癌模型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三七叶绿体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嘉苓 韩岩 +1 位作者 崔秀明 刘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2-1349,共8页
该研究采用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发分子标记(cpSSR,cpSNP,cpIndel),对来源于云南省9个主要三七产地,共计89份三七个体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为后续三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使用的4个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下载自NCBI数据... 该研究采用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发分子标记(cpSSR,cpSNP,cpIndel),对来源于云南省9个主要三七产地,共计89份三七个体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为后续三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使用的4个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下载自NCBI数据库,GenBank编号分别为KJ566590,KP036468,KR021381,KT001509。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多态性位点(SNP与Indel)30个,其中cpSNP 16个,cpIndel 14个;并且cpSNP与cpIndel在基因间区的占比远超基因区。开发的cpSSR 87~89个,重复单元以三碱基为主,占比70%~71%,二碱基最少,占比7%。根据比对分析结果,开发cpDNA分子标记18个,其中cpSSR引物7个,cpIndel引物6个,cpSNP引物5个。该研究采用MatK与ycf1基因为对照。根据DNA凝胶电泳条带分析结果确认引物cpSSR-5,pgcpir019,pncp08可用于区分9个不同三七栽培居群。通过比较分析序列长度、群体π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等指标表明cpSSR-5与pgcpir019可用于区分人参属不同物种,但pncp08仅可用于区分三七不同栽培居群。此外,引物pncp-M(基于MatK基因)区分三七栽培居群效果弱于cpSSR-5,pgcpir019,pncp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cpIndel cpSNP CPSS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