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原位开发地质保障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5 位作者 胡鑫 耿济世 薛圣泽 刘浪 师庆民 魏江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双碳”目标下,面对“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特征,煤炭在一段时期内仍占据中国的主体能源地位,但煤炭的低碳、清洁开发转型势在必行。地下原位热解、气化、干馏、制氢等方式有望成为未来煤炭开发的重要抓手。当前对煤炭原... “双碳”目标下,面对“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特征,煤炭在一段时期内仍占据中国的主体能源地位,但煤炭的低碳、清洁开发转型势在必行。地下原位热解、气化、干馏、制氢等方式有望成为未来煤炭开发的重要抓手。当前对煤炭原位开发已有较多探索,但地质选址和开发过程的地质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仍是制约其规模化和商业化的科学难题。因此,煤炭原位开发地质保障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亟待深入。秉持“安全、经济、环保、可持续”原则,从煤炭资源禀赋特征和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煤炭原位开发研究现状;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理念,提出了“煤炭原位开发地质保障”的科学内涵;在查明采前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物理机制角度揭示深部原位开发过程中围岩地质体响应特征和损害规律,阐明原位开发中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行为,构建原位开发地质条件动态评价模型,形成原位开发减损保障策略和方法,提出原位开发空间的再利用途径,并以煤炭地下气化和地下热解2种开发模式为例阐述了原位开发阶段性,明确了原位开发区设计的地质条件要素,强调开发过程中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价围岩地质体响应保证开发区密封性与安全性,实现地质条件时空演化的评价及地质风险可控性,此外注重协同开发深部热能与共伴生资源,实现残余资源利用和地下空间再利用。煤炭原位地质保障研究体现了资源赋存条件、地质环境约束、原位开发技术、地质风险防控、资源协同开发等层面的要求,突出了原位扰动条件下的地质条件变化,强调开发扰动与地质体结构的整体研究,理解原位开发时空效应范畴的多相场耦合损伤机制,从多圈层角度揭示原位开发扰动效应下地质风险模式,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对于推动未来煤炭低碳开发,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煤层 原位开发 碳中和 地质储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双明 刘浪 +8 位作者 朱梦博 申艳军 师庆民 孙强 方治余 阮仕山 何伟 杨潘 王建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71,共2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与当前技术条件下,“煤”“废”“碳”构成了煤炭的“不可能三角”,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秉持“以废治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着眼“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碳”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与当前技术条件下,“煤”“废”“碳”构成了煤炭的“不可能三角”,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秉持“以废治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着眼“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碳”的低碳化处置三维视角,探索“煤”“废”“碳”协同发展路径,为破解煤炭“不可能三角”和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具体包括:①阐明了“煤”的减损化开采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脆弱区含(隔)水层空间组合特征、采煤减损技术应用下的覆岩移动规律和覆岩采动损伤下的地表变形规律等减损化开采科学问题,提出了面间煤柱“掘-充-留”一体化、窄条带式充填开采和综采架后充填开采等减损化开采技术;②阐明了“废”的功能化利用科学内涵,明确了固废功能化利用的科学问题,包括镁-煤基固废原材料改性方法与机理、多元固废协同作用机制、全固废充填材料性能调控理论3个方面,形成了以固废原材料改性、固废基胶凝材料研发、全固废充填材料制备为核心的固废功能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③阐明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内涵,提出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实践框架和实施路径,厘清了在“碳”的低碳化处置过程中关于矿化材料制备、封存空间构筑、CO_(2)封存机理与调控、CO_(2)封存长期环境效应和储库稳定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明确了碎胀空间CO_(2)封存、煤矿CO_(2)固碳充填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利用煤矿采空区实现CO_(2)低碳封存的新模式。立足煤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与“碳”的低碳化处置,对推动煤炭行业“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减损化开采 功能化利用 低碳化处置
下载PDF
诱发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研究——以泰顺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强 刘明军 +4 位作者 张泰丽 伍剑波 朱延辉 史洪峰 常晓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5,共9页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诱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建立诱发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模型,可为该地区的滑坡预警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浙江省泰顺县2007—2022年以来发生的滑坡信息和日降雨量数据,进行了诱发滑坡的台风暴雨事件编目,初步...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诱发了大量山体滑坡。建立诱发台风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模型,可为该地区的滑坡预警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浙江省泰顺县2007—2022年以来发生的滑坡信息和日降雨量数据,进行了诱发滑坡的台风暴雨事件编目,初步揭示了台风暴雨型滑坡的发育规律和触发降雨特征,通过降雨强度(I)、降雨历时(D)的幂律关系构建了滑坡临界降雨阈值模型,并开展了不同台风降雨雨型的阈值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台风暴雨型滑坡大量发生在与台风登陆方向接近的迎风坡,坡表植被多为乔木和竹林;诱发滑坡的台风降雨一般持续2~3 d,且降雨过程集中,降雨雨型以单峰型为主,总降雨量一般在200 mm以上;台风暴雨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显著高于一般性的降雨,这种差异与台风降雨模式及大尺度气候环境有关;雨型也会显著影响降雨阈值,随着降雨峰值的后移,阈值逐渐降低,表明台风暴雨型滑坡对长时间降雨后出现的强降雨事件更加敏感。通过降雨阈值模型对9次台风降雨事件是否诱发滑坡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证明该模型及研究思路对台汛期东南沿海的滑坡监测预警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滑坡 降雨阈值 雨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新型^(18)F-FES PET/CT无创功能性诊断乳腺癌迟发性肺转移致霍纳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儒 郝志鑫 +7 位作者 屈洋 张超 李唯佳 郎洁 潘博 周易冬 孙强 霍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2-707,共6页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型阴性(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分子亚型,可表现为术后10~15年以上的迟发性复发,且其肺转移病灶需与原发性肺癌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HR^(+)/HER2^(-)乳腺癌术后16年迟发性肺转移致霍...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型阴性(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分子亚型,可表现为术后10~15年以上的迟发性复发,且其肺转移病灶需与原发性肺癌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HR^(+)/HER2^(-)乳腺癌术后16年迟发性肺转移致霍纳综合征患者,采用^(18)F-FDG PET/CT难以判断肿瘤来源,穿刺活检风险高,经北京协和医院新型^(18)F-FES PET/CT无创功能性诊断为乳腺癌肺上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转移,给予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解救治疗后获得缓解。本文总结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为新型^(18)F-FES PET/CT评估乳腺癌患者转移灶的ER表达情况及指导后续个体化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FES PET/CT 肺转移 霍纳综合征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多层次时空特征自适应集成与特有-共享特征融合的双模态情感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强 陈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4-587,共14页
在结合脑电(EEG)信号与人脸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领域中,通常存在两个挑战性问题:(1)如何从EEG信号中以端到端方式学习到更具显著性的情感语义特征;(2)如何充分利用双模态信息,捕捉双模态特征中情感语义的一致性与互补性。为此,提出了... 在结合脑电(EEG)信号与人脸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领域中,通常存在两个挑战性问题:(1)如何从EEG信号中以端到端方式学习到更具显著性的情感语义特征;(2)如何充分利用双模态信息,捕捉双模态特征中情感语义的一致性与互补性。为此,提出了多层次时空特征自适应集成与特有-共享特征融合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模型。一方面,为从EEG信号中获得更具显著性的情感语义特征,设计了多层次时空特征自适应集成模块。该模块首先通过双流结构捕捉EEG信号的时空特征,再通过特征相似度加权并集成各层次的特征,最后利用门控机制自适应地学习各层次相对重要的情感特征。另一方面,为挖掘EEG信号与人脸图像之间的情感语义一致性与互补性,设计了特有-共享特征融合模块,通过特有特征的学习和共享特征的学习来联合学习情感语义特征,并结合损失函数实现各模态特有语义信息和模态间共享语义信息的自动提取。在DEAP和MAHNOB-HCI两种数据集上,采用跨实验验证和5折交叉验证两种实验手段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具有竞争力的结果,为基于EEG信号与人脸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情感识别 脑电 人脸图像 多层次时空特征 特征融合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矿业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强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保障。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国际化复合创新型矿业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贯彻落实。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等... 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保障。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国际化复合创新型矿业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贯彻落实。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等矿业类新工科专业,分析矿业类新工科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分析矿业类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为矿业类高校新工科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新工科 国际化 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孙志刚 于春磊 +8 位作者 陈辉 张民 孙强 贾丽华 孙超 陈挺 张红欣 范菲 张礼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8,共13页
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 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孔隙度、渗透率、油水饱和度、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等6项实验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陆相页岩油成熟度低、非均质性强、纹层和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实验技术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和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优缺点和技术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各实验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统一岩样清洗溶剂及清洗时间是提高孔隙度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可对比性的关键,核磁共振测定孔隙度技术是满足矿场快速分析需求的技术发展方向。②非规则、多方向以及模拟地层压力变化的渗透率测定技术是下步技术发展方向。③酒精浸泡法和二维核磁共振(T_(1)-T_(2))法是页岩油水饱和度测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依然面临黏土束缚水、吸附油对测定精度的影响难题。④液滴形态法是页岩油藏润湿性测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对实验方法及表面润湿和自发渗吸2个过程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并统一标准。⑤实验测定和数值方法相结合是获取页岩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有效路径,微量油水计量、末端效应校正以及考虑压力时变的技术方法是攻关方向。⑥压后弹性开发中渗吸效果评价、闷井时间优化应采用带压渗吸测定方式,基于核磁共振T_(2)谱、分层T_(2)谱和T_(1)-T_(2)谱的带压渗吸测定方法将是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页岩油 开发实验技术 孔隙度 渗透率 油水饱和度 润湿性 相对渗透率 渗吸
下载PDF
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战略价值与科学探索
8
作者 王双明 师庆民 +9 位作者 孙强 崔世东 寇丙洋 乔军伟 耿济世 张蕾 田华 姜鹏飞 蔡玥 刘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背景】我国油气需求缺口大、供给制约多、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富油煤作为集煤、油、气属性于一体的煤炭资源,具有立足国内增加油气供给的巨大潜力。【进展】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已在陕西榆林成功实施工程试验,目前仍处于探索阶... 【背景】我国油气需求缺口大、供给制约多、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富油煤作为集煤、油、气属性于一体的煤炭资源,具有立足国内增加油气供给的巨大潜力。【进展】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已在陕西榆林成功实施工程试验,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具备两大战略价值:一是弥补我国油气需求缺口,提高油气自主保障能力;二是变革煤炭开采技术,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富油煤原位热解包括钻孔式和矿井式两种实践途径,目标是持续高效提取煤中油气资源,主要面临热解选区、加热技术与高效传热传质等难题。【展望】“四性”是原位热解技术研发的关键,包括地质条件适宜性、加热技术匹配性、传热传质有效性和热解安全稳定性。主要内容为:(1)从富油煤资源条件、地层封闭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等方面阐明适宜富油煤原位热解的地质基础,揭示热辐射范围内围岩封闭动态稳定性的约束条件,为原位热解选址和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2)深刻认识富油煤在温度、应力约束下的热物理性质演化行为,基于地质−工程条件论证原位加热技术适宜性,并针对煤层低导热特性开展高效加热工艺设计,通过风、光、电多种供能方式互补实现供热能源经济性。(3)地应力、大尺度煤体、焦油高黏度是制约原位热解油气运移、产出的主要因素,煤层致裂、载热介质优化与温压调控、焦油降黏轻质化是改善煤层传热传质性能和提高热解油气可产出性的潜在方法。(4)原位热解持续稳定运行依赖于全过程监测与动态预警,需要监测手段立体化、地质信息反演精准化、多相多场环境模型化、突变阈值预测预警等技术予以支撑。进一步探索与地质条件相匹配的富油煤原位持续高效热解关键技术,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制约矛盾,是推动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深入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油气资源 地质条件 加热技术 传热传质 安全稳定
下载PDF
西部矿区采动损害及减损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框架体系
9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9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谷超 杨多兴 牛超 路拓 郭晨 张唤兰 黄海鱼 师庆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开采保障压力大等难题,基于煤炭采动损害预测与减损地质保障多学科交叉特点,突出地质条件的控灾机理和采动致灾模式,强调煤炭开采模式与地质结构演化全时空多场响应,分析采动效应下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信息场的耦合机制,厘清损害模式和预警信息关键参量的映射关系,形成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保障策略和减损控灾工程技术体系。【结果和结论】研究思路为“孕灾环境→损害机制→过程响应→损害预测→防灾减损”,技术路线是“煤矿开采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结构演化规律及损害模式→多物理场演化全时空信息响应→损害监测及预测预警→减损保障工程技术”。核心内容包括:(1)剖析地质条件与致灾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阐明地质结构、开采条件和损害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主控要素的特征参量数据库;(2)构建采动效应下的工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开采方式、空间布局、采动速率等影响下地质条件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机制,提出考虑地质体关键结构破坏演化规律的损害模式判识方法;(3)获取采动过程地质结构演化背景下的全时空多源信息响应,提出主控参量作用下的损害模式识别标准,进而厘清裂隙场、应力场、渗流场与地球物理场信息参量的镜像关系,建立基于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和信息场耦合响应的全时空信息映射模型;(4)构建地面-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主被动的一体化多源监测体系,提出煤矿采动损害预测模型和预报方法;(5)构建基于损害源、损害模式、损害动力、损害通道剖析以及减损技术与效果评价于一体的减损控灾体系,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的矛盾,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和防灾减损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 地质损害 减损开采 多场信息响应 损害模式图谱 减损控灾技术
下载PDF
配料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
10
作者 芦鑫 张丽霞 +2 位作者 孙强 游静 黄纪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0-61,共12页
为分析配料(硫化物、糖)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High temperature sesame cake protein hydrolysate,HTSPH)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首先固定木糖与HTSPH含量,考察5种硫化物如半胱氨酸(LCys)、甲硫氨酸(L-Met)、硫胺素(VB1)对美拉德... 为分析配料(硫化物、糖)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High temperature sesame cake protein hydrolysate,HTSPH)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首先固定木糖与HTSPH含量,考察5种硫化物如半胱氨酸(LCys)、甲硫氨酸(L-Met)、硫胺素(VB1)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感官特性、挥发性成分、pH、褐变与糖基化程度的影响,随后对比木糖、核糖、半乳糖等9种糖与L-Cys、HTSPH反应得到MRPs的特性差异,最后,混料试验考察L-Cys、木糖、HTSPH三者组成对MRPs感官特性与挥发性成分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硫化物形成MRPs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L-Cys的MRPs肉味突出,感官评价得分最高(69.32±1.34)。对比不同糖的MRPs的性质组成发现,戊糖的MRPs中感官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已糖的MRPs,其挥发性成分中富含肉香味成分,木糖是适宜由HTSPH制作肉味香精的糖类。混料试验表明L-Cys、木糖与HTSPH组成会显著影响MRPs风味特征。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22种关键挥发性成分。5-甲基-2-噻吩甲醛、二糠基二硫醚、5-乙基噻吩-2-甲醛、4,6-二甲基-1H,3H-噻吩并[3,4-c]噻吩、苯甲醛、2-糠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化物、2-糠硫醇与感官得分正相关。本研究为高温芝麻饼粕制备肉味香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戊糖 醛糖 混料设计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压驱裂缝起裂及扩展特征实验研究
11
作者 孙强 张翼飞 +3 位作者 于春磊 孙志刚 曹虎 杨丽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7,共8页
针对水驱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胜利油田结合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形成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技术。压驱通过高压注水有效提高了水驱注水总量,矿场试验表明压驱过程中储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裂缝,但压... 针对水驱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胜利油田结合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形成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技术。压驱通过高压注水有效提高了水驱注水总量,矿场试验表明压驱过程中储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裂缝,但压驱破裂压力及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为了优化矿场施工参数,采用天然砂岩和真三轴水力压裂平台开展5组压驱与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注入排量对压驱破裂压力和裂缝形态的影响,分析注入方式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多孔弹性理论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压驱过程同时存在明显的起裂压力和破裂压力,裂缝发育呈现弹性变形、微破裂和失稳破裂3个阶段。随着注入排量升高,起裂压力基本不变,破裂压力逐渐降低。H-F模型可用于预测起裂压力,H-W模型可用于预测破裂压力的上限。压驱裂缝扩展方向受岩石非均质性的影响较大,非均质性通过影响井眼附近的孔隙压力场,进而改变应力场,使裂缝扩展方向不再垂直于最小地应力。定排量注入时,分支缝与主裂缝夹角大,形成鱼骨状裂缝;变排量注入时,分支缝与主裂缝近平行,在主裂缝两侧形成裂缝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 低渗透储层 孔隙压力场 起裂压力 裂缝扩展
下载PDF
植物蛋白肉感官品质与营养安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芦鑫 路风银 +2 位作者 孙强 宋国辉 黄纪念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综述了植物蛋白肉在外观、口感、风味方面的技术进步,分析了植物蛋白肉营养稍逊肉类的原因以及改善途径,论述了植物蛋白肉的安全性,以期为高品质植物蛋白肉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色素 酶解 挤压膨化 过敏 异味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模式进行生物样本全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探讨
13
作者 苏慧 张宁梅 +8 位作者 陈晓芳 常晓宇 孙强 袁明强 伍霞 裴培 孙点剑一 陈小芳 吴先萍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68,共4页
彭州市项目点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调查中,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了由国家项目办、省级指导办公室、地区项目办、实验室及现场调查队组成的四级质量控制体体系。该体系构建了以项目实施方案为纲领性文件,地区项目办公室操作手册为... 彭州市项目点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调查中,基于PDCA循环模式构建了由国家项目办、省级指导办公室、地区项目办、实验室及现场调查队组成的四级质量控制体体系。该体系构建了以项目实施方案为纲领性文件,地区项目办公室操作手册为管理制度文件,现场调查手册及实验室标准操作手册为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及流转表格为记录文件的四级文件体系,对生物样本采集、登记、分装、储存、运输实施了全过程质量控制。本文所探讨的质量控制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员变动、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对生物样本采集、登记、分装、储存、运输的影响,确保在时间跨度长达17年的4次调查中,每次调查收集到的生物样本均能达到质量要求,为类似的调查项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生物样本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铁军 孙强 +1 位作者 吕红明 宋树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促进复合材料在汽车构件中的应用,以汽车保险杠防撞梁为例,对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材料、结构设计以及保险杠内部零件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纤维、玻璃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等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结构复... 为促进复合材料在汽车构件中的应用,以汽车保险杠防撞梁为例,对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材料、结构设计以及保险杠内部零件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纤维、玻璃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等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结构复合材料防撞梁对于耐撞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保险杠内部零件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汽车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防撞梁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新型连接方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防撞梁 结构设计 连接方式
下载PDF
基于细观结构演化的冻结砂岩热融软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贾海梁 王振阳 +2 位作者 赵涛 孙强 唐丽云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578-591,共14页
冻结岩石热融过程中强度会出现软化,是最易发生破坏的阶段。研究冻结岩石的热融软化规律对冻结地层解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开展了不同融化温度下冻结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在还原岩石孔隙结构及对细观参数进行精确... 冻结岩石热融过程中强度会出现软化,是最易发生破坏的阶段。研究冻结岩石的热融软化规律对冻结地层解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开展了不同融化温度下冻结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在还原岩石孔隙结构及对细观参数进行精确标定的基础上,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模拟了冻结岩石的压缩破坏过程。基于微裂纹起裂规律和微裂纹扩展规律分析,探讨了孔隙冰对冻结砂岩热融软化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冻结岩石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两阶段变化趋势,在-4℃至-2℃之间存在某一温度,使得试样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发生骤降。(2)当温度低于-15℃时,微裂纹的起裂扩展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接触强度控制;当温度在-2℃和-15℃之间时,主要由冰颗粒之间和冰-矿物之间的接触强度控制;而当温度大于-2℃时,则主要由冰颗粒之间的接触强度控制。(3)通过分析孔隙冰在冻结岩石受荷破坏过程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和“黏结作用”,发现在-6℃至-4℃之间,冰颗粒之间黏结强度和冰-矿物黏结强度均迅速衰减,导致冰的支撑和黏结作用弱化,是该温度区间力学性质快速弱化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岩石 热融软化 细观结构 微裂纹扩展 PFC2D
下载PDF
深部煤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研究
16
作者 吴见 孙强 +1 位作者 石雪峰 高丽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00,共12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打破深部煤层气勘探禁区,多个区块呈现“单点突破、区域差异开发”特征,深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作为流体赋存与产出的物质空间,对于深部煤层气区块差异开发至关重要。【方法】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打破深部煤层气勘探禁区,多个区块呈现“单点突破、区域差异开发”特征,深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作为流体赋存与产出的物质空间,对于深部煤层气区块差异开发至关重要。【方法】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样品,基于常规孔渗物性测试、CO_(2)吸附、低温N2吸附、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测试,以神府区块8+9号煤为例,系统总结深煤层孔隙结构及流体赋存模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深部煤孔隙结构差异较大,神府煤介孔−宏孔均发育,多为墨水瓶型和开放型孔。综合认为中阶煤孔隙结构的跨尺度效应稍有减弱,相对有利扩散、渗流。(2)中阶煤吸附能力降低,等温吸附曲线高压段曲线平缓,初期解吸效率低;含水饱和度增高,其介孔−宏孔的束缚水含量较高导致可动水孔隙率减小,降低了游离气的储集空间。(3)研究区存在“宏孔−微裂缝主控的游离气−自由水赋存”型、“微孔−介孔−宏孔主控的吸附气−束缚水赋存”型两类气水赋存模式,导致煤层气排采差异明显,其中“宏孔−微裂缝主控的游离气−自由水赋存”型是深部煤层气快速高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见气时间短、中高产气、低产水”的生产特征,且由于应力对中大孔−微裂缝的伤害较强,建议该模式下的气井排采需适当控制排采速度以减小储层伤害,防止产量陡降;“微孔−介孔−宏孔主控的吸附气束缚水赋存”型模式具有“短期排水、缓慢见气”生产特征,排采仍需遵循“缓慢、连续”原则保证气井稳产;此外,由于孔隙以微孔、介孔为主,束缚水含量高,气井短期难获高产,需进一步探索加大压裂改造规模提高该类气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区块 深部煤层气 多尺度 孔隙结构 气水赋存模式 生产特征
下载PDF
江西彭山穹隆构造成因及地质意义
17
作者 史洪峰 刘明军 +2 位作者 孙强 朱延辉 张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为探讨彭山穹隆成因及时代,在彭山地区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彭山穹隆为构造穹隆,形态为短轴背斜,其及周边存在稳定的印支期近SN向古构造应力场,伴生NNE向走滑断层,其东侧发育东倾的逆断层。切穿... 为探讨彭山穹隆成因及时代,在彭山地区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彭山穹隆为构造穹隆,形态为短轴背斜,其及周边存在稳定的印支期近SN向古构造应力场,伴生NNE向走滑断层,其东侧发育东倾的逆断层。切穿穹隆的断层被霏细斑岩脉贯入,霏细斑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23.0±1.0) Ma,隐伏黑云母花岗岩的U-Pb年龄为(123.0±1.4) Ma,古应力场同期断层中断层泥的伊利石K-Ar年龄为(228.1±10.3)~(233.2±6.5) Ma,因此认为彭山穹隆形成时间为印支期或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 构造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 彭山
下载PDF
脲醛树脂包覆对片状羰基铁粉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石浩 高瞻 +4 位作者 杨文飞 樊伟杰 宋立英 孙强 褚贵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3,共9页
目的提高片状羰基铁粉(FCI)的吸波性能。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UF)包覆片状羰基铁粉核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试验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分进行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处理前... 目的提高片状羰基铁粉(FCI)的吸波性能。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UF)包覆片状羰基铁粉核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试验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分进行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处理前后片状羰基铁粉在0.5~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基于传输线理论对其反射损耗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微观形貌及X射线衍射谱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脲醛树脂包覆片状羰基铁粉复合粒子(FCI@UF)。对测得的电磁参数进行分析,与原始片状羰基铁粉相比,包覆后铁粉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实部、虚部均呈下降趋势,电磁波衰减能力减弱,与空气的阻抗匹配能力增强。反射损耗曲线图中,包覆后铁粉能有效吸收频带变宽(以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带宽作为有效吸收频带),由3.15GHz变为4.38GHz,在13.84GHz时有最小反射损耗(‒20.64dB),最小反射损耗向高频移动,最小值降低率达41.38%。结论使用脲醛树脂对片状羰基铁粉进行包覆,制备了综合吸波性能更具优势的FCI@UF复合粒子,有效提高了片状羰基铁粉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片状羰基铁粉 脲醛树脂 阻抗匹配 电磁衰减 反射损耗
下载PDF
基于案例+问题+资源多元并轨教学模式用于乳腺罕见病教学的教案编写
19
作者 姚儒 张家慧 +13 位作者 连杰 屈洋 张鑫悦 黄欣 高路 赵峻 黄鹂 姜英姿 罗林枝 沈松杰 茅枫 孙强 潘博 周易冬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乳腺罕见病教学名录及教学内容,并以基于案例+问题+资源多元并轨教学模式完成教案编写。方法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回顾获得1975年1月至2024年6月的乳腺罕见病相关文献共6291篇,开展引用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初步候...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乳腺罕见病教学名录及教学内容,并以基于案例+问题+资源多元并轨教学模式完成教案编写。方法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回顾获得1975年1月至2024年6月的乳腺罕见病相关文献共6291篇,开展引用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初步候选乳腺罕见疾病;并在《罕见病学》《中国罕见病参考名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进一步检索,合并筛选教学内容。结果在16387个关键词中,共现分析筛选获得1000个(6.1%)关键词,含50个(0.3%)候选病种,按照原发于乳腺的罕见病、特定胚系基因突变相关罕见疾病累及乳腺,以及全身多系统罕见病累及乳腺等3种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从候选目录中,进一步筛选获得20个(0.1%)具有较为显著临床教学意义的乳腺原发罕见病,以及通常需要诊治处理的、乳腺受累情况在全身多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突变或无明确突变的多系统全身罕见病,根据不同疾病临床特点及不同教学模式侧重点,总结撰写多元并轨教学教案。结论本研究初步确立了乳腺罕见病教学内容,并以案例+问题+资源多元并轨教学模式,针对每个乳腺罕见病的重点教学内容完成了教案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罕见病 多元并轨教学 基于案例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 基于资源学习 文献计量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