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LSTM自编码器与集成学习的井漏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伟峰 冯剑寒 +3 位作者 张德志 李威桦 刘凯 戴永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井漏智能识别模型因井漏样本数量受限导致其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相结合、集成LSTM-AE的井漏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正常样本训练多... 为了解决传统的井漏智能识别模型因井漏样本数量受限导致其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相结合、集成LSTM-AE的井漏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正常样本训练多个包含不同隐藏层神经元数目的LSTM-AE模型,利用重构得分筛选出识别效果较好的几个模型作为基识别器;然后,采用集成学习对多个基识别器的识别结果进行加权融合,解决单一模型因对样本局部特征过度学习导致的误报与漏报问题,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从某油田18口井的钻井数据中选取了6000组正常钻进状态下的立压、出口流量、池体积数据,对集成LSTM-AE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4.7%,优于其他常用的智能模型的识别结果,为井漏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识别 长短期记忆网络 自编码器 集成学习
下载PDF
面向溢流与井漏监测的钻井液池体积趋势校正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伟峰 王晨 +3 位作者 范俊 刘凯 李威桦 戴永寿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钻井液池体积是溢流和井漏监测的常用参数。在钻井正常施工时,随着井筒容积的变化以及井筒内钻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交换,钻井液池体积会产生与溢流和井漏发生时相似的“类风险趋势”,导致现有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易产生误报,降低了溢流与... 钻井液池体积是溢流和井漏监测的常用参数。在钻井正常施工时,随着井筒容积的变化以及井筒内钻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交换,钻井液池体积会产生与溢流和井漏发生时相似的“类风险趋势”,导致现有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易产生误报,降低了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在现场应用时的有效性。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导致池体积产生“类风险趋势”的原因,建立了钻进与起下钻工况下池体积的正常变化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校正池体积的“类风险趋势”,降低溢流与井漏监测的误报率;然后,建立了基于规则推理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模型,用于测试池体积的“类风险趋势”对溢流与井漏监测的影响。利用现场实测的4500组钻井数据,采用基于规则推理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开展了风险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池体积趋势校正后,溢流与井漏风险监测的误报率由10.03%降低至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池体积 溢流与井漏监测 趋势校正 规则推理
下载PDF
基于多帧聚类的紧凑型HFSWR虚假点迹识别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伟峰 赵林林 +1 位作者 纪永刚 戴永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7,共9页
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发射功率低,目标检测时信噪比低、虚警率高,会产生大量虚假点迹,影响后续目标跟踪性能。为了滤除虚假点迹,利用目标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多帧聚类与极限学习机分类两级级联的虚假点迹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优邻... 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发射功率低,目标检测时信噪比低、虚警率高,会产生大量虚假点迹,影响后续目标跟踪性能。为了滤除虚假点迹,利用目标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多帧聚类与极限学习机分类两级级联的虚假点迹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优邻域尺寸的多帧聚类方法,将连续多帧中与待识别点迹属于同一潜在目标的点迹聚类成簇。然后,计算簇内待识别点迹与其相邻帧内点迹的距离-多普勒速度的差分值,以其为特征利用极限学习机辨识虚假点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将属于同一目标的点迹聚类,虚假点迹识别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地波雷达 虚假点迹识别 多帧聚类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面向海流反演的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优化方法
4
作者 孙伟峰 李雯 +2 位作者 范陈清 贾晨 戴永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本文针对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海流反演精度较低甚至无法进行海流反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流反演的天线转速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研究区域内被天线波束覆盖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为目标函数,以顺轨与交轨方向的波... 本文针对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海流反演精度较低甚至无法进行海流反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流反演的天线转速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研究区域内被天线波束覆盖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为目标函数,以顺轨与交轨方向的波束足印连续性、空间分辨率要求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天线转速与天线扫描损耗的关系,建立了非线性约束下的多普勒散射计天线转速优化模型,利用优化得到的天线转速计算得到每个目标海面的观测方位向组合。利用海洋表面流实时分析数据,采用基于观测方位向优选的矢量流合成方法进行了海流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在天线转速为20 r·min^(-1)时,不同研究区域内被雷达内、外波束足印覆盖到3次或者4次的目标海面数量占总目标海面数量的80%以上,反演得到的流速、流向标准差小于0.1 m·s^(-1)、20°,满足海洋工程应用对海流观测的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散射计 天线转速 海流反演 观测方位向 OSCAR数据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单元的叠前时变子波提取方法
5
作者 戴永寿 李泓浩 +2 位作者 孙伟峰 万勇 孙家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3-1600,共18页
子波的精确提取是地震勘探后续反演与成像的前提,针对传统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受到的各类假设限制,且需分别提取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的叠前时变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根据实际叠前地震数据... 子波的精确提取是地震勘探后续反演与成像的前提,针对传统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受到的各类假设限制,且需分别提取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的叠前时变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根据实际叠前地震数据分布特征与非平稳性质,本方法首先建立非平稳地震记录与添加随机噪声的时变子波训练数据集;为对提取出的时序特征进行拓展,提升传统GRU网络对长时序列的处理能力,本方法搭建起含多层GRU模块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改进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利用建立的训练数据集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使网络具备提取时变子波的能力;为提高训练效率与提取精度,本方法在训练的反向传播过程中应用自定义WaveLoss损失函数衡量误差,最终实现叠前时变子波的估计.经合成数据仿真实验与不同方法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叠前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经对中国西部不同地区实际叠前地震资料处理与反褶积验证分析,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目标区叠前地震剖面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子波提取 门控循环单元 叠前地震记录 反褶积
下载PDF
用于SPAD阵列的高速主被动混和淬灭电路
6
作者 郑丽霞 尤旺巧 +3 位作者 胡康 吴金 孙伟锋 周幸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5,共8页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备优异的单光子检测能力,因而在激光雷达、量子通信应用、荧光光谱分析等弱光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单光子探测成像领域中,为了获得...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备优异的单光子检测能力,因而在激光雷达、量子通信应用、荧光光谱分析等弱光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单光子探测成像领域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扫描探测速度,探测器正朝着大规模阵列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阵列应用要求淬灭电路较小的电路面积。基于盖革模式下SPAD的探测成像应用,建立了雪崩信号检测与淬灭的信号模型,并通过数学分析得到了混和淬灭电路中的最优检测电阻取值,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混合淬灭电路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根据建模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主被动混合的高速淬灭电路结构,以较小的电路面积实现了雪崩信号快速检测与淬灭。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版图的设计与流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电路的淬灭时间约为2.9 ns,复位时间为1.75 ns。结合版图面积的占用情况,所设计的电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以满足SPAD阵列型读出电路的需求,具有快速雪崩淬灭和复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主被动混合淬灭 最优检测电阻 阵列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钻井井漏智能监测方法
7
作者 李辉 刘凯 +2 位作者 李威桦 孙伟峰 戴永寿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钻井风险,若对该风险发现、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井塌事故,轻则延长施工周期,重则危害现场人员人身安全。为了提高油气井钻井过程中井漏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降低风险识别对人为经验的依赖,结合钻井参数的非线性以及...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钻井风险,若对该风险发现、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井塌事故,轻则延长施工周期,重则危害现场人员人身安全。为了提高油气井钻井过程中井漏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降低风险识别对人为经验的依赖,结合钻井参数的非线性以及长时依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网络的井漏风险智能识别方法。该模型以池体积、出口流量和立管压力作为监测参数构建GRU网络,能够提取监测参数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实现对井漏风险的准确识别。利用现场实测钻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井漏风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1%,优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安全 井漏监测 时序特征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下载PDF
一种改进STGCN的深地时空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
8
作者 戴永寿 孙家钊 +3 位作者 李泓浩 颜廷尚 孙伟峰 左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125,1137,共16页
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可有效提高全波形反演和偏移成像等方法的准确性,对储层预测和油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深层能量衰减和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子波不仅具有时变特性,同时也具有不可忽略的空变特性。而传统时变子波提取方法仅通过单道... 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可有效提高全波形反演和偏移成像等方法的准确性,对储层预测和油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深层能量衰减和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子波不仅具有时变特性,同时也具有不可忽略的空变特性。而传统时变子波提取方法仅通过单道地震记录提取时变子波,忽略了多道地震记录之间子波的空间变化。同时,传统时空域子波提取方法,如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测井资料等先验信息依赖程度较高,实际应用范围受限。深度学习为时空域子波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的时空域子波提取方法。首先,根据目标区地震数据分布特征与非平稳性质,建立以非平稳地震剖面为输入,时空域子波为标签的合成训练数据,再利用传统EMD时变子波提取方法逐道提取目标区子波,有针对性地构建以目标区地震剖面为输入,目标区时空域子波为标签的实际训练数据。最后,利用两种训练数据对改进后的STGCN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融合提取的子波时空特征,从而实现目标区时空域子波的有效提取。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深地时空域子波的提取有效且准确,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时空域子波提取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时空特征
下载PDF
结合地理信息与AIS数据的海上航道自适应提取方法
9
作者 孙伟峰 孙少奇 +2 位作者 李小彤 纪永刚 戴永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海上航道对于海上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航道提取方法存在航道航路点易丢失、提取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本文依据船舶航路点数量与其途经岛屿、港口等地理区域数量相等的准则,提出了一种结合地理信息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 海上航道对于海上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航道提取方法存在航道航路点易丢失、提取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本文依据船舶航路点数量与其途经岛屿、港口等地理区域数量相等的准则,提出了一种结合地理信息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的海上航道自适应提取方法。首先,构建港口之间往返船只AIS航迹数据集,将每条AIS航迹等间距分段并计算每段航迹的平均航速,设置航速差初始阈值,计算相邻航段平均航速差超过阈值的数量作为初始船只转弯次数。其次,统计AIS航迹途经岛屿、港口等地理区域的数量,若其与利用AIS航迹提取的船舶转弯次数不相等,则根据两者的差异自适应调整航速差阈值,重新提取船舶航路点,直至其与途经地理区域的数量相等,将平均航速差超出最终阈值的航迹段的连接点作为船舶航路点。然后,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将所有船舶的航路点聚类为航路点集合,计算航路点集合的质心作为航道的航路点。最后,以航道航路点为顶点、航路点之间的连线为边构建有向图,并删除落在陆地上的连线后得到最终的航道提取结果。利用潍坊港—连云港港之间行驶的20条船舶的AIS数据开展了海上航道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交通路径异常检测的航道提取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船舶航路点的平均虚检率降低了9.1%,平均漏检率降低了16.7%,显著提升了航道航路点位置提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航道 航路点提取 地理信息 AIS数据
下载PDF
紧凑型地波雷达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实验平台
10
作者 孙伟峰 李小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紧凑型地波雷达检测目标时回波信噪比低。应用传统的先检测后跟踪方法进行目标探测时,弱目标回波容易淹没在杂波和噪声中,出现弱目标漏检和虚假点迹误检,导致跟踪时易发生航迹断裂、误跟踪等现象,影响目标跟踪的连续性。为提升紧凑型地... 紧凑型地波雷达检测目标时回波信噪比低。应用传统的先检测后跟踪方法进行目标探测时,弱目标回波容易淹没在杂波和噪声中,出现弱目标漏检和虚假点迹误检,导致跟踪时易发生航迹断裂、误跟踪等现象,影响目标跟踪的连续性。为提升紧凑型地波雷达对海上运动目标的长时跟踪能力,建立检测器与跟踪器之间的信息动态交互机制,提出一种紧凑型地波雷达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先检测后跟踪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跟踪得到的平均航迹时长增加了17.52 min。结合工程应用需求,在Matlab R2018b环境下开发了紧凑型地波雷达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实验平台,为紧凑型地波雷达海上目标探测实验测试提供了平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地波雷达 弱目标检测 目标跟踪 检测跟踪一体化 点迹-航迹关联
下载PDF
基于多帧聚类的紧凑型地波雷达海上目标航迹起始方法
11
作者 孙伟峰 刘秋爽 +1 位作者 李小彤 纪永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83,共14页
紧凑型地波雷达是专属经济区内海上船只目标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发射功率低、目标回波信噪比低,在对海上船只目标检测过程中较低的检测概率极易导致目标漏检,采用序贯类方法难以及时起始航迹。对此,本文通过分析杂波和目标的地... 紧凑型地波雷达是专属经济区内海上船只目标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发射功率低、目标回波信噪比低,在对海上船只目标检测过程中较低的检测概率极易导致目标漏检,采用序贯类方法难以及时起始航迹。对此,本文通过分析杂波和目标的地理位置以及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帧聚类的紧凑型地波雷达海上目标航迹起始方法。该方法利用目标和杂波在连续多帧内运动特征的差异,在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求解聚类ε邻域的过程中增加运动特征约束,将各船只目标在多帧内的点迹聚类为不同的簇,实现海上船只目标点迹与杂波点的区分,将簇内点迹按时间顺序顺次连接得到起始航迹。利用仿真与实测紧凑型地波雷达数据开展了航迹起始实验,结果表明,与逻辑法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航迹起始时间平均提前了5.95 min,丢点率平均降低了12.68%,解决了海上弱目标航迹起始时间滞后的问题,适用于杂波区目标与雷达远端船只目标的航迹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地波雷达 航迹起始 多帧聚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KF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跟踪方法
12
作者 孙伟峰 王俊超 +1 位作者 李小彤 孙少奇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针对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多目标跟踪易发生状态估计不准确、航迹断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增益自适应调整方法。结合船只目标的运动特性和历史船只航迹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提取出航迹参数的变化趋势。使用... 针对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多目标跟踪易发生状态估计不准确、航迹断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增益自适应调整方法。结合船只目标的运动特性和历史船只航迹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提取出航迹参数的变化趋势。使用似然函数分别计算目标预测状态和量测状态与航迹的隶属度。利用预测状态和量测状态的隶属度值对滤波方式进行选择。利用仿真及实测船载地波雷达数据开展了目标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文方法能够得到平滑、持续的航迹输出,目标的跟踪距离远、跟踪精度高,优于现有的自适应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高频地波雷达 目标跟踪 隶属度函数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M_(S)6.8级泸定地震作用下大渡河工程边坡变形响应分析
13
作者 孙巍锋 兰恒星 +2 位作者 包含 田朝阳 晏长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4-1668,共15页
安装GNSS变形监测点的某大渡河左岸工程边坡经历了2022年“9·5”泸定地震(主震)及其余震事件,为揭示地震作用下工程边坡变形响应规律及原因提供了宝贵数据。在梳理地震背景及其灾害的基础之上,整理并分析了边坡碎石土与基岩上监测... 安装GNSS变形监测点的某大渡河左岸工程边坡经历了2022年“9·5”泸定地震(主震)及其余震事件,为揭示地震作用下工程边坡变形响应规律及原因提供了宝贵数据。在梳理地震背景及其灾害的基础之上,整理并分析了边坡碎石土与基岩上监测点的变形历时数据,得到了如下主要发现:在主震激发下,碎石土的水平变形量变化过程总体呈S型,先后出现了震前平稳段、震后增长段与震后收敛段,且震后增长段碎石土的水平变形量增幅可达20 mm;震级比主震小的余震在震后收敛段并未对碎石土的水平变形量造成显著实质性影响,与声发射现象中的“凯赛尔效应”极相似;主震激发了碎石土的水平变形方向由北偏东8.5°快速大幅增加至北偏东30.5°,但这种对碎石土层水平变形方向的改变具有弹性可恢复性;地震作用下边坡碎石土的水平变形响应比基岩的水平变形响应更显著,分析认为岩性与坡度的差异是两者水平变形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边坡碎石土与基岩的竖向变形以及基岩水平变形在地震作用下并无显著变化,最新变形数据表明监测点处边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鉴于复杂因素对边坡的潜在不利影响,还应基于多源监测数据开展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判断。研究成果可为地震时边坡安全施工与灾害风险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边坡 变形响应 强震 GNSS监测 位移转向
下载PDF
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损伤强度模型
14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3 位作者 谢家乐 孙巍锋 石玉玲 贾卓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84,共11页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 为探究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剪切面积土体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强度特性,且基于土体剪切面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损伤演化特征,构建土与结构物界面的等效损伤因子,提出基于等效损伤的土与结构物界面统计损伤本构关系,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模型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体剪切面积比对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影响明显,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界面抗剪强度随着土体剪切面积比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的发展趋势;相对土体剪切面而言,土与结构物界面在剪切过程中孔隙和微裂纹发生剧烈变化,宏观表现为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低于土体剪切面强度;试样加载过程中,土与结构物界面总损伤为等效初始损伤、受荷损伤、等效初始损伤和受荷损伤相互作用产生的耦合损伤;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能反映土与结构物界面应变硬化或应变软化型曲线特征。研究成果可为边坡桩–土界面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界面 抗剪强度 等效损伤 统计损伤理论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致密油储层含油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孙维凤 鞠玮 +1 位作者 闫高原 宁卫科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0期1843-1850,共8页
油性是储层重要属性之一,其特征是致密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本文以酒西坳陷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致密泥质白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致密泥质白云岩岩心充注物理模拟实验,查明泥质白云岩致密油的含油性特征,并分析其控制因素,为研究... 油性是储层重要属性之一,其特征是致密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本文以酒西坳陷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致密泥质白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致密泥质白云岩岩心充注物理模拟实验,查明泥质白云岩致密油的含油性特征,并分析其控制因素,为研究区致密油有利区优选提供依据。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拟油的不断注入和驱动压力的逐步增高,岩心中孔隙水不断被驱替,岩心含油饱和度随之增加,含油饱和度呈明显的三段式增长演化规律:初期缓慢增长阶段,中期快速增长阶段,末期稳定阶段,样品最终含油饱和度可达45.3%~56.8%。烃源岩生烃量、成藏流体组成、驱动压力大小及储层物性是影响致密储层原油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泥质白云岩 物理模拟 含油性 影响因素分析 青西凹陷下沟组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热锻模零件的影响
16
作者 孙冰 孙维峰 +4 位作者 冯以盛 张云山 初振美 崔来胜 赵中里 《模具工业》 2024年第10期63-68,共6页
介绍了热锻模常见的失效形式,分析了喷丸强化工艺的作用机制和强化机理,强调表面强韧化处理的概念,综述了各种喷丸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总结喷丸强化工艺对热锻模零件的影响效果,探索热锻模喷丸强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喷丸强化... 介绍了热锻模常见的失效形式,分析了喷丸强化工艺的作用机制和强化机理,强调表面强韧化处理的概念,综述了各种喷丸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总结喷丸强化工艺对热锻模零件的影响效果,探索热锻模喷丸强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喷丸强化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热锻模 表面残余应力 强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动态决策最低水平线的多模台预制构件排布研究
17
作者 李冬 刘宇 +2 位作者 孙辉 孙伟丰 孙璐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1218,共8页
针对离散空间的多模台上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排布问题,提出了动态决策最低水平线算法。首先,在传统构件排布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带出筋约束的构件排布优化模型。然后,设计动态评价因子和决策量化值,动态决策构件排入顺序和方向,实现对最... 针对离散空间的多模台上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排布问题,提出了动态决策最低水平线算法。首先,在传统构件排布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带出筋约束的构件排布优化模型。然后,设计动态评价因子和决策量化值,动态决策构件排入顺序和方向,实现对最低水平线算法的改进。最后,基于实际生产计划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人工经验、最低水平线算法、其他改进最低水平线算法相比,动态决策最低水平线算法可以更好地求解离散空间的多模台上预制混凝土构件排布问题,在单模台的最大利用率、平均模台利用率和模台数量方面均表现优异,有助于减少模台流转占用的生产时间,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决策 最低水平线算法 多模台排产 预制混凝土构件 排布优化
原文传递
结合钻井工况与Bi-GRU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伟峰 刘凯 +3 位作者 张德志 李威桦 徐黎明 戴永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现有根据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监测溢流与井漏的方法,未考虑开、停泵工况对出口流量和钻井液池体积变化的影响,易导致误报。为了降低误报率,分析了钻井工况与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钻... 现有根据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监测溢流与井漏的方法,未考虑开、停泵工况对出口流量和钻井液池体积变化的影响,易导致误报。为了降低误报率,分析了钻井工况与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钻井工况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溢流与井漏智能监测方法。利用23口井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数据,对提出的模型与现有典型模型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GRU的溢流与井漏智能监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4.25%,优于其他模型;与未考虑钻井工况的Bi-GRU模型相比,误报率由12.52%降至1.12%。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溢流与井漏监测时因开、停泵导致的风险误报,能为安全钻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 井漏 监测 钻井工况 人工智能 风险识别 风险误报
下载PDF
基于DCC-LSTM的钻井液微量漏失智能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伟峰 卜赛赛 +3 位作者 张德志 李威桦 刘凯 戴永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148,共8页
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时,现有的井漏智能监测方法,难以获取长时数据序列特征,无法实现对微量漏失的及时监测和预警,进而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漏失发生。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扩张因果卷积网络(Dilated and Causal Convolution,DCC)特... 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时,现有的井漏智能监测方法,难以获取长时数据序列特征,无法实现对微量漏失的及时监测和预警,进而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漏失发生。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扩张因果卷积网络(Dilated and Causal Convolution,DCC)特征映射能力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时序特征提取能力的DCC-LSTM钻井液微量漏失智能监测方法,弥补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于长期记忆衰减的不足,实现了对钻井液微量漏失的准确监测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DCC-LSTM井漏智能监测模型利用扩张因果卷积网络提取监测参数的长时特征,并将其映射为短序列表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处理特征短序列获取监测数据的长时变化趋势,实现了微量漏失的准确监测;②扩张因果卷积网络层数确定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网络层数,得到的DCC网络结构使LSTM对长时序列趋势信息的遗忘减少24%;③与其他井漏监测方法相比,DCC-LSTM网络能够准确监测早期微量漏失,井漏预警时间最长可提前26 min,监测准确率由96.9%提升至99.4%,漏报率由6.4%降低为1.1%。结论认为,该方法能够获取监测参数的长时趋势变化特征,经矿场试验验证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为微量漏失监测和预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油气钻井井漏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微量漏失 长时趋势特征 智能监测 扩张因果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检测-跟踪联动的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弱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伟峰 李小彤 +1 位作者 纪永刚 戴永寿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55-2964,共10页
紧凑型地波雷达发射功率低、回波信噪比低,目标检测难度大,在目标跟踪时由于目标漏检经常出现航迹断裂。为了提升其目标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跟踪联动的弱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当跟踪器检测到目标航迹无法关联到新点迹时,将当... 紧凑型地波雷达发射功率低、回波信噪比低,目标检测难度大,在目标跟踪时由于目标漏检经常出现航迹断裂。为了提升其目标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跟踪联动的弱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当跟踪器检测到目标航迹无法关联到新点迹时,将当前目标预测状态反馈至检测器;检测器在距离-多普勒谱上建立局部检测波门,采用二元假设检验法感知波门内的检测背景,根据不同的检测背景选取适用的检测门限调整方法,降低恒虚警检测的门限,判定是否有弱目标被检出。若能够检出目标,对其进行测向后将新点迹发送至跟踪器进行处理。利用实测数据开展了目标检测与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与先检测后跟踪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目标航迹时长增加了29.76%,平均延长了19.2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地波雷达 弱目标检测 检测-跟踪联动 检测背景感知 多策略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