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1
作者 唐继伟 徐久凯 +3 位作者 温延臣 田昌玉 林治安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7-1834,共8页
【目的】等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探索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为小麦科学施肥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的传统种植制度... 【目的】等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探索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为小麦科学施肥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的传统种植制度下,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分别设置5个施氮(N)量:0、120、240、360、600 kg/hm^2,共9个处理。化肥处理的磷、钾用量等同各有机肥处理带入的量。于每年小麦收获期测定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在土壤养分方面,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方面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年际间差异不明显,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增施化肥在开始几年能够缓慢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含量,之后保持稳定。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化肥各处理。在作物增产方面,施氮240、360、60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施氮12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但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除施N 120 kg/hm^2水平下,化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外,其他相同氮水平下化肥处理与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并且有机肥处理随施肥量的增加能够持续提高土壤养分库容量,而化肥对于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不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均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N 120kg/hm^2的低氮条件下,化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有机肥,而在高于N 240 kg/hm2的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增产效果基本一致。另外,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增加施肥量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日光温室越冬长茬番茄氮肥利用率及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怀志 唐继伟 +2 位作者 袁硕 冀宏杰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5-1302,共8页
【目的】我国设施蔬菜过量施肥现象严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比较常规施肥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简称化肥减施)下蔬菜产量(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氮素去向,为高效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河北省定兴县龙华村基地的日光温室... 【目的】我国设施蔬菜过量施肥现象严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比较常规施肥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简称化肥减施)下蔬菜产量(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氮素去向,为高效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河北省定兴县龙华村基地的日光温室进行2个试验。试验1根据差减法设计4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CF,N–P2O5–K2O为858–594–1284 kg/hm^2)和化肥减施40%(RF,N–P2O5–K2O为608–297–720 kg/hm^2),及其相应的不施化肥氮对照(CFNN和RFNN)。试验2为15N示踪试验,用15N尿素替代普通尿素15NRF和15NCF 2个处理。番茄收获后,取0—20、20—40和40—60 cm土层样品,测定氮素的残留量。分期收获成熟番茄及枯枝落叶,拉秧时取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再分为不同部位,对番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差减法试验结果表明,RF处理番茄产量、总吸氮量分别较CF显著增加了10.4%、14.8%,化肥氮利用率增加了15.4个百分点。15N示踪试验结果表明,15NRF处理产量、氮吸收量和15N吸收量分别较15NCF处理增加12.1%、25.3%和13.8%,15NRF和15NCF处理的化肥氮利用率分别为36.4%、20.3%。15N示踪法研究还表明,不同土层的全氮含量及15N原子百分超呈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15NRF处理的化肥氮损失、番茄氮吸收以及土壤氮残留比例分别为40.4%、36.4%和23.2%,15NCF处理化肥氮损失、番茄氮吸收和土壤氮残留比例分别为59.6%、20.6%和19.6%,化肥氮去向总体表现为损失>番茄吸收>土壤残留;15NRF处理化肥氮损失率较15NCF处理低19.2个百分点;15NRF和15NCF处理0—20 cm土层化肥氮残留量分别占土壤中化肥氮总残留量的88.9%和87.9%。【结论】在施用30 t/hm^2有机肥的前提下,减少农户常规化肥用量的40%并调整氮磷钾比例,番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土壤残留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损失量显著降低,化肥氮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15N示踪法 差减法 化肥氮利用率 15N去向
下载PDF
长期单施不同量化肥和有机肥后盐化潮土pH和EC的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继伟 李娟 +4 位作者 车升国 徐久凯 田昌玉 林治安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0-1307,共8页
【目的】研究长期单施不同量有机肥和化肥对华北平原盐化潮土区土壤pH和EC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科学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始于200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 【目的】研究长期单施不同量有机肥和化肥对华北平原盐化潮土区土壤pH和EC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科学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始于200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设置10个氮水平,N 0、60、120、180、240、300、360、420、500和600 kg/hm^2,共计19个处理,监测了连续施用不同量化肥和有机肥10年共20季作物后潮土的EC和pH值。【结果】单施化肥N 60、120、180、240 kg/hm^2的土壤EC分别为232、280、220和258μS/cm,与不施肥处理CK的243μS/cm差异不显著(P> 0.05);化肥氮量为N 300、360、420、500和600 kg/hm^2处理,土壤EC分别为320、403、513、516和570μS/cm,显著高于CK和N 60~240kg/hm^2处理(P <0.05)。10年20季播种作物后,不施肥处理土壤pH基本在7.97上下波动,化肥处理N从60增加到600 kg/hm^2,土壤pH分别为7.96、7.89、7.88、7.85、7.83、7.72、7.53、7.51和7.42,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 <0.05)。肥料类型对黄淮海地区盐化潮土土壤EC和pH存在显著影响。化肥氮量为N 60、120、180、240 kg/hm^2处理与有机肥氮量N 60、120、180、240处理土壤EC和pH类似,分别相差为9.90、–15.9、26.4、1.76μS/cm和–0.04、0、0.03、0.02,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随着肥料投入量的增加,差距越来越明显,且与施肥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 <0.05)。化肥N 300、360、420、500、600 kg/hm^2处理比同量有机肥氮处理的土壤EC值分别高42.1、90.5、195、110、188μS/cm,土壤pH分别低0.08、0.09、0.18、0.18、0.14个单位,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结论】在华北盐化潮土上,化肥和有机肥氮投入量不超过240kg/hm^2范围内,连续施用10年20季作物后,均未发现对土壤EC值和pH有不利影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EC值和pH差异不显著。然而,氮投入量超过300 kg/hm^2后,等养分化肥土壤EC值显著高于有机肥,pH显著低于有机肥。因此,要提高盐化潮土的养分投入,应控制化肥用量,依靠有机肥投入,维持土壤pH和土壤EC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类型 施肥水平 土壤PH 土壤EC
下载PDF
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唐继伟 孙文彦 +4 位作者 田昌玉 尹红娟 温延臣 徐久凯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40,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用量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小麦品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不同氮肥类型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东陵县,始于2006年。肥料分为有机肥氮和化肥氮两大类,用量均设定为0、60、120、180、240、... 【目的】分析不同用量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小麦品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不同氮肥类型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东陵县,始于2006年。肥料分为有机肥氮和化肥氮两大类,用量均设定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2018年取样测定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了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对济麦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类型对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两个磨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籽粒容重、出粉率影响显著,施氮量越高,容重越低,出粉率越高。氮肥类型和用量对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影响显著。施氮量低于300 kg/hm^(2)时,有机肥氮处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均小于化肥氮处理;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处理的小麦品质指标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与大多数品质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因子对品质变异的贡献率为57%,显著大于其他主成分因子。品质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无论有机肥氮还是化肥氮,施氮量越大品质综合得分越高,相同施氮量下化肥氮处理小麦的品质综合得分大于有机肥氮处理,且施氮量越大差距越小。综合产量和籽粒品质的聚类分析表明,19个施肥处理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不施氮和施有机肥氮60kg/hm^(2)处理,为低产低质型;第二类为有机肥氮120 kg/hm^(2)和化肥氮60 kg/hm^(2)处理,为低产中质型;第三类为有机肥氮180、240 kg/hm^(2)和化肥氮120 kg/hm^(2)处理,为中产中质型;第四类为有机肥氮≥300 kg/hm^(2)和化肥氮≥180 kg/hm^(2)的处理,为高产高质型。【结论】氮肥类型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用量有关,有机肥氮低于300 kg/hm^(2)或化肥氮低于180 kg/hm^(2),产量和品质均较差,且有机肥氮处理的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低于化肥氮处理,有机肥氮用量≥300 kg/hm^(2)或化肥氮用量≥180 kg/hm^(2)时,可确保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类型 氮肥用量 冬小麦 籽粒品质
下载PDF
基于最佳经济效益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有机肥氮替代率的长期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昌玉 林治安 +4 位作者 唐继伟 徐久凯 孙文彦 程明芳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3-1632,共10页
【目的】探索长期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机肥料氮和化肥氮配比变化规律,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肥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7—2017年)在山东德州进行,种植方式为冬小... 【目的】探索长期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机肥料氮和化肥氮配比变化规律,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肥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7—2017年)在山东德州进行,种植方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2007—2009年小麦品种为烟农19、玉米品种为浚单20,2010—2017年小麦品种为济麦22、玉米品种为郑丹958。试验设4个有机肥(牛粪)氮用量(N0、45、120、240 kg/hm^2)和6个化肥氮用量(N 0、45、90、120、180、240 kg/hm^2),完全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化肥氮50%用作基肥,50%在小麦拔节或玉米大喇叭口期做追肥。有机肥或只在冬小麦基施,或分为两份,分别在冬小麦、夏玉米基施。磷、钾肥(P2O5 300 kg/hm^2、K2O 300 kg/hm^2)在小麦或玉米播种前一次性基施。小麦、玉米收获期测产,采集植株样品。根据每年小麦、玉米总产出效益计算最经济的有机肥氮与化肥氮配比,分析有机肥氮与化肥氮配比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1)关于10年小麦和玉米周年平均产量,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均低于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氮用量低于180 kg/hm^2的单施化肥处理小麦和玉米周年产量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下降,氮用量高于180 kg/hm^2的处理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有机肥料氮配合化肥氮,随着时间推移产量逐年升高。2)最大产值目标下,10年来有机肥氮的比例从60%左右下降到50%,有机肥氮和化肥氮的配比接近于1∶1;最佳经济效益目标下(边际产投比5∶1),当有机肥氮和化肥氮等价格时,最佳有机肥氮的比例从2007、2008的0%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按实际肥料价格(有机肥氮是化肥氮的2倍)计算的最佳有机肥料氮比例,2007—2009年的最佳有机肥氮比例为0%,以后逐年上升,2017年提高到30%左右。【结论】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氮与化肥氮配施能获得比化肥氮或有机肥氮单施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按照有机氮的价格是化肥氮的2倍计算,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时间越长,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机肥氮占的比例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10年后,有机肥氮的最高比例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化肥氮 有机肥料氮 有机肥氮替代率 最佳经济效益
下载PDF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优化滴灌肥水管理参数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若楠 黄绍文 +5 位作者 史建硕 王丽英 唐继伟 袁硕 任燕利 郭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0-1021,共12页
[目的]合理的滴灌肥水管理是提高番茄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番茄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滴灌参数,为优化关键期肥水施用,确定简便量化滴灌方案,实现设施番茄肥水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作物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 [目的]合理的滴灌肥水管理是提高番茄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番茄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滴灌参数,为优化关键期肥水施用,确定简便量化滴灌方案,实现设施番茄肥水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作物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为荷兰瑞克斯旺1404。灌水方式为滴灌,除基肥外,追肥随水滴施。试验设低量、中量、高量3个灌水量(分别以W1、W2、W3表示)和低量、中量、高量3个施肥量(分别以F1、F2、F3表示),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W2水量和F2肥量为滴灌番茄相对适宜水肥用量。在F2下,W1、W2、W3处理安装土壤水盐原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0-100 cm土体水分变化。[结果]1)随着滴灌水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但品质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呈现向深层迁移趋势。与W1处理相比,W2和W3处理总产量增加6.8%~12.0%,单果增重6.8%~8.6%,全株N、P2O5、K2O吸收量分别增加5.9%~11.7%、8.9%~20.3%、8.0%~8.3%,主根区0-40 cm土体开花至拉秧期间平均体积含水量增加3.5~5.9个百分点,但果实Vc含量降低4.6%~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5.4%~9.7%,0 4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量降低17.4%~37.6%,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降低16.5%~26.2%,而20 40 cm土层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0%~32.0%、4.3%~8.8%。2)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冬春茬番茄产量略有提升,养分吸收量和表层土壤养分残留量显著增加,而果实硝酸盐、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与F1处理相比,F2和F3处理总产量仅增加2.0%~3.1%,全株N、P2O5、K2O吸收量分别增加6.0%~14.7%、7.5%~15.7%、11.9%~19.7%,0-40 cm土体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残留量分别增加71.7%~218.9%、28.9%~57.6%、0.9%~11.3%。3)综合水肥效应,供试条件下W2F1处理能保证较高产量和较优品质,同时降低土壤养分残留,为较合理的肥水组合处理;若仅考虑产量效应,以W3F3处理最优。[结论]冬春茬番茄主根区0 40 cm土体相对含水量“适宜值”/“控制下限”在第1、2、3、4、5穗果座果时,分别为69%/62%、78%/67%、78%/67%、87%/77%、87%/77%;在第5穗果膨大至直径3~4 cm、6~7 cm及采收前三个时期,分别为87%/77%、69%/62%、56%/50%。第4穗果实形成期间(5月份),1~5穗果实同时膨大,此时滴灌肥水管理对产量的形成较为关键。在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推荐冬春茬番茄(保留5穗果实)在基施商品有机肥22.5t/hm^2基础上,开花期和果实形成期分别选择N-P2O5-K2O配比接近22 12 16和19 6 25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从第1穗果开花至坐果开始滴灌肥水,10~12天滴灌1次,水量依次控制在90、195、195、270、270、270、195、120 m^3/hm^2,施肥量依次控制在37.5、75、75、75~150、75~150、75~150、75、75 kg/hm^2,定苗缓苗水按常规管理进行,能保证较高产量水平140~15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滴灌 水肥用量 土壤含水量阈值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有机肥氮素利用率的几种典型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昌玉 林治安 +3 位作者 徐久凯 赵秉强 唐继伟 李建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9-1916,共8页
【目的】氮素利用率计算方法有多种,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氮素管理的科学性。比较几种典型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结果随有机肥施用水平和试验年限的变化,并从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讨论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方法】以12年长期定位试验... 【目的】氮素利用率计算方法有多种,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氮素管理的科学性。比较几种典型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结果随有机肥施用水平和试验年限的变化,并从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讨论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方法】以12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有机肥设置每季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240、360、600 kg/hm^2,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采用常规差减法、叠加法、比值法、氮素利用率法和氮素平衡法分别计算了不同有机肥料氮处理下不同年份的氮肥利用率。【结果】1)用常规差减法和叠加法计算的有机氮肥当年利用率偏低,比值法计算结果适中,主要是空白对照作物可能吸收了施肥处理潜层扩散的矿质氮素,使得空白对照作物吸收氮素量比较高;叠加法氮肥利用率与常规差减法计算的结果差异不显著。2)用比值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与国际通用氮素利用率计算法的结果很接近,如果能控制空白对照作物吸收的氮素量不受其它高氮肥处理影响,比值法与氮素利用率法的计算结果一致。3)氮素平衡法考虑到了施肥对土壤氮素库的影响,是代表实际氮肥回收率的方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呈现氮素平衡法好于氮素利用率法,氮素利用率法好于比值法。【结论】氮库变化影响比值法的准确性。在长期定位试验空白对照土壤氮素库相对稳定期,比值法是氮素利用率计算的简略方法;当土壤氮素库相对稳定条件下(施肥处理和对照土壤氮素库不变,SN=0),比值法、氮素利用率法和氮素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在土壤氮素库逐年增加或降低条件下,氮素平衡法是氮素利用率计算的最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试验年限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法 比值法 叠加法 常规差减法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调控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志英 龙景新 +2 位作者 顾晖 唐吉伟 皮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8-865,共8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介导的自噬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2.5μg/kg)DEX(DEX-L)组、高剂量(10μg/kg)DEX(DEX-H)组及D...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介导的自噬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2.5μg/kg)DEX(DEX-L)组、高剂量(10μg/kg)DEX(DEX-H)组及DEX-H+EX-527组(10μg/kg DEX+50μg/kg SIRT1抑制剂EX527),每组10只;通过连续56 d对大鼠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构建抑郁症模型,DEX-L组、DEX-H组及DEX-H+EX-527组大鼠于第29天起进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8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抑郁行为和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不动时间(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相较于模型组,DEX-L组及DEX-H组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及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DEX-H组,DEX-H+EX-527组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DEX通过激活Sirt1/FOXO1通路来促进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抑郁症 Sirt1/FOXO1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滴灌水肥管理对温室冬春茬辣椒产量与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若楠 胡亚峰 +7 位作者 黄绍文 史建硕 王丽英 唐继伟 张怀志 袁硕 翟凤芝 孙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39-2251,共13页
【目的】探究滴灌水肥管理措施对温室辣椒产量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含水量控制值,提出高产与增香提味的滴灌水肥管理方案。【方法】采用研发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2019和2020年开展了温室冬春茬羊角型辣椒滴灌水肥... 【目的】探究滴灌水肥管理措施对温室辣椒产量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含水量控制值,提出高产与增香提味的滴灌水肥管理方案。【方法】采用研发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2019和2020年开展了温室冬春茬羊角型辣椒滴灌水肥协同试验。滴灌水量(W)和专用肥量(F)分别设计3个水平,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2019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703.3 m^(3)/hm^(2)(W1)、2423.3 m^(3)/hm^(2)(W2)、3143.3 m^(3)/hm^(2)(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712.5 kg/hm^(2)(F1)、1087.5 kg/hm^(2)(F2)、1462.5 kg/hm^(2)(F3);2020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913.3 m^(3)/hm^(2)(W1)、2753.3 m^(3)/hm^(2)(W2)、3593.3 m^(3)/hm^(2)(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412.5 kg/hm^(2)(F1)、825.0 kg/hm^(2)(F2)、1237.5 kg/hm^(2)(F3)。调查了辣椒阶段商品果产量、总商品果产量及构成、脐腐病果形成量,分析了鲜果辣味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监测了生育期间根区土壤含水量。【结果】灌水量对辣椒商品果总产量、总果实数、第4~10次滴灌施肥阶段采收的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及其与灌水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两年商品果总产量和2019年总果实数均表现为:W3>W2>W1,处理间差异显著;从第4次滴灌施肥开始,W2和W3处理采收的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1处理,在第6、7、9次施肥阶段,W3处理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2处理;W3处理显著降低了非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氮磷钾总吸收量也显著高于W1处理。灌水量对鲜果中碳氢化合物、醛类、吡嗪类、呋喃类等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以及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主体香气物质)、(E,E)-2,4-壬二烯醛等主要香气物质活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对吡嗪类组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水肥交互作用不明显。W1处理碳氢化合物、吡嗪类、呋喃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也最高,W1和W2处理醛类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3处理,W1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E,E)-2,4-壬二烯醛的活度显著高于W2,W2处理显著高于W3处理。F2和F3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的活度显著高于F1处理。W1、W2和W3处理全生育期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分别为51%、77%和88%;从第2次滴灌施肥开始,W2、W3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W1处理。【结论】适量降低滴灌水量可浓缩鲜果汁液,增加多种香气成分的积累,但是病果和畸形果较多;适量增加滴灌肥量有利于辣椒主体香气成分累积。增香提味兼顾产量较适宜的水肥组合(W2F2)灌水量为2423 m^(3)/hm^(2)和专用肥量为8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春茬辣椒 产量 脐腐病果 辣味 香气 根区土壤含水量 水肥管理方案
下载PDF
潮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用量阈值及土壤硝态氮年际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继伟 林治安 +5 位作者 李娟 袁亮 徐久凯 田昌玉 温延臣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46-2252,共7页
【目的】合理施氮是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以及土壤硝态氮年际迁移特征,对指导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氮肥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始建于2006年,设置1... 【目的】合理施氮是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以及土壤硝态氮年际迁移特征,对指导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氮肥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始建于2006年,设置10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300、360、420、500和600 kg/hm^2。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剖面(0—200 cm)硝态氮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作物产量,施肥年限以及施肥年限与施肥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产量也存在极显著影响。施N 0~240 kg/hm^2的处理,小麦、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施N 300~600 kg/hm^2的处理作物产量基本稳定,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P<0.05),但对夏玉米产量的可持续指数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施N量低于300 kg/hm^2时,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施氮量超过300 kg/hm^2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另外,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土壤硝态氮累积峰逐渐下移,2008、2011和2017年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分别在40—60 cm、80—120 cm和80—160 cm。【结论】黄淮海盐化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氮合理用量在冬小麦上的阈值为240 kg/hm^2、在夏玉米上的阈值为180 kg/hm^2,在此氮肥用量下,长期施肥既可保证作物(小麦、玉米)稳产,又不会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向下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产量 夏玉米产量 氮肥阈值 硝态氮
下载PDF
基于农户调查的津冀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怀志 唐继伟 +2 位作者 袁硕 黄绍文 胡亚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5,共8页
养分精准管理是保证设施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厘清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制度、不同蔬菜品种的农户施肥状况和土壤肥力水平,对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天津、河北两地选取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超过6000 hm2的7个县,实地调查149个地块... 养分精准管理是保证设施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厘清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制度、不同蔬菜品种的农户施肥状况和土壤肥力水平,对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天津、河北两地选取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超过6000 hm2的7个县,实地调查149个地块共212个设施蔬菜茬口有机肥和化肥投入、蔬菜产量等信息,并对应采集分析每个地块0~20 cm土层的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天津、河北两地同一种类、同一茬口的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超过40%。河北省设施菜地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2、287.0和725.1 mg/kg,其中,42.1%地块的硝态氮处于高含量水平(≥100mg/kg)、92.1%地块的有效磷含量处于高含量水平(≥100 mg/kg)、100%地块的速效钾含量处于高含量水平(≥200 mg/kg);天津市设施菜地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6.2、232.2和909.8 mg/kg,其中,60.4%地块的硝态氮含量、91.0%地块的有效磷含量、99.1%地块的速效钾含量分别处于高含量水平。两地区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含量水平(20~30 g/kg)。天津、河北设施蔬菜化肥养分(N+P2O5+K2O)减施潜力分别为20.8%~75.2%和44.9%~88.3%。研究区域设施蔬菜化肥养分用量过量、土壤氮磷钾丰富、化肥减施潜力较大,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化肥减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壤肥力 养分用量 化肥减施潜力 津冀地区
下载PDF
长期定位试验氮肥效应边际成本分析与最佳氮肥推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昌玉 林治安 +3 位作者 狄文亚 徐久凯 唐继伟 赵秉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回归反应实际氮肥与产量效应的函数,并通过合理分析边际成本组成计算出适宜的氮肥最佳施用量,是肥料效应函数法氮肥施肥推荐的关键。以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化肥氮处理分别为0、45、90、120、180、240 kg/hm^(2),利用2015~2017年平... 回归反应实际氮肥与产量效应的函数,并通过合理分析边际成本组成计算出适宜的氮肥最佳施用量,是肥料效应函数法氮肥施肥推荐的关键。以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化肥氮处理分别为0、45、90、120、180、240 kg/hm^(2),利用2015~2017年平均产量,建立长期试验的氮肥产量效应函数,求最佳氮肥推荐量。计算的边际成本包括:氮肥边际成本、小麦和玉米吸收磷营养边际成本、小麦和玉米吸收钾营养边际成本。吸收磷、钾营养成本为等价化肥磷、钾。用长期定位试验相对稳定产量数据,得出氮肥与小麦、玉米产量效应方程,回归系数大于0.9946。边际产投比2,按本文计算实际边际成本计算方法,最佳氮肥施用量由按通常计算方法计算结果207.15 kg/hm^(2)降为196.50 kg/hm^(2);边际产投比5,最佳氮肥施用量由按通常计算方法计算结果193.54 kg/hm^(2)降为158.55 kg/hm^(2)。通过改进边际成本计算方法能够降低氮肥推荐量,即改进边际成本计算方法能够矫正当前推荐施肥量偏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肥推荐 边际成本 效用函数
下载PDF
基于发育阶段设施果菜滴灌专用肥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2 位作者 张怀志 袁硕 王玉军 《中国果菜》 2017年第7期34-36,40,共4页
作者项目团队利用近20年大量设施果菜肥料试验研究获得的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参数,以及近些年调研获取的大量设施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养分分析结果,研制出了适合设施果菜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的滴灌专用肥黄博1号(促根型)和滴灌专用肥黄博... 作者项目团队利用近20年大量设施果菜肥料试验研究获得的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参数,以及近些年调研获取的大量设施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养分分析结果,研制出了适合设施果菜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的滴灌专用肥黄博1号(促根型)和滴灌专用肥黄博2号(靓果型)。本文介绍了配方确定依据、产品特点、施用方法、应用效果等内容。该专用肥和技术经产业化应用证明:可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增产10%以上,增收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果菜 滴灌专用肥 发育阶段
下载PDF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大米标准比对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庭瑞 唐继微 +1 位作者 廖欣然 王欢 《标准科学》 2019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文主要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大米标准技术指标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不断提升我国大米标准水平、加强两国大米产业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大米 标准 比对研究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荣勤雷 李若楠 +4 位作者 黄绍文 周春火 唐继伟 王丽英 张彦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4-1096,共13页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严重超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不合理等现象,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优质...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严重超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不合理等现象,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5%或50%的无机氮肥用玉米秸秆或猪粪中氮替代,进行温室蔬菜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等氮、等磷、等钾):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 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 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 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5) 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在定位试验第6年冬春茬黄瓜季拉秧期采取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以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分别平均为32.0%和38.4%。较4/4CN模式,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 250μm)比例。配施秸秆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相对较大,并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分别提高6.1%和11.2%。在<250μm团聚体、250~1000μm团聚体、1000~2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不同有机肥化肥配施模式(3/4CN+1/4MN、2/4CN+2/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有机碳含量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36.8%~89.6%、34.9%~100.3%、29.5%~69.2%和21.7%~72.1%,分别平均增加69.8%、76.6%、56.9%和49.2%。不同施肥模式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速效磷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平均分别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4.1%、35.2%和土壤全氮储量的34.0%、36.4%。土壤硝态氮在250~1000μm团聚体与1000~2000μm团聚体中含量较高,土壤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提高,而速效磷则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结论】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优势粒级为> 2000μm团聚体和250~1000μm团聚体,配施秸秆模式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土壤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化肥减施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16,共14页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施肥对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施蔬菜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为春季番茄和秋冬季芹菜轮作体系。在春茬番茄(第20茬蔬菜)盛果期,选择定位试验中的6个等氮磷钾投入处理,包括全部使用化肥氮(4/4CN)处理和5个有机替代处理(3/4CN+1/4MN、2/4CN+2/4MN、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其中M和S代表猪粪和秸秆。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相关指标。[结果]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较4/4CN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01.5%和134.6%,以2/4CN+1/4MN+1/4SN、2/4CN+2/4SN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相对较高,较4/4CN平均分别增加158.8%和210.9%。与4/4CN相比,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平均分别增加8.6%和11.6%,古菌平均降低21.7%;高碳有机替代模式(1/4CN+3/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较低碳有机替代模式(3/4CN+1/4MN、2/4CN+2/4MN)平均分别增加12.3%和12.0%,古菌丰度平均降低12.9%。与4/4 CN处理相比,低量、中量有机替代模式(3/4 C N+1/4MN、2/4CN+2/4MN)土壤细菌、真菌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增加,而有机替代模式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9.0%,高碳有机替代处理古菌Shannon指数平均增加了11.9%。与4/4CN处理相比,有机替代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弱于古菌。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别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22.3%和16.1%,解释真菌群落结构变异的10.4%和8.9%,解释古菌群落结构变异的36.0%和34.7%。[结论]同等养分投入量下,以有机肥、秸秆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可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降低古菌丰度,改变土壤优势菌群的组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共同因素,古菌对施肥模式的反应强于细菌和真菌。其中,以2/4化肥+1/4猪粪+1/4秸秆施肥模式可获得最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施肥模式 宏基因组 有机替代 微生物群落结构 Alpha多样性
下载PDF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龙 高伟 +3 位作者 栾好安 唐继伟 李明悦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7-1778,共12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的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春茬番茄盛果期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硝化潜势(PNR)及N_(2)O排放量的差异,为设施菜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共设置来源于化肥(CF)、有机肥(M)和玉米秸秆(S)不同比例的6个等氮磷钾处理,分别为:4/4CF、3/4CF+1/4M、2/4CF+2/4M、1/4CF+3/4M、2/4CF+1/4M+1/4S、2/4CF+2/4S。在第20茬设施蔬菜(春茬番茄盛果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1)含有机肥/秸秆处理土壤的PNR较4/4CF处理平均增加72.9%,其中仅配施有机肥3个处理平均增加了107.0%,而配施秸秆两个处理显著低于含有机肥的2/4CF+2/4M、1/4CF+3/4M处理。(2)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NirS、NorB、NosZ丰度平均分别增加了19.9%、20.4%、19.1%、2.3%,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irB丰度平均增加了25.9%,而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AmoB、AmoC、Hao,以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功能基因NrfH丰度平均分别降低了37.9%、46.3%、33.8%、65.5%、8.8%。(3)与4/4CF处理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处理土壤0~28天N_(2)O累计排放量平均增加了59.6%。(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NR与土壤有机碳(r=0.37)、铵态氮(r=0.47)、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r=0.56)以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78)、NirK(r=0.21)和NorB(r=0.5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4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N_(2)O累计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r=0.90)、全氮(r=0.83)、硝态氮(r=0.83)、铵态氮(r=0.64)及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pAB(r=0.67)、NirK(r=0.49)、NirS(r=0.36)和NorB(r=0.8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r=-0.52)和硝化过程功能基因AmoA(r=-0.62)、AmoB(r=-0.64)、AmoC(r=-0.71)和Hao(r=-0.77)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硝态氮(P=0.01)、铵态氮(P=0.03)和有机碳(P=0.05)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影响显著,分别解释其群落结构变异的34.0%,13.3%和11.3%。【结论】同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有机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尤其是配施1/4有机肥及1/4秸秆模式(2/4CF+1/4M+1/4S)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过程功能基因丰度,增加反硝化、硝酸盐异化功能基因丰度,促进番茄盛果期的氮素吸收,减少可能向下淋洗的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硝化势 功能基因 N_(2)O排放量 番茄
下载PDF
设施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宏飞 高伟 +4 位作者 黄绍文 张国刚 唐继伟 李明悦 栾好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3-1317,共15页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 【目的】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基地日光温室蔬菜不同施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线虫总数、群落结构和生态指数的影响,为构建健康的土壤动物区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1/4化肥氮+3/4猪粪氮(1/4CN+3/4MN);5)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6)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各处理为等氮磷钾设计。第16茬(土壤消毒后)和第18茬(土壤消毒1年后)蔬菜(春茬番茄)拉秧后,分别采集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线虫相关指标。【结果】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总数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增加16.8%、31.8%和11.2%;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1/4CN+3/4MN)和配施秸秆模式(2/4CN+1/4MN+1/4SN、2/4CN+2/4SN)各土层线虫总数相对较高,较单施化肥模式分别提高12.1%~26.4%、34.3%~42.8%、13.2%~18.3%。2)与单施化肥模式相比,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提高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食真菌和捕食/杂食性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其中0—5 cm土层上述线虫营养类群个体数量平均分别增加13.0%、7.4%和26.7%,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5.5%、20.2%和56.5%。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0—5和5—10 cm土层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数量虽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但其相对丰度均低于单施化肥模式,平均分别降低6.3%和13.1%。3)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MI值、WI值、EI值和SI值均高于单施化肥模式,0—5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3.9%、11.5%、6.2%和130.4%,5—10 cm土层平均分别增加1.8%、19.1%、2.4%和138.7%。【结论】在N、P2O5和K2O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可促进土壤有益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性线虫)生长繁殖,还可降低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对土壤有害植食性线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来看,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尤其是配施高量有机肥模式和配施秸秆模式,可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土壤环境的受干扰程度,改善土壤的质量,使设施蔬菜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结合本试验9年产量数据(2/4CN+1/4MN+1/4SN模式产量最高)、土壤线虫群落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化肥与有机肥、秸秆配施模式(2/4CN+1/4MN+1/4SN)可实现设施蔬菜持续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态指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伯涛 唐吉伟 +1 位作者 李勇 张柏银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微血管减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麻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微血管减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C组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晶体及胶体输注量);观察两组患者入室静卧5 min(T1)、麻醉诱导插管时(T2)、手术切皮时(T3)、钻颅骨时(T4)、血管减压时(T5)、手术结束时(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心率);并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期间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测定术前1 d(t1)、手术完毕(t2)、术后24 h(t3)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浆皮质醇(COR)的水平;并于t1和术后3 d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记忆量表(WM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评价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晶体及胶体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2、T4、T5的收缩压均明显低于C组,T2、T4的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情况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的血清IL-6、TNF-α、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的血清IL-6、TNF-α、COR水平均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2、t3的血清IL-6、TNF-α、COR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视觉再生、词语联想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数字符号时间、连线实验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并降低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应激、降低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微血管减压术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推动我国与缅甸农业标准化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榕 唐继微 +1 位作者 王全永 冯怀宇 《标准科学》 202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推动我国与缅甸农业标准化合作,是促进我国与缅甸农业领域全面合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缅甸农业及标准化现状,结合与缅甸农业标准化合作实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缅甸农业 标准化 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