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调控黄羽肉鸡干毛性状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
1
作者 姬改革 陈智武 +9 位作者 单艳菊 刘一帆 屠云洁 邹剑敏 章明 巨晓军 束婧婷 张海涛 唐燕飞 蒋华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干毛和未干毛羽毛毛囊的形态学和基因表达差异,挖掘调控黄羽肉鸡羽毛干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分别采集背部未干毛和干毛羽毛皮肤组织样本各3个,运用组织切片技术,比较干毛和未干毛羽毛毛囊形态学差... 【目的】通过比较干毛和未干毛羽毛毛囊的形态学和基因表达差异,挖掘调控黄羽肉鸡羽毛干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分别采集背部未干毛和干毛羽毛皮肤组织样本各3个,运用组织切片技术,比较干毛和未干毛羽毛毛囊形态学差异;运用RNA-seq技术,比较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测序结果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证实未干毛羽毛的毛囊处于生长期,已干毛的羽毛毛囊处于静止期。以未干毛毛囊(生长期)皮肤样本为对照,在干毛毛囊(静止期)皮肤样本中发现了942个DEGs(|fold-change|>2和P<0.05),其中384个基因表达下调,558个基因表达上调。Go功能分析显示细胞分裂、周期调控等相关生物过程被显著富集(P<0.05)。KEGG分析发现,MAPK、TGF-β、p53及DNA复制等相关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0.05)。构建差异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Hubba分析获得6个hub基因,分别为CDK1、MAD2L1、BUB1、CCNB2、PLK1和BUB1B。GSEA富集分析筛选到紧密连接、胰岛素、MAPK、TGF-β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与鸡羽毛毛囊生长周期显著关联(|NES|>1,FDR<0.25)。RT-qPCR结果显示8个DEGs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鸡羽毛的干毛性状与毛囊周期发育相关,MAPK和TGF-β等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羽毛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黄羽肉鸡羽毛干毛性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毛 毛囊 RNA-SEQ 基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姬改革 巨晓军 +7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邹剑敏 屠云洁 刘一帆 束婧婷 庞立川 范晨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7-229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笼养密度分别为15(低密度组)、17(中密度组)、19(中高密度组)和21只/m 2(高密度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对于公鸡,21~42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21~42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2)对于公鸡,低密度组肝脏重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3)对于母鸡,中密度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4)对于公鸡,中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高密度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对于公鸡,中高密度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母鸡,中高密度组空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高笼养密度会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等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笼养密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黄羽肉鸡肠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笼养密度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抗氧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品种(配套系)黄羽肉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发育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姬改革 栾德琴 +6 位作者 刘一帆 屠云洁 单艳菊 邹剑敏 章明 巨晓军 束婧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黄羽肉鸡毛囊密度性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品种间差异。试验以花山鸡、817肉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等为素材,测定不同周龄各品种毛囊密度。结果显示:各品种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黄羽肉鸡毛囊密度性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品种间差异。试验以花山鸡、817肉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等为素材,测定不同周龄各品种毛囊密度。结果显示:各品种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9周龄时,花山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在不同周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处于上市日龄品种间的比较,除溧阳鸡、广西三黄鸡、花山鸡和817肉鸡,其他品种的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显著高于罗斯308肉鸡、毛囊直径低于罗斯308肉鸡(P<0.05);文昌鸡、狼山鸡、鹿苑鸡和崇仁麻鸡的背部和腿部毛囊直径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品种内公母之间比较,瑶鸡和崇仁麻鸡的腿部毛囊密度在公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的体重分别与背部毛囊密度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对体重的选择间接调控毛囊密度性状,性别可能会影响不同品种腿部毛囊密度的大小,研究结果为培育适合冷鲜上市的黄羽肉鸡配套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毛囊密度 体重 差异
原文传递
黑色素沉积相关基因在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明 屠云洁 +5 位作者 邹剑敏 姬改革 刘一帆 巨晓军 单艳菊 束婧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试验旨在分析黑色素相关基因在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中的差异表达。试验测定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2~17周龄胸肌和腿肌肉色亮度值,比较黑色素相关基因TYR、TYRP1、PMEL和MITF在两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结果显示:2周龄时... 试验旨在分析黑色素相关基因在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中的差异表达。试验测定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2~17周龄胸肌和腿肌肉色亮度值,比较黑色素相关基因TYR、TYRP1、PMEL和MITF在两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结果显示:2周龄时余干乌骨鸡胸、腿肌和丝羽乌骨鸡胸肌肉色亮度值显著小于其他周龄(P<0.05),余干乌骨鸡6周龄胸、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6周龄丝羽乌骨鸡(P<0.05),17周龄时丝羽乌骨鸡腿肌亮度值显著大于余17周龄干乌骨鸡(P<0.05);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2~17周龄的胸肌和腿肌中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周龄时表达量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黑色素相关基因表达量存在品种效应,2周龄时TYR和TYRP1基因在丝羽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17周龄时MITF基因在余干乌骨鸡腿肌中表达量较高。TYR、TYRP1、PMEL和MITF 4个基因在2种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4个基因表达与2种乌骨鸡肉色亮度值显著负相关(P<0.05),且对黑色素沉积呈现正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在乌色度选种时可以将TYR、TYRP1和MITF基因作为主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乌色度更高的乌骨鸡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鸡 黑色素 基因表达 乌色度
原文传递
3种乌骨鸡肌肉中挥发性有机物差异分析
5
作者 屠云洁 栾德琴 +6 位作者 单艳菊 巨晓军 刘一帆 姬改革 章明 邹剑敏 束婧婷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1,共6页
试验旨在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3种乌骨鸡肌肉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为乌骨鸡品种资源评价和培育肉品风味好的乌骨鸡新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选取余干乌骨鸡、丝... 试验旨在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3种乌骨鸡肌肉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为乌骨鸡品种资源评价和培育肉品风味好的乌骨鸡新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选取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取胸大肌同一部位进行GC-IMS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研究结果表明,根据GC-IMS法测得66种挥发性有机物,已定性物质47种,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等化合物。生长速度较慢的地方鸡种(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肉中有13种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于生长速度较快的竹丝鸡(P<0.05),包括反式-2-辛醛、庚醛、反式-2-戊烯醛、戊醛、反式-2-庚烯醛、反式-2-庚烯醛、苯甲醛、己醛、乙醇、1-辛烯-3-醇、1-戊醇、1-庚醇、2-庚酮。余干乌骨鸡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为苯甲醛、2-丙醇、3-戊酮。竹丝鸡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为3-甲基丁醛、1-丁醇、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采用已知定性有机物进行PCA分析,3种乌骨鸡可以分为3类。GC-IMS俯视图及指纹图谱均可直观和快速看出3种乌骨鸡品种间和个体间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及特征性。生长速度较慢的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含有更多的醛类、醇类、酮类等香味物质,在培育乌骨鸡新品种过程中,可以引入生长速度较慢的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鸡等品种进行杂交配套,以培育肉品风味更好的乌骨鸡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IMS 乌骨鸡 肉品质 挥发性有机物 风味
下载PDF
鸡肉品质分析及关键风味物质和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巨晓军 章明 +5 位作者 单艳菊 姬改革 屠云洁 刘一帆 邹剑敏 束婧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3-1826,共14页
【目的】对不同品种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和基因进行筛选,为开展品种选育及鸡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其次分别选取上市日龄的地方品种鸡(文昌鸡、鹿苑鸡)、培育品种... 【目的】对不同品种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和基因进行筛选,为开展品种选育及鸡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其次分别选取上市日龄的地方品种鸡(文昌鸡、鹿苑鸡)、培育品种鸡(817肉鸡、花山鸡)、引进白羽肉鸡(罗斯308),每个品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30只鸡(公母各15只)屠宰,屠宰后迅速取两侧胸肌,用于品尝评定、常规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苷酸、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品尝评定结果与理化测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品尝评定的风味物质。【结果】(1)风味是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文昌鸡肉的甜味、鲜味显著高于罗斯308(P≤0.05)。(2)文昌鸡、鹿苑鸡平均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平均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花山鸡、罗斯308(P≤0.05)。文昌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鹿苑鸡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罗斯30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P≤0.05)。文昌鸡除赖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罗斯308除赖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花山鸡谷氨酸ATV值大于1,根据谷氨酸ATV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花山鸡;文昌鸡丙氨酸ATV值大于1。(3)文昌鸡胸肌ACOX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817肉鸡和罗斯308(P≤0.05),文昌鸡、鹿苑鸡GADL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GLUD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817肉鸡、花山鸡、罗斯308(P≤0.05)。(4)大部分的脂肪酸对鸡肉的咸味、酸味呈正效应,大部分氨基酸对甜味、鲜味呈正效应,肌苷酸对鸡肉的甜味、鲜味呈正效应。棕榈酸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肌苷酸及除赖氨酸外的其他游离氨基酸对鸡肉的风味水平呈正效应。【结论】肌苷酸、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地方品种鸡风味优于引入品种鸡的主要原因之一。GADL1、GLUD1基因可能是影响不同品种鸡肉风味差异的相关基因。肌苷酸、谷氨酸、丙氨酸、棕榈酸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不同对鸡肉风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鸡肉品质 风味 基因
下载PDF
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肌肉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庞立川 单艳菊 +7 位作者 刘一帆 章明 甘达峰 屠云洁 姬改革 巨晓军 束婧婷 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553,共9页
旨在了解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6,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鸡骨骼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ETTL16基因在120日龄广西麻鸡母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旨在了解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6,METTL16)在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鸡骨骼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ETTL16基因在120日龄广西麻鸡母鸡不同类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siRNA干扰鸡原代成肌细胞中METTL16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和肌纤维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METTL16基因在鸡的不同类型肌肉组织(胸大肌、胸小肌、缝匠肌、耻坐骨肌内侧肌、耻坐骨肌外侧肌、髂胫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背阔肌)中广泛表达,其中,在白肌纤维为主的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中表达量相对更高;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后,鸡成肌细胞的增殖活力受到了抑制;在成肌细胞分化后干扰METTL16基因表达,鸡成肌细胞RNA m6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细胞分化关键基因MyoD表达显著下降(P<0.05),fast-MyHC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01),slow-MyHC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综上,METTL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与其肌纤维类型组成相关,METTL16基因可能在鸡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抑制快肌纤维的形成,提示METTL16可能在鸡肌肉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 成肌细胞 增殖和分化 METTL16基因
下载PDF
立华麻黄鸡体重和肉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8
作者 范晨宇 单艳菊 +7 位作者 章明 姬改革 巨晓军 屠云洁 贺喜 束婧婷 刘一帆 张海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82-4992,共11页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挖掘影响肉鸡体重和肉品质性状的位点和功能基因,为快速型黄羽肉鸡的选育积累理论基础。本试验对象为393只立华麻黄终端父系公鸡,60日龄时进行称重并采集胸肌以测定肉品质性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挖掘影响肉鸡体重和肉品质性状的位点和功能基因,为快速型黄羽肉鸡的选育积累理论基础。本试验对象为393只立华麻黄终端父系公鸡,60日龄时进行称重并采集胸肌以测定肉品质性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个体遗传变异,使用PLINK、GEMMA和R软件对体重及肉品质性状进行GWAS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个与体重、8个与肉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P<1.15×10-7);在潜在显著水平鉴定到52个与体重、296个与肉品质关联的位点(P<2.31×10^(-6))。通过对这些关联的SNPs进行注释,共筛选到了99个与体重、27个与剪切力、28个与系水力、57个与pH、113个与肉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认为FSTL3、MBNL3、NPFF、PFKM、PRKG1、SLC13A5、MDFIC、FGD3、AQP 1等基因可作为肉鸡体重和肉质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快速型黄羽肉鸡重要经济性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变异位点和后续基因,为完善优质肉鸡分子选育方法、加快品种选育进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黄羽肉鸡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体重 肉品质
下载PDF
瑶鸡体尺与体重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明 巨晓军 +7 位作者 唐燕飞 屠云洁 邹剑敏 蒋华莲 刘一帆 姬改革 单艳菊 束婧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7,共6页
本文旨在对瑶鸡体尺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并建立其最优回归模型,为通过体尺性状提高瑶鸡的选育理论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瑶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8周龄,每隔两周称重一次,同时测量鸡只的体斜长(X1)、龙骨长(X2... 本文旨在对瑶鸡体尺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并建立其最优回归模型,为通过体尺性状提高瑶鸡的选育理论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瑶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8周龄,每隔两周称重一次,同时测量鸡只的体斜长(X1)、龙骨长(X2)、胫长(X3)、胫围(X4)、胸宽(X5)、胸深(X6)等体尺指标。运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鸡的体重(P<0.05),除12周龄公鸡、母鸡的胫长、胫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周龄两性的各项体尺差异显著(P<0.05)。瑶鸡公鸡体重与体尺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687),其次是胫长(r=0.555);母鸡体重仅与体斜长、胫围、胸深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425),其次是体斜长(r=0.422)。胫围、体斜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瑶鸡体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母鸡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206.414+45.646X4+6.058X1和Y=-651.861+27.347X4+7.046X1。综上所述,瑶鸡在选育时,公鸡应注重胫围、胫长、体斜长的选择力度,母鸡应注重胫围和体斜长的选择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鸡 体重 体尺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广西麻鸡m6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与肌纤维类型及成肌分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束婧婷 单艳菊 +8 位作者 姬改革 章明 屠云洁 刘一帆 巨晓军 盛中伟 唐燕飞 李华 邹剑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9-601,共13页
【目的】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调节是改善肉质的重要途径,最新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的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优良的地方品种--广西麻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成熟日龄不同部位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差异,探究m6A甲基化转移酶... 【目的】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调节是改善肉质的重要途径,最新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的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优良的地方品种--广西麻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成熟日龄不同部位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差异,探究m6A甲基化转移酶相关基因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3/14,METTL3/14)、Wilm肿瘤1-相关蛋白(Wilms’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和病毒样m6A甲基转化酶(vir like m6A methyltransferase associated,VIRMA,也称KIAA1429)在不同部位肌肉组织和成肌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差异,为阐明肌纤维类型组成及转换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Pase染色法比较广西麻鸡胸部、腿部和背部肌肉群7个部位肌纤维类型、直径和密度等肌纤维性状差异,采用比色法检测成肌细胞分化前后不同时间点内源性m6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4个基因在广西麻鸡7个部位肌肉以及成肌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差异,并将其与肌纤维性状和m6A甲基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广西麻鸡性成熟日龄胸部肌肉群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全部由白肌纤维组成,腿部肌肉群的耻坐骨肌内侧头、腓肠肌内侧头和缝匠肌均以红肌纤维为主,而髂胫外侧肌以白肌纤维为主,背部肌肉群的背阔肌则以红肌纤维为主;总体上,红肌纤维比例多的肌肉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肌纤维比例多的肌肉。METTL3、METTL14、WTAP和KIAA1429基因表达存在显著的组织和时间特异性,总体上,在红肌纤维为主的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肌纤维为主的肌肉,在分化期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增殖期成肌细胞。肌肉中METTL3、METTL14和WTAP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在背阔肌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肌肉组织;在耻坐骨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达量次之,显著高于缝匠肌、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KIAA1429基因在腓肠肌内侧头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背阔肌中的表达量次之,显著高于耻坐骨肌内侧头、缝匠肌、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在胸大肌中表达量最低,但与在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在鸡成肌细胞中,METTL3和METTL14基因表达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表现出先持续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刚分离0 h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诱导分化后2 d(D2)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的高于增殖期和诱导分化当天(D0)细胞中的表达量。WTAP和KIAA1429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刚分离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至19 h显著上升,D0天略有增加,接着显著上升至D5天达到高峰。同时发现,随着成肌细胞的分化,内源性RNA m6A甲基化水平逐步上升,分化期的水平显著高于增殖期,在D2天甲基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随后在D5天显著下降,但略高于D0天。肌肉和成肌细胞中,METTL3、METTL14、WTAP和KIAA1429基因的表达两两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肌肉中4个基因的表达与红肌纤维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白肌纤维比例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成肌细胞中4个基因的表达与m6A甲基化水平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广西麻鸡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存在差异,所研究的m6A甲基化转移酶4个基因之间协同表达,并可能对鸡肌纤维类型组成、维持及成肌细胞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麻鸡 基因表达 m6A甲基化转移酶基因 肌纤维类型 成肌分化
下载PDF
鸡皮肤毛囊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姬改革 束婧婷 +5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屠云洁 刘一帆 巨晓军 邹剑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49,共4页
随着活鸡市场的逐步关闭,优质肉鸡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鸡屠宰上市后屠体外观的优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皮肤毛孔细小而紧实、肤色嫩黄、均一性好的屠体外观更受消费者青睐。文章综述了... 随着活鸡市场的逐步关闭,优质肉鸡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鸡屠宰上市后屠体外观的优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皮肤毛孔细小而紧实、肤色嫩黄、均一性好的屠体外观更受消费者青睐。文章综述了鸡毛囊的结构特点,调控毛囊发生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基因,以及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鸡皮肤毛囊发生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与哺乳动物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为培育适合屠宰后上市的优质肉鸡配套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家禽羽色、羽绒等性状的生长发育调控及改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体外观 皮肤毛囊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鸡生长发育早期骨骼肌IGF1R mRNA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盛中伟 姬改革 +6 位作者 刘一帆 巨晓军 单艳菊 邹剑敏 章明 屠云洁 束婧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60-1165,共6页
以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为试验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9、12、16、21胚龄(E9 d、E12 d、E16 d、E21 d)和出雏后7日龄(7 d)时胸肌和腿肌中IGF1R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与肌肉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21胚龄... 以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为试验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9、12、16、21胚龄(E9 d、E12 d、E16 d、E21 d)和出雏后7日龄(7 d)时胸肌和腿肌中IGF1R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与肌肉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21胚龄时,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胸肌质量都出现了显著降低,腿肌质量持续增长。花山麻鸡胸肌IGF1R mRNA表达呈前高后低趋势,9胚龄时表达量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出雏后7日龄时表达量再次下降;清远麻鸡在胸肌中的表达则呈“波浪形”,9胚龄和16胚龄表达量升高,其他日龄表达量显著降低。腿肌中,花山麻鸡IGF1R mRNA表达量在16胚龄之后显著降低;清远麻鸡腿肌IGF1R mRNA表达呈依次递减模式,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个时间点胸肌和腿肌IGF1R 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骨骼肌IGF1R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早期不同品种鸡胸肌和腿肌IGF1R基因表达发育变化趋势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IGF1R基因在鸡肌肉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早期发育 IGF1R基因 MRNA表达
下载PDF
徐海鸡母鸡距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一帆 卢建 +5 位作者 屠云洁 单艳菊 姬改革 巨晓军 束婧婷 章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4-46,共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估测徐海鸡母鸡距长性状和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该品种的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指导。研究测定了44个半同胞家系的660只徐海鸡母鸡的距长,应用DMU软件估计了遗传力以及距长与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发现:... 本研究旨在通过估测徐海鸡母鸡距长性状和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该品种的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指导。研究测定了44个半同胞家系的660只徐海鸡母鸡的距长,应用DMU软件估计了遗传力以及距长与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发现:徐海鸡母鸡300日龄平均距长为9.28 mm,变异系数为52.31%。距长的遗传力为0.52,属于高遗传力;300日龄产蛋数、开产日龄和开产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22和0.28;距长与繁殖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弱,在-0.10~0.21。本研究表明徐海鸡的育种工作中可以通过对母鸡距长进行选择以巩固品种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距 繁殖性状 徐海鸡 遗传力估计
下载PDF
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黄羽肉鸡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束婧婷 姬改革 +8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巨晓军 刘一帆 屠云洁 盛中伟 唐燕飞 蒋华莲 邹剑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7-2038,共12页
【目的】IGF1-PI3K-Akt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的关键通路,选择慢速型的广西麻鸡和中速型的花山麻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 【目的】IGF1-PI3K-Akt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的关键通路,选择慢速型的广西麻鸡和中速型的花山麻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GF1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在骨骼肌和肝脏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为阐明黄羽肉鸡生长发育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20.0比较广西麻鸡和花山麻鸡在胚胎期至出生后早期的生长发育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3个基因在两个品种鸡胚胎期(9、12、16胚龄)和出生后(0、7、21、35、49和63日龄)胸肌、腿肌和肝脏中的表达差异,并将其与体重和组织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生长发育早期体重、骨骼肌重和肝脏重变化呈现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经过选育的花山麻鸡体重和组织重的增长在胚胎发育后期已经远远超过广西麻鸡。IGF1、IGF1R和IRS1基因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组织和发育时段特异性,总体上,在胚胎期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肝脏组织,出生后则为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广西麻鸡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花山麻鸡,而花山麻鸡肝脏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广西麻鸡。IGF1基因在两个品种胸腿肌中均在9胚龄即可检测到表达,腿肌中表达量均是9胚龄时最高,除与12胚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表达量最低点出现在出雏0日龄时;胸肌中则是12胚龄时表达量最高,63日龄时最低;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广西麻鸡胚胎期未检测到表达,从出雏0日龄开始表达,表达高峰出现在21日龄时,而在花山麻鸡中虽然胚胎期检测到表达但表达量极低,49日龄时达到表达高峰。两品种鸡肌肉和肝脏各个阶段均检测到IGF1R mRNA的表达,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9胚龄最高,广西麻鸡9胚龄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花山麻鸡9胚龄除与12胚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阶段均差异显著;肝脏中,广西麻鸡表达高峰出现在21日龄,且与9、12、16胚龄和0日龄差异显著,花山麻鸡则是63日龄时最高,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两品种鸡肌肉和肝脏各个阶段均能检测到IRS1 mRNA的表达,在两品种肌肉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9胚龄或者12胚龄最高,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随后下降,并在出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肝脏中IRS1的表达模式与IGF1R一致。IGF1、IGF1R和IRS1基因的表达两两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肌肉中3个基因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肝脏中3个基因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肝脏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之间存在一致性趋势,品种间和组织间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正是不同类型黄羽肉鸡生长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基因表达 IGF1-PI3K-Akt信号通路 肌肉 肝脏
下载PDF
鸡Wnt3a的SNPs筛选及其与皮肤毛囊密度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屠云洁 姬改革 +7 位作者 章明 刘一帆 巨晓军 单艳菊 邹剑敏 李华 陈智武 束婧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769-4780,共12页
【目的】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结果表明Wnt3a可能是影响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验证Wnt3a在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以金陵花鸡为研究对象,筛选Wnt3a SNPs,并分析其... 【目的】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结果表明Wnt3a可能是影响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验证Wnt3a在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以金陵花鸡为研究对象,筛选Wnt3a SNPs,并分析其与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以期找到对皮肤毛囊密度有显著影响的分子标记,为培育屠体美观的屠宰型肉鸡的“分子编写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Wnt3a的SNPs位点进行筛查,分析单个SNP标记与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这些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LD)程度,并分析不同单倍型组合与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现14个SNP位点,在第2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SNP1),为同义突变;第2内含子发现4个突变位点(SNP2—SNP5),在第3内含子发现9个SNP位点(SNP6—SNP14)。卡方检验表明,第2外显子的1个突变位点(SNP1)和第2内含子的3个突变位点(SNP3—SNP5)的3个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第3内含子的9个SNPs(SNP6-SNP14)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SNP1—SNP5的He均小于0.50,PIC均小于0.25,这5个SNP位点遗传多样性较低。第3内含子的9个突变位点,SNP6、SNP7、SNP9位点PIC<0.25,其他6个突变位点0.25<PIC<0.5,为中度多态。单标记关联分析表明,公、母鸡SNP2位点的AG基因型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母鸡SNP8位点的AA与GG基因型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公鸡中3种基因型的毛囊密度差异不显著。14个SNPs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SNP3、SNP4和SNP5的强连锁产生了2种单倍型,H1(GAT)频率为0.882和H2(TCC)频率为0.118;SNP6—SNP13之间的强连锁产生了5种单倍型,其中H1(ACATTATC)和H2(ACGTCCCA),H3(ACGTTCCA),H4(GTGCTATA),H5(ACGTCCCC),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469、0.275、0.123、0.113、0.014。SNP3、SNP4和SNP5连锁产生的2种单倍型组合后产生了3种单倍型组合,关联分析发现在公、母鸡中3种单倍型组合的毛囊密度均差异不显著;将SNP6—SNP13连锁产生的5种主要单倍型组合后,公鸡有7种组合单倍型组合,毛孔数量差异不显著;母鸡有8种主要单倍型组合,其中H1H1(AACCAATTTTAATTCC)毛囊密度最大。SNP2和SNP8位点与皮肤毛囊密度显著相关,单倍型组合H1H1(AGAA)、H1H2(AGAG)为母鸡优势单倍型。【结论】筛选到Wnt3a的14个SNPs位点,其中,SNP2(rs2587721 G>A)和SNP8(rs2555967G>A)位点与毛囊密度显著相关,8个SNPs(SNP6—SNP13)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母鸡H1H1单倍型毛囊密度最大。Wnt3a的SNP2和SNP8位点的单倍型组合H1H1(AGAA)、H1H2(AGAG)和SNP6—SNP13连锁产生的H1H1(AACCAATTTTAATTCC)单倍型组合与母鸡毛囊密度显著相关,可以为鸡毛囊密度“分子编写育种”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皮肤毛囊 SNP位点 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白条纹鸡肉和木质化鸡胸肉的发生特征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一帆 巨晓军 +5 位作者 章明 屠云洁 姬改革 单艳菊 邹剑敏 束婧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1-908,共8页
鸡肉品质是决定肉鸡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白条纹鸡肉(white striping, WS)和木质化鸡胸肉(woody/wooden breast, WB)两种新型肌肉缺陷问题因其出现概率高、影响范围大,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WS是指肌肉表面出现平行于肌纤... 鸡肉品质是决定肉鸡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白条纹鸡肉(white striping, WS)和木质化鸡胸肉(woody/wooden breast, WB)两种新型肌肉缺陷问题因其出现概率高、影响范围大,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WS是指肌肉表面出现平行于肌纤维的白色脂肪沉积条纹,WB主要表现为胸肉明显硬化。这两种肌肉缺陷问题表现出类似的组织学特征,并且常常共同出现。WS和WB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屠宰鸡肉及分割产品的外观、营养品质以及加工特性,给肉鸡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WS和WB的特征、性质及发生机理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大多数研究为国外团队报道,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文针对WS和WB的病理学特征、品质特性以发生机理等方面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质 肌肉缺陷 白条纹鸡肉 木质化鸡胸肉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瑶鸡2个群体亲缘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束婧婷 屠云洁 +7 位作者 唐燕飞 刘一帆 蒋华连 巨晓军 章明 单艳菊 姬改革 邹剑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28,共6页
试验旨在揭示瑶鸡2个群体YA(贵州瑶山鸡)和YB(南丹瑶鸡)之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培育市场需求的瑶鸡配套系提供参考和帮助。从YA和YB群体中分别随机抽取25只鸡,利用"京芯一号"鸡55K芯片对瑶鸡2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 试验旨在揭示瑶鸡2个群体YA(贵州瑶山鸡)和YB(南丹瑶鸡)之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培育市场需求的瑶鸡配套系提供参考和帮助。从YA和YB群体中分别随机抽取25只鸡,利用"京芯一号"鸡55K芯片对瑶鸡2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瑶鸡2个群体个体随机聚在一起,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别聚类现象,遗传背景相似。G矩阵和IBS矩阵表明瑶鸡2个群体大多数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使用邻接(Neighbor-Joining,NJ),基于IBS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对2个群体样本进行聚类,结果表明YA和YB分别聚为一大类,说明两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远,群体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瑶鸡2个群体基于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的平均近交系数(FROH)为0.03121,YA和YB群体近交系数分别为0.03275和0.02966,近交系数都很低。瑶鸡YA、YB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889、0.3883,YA和YB群体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4001、0.4003,说明瑶鸡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的选育程度较高,整齐度较好。综合分析表明,瑶鸡两个群体近交系数很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关系 SNP芯片 遗传结构 近交系数
原文传递
鸡Wnt3a基因组织表达差异与SNPs对鸡毛囊密度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束婧婷 姬改革 +5 位作者 屠云洁 章明 巨晓军 单艳菊 刘一帆 邹剑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72-1680,共9页
Wnt家族成员3a(Wnt family member 3a,Wnt3a)基因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Wnt3a为候选基因,旨在探讨鸡Wnt3a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 Wnt家族成员3a(Wnt family member 3a,Wnt3a)基因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Wnt3a为候选基因,旨在探讨鸡Wnt3a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nt3a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Wnt3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查,验证和分析不同SNPs位点基因型背部毛囊密度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品种鸡皮肤组织中Wnt3a基因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Wnt3a mRNA在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肝脏、睾丸、卵巢和下丘脑,心脏、胸肌、垂体和脾脏等组织表达量较低。在Wnt3a基因第2和3外显子区各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87569 G>A和g.2555812 T>C;在第3内含子区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55377 T>C。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个位点均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g.2555812 T>C位点为中度多态,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遗传变异程度较g.2587569 G>A和g.2555377 T>C位点高。SNP位点分型与毛囊密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2555377 T>C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TT和CT基因型个体(P<0.05)。在毛囊密度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品种鸡的背部皮肤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解析Wnt3a在鸡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筛选与毛囊密度性状相关的辅助育种标记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基因 皮肤毛囊 SNP MRNA表达
下载PDF
IGFBP-3基因在两个品种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单艳菊 姬改革 +5 位作者 巨晓军 章明 屠云洁 刘一帆 邹剑敏 束婧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81-2189,共9页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3基因 表达 生长性状
下载PDF
CPT1A基因在广西麻鸡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屠云洁 束婧婷 +7 位作者 单艳菊 姬改革 章明 刘一帆 巨晓军 唐燕飞 蒋华莲 邹剑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8,共5页
该研究旨在阐明CPT1A基因在广西麻鸡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谱,为研究鸡体内脂肪代谢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选取胚胎期到性成熟时的广西麻鸡,在不同发育时间点采集胸大肌、腓肠肌、心脏和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A基因在... 该研究旨在阐明CPT1A基因在广西麻鸡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谱,为研究鸡体内脂肪代谢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选取胚胎期到性成熟时的广西麻鸡,在不同发育时间点采集胸大肌、腓肠肌、心脏和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组织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广西麻鸡不同发育阶段4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性不同。在胚胎期,CPT1A基因在腓肠肌的表达量最高;1日龄和1周龄时,CPT1A在心脏表达量最高;5、7、9、13和16周龄时,CPT1A在胸大肌的表达量最高。时序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肝脏各个发育阶段表达量均较低。CPT1A在胸肌的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最显著,5、7、9、13、16周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阶段。时序表达谱显示,CPT1A基因在同一发育阶段4种组织表达量不同,4种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1A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