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a掺杂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染料废水
1
作者 王博 姚英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二水合钨酸钠(Na_(2)WO_(4)·2H_(2)O)及水合硝酸镧[La(NO_(3))_(3)·n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La-Bi_(2)WO_(6)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以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的染料废水,... 本文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二水合钨酸钠(Na_(2)WO_(4)·2H_(2)O)及水合硝酸镧[La(NO_(3))_(3)·n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La-Bi_(2)WO_(6)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以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的染料废水,通过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模型污染物的吸光度进行测定进而得出降解率。主要研究了镧掺杂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条件对La-Bi_(2)WO_(6)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实验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镧掺杂量为5.5%,178.69℃下,时间为3.89 h时,制备的La掺杂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光催化 镧掺杂 钨酸铋 染料废水
下载PDF
提升高校暖通空调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BOPPPS教学模式探究
2
作者 李静 汪波 +1 位作者 韩晓霞 曹继平 《科教文汇》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暖通空调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暖通空调专业学生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暖通空调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暖通空调专业学生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基于此,该文在把握BOPPPS教学模式内涵与高校暖通空调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运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暖通空调 综合能力 BOPPPS教学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BOPP膜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及其助剂迁移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文婷 杨凯诺 +5 位作者 贾伟萍 王波 廖宇 褚玮 陈程 刘兴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6-133,共8页
目的明确时效对BOPP包装膜关键性能的影响趋势和程度。方法将不同型号的BOPP包装膜在标准环境下储存,每隔1个月测定一次摩擦、热封、热收缩、光学和力学等关键性能。结果BOPP包装膜在生产之后需要一定时效以使其物理性能达到稳定状态,... 目的明确时效对BOPP包装膜关键性能的影响趋势和程度。方法将不同型号的BOPP包装膜在标准环境下储存,每隔1个月测定一次摩擦、热封、热收缩、光学和力学等关键性能。结果BOPP包装膜在生产之后需要一定时效以使其物理性能达到稳定状态,其时间大约为1个月,存储时间超过4个月,部分样品的力学性能和热封性能可能随着添加助剂的迁移和薄膜的老化而出现明显下降现象。结论由于润滑剂等功能助剂的扩散迁移,导致BOPP的结构和表面受到影响,导致其关键性能受到影响。综合来看,在BOPP包装膜稳定1个月的前提下,越早使用其综合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 时效处理 摩擦性能 热封性能 热收缩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XGBoost和改进LSTNet的气温预测设计
4
作者 陈岚 张华琳 +3 位作者 汪波 文斌 邱丽霞 段卿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600,共10页
气温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出行计划、农林生产以及军事作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大气温度更加精准的预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对气温预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 气温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出行计划、农林生产以及军事作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大气温度更加精准的预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对气温预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改进长短期时序网络(Long and Short-Term Temporal Patterns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LSTNet)的气温预测模型。利用XGBoost进行特征筛选,降低数据维度;利用LSTNet进行改进,在其卷积层嵌入通道注意力(Channel Attention,CA)机制,强化显著特征;把循环神经网络层中的循环门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改为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并加入了时序注意力(Temporal Attention,TA)机制,使模型拥有同时提取正反向信息的能力且突出了重要时间步的信息;用建立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模型在气温单步预测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303℃,相较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等对比模型,MAE最多降低3.429℃,最少降低0.225℃;多步预测时,MAE随时间步增加,最多降低3.827℃,最少降低0.288℃,说明所提模型在单步预测和多步预测上预测精度都更高,优于同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改进LSTNet 通道注意力 时序注意力 气温预测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5
作者 张琪 周琦忠 +6 位作者 孙超 施建斌 王博 侯琪 罗跃 冯学知 王国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9,共20页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碱、贫CaO、低Al_(2)O_(3)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及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Rb、Zr、Hf等元素,严重亏损Sr、Eu、Nb、Ta等元素,形成年龄为746.0~742.5 Ma。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是来自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而后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最终形成。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后碰撞伸展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的最初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新沂地区 新元古代 花岗片麻岩 岩石成因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采用径向转向架的大轴重内燃机车曲线通过研究
6
作者 王波 罗世辉 +3 位作者 马卫华 王晨 曲天威 雷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143,共10页
为探究径向转向架在33 t轴重内燃机车的可行性,从径向转向架的概念、结构和原理出发,为大轴重内燃机车提供了一种径向转向架方案。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了采用径向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的重载机车通过曲线时导向轮... 为探究径向转向架在33 t轴重内燃机车的可行性,从径向转向架的概念、结构和原理出发,为大轴重内燃机车提供了一种径向转向架方案。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了采用径向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的重载机车通过曲线时导向轮对的黏着系数、蠕滑率和磨耗功。通过计算分析发现,与传统转向架相比,径向转向架可以减少车轮的滑动量,提高机车通过曲线时的黏着利用率,降低轮轨磨耗和左右车轮的不一致磨耗,降低轮对镟修频率,该结论可为今后我国研制大轴重高黏着内燃机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径向转向架 黏着系数 动力学 蠕滑率
下载PDF
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对比
7
作者 史芳 周文 +4 位作者 李磊 刘超 王博 张驰 丁鹏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IVCT)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CS合并混合性IVCT、行小球囊预扩张治疗的患者116... 目的:对比分析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IVCT)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CS合并混合性IVCT、行小球囊预扩张治疗的患者116例,其中,一期治疗方案49例,分期治疗方案67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血栓溶解率、技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保补偿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位总住院时间(22.0 d vs 22.5 d,P=0.303)和医保补偿率(58.92%vs 55.75%,P=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一期治疗方案血栓溶解率(100.0%vs 87.5%,P=0.012)、技术成功率(100.0%vs 62.7%,P=0.001)和中位人均住院费用(45676.51元vs 61283.21元,P<0.001)均优于分期治疗方案。结论:一期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溶栓效率和技术成功率,以及更低的住院费用,应被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VMD和GA-SVM的矿井地震自适应噪声压制方法
8
作者 王勃 申思洪任 +2 位作者 蔚立元 刘盛东 曾林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0-1538,共9页
煤矿井下地震信号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波场特性且伴随着大量噪音干扰,导致地震信号的初至拾取精度降低,从而影响地震数据的反演与解释。针对复杂干扰环境下采集的低信噪比地震信号,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 煤矿井下地震信号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波场特性且伴随着大量噪音干扰,导致地震信号的初至拾取精度降低,从而影响地震数据的反演与解释。针对复杂干扰环境下采集的低信噪比地震信号,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的地震噪声压制与初至提取方法,以提高煤矿井下复杂噪声条件下的地震信号质量。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对含噪地震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得到数个的变分模态分量(IMF);对V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所得的信号特征作为信号有效性判别的依据;利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惩罚因子c与核函数参数g;利用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IMF分量进行有效性判别并将有效分量重构成高信噪比信号;通过对人工加噪的地震信号应用噪声压制算法,煤矿井下常见的不同类型噪声被有效地压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对矿井巷道实采的地震记录进行噪声压制处理,有效地压制了数据中的干扰噪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使初至拾取得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基于VMD和GA-SVM的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取含噪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号,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在矿井复杂干扰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对解决矿井复杂干扰条件下的地震勘探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震勘探 噪声压制 初至拾取 变分模态分解 遗传算法优化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即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薇 付群 +4 位作者 郑艳敏 王波 刘岩 刘佳 孙万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手段,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现场检查等特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POCT技术的发展历史,而后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从食源性致病菌、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3个方向分析了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阐述了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POCT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食品检测分子POCT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为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分子即时检测 食品安全 等温扩增技术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级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直流微电网低压负载接口变换器自抗扰稳压研究
10
作者 马幼捷 杨清 +3 位作者 周雪松 王博 王福森 王馨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2,共12页
直流微电网负载侧供压稳定是实现新能源电力高水平消纳的重要前提。为维持低压负载侧电压稳定,利用级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扰动的估计重构精度与速度,将二阶自抗扰控制技术引入低压侧稳压控制。首先,在考虑扰动存在的低压接口变换器... 直流微电网负载侧供压稳定是实现新能源电力高水平消纳的重要前提。为维持低压负载侧电压稳定,利用级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扰动的估计重构精度与速度,将二阶自抗扰控制技术引入低压侧稳压控制。首先,在考虑扰动存在的低压接口变换器动态模型基础上实现对于稳压控制策略的系统设计。之后,在时域上分析级联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于扰动重估精度的提升效果,利用线性等效框架在复频域上分析系统对于总扰动的抑制性能,以及系统模型不确定下对于动态性能的影响。此外,将Lyapunov理论运用于分析所提稳压控制策略的稳定性,表明该系统在工程上稳定。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稳压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且对于扰动具有较好的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低压接口变换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 LYAPUNOV理论
下载PDF
小行星样品密封设计及验证
11
作者 王春勇 马动涛 +3 位作者 王名亮 王波 陆登柏 杜永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中国计划开展探测编号为2016H03的近地小行星并采集样品返回地面,测定小行星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为小行星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采样封装任务,设计多种样密封方案,... 中国计划开展探测编号为2016H03的近地小行星并采集样品返回地面,测定小行星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为小行星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采样封装任务,设计多种样密封方案,综合考虑密封力、密封面样品颗粒污染物防护等因素,采用双弹性体径向密封方案,并开展密封方案验证工作,通过高温、低温及模拟尘埃污染漏率试验,密封漏率优于5×10^(-6)Pa·m^(3)·s^(-1),满足小行星样品密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低温硅橡胶 样品密封 径向密封
原文传递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12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包红光 闫晓云 +3 位作者 王波 侯秀娟 贾雨龙 秦嘉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及对照区(CK)空气负离子浓度及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强、噪声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同一季节,复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较高,不同结构绿地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差异不显著;同一结构绿地,夏、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显著高于春、冬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清洁度夏、秋季较高,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58~0.78、0.52~0.80。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为主效应,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交互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相对湿度、PM10、PM2.5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公园绿地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
下载PDF
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受力机制的模型试验设计
14
作者 章慧健 郑余朝 +2 位作者 刘功宁 汪波 张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桩型布置参数下的桩后土压力、边桩结构的力学和变形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展示了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试验具体操作及数据监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力学行为演变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边桩布置型式的力学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桩法 边桩结构 模型试验 施工力学 变形规律
下载PDF
梅子中感官活性成分的研究
15
作者 肜霖 王波 +3 位作者 李冉 祃志明 刘吟 杨新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应用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梅子70%乙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梅子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多种波谱方法,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野黑樱苷(2)... 应用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梅子70%乙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梅子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多种波谱方法,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野黑樱苷(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4)、绿原酸(5)、柠檬酸(6)、柠檬酸单乙酯(7)、邻苯二酚(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10)、新绿原酸(11)、咖啡酸(12)、山柰酚(13)、芹菜素(14).其中,化合物2~4及化合物8~9为首次从梅子中分离得到.从梅子中分离的所有化合物在合适的用量下均有良好的感官活性,可以提升卷烟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子 感官活性 化学成分 苯丙酸 酚酸类 黄酮类
下载PDF
类岩石试件三轴扰动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军 朱传根 +2 位作者 李勋 王波 张艺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 为研究高应力围岩扰动破坏机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类岩石试件的三轴常规压缩和三轴循环扰动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扰动应力–应变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并对试件开展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成像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试件扰动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试件在不同围压下均存在一个阈值强度,轴向荷载超过阈值强度后,轴向变形对扰动变得敏感,再次施加扰动会引起试件显著变形,当轴向荷载低于阈值强度时,变形对扰动不敏感。阈值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可以反映试件的抗扰动能力,随着围压增大,该比值呈现逐步递减的规律,说明高围压下试件抗扰动能力下降,对扰动作用更敏感。(2)扰动作用下类岩石试件存在弱化效应,如常规三轴10MPa围压下试件表现出腰鼓破坏,而受扰动作用后,试件呈现斜切脆性破坏,与常规三轴5MPa围压下破坏形态相近。(3)岩石试件在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塑性流动状态,内部颗粒重新排列,内部小孔隙与大孔隙的占比减少,而中孔隙的占比显著增多,试件内部孔隙率整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试件 三轴扰动 阈值强度 破坏形态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王波 张艳 +5 位作者 张梦娇 高原 潘凌 邱德松 石锐 康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分布,探索专科医联体建设新路径。方法:依托5G技术、KVM等技术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与信息中心,联合第三方医学信息服... 目的: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分布,探索专科医联体建设新路径。方法:依托5G技术、KVM等技术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与信息中心,联合第三方医学信息服务商共同建设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远程重症协同系统,破解医疗信息跨院安全传输障碍,开发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实操、远程教育、远程质控5大功能模组,服务13省140家成员单位,提供会诊查房约250例/年,教学直播约200场/年。结论:现有通信相关技术可以成功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保障患者数据安全,提高远程协同效率,实现医疗资源、教学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 5G技术 KVM技术 资源共享
下载PDF
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18
作者 韩霜 王博 +3 位作者 许伟锋 曹雯雯 荣子佳 黄玉翔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中国河流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废制废的原则,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以松花江松浦支渠疏浚底泥为目标,对其进行资源利用。首先以丙烯酸、... 中国河流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废制废的原则,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以松花江松浦支渠疏浚底泥为目标,对其进行资源利用。首先以丙烯酸、富马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AA-FA,以磷酸氢二钠中和制得聚AA-FA磷酸盐。利用聚AA-FA磷酸盐对热解的疏浚底泥进行改性,制备得到聚AA-FA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研究发现聚AA-FA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对于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添加量质量分数为9%时脱除离子的能力最高可达到99%,脱除不同离子的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Ni^(2+)、Pb^(2+)、C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富马酸 丙烯酸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
19
作者 曾旭 付锁堂 +4 位作者 王波 龙国徽 吴志雄 崔海栋 王琛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5,共17页
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32)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分析方法... 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32)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构造、物源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祁连山前的XX-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692~15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8Ma和249Ma,L6-1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93~220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99Ma和415Ma;位于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内部的YIT-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796~26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3Ma和255Ma;阿尔金山前的N-105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481~242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2Ma和259Ma,N-109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38~228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4Ma和246Ma。通过与主要源区年龄对比可知,盆地不同构造带下干柴沟组的物源差异较大,靠近祁连山前的XX-1井、L6-1井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内部;位于阿尔金山前相邻的N-105、N-109井物源主体来自于阿尔金山内部,但N-109井存在祁连山物源贡献;柴西坳陷内部YIT-1井物源受祁连山及东昆仑共同控制。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在古近纪已大规模隆升,并且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为柴达木盆地持续提供物源;阿尔金山及昆仑山在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形成雏形,但并未大规模隆升,造成了山前带复杂的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 碎屑锆石 U-PB年龄 物源分析
下载PDF
汽车冷却风扇噪声主动控制仿真及声品质评价
20
作者 胡溧 胡远生 +3 位作者 谭征宇 王华伟 王博 王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以汽车冷却风扇噪声为研究对象,基于采集的噪声生成具有不同音调特性的模拟噪声,利用改进的音调度模型计算音调度,使用等级评分法对生成的模拟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实验。根据音调特性十分明显的旋转噪声频率与风扇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 以汽车冷却风扇噪声为研究对象,基于采集的噪声生成具有不同音调特性的模拟噪声,利用改进的音调度模型计算音调度,使用等级评分法对生成的模拟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实验。根据音调特性十分明显的旋转噪声频率与风扇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以风扇转速信号来构造次级声源参考信号进行主动噪声控制。最后建立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并检验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冷却风扇噪声的音调特性是影响感知烦恼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有源噪声控制能有效降低窄带噪声峰值从而降低音调度。引入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6%,降噪后烦恼度有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汽车冷却风扇 改进的音调度模型 等级评分法 主动噪声控制 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