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抗氧化酶系与解毒酶系的影响
1
作者 王丹丹 王星 +1 位作者 张晓婉 刘丹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率,红光熊蜂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是一个多酶系、多基因协同参与的理化过程,褪黑素可提高红光熊蜂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熊蜂 吡虫啉 抗氧化酶 解毒酶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晚期宫颈癌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2
作者 林佳 王丹丹 +2 位作者 林庆纯 陈斌 庄梅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94-98,共5页
目的 分析晚期宫颈癌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10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定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研究组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顺铂化疗治疗,... 目的 分析晚期宫颈癌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10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定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研究组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溶剂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缓解程度、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2年内病情恶化、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病情总缓解率66.00%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8.05±1.19)U/ml、SCC-Ag(1.86±0.41)ng/ml、CYFRA21-1(8.11±1.52)ng/ml、CA125(26.32±2.86)U/ml均低于对照组的(8.86±1.38)U/ml、(2.13±0.49)ng/ml、(9.03±1.85)ng/ml、(27.64±3.1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内的病情恶化率46.00%低于对照组的66.00%,生存率8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恶化时间(1.15±0.54)年、死亡时间(1.48±0.46)年均晚于对照组的(0.91±0.52)、(1.23±0.4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晚期宫颈癌患者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可增加病灶缓解程度,减少胃肠道反应,降低治疗后短期内的病情恶化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顺铂 放疗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PSO混合优化的虚拟样本生成
3
作者 王丹丹 汤健 +1 位作者 夏恒 乔俊飞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0-811,共22页
受限于检测技术难度、高时间与经济成本等原因,难测参数的软测量模型建模样本存在数量少、分布稀疏与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据驱动模型的泛化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 受限于检测技术难度、高时间与经济成本等原因,难测参数的软测量模型建模样本存在数量少、分布稀疏与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据驱动模型的泛化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PSO)混合优化的虚拟样本生成(Virtual sample generation, VSG)方法.首先,设计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种群表征机制,使其能够同时编码用于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然后,定义具有多阶段多目标特性的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适应度函数,使其能够在确保模型泛化性能的同时最小化虚拟样本数量;最后,提出面向虚拟样本生成的多目标混合优化任务以改进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使其能够适应虚拟样本优选过程的变维特性并提高收敛速度.同时,首次借鉴度量学习提出用于评价虚拟样本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分布相似指标.利用基准数据集和真实工业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建模 虚拟样本生成 混合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分布相似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下的国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4
作者 王硕 马胜 +5 位作者 程振田 刘志强 潘玉兴 王斌 王丹丹 李祥鹏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索20年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脉络趋势,以期为将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路线参考。方法 通过CNKI检索2003~2023年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将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做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 目的 探索20年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脉络趋势,以期为将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路线参考。方法 通过CNKI检索2003~2023年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将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做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666篇,随国家政策的变化,发文量在2010年后逐年增加,并于2021年迎来高峰,杨忠奇团队近年来发文量较多,且研究课题较为前沿,北京市药品审批中心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且合作机构较多。结论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热点从基本的工艺流程、临床研究、制剂分析向传统工艺中药制剂备案管理、新药孵化、质量控制、传承创新转换,未来长时间内新药孵化、备案管理、质量控制仍将作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院内制剂 CITESPACE
下载PDF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丹丹 李梦辞 申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根管填充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0、Ⅰ、Ⅱ、Ⅲ级)、治疗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根尖周暗影变化、通过回访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组患者在治疗后1、3和7 d的疼痛情况;于微渗漏检测装置中分别在1、2、4、7、14、21和28 d以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渗出浓度,进而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对比两组患牙封闭剂超填率。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自发痛和咬合痛,临床检查未显示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对照组X射线显示29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9颗减小,12颗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X射线显示47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3颗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3和7 d的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2、4、7、14、21和28 d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葡萄糖渗出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牙根管封闭剂超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根尖暗影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根尖微渗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炎 根尖暗影 生物根尖封闭材料 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 疗效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6
作者 王丹丹 张庆银 +6 位作者 李燕 田东良 陈昶 齐连芬 师建华 高西彪 耿晓彬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6-73,80,共9页
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可降低致病菌的抗药性,且对果品安全健康,对环境无污染。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 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可降低致病菌的抗药性,且对果品安全健康,对环境无污染。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二者不同用量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均对灰葡萄孢菌菌丝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达到80.95%,5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仅为28.57%。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用量为1125 g/hm^(2)、哈茨木霉用量为18000 g/hm^(2)时防效最好,对叶片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4.91%和85.85%,对果实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00%和96.00%。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枯草芽孢杆菌 哈茨木霉菌 拮抗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蒙脱石与复合菌剂配施提高田菁改良盐渍土的效果
7
作者 关欣 王丹丹 +4 位作者 刘佳凝 宋恩泽 严龙 王洪凤 解志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目的】田菁具有较强的固氮和耐盐能力,因此已经成为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通过蒙脱石与复合菌剂配施提升田菁的耐盐能力,为其更好地改良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供试土壤与蛭石、珍珠岩按照3∶1... 【目的】田菁具有较强的固氮和耐盐能力,因此已经成为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通过蒙脱石与复合菌剂配施提升田菁的耐盐能力,为其更好地改良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供试土壤与蛭石、珍珠岩按照3∶1∶1的体积混匀并灭菌后,用于制备NaCl浓度为0、100、200 mmol/L的3组土壤,每组土壤中设置空白对照(CK)、加蒙脱石(M)、加复合菌剂(J)、加蒙脱石和复合菌剂(M+J)4个处理,田菁生长60天后收获,测量田菁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复合菌剂中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 sp.ST3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ND2B相比于其他内生菌有较强的促生能力。在盐浓度0、100、200 mmol/L土壤上,田菁植株高度、地上部干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酶活均表现为CK<M<J<M+J,M+J处理的以上几个指标值均显著高于CK、M处理,多数指标与J处理间差异显著(P<0.5),表明M+J的改良效果最为显著。在盐浓度为100和200 mmol/L的土壤上,M+J处理田菁生长及抗逆指标相较于CK的增加幅度分别为:株高157.2%和187.6%,茎秆重307.6%和286.9%,根长46.9%和40.7%,根表面积31.2%和25.0%,根干重60.7%和72.8%,叶绿素含量100.28%和138.00%,叶片净光合速率43.72%和40.8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18.26%和192.11%,过氧化物酶活性138.24%和137.50%,过氧化氢酶活性222.96%和151.50%;M+J处理田菁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9.93%和38.41%;M+J处理土壤pH分别较CK显著降低3.82%和3.82%,土壤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6.39%和39.04%,而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2.83%和87.56%,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5.40%和37.28%,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53%和30.59%,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7.95%和21.85%。【结论】蒙脱石、复合菌剂单独施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田菁生长和抗盐能力,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而两者配施的效果更加显著且稳定,是提高田菁改良盐渍土效果的高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田菁 蒙脱石 微生物菌剂 脱盐率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柠檬精油缓解焦虑症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张依萍 徐旭 +5 位作者 吕亿婷 黄金琴 王盛东 奚林芝 王丹丹 刘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柠檬精油(lemon essential oil,LEO)干预焦虑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GC-MS测定LEO组成,从TCMSP平台挖掘LEO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焦虑症靶点;利用Venny获得LEO-焦虑症的交集靶点,进行GO...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柠檬精油(lemon essential oil,LEO)干预焦虑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GC-MS测定LEO组成,从TCMSP平台挖掘LEO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焦虑症靶点;利用Venny获得LEO-焦虑症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利用1-Click Docking对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细胞炎症模型进行验证。从构建的网络中得到LEO的19种活性成分如柠檬烯、α-松油醇、β-蒎烯、乙酸橙花酯、4-萜品醇等,通过作用于18个疾病靶点(占总靶点78.26%)如GABRA2、MAO、DRD1、GRIA2等,调控20条信号通路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柠檬精油对DPPH、ABTS自由基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HaCaT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降低炎症因子NO、TNF-α及IL-6水平。LEO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干预焦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精油 焦虑症 网络药理学 细胞炎症模型
下载PDF
面向高速铁路列车转向架环境监测的能量收集器理论研究
9
作者 王丹丹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转向架环境监测可靠电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首先确定转向架环境下能量收集器的工作工况,后改进单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动磁体结构部分,提出双悬浮磁体耦合弹簧的一... 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转向架环境监测可靠电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首先确定转向架环境下能量收集器的工作工况,后改进单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动磁体结构部分,提出双悬浮磁体耦合弹簧的一体式结构。建立理论模型并对双自由度电磁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在同等输入激励下,双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相比于单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工作带宽提升了800%,最大功率输出提升349%。通过调节弹簧起始长度实现双自由度电磁式水平振动能量收集器工作频带范围与目标工况相吻合,调节间距为12mm时,该收集器工作带宽为9~62Hz,最大输出功率为4.63mW,与高速铁路列车转向架场景下的工作带宽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列车 能量收集 理论建模 响应分析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未治期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琼 仇玉莹 +2 位作者 李美娟 王丹丹 李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未治时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及血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未治期(DUP)中位值(18个月)将患者分为长DUP(n=80)组和短DUP组(n=63)。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 目的:探讨不同未治时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及血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未治期(DUP)中位值(18个月)将患者分为长DUP(n=80)组和短DUP组(n=63)。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MCCB)、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并检测患者外周血脂蛋白水平。结果:短DUP患者组PANSS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因子评分及GAF评分均高于长DU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CB各项得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短DUP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长DU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治期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较长未治期损害较少,脂代谢紊乱较长DUP患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未治期 认知功能 血脂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丹丹 《鄂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校开展内涵式发展的必修课程。文章从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意义出发,理论概括了关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具体内涵内容,并进一步探索了关于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若... 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校开展内涵式发展的必修课程。文章从高校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意义出发,理论概括了关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具体内涵内容,并进一步探索了关于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的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讲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故事
下载PDF
数字鸿沟、溢出效应与数字经济空间差异
12
作者 王丹丹 谢明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基于2013—2022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综合评价法和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中国数字鸿沟及数字经济空间差异,通过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数字鸿沟对数字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 基于2013—2022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综合评价法和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中国数字鸿沟及数字经济空间差异,通过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数字鸿沟对数字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和“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同时呈现较高水平省份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和低水平省份由西部向东北转移的趋势;中国数字经济的总体空间差异有所下降,其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中国数字鸿沟水平处于下降趋势,数字鸿沟对数字经济空间差异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还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显著反向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溢出效应 空间差异 数字经济
下载PDF
基于“备-赛-教”协同模式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13
作者 王丹丹 《鄂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7-39,共3页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是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协同推进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发展方式,“备-赛-教”协同模式是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举措。文章以“备-赛-教”协同模式作为探索...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是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协同推进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发展方式,“备-赛-教”协同模式是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举措。文章以“备-赛-教”协同模式作为探索“一体化”的基本路径为视角,论述其内涵、主要内容、现实意义和主要原则四个方面,探索搭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全方位提升“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赛-教”协同模式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 研究
下载PDF
Th1/Th2平衡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凤婷 王东梅 +2 位作者 王丹丹 杨洁 曹卫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 探究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s/type 2 helper T cells, Th1/Th2)平衡偏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大鼠子宫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 目的 探究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s/type 2 helper T cells, Th1/Th2)平衡偏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大鼠子宫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一步揭示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2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h1偏移组、Th2偏移组,每组各8只。建立寒凝血瘀证PD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Th1偏移PD模型及Th2偏移PD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扭体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 TrkA)及p75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蛋白含量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 扭体潜伏时间: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和Th2偏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偏移组较Th1偏移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偏移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GF、TrkA及p75NTR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NGF、TrkA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75NTR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偏移组NGF、TrkA及p75NTR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h1/Th2细胞平衡干预NGF及其受体表达可能是寒凝血瘀证PD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TH1/TH2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p75营养因子受体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正交试验优选加味桃核承气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单单 宁萌 +5 位作者 陈雪平 林帅军 白淑贤 王瑞 金少举 于晓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优化加味桃核承气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甘草酸、大黄酸的含量,提取液的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运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实现对... 目的:优化加味桃核承气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甘草酸、大黄酸的含量,提取液的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运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实现对加味桃核承气汤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最终优选出加味桃核承气汤的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首次加7.2倍量水,浸泡1 h,提取0.5 h;第2次加6倍量水,提取0.5 h。结论:以正交试验结合信息熵权理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加味桃核承气汤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核承气汤 信息熵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阿魏酸 甘草酸 大黄酸
下载PDF
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对304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润涛 孙斐 +3 位作者 汪丹丹 魏坤霞 杨卫民 胡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2-429,共8页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测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分别对试样截面显微组织、物相及成分、截面显微硬度、渗层耐磨性能、耐蚀性能等渗层组织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304奥氏体不锈钢在420℃/4h钛催渗离子渗氮处理后,不仅保持了良好耐蚀性,且渗层耐蚀性比常规低温离子渗氮略有提升,同时,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大幅提高,表面硬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978HV0.025提升至1350HV0.025。磨损率由20.9μg/(N·m)降低至7.4μg/(N·m),下降了约2/3。特别有价值的是,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效率比传统离子渗氮显著提升,渗氮层厚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11.37μm增厚到48.32μm,即渗氮效率提高到常规离子渗氮的4倍以上。结论 本研究研发的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优良耐蚀性的同时,能够大幅度提升不锈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且具有显著的催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催渗 离子渗氮 304奥氏体不锈钢 耐蚀性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2022—2023年我国部分地区猪A群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7
作者 谷拉强 陶然 +5 位作者 程曦 张雪寒 周金柱 王丹丹 王建新 李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3-3091,共9页
【目的】探究我国部分地区猪A群轮状病毒(RV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当前的优势基因型,为RVA科学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集江苏、江西、福建、山西和贵州5省36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434份腹泻仔猪... 【目的】探究我国部分地区猪A群轮状病毒(RV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当前的优势基因型,为RVA科学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集江苏、江西、福建、山西和贵州5省36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434份腹泻仔猪粪便样品,采用RT-PCR检测样品RVA阳性情况,对部分RVA阳性样品的VP7和VP4基因进行扩增及测序,与各型参考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使用MegAlign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并采用MEGA 7.0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434份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RVA阳性样品为196份,阳性检出率为45.16%。2022年与2023年初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37%(132/327)和59.81%(64/107)。根据样品来源地区,RVA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江苏(57.70%),其次是江西(55.71%),福建、贵州和山西的RVA阳性检出率分别是35.66%、30.00%和22.23%。共获得各地区12株RVA的VP4和VP7基因序列信息,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型中G9为优势基因型(占83.4%),G4和G5分别占8.3%;而P型中P7为优势基因型(占75.0%),其次为P13和P23,分别占16.7%和8.3%;12株RVA分属4种基因型组合,分别为G9P[7](占75.0%)、G5P[13](占8.3%)、G9P[13](占8.3%)和G4P[23](占8.3%)。【结论】我国部分省份猪场RVA阳性检出率持续升高,猪群中RVA基因型复杂多样,优势基因型组合为G9P[7]。因此,今后有必要对猪群中RVA的流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结合基因型致病性制定预防措施并开发针对性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A群轮状病毒 VP4基因 VP7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生物电阻抗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刘仁娟 田字彬 +4 位作者 王丹丹 刘思凡 刘爱玲 荆雪 丁雪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A)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住院UC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营养指标(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人体成分),测量PA值。根据全...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A)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住院UC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营养指标(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人体成分),测量PA值。根据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根据PA水平将UC病人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间病人临床特征、营养指标的差异,分析PA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低PA组40例(34.78%),正常PA组75例(65.2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营养不良的PA女性最佳截断值为4.57°,灵敏度和特异性为0.778和0.905,男性最佳截断值为5.48°,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784和0.812。与正常PA组比较,低PA组的营养不良病人比例更高(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P<0.05);人体成分中的骨骼肌、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腰围、四肢骨骼肌指数(SMI)、去脂体质量(FFM)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浮肿指数更高(P<0.001),重度疾病活动比例及改良Mayo评分更高(P<0.01),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更高(P<0.05);住院费用更高(P<0.001)、住院时间更长(P<0.001)。PA与BMI、Alb、Hb、骨骼肌、BCM、BMC、SMI、FFM呈正相关(P<0.05),与浮肿指数、CRP及ESR呈负相关(P<0.001)。低PA(OR=0.016,P=0.047)和低FFM(OR=0.528,P=0.006)是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PA可以较好的预测住院UC病人营养不良,低PA组UC病人更容易合并营养不良、人体成分不同程度降低,炎症指标更高,住院时间及费用更高,可推荐PA作为住院UC病人营养评估的常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不良 人体成分 相位角
原文传递
离子氮铝共渗方法及对42CrMo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康前飞 杨卫民 +3 位作者 魏坤霞 汪丹丹 刘细良 胡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00,共7页
目的研发离子氮铝共渗试验方法,达到不影响42CrMo钢基体组织性能前提下,显著提高试样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效果。方法采用电解法在42CrMo钢表面沉积氢氧化铝膜,再在520℃/4 h工艺下进行离子氮铝共渗处理,并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与传统离子渗... 目的研发离子氮铝共渗试验方法,达到不影响42CrMo钢基体组织性能前提下,显著提高试样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效果。方法采用电解法在42CrMo钢表面沉积氢氧化铝膜,再在520℃/4 h工艺下进行离子氮铝共渗处理,并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与传统离子渗氮进行对比。用光学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测试机、X射线衍射仪及SEM对截面显微组织、截面硬度、耐磨性及物相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获得了离子氮铝共渗试验方法,在520℃/4h相同工艺参数下,离子氮铝共渗形成的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厚度比常规离子渗氮显著增加,其中,化合物层厚度由17.24μm增加到52.13μm,有效扩散层从175μm增加到1050μm,相当于等离子处理效率提升6倍;同时,渗层形成了AlN及FexAl强化相,大幅度提高了渗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由750HV0.025提高到1250HV0.025,摩擦因数由常规离子渗氮0.52下降到0.29,磨损率由常规离子渗氮3.22×10^(-5)g/(m·N)下降到1.21×10^(-5)g/(m·N),磨痕明显减轻。结论采用电解硝酸铝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附着在工件表面作为预处理,获得了离子氮铝共渗试验方法,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离子氮铝共渗形成了多层次渗层结构,大幅度提高常规离子处理效率、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离子渗氮 氮铝共渗 耐磨性 摩擦因数 电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