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山东“利奇马”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诊断研究
1
作者 张端禹 王俊超 +2 位作者 王晓芳 崔春光 叶金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62,共18页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逐时降雨量、常规观测资料、中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气象卫星(FY-2G)0.1°×0.1°逐小时云顶相当黑体亮温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主要运用纬向风局地变化方程与大气动能方程,诊断分析降雨明显增幅与高、低层风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有高低空急流、500 hPa西风槽、850 hPa台风倒槽及“利奇马”本体环流等。10日200 hPa中纬度大尺度西南风急流东南移影响鲁西北,当天08:00(北京时,下同)850 hPa因双台风活动而形成的大尺度东南风急流突然北伸越过山东省。台风倒槽对流云与本体环流对流云先、后北移经鲁中,累积效应造成该地区10日夜间雨量最大。(2)10日20:00850 hPa章丘站东北侧出现了过程最快东风增幅,纬向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东风平流是东风增加最主要原因,地转偏向力项则不利于东风增加。(3)10日20:00章丘站200 hPa西南风风力明显加大形成急流,10日08:00至11日08:00青岛站850 hPa维持东南风低空急流。同时位于高空急流右后侧与低空急流左前方是鲁中附近10日夜间降雨增幅的重要原因。章丘200 hPa与青岛850 hPa都是在最大风力之前12 h动能增加最快。动能方程诊断表明,最有利于鲁西北高空急流形成的是位能平流项,最有利于鲁东南低空急流形成的是动能垂直通量散度项。(4)10日20:00至13日08:00“利奇马”本体环流一直在影响山东,暴雨期间山东中部地形的动力作用也一直存在,而降雨的峰值是出现在10日夜间,说明10日20:00前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可能是山东暴雨增幅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主要作用至少有加强山东中部的垂直运动、整层水汽输送与静力不稳定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北上台风 降水增幅机理 高空西南风急流 低空东南风急流 动能诊断
下载PDF
数字化协同平台在龙首矿的应用
2
作者 武拴军 王永定 +4 位作者 王俊超 龙卫国 何建元 刘鹏山 冯有鑫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龙首矿当前采用CAD二维作图,对于数据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原始、流程繁琐等问题,开展基于DIMINE的数字化协同作业与应用研究。将矿山传统的地、测、采等专业间离散、独立、分割的技术管理模式向三维集成化、多专业融合、高效率的企业... 龙首矿当前采用CAD二维作图,对于数据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原始、流程繁琐等问题,开展基于DIMINE的数字化协同作业与应用研究。将矿山传统的地、测、采等专业间离散、独立、分割的技术管理模式向三维集成化、多专业融合、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采矿数字化和协同作业技术可提高工程师及管理者的信息交流效率,实现矿山地质、测量、采矿技术工作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数字化生产技术协同平台为同类矿山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采用集约化流程管控方式,提高了矿山本质安全,保障了井下作业安全,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管理平台 矿山数字化 地质 测量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KF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跟踪方法
3
作者 孙伟峰 王俊超 +1 位作者 李小彤 孙少奇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针对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多目标跟踪易发生状态估计不准确、航迹断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增益自适应调整方法。结合船只目标的运动特性和历史船只航迹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提取出航迹参数的变化趋势。使用... 针对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多目标跟踪易发生状态估计不准确、航迹断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增益自适应调整方法。结合船只目标的运动特性和历史船只航迹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提取出航迹参数的变化趋势。使用似然函数分别计算目标预测状态和量测状态与航迹的隶属度。利用预测状态和量测状态的隶属度值对滤波方式进行选择。利用仿真及实测船载地波雷达数据开展了目标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文方法能够得到平滑、持续的航迹输出,目标的跟踪距离远、跟踪精度高,优于现有的自适应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高频地波雷达 目标跟踪 隶属度函数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素的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
4
作者 王丽娟 任永建 +1 位作者 王俊超 欧阳威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利用气候预测模式的气温数据对未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武汉、黄石、宜昌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方法]基于武汉、黄石、宜昌2008~2019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数据、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以及RegCM4区... [目的]利用气候预测模式的气温数据对未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武汉、黄石、宜昌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方法]基于武汉、黄石、宜昌2008~2019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数据、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以及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测数据,对3个地区的气象敏感电力负荷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法和群粒子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对未来(2020~2096年)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定量滚动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与气象敏感负荷关联度最大。预测武汉和宜昌两地的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相似,两种预测值较近10 a日最大电力负荷稳步增长,回归预测的增长率要略高于神经网络预测;宜昌增长率比武汉高,最高超过40%。黄石日最大电力负荷的预期值较其他两地呈现出明显不同预测结果。[结论]预测长江经济带的中大型城市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规划未来所需额外的电网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 气象因素 模式预测 最大电力负荷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竖井井筒变形监测方法研究——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
5
作者 赵其军 刘祖昱 +3 位作者 王俊超 刘鹏山 靳博 钟峰越 《建井技术》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竖井井筒的变形监测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基于2020年、2023年Geo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两期点云数据,采用模型切片的方法,分析了新2号副井1280~<1340、1340~<1400、1400~<1460... 竖井井筒的变形监测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基于2020年、2023年Geo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两期点云数据,采用模型切片的方法,分析了新2号副井1280~<1340、1340~<1400、1400~<1460m三个分段的竖井井壁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280~<1340m水平井筒断面尺寸整体上呈现缩小的状态,变形原因主要为后期返修导致断面规格发生变化;1340~<1400m水平在局部呈现断面尺寸增大的情况,且在三维模型上呈明显带状分布,但整体上井筒断面尺寸呈现缩小的状态,且分布于该中段各处位置,主要为地压原因导致的局部变形。从1400~<1460m水平井筒整体上看,断面规格上大于2020年模型断面,主要原因是施工断面设计存在不同,但在1437~1450m水平井筒断面尺寸表现出明显的断面缩小变形,变形原因为地压过大导致的局部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井筒 变形监测 GeoSLAM 点云数据 三维空间模型
下载PDF
岩心-测井-地震信息二步匹配预测页岩储层层理缝
6
作者 李嘉成 田刚 +2 位作者 王俊超 张腾 佟亮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的关键在于储层层理缝的表征及预测,其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致使预测技术遭遇瓶颈。在岩心和薄片尺度(mm级)层理缝识别、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尺度(m级)层理缝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 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的关键在于储层层理缝的表征及预测,其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致使预测技术遭遇瓶颈。在岩心和薄片尺度(mm级)层理缝识别、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尺度(m级)层理缝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层理缝在白云岩储层中最发育,其次为白云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且多发在致密储层分布区,与储层基质孔隙度具有负相关性。结合三维地震数据预测的岩性分布及反演的孔隙度分布,利用井-震信息尺度匹配技术,探索了岩心“点”、测井“线”、地震“面”递次推进的页岩储层层理缝预测技术,融合了岩心识别准确、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高、三维地震数据横向连续性强的显著优势。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7口井上甜点段进行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8%,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应用可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对其他盆地页岩油储层评价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页岩油 层理缝 主控因素 信息融合 定量预测
下载PDF
基于干法和湿法工艺的排水路面施工控制及应用评价
7
作者 王靖 曾贵 +1 位作者 王俊超 黄峰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105-108,共4页
依托广西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专项养护项目试验段实施干法和湿法工艺的排水路面,对两种工艺的施工控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及评价。为保障排水路面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首先对原材料指标展开控制,将SBS改性沥青如软化点、弹性恢复、储存稳... 依托广西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专项养护项目试验段实施干法和湿法工艺的排水路面,对两种工艺的施工控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及评价。为保障排水路面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首先对原材料指标展开控制,将SBS改性沥青如软化点、弹性恢复、储存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提升,继而保证以此为基础改性的高黏沥青指标符合试验段重载高温多雨的环境特点;将表征细集料洁净程度的指标做出调整,以保证与改性沥青的黏附性,防止早期水损害的发生。在施工工艺方面对两种工艺的拌和时间和摊铺、碾压的温度、速率提出了控制条件。最后通过测试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现场测试得出两种工艺的性能较为接近,但湿法下的路用性能因高黏剂分散均匀性更好略优于干法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路面 高黏沥青 SBS改性沥青 控制指标
下载PDF
耦合Random Forest算法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福臻 戴天宇 +5 位作者 王军朝 王灵 苏勇 刘贺肖 张浩韦 王亚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8-2438,共11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地层岩性、坡度、降水强度等11项评价因子,并对所选因子进行等级区分;采用信息量为基础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地层岩性、坡度、降水强度等11项评价因子,并对所选因子进行等级区分;采用信息量为基础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完成信息量模型赋权;使用RF-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分析,并用历史灾害点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评价精度。结果表明:1)土壤类型、地层岩性以及平面曲率是影响工布江达县内地质灾害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2)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4.43%、23.74%、14.91%、6.92%;3)在县域内处于高易发或极高易发的区域多靠近沟谷;4)通过ROC曲线比较,RF-信息量模型精度高于信息量模型。使用RF算法可以提高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精度,使评价结果更理想,为以工布江达县为例的高山高原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地质灾害易发性 评价因子 RF-信息量 工布江达县
原文传递
逐时降雨概率密度的适用函数与理论密度函数
9
作者 沈铁元 向怡衡 +3 位作者 廖移山 祁海霞 王俊超 余德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3-754,I0030-I0032,共15页
暴雨强度公式在水文、气象、工程设计等各领域都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常用降雨概率分布函数的适用性欠缺,理论分布函数一直处于争鸣之中。从逐时降雨概率密度函数的适用性分析入手,有利于发现普适且恰当的理论密度函数。本文从我国暴雨... 暴雨强度公式在水文、气象、工程设计等各领域都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常用降雨概率分布函数的适用性欠缺,理论分布函数一直处于争鸣之中。从逐时降雨概率密度函数的适用性分析入手,有利于发现普适且恰当的理论密度函数。本文从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易发区中沿30°N选取4个经纬度长方形区域(雅安附近、鄂西南、江汉平原南部、杭州湾西),并在其南、北各选一对比分区(海南岛、郑州),对6个分区内降雨资料直接采用全样本,统计逐时降雨的三类概率密度经验函数,对照这些函数的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众多分布函数的适用性,筛选适用函数并进行拟合试验,优选出理论密度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三参广义伽玛函数拟合误差最小,而两参广义正态函数更恰当、被首推为理论密度函数;拟合参数寻优时的目标函数综合了乘性与加性误差模型,能使拟合曲线兼顾头尾;本研究有别于极值降雨概率分布中仅采用极少部分样本的方法,采用降雨概率密度方法替代传统的年极值法,使重现期计算更准确有效,能提高暴雨强度公式的科学性,拟合的高精度与函数的普适性有望解决降雨概率分布模型统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时降雨 类条件概率密度 理论密度函数 适用性分析 逐时连续降雨 降雨历时 广义正态分布 拟合函数
下载PDF
基于SEM的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碳减排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柱 王军超 谭洁莹 《上海节能》 2023年第5期594-601,共8页
为了有效促进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碳减排,探究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从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源入手,分析确定了5个一级驱动因素,15个二级驱动因素,然后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及提出的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模型方法和AMOS软件构建公共建... 为了有效促进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碳减排,探究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从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源入手,分析确定了5个一级驱动因素,15个二级驱动因素,然后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及提出的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模型方法和AMOS软件构建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碳减排的驱动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和生态价值因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因此得出,政策因素和生态价值因素是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碳减排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得到驱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运营阶段 SEM 碳减排 驱动因素
下载PDF
Dimine软件在金川矿区24^(#)主矿体生产探矿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俊超 冯有鑫 +7 位作者 李小严 蔡光耀 陶旭云 翟如一 冯琎 王士鑫 刘鹏山 范梦影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7期55-58,共4页
金川铜镍矿区富矿资源面临枯竭,导致贫矿产量扩大、矿石综合品位逐渐降低,亟需寻找富矿、特富矿资源。采用小型钻探工程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24^(#)主矿体东延深边部富矿体的规模及形态进行控制,并利用Dimine矿业软件建立三维矿体模型,... 金川铜镍矿区富矿资源面临枯竭,导致贫矿产量扩大、矿石综合品位逐渐降低,亟需寻找富矿、特富矿资源。采用小型钻探工程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24^(#)主矿体东延深边部富矿体的规模及形态进行控制,并利用Dimine矿业软件建立三维矿体模型,通过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储量估算。结果表明,24^(#)主矿体东延探矿区段矿石资源量约4.7万t,镍综合品位1.06%,铜综合品位0.68%,镍、铜金属量分别为504、325 t。Dimine矿业软件实现了地质勘探数据库的集成化、可视化,为现代化矿山生产探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ine矿业软件 钻探 储量估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多环氧共聚物的清洁化铬鞣应用
12
作者 陈勇波 王俊超 +2 位作者 李开军 马维宁 刘公岩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传统铬鞣的低铬利用率以及鞣制过程中大量含铬、含盐废水的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制约了制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采用自由基共聚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聚乙二醇化多环氧基共聚物,将其作为预鞣剂考察了其在无盐、少铬、高吸收清... 传统铬鞣的低铬利用率以及鞣制过程中大量含铬、含盐废水的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制约了制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采用自由基共聚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聚乙二醇化多环氧基共聚物,将其作为预鞣剂考察了其在无盐、少铬、高吸收清洁化铬鞣过程中的应用。基于碱性条件下环氧基与胶原氨基的反应,共聚物预鞣能够封闭胶原氨基并在皮胶原纤维之间产生预交联,赋予坯革无盐浸酸性能。此外,聚乙二醇链段的引入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水化层惰化胶原纤维,防止铬鞣初期鞣剂在皮表面的快速结合,促进铬鞣剂在皮中的均匀渗透。同时,环氧基开环反应所产生的羟基为后续铬鞣剂提供额外的结合位点,有助于提高铬鞣剂的吸收率。结果表明,共聚物预鞣能够实现无盐浸酸,能使少铬鞣法的铬吸收率由80.5%提高至95%,并显著提高成革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感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氧基共聚物 无盐浸酸 高吸收铬鞣 清洁化鞣制技术
原文传递
鄂西烟区低温、连阴雨对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丽娟 陈正洪 +3 位作者 任永建 陈英英 王俊超 成丹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66-74,共9页
基于鄂西烟区国家气象站的气象数据、烤烟化学成分数据及单产量数据,采用统计及ArcGIS插值方法,研究烟叶主要气象要素、生育期低温、连阴雨灾害分布特征及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连阴雨对烤烟品质及... 基于鄂西烟区国家气象站的气象数据、烤烟化学成分数据及单产量数据,采用统计及ArcGIS插值方法,研究烟叶主要气象要素、生育期低温、连阴雨灾害分布特征及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连阴雨对烤烟品质及单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鄂西南烟区伸根期和成熟期发生低温冷害的次数多于鄂西北的,鄂西烟区遭遇低温冷害次数呈下降趋势。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和最长持续天数分布特征呈南多北少。恩施州南部连阴雨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连阴雨最长持续天数与烟叶不同部位的还原糖、氯、钾氯比、糖碱比关联度较大,其中与还原糖关联度最大;长时间持续连阴雨是影响烟叶中氯含量的重要因素,对其贡献为负,对上部叶、下部叶的钾氯比有一定影响,对其贡献为正。鄂西南烟区连阴雨最长持续天数对烤烟单产量有负面影响,对鄂西北烟区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鄂西烟区 烤烟 化学成分 烟叶单产量
下载PDF
基于超薄层罩面技术的高粘沥青混合料性能及粘接力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祥磊 张四恒 +2 位作者 李文凯 邵景干 王俊超 《粘接》 CAS 2023年第8期62-65,共4页
为了探究超薄罩面层技术在实践应用方面研究的不足,解决沥青路面养护与维修的问题,对UTAC-7、Novachip-B及OGFC-7之3种超薄罩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3种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不低于3000次/mm,Novachip-B沥青混合... 为了探究超薄罩面层技术在实践应用方面研究的不足,解决沥青路面养护与维修的问题,对UTAC-7、Novachip-B及OGFC-7之3种超薄罩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3种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不低于3000次/mm,Novachip-B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最优,低温环境下UTAC-7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强度最大,且不同温度时UTAC-7沥青混合料弯曲破坏应变均最大;3种沥青混合料均表现出较好的水稳定性能,其中Novachip-B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最优,OGFC-7沥青混合料抗滑能力最优;3种沥青混合料层间粘接强度随着乳化沥青撒布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乳化沥青撒布量相同时UTAC-7沥青混合料层间粘接强度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罩面层 矿料级配 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下载PDF
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效果
15
作者 王俊超 郭海坡 史鹏许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纳入的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患者...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纳入的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其中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穴位按摩、情志护理、耳穴埋豆等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操作配合度、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前术后焦虑评分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数据。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期操作配合率显著提高(65%→90%)、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77.5%→30%)、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72.5%→25%)、术前焦虑评分(65.48±2.14)分与术后焦虑评分(53.22±3.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4.07)、(81.65±4.32),患者护理满意度(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苏醒期操作配合率,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具有独特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对策 全身麻醉手术 苏醒期 躁动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Fracture propagation,proppant transport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multi-well pad fracturing treatment
16
作者 YANG Peng ZHANG Shicheng +4 位作者 ZOU Yushi LI Jianmin MA Xinfang TIAN Gang wang junch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5期1225-1235,共11页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3D multi-well pad fracturing numerical model coupled with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proppant migration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and Eulerian-Eulerian frameworks,and the f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3D multi-well pad fracturing numerical model coupled with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proppant migration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and Eulerian-Eulerian frameworks,and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proppant distribution during multi-well fracturing are investigated by taking the actual multi-well pad parameters as an example.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during multi-well pad fracturing are jointly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stress interference mechanisms such as inter-cluster,inter-stage,and inter-well,and the fracture extension is unbalanced among clusters,asymmetric on both wings,and dipping at heels.Due to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fracture morphology and width on the migration capacity of proppant in the fracture,proppant is mainly placed in the area near the wellbore with large fracture width,while a high-concentration sandwash may easily occur in the area with narrow fracture width as a result of quick bridging.On the whole,the proppant placement range is limited.Increasing the well-spacing can reduce the stress interference of adjacent wells and promot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nd proppant on both wings.The maximum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or multi-fracture uniform propag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optimizing the well spacing.Although reducing the perforation-cluster spacing also can improve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area,a too low cluster spacing is not conducive to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propped fracture area.Since increasing the stage time lag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inter-stage stress interference,zipper fracturing produces more uniform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proppant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well pad multi-well fracturing fracture propagation proppant transport coupled numerical model fractur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级快速功率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淑超 孙光辉 +10 位作者 俞诚生 阳成 段胜朋 韩连山 米高祥 王君超 侯炜 王文龙 陈俊 严伟 沈全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254-6263,共10页
随着新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在一些电网占比较高超过20%,电网运行遇到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迫切需要挖掘新能源发电,尤其是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自... 随着新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在一些电网占比较高超过20%,电网运行遇到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迫切需要挖掘新能源发电,尤其是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自身的调节潜力,使之具备快速功率调控响应能力,支持系统一次调频/调压等服务。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一种针对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系统级快速功率调控方案,其目标是实现新能源尤其是光伏电站达到全网系统级百毫秒内的快速升/降功率响应速度。该文提出已有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针对光伏电站能够以调代切,并实现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双向快速连续调节;设计站级专用的新能源快速功率控制装置;提出逆变器跨越式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等技术并设计满足逆变器快速响应要求的一体化逆变器功率控制平台。该方案已在中国西藏电网得到应用,经现场实际测试结果:光伏站内功率控制响应时间在30ms以内,全系统功率控制响应时间在60ms以内,达到小于100ms的设计目标。试验和运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高占比 光伏发电 快速功率调控 稳定控制系统 逆变器
原文传递
西藏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与成灾特征 被引量:29
18
作者 高波 张佳佳 +2 位作者 王军朝 陈龙 杨东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天摩沟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堰塞湖 遥感 无人机
下载PDF
面向高机动环境的终端随遇接入边缘云方法
19
作者 葛光富 杨丰源 +3 位作者 王俊超 朱立捷 吴鹏 费超 《通信技术》 2023年第11期1258-1266,共9页
信息系统规模的增大及其复杂度的提高为边缘环境的服务、组织、运用带来了挑战。为给各类终端设备带来更多且质量有保证的服务,通过集约运用边缘环境中的服务器资源构建边缘云,引接“云”的服务能力向网络边缘延伸。进而,为了满足高机... 信息系统规模的增大及其复杂度的提高为边缘环境的服务、组织、运用带来了挑战。为给各类终端设备带来更多且质量有保证的服务,通过集约运用边缘环境中的服务器资源构建边缘云,引接“云”的服务能力向网络边缘延伸。进而,为了满足高机动场景运用需求,支撑各类终端设备适地就近接入边缘云享用“云”“边”信息服务以开展有关业务,提出边缘环境高机动条件下的终端随遇接入边缘云技术。该技术能够面向高机动通信环境提供高可用的终端自适应发现接入边缘云方法,可支撑边缘云平台的终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云 高机动环境 终端 随遇接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