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锥形掺镱光纤实现20 kW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虎 潘志勇 +15 位作者 陈子伦 马鹏飞 刘伟 杨欢 闫志平 王蒙 奚小明 李智贤 杨保来 杨林永 黄良金 黄值河 曹涧秋 王小林 王泽锋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锥形光纤能够有效兼顾非线性效应抑制和模式控制,具备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的潜力。近期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了锥形掺镱光纤,采用1 018 nm光纤激光后向级联泵浦实现了20.2 kW激光输出,光束质量β因子平均值优于2,拉曼抑制比为33... 锥形光纤能够有效兼顾非线性效应抑制和模式控制,具备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的潜力。近期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了锥形掺镱光纤,采用1 018 nm光纤激光后向级联泵浦实现了20.2 kW激光输出,光束质量β因子平均值优于2,拉曼抑制比为33 dB。研究结果展示了锥形光纤在实现万瓦级高光束质量激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级联泵浦 锥形光纤 光束质量
下载PDF
长波段半导体激光泵浦光纤激光器实现2 kW功率输出
2
作者 王鹏 孟祥明 +11 位作者 吴函烁 叶云 杨保来 奚小明 史尘 张汉伟 王小林 习锋杰 王泽锋 许晓军 周朴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半导体激光(LD)泵浦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加工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泵浦光吸收率,传统光纤激光器常用915 nm和976 nm波段的LD作为激光的泵浦源。在该类LD泵浦的光纤激... 半导体激光(LD)泵浦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加工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泵浦光吸收率,传统光纤激光器常用915 nm和976 nm波段的LD作为激光的泵浦源。在该类LD泵浦的光纤激光器中,由于量子亏损和泵浦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光纤激光器的热致模式不稳定(TMI)阈值相对较低。为了提高量子效率和潜在的TMI阈值,提出采用大于1010 nm波段的LD直接泵浦光纤激光器,产生高量子效率激光。搭建了振荡放大一体化的全光纤激光器,采用总泵浦功率为2.56 kW的1010 nm波段LD泵浦,首次获得输出功率2.05 kW、光束质量M^(2)约1.7的激光。后续将通过进一步增大泵浦功率、优化光纤特性以实现更高功率、更优光束质量的光纤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量子亏损 振荡放大一体化 模式不稳定
下载PDF
基于CSSA-BPNN模型的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预测
3
作者 王小林 梅佳伟 +3 位作者 郭进平 卢才武 王颂 李泽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充填采矿法二步骤回采时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受爆破扰动而降低。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了40组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实验,以灰砂比、充填体密度、养护龄期和平均应变率作为输入参数,充填体... 充填采矿法二步骤回采时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受爆破扰动而降低。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了40组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实验,以灰砂比、充填体密度、养护龄期和平均应变率作为输入参数,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NN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NN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SSA-BPN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1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模型预测精度高。CSSA-BP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395 0 MPa,平均绝对误差为0.359 2 MPa,决定系数为0.995 2,均优于另外两种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的准确预测,可大幅减小物理实验量,为矿山胶结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 BP神经网络(BPNN) 胶结充填体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动态抗压强度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滑油泵组碟簧压紧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王勇 张旭 +1 位作者 王哓林 董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249,共7页
为保证滑油泵组关键部件配流盘与偏心泵体的稳定压紧及泵盖的安全性,依据GB/T 1972—2005标准,选用2只单片碟簧以精准对合方式安装于滑油泵组上.在考虑潜在温度场热变形的影响下,采用热固耦合方法,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滑油泵组在不同碟... 为保证滑油泵组关键部件配流盘与偏心泵体的稳定压紧及泵盖的安全性,依据GB/T 1972—2005标准,选用2只单片碟簧以精准对合方式安装于滑油泵组上.在考虑潜在温度场热变形的影响下,采用热固耦合方法,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滑油泵组在不同碟簧初始压缩量(0.6,0.7,0.8,0.9 mm)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压缩量小于0.7 mm时,滑油泵的主要部件受到的压紧力较小,主要受油液周向推力的影响;随着初始压缩量从0.7 mm增至0.9 mm,预压缩端的变形量呈现相应的增长趋势,同时滑油泵体挡板所承受的轴向力也随着初始压缩量的递增而呈现线性增长的规律;在此过程中,配流盘与偏心泵体所受到的轴向推力随着初始压缩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被压紧且泵盖保持完好无损.研究结果不仅为滑油泵组的初始安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指导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安装操作,从而确保滑油泵组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泵 碟簧 初始压缩量 数值模拟 热固耦合
下载PDF
深海深地取得创新突破 油气增储上产不辱使命
5
作者 常毓文 王小林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2023年,我国油气行业坚决贯彻党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的要求,油气企业积极践行“七年行动计划”,聚焦深海深地领域,入海入地深度创造新记录,原创技术实现新突破,增储上产成效达到新高度,展现出良好的... 2023年,我国油气行业坚决贯彻党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的要求,油气企业积极践行“七年行动计划”,聚焦深海深地领域,入海入地深度创造新记录,原创技术实现新突破,增储上产成效达到新高度,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新前景。深海深地的创新突破为端牢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企业 油气行业 国家能源安全 增储上产 油气资源勘探 原创技术 创新突破 深海
下载PDF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累及胰腺1例报道
6
作者 陈静 张修礼 +4 位作者 王晓琳 彭丽华 李杰 李惠惠 王子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1例IgG4-SC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何梦瑶与《伤寒论近言》浅析
7
作者 王晓琳 李耀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期5-7,共3页
何梦瑶为清代岭南名医,其撰写的《伤寒论近言》,对《伤寒论》全本进行注解并对原有的编排次序进行调整,在论述中博采众长,注重六经阐述;并对温病、瘟疫与伤寒的区别进行探讨。作为岭南医籍里目前可见的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的代表作,... 何梦瑶为清代岭南名医,其撰写的《伤寒论近言》,对《伤寒论》全本进行注解并对原有的编排次序进行调整,在论述中博采众长,注重六经阐述;并对温病、瘟疫与伤寒的区别进行探讨。作为岭南医籍里目前可见的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的代表作,对《伤寒论近言》的研究,值得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近言》 何梦瑶 版本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含粗骨料尾砂膏体长距离管输流变特性及阻力预测
8
作者 王小林 严庆文 +3 位作者 王洪江 尹升华 茶强华 熊有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542,共8页
为探明质量浓度、粗骨料含量、灰砂质量比和水化时间对膏体长距离管输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设计开展流变实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管道阻力预测模型,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阻力预测结果... 为探明质量浓度、粗骨料含量、灰砂质量比和水化时间对膏体长距离管输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设计开展流变实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管道阻力预测模型,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阻力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含粗骨料尾砂膏体属于宾汉流体,质量浓度和粗骨料含量对膏体流变参数的影响最显著;屈服应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随水化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与灰砂质量比的关系不大;塑性粘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小,随灰砂质量比和水化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建立的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平均误差小于4.3%,基于宾汉流变模型建立的管道阻力模型预测值比现场实测值偏大12.5%,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膏体 粗骨料 长距离输送 流变特性 演化规律 管道阻力 流变参数预测 阻力预测
下载PDF
基于p38-MAPK通路探讨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结构重构-电重构的影响
9
作者 王晓琳 张倩 +9 位作者 田鑫 陈智勇 车驰 徐丽丽 刘智明 陈智军 王兴 廖金花 廖东华 李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7,I0032-I0034,共11页
目的真武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过程中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旨在从p38-MAPK通路调控肥大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角度探讨真武汤治疗HF相关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构建心肌肥大模型,实验共分6组:... 目的真武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过程中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旨在从p38-MAPK通路调控肥大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角度探讨真武汤治疗HF相关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构建心肌肥大模型,实验共分6组:正常组(N),模型组(M)和真武汤低剂量组(D)、中剂量组(Z)、高剂量组(G)及抑制剂组(S)。正常组(N)用含有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培养,模型组(M)用含有10^(-6) mol/L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培养基处理,低(D)、中(Z)、高(G)剂量组分别予2%、4%、8%体积分数的真武汤含药血清及AngⅡ培养基共同处理,抑制剂组(S)用含有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的培养基处理。处理48 h后,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生长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心肌肥大标志物ANP的含量,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金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定量分析各组心肌细胞ANP、Cx43、p-Cx43、p38-MAPK、MMP2、MMP9、TIMP1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高剂量的真武汤能够减轻肥大心肌细胞的表面积,中低剂量无明显效果;真武汤能够降低心肌肥大标志物ANP及其mRNA的水平,且其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真武汤能改善肥大细胞的衰老情况,效果与抑制剂相似;真武汤能够降低肥大心肌细胞Cx43、p38-MAPK、MMP2、MMP9、p53、p-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x43、p38-MAPK、MMP2、MMP9的mRNA转录水平,且能够增加TIMP1的表达水平及其mRNA转录水平,效果与剂量有关;真武汤能够缓解肥大细胞表面Cx43的分布紊乱及减少该蛋白在细胞侧-侧移位分布。结论真武汤可能通过p38信号通路调控心肌肥大细胞的衰老和纤维化,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平衡,维持心肌细胞上Cx43数量、磷酸化水平和分布定位,改善缝隙连接重构,实现对HF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统一调节,达到治疗心力衰竭及相关心律失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心力衰竭 结构重构 电重构 CX43 P38-MAPK 缝隙连接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微塑料与纳米ZnO对锦鲫复合生物效应
10
作者 杨珺亦 杨程夫 +2 位作者 王静 王晓琳 尹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6,共7页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Zeta电位、Zn^(2+)释放、Zn在锦鲫体内累积分布及锦鲫肝脏氧化损伤测定,探究MPs与纳米ZnO复合前后赋存状态及生物效应。结果表明:MPs表面元素含量和比例不同,主要为C和O。PMMA MPs单一与复合溶液体系不稳定,颗粒水合粒径最大。纳米ZnO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颗粒物更易团聚,与MPs复合后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大,溶液稳定性增强。MPs复合促进纳米ZnO释放Zn^(2+),PS MPs复合体系中Zn^(2+)含量最高,锦鲫的眼部、鳃部、鱼肉中Zn富集相应增加。复合暴露增强对锦鲫氧化损伤。PS MPs分子极性大、表面静电作用强、体系稳定性差,与纳米ZnO复合易促进Zn^(2+)释放、增强复合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ZNO 赋存形态 复合效应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连续无创血压预测方法
11
作者 田俊豪 刘立程 +1 位作者 王小林 刘梅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动脉血压(ABP)波形包含丰富的心血管信息,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目前大部分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的血压预测方法仅预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本文提出了一种由PPG信号预测ABP波形的血压测量方法。首先使用PPG信... 动脉血压(ABP)波形包含丰富的心血管信息,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目前大部分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的血压预测方法仅预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本文提出了一种由PPG信号预测ABP波形的血压测量方法。首先使用PPG信号作为输入,通过线性映射到高维空间,然后利用Transformer编码器结构进行特征提取,最后由线性层输出预测的ABP波形,由预测的ABP波形可计算出SBP和DBP等血压参数。实验结果显示,Transformer网络在MIMIC数据集中预测的ABP波形与实际波形的拟合效果良好,计算得到的SBP和DBP预测误差分别为(3.76±5.66)mmHg、(2.20±3.77)mmHg,且该方法符合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的标准,同时在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标准中达到A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压 光电容积脉搏波 无创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原文传递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
12
作者 王旭辉 钟方丽 +2 位作者 王晓林 王云 封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花青素、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5种样品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33.86±3.46)mg/g,其次是多酚,花青素含量最少。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花青素含量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肠消化液次之,胃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较少;原花青素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胃消化液中减少,肠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消失。多酚在肠消化液中含量最高,口腔和胃消化液中差距不大,肠透析液中明显减少。模拟消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值为71μL,强于维生素C,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为13.7μL,弱于维生素C),肠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消化产物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相关活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体外模拟消化 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BiLSTM的NL2SQL模型
13
作者 邰伟鹏 刘杨 +2 位作者 王小林 郑啸 钟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应用为大众提供金融量化服务,而大部分用户不具备金融或计算机专业知识,他们期望使用自然语言查询数据,因此自然语言转SQL(NL2SQL)被迫切需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LSTM)的中文金融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应用为大众提供金融量化服务,而大部分用户不具备金融或计算机专业知识,他们期望使用自然语言查询数据,因此自然语言转SQL(NL2SQL)被迫切需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LSTM)的中文金融NL2SQL算法,分为编码和解码阶段。在编码阶段,利用BiLSTM和注意力机制生成特征向量。在解码阶段,根据SQL的语法规则,将SQL生成解耦为九个分类任务,各个任务间相互依赖联合学习,之后生成复杂的SQL语句。除模型外,还训练出包含金融词汇的向量库,构建金融领域的数据集。通过在此数据集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更高,能有效解决金融领域SQL生成问题,并在某金融量化分析系统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2SQL BiLSTM 注意力机制 向量库 数据集
下载PDF
谷子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曹宇媛 纪晓玲 +3 位作者 刘琴 贺东东 王小林 张雄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探究适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膜际栽培条件下谷子大豆种植的最佳间作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行谷子2行大豆间作(I_(22))、2行谷子4行大豆间作(I_(24))、4行谷子2行大豆间作(I_(42))、单作谷子(SG)和单作大豆(SD)共5个处理,... 为探究适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膜际栽培条件下谷子大豆种植的最佳间作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行谷子2行大豆间作(I_(22))、2行谷子4行大豆间作(I_(24))、4行谷子2行大豆间作(I_(42))、单作谷子(SG)和单作大豆(SD)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间作模式下谷子和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种间竞争力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谷子的干物质积累量,且I_(24)处理显著高于I_(42)处理,谷子干物质分配比率孕穗期为叶大于茎,成熟期穗大于叶、茎,3种间作处理穗分配比率均显著高于单作,且I_(24)和I_(22)处理显著高于I_(42)处理;3种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豆干物质分配比率开花期为叶大于茎,成熟期荚果大于茎、叶,3种间作处理荚果分配比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各间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_(24)和I_(42)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0、1.06,土地生产力提高6%~10%,具有间作优势;I_(22)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00,无间作优势。间作处理下谷子较大豆表现出了更强的种间竞争力(AG>0)和产量营养竞争比率(CRG>1),且I_(24)处理显著低于I_(42)和I_(22)处理。综上所述,2行谷子2行大豆间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最佳谷子大豆间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大豆 间作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CA125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车驰 田鑫 +4 位作者 彭双凤 王晓琳 陈智勇 黄婉清 李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HFrE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各...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HFrE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各证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心超声心功能指标、BNP及CA125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Fr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BNP及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A125与HFrEF中医证型呈正相关。结论HFrEF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分布在阳虚水泛证,BNP及CA125值基本随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饮阻肺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顺序递增,对于辅助HFrEF的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CA125 BNP 心功能分级
原文传递
界面聚合法聚酰胺分离层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进展
16
作者 岳钰倩 唐元晖 +2 位作者 李春玉 王晓琳 林亚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近年来通过界面聚合(IP)法制备的聚酰胺(PA)薄层复合(TFC)膜广泛应用于纳滤、反渗透等水处理领域.采用IP法制备的PA分离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对TFC膜材料的设计和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历史发展和聚合方法两个维度综述了PA分离... 近年来通过界面聚合(IP)法制备的聚酰胺(PA)薄层复合(TFC)膜广泛应用于纳滤、反渗透等水处理领域.采用IP法制备的PA分离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对TFC膜材料的设计和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历史发展和聚合方法两个维度综述了PA分离层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具体涉及全原子分子动力学(MD)、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和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等3种方法.其中,全原子MD模拟采用链交联、单体交联及分级交联等3类方法,以距离准则为成键依据,构建了PA的聚合过程;CGMD方法减少了体系的自由度,得到的构型更加合理;DPD引入了反应概率,得以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中研究IP扩散与反应的竞争关系.重点关注IP反应的构建,总结了各模拟方法的特点、发展及其在IP法形成PA分离层中机理解读和性能预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法 聚酰胺分离层 分子动力学模拟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纳滤分离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雨茜 唐元晖 +3 位作者 任书平 王晓琳 武浩宇 林亚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近年来,纳滤(Nanofiltration,NF)分离技术广泛应用在物料分离、水处理等领域.对NF分离机理的认识是能够准确预测NF分离性能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了用于解读和预测NF分离性能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结构模型及其他模型.结... 近年来,纳滤(Nanofiltration,NF)分离技术广泛应用在物料分离、水处理等领域.对NF分离机理的认识是能够准确预测NF分离性能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了用于解读和预测NF分离性能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结构模型及其他模型.结构模型包括细孔模型、固定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静电位阻模型、道南位阻模型与道南位阻-介电排斥模型等.总结了各模型的特点、发展及其在NF分离机理解读和性能预测方面的应用.随着分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未来NF分离机理和理论的研究应着重于将结构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相结合,针对各种复杂的NF分离体系开展膜分离性能预测和膜材料的设计优化,以期能进一步推动NF膜的精准构筑,从而拓展其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分离机理 非平衡热力学模型 结构模型
下载PDF
柱层析提取黑果腺肋花楸原花青素、维生素C及体外活性研究
18
作者 刘君宇 王晓林 +1 位作者 钟方丽 陈浩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探索了柱层析循环联合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中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活性进行研究.以提取液中原花青素及维生素C的质量为指标,确定其提取溶剂、吸涨率和浸泡平衡时间.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提取溶剂分别为40%乙... 探索了柱层析循环联合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中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活性进行研究.以提取液中原花青素及维生素C的质量为指标,确定其提取溶剂、吸涨率和浸泡平衡时间.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提取溶剂分别为40%乙醇溶液和纯水、吸涨率分别为2.6 mL/g和3.2 mL/g、浸泡平衡时间分别为3 h和2 h.此条件下,经柱层析循环联合提取后,黑果腺肋花楸中原花青素及维生素C的提取率均可达到95%以上.体外活性试验显示,黑果腺肋花楸原花青素、维生素C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及抑制高尿酸血症能力.柱层析循环联合法能够同时提取黑果腺肋花楸中的原花青素及维生素C,可以实现用少量溶剂同时提取多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柱层析 原花青素 维生素C 体外活性
下载PDF
机械干燥对水稻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冯春炜 王晓林 +7 位作者 郭庆林 张琰 姚丽娜 金茜雯 符致昊 黄玉韬 曹栋栋 朱叶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种子质量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机械干燥过程中高温对水稻种子萌发、活性氧系统、植物激素代谢、淀粉分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热风温度、种子原始水分、种... 种子质量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机械干燥过程中高温对水稻种子萌发、活性氧系统、植物激素代谢、淀粉分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热风温度、种子原始水分、种子收获时质量与机械干燥环境因子等对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质量 机械干燥技术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ge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China:Evidence from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20
作者 wang Xiang LIU Guangdi +6 位作者 SONG Zezhang SUN Mingliang wang xiaolin wang Feilong CHEN Rongtao GENG Mingyang LI Yi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40,共21页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ssues,based on Rock-Eval pyrolysis,kerogen macerals,H/C and O/C ratios,GC-M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Dongying Formation Member(Mbr)3(E_(3)d_(3)),the Shahejie Formation mbrs 1 and 2(E_(2)s_(1+2)),and the Shahejie Mbr 3(E_(2)s_(3))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 were studied.The above method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ir geochemical properties,OM origin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all of which indicate that E_(2)s_(1+2)and E_(2)s_(3)are excellent source rocks,and that E_(3)d_(3)is of the second good quality.E_(3)d_(3)sourc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mainly belong to fluvial/delta facies,the E_(3)d_(3)sediments formed under weakly oxidizing and freshwater conditions.Comparatively,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E_(2)s_(1+2)source rocks were arid and cold climate,representing saline or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the sediments of E_(2)s_(1+2)belong to anoxic or suboxic settings with large evaporation and salinity.During the period of E_(2)s_(3),the climate became warm and humid,indicating the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E_(2)s_(3)was characterized by freshwater and abundant algae.Moreover,compared with other intervals,the OM origin of E_(3)d_(3)source rocks has noticeable terrestrial input.The OM origin of the E_(2)s_(1+2)and E_(2)s_(3)are mainly plankton and bacteria.Tectonic subsidence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aff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thu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 rock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interval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Overall,these factors a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by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established models may have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offshore areas with few dril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geology source rock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biomarkers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Bozhong S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