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微织构协同热扩渗技术改善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涛 王优强 +2 位作者 李梦杰 朱玉玲 何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103,共15页
表面微织构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而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将表面微织构与热扩渗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2种技术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为更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可能。首先概述了表面微... 表面微织构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而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将表面微织构与热扩渗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2种技术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为更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可能。首先概述了表面微织构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加工的织构类型,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表面织构在不同润滑工况下的减摩机理。其次,从不同的表面热扩渗技术入手,分别综述了盐浴渗氮技术、等离子渗镀技术、热氧化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与表面织构的协同作用研究现状,根据摩擦因数、磨损量和表面硬度等性能参数,分析总结了不同复合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对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相对于单一表面处理技术,复合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延长织构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复合处理表面的耐磨性显著优于单一技术处理的表面和未处理表面,但摩擦因数受工况的影响较大。最后,对该复合技术的研究发展做出总结,提出不同织构参数和热扩渗参数对基体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开展极端工况下复合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复合技术在摩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热扩渗技术 协同作用 摩擦学性能 减摩机理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友强 王立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骨钙丢失与血管钙化介导的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共同的传统风险因素导致的。本文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共同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下载PDF
纳米磁性流体与表面织构对钛合金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优强 赵涛 +2 位作者 莫君 刘新福 何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目的 提高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方法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钛合金表面构造沟槽型微织构图案,并以水基纳米磁流体和去离子水为润滑剂,利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了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结果 分析了不同润滑条件下,沟... 目的 提高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方法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钛合金表面构造沟槽型微织构图案,并以水基纳米磁流体和去离子水为润滑剂,利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了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结果 分析了不同润滑条件下,沟槽型织构的分布间距对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作用下,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织构间距为250μm时的摩擦学性能最好,摩擦因数最大降低约51.5%,磨损率最大降低77.6%。当织构间距过小,织构化表面承载区减少,导致织构磨损较快,而织构间距过大会弱化织构效果。其次,以最优织构间距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表面织构形貌和深度对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优织构参数下,滑动速度和加载载荷对钛合金减摩性能的影响。结论 在润滑条件下,织构的表面形貌和深度影响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织构深度太浅或太深时,其流体动压效应都会减弱,从而导致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增大;当产生足够大的动压效应时,织构边缘的凸起结构能够对织构起到保护作用,延缓织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沟槽型织构 纳米磁性流体 协同减摩作用 摩擦磨损 流体润滑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自动扶梯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梅 王优强 +1 位作者 张同刚 徐彩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7-209,共3页
目前自动扶梯的应用广泛,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却也出现了很多的事故,其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引入自动扶梯故障树分析中,建立了自动扶梯故障树,根据故障树中底事件的结构重要程度,对故障树中... 目前自动扶梯的应用广泛,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却也出现了很多的事故,其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引入自动扶梯故障树分析中,建立了自动扶梯故障树,根据故障树中底事件的结构重要程度,对故障树中各个故障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准确判断。用实例来说明这个方法,实例结果表明:支架盖断裂是影响自动扶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为快速判断自动扶梯的故障、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扶梯 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 故障树 可靠性 有效
下载PDF
具有复合型织构的水润滑轴承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宇 王优强 +3 位作者 李云凯 左名玉 房玉鑫 莫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提升水润滑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具有该复合型织构的水润滑轴承进行研究,将拥有仿生硅藻的多孔结构(矩形-半球型复合型织构)应用在轴承的高压区位置。分析具有矩形-半球型的复合织构的水润滑轴承在不同载荷... 目的提升水润滑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具有该复合型织构的水润滑轴承进行研究,将拥有仿生硅藻的多孔结构(矩形-半球型复合型织构)应用在轴承的高压区位置。分析具有矩形-半球型的复合织构的水润滑轴承在不同载荷、织构宽度以及间距的作用下,其摩擦学特性的变化。结果通过与光滑轴承和单层织构轴承进行对比可知,随着载荷的增大,矩形-半球型复合型织构轴承的承载力随之增加,摩擦系数随之减小,并且有最大的轴承承载力和最小的摩擦系数。随着第一层及第二层织构宽度的增加,复合型织构轴承的承载力虽有复杂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摩擦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在间距较小时,复合型织构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更优,在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优的织构个数,使得轴承的摩擦系数最小。结论具有矩形-半球型复合织构的水润滑轴承适合在重载条件下工作,织构尺寸较大时,能产生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在间距较小时,复合型织构的摩擦学性能较为优异,且存在最优的织构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半球型复合织构 水润滑轴承 流体动压润滑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7N01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过程中的切屑演化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晓 王优强 +2 位作者 张平 宋爱利 徐创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77,共11页
目的 研究高强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参数对切屑形态及演化规律的影响,探究切屑形态转变的内在机理,为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改进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7N01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三维数值模型,利用加工中心、三向... 目的 研究高强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参数对切屑形态及演化规律的影响,探究切屑形态转变的内在机理,为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改进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7N01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三维数值模型,利用加工中心、三向测力仪进行切削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切屑形貌进行表征,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探明切屑演化机理。结果 在刃倾角为15°、切深为2 mm及进给量为0.9mm/z的切削参数下,当切削速度低于900m/min时,切屑宽度方向首先与刀刃接触的一侧有较为明显的撕裂或出现边缘锯齿状毛边现象,此时切削力波动剧烈,结合撕裂区微观组织和有限元分析,发现该侧应力和温度水平明显高于另一侧,循环拉-压塑性变形是导致切屑锯齿状毛边的主导因素。当切削速度高于700 m/min时,材料的热软化效应增强,绝热剪切带来的热塑性剪切失稳占据主导作用,切屑边缘锯齿状毛边逐渐消失,沿切屑的厚度方向出现了明显的绝热剪切带,即形成了锯齿状切屑,并且锯齿化程度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而加剧。结论 斜角切削时,切屑形态会随着切削速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切削加工中的热-力耦合作用是切屑演化的主要原因,2种锯齿状切屑均会带来切削力的波动,影响表面质量,在实际切削加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铝合金 斜角切削 切屑形态 热力耦合
下载PDF
织构协同磁流体对30CrMo3A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涛 王优强 +3 位作者 莫君 朱玉玲 何彦 李梦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204,22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工况下织构与磁流体对齿轮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0CrMo3A合金表面构造圆形微织构图案。利用UMT-3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测试了二酯基磁流体(MF)及其基载液(DOS)在润滑条件下光滑... 目的探究不同工况下织构与磁流体对齿轮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0CrMo3A合金表面构造圆形微织构图案。利用UMT-3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测试了二酯基磁流体(MF)及其基载液(DOS)在润滑条件下光滑齿轮合金表面(UT)和织构齿轮合金表面(TS)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并分析了不同磨损表面的表面形貌。结果与UT-DOS相比,TS-DOS、UT-MF和TS-MF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其中,TS-DOS在低载条件下的减摩效果相对最好,摩擦因数降低了约26.2%,随着载荷的增大,织构磨损严重,减摩效果减弱;TS-MF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因数均能降低17%左右。TS-DOS的抗磨效果最好,在低载荷下基本无磨损,在重载荷下的磨损率最大降低了约60.6%,在高载荷下织构表面无法避免黏着磨损。二酯基磁流体会使磨损率增大,但能避免黏着磨损,在与织构的协同作用下,磨损率大幅下降。结论织构能够有效存储润滑油和磨屑,磁流体有“滚珠”效应,且能够有效处理磨屑,两者的结合提升了合金的摩擦学性能,但是高浓度磁流体中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较高载荷下易发生团聚,会加剧微磨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o3A齿轮合金 表面织构 二酯基磁流体 摩擦磨损 协同作用机理
下载PDF
直齿圆锥齿轮的时变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聪 王优强 +1 位作者 周亚博 龙慎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209,共8页
目的研究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过程中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压力和膜厚,为降低直齿圆锥齿轮的表面磨损及齿轮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一对直齿圆锥齿轮等效为一对圆锥滚子模型,运用无限长线接触理论,建立直齿圆锥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弹流润滑计算模... 目的研究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过程中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压力和膜厚,为降低直齿圆锥齿轮的表面磨损及齿轮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一对直齿圆锥齿轮等效为一对圆锥滚子模型,运用无限长线接触理论,建立直齿圆锥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先对直齿圆锥齿轮进行等温稳态弹流润滑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直齿圆锥齿轮大端和小端啮入、啮出点的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求解并分析了小端啮合区间五个特殊点的油膜压力和膜厚。考虑瞬态时变效应的影响,计算并分析了直齿圆锥齿轮在三个特殊瞬时点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最后研究齿面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和余弦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弹流润滑数值解,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幅值和波长下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结果稳态等温条件下,小端啮入点和啮出点的出口油膜厚度略小于大端,小端啮合区间的最小油膜厚度从啮入点到啮出点逐渐增大。在瞬态时变效应下,啮入点的油膜压力大于节点和啮出点的油膜压力,其油膜厚度较其他两个瞬时点的油膜厚度小。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油膜压力在赫兹接触区有明显的局部压力峰,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有局部波动;余弦粗糙度函数作用下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有波动,且粗糙度幅值和波长越大,波动程度越明显。结论采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时,油膜压力的变化相对比较缓和,采用余弦粗糙度函数的最大油膜压力小于采用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的最大油膜压力,和高斯分布粗糙度函数相比,余弦粗糙度函数下的油膜厚度在赫兹接触区呈现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时变 啮入点 啮出点 赫兹接触区 粗糙度函数
下载PDF
基于单因素法对7A09铝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罗恒 王优强 张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3,共7页
目的通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的分析,探究铣削用量对7A09铝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从而为7A09铝合金铣削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基于KVC800-1型数控加工中心,采用单因素法对7A09铝合金进行平面... 目的通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的分析,探究铣削用量对7A09铝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从而为7A09铝合金铣削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基于KVC800-1型数控加工中心,采用单因素法对7A09铝合金进行平面铣削试验,试验变量为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以此便可得平面铣削中铣削用量对7A09铝合金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7A09铝合金的表面粗糙度随铣削速度的增大和每齿进给量的降低而得以改善,但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则较小。由已加工面的二维轮廓图和三维表面形貌图可知,铣削加工后,工件表面出现明显的犁沟,且沿进给方向的波峰和波谷都在一定范围内起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当铣削用量改变时,其残余应力曲线均呈"勺"形分布,且残余应力对铣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的变化都较为敏感,而对铣削深度的敏感性则较低。结论通过分析铣削用量对7A09铝合金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得出vc=240m/min、fz=0.14mm/z、ap=0.15 mm时,工件可获得最佳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9铝合金 铣削用量 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残余应力
下载PDF
平行滑块表面不同形状复合型织构的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宇 王优强 +3 位作者 菅光霄 左名玉 房玉鑫 莫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研究具有仿生硅藻结构的复合型织构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具有复合型织构的单元模型进行研究,依照硅藻的多孔结构,设计出矩形-半球型、矩形-椭球型、圆柱-半球型及圆柱-椭球型等4种类型的织构,建立... 目的研究具有仿生硅藻结构的复合型织构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具有复合型织构的单元模型进行研究,依照硅藻的多孔结构,设计出矩形-半球型、矩形-椭球型、圆柱-半球型及圆柱-椭球型等4种类型的织构,建立这几种复合型织构的单个单元模型。在不同面积率和织构深度条件下,分析不同织构类型对滑动表面摩擦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在考虑摩擦性能与承载力的条件下,矩形-半球型和矩形-椭球型织构的最佳面积率为25%,最佳深度分别为0.9 mm和1.1 mm;圆柱-半球型和圆柱-椭球型织构的最佳面积率分别为35%和25%,最佳织构深度分别为1.1 mm和0.9 mm。在不同织构深度条件下,随着复合织构面积率的变化,圆柱-半球型的承载力和摩擦学性能最好,圆柱-椭球型次之,而矩形半球型和矩形-椭球型复合织构的承载力和摩擦学性能的变化几乎相同。结论复合型织构的最佳面积率和最佳深度与织构形状有关,在相同面积率和深度的条件下,最佳的复合型织构形状为圆柱-半球型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织构 流体动压润滑 流固耦合 CFD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Analysis of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for internal meshing gear pair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Based on dynamic theory of the gear system,a dynamic model of the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established.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modified gear systems under vibrations and static loads were analyzed.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the best lubrication effect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A thicker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are the smallest.Increasing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s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but intensifies the engage-in and tooth-change impact.For the planetary and inner gears,the increase in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lso leads a decrease in the oil film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eshing gears dynamic model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il film stiffness
下载PDF
磁流体极性对钛合金表面织构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莫君 王优强 +2 位作者 左名玉 胡宇 房玉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2-261,共10页
目的 研究磁流体的极性对钛合金光滑表面和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水基磁流体、煤油基磁流体、去离子水和煤油为润滑剂,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钛合金光滑表面和织构表面的摩擦磨损实验,得到极性不同的磁性颗粒对... 目的 研究磁流体的极性对钛合金光滑表面和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水基磁流体、煤油基磁流体、去离子水和煤油为润滑剂,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钛合金光滑表面和织构表面的摩擦磨损实验,得到极性不同的磁性颗粒对不同表面的摩擦因数、磨损量和磨损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光滑钛合金表面,极性磁性颗粒使得摩擦因数下降了8.42%,磨痕宽度下降了8.47%,磨损方式由严重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转变为轻微的磨粒磨损。非极性磁性颗粒使得摩擦因数上升了33.94%,磨痕宽度上升了42.20%,磨损方式由轻微的黏着磨损转变为严重的磨粒磨损。在织构表面,极性磁性颗粒的减摩作用进一步增强,而非极性磁性颗粒并没有明显的减摩作用。结论 采用不同极性磁流体润滑时,极性磁性颗粒更容易吸附在钛合金表面,从而增加油膜的厚度和刚度,减小其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 钛合金光滑表面 织构表面 极性磁性颗粒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of modified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2
13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350-3363,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a dyna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vibrations.Based on the dynamic t...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a dyna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vibrations.Based on the dynamic theory of gear systems,a six-degree-of-freedom tribo-dynam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gear system under vibrations and a static load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 gear system exhibited the better lubrication effec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A thick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eeth and the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were the smallest.As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the lubrication condition was continuously improved,and the scuffing load capacity was enhanced.The increment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the meshing stiffness of the gear system but reduced the stiffness of the oil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olute spur gear tribo-dynamics model oil film stiffness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roperty
下载PDF
SiCp/Al复合材料高速切削去除机理及表面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房玉鑫 王优强 +1 位作者 张平 王雪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究高速加工下SiCp/2024Al复合材料切屑形成机理及加工表面质量情况,为改善该材料加工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高速正交铣削实验,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切削速度下的高速加工,并通过对切屑形态、切削力、切削能耗、加... 目的探究高速加工下SiCp/2024Al复合材料切屑形成机理及加工表面质量情况,为改善该材料加工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高速正交铣削实验,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切削速度下的高速加工,并通过对切屑形态、切削力、切削能耗、加工表面形貌及加工硬化情况进行分析,探明高速加工下材料去除机理及加工表面质量变化。结果在较低速度下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过程为第一变形区的剪切变形和SiC颗粒破碎,切屑形态为锯齿状;切削速度在300~800 m/min时,随着速度的提高复合材料切屑连续性下降,切削速度在1000 m/min时,复合材料韧脆性能发生转变,切屑呈现崩碎状;切削力在切削速度300~1000 m/min时,随速度提高明显减小,主切削力由300 m/min时的320 N左右下降至1000 m/min时的180 N左右,切削能耗显著降低;失效的SiC颗粒破坏加工表面质量,而高速加工对表面质量有一定改善,切削速度由300 m/min提高到1000 m/min时,表面粗糙度由0.68μm下降至0.47μm,加工硬化深度也随切削速度提高而减小。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高速加工有助于改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其动态力学性能将发生变化,切削力和切削能耗下降,加工表面变形程度降低、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高速加工 表面质量 加工硬化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和故障树分析的航空齿轮箱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名玉 王优强 +2 位作者 莫君 胡宇 房玉鑫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92-97,共6页
航空齿轮箱是飞机运行的关键部件,为了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与预防,探究导致航空齿轮箱故障的关键因素,在故障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失效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数据对航空齿轮箱的故障树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理清了航空齿... 航空齿轮箱是飞机运行的关键部件,为了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与预防,探究导致航空齿轮箱故障的关键因素,在故障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失效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数据对航空齿轮箱的故障树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理清了航空齿轮箱的结构特点与失效影响因素.借助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找到系统薄弱环节,确定最小消耗下完成检修的故障诊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齿轮箱 故障树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往复运动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优强 赵晶晶 徐彩红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4,共6页
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失效通常发生在换向死点位置附近,因此研究齿轮齿条换向点位置和换向持续时间对换向过程中润滑油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齿轮齿条换向瞬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了换向过程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瞬态数值模... 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失效通常发生在换向死点位置附近,因此研究齿轮齿条换向点位置和换向持续时间对换向过程中润滑油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齿轮齿条换向瞬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了换向过程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瞬态数值模型。采用Ree-Eyring润滑流体,应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等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齿轮齿条往复运动过程中换向点位置附近一对啮合轮齿间的压力、膜厚和温度,并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不同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一对啮合轮齿间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影响。齿轮齿条换向过程中油膜厚度明显降低,缩短换向持续时间虽然可以增大齿轮齿条的润滑膜厚,但会导致瞬间油温升高,因此换向持续时间存在最优值。通过比较不同换向死点位置的膜厚发现,当换向死点在单齿啮合后的双齿啮合区时,啮合轮齿间具有较理想的润滑膜厚。无论换向持续时间长短,润滑膜厚的最小值都在换向死点位置,换向死点位置是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失效的危险点.研究结果为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运动 直齿轮和齿条 弹流润滑 换向持续时间 换向死点 热效应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7A09 aluminum alloy milling under double liquid quenching 被引量:1
17
作者 LUO Heng wang you-qiang ZHANG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72-380,共9页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ouble liquid quenching on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the 7A09 aluminum alloy,quasi-static compression and dynamic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7A09 aluminum alloy after double liqu...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ouble liquid quenching on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the 7A09 aluminum alloy,quasi-static compression and dynamic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7A09 aluminum alloy after double liquid quenching using an MTS810.23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and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fitted to obtain the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alloy.Simulation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Deform-3D finite element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heological stres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strain rate and the decrease in temperature.The increase in the cutting speed and feed caused the cutting temperature to rise sharply,wherea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tting amount on the cutting temperature was weak.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chip nodules,there was extremum in the cutting force vs cutting speed curves.The increase in the feed and cutting depth increased the cutting area Ac,so the cutting force also increa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The simulation predic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values,and the cutting force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ith the cutting parameters were the same.Thus,the correctness of the 7A09 aluminum allo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9 aluminum alloy double liquid quenching dynamic impact performance CUTT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下载PDF
城镇化下商州区“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18
作者 王有强 刘文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255-258,共4页
以对陕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商州区的10个样本社区282户"村改居"家庭的问卷调查为样本,研究了西北地区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商州区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分析了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以对陕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商州区的10个样本社区282户"村改居"家庭的问卷调查为样本,研究了西北地区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商州区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分析了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城镇化背景下西北欠发达地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完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镇化 村改居 社区治理 西北欠发达地区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零件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优强 李梦杰 +2 位作者 赵涛 朱玉玲 何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51-3357,共7页
铝合金薄壁零件由于其刚性差,易受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给进速度以及径向切削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颤振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铝合金薄壁零件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抑制方法。构建了基于圆柱螺旋立铣... 铝合金薄壁零件由于其刚性差,易受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给进速度以及径向切削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颤振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铝合金薄壁零件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抑制方法。构建了基于圆柱螺旋立铣刀的铣削动力学模型,分析了x、y轴方向上的切削力变化,计算了切削时刀具刀齿的运行力学轨迹。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实现了零件铣削加工颤振的主动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较高的刀具转速以及轴向切深下实现稳定的铣削加工,经抑制后的切削力与所设最佳切削力十分符合,且抑制后的振动控制在-5μm~5μm之间,可以减少加工中的变形和损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铝合金 薄壁零件 铣削加工 颤振主动抑制 运行力学轨迹
原文传递
生境因子对海南五指山白鹇和红原鸡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为治 李佳灵 +3 位作者 刘辉 王友强 方正 饶晓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为了解白鹇(Lophura nycthemera)whiteheadi亚种与红原鸡(Gallus gallus)jabouillei亚种的生境选择。利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东北部获得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生境因子对同域分布的白鹇和红原鸡分布的... 为了解白鹇(Lophura nycthemera)whiteheadi亚种与红原鸡(Gallus gallus)jabouillei亚种的生境选择。利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东北部获得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生境因子对同域分布的白鹇和红原鸡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白鹇偏好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红原鸡偏好次生林和低地雨林;白鹇分布的海拔、坡向较均匀;红原鸡分布海拔呈单峰,旱季分布海拔峰值575.8 m,雨季分布海拔峰值497.7 m,偏好阳坡;白鹇坡度选择呈双峰型,旱季其选择坡度峰值为19.7°和34.5°,雨季峰值为20.1°和34.3°;红原鸡旱季选择坡度呈单峰,峰值35.7°,雨季呈双峰,峰值12.5°和35.1°;白鹇和红原鸡二者温度选择均呈单峰型,旱季二者峰值均为20.3℃,雨季白鹇峰值为22.2℃,红原鸡峰值为26.1℃。两物种海拔的生态位重叠度最低,旱季和雨季,二者海拔因子上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为0.3751和0.3532,温度和坡向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白鹇的环境适应性优于红原鸡,二者主要通过对海拔的选择来实现生态位分化,其他环境因子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片区 白鹇whiteheadi亚种 红原鸡jabouillei亚种 生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