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乐乐 王子昂 +3 位作者 魏久传 牛超 李识博 张慧婷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37-40,共4页
在分析东胜矿区某煤矿Ⅱ_(-3)煤层覆岩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2种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深煤层综放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破坏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塑性破坏区的形态经历了"半圆拱形"-"马鞍形&q... 在分析东胜矿区某煤矿Ⅱ_(-3)煤层覆岩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2种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深煤层综放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破坏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塑性破坏区的形态经历了"半圆拱形"-"马鞍形"-"拱箱形"的演化发育过程;随着采动空间的增大,采空区两端超前破坏裂隙扩展速度较中部变慢,最大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位于采空区中部,为76 m;采空区两侧应力集中程度呈现差异化现象,推进方向一侧应力集中程度较小,原始开切眼处应力集中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浅埋深煤层 薄基岩矿区
原文传递
基于步进式算法的裂隙注浆扩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久传 韩承豪 +5 位作者 张伟杰 谢超 张连震 李孝朋 张春瑞 蒋记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3-925,共13页
注浆是治理地下工程围岩裂隙涌(突)水的有效手段,裂隙注浆扩散封堵过程的理论研究是岩体涌(突)水注浆方案科学设计与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深入分析了注浆材料流变特性、扩散路径及注浆方式等工程与地质因素对裂隙注浆扩散过程的控制作用... 注浆是治理地下工程围岩裂隙涌(突)水的有效手段,裂隙注浆扩散封堵过程的理论研究是岩体涌(突)水注浆方案科学设计与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深入分析了注浆材料流变特性、扩散路径及注浆方式等工程与地质因素对裂隙注浆扩散过程的控制作用,基于注入时间的离散将注浆区划分为若干无限小的扩散单元,提出了可计算任意时刻浆液锋面位置、注浆压力、扩散区浆液黏度与压力分布以及注浆速率等关键数据的改进步进式算法,完整刻画了不同注浆工艺下岩体裂隙注浆扩散过程。通过步进式算法分析了恒压注浆、恒速注浆等恒参量裂隙注浆过程(即注浆压力或注浆速率保持恒定);经与已有成果对比,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一致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合工程实践,运用步进式算法开展了"阶段式递降速率"和"阶段式递增压力"等典型动参量裂隙注浆扩散机制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注浆方案下注浆压力、注浆速率及浆液扩散距离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动参量裂隙注浆扩散规律,深化了人们对岩体裂隙注浆扩散理论的理解,为注浆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式算法 注浆扩散机制 恒参量裂隙注浆 动参量裂隙注浆 注浆设计
原文传递
Mechanism of mine water-inrush through a fault from the floor 被引量:9
3
作者 HAN Jin SHI Long-qing +2 位作者 YU Xiao-ge wei jiu-chuan LI Shu-ca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The mechanism of mine water inrushes in coal mines in China differs considerably from that in other countries.In China, most water inrushes occur from floor strata, where the water-inrush sources are karstic limestone... The mechanism of mine water inrushes in coal mines in China differs considerably from that in other countries.In China, most water inrushes occur from floor strata, where the water-inrush sources are karstic limestone aquifers.Our study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of mine water inrushes through a fault in the mine floor using principles of strata mechanics and the path of water inrush from an aquifer to the working face.A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a ground water inrush will occur through a fault or not is also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a case history of water inflow in the Feicheng coalfield,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含水层 机制 过断层 扫雷 使用原则 肥城煤田 矿井水 中国
下载PDF
改进离散S变换算法及其在槽波信号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涛 杨思通 +4 位作者 魏久传 施龙青 毛庆福 高学亮 刘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7,共6页
采用调整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离散变量取值的方法对传统离散S变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和改进两种离散S变换算法的槽波地震数据时频谱,验证了改进离散S变换算法保持了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的对称性,实现了负频率时频谱不再... 采用调整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离散变量取值的方法对传统离散S变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和改进两种离散S变换算法的槽波地震数据时频谱,验证了改进离散S变换算法保持了离散频率域高斯窗函数的对称性,实现了负频率时频谱不再失真并与正频率时频谱对称的效果。对比分析数值模拟槽波地震数据和实测槽波地震数据的两种离散S变换槽波信号提取的应用效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离散S变换,改进离散S变换时频谱中槽波信号在时频域的分布与原槽波信号在时频域的实际分布较为一致,对改进离散S变换时频谱进行槽波信号时频域滤波和反S变换可以实现对槽波信号的保幅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离散S变换 槽波地震探测 时频谱 滤波 信号提取
下载PDF
山东北部滨海平原高氟区地下水硒含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梅 季钰涵 +8 位作者 陈桥 魏久传 宁方助 刘松良 田红 庄妍 刘宜鑫 于颖 杨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13-19,共7页
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生命元素,水中硒和氟含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山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氟含量较高,但硒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尚未有详细的报道。本文选定卜庄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下水硒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硒含量为1.43~15.60... 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生命元素,水中硒和氟含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山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氟含量较高,但硒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尚未有详细的报道。本文选定卜庄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下水硒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硒含量为1.43~15.60μg/L,平均值为6.23μg/L,仅王卢村硒含量超过地下水标准(10μg/L),有8个村庄地下水硒含量超过5μg/L。该区除金山村外,地下水氟含量超标,但硒和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该区地下水硒富集和氟富集动力存在差异。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区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浸染,与未受浸染的参照样品相比,该区地下水硒含量明显升高。地下水硒含量与p H无显著相关性,与Fe、溶解固体总量、Cl^-、Br^-、Na^+、Mg^(2+)、SO_4^(2-)显著正相关,海水入侵引起的离子竞争吸附和高的Na-MgSO_4^(2-)矿物是影响该区地下水硒含量变化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平原 海水入侵
下载PDF
FTIR光谱的海水入侵区水-岩(土)间氟迁移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翠萍 陈桥 +9 位作者 魏久传 王红梅 施龙青 宁方助 刘松良 杨梦圆 薛鑫 董方营 贾志文 季钰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6-1040,共5页
滨海地区饮水型氟中毒和海水入侵十分普遍。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性质的改变对岩(土)氟迁移具有潜在影响,但尚未有直接模拟实验证实,其氟迁移机理也不明确。用淡水和海(卤)水混合及配制溶液模拟海水入侵过程,对含水砂层沉积物进行静态水-... 滨海地区饮水型氟中毒和海水入侵十分普遍。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性质的改变对岩(土)氟迁移具有潜在影响,但尚未有直接模拟实验证实,其氟迁移机理也不明确。用淡水和海(卤)水混合及配制溶液模拟海水入侵过程,对含水砂层沉积物进行静态水-岩(土)氟迁移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沉积物FTIR特征,探讨海水入侵对岩(土)氟迁移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砂层沉积物氟迁移量大小顺序为:海水>1∶1淡海>淡水;卤水>1∶1淡卤>淡水,随海(卤)水混入程度增加,含水砂层沉积物岩(土)氟迁移能力增强。氟迁移能力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aCl_2浓度增加而降低。对含水砂层沉积物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表明,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 NaCl溶液中沉积物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增强,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减弱, O—H键特征峰变化不明显,而NaHCO_3溶液中沉积物羟基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和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变化不明显, O—H键特征峰强度变化明显,表明NaHCO_3溶液主要通过OH^-与F^-离子交换,而NaCl溶液是通过Si—O—Si键中Si—O置换来影响岩(土)氟迁移。随CaCl_2浓度增加, 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减弱,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强度增强,表明Ca^(2+)强烈地抑制岩(土)氟析出。同时,随NaCl和NaHCO_3浓度增加和CaCl_2浓度减少, Si—F特征峰强度减弱, Si—O—Si键弯曲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由于大气CO_2混入, 1 mol·L^(-1) CaCl_2作用沉积物出现1 460和1 420 cm^(-1)碳酸根特征峰。由于碳酸根沉积作用, 1 mol·L^(-1)的NaHCO_3作用的沉积物在1 460 cm^(-1)处峰强度增强,且在875 cm^(-1)出现新峰,但是在淡海卤水和NaCl溶液作用的沉积物中无碳酸根特征峰,表明含水砂层中无萤石(CaF_2)溶解作用。海水入侵引起的偏碱性、高钠低钙的环境促进岩(土)氟迁移释放,是滨海地区高氟地下水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海水入侵 含水砂层 氟迁移
下载PDF
多源遥感影像的沂沭断裂带东地堑断层精细解译
7
作者 何萌 张景发 +5 位作者 魏久传 罗毅 王鑫 夏锐 葛孚刚 杨彬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沂沭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是郯庐断裂带中活动性最强的一条断裂.对活动断层进行精细解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沂沭断裂带东地堑的KH-4B卫星影像、历史航片数据、高分2号影像等,对沂沭断裂带东地堑的3条主干断裂进行了遥感解释... 沂沭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是郯庐断裂带中活动性最强的一条断裂.对活动断层进行精细解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沂沭断裂带东地堑的KH-4B卫星影像、历史航片数据、高分2号影像等,对沂沭断裂带东地堑的3条主干断裂进行了遥感解释和构造地貌学分析,获取了更精细的断层分布.结果表明,昌邑—大店断裂(F_(1)),总体NE走向,线性特征突出,沿断层处多发育陡坎、跌水等,多见由断层活动形成的串珠状水塘;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_(2))走向NNE,历史影像中色调异常明显,显示部分河流右旋位错;安丘—莒县断裂(F_(5))走向NNE,大体沿沭河发育,地表形成系列串珠状湖泊.跨3条主干断裂的冲沟均出现明显右旋位错,F_(5)断裂最为明显.另外,沿断裂带测量了多个冲沟位错,包括水平位错和垂直位错,与野外调查相近.相关工作可以为下一步的钻探和物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航片 KH-4B卫星影像 沂沭断裂带东地堑 活动断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