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1
作者 黄杰 金茜 +2 位作者 杨发荣 魏玉明 刘文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10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对籽粒产量具有直接效应的因子,依次为:穗长>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下节>穗粒数>不孕小穗数>株高>分蘖数。各性状与干草产量同样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因子对干草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下节>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倒2节>分蘖数>穗粒数>株高>千粒重。株高与籽粒产量呈负效应,而与干草产量呈正效应。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高产品种时,根据利用途径不同(籽粒或饲草),应考虑影响二者产量的正负效应。研究表明,T-133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适宜在甘肃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甘肃高寒区藜麦种质资源的适应性评价
2
作者 黄杰 杨发荣 +2 位作者 魏玉明 刘文瑜 谢志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146,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鉴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藜麦种质资源,为甘肃省高海拔冷凉地区藜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藜麦资源。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引进的17份藜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份藜... 试验旨在筛选鉴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藜麦种质资源,为甘肃省高海拔冷凉地区藜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藜麦资源。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引进的17份藜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份藜麦种质资源中16份可以正常出苗,14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成熟,CHLi13和CHLi14未成熟,但株高较高。14份正常成熟的藜麦种质资源中,株高为78~182 cm,主穗长为22~72 cm,主穗直径为9~32 mm,分枝数为8~20个。除生育期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20%左右。测试资源均未出现穗发芽和倒伏情况,CHLi01和CHLi02对茎腐病、叶斑病、霜霉病的感染程度不同,感染霜霉病较严重的有CHLi07、CHLi09和CHLi17。CHLi03、CHLi06、CHLi07、CHLi08、CHLi09、CHLi10和CHLi16的产量较高,均超过3800 kg/hm~2。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83.297%,其代表率较好,其中成分1和2能够较好地表示农艺性状与产量,成分3和4能较好地表示茎腐病、叶斑病、霜霉病和千粒重。同时,各指标公因子方差均大于0.7,可以充分表示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聚类分析可以判断,在遗传距离5处,将出苗且正常成熟的14个藜麦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CHLi03、CHLi06、CHLi07、CHLi08、CHLi09、CHLi10和CHLi16由于分枝数多,且有效分枝率高,从而使其产量更高。研究表明,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资源有CHLi06、CHLi08、CHLi13、CHLi14和CHLi16,其中CHLi13和CHLi14可作为饲草开发利用,其余资源可用于收获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抗病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Effect of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Dy10 on wheat dough properties and end-use quality
3
作者 WANG Yan GUO Zhen-ru +16 位作者 CHEN Qing LI Yang ZHAO Kan WAN Yong-fang Malcolm JHAWKESFORD JIANG Yun-feng KONG Li PU Zhi-en DENG Mei JIANG Qian-tao LAN Xiu-jin WANG Ji-rui CHEN Guo-yue MA Jian ZHENG You-liang wei yu-ming QI Peng-f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09-1617,共9页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s) are the most critical grain storage proteins that determine the unique processing qualities of wheat. Although it is a part of the superior HMW-GS pair(Dx5+Dy10), the c...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s) are the most critical grain storage proteins that determine the unique processing qualities of wheat. Although it is a part of the superior HMW-GS pair(Dx5+Dy10),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y10 subunit to wheat processing quality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elucidated the effect of Dy10 on wheat processing quality by generating and analyzing a deletion mutant(with the Dy10-null allele), and by elucidating the changes to wheat flour follow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purified Dy10. The Dy10-null allele was transcribed normally,but the Dy10 subunit was lacking. These findings implied that the Dy10-null allele reduced the glutenin:gliadin ratio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dough strength(i.e.,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gluten index, and dough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times) and the bread-making quality;however, it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biscuit-making quality. The incorporation of various amounts of purified Dy10 into wheat flour had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biscuit-making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Dy10 subunit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wheat dough strength. Furthermore, the Dy10-null allele may be exploited by soft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nonsense mutation Dy10-null allele end-use quality
下载PDF
小麦农家种成株期条锈病抗性QTL定位及其育种效应解析
4
作者 黄林玉 张潇月 +6 位作者 李豪 邓梅 康厚扬 魏育明 王际睿 蒋云峰 陈国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7-2178,共12页
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遗传和育种利用效应不清,加之不良性状连锁累赘是限制绝大多数已发掘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在育种及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小麦农家种红芒麦子对我国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 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遗传和育种利用效应不清,加之不良性状连锁累赘是限制绝大多数已发掘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在育种及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小麦农家种红芒麦子对我国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的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及致病类群具有稳定的成株期抗性。本研究通过构建Avocet S×红芒麦子F1及F2和F2:3家系,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并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及外显子测序技术,在7A和7D染色体上鉴定到2个来自红芒麦子的成株期条锈病抗性主效QTL(QYr.HM-7AL和QYr.HM-7DS),分别解释了11.64%~15.25%和24.33%~40.58%的表型变异。标记连锁分析、遗传和物理图谱综合分析发现,QYr.HM-7DS与已知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18呈高度共线性,表明该位点抗性效应来源于Yr18;而QYr.HM-7AL是一个控制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潜在新位点,并进一步开发了可用于跟踪选择该位点的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子标记。利用绵麦1618×红芒麦子BC_1F_2遗传改良群体对来自红芒麦子成株期条锈病抗性主效QTL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协同改良效应进行解析。结果发现,在绵麦1618遗传背景下,Yr18和QYr.HM-7AL的转育或聚合可显著降低条锈病危害,且对小麦穗长和分蘖数呈正向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产量育种中可利用农家种红芒麦子进行成株期条锈病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家种 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基因 红芒麦子 遗传效应 育种效应
下载PDF
基于遗传解析新模式的小麦寡分蘖QTL的鉴定和验证
5
作者 张智源 周界光 +11 位作者 刘家君 王素容 王同著 赵聪豪 尤佳宁 丁浦洋 唐华苹 刘燕林 江千涛 陈国跃 魏育明 马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3-1383,共11页
有效分蘖数可直接影响小麦的成穗数,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挖掘小麦分蘖数相关数量性状位点,解析分蘖数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可为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提出和建立了“多个环境评价-单个性状深入-综合性状兼顾-友... 有效分蘖数可直接影响小麦的成穗数,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挖掘小麦分蘖数相关数量性状位点,解析分蘖数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可为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提出和建立了“多个环境评价-单个性状深入-综合性状兼顾-友好标记开发-不同背景验证”的遗传解析新模式。进一步利用该模式,以寡分蘖自然变异植株msf和川农16(CN16)构建的F6代重组自交系群体(MC群体)为实验材料,以多年多点的有效分蘖数作为表型数据,借助基于16K芯片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成功定位和验证了寡分蘖遗传调控位点。QTL定位结果显示,1A、5A和6D染色体上有4个控制寡分蘖的QTL。其中Qltn.sau-MC-1A为稳定主效的寡分蘖QTL,解释了13.39%~60.40%的表型变异,其正效应位点来源于msf。表型分析发现,携带Qltn.sau-MC-1A正效应位点株系的有效分蘖数显著少于携带Qltn.sau-MC-1A负效应位点株系的有效分蘖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分蘖数和株高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旗叶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有效分蘖数与旗叶长、开花期之间无显著相关。遗传分析结果表明,Qltn.sau-MC-1A正效应位点显著增加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和千粒重,但推迟开花期。不同遗传背景下的验证结果表明,携带Qltn.sau-MC-1A正效应位点的株系确实能降低有效分蘖数。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遗传解析新模式,并基于此模式解析、定位和验证了一个控制寡分蘖的主效QTL Qltn.sau-MC-1A,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了解分蘖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解析新模式 16K SNP芯片 QTL 寡分蘖 产量
下载PDF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姚佳 杨发荣 +4 位作者 刘文瑜 黄杰 魏玉明 杨超 刘欢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3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PCR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结果】株高、茎粗、鲜干比、茎叶比、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41%~63.30%,其中株高与茎粗、鲜干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干比呈显著正相关。鲜干比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8条多态性高且清晰的ISSR引物,扩增出6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15,基因多样性(H)为0.2731,香农信息指数(I)为0.4174。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时,31份藜麦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第1类群为已选育的陇藜1号、陇藜7号,抗倒伏性、抗病虫害好;第2类群株高较低,可作为抗倒伏材料进一步选育;第3类群株高高、单株产量大、鲜干比适中、茎叶比小,可作为鲜喂材料进一步选育;第4类群鲜干比最大,且与台湾红藜LQ-223的亲缘关系相近;第5类群具有茎叶比最大、中熟品种的特性。【结论】31份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藜麦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优质材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藜麦霜霉病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昶 杨发荣 +4 位作者 李敏权 魏玉明 陆建英 刘红平 赵桂琴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藜麦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新兴粮饲兼用型作物,霜霉病是危害藜麦最严重的全球性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霜霉病最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藜麦霜霉病抗性研究动态,本文阐述了藜麦霜霉病的寄主范围、专化性和宿主跳跃现... 藜麦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新兴粮饲兼用型作物,霜霉病是危害藜麦最严重的全球性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霜霉病最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藜麦霜霉病抗性研究动态,本文阐述了藜麦霜霉病的寄主范围、专化性和宿主跳跃现象;比较分析了抗性鉴定时期、方法、评价指标和模型,确认室内离体叶片接菌法是藜麦霜霉病抗性鉴定可靠有效的方法;藜麦栽培种的抗性变异大,野生近缘种存在丰富的抗性资源;从藜麦生育期、皂苷含量、气孔性状、激素代谢和抗性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其初步的抗性机理。目前,藜麦与Peronospora variabilis的互作机理仍不清楚,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霜霉病 抗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在陇中半干旱区的产量与品质分析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5 位作者 黄杰 刘文瑜 王国栋 杨芳萍 杜文华 张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hm^(2)。T-138鲜、干草产量最高,T-133蛋白质产量最高。小黑麦的干、鲜草产量与植株分蘖数和枝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株蛋白质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鲜干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T-133和T-138小黑麦品系综合性状较优,在试验区适应性表现较好,可作为陇中半干旱区优质饲草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d linkage mapping strategies reveal the genetic loci and candidate gene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Sichuan wheat 被引量:1
9
作者 ZHANG Zhi-peng LI Zhen +13 位作者 HE Fang Lü Ji-juan XIE Bin YI Xiao-yu LI Jia-min LI Jing SONG Jing-han PU Zhi-en MA Jian PENG Yuan-ying CHEN Guo-yue wei yu-ming ZHENG You-liang LI 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380-3393,共14页
Increasing wheat yield is a long-term goal for wheat breeders around the world.Exploiting elite genetic resources and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are the necessary methods for h... Increasing wheat yield is a long-term goal for wheat breeders around the world.Exploiting elite genetic resources and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are the necessary methods for high-yield wheat breeding.This study evaluated nine crucial agronomic traits found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of 156 wheat varieties and77 landraces from Sichuan,China in seven environments over two years.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showed that the landraces had more tillers and higher kernel numbers per spike (KNS),while the breeding varieties had higher thousand-kernel weight (TKW) and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KWS).The generalized heritability (H2) values of the nine agronomic traits varied from 0.74 to 0.95.Structur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al popul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using 43 198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from the wheat 55K SNP chip.A total of 67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analysis based on the Q+K method of a mixed linear model.Three important QTL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Four haplotypes of QFTN.sicau-7BL.1 for fertile tillers number (FTN),three haplotypes of QKNS.sicau-1AL.2 for KNS,and four haplotypes of QTKW.sicau-3BS.1 for TKW were detected.FTN-Hap2,KNS-Hap1,and TKW-Hap2 were excellent haplotypes for each QTL based on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42 varieties in regional trials from 2002 to 2013.The varieties with all three haplotypes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either two haplotypes or one haplotype.In addition,the KASP-AX-108866053 marker of QTL QKNS.sicau-1AL.2 was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ree haplotypes(or alleles) in 63 varietie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kernels per spike in regional trials between 2018 and 2021.These genetic loci and reliable makers can be appli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r map-based gene cloning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wheat GWAS yield traits haplotype analysis KASP
下载PDF
藜麦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2 位作者 刘文瑜 黄杰 金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20-1727,共8页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促进藜麦营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陇藜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籽粒、叶片、果穗以及全株粗蛋白含量(...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促进藜麦营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陇藜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籽粒、叶片、果穗以及全株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EE)、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及转运差异,并对不同时期饲用品质进行比较,为藜麦生长期间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慢后快再慢的积累规律;果穗及籽粒中干物质含量(DM)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灌浆期和成熟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生物产量及营养价值差异显著(P<0.05),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最高,干物质输出率最大,转运率最高,根系干物质移动率和转运率最低;DM、NDF、ADF和P在生育期内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过程。整个生育时期内各器官营养物质转运率大小表现为叶片>果穗>茎秆>根系,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间营养成分转运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成熟期>开花期>灌浆期>苗期,相对饲用价值苗期>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育时期 干物质 营养物质 积累 分配 转运率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繁6产量相关性状关键基因组区段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梅 何员江 +9 位作者 苟璐璐 姚方杰 李健 张雪梅 龙黎 马建 江千涛 刘亚西 魏育明 陈国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繁6是中国小麦育种最重要的骨干亲本之一,明确其优良特性的遗传机制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了39个繁6衍生品种的7个产量相关性状,并利用全基因组SSR标记分析了繁6中控制这些性状重要遗传区段和基因位点在子代中的遗传效应... 繁6是中国小麦育种最重要的骨干亲本之一,明确其优良特性的遗传机制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了39个繁6衍生品种的7个产量相关性状,并利用全基因组SSR标记分析了繁6中控制这些性状重要遗传区段和基因位点在子代中的遗传效应。表型鉴定结果表明,繁6产量相关性状在不同世代衍生品种中表现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性状在衍生品种选育过程中受到选择并稳定遗传。利用已获得的控制小麦产量相关"一致性"QTL区段的417个SSR标记进行分子扫描,发现11个繁6特异SSR标记在其衍生后代中被高频率遗传。性状–标记关联分析表明,21个来自繁6的特异SSR标记与产量相关性状极显著关联(P<0.01)。同时鉴定出分别位于2A和5A染色体的Xgdm93.3–Xgwm526.2和Xbarc100–Xgwm156.1区段,前者控制株高和小穗数,后者控制千粒重。本研究证实,上述两个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或区段在小麦产量育种进程中受到强烈的人为定向连续选择,并在四川乃至西南麦区小麦产量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6 小麦骨干亲本 产量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文瑜 杨发荣 +2 位作者 黄杰 魏玉明 李健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1-177,共7页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种陇藜1号(L-1)、2号(L-2)、3号(L-3)和4号(L-4)及外引品种白藜(B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共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中度干旱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种陇藜1号(L-1)、2号(L-2)、3号(L-3)和4号(L-4)及外引品种白藜(B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共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中度干旱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重度干旱胁迫(S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10%~20%)3个水分梯度,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干旱胁迫15 d后,通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 Fo)、最大荧光(Fm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PSⅡ潜在活性( Fv/Fo )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 ),研究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参试藜麦品种幼苗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株高分别降低了30.64%、28.36%、32.67%、37.88%和38.09%,地上部分鲜重分别下降了63.60%、6073%、59.74%、55.92%和61.74%,地上部分干重分别下降了62.96%、52.63%、29.41%、35.71%和60.00%;(2)5个藜麦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叶绿素a/b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D处理下,品种L-2、L-3和L-4叶绿素a分别比CK降低了28.48%、33.66%和17.99%,叶绿素b分别比CK降低了47.80%、45.08%和13.90%,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33.22%、36.20%和15.99%;(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各供试藜麦品种 Fo、Fm、Fv/Fm和Fv/Fo 均呈下降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 Fo 分别较CK下降了30.61%、 14.56%、31.28%、24.39%、24.16%, Fm 下降了19.11%、16.56%、16.76%、17.67%、22.19%, Fv/Fm 分别下降了5.73%、 4.29%、7.81%、4.58%和3.85%, Fv/Fo 分别下降了19.40%、14.93%、24.02%、11.34%和12.11%;(4)5个供试品种叶片 NPQ 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升高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 NPQ 较CK升高了74.79%、161.54%、104.55%、 200.00%和196.00%。综上所述说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失水,叶绿体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产物减少,从而抑制幼苗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在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藜麦品种L-2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表明其在干旱胁迫下较其他供试品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幼苗生长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社会实验: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41
13
作者 苏竣 魏钰明 黄萃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40,共9页
本文针对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新兴技术给人类社会运转模式、行为轨迹、社会网络、心理动态造成的综合影响,提出了长周期、跨领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基于科学抽样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将泛意性概念转变为边界清... 本文针对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新兴技术给人类社会运转模式、行为轨迹、社会网络、心理动态造成的综合影响,提出了长周期、跨领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基于科学抽样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将泛意性概念转变为边界清晰的科学变量并进行测量和比较的技术路线。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为应对人工智能社会综合影响提供循证知识基础,将科技政策的研究视野从关注技术带给客观世界的变化进一步拓展至关注技术发展所引致的人类主观世界变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验 人工智能 社会影响 实证研究
下载PDF
10个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国栋 郝生燕 +5 位作者 顾娴 邹凤轩 杨发荣 黄杰 何振富 魏玉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96,共4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在甘肃中部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条件栽培种植,以陇单4号为对照,青贮为终端利用目的,测定供试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 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在甘肃中部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条件栽培种植,以陇单4号为对照,青贮为终端利用目的,测定供试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文玉3号的干草产量最高,为33 026.72 kg/hm2;株高3.42 m,倒伏率低;保绿性为2级,青贮等级为1级,相对饲喂价值(RFV)为156.52,排名第5位。陇单4号产量最低,为22 603.75 kg/hm2,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根据田间表现、干草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分析,10个玉米品种中,文玉3号是比较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营养价值 广河县
原文传递
两起边境检查站检出牛口蹄疫的疫源调查及处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彦春 魏玉明 +1 位作者 李旭蓉 李珊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2017年11月、2018年9月,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各有1批肉牛调往新疆途中在边境检查站被确诊口蹄疫疫情。本文就2起口蹄疫疫情的溯源和综合处置情况做一综述,以便为今后口蹄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口蹄疫 疫源 调查 处置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饲用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路平乐 魏玉明 +5 位作者 杨发荣 江小帆 李倩 赵生国 蔡原 焦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91-2398,共8页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青贮 藜麦 体外产气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藜麦南瓜复合粉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兴芬 杨富民 +3 位作者 张明霞 杨发荣 魏玉明 黄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9-216,共8页
为开发藜麦即冲即食新产品,对炒制、蒸制、喷雾干燥不同制粉方式下藜麦的冲调性开展了研究。通过对藜麦粉的水溶性、吸水性、溶解性、润湿下沉性以及稳定性指数进行比较,选择冲调性好的藜麦粉与南瓜粉、木糖醇、奶粉、木薯变性淀粉、麦... 为开发藜麦即冲即食新产品,对炒制、蒸制、喷雾干燥不同制粉方式下藜麦的冲调性开展了研究。通过对藜麦粉的水溶性、吸水性、溶解性、润湿下沉性以及稳定性指数进行比较,选择冲调性好的藜麦粉与南瓜粉、木糖醇、奶粉、木薯变性淀粉、麦芽糊精进行复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对其配方进行了优选,并测定了成品的营养成分及流动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得的藜麦粉水溶性、吸水性、溶解性、润湿下沉性、稳定性指数分别为50.31%±0.56%、3.75%±0.19%、62.20%±2.71%、120.00±7.16 s、40.98%±4.41%,较炒制、蒸制冲调性好;藜麦南瓜复合粉的最佳配方为藜麦粉46.0%、南瓜粉22.0%、木糖醇22.0%、奶粉3.0%、木薯变性淀粉2.5%、麦芽糊精4.5%;成品中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钠分别为1595 kJ/100 g、3.8 g/100 g、9.14 g/100 g、75.6 g/100 g、111 mg/100 g,休止角为24°,流动性好。研究成果丰富了藜麦产品种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粉 冲调性 感官评价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小麦小穗数调控基因WAPO1的单倍型、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及育种利用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浦洋 周界光 +7 位作者 赵聪豪 唐华苹 牟杨 唐力为 邓梅 魏育明 兰秀锦 马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96-2209,共14页
小麦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是极重要的农艺性状。WAPO1编码F-box蛋白,是水稻小穗数发育相关基因APO1在小麦中的直系同源基因。本研究鉴定了WAPO1的优异单倍型,并对其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鉴定。通过开发的KASP标记... 小麦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是极重要的农艺性状。WAPO1编码F-box蛋白,是水稻小穗数发育相关基因APO1在小麦中的直系同源基因。本研究鉴定了WAPO1的优异单倍型,并对其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鉴定。通过开发的KASP标记对编码区第140位碱基变异SNP(G/T)进行鉴定,并使用前人报道的启动子InDel标记对WAPO1启动子115 bp的插入缺失进行鉴定,在中国地方小麦中进行单倍型鉴定。结果显示,在前人鉴定到的3种单倍型(H1:140^(G)+115^(deletion),H2:140^(T)+115^(insertion),H3:140^(G)+115^(insertion))基础上,鉴定到了新的第4种单倍型(H4:140^(T)+115^(deletion))并证明H2和H4为优异单倍型,能显著提高小麦每穗小穗数。将开发的KASP标记对223份世界小麦、144份中国育成小麦和119份四川小麦进行分型,筛选出优异单倍型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利用和分布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优异单倍型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被广泛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PO1 每穗小穗数 优异单倍型 地理分布 育种利用
下载PDF
藜麦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昶 杨发荣 +3 位作者 李敏权 陆建英 魏玉明 赵桂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26-2634,共9页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质资源在本土环境条件下对霜霉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感病和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方法对50份国内外藜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霜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霜霉菌Preonos variabilis对藜麦的侵染程度存在...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质资源在本土环境条件下对霜霉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感病和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方法对50份国内外藜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霜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霜霉菌Preonos variabilis对藜麦的侵染程度存在较大变异(发病率变化13.30%~100.00%;病情指数1.00~100.00),藜麦种质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到1份高抗材料‘台湾红藜’,占参试材料的2.00%1份抗病材料‘QA064’,占比2.00%,2份中抗材料‘陇藜2号’和‘HL-Q5’,占比4.00%,3份感病材料‘QA045’‘QA050-2’和‘青海-02’,占比6.00%;其余43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86.00%。本研究首次发现‘台湾红藜’能够被P.variabilis侵染,表现为高抗,还进一步证实田间藜麦霜霉病抗性鉴定采用“三叶法”在藜麦盛花期进行效果较好,相比而言,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技术更具优势,应作为抗性鉴定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霜霉病 抗性
下载PDF
藜麦副产物挥发性物质检测与关键风味物质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爱文 江小帆 +5 位作者 吴涛 蔡原 刘欢 赵生国 魏玉明 程小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5-119,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藜麦秕谷、糠、麸皮和秸秆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这些物质对其品质和风味形成的作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确定藜麦副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种类,采用面积归一法获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 试验旨在研究藜麦秕谷、糠、麸皮和秸秆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这些物质对其品质和风味形成的作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确定藜麦副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种类,采用面积归一法获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由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定对各种副产物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藜麦秕谷、糠、麸皮和秸秆中总计测出47种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29、36、35和32种;4种副产物中共有挥发性物质18种,其中醛、醇和酮类分别为6、2和2种,烯烃、芳香类、脂肪酸类分别为3、2和1种,其他类有2种。秕谷、糠、麸皮和秸秆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分别为6、5、6和8种,癸醛、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正辛醛是秕谷、糠、麸皮和秸秆中共同含有的关键风味物质。研究表明,藜麦副产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对提高藜麦适口性、改善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产生积极作用。醛类等关键性风味物质使秕谷、糠、麸皮和秸秆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风味,对形成各种副产物总体风味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副产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挥发性成分 关键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