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展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天鸽”数值模拟的影响
1
作者 沈菲菲 闵锦忠 +4 位作者 吴乃庚 李泓 束艾青 王易 欧紫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6,共14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及WRFDA(WRF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系统,针对2017年台风“天鸽”个例通过同化雷达径向速度(Vr)和反射率因子(RF),研究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分析预报的影响。研究表...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及WRFDA(WRF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系统,针对2017年台风“天鸽”个例通过同化雷达径向速度(Vr)和反射率因子(RF),研究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分析预报的影响。研究表明:雷达径向速度的直接同化有效地改进了模式初始场中台风涡旋区的中小尺度信息,分析场中产生了气旋性的风场增量,对模式背景场中的台风有显著增强作用。通过在传统控制变量中扩展针对水凝物的控制变量可有效地同化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对初始场的水物质进行调整,并对随后确定性预报的台风路径和强度都有一定的正效果。此外,相比没有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同化试验,加入了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试验降水预报效果更好。这为将我国近海的地基多普勒天气雷达用于台风初始化分析和预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物控制变量 多普勒天气雷达 WRF模式 资料同化 台风“天鸽” 数值预报
下载PDF
南海台风模式TRAMS 3.0的技术更新和评估结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道生 陈子通 +7 位作者 张艳霞 戴光丰 钟水新 张邦林 陈德辉 吴乃庚 吴凯昕 李昊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4-1484,共11页
在南海台风模式(Tropic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Model for the South China Sea,TRAMS)2.0版本基础上,从模式分辨率、动力框架、物理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形成了TRAMS 3.0版本。对2017年的台风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TRAMS 3.0模... 在南海台风模式(Tropic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Model for the South China Sea,TRAMS)2.0版本基础上,从模式分辨率、动力框架、物理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形成了TRAMS 3.0版本。对2017年的台风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TRAMS 3.0模式比TRAMS 2.0模式有明显改进,其中72 h的平均路径误差减少了13.6 km(改进幅度为7%),强度预报误差减少了1.2 hPa(改进幅度为10.5%)。另外对于高空气象要素的预报,TRAMS 3.0模式也比TRAMS 2.0有全面的改进。分别对各项技术更新的效果进行敏感性测试,发现提高模式分辨率和更新对流参数化方案对TRAMS 3.0模式中南海台风预报效果的改进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模式 水平分辨率 对流参数化
下载PDF
多模式融合的广东网格定量降水预报方法的研发与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罗聪 张华龙 +6 位作者 曾沁 胡胜 吴乃庚 陈炳洪 时洋 黄晓莹 唐思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基于ECMWF全球集合预报、华南区域GRAPES中尺度模式及短时临近预报模式,对不同模式降水预报在广东气候背景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展耦合多种方法的客观释用产品,实现多尺度模式的融合应用。通过个例和批量检验,结果表明:多尺度模式融... 基于ECMWF全球集合预报、华南区域GRAPES中尺度模式及短时临近预报模式,对不同模式降水预报在广东气候背景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展耦合多种方法的客观释用产品,实现多尺度模式的融合应用。通过个例和批量检验,结果表明:多尺度模式融合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模式客观释用技术,利用频率匹配和最优百分位方法发挥集合预报解释在天气尺度的应用优势,并基于本地化分型检验建立了强降水空间订正和晴雨消空订正方法,进一步优化了特定天气场景下降水空间分布和强度的预报,利用中尺度模式对日变化特征描述的优势,进行时间降尺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逐时降水预报能力;考虑不同订正方法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确立了“频率匹配-最优百分位-强降水空间订正-晴雨消空订正-时间协调一致”的广东网格定量降水释用流程,实现了多种不同技术的耦合集成,形成优势互补,提升了广东降水客观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融合 网格定量降水 强降水空间订正 晴雨订正 优选集成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吴乃庚 温之平 +2 位作者 邓文剑 林良勋 陈桂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5-616,共12页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一直是困扰科研和业务的重要难题。在1970s末第一次华南暴雨综合试验中,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了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的概念,并揭示了诸多对华南暴雨研究有重要意义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现代气象探测手段、高性能计算能力的...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一直是困扰科研和业务的重要难题。在1970s末第一次华南暴雨综合试验中,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了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的概念,并揭示了诸多对华南暴雨研究有重要意义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现代气象探测手段、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尺度暴雨科学观测试验的开展,对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本文重点梳理了近10 a有关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暖区暴雨的定义及分类、多尺度天气特征、形成机制及可预报性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论述。最后,对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暖区暴雨 形成机制 可预报性
下载PDF
面向资料同化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洪 孔凡铀 +2 位作者 Jung Youngsun 吴乃庚 尹金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558,共13页
双偏振雷达是强对流天气分析和云微物理研究的重要探测设备,将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雷达是我国未来几年强对流天气监测发展建设的重点计划,而双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国内首批业务布建的广东省S波段双... 双偏振雷达是强对流天气分析和云微物理研究的重要探测设备,将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雷达是我国未来几年强对流天气监测发展建设的重点计划,而双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国内首批业务布建的广东省S波段双偏振雷达网研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案,除了重点解决非气象回波外,还考虑了非标准波束遮挡和径向高频脉动问题。在飑线、暴雨和台风3类华南季风区强天气个例的应用表明,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分类、偏振量(零滞后互相关系数、信噪比和比差分相位)阈值检查和杂波剔除能有效剔除非气象回波,抑制异常传播波束导致的虚假回波;线性内插较好地弥补了非标准波束遮挡带来的观测缝隙;中值滤波和滑动平均既过滤了偏振观测量在雷达径向的高频脉动,又保留了主要的偏振雷达观测特征。质量控制后的气象回波约占有效观测(反射率因子大于-30 dBZ)的40%,其偏振量取值分别为反射率因子大于5 dBZ、零滞后互相关系数大于0.8和差分反射率为-0.2~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质量控制 非气象回波
下载PDF
海陆风和地形对一次弱天气背景下暖区特大暴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叶朗明 吴乃庚 +2 位作者 张华龙 蔡景就 伍志方 《暴雨灾害》 2019年第6期597-605,共9页
利用区域气象站、海岛站、测风塔、风廓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以及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凌晨广东西部沿海发生的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重点探... 利用区域气象站、海岛站、测风塔、风廓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以及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凌晨广东西部沿海发生的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重点探讨了局地海陆风和地形(相互)作用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华南地区无锋面和高空槽活动,边界层超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不稳定能量,不同性质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导致天露山山前形成海陆风(偏南)与偏北风的中尺度辐合线,致使初始对流在关键区触发。(2)偏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受阻后,在天露山地形强迫抬升下对流增强发展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下垫面热力差异在山前强迫产生的中尺度垂直切变与降水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现象,延长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3)中尺度辐合线上不断激发的对流云团,形成降水的列车效应,导致了这场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凸显海陆风环流对本次暖区暴雨的重要作用。(4)该过程发生前,所有业务客观数值预报模式均未预报出明显降水,数值模式难以做出暖区尤其是弱天气背景下的暴雨以上降水预报,目前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是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中尺度辐合线 海陆风 地形作用 超低空急流
下载PDF
基于邻域最优概率的GRAPES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逐时降水订正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罗聪 时洋 +3 位作者 吴乃庚 张华龙 黄晓莹 苏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针对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的时空不确定性,利用邻域最优概率方法对华南区域GRAPES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的24 h预报进行逐时降水订正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邻域法能改善模式降水预报的空间不确定性,最优邻域半径随降水等级增加而... 针对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的时空不确定性,利用邻域最优概率方法对华南区域GRAPES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的24 h预报进行逐时降水订正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邻域法能改善模式降水预报的空间不确定性,最优邻域半径随降水等级增加而减小,强降水的最优邻域半径约为60 km;(2)通过引入时间滞后因子,可进一步改善模式不同时间起报的不确定性,结合Brier评分确定了时间滞后窗为4 h;(3)提出基于邻域最优概率阈值的降雨进行分级订正方法,有效提升了降水客观预报能力,晴雨预报较模式全部为正技巧,TS评分达到0.89以上,总体提升幅度约5.3%;强降水预报同样均为正技巧,TS评分呈先降后升趋势,在12 h时效前后预报效果最优,进一步提升了GRAPES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的业务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法 时间滞后 最优概率 降水预报
下载PDF
集合百分位融合法在广东台风降水预报中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龙 程正泉 +2 位作者 肖柳斯 吴乃庚 罗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5,共12页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客观检验结果,构建了针对广东台风降水的最优百分位融合产品,检验表明强降水风险评分(TS)较集合平均产品提升显著,预报时效越长,提升幅度越大,但预报偏差(Bias)与虚警率(FAR)也相应增大。最...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客观检验结果,构建了针对广东台风降水的最优百分位融合产品,检验表明强降水风险评分(TS)较集合平均产品提升显著,预报时效越长,提升幅度越大,但预报偏差(Bias)与虚警率(FAR)也相应增大。最优百分位融合产品的强降水预报范围偏大与台风路径预报的发散度有较大关联,因融合产品在较大降水量级采用高百分位进行映射,强降水的融合结果与各成员强降水落区的并集接近,台风路径越发散,各成员强降水落区的空间位置通常也更发散,造成融合产品预报的强降水落区范围偏大。为克服这一缺陷,引入集合预报对某一降水阈值的概率预报指标,通过该指标判识可能存在明显空报的强降水预报,从而改进最优百分位融合产品,在测试期,改进后的融合产品暴雨TS在维持的情况下,Bias从1.27下降至1.03,FAR从0.51下降至0.43;预报时效越长,融合产品Bias的改进效果越显著,TS的提升幅度也越大。上述改进可为业务中提供强降水范围更合适、落区更准确的网格定量降水客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释用 最优百分位融合 台风降水 改进
下载PDF
冷空气强风在大型城市中的精细结构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杰勋 陈桂兴 +2 位作者 姜平 吴乃庚 温之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7-597,共21页
地面强风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出行安全、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秩序。强风的发生与天气系统和复杂下垫面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城市区域尤为明显。受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城区的强风现象... 地面强风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出行安全、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秩序。强风的发生与天气系统和复杂下垫面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城市区域尤为明显。受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城区的强风现象进行建筑物分辨率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嵌套流体计算动力模式的超高分辨率局地气象预报系统,对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广州市区的一次强风事件进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强风的精细结构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伴随着强冷空气入侵,广州市区的平均风速和风场高频扰动均明显增强,且在城市冠层顶尤为明显,呈现区域不均匀的三维结构,数值模拟与地面观测相一致。较大范围的强风速和阵风主要出现在建筑物较为低矮的老城区上空,并持续影响下游河道等开阔区域。在高层建筑密集的新城区,虽然整体风速明显减弱,但能在平行风向的街道狭管和下游区域形成局地强风。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群引起显著的垂直环流,导致强风扰动向下传播,造成最大风速达8 m s-1的地面局地强风,阵风指数接近2。上游建筑群引起的风场扰动呈现大尺度湍流结构,能沿着平均气流传播影响数公里之远的下游地区。当风场扰动经过广州塔等单体超高层建筑时,可在其两侧绕流区再次加强,形成局地强风。局地强风和阵风还出现在垂直于风向排列的沿江高层建筑群的侧边,与建筑屏风的阻挡效应和缺口溢出有关。研究结果促进认识城市强风的时空特征和物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城市气象的精细化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局地强风 风场扰动 大涡模拟 城市建筑物
下载PDF
New Evidence for Improving Omega Estimation by Explicitly Considering Horizontal Divergence 被引量:2
10
作者 YUAN Zhuojian QI Jindian +3 位作者 GAO Shouting FENG Yerong XU Pengcheng wu naig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49-456,共8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quasi-geostrophic (QG) omega equation with only two contributors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vorticity advection (VA) and temperature advection is derived for midlatitude synoptic-scale ...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quasi-geostrophic (QG) omega equation with only two contributors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vorticity advection (VA) and temperature advection is derived for midlatitude synoptic-scale systems only.Based on reliable reanalysis data,new evidence revealed by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cases indicates that forecasters might sometimes experience problems by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500-hPa VA when estimating vertical motions not only in subtropical systems but also in systems meeting all the assumptions of the QG omega equation.Our investigations also showed that explicitly considering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horizontal divergence could allow for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vertical motions and weather in these real cases,suggesting that this equation might not be sufficien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only two horizontaldivergence-related (HDR) mechanisms and the absence of other HDR mechanisms,e.g.,frictional force,mountain barriers,diabatic/adiabatic processes,and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of air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ega estimation weather forecast horizontal divergence vertical motion
下载PDF
广东省汛期分钟尺度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持续性特征
11
作者 肖柳斯 张华龙 +3 位作者 吴乃庚 侯灵 冯璐 刘文君 《大气科学》 2024年第5期1728-1742,共15页
为提高华南季风区高频尺度极端降水发展规律的认识,基于2013~2021年自动气象站逐5分钟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广东汛期5分钟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和降水事件持续性特征,并与小时尺度极端降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分钟极端降水阈值(E5min)呈... 为提高华南季风区高频尺度极端降水发展规律的认识,基于2013~2021年自动气象站逐5分钟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广东汛期5分钟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和降水事件持续性特征,并与小时尺度极端降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分钟极端降水阈值(E5min)呈显著的经向差异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高值中心,受地形山脉的固有影响小,而1 h极端降水阈值(E1h)自沿海向陆地减小,高值区主要位于偏南风的地形迎风坡。前汛期E5min自西南向东北减小,后汛期分布相对均匀。与小时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前汛期各地E5min均有双峰结构(主峰在下午,次峰在早晨),后汛期仅毗邻珠江口的3个区具双峰分布,其余地区为单峰型。基于固定站点极端降水事件持续时间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阳江以东的南部沿海、龙门暴雨中心附近平均持续时间最长,阳江以西沿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地区次之,西北部和东北部最短。进一步归纳具有时空关联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现,白天极端事件较夜间的频数更高、移速更快、范围更广,而夜间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对比而言,内陆地区降水系统的移速较沿海地区快,尤以广东西北部最快,导致该区5分钟降水效率高,但小时阈值较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沿海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最长(夜间可达2.3~3.77小时),可能与该地区受城市群、海陆效应等综合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5分钟雨量 K-means方法 日变化 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