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
作者 廖倩 向梦玲 +4 位作者 凌洪权 董春霞 骆璐 吴胜昔 曾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297,共7页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并对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4A、3-4E、5-10B;经过亚型鉴定,3-8E、2-4A为IgG1亚型,5-10B为IgG2b亚型。将5-10B细胞株使用腹腔注射法制备腹水,并通过Protein A柱纯化腹水。纯化后单抗达到了电泳纯,BCA法测定其浓度最高可达1.431 8 mg·mL^(-1), ELISA效价达到1∶512 000,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研究制备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布鲁氏菌病特异性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LPS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生物特性鉴定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引发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海妮 李宇轩 +2 位作者 温晓敏 席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患者的年龄以及之前的药物使用史等。然而,这些因素与癫痫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本综述旨在系统地回顾PISE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方法和现有治疗策略,并探讨当前研究的限制与针对PISE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 卒中后癫痫评分系统 缺血 缺氧 神经炎症 抗癫痫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3
作者 袁滋铎 解进祎 +3 位作者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后S1皮质神经元Arc进行标记并观察,通过分析Arc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两组S1皮质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利用病毒稀疏标记方法标记S1皮质的锥体神经元,比较两组小鼠神经元树突数量及树突棘的形态与数量分布。结果:胡须刺激两组小鼠后发现Arc阳性神经元在S1浅层至深层均有分布,其中在Ⅱ/Ⅲ与Ⅴ层分布更密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TSD组在不同层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增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神经元相比,PTSD组小鼠树突棘密度在Ⅱ/Ⅲ层异常增高,其中蘑菇型树突棘数量增多,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而S1Ⅴ层蘑菇型与细长型的树突棘数量均较多,但树突棘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PTSD小鼠胡须刺激后S1神经元过度激活,神经元结构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级躯体感觉皮质 胡须刺激 ARC 稀疏标记 小鼠
原文传递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
4
作者 唐静荣 余小雨 +4 位作者 郭权宪 魏亚诺 田家欣 武胜昔 项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方法:3xTg-AD小鼠3月龄时交替进行为期8 d的应激刺激,通过行为学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并制订评价标准,进行认知行为的检测及分析,取海马部位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聚集情况、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结果:抑郁相关行为学结果提示CSDS+CUMS组小鼠出现抑郁相关表型。认知行为检测发现CSDS+CUMS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显示CSDS+CUMS组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条件恐惧实验中CSDS+CUMS组小鼠无明显恐惧记忆丧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DS+CUMS组小鼠海马区4月龄出现Aβ沉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加(P<0.001),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丢失(P<0.001);8月龄时CSDS+CUMS组小鼠提早出现tau蛋白聚集。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3xTg-AD小鼠抑郁后提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AD相关病理沉积增多,并伴随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海马区 小鼠
原文传递
SOX2/DRD2 signaling pathway facilitates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in cerebral ischemic mice
5
作者 YI Xuyang KANG Enming +4 位作者 WANG Yanjin ZHANG Kun LIN Wei wu shengxi WANG Yazhou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pamine receptor D2(DRD2)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SOX2-regula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cells(NSCs)and astrocytes.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SOX2-GFP mic...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pamine receptor D2(DRD2)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SOX2-regula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cells(NSCs)and astrocytes.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SOX2-GFP mice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SOX2-positive cell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cortex.Primary NSCs/astrocytes culture,ChIP-seq and Western Blot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and verify the expression of candidate genes.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neurosphere formation,photochemical ischemia,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behavior tests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ctivating DRD2 signaling 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Result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e NSC-astrocyte switch of SOX2-expression in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cortex.ChIP-seq revealed enrichment of DRD2 signaling by SOX2-bound enhancers in NSCs and SOX2-bound promoters in astrocytes.West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verified the expression of DRD2 in NSCs and reactive astrocytes.Application of quinagolide hydrocholoride(QH),an agonist of DRD2,significantly promoted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following ischemia.In addition,quinagolide hydrocholoride treatment improved locomotion recovery.Conclusion:Activating DRD2 signaling facilitates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and may be used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ASTROCYTE DEDIFFERENTIATION SOX2 dopamine D2 receptor(DRD2) mouse
原文传递
小鼠未定带腹侧区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的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彭诗皓 樊泽 +5 位作者 戴梓怡 张怡文 史晓烔 朱媛媛 武胜昔 黄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上建立慢性瘙痒模型,然后运用视频跟踪系统检测痒行为,以验证模型制备是否成功。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悬尾实验检测慢性痒模型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利用GAD67-GFP小鼠观察未定带(ZI)各区域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对照组和DCP组小鼠ZIv内GABA能神经元与FOS的双标情况。结果:在GAD67-GFP小鼠的脑切片上可观察到GABA能神经元在未定带各亚区均有分布,且更集中于ZIv。DCP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01)。悬尾实验中DCP组小鼠完全不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出现抑郁样不动状态。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DCP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进入十字交叉区域的次数和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CP组小鼠ZIv内F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该区域观察到大量的FOS与GABA能神经元的共标细胞。结论:小鼠未定带以GABA能神经元分布为主,且更集中于ZIv;慢性痒状态下,ZIv内GABA能神经元激活,为ZIv内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及其伴发的负性情绪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GABA能神经元 痒觉 负性情绪 小鼠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治疗慢性痛及情绪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文烨 孟凡成 +5 位作者 钟建心 崔玥 汪涛 武胜昔 薛茜 徐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86,共4页
慢性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药物治疗慢性痛及情绪障碍效果不佳,且常伴有成瘾、大脑发育改变等副作用。近年来,针对慢性痛和情绪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有氧运动能明显减轻慢性痛感觉,改... 慢性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药物治疗慢性痛及情绪障碍效果不佳,且常伴有成瘾、大脑发育改变等副作用。近年来,针对慢性痛和情绪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有氧运动能明显减轻慢性痛感觉,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有氧运动如何减缓慢性痛及其情绪障碍共病的潜在神经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氧运动是以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运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条件下神经营养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等分子可能参与缓解慢性痛及及负性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有氧运动治疗慢性痛及其情绪障碍共病潜在神经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慢性痛 情绪障碍 神经机制
原文传递
弓形虫表面主要抗原1(SAG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8
作者 代琴 骆璐 +5 位作者 董春霞 凌洪权 吴胜昔 曾政 秦萍 韦广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3,128,共6页
为了实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 1,SAG1)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试验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登录号为S76248.1)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 为了实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 1,SAG1)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试验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登录号为S76248.1)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AG1,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对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实现对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使用NGC^(TM)层析纯化系统纯化重组蛋白,并分别以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犬弓形虫阳性血清作为一抗、羊抗鼠IgG-HRP和HRP-兔抗犬作为二抗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AG1经双酶切分别在5 900 bp和1 020 bp处出现1条载体条带和1条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重组蛋白大小为55 ku且以包涵体的形式成功表达,当诱导条件为25℃、0.4 mmol/L IPTG诱导8 h时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条带单一,纯度较高,3个样品质量浓度分别为0.409 5,0.368 5,0.451 9 mg/mL;表达的重组蛋白与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犬弓形虫阳性血清均能特异性结合。说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弓形虫SAG1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和质量浓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原核表达 镍柱纯化 蛋白免疫印迹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小鼠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MyD88通路促进神经元铁死亡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乔 李涛 +5 位作者 赵莉莉 陈志阳 高小川 刘芳芳 武胜昔 邝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SCI)后小胶质细胞(MG)炎性活化对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及其关键信号通路,为修复脊髓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小鼠胸段脊髓夹伤后3 d,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钙接头蛋白(Iba-1)与4-羟基壬烯醛(4HNE)的表达。以脂多糖(LPS)...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SCI)后小胶质细胞(MG)炎性活化对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及其关键信号通路,为修复脊髓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小鼠胸段脊髓夹伤后3 d,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钙接头蛋白(Iba-1)与4-羟基壬烯醛(4HNE)的表达。以脂多糖(LPS)及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D88)抑制剂ST2825处理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另以糖氧剥夺(OGD)处理SH-SY5Y细胞,再将两种细胞用Transwell共培养24 h,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活力,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SH-SY5Y细胞死亡情况,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炎性活化情况和SH-SY5Y细胞铁死亡分子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脊髓夹伤后3 d可见损伤局部神经元铁死亡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上调小胶质细胞中MyD88、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分子表达。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与SH-SY5Y细胞共培养,可促进OGD诱导的SH-SY5Y细胞死亡率进一步增加,同时使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血红素加氧酶1(HO-1)、铁蛋白重链(FTH1)等分子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而MyD88抑制剂ST2825能抑制小胶质细胞的促炎性激活,明显减轻SH-SY5Y细胞铁死亡发生。结论:SCI局部神经元铁死亡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促炎性激活可促进神经元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元铁死亡 小胶质细胞 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 细胞共培养 小鼠
原文传递
狂犬病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10
作者 谷志鹏 向梦玲 +5 位作者 凌洪权 骆璐 吴胜昔 董春霞 冉皑 郭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349,共6页
为实现狂犬病病毒核衣壳蛋白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参考GenBank中发布的RV N基因序列(登录号为1489853),在不改变RV 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化学合成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 为实现狂犬病病毒核衣壳蛋白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参考GenBank中发布的RV N基因序列(登录号为1489853),在不改变RV 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化学合成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V N,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His-tag镍柱进行重组RV N蛋白的纯化,对纯化后的RV N蛋白进行SDS-PAGE鉴定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在1359 bp处有目的条带,经测序后与其所对应的已知基因序列完全相符,当重组菌在IPTG浓度0.1mmol/L、30℃诱导6 h,RV N蛋白表达量最高;经过镍柱纯化获得了RV N重组蛋白;BCA法测得重组RV N蛋白浓度达1.783 mg/mL;在51KD处可见明显的蛋白印迹,与预期目的条带相符;使用该方法成功在大肠杆菌系统高效表达了RV N蛋白,为后续狂犬病的检测与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N蛋白 原核表达 镍柱纯化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调节小鼠嗅上皮损伤后的反应性细胞增殖
11
作者 符帆帆 陈玉洁 +5 位作者 郑威安 孟欣宇 杨彦玲 武胜昔 王亚周 赵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嗅细胞死亡及其对损伤后反应性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野生型小鼠、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敲除小鼠、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基因敲除小鼠和甲巯咪唑制备嗅上皮损伤模型;采用末端脱氧... 目的:探讨嗅细胞死亡及其对损伤后反应性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野生型小鼠、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敲除小鼠、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基因敲除小鼠和甲巯咪唑制备嗅上皮损伤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活体碘化丙啶(PI)标记法观察细胞死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程序性细胞坏死关键蛋白分子RIPK3、MLKL及磷酸化(p-MLKL)水平变化。采用BrdU掺入法研究细胞增殖。结果:嗅上皮损伤后3 d,嗅细胞主要发生坏死,少量发生凋亡。嗅上皮的RIPK3上调且MLKL磷酸化水平增加。BrdU掺入实验表明:程序性坏死关键分子RIPK3或MLKL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嗅细胞反应性增殖。结论:嗅上皮损伤后早期,主要发生程序性坏死。阻断程序性细胞坏死可促进嗅细胞前体细胞的反应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程序性细胞坏死 增殖 小鼠
原文传递
中缝背核5 羟色胺能神经环路在慢性痛及 焦虑共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玥 黄文烨 +7 位作者 孟凡成 薛茜 钱正一 陈桢熹 黄芷桐 武胜昔 白占涛 徐晖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109-1112,1117,共5页
慢性痛患者常伴随情绪认知障碍共病,譬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目前认为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T)能系统参与缓解慢性痛与焦虑,其神经环路机制尚不清楚。DRN 5-HT能神经元能够与大脑的广泛区域形成神经环路连接,DRN 5-HT... 慢性痛患者常伴随情绪认知障碍共病,譬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目前认为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T)能系统参与缓解慢性痛与焦虑,其神经环路机制尚不清楚。DRN 5-HT能神经元能够与大脑的广泛区域形成神经环路连接,DRN 5-HT能系统还存在着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本文将从神经环路机制的角度出发,就目前已明确参与调控慢性痛和焦虑样行为的DRN 5-HT能神经元和相关神经环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5羟色胺 慢性痛 焦虑
下载PDF
三种组织线粒体对小鼠原代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的影响
13
作者 韩红丽 张坤 +5 位作者 鲜盼盼 符帆帆 郑威安 王亚周 武胜昔 高枫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比较研究肝脏、心肌和骨骼肌来源的线粒体对小鼠原代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别提取C57BL/6小鼠肝脏线粒体、心肌线粒体和骨骼肌线粒体。分离和培养孕14~17 d的C57BL/6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进... 目的:比较研究肝脏、心肌和骨骼肌来源的线粒体对小鼠原代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别提取C57BL/6小鼠肝脏线粒体、心肌线粒体和骨骼肌线粒体。分离和培养孕14~17 d的C57BL/6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进行划痕损伤,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三种组织来源线粒体进行共培养。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活细胞碘化丙啶(PI)标记观察神经元死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线粒体体复合体酶活性和ATP水平。结果:TUNEL染色、PI染色显示:三种线粒体处理后,肝脏线粒体处理组的神经元死亡最少,提示肝脏线粒体的促神经元存活能力最强。肝脏线粒体处理组神经元GAP-43的表达水平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同数量的肝脏线粒体产生更高水平的ATP。并且肝脏线粒体可显著促进神经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的活性。结论:与心肌线粒体、骨骼肌线粒体相比,肝脏线粒体具有更强大的促神经元存活和促轴突再生的能力,可用于体内线粒体移植修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轴突再生 神经元存活 细胞培养 小鼠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神经炎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雷婷 杨丁丁 +2 位作者 万向东 蔡国洪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目前对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与ASD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与ASD发病密...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目前对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与ASD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与ASD发病密切相关,在ASD小鼠模型以及ASD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并分泌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γ⁃干扰素(IFN⁃γ)的升高。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与ASD发生的相关性,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炎性 小胶质细胞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叶皮质中GABA能神经元对慢性痛的调控
15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白占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慢性痛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三种逆行示踪工具标记小鼠前扣带回皮质传入核团的比较
16
作者 肖昊翔 解进祎 +4 位作者 刘明月 刘珺琛 袁滋铎 武胜昔 郭保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腹侧眶皮层、视皮层等区域均能够高效标记。其中,RV在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标记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工具。结论:ACC接受脑内的广泛投射,而三种逆行示踪剂在标记效率和标记神经元结构完整性上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层 重组腺相关病毒 荧光乳胶微球 狂犬病毒 神经示踪 小鼠
原文传递
选择性神经损伤小鼠不同阶段情感障碍与运动功能评估
17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小鼠不同时期的疼痛阈值、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等进行研究,系统性分析SNI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机体状态。方法: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进行结扎并远端切除约2 mm,保留腓肠神经以建立SNI模型。分别在术后7、14、30、60 d利用von Frey丝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检测,利用步态分析以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在术后30 d和60 d进行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以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T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抑郁样行为。结果:小鼠在SNI术后产生长期稳定的机械痛敏现象,术后60 d产生稳定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而绝望相关的抑郁样行为比快感缺失相关的抑郁样行为出现更早,在术后30 d即可出现。SNI模型小鼠出现长期稳定的步态行为异常,且运动功能恢复缓慢。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评估SNI术后不同时期疼痛状态、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选择性神经损伤 步态分析 情感障碍 小鼠
原文传递
脱-γ-羧基凝血酶原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18
作者 龚吕鸿 徐丽 +5 位作者 刘雅楠 吴胜昔 许东 秦萍 韦广苗 曾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1-336,共6页
为实现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参考GenBank中发布的DCP基因CDS序列(LX095963),在保证DCP蛋白氨基酸序列正确的基础上,优化该基因的密码子;化学合成CDS序列基因,并将其融合至pET28a(+... 为实现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参考GenBank中发布的DCP基因CDS序列(LX095963),在保证DCP蛋白氨基酸序列正确的基础上,优化该基因的密码子;化学合成CDS序列基因,并将其融合至pET28a(+)质粒中,构建pET28a(+)/DCP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化至感受态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Ni柱纯化DCP蛋白,进行DCP重组蛋白纯度检测、浓度测定及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1875 bp处的双酶切条带,经测序后与已优化的基因序列完全切合。重组菌的DCP蛋白表达最高时,诱导条件为25℃、IPTG终浓度为0.8 mmol/L、时间6 h;经Ni柱纯化后的DCP重组蛋白纯度较高,浓度达1.04 mg/mL;在72 kD处有明显的蛋白条带,切合预期。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出DCP蛋白,为后续DCP检测方法研究提供试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Γ-羧基凝血酶原 Ni柱纯化 原核表达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神经前沿技术融入本科生神经科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19
作者 项捷 吴振宇 +3 位作者 黄静 李辉 武胜昔 徐晖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神经科学课程是本校本科生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作为本校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分为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课程2个模块进行授课。神经解... 神经科学课程是本校本科生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作为本校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分为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课程2个模块进行授课。神经解剖学主要讲授神经系统结构,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神经生物学主要从细胞、组织、环路等多层次讲授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揭示脑功能与脑疾病的神经机制,注重授课内容的前沿性与交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神经科学 神经系统结构 医学基础课程 医学本科生 神经生物学 脑疾病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氯化胆碱和蔗糖切片液制作的小鼠脑片下丘脑视前区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20
作者 马乖乖 毛宏晖 +6 位作者 奚楷文 刘明月 肖昊翔 袁滋铎 武胜昔 王文挺 殷松娜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切片液对小鼠下丘脑视前区(mPOA)脑片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C57雌性小鼠,异氟烷麻醉后心脏灌注(通混合气950 mL/L O_(2),50 mL/L CO_(2))4℃氯化胆碱切片液或蔗糖切片液后取脑,振动切片机制备含mPOA脑区... 目的比较不同切片液对小鼠下丘脑视前区(mPOA)脑片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C57雌性小鼠,异氟烷麻醉后心脏灌注(通混合气950 mL/L O_(2),50 mL/L CO_(2))4℃氯化胆碱切片液或蔗糖切片液后取脑,振动切片机制备含mPOA脑区的冠状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mPOA电生理特性。结果采用蔗糖切片液制作的脑片mPOA神经元的内在兴奋性要优于氯化胆碱切片液,具体表现为细胞静息膜电位更超极化,动作电位幅度、不同电流刺激平均放电幅度、放电个数均高,半宽、基强度较小。而氯化胆碱切片液制作的脑片突触活性要更好,表现为兴奋性微小突触后电流频率高于蔗糖切片液制作脑片的细胞。结论蔗糖切片液和氯化胆碱切片液在保证细胞活性的情况下,蔗糖切片液更适合记录mPOA神经元的内在兴奋性,而氯化胆碱切片液更适合突触特性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蔗糖 下丘脑内侧视前区 脑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