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microorganism diversity to nitrogen addition in the desert steppe,China
1
作者 YE He HONG Mei +4 位作者 XU Xuehui LIANG Zhiwei JIANG Na TU Nare wu zhend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47-459,共13页
Nitrogen(N)deposition is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global change and poses a threat to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The impact of plant-soil microbe relationships to N deposition has recently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 Nitrogen(N)deposition is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global change and poses a threat to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The impact of plant-soil microbe relationships to N deposition has recently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Soil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proven to provide nutrients for specific plant growth,especially in nutrient-poor desert steppe ecosystems.However,the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plant-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teractions in such ecosyste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o investigate these effects,we conducted a 6-year N-addition field experiment in a Stipa breviflora Griseb.desert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Four N treatment levels(N0,N30,N50,and N100,corresponding to 0,30,50,and 100 kg N/(hm2•a),respectively)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atmospheric N depos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deposi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desert steppe plants.N deposi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lfa-diversity of plant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desert steppe,and low and mediate N additions(N30 and N50)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m.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plant Shannon index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oil bacterial Chao1 index.N deposi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beta-diversity of plants and soil bacteria,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fungal communities.In conclusion,N deposition led to co-evolution between desert steppe plants an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while fungal communities exhibited strong stability and did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These findings help clarify atmospheric N deposition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health and function of the desert step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icroorganisms plant-microbial community interaction plant diversity nitrogen deposition desert steppe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对长期氮素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振丹 马尚飞 +2 位作者 卢俊艳 杨殿林 红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0-1530,共11页
为解析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对长期氮素添加的响应,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设计氮素添加试验,设置8个氮处理,为0(N0)、15(N15)、30(N30)、50(N50)、100(N100)、150(N150)、200(N200)和300(N3... 为解析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对长期氮素添加的响应,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设计氮素添加试验,设置8个氮处理,为0(N0)、15(N15)、30(N30)、50(N50)、100(N100)、150(N150)、200(N200)和300(N300)kg·hm^(–2)·a^(–1)(以N计),土壤样品于2019年8月采集,进行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测定,探究氮素添加10年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长期氮素添加下土壤有机碳(SOC)及土壤惰性碳(RP-C)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活性有机碳(LP-C)的含量增加,其中活性碳组分Ⅰ(LPⅠ-C)增加了0.48%~15.59%,活性碳组分Ⅱ(LPⅡ-C)增加了1.94%~8.41%,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有机碳(D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显著变化,且土壤碳组分整体在N30~N100处理变化敏感;(2)分析土壤有机碳对氮素添加的敏感指数(SI)可知,MBC对长期氮素添加响应更为敏感,可作为本区域有机碳变化的指示碳组分;(3)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显示,长期氮输入条件下土壤碳组分主要受植物生物量与土壤pH的共同调控。综上所述,氮素添加提高了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且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pH与植物生物量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土壤有机碳 敏感指数 驱动因素 草甸草原
下载PDF
基于改进SAX算法与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的配电网负荷-馈线智能匹配方法
3
作者 胡苏筠 曹瑛 +2 位作者 张霞 吴震旦 胡军 《浙江电力》 2023年第7期76-85,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愈来愈频繁,配电网负荷-馈线匹配面临采样数据高维异构且价值密度低、现有匹配算法对负荷物理特征依赖度高、参数设置灵活性弱等难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AX(符号聚合近似)算法与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的... 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愈来愈频繁,配电网负荷-馈线匹配面临采样数据高维异构且价值密度低、现有匹配算法对负荷物理特征依赖度高、参数设置灵活性弱等难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AX(符号聚合近似)算法与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的配电网负荷-馈线智能匹配方法。首先,建立面向离散符号化时间数据序列的数据价值提升模型,将高维异构的数据近似表示为低维统一的符号,修正和填充异常数据、空白数据。其次,构建改进CNN-LSTM(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混合神经网络,对负荷数据进行所属馈线匹配分类训练,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深入挖掘负荷数据的潜在数学关系,降低对负荷物理特征的依赖度。然后,引入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训练参数进行逐次更新,提高馈线拓扑变化时神经网络模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最后,对某地区100条馈线进行负荷匹配实验验证,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匹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符号聚合近似算法 贝叶斯超参数优化 多头注意力机制 改进CNN-LSTM 负荷-馈线匹配
下载PDF
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两种多年生禾草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叶贺 红梅 +5 位作者 梁志伟 图纳热 武振丹 王力群 包明哲 赵巴音那木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10-2920,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变化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其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及其二者交互作...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变化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其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基础。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两种植物凋落物,开展为期4年的长期分解实验,探究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实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水(C)、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30(N30)、50(N50)和100(N100) kg hm^(-2)a^(-1)4个氮素梯度。结果表明:(1)增雨和氮沉降促进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减雨反之,降水对两种凋落物影响具有差异,而氮沉降的作用不依赖于物种;(2)氮沉降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5.12%—14.82%,增雨与氮沉降交互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3.69%—28.75%;(3)降水始终有利于凋落物中碳、纤维素和木质素释放,而分解后期氮沉降对其影响不显著,凋落物分解后期主要受木质素分解速率控制。综上所述,影响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其次是氮素,二者对凋落物分解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氮沉降 降水变化 荒漠草原
下载PDF
草甸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化学结构对长期氮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裴志福 红梅 +3 位作者 武振丹 卢俊艳 张月鲜 沈钦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1-489,共9页
为探究长期氮输入对草甸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化学结构影响,以内蒙古东北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设置0(CK)、30(N30)、50(N50)、100(N100)、150(N150)、200(N200)kg/(hm^(2)·a)6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测定土壤不同组分... 为探究长期氮输入对草甸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化学结构影响,以内蒙古东北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设置0(CK)、30(N30)、50(N50)、100(N100)、150(N150)、200(N200)kg/(hm^(2)·a)6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测定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①相比CK,长期氮输入条件下可提高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增幅0.3%~13.6%),且主要表现为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增加(9.22%~16.39%),但降低土壤轻组有机碳(LOC)含量。②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土壤LOC主要来源于脂肪碳、芳香碳、酚醇化合物,POC主要来源于芳香碳和酚醇化合物,矿物结合有机碳(MOC)主要来源于烷基碳和多糖。③相比CK,施氮处理凋落物和LOC官能团中烷氧碳(单糖+多糖)的相对强度降低,烷基碳、芳香碳相对强度增加;土壤POC和MOC官能团中烷氧碳、烷基碳及芳香碳相对强度增加,酚醇化合物相对强度降低;且施氮处理下凋落物及其不同土壤碳组分有机碳结构稳定性(芳香碳/脂肪碳)均高于CK。④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增加,通过提高土壤地上生物量(AGB)可促进POC和MOC的形成,但由于氮添加导致的土壤pH降低会反过来促进MOC的分解。这些结果表明,长期氮输入SOC含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土壤POC的增加,随着施氮水平增加,植物碳的输入提高SOC含量的同时通过促进土壤中凋落物残体中木质素等芳香碳的积累来提高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化学结构稳定性。综上所述,研究结果强调了氮输入条件下土壤颗粒有机碳的重要性以及凋落物中木质素衍生物的积累可能是介导氮输入下土壤碳固存的关键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化学结构 碳组分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长期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振丹 红梅 +3 位作者 马尚飞 卢俊艳 裴志福 杨殿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4-1541,共8页
为解析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设计氮磷添加试验,研究施N、P和NP混合施入(其中N和P的施入量均为100 kg hm-2a-1)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 为解析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设计氮磷添加试验,研究施N、P和NP混合施入(其中N和P的施入量均为100 kg hm-2a-1)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动物于2019年牧草返青期(5月)、生长期(8月)和枯黄期(9月末)进行采集.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N和NP添加使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增加了1.38倍和1.15倍,类群数显著增加28.57%和21.43%,P处理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试验区植被生长期(8月)良好的水热条件更适合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3)冗余分析(RDA)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主要受pH和植物均匀度影响,且pH是控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揭示长期的养分添加通过改变植物均匀度与土壤pH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产生积极影响,且土壤pH比植物均匀度的贡献更大.(图6表3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草甸草原 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