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增加子代肝细胞癌的发病率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瑜 郑凌 +4 位作者 张煜 黄昆 SUN Y wang q ZHANG Y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52-2252,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9月报道】题:多代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增加子代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作者Sun Y等)肥胖是影响肝细胞癌(HCC)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Sun等团队前期在Journal of H...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9月报道】题:多代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增加子代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作者Sun Y等)肥胖是影响肝细胞癌(HCC)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Sun等团队前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2012年)发表研究发现母系肥胖可使子代脂肪肝病变发生传代性累积,但目前领域内尚不清楚母系肥胖是否会影响子代HCC的发生发展。因此,本研究设计有关实验旨在研究这其中的联系及其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脂肪肝 肥胖 潜在机制 母系 发病率 子代
下载PDF
2001~2011年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China PEACE):一项基于医院数据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Li J Li X +1 位作者 wang q 李汭傧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12-1212,共1页
背景:尽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十分危险,但是过去10年中国并没有国家级有代表性的研究来描述其临床特征、处理方案以及结局。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数据 中国 临床特征 国家级
下载PDF
人源γ-分泌酶的三维结构
3
作者 Peng Z Zhu Y +3 位作者 wang q 韩鸿雁 许春伟 李晓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6-1236,共1页
人源γ-分泌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直接相关,其组成复杂,由早老素-1(PS1)、PEN-2、APH-1和nicastrin四个亚基组成。AD属于膜嵌入式蛋白酶,通过底物切割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异常切割淀粉样前体蛋白AP... 人源γ-分泌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直接相关,其组成复杂,由早老素-1(PS1)、PEN-2、APH-1和nicastrin四个亚基组成。AD属于膜嵌入式蛋白酶,通过底物切割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异常切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产生过量的淀粉样蛋白(Aβ)。Aβ易在脑部发生沉积,从而诱发AD。本组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单颗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分泌酶 淀粉样前体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三维结构 颗粒分析 胞外结构域 作用机制 跨膜结构域 羧肽酶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和神经保护功能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Chen SH Oyarzabal EA +6 位作者 Sung YF Chu CH wang q Chen SL Lu RB Hong JS 唐颖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50-50,共1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细胞存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培养,给予细菌脂多...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细胞存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培养,给予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观察各种细胞的反应。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元毒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主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如果去掉上清液中由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显著降低。为了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培养了高浓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发现LPS不能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 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iN OS/NO)释放。但如果在培养的高浓度星形胶质细胞中增加0.5%~1%的小胶质细胞,则可以诱导TNF-α及iN OS/NO的释放。这提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前炎症因子及GDNF是必须的。我们还发现,小胶质细胞释放的TNF-α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不会直接被LPS激活,而是通过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被激活,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因炎症反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毒性物质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反应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腹外侧隔核(PVH-LSV)环路调控内脏痛
5
作者 Li YC wang q +1 位作者 Li MG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0-950,共1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内脏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多数IBS病人经历过创伤和心理压力,尤其是早期生活压力。关于内脏痛机制的研究,既往主要集中在外周及脊髓水平。苏州大学徐广银教...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内脏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多数IBS病人经历过创伤和心理压力,尤其是早期生活压力。关于内脏痛机制的研究,既往主要集中在外周及脊髓水平。苏州大学徐广银教授团队采用新生期母爱剥夺(NMD)模型,从中枢环路层面深入解析内脏痛的机制。主要结果:(1)首先,研究者寻找内脏痛特异性激活的脑区。在给予小鼠结直肠扩张(CRD)时,腹外侧隔核(LSV)神经元的c-fos表达及神经元钙信号增加,并且NMD小鼠增加的更明显。给予小鼠体表刺激(足底给予von Frey Hair刺激),LSV神经元的c-fos表达及神经元钙信号增加,但是NMD小鼠增加与正常小鼠类似。此结果表明,LSV是内脏痛特异性激活的脑区。(2)LSV脑区免疫荧光双标法表明,内脏痛主要激活CaMKIIα阳性神经元表达c-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隔核 内脏痛 脊髓水平 肠易激综合征 下丘脑室旁核 正常小鼠 IBS 神经元
下载PDF
Diagnostic value of amino acid consumption test on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6
作者 Lei ZM Li DY +4 位作者 Li J wang q He K Zheng SL Gan Y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90-292,共3页
INTRODUCTIONAmino acid consumption test (AACT) has a high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evaluating exocrinepancreatic insufficiency,but its diagnostic valueto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in Chinese hasnot been w... INTRODUCTIONAmino acid consumption test (AACT) has a high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evaluating exocrinepancreatic insufficiency,but its diagnostic valueto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in Chinese hasnot been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oralreagent stimulating pancreatic secretion (O-AACT)was used instead of cerulein(I-AACT) for amidoacid consumption test and the dignostic efficiency ofO-AACT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I-AACTon the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in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diagnosis AMINOACID CONSUMPTION TEST CERULEIN CHOLELITHIASIS
下载PDF
北美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M蛋白新线性抗原表位的特性研究
7
作者 wang q 吴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139,共1页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6基因编码的M蛋白被认为是PRRSV中最保守的蛋白之一。近几十年来,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被用来对多种疾病提供可靠检测。本试验制备和鉴定了2个针对PRRSV M蛋白线性表位的不同Mabs。免疫荧光试验...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6基因编码的M蛋白被认为是PRRSV中最保守的蛋白之一。近几十年来,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被用来对多种疾病提供可靠检测。本试验制备和鉴定了2个针对PRRSV M蛋白线性表位的不同Mabs。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2个Mabs均表现出对原始PRRSV病毒粒子和重组M蛋白的结合能力。利用一系列M蛋白截短表达形成的相互重叠片段来定位每个Mab的靶表位,然后通过一组表达的多肽扫描精确表位。利用Mabs 1C8和3F7鉴定了2个表位的多肽序列,分别为3SSLD6和155VLGGRKAVK163,这2个表位首次被精确定位,且前者是新鉴定出来的M蛋白表位。Mab表位序列的比对结果显示,M蛋白的这2个表位在北美型PRRSV毒株间高度保守。这2个Mabs及其确定的表位,对诊断和检测工具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如免疫荧光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M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表位
下载PDF
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对初次全关节置换术感染率的影响
8
作者 wang q XU C +1 位作者 GOSWAMI K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833-833,共1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同一个医疗机构的两个部门6972例初次全膝置换术或者全髋置换术患者资料,患者至少随访1年。手术都是由5位具有关节置换术资格的医生完成。分析1年内感染数据,探讨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对初次全关节置换术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同一个医疗机构的两个部门6972例初次全膝置换术或者全髋置换术患者资料,患者至少随访1年。手术都是由5位具有关节置换术资格的医生完成。分析1年内感染数据,探讨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对初次全关节置换术感染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部门全关节置换术后1年感染率相似。多因素分析证明,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不能降低初次全关节置换术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感染数 全髋置换术 层流通风 手术室 医疗机构 感染率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Effect of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C-reactive protei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echocardiograph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被引量:7
9
作者 Huang q qiuCG +4 位作者 Yuan Yq Zhao Y J Mao YL wang RM wang q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23-626,共4页
Backgrou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developed rapidly,and is a commonly performed ablation in many major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world,due to its satisfactory resul... Backgrou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developed rapidly,and is a commonly performed ablation in many major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world,due to its satisfactory result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RFCA on C-reactive protein (CR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and echocardiograph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permanent AF.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71 males,mean age (50.8&#177;12.0) years) with persistent and permanent AF undergoing RFCA under guidance of the Carto merge technique were studied.Left atrial diameter (LAD),right atrial diameter (RAD),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CRP,and BNP were observed 3,6 and 12 months after RFCA and compared with results before RFCA.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arrhythmias was observed 3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RFCA,LAD and RAD decreased and LVE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RFCA.Meanwhile,the levels of CRP and BNP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at 3,6,and 12 months after RFCA (P〈0.05).In the non-recurrent patients,LVEF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recurrent patients at 3,6,and 12 months after RFCA (P〈0.05).CRP and BNP level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non-recurrent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recurrent patients at 3,6,and 12 months after RFCA (P〈0.05).After one or two applications of RFCA,during a follow-up of 12 months,12 patients (10.0%) had AF,10 patients (8.3%) had atrial flutter,and 5 patients had atrial tachycardia (4.2%).Conclusions Conversion of AF to sinus rhythm by RFCA,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LA size and improve LVEF.It can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CRP and BNP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permanent AF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flammation and developing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catheter ablation C-reactive protei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胶东成矿省巨量金成矿模型:来自地壳速度结构的约束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爵 徐涛 +4 位作者 艾印双 俞贵平 杨英杰 许博 王庆飞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7-2952,共16页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带;在矿化规模和强度更大的成矿省西部下方8~12km处发育高速异常体,可能含有大量斜长角闪岩类组分,为金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此外,成像结果还显示,在成矿省西部和东部分别发育犁式断层系统和陡倾斜断层系统.结合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及区域上金矿化与镁铁质岩脉有密切时空关系的地质事实,文章提出了基于地震学约束的胶东地区金成矿过程模型:镁铁质岩浆的积聚和脱气导致大规模成矿之前在中地壳形成热液蚀变带(LVZ);后来,随着上升流软流圈的加热,壳内蚀变带释放出含金流体,在犁式断层系统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又可能从上地壳斜长角闪岩等岩石中萃取出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后,富金流体继续沿不同的断层系统向上运移并因条件改变而发生矿质沉淀,在西部以韧-脆性为主的犁式断层系内形成大规模的蚀变岩型矿石,而在东部陡倾斜脆性断层系内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石英脉型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省 成矿流体 噪声成像 地壳速度结构
原文传递
倒数第三次冰期冰量和太阳辐射对中国东部水文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权 袁莎悦 +10 位作者 梁怡佳 赵侃 邵庆丰 张振球 朱军吉 孔兴功 汪永进 蓝江湖 程海 夏程尉 李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由于缺乏可靠的降水记录,东亚季风区轨道尺度降水变化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葫芦洞一支230Th定年石笋的多指标(δ18O、δ13C、Sr/Ca和Mg/Ca)记录.该记录重建了340~261kyr BP区域水文气候历史,大致覆盖了倒数第三次冰期.δ18O... 由于缺乏可靠的降水记录,东亚季风区轨道尺度降水变化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葫芦洞一支230Th定年石笋的多指标(δ18O、δ13C、Sr/Ca和Mg/Ca)记录.该记录重建了340~261kyr BP区域水文气候历史,大致覆盖了倒数第三次冰期.δ18O记录主要受控于岁差周期,表明东亚夏季风在轨道尺度上响应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δ13C、Sr/Ca和Mg/C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受共同的影响因子控制,即局地水文变化.因此它们的第一主成分可以作为反映区域降水变化的代用指标.这一综合记录与黄土高原降水记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即在倒数第三冰期季风降水逐渐减少,与全球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叠加在此长期趋势上,三个湿润时期响应于高太阳辐射,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受全球冰量和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冰盖扩张和太阳辐射降低导致经向温度梯度提高和西风带的南移,从而缩短了梅雨和夏季降雨持续时间.降水重建与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表明,后者主要反映与季风环流相联系的东亚夏季风总体强度,但不直接反映洞穴地点的降水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洞 石笋记录 倒数第三次冰期 东亚夏季风降水
原文传递
汇聚板块边缘的埃达克质岩:成分和成因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强 郝露露 +9 位作者 张修政 周金胜 王军 李奇维 马林 张龙 齐玥 唐功建 但卫 范晶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5-1873,共29页
埃达克质岩是一类中酸性岩浆岩,在地球化学上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正的或者无Eu-Sr异常以及高的La/Yb和Sr/Y比值为特征.新生代火山弧环境中由俯冲洋壳(板片)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属于狭义的埃达... 埃达克质岩是一类中酸性岩浆岩,在地球化学上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正的或者无Eu-Sr异常以及高的La/Yb和Sr/Y比值为特征.新生代火山弧环境中由俯冲洋壳(板片)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属于狭义的埃达克岩,主要出现于环太平洋火山弧区(洋内弧、大陆弧、陆缘岛弧).而新生代由碰撞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主要出现在特提斯-青藏高原碰撞带.在火山弧区,俯冲板片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可以交代地幔楔形成一套特殊的岩石组合——埃达克岩-埃达克型高镁安山岩-Piip型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玻安山岩等,不同于俯冲大洋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大量资料显示,基性岩熔融产生埃达克质熔体的条件为压力1.2~3.0GPa、温度800~1000℃、H2O含量1.5~6.0wt.%,源区残留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金红石,很少或无斜长石.新生代铜金等矿床的分布与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分布区一致,并且一些矿床的成矿母岩就是埃达克质岩.因此,埃达克质岩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球深部动力学指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铜金成矿指示意义及勘探价值.尽管对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薄弱点,包括前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成因、岩浆起源、熔体-地幔作用及其与板块构造启动、地壳生长的关联等.未来需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不同类型岩石(包括中酸性岩浆岩)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的实验模拟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岩浆储库演化与埃达克质岩的形成、前新生代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与成因及动力学过程、板片熔体与地幔相互作用及交代作用、太古宙埃达克质英云闪长岩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启动及地壳生长、不同构造背景中埃达克质岩的形成与金属成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俯冲带 碰撞带 成因 成矿 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岳天祥 赵娜 +37 位作者 刘羽 王轶夫 张斌 杜正平 范泽孟 史文娇 陈传法 赵明伟 宋敦江 王世海 宋印军 闫长青 李启权 孙晓芳 张丽丽 田永中 王薇 王英安 马胜男 黄宏胜 卢毅敏 王情 王晨亮 王玉柱 鹿明 周伟 刘熠 尹笑哲 王宗 包正义 赵苗苗 赵亚鹏 焦毅蒙 Ufra NASEER 范斌 李赛博 杨阳 John P.WILSON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3-1105,共23页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传统算法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各种算法综合了外蕴量信息和内蕴量信息,同时运用了理论上完善的信息综合方法,使海拔高度曲面的升尺度均方根误差至少降低了9m,年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精度至少提高16%,年平均气温过去变化趋势的数据融合精度至少提高70%,年平均降雨量过去变化趋势的空间插值精度至少提高0.2%,碳储量的模型-数据同化精度提高了40%.文章最后讨论了生态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亟待解决的五大理论问题和四大应用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曲面建模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 空间升尺度 空间降尺度 空间插值 数据融合 模型-数据同化 模型耦合
原文传递
弧玄武岩的成因: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义刚 王强 +8 位作者 唐功建 王军 李洪颜 周金胜 李奇维 齐玥 刘平平 马林 范晶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8-1844,共27页
大洋俯冲带之上是否出现弧岩浆岩是汇聚板块边缘研究的前沿,而与弧系统演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岩石学问题是弧岩浆岩的起源.作为弧岩浆体系中最重要的岩石类型,弧玄武岩是揭示俯冲带地幔富集机制、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动力学过程最重要的&qu... 大洋俯冲带之上是否出现弧岩浆岩是汇聚板块边缘研究的前沿,而与弧系统演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岩石学问题是弧岩浆岩的起源.作为弧岩浆体系中最重要的岩石类型,弧玄武岩是揭示俯冲带地幔富集机制、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动力学过程最重要的"岩石探针"之一.俯冲大洋板片释放的流体或发生熔融产生的熔体在不同深度以不同比例交代地幔楔形成弧玄武岩的源区,导致大部分弧玄武岩展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而小部分玄武岩则显示高Nb或富Nb特征.还有少量在弧区分布的玄武岩表现出类似洋岛玄武岩或洋脊玄武岩的成分,对其地幔源区是否受到俯冲组分影响还存在争议.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岩浆混合乃至地壳混染等演化阶段,直至最后喷出地表.除了俯冲板片组分参与弧玄武岩地幔源区的形成外,位于弧前的俯冲上盘物质也可能会通过板片拖曳作用或俯冲侵蚀作用进入弧下地幔加入到弧玄武岩源区.此外,弧下软流圈地幔角流带来的热和物质在弧玄武质岩浆的形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关于弧玄武岩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但弧下地幔交代作用及玄武岩源区的形成、弧玄武岩的产生与岩浆储库演化、弧玄武质岩浆作用与物质循环、产生弧玄武岩的动力学机制与板块构造的启动等领域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玄武岩 岩石成因 俯冲板片-地幔楔相互作用 弧下地幔交代作用 俯冲带
原文传递
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晓 王强 +16 位作者 蔡树群 尚晓东 彭世球 舒业强 肖劲根 谢晓辉 张志伟 刘志强 兰健 陈大可 薛惠洁 王桂华 甘剑平 解习农 张锐 陈慧 杨庆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9-1932,共14页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发育了活跃的中深层动力系统,一方面促进了南海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调控上层风生环流,使得南海环流显著区别于其他热带与副热带海盆.南海活跃的中深层环流所具有的物质搬运能力又显著影响着南海的地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国对深海研究持续投入,在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就该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南海深海环流未来研究设想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深层环流 湍流混合 多尺度相互作用 深海环流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强 赵明辉 +4 位作者 张浩宇 张佳政 贺恩远 袁野 丘学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3-1568,共16页
南海西北次海盆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对于理解西北次海盆洋陆转换带属性及岩浆活动过程至关重要.OBS2006-2是一条平行于西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的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测线,文章在原来数据基础上,增加了该测线上重新解编的2台OBS数据,展开了震... 南海西北次海盆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对于理解西北次海盆洋陆转换带属性及岩浆活动过程至关重要.OBS2006-2是一条平行于西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的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测线,文章在原来数据基础上,增加了该测线上重新解编的2台OBS数据,展开了震相重新追踪与走时成像,获得了该测线下方地壳速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重新处理后的深部结构模型更加可靠;(2)沿NEE测线方向沉积基底变化较大可能与扩张后期较强的岩浆活动有关,Moho面埋深变化剧烈(23.5~11.8km),地壳厚度(20.5~6.5km)表现了由陆壳(西沙地块)到洋壳(西北次海盆)的变化;(3)模型中洋陆转换带宽度为~20km,Moho面埋深由15.0km剧烈抬升变浅到11.0km,地壳底部发育有~2km厚的高速层(7.2~7.4km s-1),地壳厚度(6~10km)在COT区间减薄~4km,表现为陆壳与洋壳的迅速转变.双峰海山的样品定年数据认为其形成于~23Ma,属于海盆停止扩张后的岩浆活动,具有9km厚的洋壳,其形成机制推测为在浮力驱动减压熔融作用下岩浆沿着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上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次海盆 海底地震仪 速度结构 双峰海山 洋陆转换带
原文传递
基于地倾斜数据的九寨沟Ms7.0地震旋转运动场构建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聪 曾祥芝 +2 位作者 王庆良 刘文义 汪翠枝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1-821,共11页
过去几十年由于对地面旋转运动认识的不足以及直接测量旋转分量存在实际困难,所以一直忽视了地震旋转分量的观测和研究.目前国内尚缺乏地震旋转量直接测量的工作,文章尝试讨论从地倾斜资料中获得地震旋转量的可能性.基于均匀全空间弹性... 过去几十年由于对地面旋转运动认识的不足以及直接测量旋转分量存在实际困难,所以一直忽视了地震旋转分量的观测和研究.目前国内尚缺乏地震旋转量直接测量的工作,文章尝试讨论从地倾斜资料中获得地震旋转量的可能性.基于均匀全空间弹性波场的位移公式,推导了剪切位错源在水平面产生的旋转运动场,对比分析了三分量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近、中、远场的特征.并根据自由表面旋转量与倾斜量的对应关系,获得了间接构建分层半空间中旋转运动场的方法.最后计算出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产生的理论旋转运动场,结果表明九寨沟Ms7.0地震产生的旋转运动场集中在震中附近约150km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区域.自由边界的存在对整个地震旋转运动场有衰减作用,特别是在旋转分量的能量优势方向衰减剧烈.通过实际地倾斜数据与理论旋转运动场的对比,发现特别是在远场区域,实际资料与理论计算结果的趋势性基本一致.表明了可以尝试从地倾斜资料中获得地震旋转运动水平分量,为完整描述地下介质的运动特征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旋转量 分层半空间 九寨沟地震 地倾斜 走滑断层
原文传递
伸展构造与华北克拉通破坏——花岗岩磁组构和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伟 曾纪培 +7 位作者 孟令通 邱华标 卫巍 任志恒 褚杨 李双建 宋超 王清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8-1593,共36页
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目前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大规模发育的岩浆岩是岩石圈深部减薄过程在浅部的重要响应,也是克拉通破坏在浅部的直接表... 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目前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大规模发育的岩浆岩是岩石圈深部减薄过程在浅部的重要响应,也是克拉通破坏在浅部的直接表现.岩体侵位机制和侵位过程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并记录同期区域大地构造信息.15年来,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部不同岩浆发育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及早白垩世晚期)22个花岗岩体开展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的研究,反演岩体的就位过程;结合早白垩世早期广泛发育的变质核杂岩,探讨岩体侵位的构造背景,进一步约束华北克拉通在不同阶段的构造背景及其与克拉通破坏的相关性.其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岩体均具有一致的N(E)-S(W)向的磁线理,早白垩世早期岩体和变质核杂岩以NW-SE向(磁)线理为主,早白垩世晚期岩体的磁线理则比较分散.结合区域构造,我们推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岩体侵位受区域N(E)-S(W)向弱伸展构造体系的控制,早白垩世早期岩体侵位则受区域NW-SE向伸展构造体系的控制,而早白垩世晚期岩体就位与先期浅表弱伸展已经产生空间相关.总而言之,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伸展构造经历了从N(E)-S(W)向NW-SE的转变,并体现出阶段性由弱渐强的表现.上述伸展构造发育方向的转变可能代表蒙古-鄂霍茨克带和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东部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花岗岩 花岗岩各向异性 华北克拉通东部 伸展构造 克拉通破坏
原文传递
冰期低纬度海洋铁-氮耦合作用促进大气CO2吸收的新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金明 王启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4,共2页
铁可明显提升高纬度大洋海域的碳固定水平已被大量研究证实(Martinez-Garcia等,2014),现代海洋中的铁-碳耦合机制也有不少研究,但铁-氮-碳耦合研究并不多见(Tagliabue等,2014;Song,2010).明确现代海洋关键过程,解析过去海洋变化,对预测... 铁可明显提升高纬度大洋海域的碳固定水平已被大量研究证实(Martinez-Garcia等,2014),现代海洋中的铁-碳耦合机制也有不少研究,但铁-氮-碳耦合研究并不多见(Tagliabue等,2014;Song,2010).明确现代海洋关键过程,解析过去海洋变化,对预测海洋变化意义重大.十几年前,研究表明大气CO2水平在冰期和间冰期存在80~100ppm的差异(1ppm=1mg/L),这其中有30ppm的差异是由海洋生物过程作用造成的(Kohfeld等,2005),且人们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海洋生物过程机制提出的假设是由于在冰期多风尘的气候条件下,以南大洋和亚北极太平洋为代表的高纬度海区得到了充分的铁,从而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及生物泵对碳的输送(Martinez-Garcia等,2014;Brunelle等,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海洋 耦合机制 生物泵 大气CO2 海洋生物 高纬度 新机制 碳固定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型铍成矿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饶灿 王汝成 +5 位作者 吴福元 车旭东 李晓峰 王琪 张志琦 吴润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47-1561,共15页
铍(Be)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行业中不可替代的一种关键金属,主要来源于火山岩型铍矿.火山岩型铍矿因此成为当前铍资源勘查与找矿的重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育一条巨型晚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具有良好的铍成矿背景,相应地区均出... 铍(Be)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行业中不可替代的一种关键金属,主要来源于火山岩型铍矿.火山岩型铍矿因此成为当前铍资源勘查与找矿的重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育一条巨型晚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具有良好的铍成矿背景,相应地区均出现了强烈的铍矿化现象.通过对浙东南、闽东北、闽东南等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发现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地区铍矿化与热液作用相关.浙东南青田地区花岗斑岩发生了强烈的铍矿化,其Be含量高达939ppm;平阳地区张基流纹斑岩中强烈铍矿化部位Be含量高达11400ppm;闽东北霞浦地区大湾发育日光榴石与绿柱石组合的铍矿床;闽东南平和地区福里石为石英脉型绿柱石铍矿.初步研究表明,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地区铍矿化范围广,具有良好的铍成矿潜力,可望成为中国重要的铍成矿带.未来应加强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石英斑岩、石英脉等铍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为火山-侵入杂岩型铍矿的勘查与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铍矿 铍资源 铍矿物 铍成矿带 东南沿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