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白垩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席党鹏 李国彪 +13 位作者 姜仕军 饶馨 江湉 王天洋 覃祚焕 王亚苏 贾建忠 Muhammad KAMRAN 史忠叶 吴於洋 王盘喜 孙立新 曾庆高 万晓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4-1307,共64页
白垩纪是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不同板块汇聚的关键时期,详细的地层框架和古地理格局是开展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形成研究的基础.本文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古地理和重大地质事件开展了系统分析,以建立综合地层框... 白垩纪是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不同板块汇聚的关键时期,详细的地层框架和古地理格局是开展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形成研究的基础.本文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古地理和重大地质事件开展了系统分析,以建立综合地层框架,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探讨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和耦合关系.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白垩纪地层以海相为主,发育少量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育以蛇绿岩套和含放射虫硅质岩为主的深海沉积,其南侧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印度河盆地等发育浅海至半深海-深海沉积,北侧的日喀则-拉达克弧前盆地发育浅海-半深海相沉积,拉萨地块、喀喇昆仑-塔里木盆地西部和西缅地块等发育浅海、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羌塘盆地等其余地区则以陆相沉积为主.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富含有孔虫、钙质超微、放射虫、菊石、双壳类和孢粉等多门类化石;基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和稳定同位素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不同分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关系,提出了新的东特提斯区白垩纪综合地层框架.划分了白垩纪新特提斯洋东段及周边不同地理分区的生物群落,阐明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恢复了不同时期的生物古地理面貌.青藏高原及周边白垩纪古地理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南极洲大陆逐步裂解、拉萨-羌塘地块早期碰撞阶段(145~125Ma);(2)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和拉萨-羌塘地块晚期碰撞阶段(125~100Ma);(3)印度板块快速向北漂移、塔里木-喀喇昆仑海湾形成和冈底斯山早期隆升阶段(100~66Ma).白垩纪中期(100Ma左右),印度-特提斯喜马拉雅生物区系经历了冈瓦纳大陆冷水型向特提斯暖水型的转变,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达到全盛;白垩纪末期,海洋生物急剧衰退.伴随着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和新特提斯洋的演化,新特提斯洋发生了大火成岩省、大洋缺氧、白垩纪大洋红层,以及生物辐射与灭绝等一系重大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特提斯 白垩纪 地层 生物群 古地理
原文传递
中国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青少年腋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wang t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7期49-49,共1页
研究背景:青春期时,雄激素分泌的激素会引起分泌腺分泌更高的汗液,从而产生体臭。使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青少年腋臭已经有许多案例报道,但是从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见。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有效性 安全性 青少年 腋臭 治疗 雄激素分泌 中国
下载PDF
玉兰油产品的开发
3
作者 French DM wang t 严道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8-352,共5页
本文用实例的资料介绍并说明P&G公司通常为创造优质产品所进行产品开发的4个环节。4个环节是指:确定消费者需要,技术实验/制定配方。
关键词 玉兰油 开发 化妆品 护肤用品
下载PDF
芳基醚的合成
4
作者 wang t 郭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0,共1页
氟代芳烃(ArF)、Si(OR)4、TBAF于丙酮中50℃反应16~24h,得到相应的芳基醚(ArOR),7例收率73%~92%。
关键词 芳基 合成
下载PDF
Relative frequency and survival of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8 patients 被引量:3
5
作者 Liu J Liu YH +5 位作者 Jin HZ Ma DL Qu t wang t S un QN Yu X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45-650,共6页
Backgrou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WHOEORTC) classification in 2005 promoted the comparisons of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 (PCL) subtypes betwe... Backgrou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WHOEORTC) classification in 2005 promoted the comparisons of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 (PCL) subtyp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PCL varied according to geography.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and survival of PCLs in China and to compare the data with the published results from other countries.Methods We analyzed 98 patients with PCLs over a 6-year period and reclassified them according to the most recent WHO-EORTC classification (2005).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rate and curves according to specific subtypes such as mycosis fungoides,lymphomatoid papulosis,and primary cutaneous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unspecified was also calculated.Results The relative rate of PCL in China was distinct from those in Western countries.Our study show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cutaneous T-and NK-cell lymphomas (CTCLs) (94%),and a lower frequency of cutaneous B-cell lymphomas (CBCLs) (6%).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total PCLs was 8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P 〉0.05 by Log-rank test) between CTCL (80%) and CBCL (100%).Conclusions The higher percentage of CTCL in China may provide a clue to further study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PCLs.Racial variations in factors such as HLA determinant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T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s mycosis fungoides FREQUENCY survival rate WHO-EORTC classification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8 in Kaposi&#39;s sarcoma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6
作者 wang t Li Ct +6 位作者 Yang C Cui HZ Fu XH Wen LL Cui Y Yang S Zhang X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86-788,共3页
Kaposi&#39;s sarcoma (KS) is a rare,malignant vascular.tumor of the skin,mucosa,and viscera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positiv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 Kaposi&#39;s sarcoma (KS) is a rare,malignant vascular.tumor of the skin,mucosa,and viscera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positiv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ffected population,four clinical types of KS have been described successively:classic,endemic to Africa,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associated,and immunosuppression associated type.Bullous pemphigoid (BP) is an acquired autoimmune bullous skin disease that frequently occurs in the elderly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ntraepidermal blisters and immunoglobulin G (IgG) deposits on the basement membrane.A few cases of KS have occurred in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s with BP.Here,we report a Chinese female patient diagnosed with immunosuppression associated KS that was induced by the short-term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for BP.We also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immunosuppressed KS with BP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role of human herpesvirus-8 (HHV-8) in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s sarcoma bullous pemphigoid human herpesvirus-8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尔宗湖黑碳记录的近千年区域宗教活动变迁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旭毅 吴铎 +4 位作者 梁源 袁子杰 王涛 李友谟 阿旺嘉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9,共13页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敏感脆弱.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中东、南亚等人口密集区排放源下风向的青藏高原环境问题异常突出,高原成为受污染物(含黑碳)跨境传输显著影响的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藏民族生...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敏感脆弱.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中东、南亚等人口密集区排放源下风向的青藏高原环境问题异常突出,高原成为受污染物(含黑碳)跨境传输显著影响的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藏民族生活历史,煨桑等宗教祭祀行为会在地质载体中留下印记,因此,黑碳可以作为研究宗教活动变迁的潜在指标.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山湖泊达尔宗圣湖为研究对象,在对连续的沉积物岩芯利用AMS^(14)C与^(137)Cs测年方法建立近千年可信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开展了黑碳分析.研究发现该湖沉积物黑碳主要为近距离湿沉降过程累积,其含量变化反映了周边宗教活动的强弱变迁.研究结果表明,达尔宗湖所在地区近千年表现出三个宗教活动增强时期:1490~1565CE(明朝中叶)、1810~1890CE(清朝后期)以及1920CE至今(民国以来),这种百年时间尺度宗教活动的增强是对同期社会发展的响应.本研究首次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提取到宗教活动变迁的信息,将有助于推动青藏高原人类世历史背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达尔宗湖 黑碳 近千年 宗教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大气反演系统的卫星CO_(2)数据同化对全球碳收支的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哲 汪涛 +3 位作者 张洪芹 汪宜龙 丁金枝 田向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卫星CO_(2)浓度观测可以对地表碳通量反演提供重要约束,尤其在地面观测覆盖不佳的区域.文章使用自主研发的中国大气反演系统,利用OCO-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卫星CO_(2)柱浓度观测估算了2015~2019年全球CO_(2)源汇分布,并与... 卫星CO_(2)浓度观测可以对地表碳通量反演提供重要约束,尤其在地面观测覆盖不佳的区域.文章使用自主研发的中国大气反演系统,利用OCO-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卫星CO_(2)柱浓度观测估算了2015~2019年全球CO_(2)源汇分布,并与其他五个先进反演系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同化卫星CO_(2)观测,反演得到的全球净陆地碳汇(净生物群系生产力, net biome productivity, NBP)为(1.03±0.39)PgC a^(-1),低于地面观测反演得到的结果(1.46~2.52PgC a^(-1)).文章估算的北半球陆地碳汇为1.30PgC a^(-1),热带陆地为碳源,碳释放量为0.26PgC a^(-1),结果与其他独立证据相符.相较之下,其他系统反演出的北半球陆地碳汇较强(1.44~2.78PgC a^(-1)),而对热带碳通量的估算存在较大分歧,估算范围为0.77~-1.26PgC a^(-1).在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热带陆地是导致全球CO_(2)浓度增长率升高的主要地区.与此同时,北半球热带外地区的碳吸收高于正常年份,这与同期北半球的大幅绿化吻合,该区域较大的碳吸收部分抵消了同期热带地区的碳释放.而大部分基于地面观测的反演并未发现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北半球热带外地区碳吸收较强,因而得到的全球净碳释放量高于本研究.基于卫星观测的反演有助于加深对北半球和热带陆地碳通量分配的理解,文章还指出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在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是一个异常强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大气反演 净生物群系生产力(NBP) 厄尔尼诺
原文传递
兰新高铁戈壁特大风区风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沙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屈建军 王涛 +5 位作者 牛清河 柳本立 谭立海 韩庆杰 高扬 肖建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兰新高铁新疆段穿越戈壁特大风区,特大风驱动下的风沙/砾流灾害是其安全运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风沙物理学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文章对兰新高铁戈壁特大风区风沙危害形成机理及防沙工程效益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翻越天山的... 兰新高铁新疆段穿越戈壁特大风区,特大风驱动下的风沙/砾流灾害是其安全运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风沙物理学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文章对兰新高铁戈壁特大风区风沙危害形成机理及防沙工程效益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翻越天山的北方冷空气经垭口、沟谷、洪积扇等复杂地形时,受“狭管效应”及“下坡效应”作用,气流加速、风力增大2~3倍,是造成铁路沿线大风频发、沙害严重的重要原因.(2)戈壁特大风地区输沙高度达9m,远大于一般沙漠、戈壁地表,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指数递减.沙粒跃移高度受风速和颗粒粒径共同控制,大风作用下的粗颗粒与戈壁面碰撞具有更强的动能,百里风区沙砾跃移层高度大于3m,烟墩风区大于2m.(3)基于对区域风沙输移规律的认识,筛选和研发了适宜于戈壁特大风区的防沙新材料,提出了“以阻为主,阻固结合”的戈壁特大风区风沙防治理念,构建了“多排前沿阻沙带加高立式大网格固沙带”的戈壁特大风区综合工程防沙体系.防护体系防沙效果显著,体系下风向输沙量降低87.87%,试验段高铁线路积沙明显减少.本研究弥补了特大风条件下戈壁风沙理论研究的不足,加强了特大风区高速铁路风沙工程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特大风区 风沙灾害 复杂地形 沙/砾流 风沙防护
原文传递
后代血压的母体和胎儿起源:使用遗传相关性和基于遗传风险评分的孟德尔随机化统计分析
10
作者 Jin S wang t +5 位作者 Wenying C Wu Y Huang S Zeng P 刘青(译) 练桂丽(审校)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3-1123,共1页
流行病学通过使用出生体重作为母亲宫内暴露的替代指标,表明子宫内环境不良与后代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对这种关联的本质仍知之甚少。方法:通过母亲/胎儿特定的出生体重汇总统计数据(自身出生体重n=297 356,后代出生体重n=210 248)... 流行病学通过使用出生体重作为母亲宫内暴露的替代指标,表明子宫内环境不良与后代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对这种关联的本质仍知之甚少。方法:通过母亲/胎儿特定的出生体重汇总统计数据(自身出生体重n=297 356,后代出生体重n=210 248)和血压汇总统计数据(即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n=757 601),研究者采用跨性状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评估胎儿特定出生体重和血压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统计数据 连锁不平衡 流行病学 宫内暴露 遗传相关性 统计分析 胎儿
原文传递
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青(译) 练桂丽(审校) +18 位作者 Qin P Zhang M Han M Liu D Luo X Xu L Zeng Y Chen Q wang t Chen X Zhou Q Li Q Qie R Wu X Li Y Zhang Y Wu Y Hu D Hu F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0,共1页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包括剂量反应分析,以定量确定油炸食品摄入与普通成年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者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上检索2020年4月11日之前的所有文章。应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的...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包括剂量反应分析,以定量确定油炸食品摄入与普通成年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者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上检索2020年4月11日之前的所有文章。应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s,RR)和95%CI。结果:与最低油炸食品摄入量相比,最高摄入量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总RR(95%CI)=1.28(1.15~1.43),n=17,I^(2)=82.0%,其中前瞻性研究:1.24(1.12~1.38),n=13,I^(2)=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食品 随机效应模型 观察性研究 剂量反应 荟萃分析 相对危险度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篇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体健 高太长 +17 位作者 张宏昇 葛茂发 雷恒池 张培昌 张鹏 陆春松 刘超 张华 张强 廖宏 阚海东 冯兆忠 张义军 郄秀书 蔡旭晖 李蒙蒙 刘磊 佟胜睿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3-1874,共4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科不断发展,为大气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着重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改革开放40年大气物理与大气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科不断发展,为大气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着重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改革开放40年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科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21世纪以来的突出研究成果,指出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未来的重点方向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 大气环境 大气探测 大气化学 大气遥感
原文传递
石笋多指标记录揭示的山东中部森林采伐历史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亮成 刘文 +12 位作者 王甜莉 程鹏 臧婧杰 王曦谦 马乐 李东 蓝江湖 艾思本 程海 徐海 艾莉 高永利 蔡演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3-1654,共12页
评估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世环境变化,对改进植被-气候模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来自山东中部黄巢洞的一支石笋进行了高精度230Th和AMS14C测年,以及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和微量元素(Mg/Ca、Sr/Ca... 评估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世环境变化,对改进植被-气候模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来自山东中部黄巢洞的一支石笋进行了高精度230Th和AMS14C测年,以及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和微量元素(Mg/Ca、Sr/Ca)分析.测年结果显示石笋生长时段为174BC^AD1810,其中在AD638~1102存在沉积间断.石笋δ18O和微量元素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它们共同受到降雨的影响,是指示当地降雨变化的可靠指标.石笋δ13C所记录的百年尺度植被变化在15世纪之前与当地降雨和温度变化吻合的很好,说明主要受气候因素控制;其变化范围在-9.6‰和-6.3‰之间,指示这一时期的主导植被类型为C3植物.而在15世纪之后,石笋δ13C值呈持续变重趋势,在400年内由-7.7‰升高到-1.6‰,这种显著异常变化并不能用气候导致的植被变化来解释,而与同期山东地区人口和耕地的急剧增加一致.因此,文章认为自15世纪开始,山东中部地区不断增强的森林采伐和土地垦殖活动影响了当地山区的植被,并在16~18世纪严重破坏甚至清除了当地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森林采伐 人类活动 15世纪
原文传递
西藏芒康似勾儿茶叶属(鼠李科)化石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浙昆 王腾翔 +5 位作者 黄健 刘佳 邓炜煜东 李仕虎 邓成龙 苏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文章报道了发现于西藏东南部芒康盆地上始新统的鼠李科植物叶化石标本.化石叶缘全缘或微波状,二级脉间距规则,弧曲向上并与其上的二级脉在叶缘处结合并与叶缘融合,形成真曲脉序;二级脉在中上部较为密集,三级脉密集相互平行,横贯二级脉之... 文章报道了发现于西藏东南部芒康盆地上始新统的鼠李科植物叶化石标本.化石叶缘全缘或微波状,二级脉间距规则,弧曲向上并与其上的二级脉在叶缘处结合并与叶缘融合,形成真曲脉序;二级脉在中上部较为密集,三级脉密集相互平行,横贯二级脉之间,这些叶脉特征与美洲分布的灭绝类群——似勾儿茶叶属(Berhamniphyllum Jones and Dilcher)非常相似.百分之四十的二级脉集中于叶的上半部是当前化石的一个典型特征,未见于该属的其他类群,于是将当前化石定为君容似勾儿茶叶新种(Berhamniphyllum junrongiae Z. K. Zhou, T. X. Wang et J.Huang sp. nov.).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凭叶脉特征不能将勾儿茶属(Berchemia)和Rhamnidium、Karwinskia等三个属区分开来,似勾儿茶叶属(Berhamniphyllum)代表了这几个属的一个灭绝的共同祖先,本文对产于云南和山东等地三种勾儿茶属化石进行了归并,并将其归并入似勾儿茶叶属中.根据形态学、分子系统证据和化石记录,将勾儿茶属、Rhamnidium、Karwinskia和似勾儿茶叶属定义为勾儿茶复合群(Berchemia complex).本文还讨论了勾儿茶复合群地理分布格局的演变历史,认为勾儿茶复合群于晚白垩世晚期起源于南美哥伦比亚,在始新世经中美洲扩散到北美,后又从北美经过北大西洋陆桥扩散至欧洲并从欧洲扩散至非洲.东亚的勾儿茶复合群是经白令陆桥扩散而来,时间不晚于始新世,这一类群在东亚最早出现于西藏芒康,其后再扩散至亚洲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儿茶复合群 似勾儿茶叶属 新生代 青藏高原 生物地理
原文传递
大地震震源破裂模型:从快速响应到联合反演的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岳汉 张勇 +2 位作者 盖增喜 王腾 赵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537,共23页
解析大地震的破裂模型是研究地震成因、破裂动力学机制和探究活动断层结构等研究方向的基础.在地震防灾、应急响应和危险性评估等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在大地震破裂模型反演的方法及应用上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解析大地震的破裂模型是研究地震成因、破裂动力学机制和探究活动断层结构等研究方向的基础.在地震防灾、应急响应和危险性评估等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在大地震破裂模型反演的方法及应用上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合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相关研究人员在大地震破裂模型的快速反演、震源反投影、大地测量、地震波与形变观测数据的联合反演、复杂地球模型中破裂过程的反演及强地面运动模拟等方面的工作,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长以及不足.提出从短期快速响应到长期科学问题的系统化研究思路,并对从震源模型反演到强地面运动预测的一体化自动应急系统,以及全动力学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破裂过程 震灾快速响应 地震动模拟
原文传递
中国北疆泥盆纪角质残植煤的发现及其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到福 王铁冠 +3 位作者 钟宁宁 陈媛 何登发 李涤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是陆生植物早期演化阶段形成的特殊煤种.此前,中国只在南方扬子地区有过发现,其中以云南禄劝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最为有名.近年来,我们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和证实了此特殊煤种的存在,且其地... 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是陆生植物早期演化阶段形成的特殊煤种.此前,中国只在南方扬子地区有过发现,其中以云南禄劝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最为有名.近年来,我们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和证实了此特殊煤种的存在,且其地质时代与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一致,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北疆泥盆纪角质残植煤层状结构特征明显,似纸片或树叶叠置而成,因而此类型煤种又常被称为纸煤或叶片状煤.其显微组分以条带状厚壁角质体为主,含量均在60%以上,个别样品中角质体含量可达80%以上,条带状均质镜质体含量次之.北疆与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特征相似,但二者在成煤植物、成煤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疆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成煤植物主要为原始石松类,成煤环境为区域性河流或河漫滩;而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的成煤植物主要为原始蕨类,其次为石松,成煤环境为滨海-潟湖环境,受海侵作用明显.北疆与禄劝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抽提物饱和烃馏分均以丰富的四环二萜烷为主,但二者四环二萜烷的种类却明显不同,前者以阿替烷为主,后者以扁枝烷为主,这可能与二者成煤植物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泥盆纪 角质残植煤 煤岩学 生物标志物 成煤植物
原文传递
南极冰盖昆仑站深冰芯的雷达内部等时层定年
17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王甜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前,中国正在东南极Dome A地区的昆仑站(Kunlun)进行深冰芯钻探工程,截至2018/2019年,经过6个钻探季度的工作,已经钻进超过800m.冰龄和积累率是古气候与冰盖模式的重要边界条件.冰雷达探测得到的冰盖内部等时层可被用来测定冰体的年代... 目前,中国正在东南极Dome A地区的昆仑站(Kunlun)进行深冰芯钻探工程,截至2018/2019年,经过6个钻探季度的工作,已经钻进超过800m.冰龄和积累率是古气候与冰盖模式的重要边界条件.冰雷达探测得到的冰盖内部等时层可被用来测定冰体的年代并反演过去的冰雪积累率. 2004/2005年中国国家南极科学考察队和2007/2008年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收集了Dome A冰穹地区以及Dome A至Vostok冰芯钻探点的冰雷达数据.通过连接昆仑站钻探点与Vostok深冰芯钻探点的雷达内部等时层,比较了两个钻探位置的深度-年代关系.基于Vostok的冰芯年代,获得了昆仑站冰芯钻探点50%的冰盖厚度以上的10条连续的内部等时层的年代.这些层的冰龄涵盖从威斯康星(Wisconsin)冰期、Eemian间冰期到海洋氧同位素6期等冰期-间冰期旋回.在表面以下1640m处与最深层相对应的昆仑站冰芯冰体的年代被确定为~160400年.内部层的年代及其几何结构提供了冰芯所在区域冰盖过去上表面地貌信息.利用所得到的年代-深度关系,基于一个一维冰流模式,估算了该地区相应历史阶段的冰雪积累率,计算表明:Dome A区域过去16万年以来的积累率较低,与目前的观测结果一致.基于内部等时层获得的年龄-深度关系和古积累率信息将有助于构建并约束昆仑站深冰芯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站 冰芯 雷达等时层 年代-深度关系 南极东冰盖
原文传递
山西河曲地区石炭纪角质煤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18
作者 宋到福 王铁冠 +2 位作者 李萍 阎家东 郑祥基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89-2304,共16页
所分析河曲壕川与井子沟地区石炭纪煤岩样品中角质体相对富集,均为典型的角质煤.文章利用显微观察、工业及元素分析、岩石热解以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两地角质煤的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壕川与井子沟角质煤... 所分析河曲壕川与井子沟地区石炭纪煤岩样品中角质体相对富集,均为典型的角质煤.文章利用显微观察、工业及元素分析、岩石热解以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两地角质煤的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壕川与井子沟角质煤在微观结构、显微组分组成及角质体类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壕川煤中的角质体以薄壁角质体为主,而井子沟角质煤中主要为厚壁角质体,成煤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地煤中角质体厚度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由于富氢角质体的相对富集,河曲角质煤均具有较高的挥发分产率以及较高的氢含量,岩石热解数据亦表明它们为Ⅱ型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油、生气能力.角质煤中植烷、姥鲛烷发育,且姥鲛烷/植烷比值均大于3.0,指示富氧的泥炭沼泽环境.规则甾烷C_(29)>>C_(28)>C_(27)反“L”型的分布特征与煤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高等陆生植物相吻合,但角质煤中丰富的藿烷类化合物亦表明细菌可能也是重要的有机质来源之一.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蕨类植物是河曲角质煤的主要成煤植物,而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的存在则指示裸子植物也可能有一定贡献.煤中大量角质体的富集是非常少见的,因而角质煤在煤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中国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原组地层中发育大量角质煤,独特的成煤环境可能是角质体富集的主要原因,其中频繁的海侵作用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煤 石炭纪 煤岩学 地球化学 河曲地区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玛湖大油区二叠纪碱湖生物-环境协同演化及油源差异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夏刘文 曹剑 +5 位作者 边立曾 胡文瑄 王婷婷 支东明 唐勇 李二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2-746,共15页
通过有机岩石学和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百里大油区二叠纪碱湖的生物组成及其成藏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湖风城组烃源岩生物组成总体表现为菌藻类丰度高、高等植物丰度低的特征,因此以生油为主,形成了大油区.发... 通过有机岩石学和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百里大油区二叠纪碱湖的生物组成及其成藏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湖风城组烃源岩生物组成总体表现为菌藻类丰度高、高等植物丰度低的特征,因此以生油为主,形成了大油区.发现了疑似类杜氏藻和蓝细菌两种特征生烃母质,除化石证据外,还揭示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前者是高的C_(28)/C_(29)甾烷比值和β-胡萝卜烷丰度,后者是中链单甲基烷烃的检出.生烃母质的分布与沉积环境协同演化,受控于沉积水体的盐度和分层,与类杜氏藻的丰度正相关,因此碱湖中心区发育类杜氏藻型烃源岩,边缘区发育蓝细菌型烃源岩,进而玛湖百里油区不同区域的原油聚集有差异来源,表现为“源控”特征.咸化湖盆烃源岩生烃母质组成很可能受烃源岩时代和沉积水体盐度的联合控制,而耐盐碱绿藻合成类胡萝卜素和甾醇等脂类化合物的生理机制可能影响了古绿藻演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杜氏藻 蓝细菌 生烃母质 咸化湖盆 陆相生油 玛湖凹陷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构造地层划分及对比:对燕山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吉昌 冯有良 +8 位作者 孟庆任 吴丰成 李浩 刘海涛 张飞鹏 王天宇 武国利 邹才能 朱日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9,共22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期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分别为180~175Ma、160~152Ma,可分别与燕山地区南大岭组和髫髻山组对应.但是,由于在渤海湾盆地没有直接发现侏罗纪火山岩,推测这两期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克拉通周缘而不是内部.通过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分别为120~125Ma、110~100Ma,可以和华北克拉通东部岩浆活动对应.这些锆石年龄唯独缺乏了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极其常见的土城子后期和张家口期火山活动,这可能与渤海湾盆地在晚侏罗世后期抬升有关.通过对比渤海湾盆地与燕山构造带中东段造山带中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地层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总体可以对比,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燕山构造带中东段缺少早-中三叠世的地层,渤海湾盆地缺失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的地层.结合燕山构造带中东段晚中生代沉积构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燕山运动A幕表现微弱,而燕山运动B幕对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的资料表明其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渤海湾盆地表现为垂直隆升,华北克拉通北缘表现为水平挤压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晚中生代 燕山构造带中东段 渤海湾盆地 构造地层划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