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泵压环境膏体水分迁移转化与流变行为数值推演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志远 程海勇 +4 位作者 吴顺川 姜关照 刘津 孙伟 刘泽民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通过微细观结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量化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膏体跨尺度颗粒群存在形态与水分赋存状态,并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泵压扰动下膏体颗粒流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膏体料浆中的吸附水、间隙水和弱自由水存... 通过微细观结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量化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膏体跨尺度颗粒群存在形态与水分赋存状态,并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泵压扰动下膏体颗粒流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膏体料浆中的吸附水、间隙水和弱自由水存在动态连通与转化行为,并主要以吸附水形式存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弛豫强度与吸附水峰面积非线性增强,与料浆的流动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液网结构与絮网结构反映了导水通道的活跃性与力链结构的强度,共同组成了膏体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双支撑骨架结构.通过Fluent-EDEM软件耦合模拟,分析了脉冲泵压环境颗粒运动行为,在速度差的影响下高、低流速颗粒冲击扰动加剧,力链接触作用增强,流态均匀性和整体颗粒运动稳定性可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脉冲泵压 低频核磁 水分迁移 双骨架结构 流变行为
下载PDF
高耸钢混结构造粒塔的定向爆破拆除设计及分离式共节点模拟研究
2
作者 孔庆亮 夏治园 +4 位作者 王刚 钱明渊 刘明锋 杨帆 高朋飞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成功爆破拆除复杂环境下85.8 m高钢筋混凝土结构造粒塔,结合塔身结构特点及周围环境情况,选用梯形爆破切口,开设高度对称的定向窗、定位窗,结合数据分析,最终确定切口圆心角为216°、切口高度为4.0 m,采用定向倾倒方式进行爆破拆... 为成功爆破拆除复杂环境下85.8 m高钢筋混凝土结构造粒塔,结合塔身结构特点及周围环境情况,选用梯形爆破切口,开设高度对称的定向窗、定位窗,结合数据分析,最终确定切口圆心角为216°、切口高度为4.0 m,采用定向倾倒方式进行爆破拆除。为验证爆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采用LS-DYNA仿真软件建立造粒塔分离式共节点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总体方案的爆破技术参数选取准确;造粒塔往右偏移约4.9°,基本沿原设计方向倒塌,筒体轻微下坐,未发生前冲现象,拆除爆破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塔身顶端节点位移、速度变化趋势与实际倒塌过程基本一致。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造粒塔 定向爆破 爆破设计 分离式共节点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FRP-轻木夹芯结构Ⅰ/Ⅱ混合型界面剥离试验研究
3
作者 严少聪 史慧媛 +2 位作者 唐柏鉴 夏志远 裴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9-14,51,共7页
为研究工程适用性轻木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及剥离破坏机制,对不同跨高比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lsa轻木(GFRP-Balsa)夹芯结构进行了单臂弯曲试验(SLB),得到了此种界面的I/II混合型剥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变化规律及裂纹... 为研究工程适用性轻木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及剥离破坏机制,对不同跨高比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lsa轻木(GFRP-Balsa)夹芯结构进行了单臂弯曲试验(SLB),得到了此种界面的I/II混合型剥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变化规律及裂纹扩展长度曲线,计算了界面裂纹应变能释放率,验证了界面裂纹线性扩展准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裂纹发展过程中会破坏玻璃纤维面层,界面剥离后芯材表面出现玻璃纤维的分层和断裂;试件跨高比越小,界面剥离裂纹萌生所需时间越长,裂纹扩展速率越小,且剥离极限荷载也越大;发生界面剥离后,随着裂纹的持续扩展,剥离荷载呈下降趋势;剥离界面应变能释放率随裂纹扩展呈上升趋势,且随跨高比的减小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界面剥离 应变能释放率 裂纹扩展准则
下载PDF
GFRP-轻木断芯梁界面剥离静力及疲劳试验
4
作者 裴涛 史慧媛 +2 位作者 唐柏鉴 夏志远 严少聪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工程适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轻木夹芯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含界面和芯材裂纹的“断芯梁”试件;通过三点弯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了GFRP-轻木夹芯结构界面剥离破坏的规律,获得了不同跨高比、应力比及荷载等级下试件的a-N曲线... 以工程适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轻木夹芯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含界面和芯材裂纹的“断芯梁”试件;通过三点弯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了GFRP-轻木夹芯结构界面剥离破坏的规律,获得了不同跨高比、应力比及荷载等级下试件的a-N曲线,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界面疲劳剥离破坏的影响;基于帕里斯理论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断芯梁试件能够获得稳定的界面裂纹扩展;疲劳试验中,界面剥离破坏出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疲劳裂纹剥离速率分别随应力比减小、荷载等级增大呈现增加趋势;以应变能释放率变程为控制参量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界面剥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界面剥离 疲劳 a-N曲线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接枝壳聚糖的成膜特性及其对鸡肉保鲜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静 康大成 +3 位作者 李玲 夏志远 颜成英 刘云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81-288,共8页
本研究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TEMPO)氧化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ε-聚赖氨酸(PL)接枝壳聚糖膜(TO-CH-PL膜)。以壳聚糖膜(CH)和聚乙烯膜(PE)为对照,通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渗透率和机械特性测定了膜的物理特... 本研究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TEMPO)氧化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ε-聚赖氨酸(PL)接枝壳聚糖膜(TO-CH-PL膜)。以壳聚糖膜(CH)和聚乙烯膜(PE)为对照,通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渗透率和机械特性测定了膜的物理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TO-CH-PL膜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最后考察了10℃贮存6 d过程中TO-CH-PL膜对鸡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PL通过氧化交联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得到的TO-CH-PL膜比其他对照组薄膜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在保鲜效果方面,TO-CHPL膜显著延缓了鸡肉菌落总数、TVB-N和TBARS的增加,以及鸡肉的pH和颜色的变化,对鸡肉样品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因此,TO-CH-PL膜有望作为冷藏过程中延长鸡肉货架期的一种替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壳聚糖 交联修饰 鸡肉 货架期
下载PDF
咸化湖盆滩坝砂岩发育特征、控砂机制及油气成藏特征——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新近系为例
6
作者 王艳清 刘占国 +8 位作者 宋光永 朱超 李森明 吴颜雄 夏志远 施奇 贾生龙 王兆兵 魏学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2-754,共13页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解释、钻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气成果等资料分析,结合青海湖现代盐湖沉积,对柴西南地区新近系咸化湖相滩坝沉积特征、发育规律、控砂因素及油气成藏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解释、钻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气成果等资料分析,结合青海湖现代盐湖沉积,对柴西南地区新近系咸化湖相滩坝沉积特征、发育规律、控砂因素及油气成藏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系咸化湖盆广泛发育滩坝砂体,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透镜状-脉状层理等;滩坝砂体具有纵向上多期叠置、侧向上迁移、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广覆式连片的时空分布特征,预测新近系滩坝砂岩叠合面积达3000 km^(2);水体盐度影响滩坝砂岩的沉积速率与滩坝的离岸距离,物源区碎屑输入量影响滩坝砂岩的规模与富集,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砂体的形态及叠加样式,西北季风驱动效应控制滩坝砂岩的长轴延伸方向;滩坝具有“一砂一藏”的成藏特征,厚层滩坝砂体控制有效储集层分布,油源断裂控制油气运聚主要方向。通过成藏要素分析,提出扎哈泉南、英东—乌南东和花土沟东等3个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近系 咸化湖盆 沉积特征 滩坝 控砂机制 油藏特征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测井岩相识别技术与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为例
7
作者 田明智 朱超 +6 位作者 李森明 夏志远 宋光永 王艳清 宫清顺 李亚锋 刘占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我国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油气勘探前景。但该类储层陆源碎屑含量高、岩相种类多,导致岩相识别困难且严重制约了该领域勘探拓展和高效开发,这在埋藏深度普遍大于4000m的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_(3)^(... 我国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油气勘探前景。但该类储层陆源碎屑含量高、岩相种类多,导致岩相识别困难且严重制约了该领域勘探拓展和高效开发,这在埋藏深度普遍大于4000m的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尤为典型。以英西地区为例,充分利用区内大量岩心、薄片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湖相碳酸盐岩岩相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并建立了识别方法和图版。分析结果表明,英西地区E_(3)^(2)发育颗粒灰云岩、泥晶灰云岩、纹层状灰云岩、泥质膏岩和灰云质泥岩等5种类型的岩相。基于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确定自然伽马、骨架密度、体积密度为岩相识别敏感参数,进而首次提出岩石结构因子(RFF)技术;利用计算得到的RFF参数,结合元素测井资料建立了岩相识别图版,将其应用于研究区48口井,在12口取心井中岩相解释平均符合率达到80.2%,应用效果较好。岩石结构因子技术提高了湖相碳酸盐岩岩相识别符合率,对研究储层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识别 测井评价
下载PDF
Development,s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beach-bar sandstone in a saline lake basin:A case from the Neogene of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NW China
8
作者 WANG Yanqing LIU Zhanguo +8 位作者 SONG Guangyong ZHU Chao LI Senming WU Yanxiong xia zhiyuan SHI Qi JIA Shenglong WANG Zhaobing WEI Xueb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4期851-864,共14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field outcrops,drilling cores,casting thin sections,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oil/gas shows during drilling,and oil/gas testing results,and combined with modern salt-lake sediments in the Qingha... Based on the data of field outcrops,drilling cores,casting thin sections,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oil/gas shows during drilling,and oil/gas testing results,and combined with modern salt-lake sediments in the Qinghai Lake,the Neogene saline lake beach-bars in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a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patterns,sand control factors,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Beach-bar sand bodi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eogene saline lake basin,and they are lithologically fine sandstone and siltstone,with wavy bedding,low-angle cross bedding,and lenticular-vein bedding.In view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the beach-bar sand bodies are stacked in multiple stages vertically,migratory laterally,and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 in NW-SE trending pattern in the plane.The stacking area of the Neogene beach-bar sandstone is predicted to be 3000 km^(2).The water salinity affects th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offshore distance of beach-bar sandstone,and the debris input from the source area affects the scale and enrichment of beach-bar sandstone.The ancient landform controls the morphology and stacking style of beach-bar sandstone,and the northwest monsoon driving effect controls the long-axis extension direction of beach-bar sandstone.The beach-bars have a reservoir-forming feature of“one reservoir in one sand body”,with thick beach-bar sand bodies controlling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oil-source faults controlling the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direction.Three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 zones in Zhahaquan,Yingdong-eastern Wunan and Huatugou area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forming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NEOGENE saline lake basi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beach-bar sand control mechanism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群体夸耀方式对旁观者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群体认同的作用
9
作者 高阳 倪士光 +1 位作者 夏志远 田午林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8,共8页
网络中群体夸耀言论常常引发旁观者对夸耀者的不满甚至攻击,但是具体心理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在虚拟网络互动情境下,操纵显性/隐性表达的群体夸耀,评估观看不同方式表达的群体夸耀言论后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结果发现:(1)... 网络中群体夸耀言论常常引发旁观者对夸耀者的不满甚至攻击,但是具体心理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在虚拟网络互动情境下,操纵显性/隐性表达的群体夸耀,评估观看不同方式表达的群体夸耀言论后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结果发现:(1)相比于隐性夸耀,显性群体夸耀引发了旁观者的被挑衅感进而引发对夸耀者的网络攻击行为;(2)旁观者的群体认同对显性群体夸耀引起的被挑衅感起调节作用,相比低群体认同者,高群体认同者对显性群体夸耀有更强烈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研究阐明了旁观者将显性群体夸耀当作对自身群体身份威胁的认知路径,扩展并深化了傲慢假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夸耀 傲慢假说 网络攻击行为 群体认同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地下水对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影响分析研究
10
作者 夏志远 聂莉琴 王率 《工程勘察》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南昌赣江(南支)与抚河(故道)入湖河流尾闾段河道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区域内预制管桩施工普遍采用锤击沉桩。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大范围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入度或锤击总数过大而沉桩还远不到位的现象,经分析,是地下水压... 南昌赣江(南支)与抚河(故道)入湖河流尾闾段河道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区域内预制管桩施工普遍采用锤击沉桩。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大范围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入度或锤击总数过大而沉桩还远不到位的现象,经分析,是地下水压力影响造成了砂层标贯试验(SPT)击数偏低,依据SPT击数选取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_(si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_(pk)偏小,导致计算的单桩承载力数值偏低,设计桩长偏于保守造成的。通过对研究区和地下水漏斗区两个区域内砂土的SPT击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下水对各类砂土密实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不同深度段各类砂土天然和饱和两种状态下SPT击数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还得到两点认识:地下水对细颗粒砂土SPT击数的影响明显高于粗颗粒砂土;地下水对浅部砂土的SPT击数影响较大,随着砂土埋深增大影响逐渐减小,研究区域内影响的临界深度大约在地表以下1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承压砂土 标准贯入试验(SPT) 降落漏斗 粒径级配
原文传递
传续与突围: 近代知识分子身份重构的双重理路——基于定县实验的个案考察
11
作者 夏志远 李佩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势日盛,加之科举制废除,传统士绅的职业继替遭遇“现代性危机”,“到民间去”成为重塑自我角色和身份秩序的新出路,一个身兼“过渡性身份”的社会知识团体渐成雏形。基于此背景,定县实验开创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相结合...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势日盛,加之科举制废除,传统士绅的职业继替遭遇“现代性危机”,“到民间去”成为重塑自我角色和身份秩序的新出路,一个身兼“过渡性身份”的社会知识团体渐成雏形。基于此背景,定县实验开创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相结合的探索进路。他们一方面与传统士绅在“学而优则仕”的政治依附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上有着无法割断的“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又通过知识结构、身份地位,以及实践方法等路径进行创造性突围,最终形成集“介入旁观者、致用知识担当者及民族再造者”等角色为一身的新精英群体。通过传续与突围双重理路的共同作用,促发了传统士绅的退场,促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型和登场,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过渡性等特征,“在民间”成为重构这一群体身份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实验 传统士绅 过渡身份 现代知识分子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探讨定县实验精神的时代价值
12
作者 夏志远 周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乡村振兴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振兴。从中国传统乡村现代化探索实践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定县实验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的集大成者,是知识精英应对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提出的重建方案和行动计... 乡村振兴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振兴。从中国传统乡村现代化探索实践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定县实验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的集大成者,是知识精英应对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提出的重建方案和行动计划,也是近代中国乡村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定县实验以“平民教育”为基础,开创了知识分子与乡村相结合的先河,铸就了以“忧国忧民、敢为人先、民主平等、科学理性、主动担当”为核心的丰富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激励着时代新人砥砺探索,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实验 精神遗产 乡村振兴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知识分子“在场”与社会秩序“表征”——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改造思想比较分析
13
作者 夏志远 郑伟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五四运动爆发导致中国民族主义高涨,“到民间去”发现新问题、找寻新路径、实现新作为成为知识分子的经世之选。晏阳初从平民个体教育入手,尝试通过个体“公民化”改造以形成集体共识和社会合力,进而自发自动完成民族再造。费孝通从江... 五四运动爆发导致中国民族主义高涨,“到民间去”发现新问题、找寻新路径、实现新作为成为知识分子的经世之选。晏阳初从平民个体教育入手,尝试通过个体“公民化”改造以形成集体共识和社会合力,进而自发自动完成民族再造。费孝通从江村田野调查出发,指出受世界市场冲击,城市流向农村的资本断裂而导致手工业衰败,冀由新士绅发展乡土工业以解决农民生产生计问题。与他们不同,托尼基于英国工业化经验与中国土地调查,从经济学视角提出城乡关系实为一种“金融关系”,应以农业工业化重塑城乡产业格局,而这需要培养大批高等教育人才以确保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与此同时,梁漱溟在传统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比较之上,提出中国的出路在于农村,可经由乡约礼俗构建一种团契精神以实现工业化。比较而论,尽管知识分子的乡建方案不尽一致,各有侧重,但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主体性”指向,通过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双向度转化以确认新秩序,经由“现代改造”或“内生调适”以期重振乡村经济,重建乡村秩序,重启社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知识生产 乡村改造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饱和砂土中不同钻探工艺下SPT击数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夏志远 聂莉琴 孟维一 《安徽地质》 2023年第2期153-157,179,共6页
对南昌赣江(南支)与抚河(故道)入湖尾闾河道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区域内采用冲击钻进和回转钻进所做的SPT击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类钻探工艺的击数差异;并采用对砂层扰动较轻的静力触探试验(CPT)作为标准贯入试验(SPT)的对比试验,用以检... 对南昌赣江(南支)与抚河(故道)入湖尾闾河道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区域内采用冲击钻进和回转钻进所做的SPT击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类钻探工艺的击数差异;并采用对砂层扰动较轻的静力触探试验(CPT)作为标准贯入试验(SPT)的对比试验,用以检验两种钻探工艺的SPT击数所反映的砂土密实度与真实密实度的差异,同时得到三点认识:(1)在饱和砂层中采用冲击钻进做SPT,对砂层的扰动很大,建议采用回转钻进进行SPT;(2)冲击钻进对粗颗粒砂土的扰动程度大于细颗粒砂土;(3)冲击钻进对浅部砂土的扰动影响较大,随着埋深增大,冲击造成的扰动影响越来越小。最终建立两种钻探工艺不同深度段各砂土的SPT击数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承压砂土 冲击钻进 回转钻进 标准贯入试验(SPT) 静力触探试验(CPT)
下载PDF
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灾变机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夏志远 谭卓英 +1 位作者 裴青彦 王俊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49,共8页
为研究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拉底推进过程中底部结构应力演化规律,揭示底部结构地压灾害特征产生的机理,从而指导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生产.根据矿山实际工程参数和物理参数,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计算采用... 为研究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拉底推进过程中底部结构应力演化规律,揭示底部结构地压灾害特征产生的机理,从而指导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生产.根据矿山实际工程参数和物理参数,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计算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模拟过程按照后退式拉底方式,先形成底部结构,然后拉底分3步进行,分别监测并分析了每步拉底之后的底部结构应力状态,并与现场地压灾害发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与现场地压灾害演变规律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随着拉底爆破的推进,推进线前方的底部结构逐渐产生压应力集中,当压应力增大到超过岩体剪切破坏条件,就会发生地压破坏现象;位于拉底层下方的底部结构呈现拉应力集中,当拉应力增大到超过岩体拉伸破坏条件,就会再次发生地压破坏现象;在高水平地应力下,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会呈现“先受压,后受拉”应力规律,随着拉底面积的增加,压应力和拉应力集中程度越来越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呈现底部结构反复来压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高水平地应力 拉底爆破 底部结构 地压灾害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咸化湖盆碳酸盐岩类型及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艳清 宋光永 +6 位作者 刘占国 李森明 魏学斌 夏志远 王鹏 朱超 邢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类型特征及发育规律,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显微结构特征等资料,按照碳酸盐岩成因分类法,对碳酸盐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发育两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即生物成因和机械-...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类型特征及发育规律,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显微结构特征等资料,按照碳酸盐岩成因分类法,对碳酸盐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发育两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即生物成因和机械-化学复合成因。生物成因碳酸盐岩为藻灰/云岩类;机械-化学复合成因碳酸盐岩为颗粒灰/云岩类和泥晶灰/云岩。柴达木盆地碳酸盐岩发育颗粒滩-灰/云坪、颗粒滩(鲕粒滩)-藻丘、藻席-灰/云坪、颗粒滩-藻丘(席)-灰/云坪4种类型组合样式;灰/云坪储层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大面积分布,颗粒滩储层分布于水体较浅、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的滨浅湖亚相带中,藻丘(席)分布在滨浅湖亚相内的清水、富氧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咸化湖盆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志远 刘占国 +5 位作者 李森明 张永庶 王波 田明智 伍劲 邹开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9,共11页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与测井等资料,运用全岩X光衍射、微米CT扫描方法,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研究区副变质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板岩、钙质片岩和结晶灰岩3种,原岩为奥陶系—志留系的海相碎屑岩与碳...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与测井等资料,运用全岩X光衍射、微米CT扫描方法,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研究区副变质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板岩、钙质片岩和结晶灰岩3种,原岩为奥陶系—志留系的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3类副变质岩储集层发育3大类6亚类储集空间类型,第1类为裂缝,包括构造缝、风化节理缝和溶蚀缝;第2类为溶蚀孔隙,包括溶孔和溶洞;第3类为纳米级晶间孔隙。受裂缝的发育程度和类型控制,3类副变质岩储集层孔喉的数量、体积和半径存在显著的差异。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成因于变质、风化、构造碎裂和溶蚀4种地质作用,其中变质作用对副变质岩类储集层形成具重要的建设作用,可打破传统局限于寻找顶部风化壳的束缚。副变质岩储集层形成经历了5个主要演化阶段,其分布受控于岩石类型、变质程度、古地貌和风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坪西地区 副变质岩 储集层 岩石类型 孔喉特征 储集层成因 储集层分布
下载PDF
基于协同育人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有意识”思政教育改革——以“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志远 蔡新江 +2 位作者 邵永健 陈鑫 凌志彬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6期145-147,共3页
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以土木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无意识"教学现状入... 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以土木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无意识"教学现状入手,浅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有意识"思政改革方向。最后以土木专业课程"结构试验与检测"为例,针对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初探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构建正确的价值观,积小胜为大胜,在不断的成长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达到"润物无声"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土木工程
下载PDF
绿色创新效率与交通基础设施——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致远 唐根年 《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5期21-25,共5页
我国基础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国家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以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 我国基础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国家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以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绿色创新效率指标,对交通基础设施分别进行综合与分类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创新效率不仅存在本区域的直接效应,同时存在对邻近区域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交通基础设施 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 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中—下侏罗统深层砂岩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20
作者 伍劲 刘占国 +4 位作者 朱超 宫清顺 夏志远 宋光永 王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7,共10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中—下侏罗统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及其成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CT扫描等多种分析手段,并结合区域地层埋藏史、古地温史...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中—下侏罗统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及其成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CT扫描等多种分析手段,并结合区域地层埋藏史、古地温史、Ro演变史、沉积相等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演化阶段及其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下侏罗统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特征。②储层现今主体埋深为4000~5000m,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21%,平均渗透率为9.15mD,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部分储层由于发育构造裂缝而渗透率较高。③储层成岩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新近纪之前,成岩作用为初期沉积埋藏压实减孔和长期浅埋藏期腐殖酸溶蚀增孔;第二阶段发生在新近纪之后,发生的成岩作用为储层快速深埋侧向挤压压实减孔和大量伊利石生成胶结减孔,并伴随发育大量裂缝改善储层渗透率。④优质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水动力条件、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发育。富含石英等刚性颗粒的粗砂级辫状河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有较强的抗压实能力,是优质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研究区储层的渗透率,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中—下侏罗统 深层储层 物性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