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Remediation Measure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ased on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A Case Study of Huanghou Basin
1
作者 WANG Hao xiao sh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The growth of society and population has led to a range of water pollution issues.Among these,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pose a particular challenge due to its formation mechanism.This has bec... The growth of society and population has led to a range of water pollution issues.Among these,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pose a particular challenge due to its formation mechanism.This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and challenge i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research.The study area for this research was the Huanghou basin in Guizhou Province,southwest China.The land use type of the basin was analyze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nd water quality data was collected by distributing points throughout the basin,based on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basin’s source-sink landscape and the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data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identified the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residential and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upper basin.Hence,a strategy of“increasing sinks and decreasing sources”was proposed.The strategy was implemented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s to addres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basin using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s.The work to control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hould continue at a macro level.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the basin should gradually transform into grassland and forested land,while increasing the overall area of the sink landscape.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such as slope planting,riparian zone vegetation restoration,increasing plant abundance,and restoring aquatic plant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t the micro level.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this remediation strategy focuses on source and process control.It is more effective and does not require large-scal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which can save a lot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funds and management costs.Therefore,it has greater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Karst basin
下载PD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A Case Study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apo Town
2
作者 WANG Sangju xiao sh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1期35-39,42,共6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daily life.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landscape effects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andscape ecolo...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daily life.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landscape effects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to carry out disciplinary crossing and integration research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Dapo Town was designed,with the aim to achieve ecological balance in planning,showcase biodiversity,and create a harmonious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can benefit both nature and people.This design combined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lements while impro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which promote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thus enriching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city,and playing a role in regulat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Dapo Town Waterfront landscape
下载PD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3
作者 SUN Xiangxuan XIONG Qingqing xiao sh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maintai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carrying the beautiful yearning of urban residents fo...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maintai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carrying the beautiful yearning of urban residents for natural life.A good state of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is crucial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However,due to the poor kinetic energy of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human factors,the quality of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often declines,and urban population is threatened by water security problems.Through the study of several water body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water pollution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in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landscape water body Water body treatment Ecological remediation
下载PDF
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土壤耕层有机碳与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闫伟 代林玉 +3 位作者 肖时珍 邰治钦 蓝家程 肖华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土壤耕层有机碳与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在非喀斯特地区和石灰岩喀斯特地区已有较多研究,但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却罕见相关研究。为探讨典型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土壤耕层有机碳与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典型白云岩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 土壤耕层有机碳与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在非喀斯特地区和石灰岩喀斯特地区已有较多研究,但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却罕见相关研究。为探讨典型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土壤耕层有机碳与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典型白云岩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东部则家山土壤耕层为例,采用垂直分层取样分析,研究了土壤耕层有机碳和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耕层从0—10 cm、10—20 cm至20—30 cm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值不断减少,即土壤耕层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耕层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表层聚集特征不明显;有机碳和养分分级标准均可达到适宜甚至丰富水平,土壤肥力较好;土壤耕层从0—10 cm、10—20 cm至20—30 cm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储量均值与其质量分数均值的分布特征相同,也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喀斯特 土壤耕层 有机碳 养分 垂直分布特征
下载PDF
Landscap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5
作者 LUO Shui xiao Hua xiao sh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5期79-84,88,共7页
Wulingyuan is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mainly dominated by rare quartz sandstone peak forest landscap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pplemented by karst landscapes,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 Wulingyuan is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mainly dominated by rare quartz sandstone peak forest landscap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pplemented by karst landscapes,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sites,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s.Preserving the secluded and beautiful scenery environment,b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of subtropical zone,Wulingyuan presents a splendid and magnificent landscape,with high aesthetic value,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practice ba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of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can be realized by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and present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of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developing a seri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 to lead tourists into the world of Wulingyuan aesthetic education,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of“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Entering Campus”,and incorporating in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schools,etc.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thoroughly,which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for realiz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of the property,and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of similar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natural heritage property Landscap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education value Realization path Wulingyuan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scribed Criteria of Cultural Landscape World Heritage Sites
6
作者 xiao Xiangyun YANG xiaoshuang +1 位作者 xiao shizhen MU Dij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1期63-67,72,共6页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cultural landscap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mode of cultural landscape all over the world,th...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cultural landscap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mode of cultural landscape all over the world,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ultural landscape.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volution law represented by cultural landscape in different regions were expounded.The word frequency of regional heritage criteria was analyzed,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ase we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cultural landscape is unbalanced,mainly concentrated in Europe,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ocial history,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many other factors.In terms of inscribed criteria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most cultural landscapes are mainly based on cultural criteria,but also involve natural criteria.The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that simultaneously meet multiple criteria will become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landscape World heritage sit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scribed criteria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武陵源的蝶变
7
作者 肖时珍 肖华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3期72-76,共5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组成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世所罕见。然而,武陵源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完成了从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严格保护的历史性...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组成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世所罕见。然而,武陵源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完成了从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严格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其保护展望等级也从2014年、2017年的重点关注类提升为2020年的较好类,这得益于从武陵源所处的各级政府在立法执法、违建设施拆除、游客数量管控与旅游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严防火灾发生、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举措,开展国际对话和交流,实现武陵源的蝶变,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保护管理 可持续发展 武陵源
下载PDF
贵州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的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鲁昊 孙作玉 +3 位作者 王丽霞 肖时珍 周敏 江大勇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4期13-18,共6页
随着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恰逢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化石类遗产的价值重回人们视野。我国有许多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遗产地,如辽西动物群、安徽巢湖动物群。过往,化石这一类特殊遗产的价值并没有被凸... 随着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恰逢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化石类遗产的价值重回人们视野。我国有许多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遗产地,如辽西动物群、安徽巢湖动物群。过往,化石这一类特殊遗产的价值并没有被凸显出来;实际上,它具有重要的科学科研、教育和审美价值,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及规划未来的重要例证。那么如何进一步挖掘、保护与利用这些宝贵遗产成为目前的重要议题。文章以贵州兴义动物群化石为例,探讨今后我国化石遗产地的现在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遗产 兴义动物群 价值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岩溶无机碳汇强度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成 何春 +3 位作者 肖时珍 刘再华 陈旺光 何江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岩溶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过程,进一步弄清岩溶碳汇机制对于精确评估碳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大,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与集中,虽然本区已开展了较多以石灰岩为主流域的岩溶碳汇研究,但是与白云岩流域相关的研究较... 岩溶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过程,进一步弄清岩溶碳汇机制对于精确评估碳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大,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与集中,虽然本区已开展了较多以石灰岩为主流域的岩溶碳汇研究,但是与白云岩流域相关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不利于精确评价中国岩溶碳汇潜力和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为此,本文以中国西南岩溶区内具代表性的贵州施秉黄洲河白云岩流域作为研究区,对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小流域的水岩气相互作用及其无机岩溶碳汇进行了为期1年(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研究。获得了黄洲河白云岩流域的降雨量、流量、水温、电导率、pH值等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数据,并采用化学热力学模型计算了方解石与白云石饱和指数及河水中CO_(2)分压等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1)该白云岩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洪水流量过程虽然呈现显著的暴涨暴落特征,但是流域出口河水的化学动态仍受水化学稳态行为的控制;(2)流域上游高原面上浅切割地表河两侧发育溶隙型含水介质,中下游排水系统为地表河,由于地表河水中CO_(2)的释放,使该流域出口河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较高,并伴有河床钙华沉积;(3)采用白云石开放系统化学热力学模型,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CO_(2)数据,计算出泄流于地表河的岩溶地下水HCO_(3)^(-)浓度为5.1 mmol/L,该值要高于黄洲河出口河水HCO_(3)^(-)平均浓度16%,表明该岩溶流域内的地表河因受紊流脱气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水中的溶解无机碳有所降低;(4)由水化学径流法准确计算了该白云岩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以CO_(2)计),为36.43 t/(km^(2)·a),该值并未显著高于中国南方其他碳酸盐岩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表明白云岩流域覆被中CO_(2)浓度仍与流域径流量呈反比关系,这两个主控因子的共同作用,使湿润亚热带岩溶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不至于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流域 岩溶碳汇强度 水化学稳态行为 水化学动态 自动监测
下载PDF
基于SWOT-AHP模型的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研究——以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宇辉 肖时珍 +1 位作者 胡馨月 张丽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8,169,共7页
采用SWOT-AHP模型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不足以及今后开发的侧重点。分析发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资源、周边... 采用SWOT-AHP模型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不足以及今后开发的侧重点。分析发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资源、周边旅游业发展、政策、科普旅游产品、品牌知名度、客源市场等指标综合权重分别为0.5104、0.0605、0.0296、0.0719、0.0509、0.0488,在未来科普旅游开发中应采取"优势—威胁"发展战略。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开发差异性科普旅游产品、打造优质科普基地、推进申遗或申世工作、打造古生物品牌、多维度解说等建议,以期探索一种适用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开发思路,为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 科普旅游 开发策略 SWOT-AHP模型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原文传递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江湖 肖时珍 +6 位作者 曾成 狄永宁 刘梦醒 蓝家程 肖华 朱辉 曾庆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81,共8页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月平均浓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流量数据,结合白云岩流域的水化学稳态行为,计算出该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为46.91 mm/ka,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相当,但比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高38%。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在地域尺度上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态,进而使白云石较高的溶解度成为影响其化学剥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化学剥蚀速率 水化学径流法 亚热带 贵州施秉
原文传递
梵净山世界遗产提名地环境问题空间分布及整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杰 熊康宁 +2 位作者 陈丽莎 肖时珍 陈起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以2017年中国政府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唯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计划的梵净山为研究区,通过专家评议确定研究区环境问题类型,再以773处环境问题分布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强度进... 以2017年中国政府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唯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计划的梵净山为研究区,通过专家评议确定研究区环境问题类型,再以773处环境问题分布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问题分类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空间分布特征为集聚型,空间密度呈现"外疏内密"格局,空间集聚程度形成3个等级;3)生物多样性价值受到的影响强度最大,违规人类活动类问题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4)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进一步提出相应整治策略,为我国世界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 遗产价值 环境问题 空间分布 环境整治
下载PDF
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时珍 何江湖 +2 位作者 曾成 肖华 石绍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1,M0007,共7页
针对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存在的脆弱生境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在贵州省施秉县白垛乡典型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选取水田、旱地、灌木林、草坡和有林地等5种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测定各生态系统0~3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 针对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存在的脆弱生境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在贵州省施秉县白垛乡典型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选取水田、旱地、灌木林、草坡和有林地等5种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测定各生态系统0~3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平均含量。通过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4种土壤养分的质量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5种生态系统土壤中的SOC、TN、TP和TK平均含量分别为9.27~51.23 g/kg、1.40~6.00 g/kg、0.13~0.78 g/kg和15.64~31.73 g/kg。m(C)∶m(N)、m(C)∶m(P)、m(C)∶m(K)、m(N)∶m(P)、m(N)∶m(K)和m(P)∶m(K)的值分别为6.36~10.01、21.68~337.83、0.41~3.28、3.42~46.13、0.06~0.33和0.01~0.05。SOC平均含量与各生态化学计量比间均呈正相关,TN平均含量与m(P)∶m(K)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生态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TP平均含量与m(C)∶m(N)、m(C)∶m(K)、m(N)∶m(K)相关性不显著;TK平均含量与m(C)∶m(N)、m(C)∶m(P)、m(N)∶m(P)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不同生态系统 白云岩喀斯特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试片溶蚀速率及岩溶碳汇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伟 曾成 +6 位作者 肖时珍 蓝家程 代林玉 邰治钦 何江湖 何春 狄永宁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土地利用对石灰岩溶蚀速率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白云岩溶蚀速率对于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却罕见相关报道。因此,探究不同土地利用对白云岩溶蚀速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并可为评估白云岩地区的岩溶碳汇效应积累基础数据。本文以湿... 土地利用对石灰岩溶蚀速率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白云岩溶蚀速率对于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却罕见相关报道。因此,探究不同土地利用对白云岩溶蚀速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并可为评估白云岩地区的岩溶碳汇效应积累基础数据。本文以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小流域——贵州施秉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白云岩溶蚀试片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下的白云岩溶蚀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白云岩试片溶蚀速率的大小为旱地(4.25 mg/(cm^(2)·a))>林地(1.01 mg/(cm^(2)·a))>水田(0.14 mg/(cm^(2)·a));白云岩试片溶蚀速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少而增大;但其与土壤CO_(2)浓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容重对溶蚀速率的影响不大。由白云岩试片的溶蚀速率估算该白云岩流域的岩溶碳汇总量为351.70 t CO_(2)/a,岩溶碳汇通量为7.31 t CO_(2)/(km^(2)·a),与前人利用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相比明显较小。与以往在石灰岩区使用溶蚀试片法和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的岩溶碳汇强度差异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流域 溶蚀试片 溶蚀速率 岩溶碳汇 土地利用 施秉
原文传递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水文水化学动态特征初步研究--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春 曾成 +4 位作者 肖时珍 何江湖 狄永宁 龚效宇 肖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9-293,共15页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仪,于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12月3日期间对地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贵州省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的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目的是为了揭示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白云岩小流...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仪,于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12月3日期间对地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贵州省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的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目的是为了揭示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白云岩小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与不同降雨强度下水文水化学动态特征。研究获得了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的降雨量、出口流量、水温、电导率、pH、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CO2分压等连续数据。结果表明:(1)黄洲河流域出口河水的pH、电导率、CO2分压、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规律,即水温、pH、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与气温的昼夜周期变化曲线相似,而电导率、CO2分压与气温的日周期变化曲线相反;(2)黄洲河流域出口河水的水化学指标对不同强度的降雨会产生不同变幅与变化方向的响应特征,暴雨会显著干扰河水水化学指标的日周期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电导率与CO2分压呈现显著下降;(3)白云岩流域具有明显的化学稳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亚热带 白云岩小流域 自动监测 水文水化学动态 流域化学稳态行为 贵州施秉
原文传递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CO_(2)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代林玉 肖时珍 +3 位作者 曾成 闫伟 肖华 邰治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624,共8页
以中国南方岩溶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杉木河流域的子流域——黄洲河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区,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林地、旱地、水田)中的土壤CO_(2)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以中国南方岩溶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杉木河流域的子流域——黄洲河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区,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林地、旱地、水田)中的土壤CO_(2)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的年平均浓度为:水田(21008×10^(-6))>林地(9038×10^(-6))>旱地(5660×10^(-6));(2)一年中林地与旱地的土壤CO_(2)月浓度曲线与月均气温曲线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年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一致:1-7月土壤CO_(2)浓度逐渐升高,8月浓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6157×10^(-6)和13458×10^(-6);(3)水田土壤CO_(2)浓度在1-3月逐渐下降,3月出现最低值11727×10^(-6),3-12月逐渐升高,8月开始波动升高,在10月达到峰值(29993×10^(-6));(4)白云岩区土壤CO_(2)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秋高、冬春低);(5)气温、降雨对林地和旱地土壤CO_(2)浓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水田土壤CO_(2)浓度影响不显著;(6)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对土壤CO_(2)浓度有一定影响,且土壤pH增高,其土壤CO_(2)浓度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土壤CO_(2)浓度 岩溶碳汇 碳循环 施秉
下载PDF
近27a来典型白云岩流域岩溶碳汇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邰治钦 曾成 +3 位作者 肖时珍 肖华 代林玉 闫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时段年均有效降雨最大,其次是第一个时段,第三个时段的最小;(2)流域内主要以有林地为主,旱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但增长速率减缓,总体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整体的岩溶碳汇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2年、1990年、2016年,水田与旱地对岩溶碳汇贡献较大;(4)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共同控制岩溶碳汇,碳汇强度可能不随地类正向演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流域 化学平衡热力学模型 岩溶碳汇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流域洪水退水过程分析——以贵州省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先荣 曾成 +4 位作者 狄永宁 肖时珍 肖华 何江湖 张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流域洪水退水的过程特性,以贵州省黄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径流进行基流分割,运用指数型退水模型公式对退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黄洲河流域洪水过程的总流量变化与基流变化呈现正相关,退水过程受降雨时长、... 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流域洪水退水的过程特性,以贵州省黄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径流进行基流分割,运用指数型退水模型公式对退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黄洲河流域洪水过程的总流量变化与基流变化呈现正相关,退水过程受降雨时长、流量大小以及流域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2)地表径流退水速率大于地下径流退水速率,流域内大量的岩溶孔隙和裂隙存在使地下径流退水加快。(3)起退流量为11.99~381.81 m3/s,退水系数的范围为0.033~0.084,退水系数越大,暴雨洪水时间越短,反之越长。(4)指数型退水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洲河流域的退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水过程 基流分割 指数型退水模型 黄洲河流域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时珍 容丽 +4 位作者 肖华 蓝家程 罗俊杰 方俊 陈奕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8-19,共12页
遗产监测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应对反应性监测和持续稳定对遗产地进行监管,对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体系进行系统性构建研究。构建的监测体系包含6大监测要素,31个监测模块,100多个监测指标,涵盖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 遗产监测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应对反应性监测和持续稳定对遗产地进行监管,对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体系进行系统性构建研究。构建的监测体系包含6大监测要素,31个监测模块,100多个监测指标,涵盖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多方面;构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环境监测与信息保护管理平台,以期更好地实现对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及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自然遗产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通过直观、便捷、智能、互联的多元应用,实现对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遗产影响因素监测,促进对赤水丹霞自然遗产的监管、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 世界自然遗产 监测体系 构建
下载PDF
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奕彤 熊康宁 +1 位作者 肖时珍 肖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4-321,共8页
为了研究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格局,利用GIS,ENVI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遗产地及缓冲区2001年、2010年、2016年3个关键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不同发展阶段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为了研究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格局,利用GIS,ENVI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遗产地及缓冲区2001年、2010年、2016年3个关键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不同发展阶段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2001年以来,各类景观均处于动态变迁过程,林地景观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一直占研究区整体面积的80%以上,16年间,林地、灌丛、建筑用地、裸地和水体的面积净增加,耕地面积净减少;(2)景观动态变化度在2001—2010年较大,林地景观面积比例增加了6.98%,耕地面积比例减少了8.4%,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有44%的耕地面积和64.35%灌丛面积转入林地景观,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大幅下降;(3)2010—2016年景观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林地面积比例下降了1.22%,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转出率最高,其次是裸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有所上升,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稍有加深;(4)除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化外,退耕还林政策、城镇一体化建设、高速交通建设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旅游增长和开发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赤水丹霞 世界自然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