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断方法解读——以何首乌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景婧 王睿林 +5 位作者 朱云 牛明 宋雪艾 何婷婷 肖小河 王伽伯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2期131-134,144,共5页
目的以何首乌为例,解读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客观诊断整合证据链(integrated evidence chain,i EC)法的适用性和优势。方法以2007年1月—2016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45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 目的以何首乌为例,解读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客观诊断整合证据链(integrated evidence chain,i EC)法的适用性和优势。方法以2007年1月—2016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45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服用史的HIL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新建立的i EC法和常规应用的罗素优克福因果关系评估方法(Roussel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的诊断效能和因果关系判断的异同。结果 145例HILI患者的RUCAM相关性评分以"很可能"为主(n=74,51.0%)。而这些RUCAM相关性评分为"很可能"的患者中,经i EC法构建证据链后,5例达到"确定诊断",54例达到"临床诊断",15例为"疑似诊断",分别占i EC法相同诊断级别HILI患者的71.4%、53.5%和40.5%。RUCAM相关性评分仅为"很可能"(5例)和"可能"(2例)级别的7例患者,通过i EC法构建证据链可达到"确定诊断"。经i EC法客观辨识后,无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s)基础和有CLDs基础的HILI患者的诊断级别变化不大(P>0.05),而有CLDs基础HILI患者的RUCAM相关性评分级别较无CLDs基础HILI患者明显下降(P<0.001)。结论 i EC法与RUCAM法的总体一致性较好,i EC法是适用于临床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HILI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价,对有基础肝病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仍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 整合证据链 诊断 因果关系评价 何首乌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楠 徐广 +6 位作者 高源 王智磊 付书彬 刘慧敏 肖小河 赵海平 柏兆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基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系,建立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索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采用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等刺激因子,分别构建NLRP3、NLRC4和AIM2炎症小体活... 目的基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系,建立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索补骨脂异黄酮对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采用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等刺激因子,分别构建NLRP3、NLRC4和AIM2炎症小体活化模型;Caspase-Glo~&#x00AE; 1 Inflammasome Assay检测caspase-1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ature IL-1βp17、caspase-1 p20的蛋白水平,以及细胞裂解液中pro-caspase-1、pro-IL-1β、ASC、NLRP3等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异黄酮可抑制LPS联合ATP、Nigericin、Salmonella和Poly(dA∶dT)诱导的pro-caspase-1自我剪切,抑制caspase-1介导的IL-1β产生,表明补骨脂异黄酮可抑制NLRP3、NLRC4及AIM2炎症小体活性。此外,研究发现补骨脂异黄酮对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不可逆性,且不依赖于NF-κB通路。结论补骨脂异黄酮可通过抑制pro-caspase-1自我剪切活化,从而抑制NLRP3、NLRC4、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进一步抑制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补骨脂异黄酮相关制剂治疗免疫炎症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补骨脂异黄酮 巨噬细胞 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CASPASE-1 IL-1Β
下载PDF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评价方法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2 位作者 曹俊岭 肖小河 王伽伯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284-290,共7页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以临床评价证据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及Liver Tox网站收录数据对文献及相关报道中的常见可疑损肝中药进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主要不良反应或肝损伤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重点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中药相关DILI评价方法进行解读。最后,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中药相关DILI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为认识和评价中药相关DILI的客观真实性、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DILI评价方法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为降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源性肝损伤 评价方法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慧 朱家谷 +6 位作者 杨平 陈浩 吴静义 刘思燚 王伽伯 肖小河 马秀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年第9期88-93,共6页
为制定并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0年12月17日发布了《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本文结合起草背景,对指导原则进行解读,阐述本指导原则制定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 中药 生物效应 生物检测 指导原则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科学评价与防控——以何首乌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肖小河 郭玉明 +1 位作者 王伽伯 柏兆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随着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草药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呈现上升趋势,一些传统“无毒”中药屡屡曝出有严重药源性疾病。笔者以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为代表,梳理了近年来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研究... 随着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草药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呈现上升趋势,一些传统“无毒”中药屡屡曝出有严重药源性疾病。笔者以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为代表,梳理了近年来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及进展,以期为中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体系的商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中草药 防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0例临床特点与舌象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余思邈 崔延飞 +11 位作者 王仲霞 景婧 王立福 孙永强 田淼 桑秀秀 许文涛 王丽苹 秦恩强 陈竹 肖小河 王睿林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7.5%);少苔者5例(12.5%),苔白腻者27例(67.5%),苔黄腻者8例(20.0%)。(2)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发热27例(67.5%),其中低热(37.3~37.9℃)18例(45.0%)、中热(38~38.9℃)8例(20.0%)、高热(≥39℃)1例(2.5%);咳嗽25例(62.5%),乏力13例(32.5%),咽痛6例(15.0%),肌肉酸痛12例(30.0%),腹泻2例(5.0%)。舌红少苔者症状多轻微,仅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咽痛症状较舌苔厚腻者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白腻、黄腻者则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其中舌苔白腻者以低热为主,舌苔黄腻者发热多为38℃以上的中热或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提示,40例患者中双侧肺部炎症患者13例(32.5%);单侧肺部炎症患者18例(45.0%),其中左肺炎症患者7例(17.5%),右肺炎症患者11例(27.5%);其余9例(22.5%)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少苔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胸部X片提示肺部炎症多为舌苔厚腻者,其中双肺炎症多见于舌红苔黄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为(5.17±1.5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3例(7.5%);淋巴细胞计数为(1.39±0.7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8例(20.0%),随着舌苔逐渐厚腻的变化,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舌红少苔多见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者(1~2d),症状多轻微;伴随病程进展(病程≥3d),部分患者舌苔逐渐增多,表现为厚腻苔,症状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反映了感染逐渐进展的情况,由此及时总结出COVID-19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不可过用苦寒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性肺炎 舌象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巨噬细胞吞噬模型的阿胶品质生物评价方法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靖 郝俊杰 +2 位作者 刘士敬 肖小河 牛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71-776,781,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吞噬模型的阿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细胞密度、孵育时间以及阿胶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阿胶给药浓度。采用高内涵结合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考察其感染复数(multiplic... 目的:建立基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吞噬模型的阿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细胞密度、孵育时间以及阿胶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阿胶给药浓度。采用高内涵结合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考察其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MOI=细菌数/细胞数)、给药剂量等影响因素,分析阿胶影响巨噬细胞的整体吞噬率及单个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确定最佳检测方法,即给药时间为24h、MOI值为200倍、细菌刺激时间为2h。与Control组相比,在阿胶质量浓度为0.125~2.0mg·mL^-1时,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在0.5mg·mL^-1时阿胶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达到最强;在阿胶质量浓度为0.25~1.0mg·mL^-1时,对单个细胞的吞噬能力没有明显作用,但是对巨噬细胞的整体吞噬率具有剂量依赖的促进作用,并在0.25mg·mL^-1时阿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率的能力达到最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巨噬细胞吞噬绿色荧光标记的大肠杆菌(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scherichia coli,GFP-E.coli)为生物模型的高内涵荧光成像筛选技术的阿胶品质评价生物方法,可用于对不同品质阿胶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巨噬细胞 大肠杆菌 吞噬 生物评价
下载PDF
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新方法:整合证据链法
8
作者 肖小河 罗烨 +12 位作者 赵旭 杨洪军 杨忠奇 张俊华 王忠 元唯安 王伽伯 柏兆方 景婧 湛小燕 王睿林 戴爱国 唐健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113-5124,共12页
中药疗效评价问题是长期制约中医药发展壮大及国际化的“卡脖子”问题。该文从医学认知的底层逻辑出发,在系统剖析中西医药诊疗理念、药效物质基础、研发范式、疗效认知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整合临床经验、实验研究和临床... 中药疗效评价问题是长期制约中医药发展壮大及国际化的“卡脖子”问题。该文从医学认知的底层逻辑出发,在系统剖析中西医药诊疗理念、药效物质基础、研发范式、疗效认知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整合临床经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证据要素,首次提出并建立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和方法体系——中药有效性评价整合证据链法(integrated evidence chain-base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EC-Eff),形成中药有效性“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临床试验”一体化评价与确证模式。初步应用研究显示,该方法可使中药特别是流传千年、有口皆碑、至今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的有效性评价等级得到科学提升,使其有效性证据等级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其临床价值和地位,突破了当今中药有效性评价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唯一“金标准”的局面及局限,为破解中药有效性评价难题提供了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策略和方法,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该方法可用于中医药经典名方有效性评价、中药新药研发、上市后中成药有效性再评价等,亦可供国家医保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中药品种遴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性 评价策略 评价方法 底层逻辑 整合证据链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免疫应激介导的朝藿定B协同补骨脂甲素导致特异质肝损伤的拟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蒙蒙 李蓥滢 +4 位作者 曹波 徐静 肖小河 李国辉 李春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补骨脂和淫羊藿是临床常用药对,既往研究显示两药可能引起特异质肝损伤,然而其物质基础以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免疫应激小鼠模型,以补骨脂及淫羊藿中2个主要化学成分... 补骨脂和淫羊藿是临床常用药对,既往研究显示两药可能引起特异质肝损伤,然而其物质基础以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免疫应激小鼠模型,以补骨脂及淫羊藿中2个主要化学成分补骨脂甲素和朝藿定B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和小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情况,分别在细胞及动物水平评估补骨脂甲素联合朝藿定B引起肝损伤的程度。借助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考察给药前后小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筛选差异代谢标志物,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使用TNF-α刺激2 h后,相较于正常组及单独给药组,补骨脂甲素可以使HepG2细胞中LDH释放量显著增加;补骨脂甲素联合朝藿定B后,LDH释放量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显著增加。在动物水平,对于正常小鼠,单独或联合补骨脂甲素均不引起肝损伤;对于免疫应激模型小鼠,单独给药补骨脂甲素或者朝藿定B均可引起肝损伤,补骨脂甲素或者朝霍定B联合给药时肝损伤进一步增强,表现为小鼠血浆中ALT、AST含量显著升高,并伴随肝脏组织大量炎性免疫细胞浸润。基于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得到7个共有差异代谢物,根据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其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0.9的包括D-氨基葡萄糖6-磷酸、N1-甲基-2-吡咯-5-甲酰胺、17β-硝基-5a-雄甾烷、葛花苷元-7-O-葡萄糖醛酸苷、N-(1-脱氧-1-果糖基)缬氨酸。因此,这5个差异代谢物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及亚油酸代谢通路可能是补骨脂甲素联合朝藿定B诱导特异质肝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综上,在TNF-α介导免疫应激的条件下,朝藿定B联合补骨脂甲素导致机体代谢扰动可能是二者协同导致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补骨脂甲素 朝藿定B 特异质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拟靶向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一种中药相关特异质肝损伤成分筛选的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以补骨脂和淫羊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蓥滢 林蒙蒙 +5 位作者 曹波 李莹 徐静 肖小河 李国辉 李春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IDILI)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囿于中药成分的复杂,中药相关IDILI物质基础的阐明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淫羊藿和补骨脂为例,通过建立体外评价模型,拟为初步筛选中药相关IDILI成分提供一种高通量...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IDILI)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囿于中药成分的复杂,中药相关IDILI物质基础的阐明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淫羊藿和补骨脂为例,通过建立体外评价模型,拟为初步筛选中药相关IDILI成分提供一种高通量的评价方法。本研究首先建立TNF-α介导的HepG2细胞易感模型,以淫羊藿和补骨脂所含指标成分为研究对象,以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为检测指标,构建浓度−毒性响应曲线,并结合协同毒性指数确定两种中药中所含成分的协同毒性作用及强弱关系。LDH测定结果表明,补骨脂甲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异补骨脂二氢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淫羊藿次苷I和淫羊藿次苷II对正常细胞和易感状态下的细胞均具有毒性作用,即这些成分既是直接肝损伤成分,又是特异质肝损伤成分;其中补骨脂甲素和新补骨脂异黄酮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但是在易感状态下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即二者为潜在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成分。随后,本研究以补骨脂甲素为代表筛选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结果显示,淫羊藿中10种成分与补骨脂中3种成分属于直接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而特异质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在淫羊藿中有10种,补骨脂中有4种;其中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和异补骨脂二氢黄酮属于潜在的特异质免疫促进肝损伤易感成分。协同毒性指数结果显示,13种特异质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除脱水淫羊藿素外)与补骨脂甲素联用具有协同增毒作用;3种特异质免疫促进肝损伤易感成分与补骨脂甲素联用具有协同增毒作用,其中与新补骨脂异黄酮联用协同毒性指数最大,而与补骨脂定联用协同毒性指数最小。综上,该方法可成功筛选淫羊藿和补骨脂中肝损伤成分及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并可以区分肝损伤成分类型、各成分的毒性强弱程度和协同作用关系,符合IDILI的特点,以期为中药相关IDILI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模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补骨脂 特异质药物性肝损伤 肝损伤成分 免疫促进肝损伤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NLRP3炎症小体探讨白芍总苷胶囊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颖杰 王贤玲 +8 位作者 牟文清 文金财 王炎 修叶 董旭 李俊杰 湛小燕 肖小河 柏兆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54-2765,共12页
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TGP)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TGP)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分子机制。在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上建立NLRP3炎症小体活化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流式细胞术探究其分子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GP组、模型组(LPS组)、LPS+TGP低剂量组、LPS+TGP高剂量组、LPS+MCC950组、LPS+MCC950+TGP组,每组8只,建立小鼠ALI模型。最后,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以及肺组织。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重湿干比,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分析肺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RT-q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18、IL-6、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TGP通过抑制上游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的产生以及随后的凋亡相关斑点(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ASC)的寡聚化,显著阻断了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此外,在小鼠ALI模型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出现肺泡结构破裂,肺泡间隔增厚,肺指数及肺重湿干比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TGP和MCC950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肺指数和肺重湿干比明显减低,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调;值得注意的是,与MCC950组相比,MCC950+TGP组效果无明显差异。综上,该研究揭示了白芍总苷胶囊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从而改善小鼠ALI,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ALI/ARDS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胶囊 NLRP3炎症小体 线粒体活性氧 ASC寡聚化 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No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Was Observed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of Patients with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12
作者 SU Tao FANG Zhi-e +6 位作者 GUO Yu-ming WANG Chun-yu WANG Jia-bo JI Dong BAI Zhao-fang YANG Li xiao xiao-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risk of aristolochic acid(AA)-associate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A nephropathy(AAN).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a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risk of aristolochic acid(AA)-associate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A nephropathy(AAN).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a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14.Long-term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evalence of cancer.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cancer during 1 year after taking AA-containing medication to 2014.Results:A total of 33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From the initiation of taking AA to the termination of follow-up,39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ancer.No cases of liver cancer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follow-up period,with urinary cancer being the predominant type(34/39,87.17%).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follow-up period,and diabetes were potential risk factors,however,the dosage of the drug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ncer.Conclusions:No cases of liver cancer were observed at the end of follow-up.However,a high prevalence of urinary cancer was observed in AAN patients.Establishing a direct causality between AA and HCC is challe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lochic ac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rinary cancer drug safety retrospective study
原文传递
补骨脂“大燥伤肝”的客观性及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亮 赵旭 +11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陈毓龙 孔德鑫 吴承钊 陈小菲 柏兆方 牛明 王伽伯 赵艳玲 肖小河 唐进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4-1023,共10页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发现补骨脂可显著降低肾阴虚证大鼠体质量、饮水量、尿量,并增加其肝、睾丸、肾上腺、脾脏脏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表达;同时,补骨脂还显著增加了肾阳虚证大鼠尿量,并降低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表达;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显示补骨脂明显加剧肾阴虚证大鼠肝细胞炎症浸润,并减轻肾阳虚证大鼠肝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检测血浆后共鉴定出17个补骨脂共同调控肾阴/阳虚证大鼠的具有显著差异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其中,谷氨酰胺、喹啉酸、胆绿素、乳糖基酰基鞘氨醇等8个代谢物呈相反变化趋势,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谷氨酰胺代谢等通路。因此,本研究推测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可能分别是补骨脂发挥肝损害与肝保护的易感证候,这可能与其调控体内相关氨基酸代谢和鞘脂代谢等有关,可为中医临床补骨脂的安全精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损伤 肝保护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中药新安全观及实践 被引量:16
14
作者 肖小河 赵旭 +2 位作者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57-2564,共8页
当今人类疾病谱、体质谱和用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药安全性领域出现了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频频曝出肝损伤、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颠覆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识,甚至动摇了国内外公众对发展中医药的信心... 当今人类疾病谱、体质谱和用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药安全性领域出现了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频频曝出肝损伤、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颠覆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识,甚至动摇了国内外公众对发展中医药的信心。那么,在新时代全球化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及问题?如何科学破解中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难题?这是新时代下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该文提出应客观辩证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和问题,与时俱进地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药新安全观的思想及方法体系,即一个创新认识、两类评价模式、三因致毒理论、四象风险决策、五级安全证据体,希冀为破解中药安全性难题提供新理论、新策略、新方法及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安全性评价 风险防控 新安全观 肝毒性
原文传递
从古今文献效/毒记载演变探讨中药淫羊藿安全合理用药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源 王伽伯 +1 位作者 肖小河 柏兆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淫羊藿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淫羊藿相关制剂致肝损伤报道频发,更有单味淫羊藿诱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为淫羊藿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基于古今文献,从品种、炮制方法、临床不良反应、药理作用、... 淫羊藿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淫羊藿相关制剂致肝损伤报道频发,更有单味淫羊藿诱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为淫羊藿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基于古今文献,从品种、炮制方法、临床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毒性机制等角度对淫羊藿安全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汇总分析,并结合本课题组工作基础,提出构建淫羊藿临床安全合理应用的“人-药-用”综合防控体系,以期全面实现淫羊藿毒性的可防可控,保证淫羊藿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毒性 安全性 病证毒理学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基于多途径联合效应的甘草防治脓毒血症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梁龙鑫 任璐彤 +4 位作者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24-3533,共10页
目的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目的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1)p20的蛋白表达及IL-1β的释放(P<0.05、0.001)。基于H2O2诱导的BMDM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有效组分甘草酸,其可改善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1、0.001),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P<0.001)。基于LPS诱导的脓毒血症致死模型发现,甘草酸高剂量组及刺甘草查耳酮低、高剂量组和联合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生存率(P<0.05、0.001),并且联合用药组的效果优于甘草酸组和刺甘草查耳酮低剂量组。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刺甘草查耳酮和甘草酸均可降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P<0.001),降低外周血及腹腔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1、0.001),同时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体现出更佳的作用效果(P<0.05、0.01、0.001)。结论甘草活性成分刺甘草查耳酮与甘草酸联用可抑制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氧化应激,从而多途径地发挥较强的防治脓毒血症的作用,为中药组分中药的研发及中药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组分中药 联合增效 刺甘草查耳酮 甘草酸 脓毒血症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双向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涂灿 何琴 +7 位作者 周元园 王肖辉 张乐 卫璐戈 牛明 逄瑜 肖小河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9-1147,共9页
针对频仍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毒性问题,本文基于病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即采用正常动物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大黄的肝损伤与保护作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黄"双向"作用对大鼠体内... 针对频仍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的肝毒性问题,本文基于病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即采用正常动物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大黄的肝损伤与保护作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黄"双向"作用对大鼠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及可能涉及到的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大黄引起正常大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HE和TUNEL染色可见明显病理学改变;大黄对模型大鼠血浆ALT和AST均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进一步采用UPLC-QTOF/MS对各组大鼠血浆代谢差异进行表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牛磺酸、精氨酸、前列腺素(PGF2α)、视黄基酯、粪甾烷酸等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关联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初级胆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视黄醇新陈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证实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模型动物的肝损伤与保护的"双向"作用,代谢组学结果提示了初级胆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和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可能是大黄"有故无殒"现象的关键信号通路。该研究为诠释中药肝毒性科学评价与合理用药减(避)毒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代谢组学 肝损伤 肝保护 有故无殒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毒效检测的附子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定堃 赵志浩 +8 位作者 李春雨 牛明 谭鹏 裴瑾 杨明 彭成 张萍 肖小河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69-2177,共9页
附子炮制品种类繁多,毒效差异不明确,亟需建立精准的质量评控方法,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采用引起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的最小量测定法评价8种附子炮制品的生物毒性,结果发现生附片醇提液的最小中毒剂... 附子炮制品种类繁多,毒效差异不明确,亟需建立精准的质量评控方法,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采用引起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的最小量测定法评价8种附子炮制品的生物毒性,结果发现生附片醇提液的最小中毒剂量(minimal toxic dose,MTD)为0.16 g·kg^-1,毒性远强于其余附片;其次为黑顺片、白附片、刨附片、炮附子与蒸附片,醇提液的MTD为2.64~5.75 g·kg^-1;炒附片与炮天雄未检测出心毒性,安全性好。建立急性心衰大鼠+dp/dtmax测定法评价8种附子炮制品的强心活性,并通过成分-活性相关分析筛选、验证强心质量标志物。结果显示,8种附片均具有明确的强心效果,其中,生附片强心效果最强,给药15 min后大鼠心功能恢复正常;黑顺片、白附片等5种附片具有中等强度强心活性;而炮附子与炮天雄强心活性最弱。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附子水煎液中13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发现乌头碱、新乌头碱与次乌头碱3种剧毒成分无法检测,去甲乌药碱仅在生附片中存在,去甲猪毛菜碱在生附片中的含量高出其余附片4~5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去甲猪毛菜碱与强心指标的相关性最好,相关性系数高达0.817,而3种单酯型生物碱与强心作用相关性不大。进一步直接对13种单体的强心活性验证评估,表明去甲乌药碱与去甲猪毛菜碱是强心活性物质,其余11种成分无强心活性。该研究建立了附子生物毒效精准评价的技术方法,揭示了8种常见炮制品毒效作用的强弱规律,发现了强心质量标志物,为附子炮制品的质量评控及临床合理选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心毒性 强心 质量标志物 生物评价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3 位作者 唐进法 王伽伯 肖小河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556-4561,共6页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新方向之一。Q-marker既可以是质量化学标志物(Q-chemomarker),也可以是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研究建立良好的Q-biomarker,可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新方向之一。Q-marker既可以是质量化学标志物(Q-chemomarker),也可以是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研究建立良好的Q-biomarker,可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联度,同时兼顾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当前,我国和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已将生物评价方法作为中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和研究者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在此背景下,从Q-biomarker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综述和解析,以期为促进中药Q-marker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与发展,解决中药质量评控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标志物 质量生物标志物 生物效价 效应成分指数 生物效应表达谱
原文传递
基于相关可视化的壮骨关节丸特异质肝损伤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进法 王晓艳 +5 位作者 李伟霞 李宇辉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杨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4-1633,共10页
目的采用相关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壮骨关节丸(Zhuangguguanjie Wan,ZGW)特异质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禁食12 h后,ig给予ZGW 3.8 g/kg,2 h后尾iv 2.8 mg/kg的脂多糖(LPS),给予LPS 10 h后水合氯... 目的采用相关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壮骨关节丸(Zhuangguguanjie Wan,ZGW)特异质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禁食12 h后,ig给予ZGW 3.8 g/kg,2 h后尾iv 2.8 mg/kg的脂多糖(LPS),给予LPS 10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采集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ALT活力及肝脏组织27种细胞因子水平。R 3.2.4软件分析ALT与27种细胞因子及27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T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l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因子-10(IP-10)、IL-1α和IL-1β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或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各自具有独立性。结论 ZGW特异质肝损伤与MIP-1α和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为ZGW临床安全用药及风险防控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关节丸 特异质肝损伤 细胞因子 相关可视化 相关性分析 丙氨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