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性及表达转录组的影响
1
作者 易杏盈 肖月 +3 位作者 张东华 刘丽 闫晓慧 伍建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长、运动能力、繁殖力以及咽泵运动速率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GO和KEGG分析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尖孢镰刀菌活性分生孢子与线虫共培养可导致线虫寿命下降,虫体显著缩短,线虫繁殖力显著降低;但共培养并未对线虫的咽泵运动速率及运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先天免疫反应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方面;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外源性物质的细胞色素P450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结论】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基本生命活动有不利影响,这为深入探讨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的天然免疫机制及与植物免疫的相似性,从而寻找植物相关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秀丽隐杆线虫 生物学特征 天然免疫 转录组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溶液实验的堆芯物理多群常数库临界基准检验方法
2
作者 陈莹 吴海成 +3 位作者 温丽丽 吴小飞 肖越 唐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9-1075,共7页
堆芯物理多群常数库为反应堆计算程序的中子学计算提供多群截面数据以及燃耗数据,是反应堆物理计算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对多群数据库的验证通常将待验证的多群数据库耦合组件计算程序通过对临界基准实验进行模拟计算的方式来进行,各... 堆芯物理多群常数库为反应堆计算程序的中子学计算提供多群截面数据以及燃耗数据,是反应堆物理计算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对多群数据库的验证通常将待验证的多群数据库耦合组件计算程序通过对临界基准实验进行模拟计算的方式来进行,各组件计算程序由于几何处理方法的局限无法对球形装置进行建模,因此尚未有基于球形临界基准实验对多群常数库进行基准检验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裸球形实验装置的模型建立方法,大幅增加临界基准检验使用的基准实验选择范围,同时基于国际核临界安全手册(ICSBEP2006)挑选了不同能谱指标下的49个铀、钚溶液实验对中国核数据中心研制的堆芯物理多群常数库进行临界基准检验,并给出了不同能谱指标下基准实验的参考结果范围。本文结果可扩大堆芯物理多群常数库基准检验规模和覆盖范围,有助于高保真堆芯物理计算程序准确性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群常数库 国际核临界安全手册 溶液实验 临界基准检验
下载PDF
双歧杆菌基于菊粉促进普拉梭菌增殖的探究
3
作者 高文玉 肖越 +2 位作者 王鸿超 朱金林 陆文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微生物,约占整个肠道菌群含量的5%,是肠道中最主要的产丁酸盐菌,对维护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丰度在患有炎症性肠病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中显著降低。然而,由于普拉梭...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微生物,约占整个肠道菌群含量的5%,是肠道中最主要的产丁酸盐菌,对维护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丰度在患有炎症性肠病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中显著降低。然而,由于普拉梭菌对氧气极其敏感等特点而限制它的应用发展,寻找一种可替代的手段来增殖普拉梭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体外建立双歧杆菌和普拉梭菌共培养体系发现双歧杆菌可以显著增加普拉梭菌在菊粉中的生长量及产丁酸盐能力,同时通过16S rRNA测序小鼠粪便菌群也发现灌胃双歧杆菌和菊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鼠肠道中普拉梭菌的丰度,为普拉梭菌在人体肠道中增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双歧杆菌 菊粉 增殖
下载PDF
空气污染混合暴露与相对端粒长度对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肖悦 郑萍 +1 位作者 许宁 王强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4,共9页
目的分析空气污染混合暴露与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 telomere length,TL)对非吸烟女性肺癌(non-smoking female lung cancer,NFLC)患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对NFLC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国安徽、江苏、辽宁和... 目的分析空气污染混合暴露与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 telomere length,TL)对非吸烟女性肺癌(non-smoking female lung cancer,NFLC)患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对NFLC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国安徽、江苏、辽宁和青海省收集18~79岁NFLC及对照组,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暴露因素、家庭史等,并根据问卷信息计算空气污染暴露(包括被动吸烟、煤烟油烟暴露、燃香暴露、职业暴露、户外作业等)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相对定量法检测TL。利用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QS)评估空气污染混合暴露水平对NFLC患病风险的影响,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空气污染及TL对NFLC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最终纳入1315例研究对象(对照组634人,病例组681人)。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地区、体质指数、妊娠次数、癌症家族史、被动吸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年龄、民族、最高学历水平、T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的TL差异有边缘统计学意义(P<0.10)。WQS显示空气污染混合暴露对NFLC、肺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风险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空气污染混合暴露每增加1个10分位数,NFLC、肺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风险分别增加60%(校正OR=1.60,95%CI:1.17~2.22)、82%(校正OR=1.82,95%CI:1.21~2.75)和121%(校正OR=2.21,95%CI:1.39~3.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气污染混合暴露与TL对NFLC患病风险影响无相乘、无相加交互作用。结论空气污染混合暴露及TL均与NFLC患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未发现空气污染与TL对NFLC患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吸烟女性 空气污染 端粒 加权分位数和回归
下载PDF
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研究
5
作者 刘俊熙 张士川 +3 位作者 沈宝堂 肖越 李杨杨 张有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研究神东矿区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分析了基本顶周期破断距影响因素,选取大柳塔煤矿52505和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破断距影响下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借助Matlab软件获取不同覆岩裂隙... 为研究神东矿区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分析了基本顶周期破断距影响因素,选取大柳塔煤矿52505和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破断距影响下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借助Matlab软件获取不同覆岩裂隙网络分布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覆岩裂隙发育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覆岩裂隙传播影响下不同岩层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基本顶周期破断距主要因素包括基本顶厚度、抗拉强度以及承载载荷;大柳塔52505工作面、上湾12401工作面模拟开采平均破断距分别为20和30.4 m;不同破断距下覆岩裂隙网络的分形维数随煤层工作面推进呈现阶梯形增长态势,分形维数可较好地表征覆岩裂隙分布。两工作面最高离层裂隙发育高度与分形维数变化趋势均近似呈非线性正相关;不同破断距对覆岩整体裂隙发育扩展趋势影响显著,工作面回采前期大柳塔52505工作面分形维数相对较低,回采中后期则相反,破断距小,覆岩整体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两工作面覆岩沉降曲线呈“凸”型,近似以采空区中部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断距 覆岩运动 覆岩裂隙网络 分形维数 周期来压
下载PDF
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特性研究
6
作者 肖越 俞哲 +2 位作者 王迪雅 张腾宇 宋春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96-2906,共11页
气液两相放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放电特性与相互作用。该文采用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结构,对其放电特性及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的放电由两种不稳... 气液两相放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放电特性与相互作用。该文采用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结构,对其放电特性及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的放电由两种不稳定放电模式转变为稳定放电模式。电源功率足够高时,放电在正、负半周期出现截然不同的放电模式,结合放电影像和电气特性对其放电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源功率和放电间隙对放电特性及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击穿电压随电源功率的增大从2.3 kV减小到2.0 kV,随放电间隙的增大从1.0 kV增加到1.9 kV;电流峰值和功率峰值只在正半周期时与放电间隙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传导电荷量随电源功率的增大而增多,与放电间隙没有明显的关系;单次放电能量中,正半周期放电能量始终大于负半周期的放电能量,正、负半周期放电能量与电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电间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交流放电 放电影像
下载PDF
复合催化剂合成可降解共聚酯PBAT及性能表征
7
作者 李新乐 卫宏远 +3 位作者 王瀚霖 肖越 刘恒之 孟繁茂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56,共6页
通过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以及磷酸三乙酯的反应制备了一种复合催化剂,然后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使用该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聚己二酸丁二酯(PBAT)。研究了酯化率、缩聚时间对合... 通过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以及磷酸三乙酯的反应制备了一种复合催化剂,然后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使用该复合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聚己二酸丁二酯(PBAT)。研究了酯化率、缩聚时间对合成的PBAT特性黏度的影响,重点对比了制备的复合催化剂与传统聚酯催化剂的活性。采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酯化率由80%增加至95%时,PBAT的特性黏度从0.95 dL/g增加到1.25 dL/g;随着缩聚反应时间的增加,PBAT的特性黏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缩聚时间为65 min时,PBAT的特性黏度达到最大,为1.25 dL/g。当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25%时,PBAT的特性黏度可以达到1.1 dL/g以上,并且缩聚温度只需要240℃左右(传统的催化剂需要270℃以上),这大大降低了反应能耗。从熔融温度、结晶温度、拉伸断裂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测试结果来看,采用自制复合催化剂合成的PBAT的结晶温度为84.75℃,拉伸断裂强度为26.2 MPa,断裂伸长率为870%,性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聚己二酸丁二酯 直接酯化 复合催化剂 共聚酯
下载PDF
参数依赖延迟的Gray-Scott模型稳定性和分支分析
8
作者 肖越 马淑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研究具有延迟反馈控制的Gray-Scott模型稳定性和分支问题,其中反馈控制的强度是延迟τ的非线性函数e-pτ。选择(p,τ)为参数,结合几何方法和解析方法,确定系统稳定性转换和Hopf分支的临界值。随着两个参数变化,得到Hopf分支曲线和稳定... 研究具有延迟反馈控制的Gray-Scott模型稳定性和分支问题,其中反馈控制的强度是延迟τ的非线性函数e-pτ。选择(p,τ)为参数,结合几何方法和解析方法,确定系统稳定性转换和Hopf分支的临界值。随着两个参数变化,得到Hopf分支曲线和稳定区域。最后数值模拟验证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y-Scott模型 延迟 稳定性转换 HOPF分支
下载PDF
复合植物精油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刘泽群 何海华 +2 位作者 顾红霞 肖月 曾小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植物精油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筛选生产次数、产奶量、泌乳周期相似的荷斯坦泌乳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2),饲料均为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60 mg/kg的复合植物精...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植物精油对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筛选生产次数、产奶量、泌乳周期相似的荷斯坦泌乳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2),饲料均为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6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植物精油,混合植物精油为肉桂醛和丁香油。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产奶量显著提高13.97%(P <0.05),乳脂和乳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56%和14.46%(P <0.05)。在养分消化方面,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奶牛瘤胃甲烷含量检测中,对照组比试验组显著提高31.88%(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及乙酸分别显著提高6.45%,13.10%和4.33%(P <0.05)。在经济效益方面,试验组产生的牛奶总量、乳蛋白质和乳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平均每头牛多产生21.12元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生产性能 养分消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融合密集编码器与双路径注意力的皮肤病变分割方法
10
作者 王龙业 肖越 +2 位作者 曾晓莉 张凯信 马傲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8-989,共12页
针对皮肤镜图像病变区域存在形状大小各异、边界不连续且模糊、病灶区域与背景相似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密集编码器与双路径注意力的皮肤病变分割网络(DEDA-Net)。首先,运用密集编码模块进行多尺度信息融合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 针对皮肤镜图像病变区域存在形状大小各异、边界不连续且模糊、病灶区域与背景相似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密集编码器与双路径注意力的皮肤病变分割网络(DEDA-Net)。首先,运用密集编码模块进行多尺度信息融合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缓解皮肤镜图像中边缘模糊的问题,并采用跳跃连接与残差路径减少网络编解码之间的语义鸿沟;其次,根据特征图内每个特征点关联性程度大小进行加权提出了全局正态池化层,设计了在空间与通道两个维度提取特征信息的双路径注意力模块,避免因全局信息获取不足导致难以区分病灶区域与背景的问题;最后,利用辅助损失函数思想,在网络中间与最后的输出层两侧使用加权损失函数来提升网络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ISIC2017数据集上分割精度为96.45%,特异性为97.82%,Dice系数为93.16%,IoU为86.61%,比基线U-Net分别提高了5.93个百分点、6.45个百分点、6.53个百分点和5.63个百分点,能够有效分割皮肤病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分割 多尺度融合 密集编码 注意力机制 全局正态池化
下载PDF
前庭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侧倾功能障碍的效果
11
作者 龚翔 王梦寰 +6 位作者 吴存书 陈珺雯 肖悦 杨云 孙婉婷 鲁俊 许光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 探讨前庭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侧倾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23年2月至10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侧倾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前庭伪电刺激,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 目的 探讨前庭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侧倾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23年2月至10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侧倾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前庭伪电刺激,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前庭电刺激,共2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侧倾行为评估量表(SCP)、主观视觉垂直感知(SVV)、线段划消试验(LCT)、星消试验(SCT)、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除对照组SVV方向性和稳定性以及SCT外,两组其余指标均改善(|t|> 2.461, Z> 3.000, P <0.05),且试验组SCP、SVV稳定性、LCT和FAC均优于对照组(|t|> 2.189, Z=-2.862, P <0.05);干预前后差值比较,除LCT外,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t|> 2.382,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P与SVV方向性和稳定性、SCT、BBS、BI评分以及FAC均相关(|r|> 0.381, P <0.05)。结论 前庭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侧倾、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改善空间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垂直感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侧倾 前庭电刺激 视空间认知 垂直感知
下载PDF
基于ArcGIS土壤重金属迁移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明明 贺秋华 +4 位作者 肖粤 李星 钟甜甜 刘陈 滑熠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0,共10页
工业生产活动的增加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不断加剧。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滞留时间长、迁移性差,且难以生物降解,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复杂,治理难度大,修复费用高,研究土壤重金属迁移模型,以可... 工业生产活动的增加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不断加剧。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滞留时间长、迁移性差,且难以生物降解,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复杂,治理难度大,修复费用高,研究土壤重金属迁移模型,以可视化形式精准判定污染区域,可以为科学污染防治和土壤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全面阐述土壤重金属迁移扩散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基于ArcGIS二次开发的相关研究,包括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修复及重金属迁移等。同时,分析现有研究不足之处,展望未来土壤重金属迁移模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ARCGIS 迁移扩散模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
13
作者 肖钺 唐丽军 周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治疗组(n=30)、核心肌群稳定性... 目的:探究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治疗组(n=30)、核心肌群稳定性组(n=30)和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n=30)。观察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ODI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ODI评分显著低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而ADL评分显著高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火龙罐组70.00%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和ODI,提高JOA评分,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疼痛评分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基于AdaBoost算法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
14
作者 胡畔 肖约 +2 位作者 汪芳 唐文泽 周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论文采集1030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通过训练AdaBoost算法,得到可用于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模型。结果表明:AdaBoost算法模型可以在给定输入变量的情况下准确有效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0折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的平均值达到0.952,... 论文采集1030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通过训练AdaBoost算法,得到可用于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模型。结果表明:AdaBoost算法模型可以在给定输入变量的情况下准确有效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0折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的平均值达到0.95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达到11.39%,说明十折交叉验证具有较高准确率;AdaBoost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独立学习算法比较,表现出集成学习算法的优越性;讨论了AdaBoost算法模型中训练数据集数量、弱学习器类型和输入变量的数量相关因素,发现使用1030数据集的80%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压强度 机器学习 交叉验证 训练数据集 弱学习器
下载PDF
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几何畸变标定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丽清 王东杰 +3 位作者 肖越 武文晋 隋请 陈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9-226,共8页
遥感相机光学系统畸变系数作为影响相机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其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遥感相机研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测角法主要依靠高精度二维转台,实现了光学系统视场角与像高之间的精准对应,该方法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要... 遥感相机光学系统畸变系数作为影响相机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其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遥感相机研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测角法主要依靠高精度二维转台,实现了光学系统视场角与像高之间的精准对应,该方法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相机焦距、口径和体积的增大,对于转台设备的尺寸与测量精度也日渐提升,单纯依靠提升测试设备性能无法满足后续各类高性能遥感相机的研制需求,尤其对于垂直装调类超大口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该方法不可行。在传统精密测角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几何畸变标定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精密测角法,该方法在同等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其不再受限于测试设备的尺寸与精度限制,可同时满足各种类型遥感相机的畸变测试需求。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畸变测试方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与误差链路,并对该畸变测试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将结果与传统畸变测试方法进行对照,表明该方法的测试精度满足遥感相机的研制要求且适用范围更广,对航天长焦距大口径遥感相机研制及畸变测试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 空间高分辨率 垂直装调 干涉原理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肖悦 李唐菲 薛乾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整治疗间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血液学反应发生较快,3个月后较初诊时血小板明显降低(508.56±120.75 vs.931.44±209.13,P=0.000),12个月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分别为70%、98%;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负荷在治疗6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0.2541±0.1228 vs.0.3153±0.1332,P<0.0001),12个月时的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为12.5%,总缓解率为31.75%。患者的MPN-SAF-TSS积分在Peg-IFN-α治疗6月内下降明显(P<0.001),但12月时积分较治疗6月时变化不大(P>0.05);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均为1-2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偶有≥3级的不良反应,但延长用药间隔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Peg-IFN-α治疗ET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交接班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钟英 肖月 +6 位作者 钟亚丽 王瑶 陈琳 张翠翠 龚喜燕 朱丽丽 廖常菊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781-786,共6页
目的:全面评估临床护理交接班现状,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运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作为理论依据,组建循证小组,筛选最佳证据20条构建审查标准,确定审... 目的:全面评估临床护理交接班现状,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运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作为理论依据,组建循证小组,筛选最佳证据20条构建审查标准,确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并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结果:共制订17项审查指标,其中9项指标依从率大于60%,7项指标依从率小于60%,1项指标为不涉及,将依从率<60%的审查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分析,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交接工具和监督考核机制,实践者层面意识不足、相关知识缺乏等。结论:本研究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全面评估临床护理交接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以此为依据制订行动策略,可促进最佳证据转化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交接班 循证护理 审查指标 障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侵染秀丽隐杆线虫的特性研究
18
作者 肖月 易杏盈 +3 位作者 张东华 刘丽 闫晓慧 伍建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共培养,探讨该植物病原菌对线虫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对线虫存活率、体长大小、繁殖能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共培养,探讨该植物病原菌对线虫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对线虫存活率、体长大小、繁殖能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线虫接触胶孢炭疽菌孢子后存活率显著降低,且虫龄大小与其半数致死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L1期为108 h,L4期为144 h;胶孢炭疽菌孢子浓度与线虫存活率呈负相关性;与胶孢炭疽菌共培养的线虫体长大小也明显变短,繁殖能力显著降低;然而,胶孢炭疽菌对线虫运动能力和咽泵速率并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秀丽隐杆线虫可产生一定的伤害作用,具有激活线虫天然免疫系统的可能性,该炭疽菌与线虫互作体系可能成为研究天然免疫进化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秀丽隐杆线虫 存活率 体长大小 繁殖能力
下载PDF
高温对芙新姬小蜂控制美洲斑潜蝇潜力的影响
19
作者 王绮静 肖悦 +4 位作者 杜素洁 梁永轩 王福莲 郭建洋 刘万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为明确高温条件对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成虫寿命以及行为的影响,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在补充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观察了芙新姬小蜂雌成虫在26、30℃... 为明确高温条件对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成虫寿命以及行为的影响,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在补充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观察了芙新姬小蜂雌成虫在26、30℃和35℃3个温度下的寿命及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和总致死数。结果显示:与26℃相比,高温条件(30℃和35℃)下,单头雌虫的日均取食致死数、日均叮蛰致死数、日均寄生致死数、日均总致死数均显著升高,并在35℃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6、12.2、5.5头和27.3头。芙新姬小蜂雌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26℃下的寿命(21.4 d)约为30℃下寿命(11.4 d)的1.9倍和35℃下寿命(9.6 d)的2.2倍。3个温度下雌成虫一生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总致死数均无显著差异,总寄主致死数均达230头以上。表明35℃高温对芙新姬小蜂控制美洲斑潜蝇的总潜力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新姬小蜂 温度 美洲斑潜蝇 致死寄主行为 控害潜力
下载PDF
澳洲坚果叶部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其生防菌筛选
20
作者 杨蕊 肖月 +4 位作者 李萍 张东华 刘丽 马焕成 伍建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2-291,共10页
【目的】澳洲坚果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为“德宏州”)的百姓为脱贫致富而种植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集约化种植使其植株叶枯病严重发生。为了明确澳洲坚果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有效生防菌,为澳洲坚果叶枯病的绿色防控... 【目的】澳洲坚果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为“德宏州”)的百姓为脱贫致富而种植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集约化种植使其植株叶枯病严重发生。为了明确澳洲坚果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有效生防菌,为澳洲坚果叶枯病的绿色防控和澳洲坚果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镇拱岭村、三台山乡允欠村和风平镇帕底村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基地(即3个样地)内的叶枯病进行专题调查,将采集于此3个样地的病害样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和多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病原菌的分类与地位,并采用两点对峙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遮放镇拱岭村、三台山乡允欠村和风平镇帕底村3个样地的发病率分别为60%、64%与69%,平均发病率为64.3%,说明3个样地的发病情况均较严重;其平均病情指数为32,说明3个样地的病情指数均较高。在实验室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真菌8属10种、生防菌1属1种。其中,DH06和DH10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83%与24.17%,这2种菌株均被确定为优势病原菌;对其致病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菌株均能使澳洲坚果叶片产生叶斑病症状,且其发病症状与野外的发病症状相同。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DH06菌株被鉴定为污斑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foedans,DH10菌株被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由健康叶片上分离出的DH14对几种病原菌都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平均抑菌率为60.56%,对其形态及分子的鉴定结果均表明,DH14菌株被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云南省德宏州澳洲坚果叶枯病与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为污斑新拟盘多毛孢菌和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筛选出的生防菌为哈茨木霉,其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叶部病害 病原鉴定 柯赫氏法则 生防菌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