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骨八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1
作者 蔡钰伟 张兆华 +2 位作者 张念军 谢学文 何沛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354-2359,共6页
【目的】观察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骨八方(由生地黄、丹参、桃仁、木通、红花、延胡索、三七等中药组成)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门诊采用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目的】观察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骨八方(由生地黄、丹参、桃仁、木通、红花、延胡索、三七等中药组成)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门诊采用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12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服用骨八方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八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并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伤肢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评价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腕关节功能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伤肢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活动度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观察组的优良率为55.56%(35/63),对照组为45.90%(28/61);2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5,P=0.282)。【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而采用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骨八方治疗可显著缩短伤肢肿胀消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与再生,改善腕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十四法 小夹板固定 骨八方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腕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加味补中益气汤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运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谢学文 张兆华 +2 位作者 翁天才 梁泳聪 赵崇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5-2490,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等)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复位(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等)在老年气虚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复位(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仅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补中益气汤,每日1剂。分别检测2组患者于入院第1天、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4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有量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IL-6、IL-10、TNF-α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IL-6、TNF-α血清水平均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者IL-10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2组患者IL-6、IL-10、TNF-α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髋关节优良率,对患者创伤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气虚血瘀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菌糠木霉混配基质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现坤 柴阿丽 +2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7,共6页
以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与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配后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混配基质T7(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1∶1)、T9(菌糠木霉∶草炭∶蛭石=2∶1∶1)和T11(... 以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与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配后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混配基质T7(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1∶1)、T9(菌糠木霉∶草炭∶蛭石=2∶1∶1)和T11(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2∶1)的理化性质与对照(菌糠木霉∶草炭∶蛭石=0∶2∶1)相近。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混配基质T7、T9、T11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56%、78.34%、82.3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综合来看,在黄瓜育苗试验中,以混配基质T7表现最好,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侧根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分别为对照的117%、127%、171%、99.4%、170%、189%、237%和125%。用菌糠木霉发酵物作为育苗基质成分,不仅可以促进黄瓜幼苗生长,而且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绿色木霉 菌糠 育苗基质 黄瓜根腐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对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伟欣 谢学文 +1 位作者 符名赟 陈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72-74,共3页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建造肱骨髁上骨折的模型,研究其对本院正骨十四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各分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3D模型打印。另选取4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由...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建造肱骨髁上骨折的模型,研究其对本院正骨十四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各分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3D模型打印。另选取4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由骨科医生先观察3D打印模型,再运用正骨十四法手法治疗,对照组由骨科医生直接运用正骨十四法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HSS肘关节评分(95.15±3.03)分高于对照组的(87.25±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对提高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利于正骨十四法的运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正骨手法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带根肿菌育苗基质消毒药剂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青云 张思雨 +5 位作者 王惟萍 柴阿丽 石延霞 谢学文 张红杰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明确根肿病的侵染途径和防治方法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芸薹根肿菌,发现基质带菌可导致十字花科根肿病... 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明确根肿病的侵染途径和防治方法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芸薹根肿菌,发现基质带菌可导致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且带菌量越多根肿病发生越严重。在基质带菌量(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为3×103个·m L-1的条件下,采用基质拌药法测定7种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大白菜和花椰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和10%氰霜唑悬浮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100.00%,而且对大白菜和花椰菜幼苗安全,可以作为基质消毒防治根肿病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基质拌药 大白菜 花椰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联萘偶氮苯环状手性剂的制备及其光异构化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梦怡 陆红波 +5 位作者 谢学文 杨乐 徐苗 朱俊 张国兵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环状光敏手性剂不仅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且可以通过控制环张力而对分子的光异构化速率进行调控,但其与液晶分子间的相容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在联萘基团的6,6′位点处引入与液晶分子结构相似的棒状刚性取代基,制备了BPO5BA联萘偶氮苯环... 环状光敏手性剂不仅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且可以通过控制环张力而对分子的光异构化速率进行调控,但其与液晶分子间的相容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在联萘基团的6,6′位点处引入与液晶分子结构相似的棒状刚性取代基,制备了BPO5BA联萘偶氮苯环状光敏手性剂,探究了其在溶液和液晶中的光异构化过程,并通过计算Teas溶解度参数对手性剂分子与液晶分子间的相容性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发现,与Azo-o-Bi分子相比,BPO5BA分子中由于刚性取代基的引入,使偶氮苯基团的转动受到了环张力和刚性的限制,导致该分子在溶剂和液晶中的光异构化程度较低。此外,BPO5BA分子具有与Azo-o-Bi分子相反螺旋方向和较大的β值,且与液晶分子间的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萘 偶氮苯 环状手性剂 光异构化
下载PDF
马铃薯土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磊 赵昱榕 +3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34,共8页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检测马铃薯...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检测马铃薯土传病害时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病害检测报道的引物信息和检测体系的优势。同时,对各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土传病害 快速检测 PCR 灵敏度 特异性 综述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PCR Assay for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and Its Detection in Soil Samples 被引量:9
8
作者 LI Jin-ping LI Yan +3 位作者 SHI Yan-xia xie xue-wen Chai A-li LI Bao-j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99-1806,共8页
A 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and quantify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ribosomal DNA(rD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A pair of primers PBF1/PBR1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 A 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and quantify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ribosomal DNA(rD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A pair of primers PBF1/PBR1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ve region of rDNA-ITS of P.brassicae.The positive plasmid pB12 was obtained and used as the template to create standard curve.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and reproducibility of real-time PCR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Naturally and artificially infested soil sample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brassicae were detec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tandard curve established by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shown a fin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shold cycle and template concentration.The melting curve was specific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5 and that the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was 93.8%.The detection limit of P.brassicae genomic DNA was approximately 40 copies per 25 μL.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was at least 100-fold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PCR.Only DNA from P.brassicae could be amplified and detected using this assay,suggesting the highly specific of this assay.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less than 3%,indicating the PCR method revealed high reproducibility.The detection limit in soil samples corresponded to 1 000 resting spores g-1soil.Bait plan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real-time PCR assay.This developed real-time PCR assay allows for fast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P.brassicae in soil and should be useful in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est interception so as to prevent further spread of P.brassic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specific rDNA-ITS gene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SYBR Green I dye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9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下载PDF
番茄疫霉根腐病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学文 赵昱榕 +4 位作者 孙雪莹 石延霞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617,共8页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山东寿光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出1株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ZF50,抑菌率为76.2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F50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山东寿光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出1株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ZF50,抑菌率为76.2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F50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具有较广谱的抑菌能力,且在活体盆栽和田间小区条件下,将浓度为1×108 cfu·mL-1 ZF50菌悬液10 mL灌根后,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盆栽防效为55.55%,田间小区防效为43.52%;且该菌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和产吲哚乙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疫霉根腐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茄匍柄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学文 陈利达 +5 位作者 曹金强 韩道杰 石延霞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8-625,共8页
为了准确检测病残体内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olani)DNA含量在土壤内的动态变化,本研究根据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Stem-g7F/Stem-g7R,能从靶标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50 bp的目的片段。建立... 为了准确检测病残体内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olani)DNA含量在土壤内的动态变化,本研究根据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Stem-g7F/Stem-g7R,能从靶标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50 bp的目的片段。建立的Stemphylium solani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 000倍,且特异性良好。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利用所建立的qRT-PCR方法对病残体进行检测发现,病残体DNA初始拷贝数为3.69×10^(9)拷贝数/g,经过温度27℃、80%湿度下处理30 d病残体DNA含量下降至1.21×10^(6)拷贝数/g,而在温度27℃、20%湿度下含量为1.29×10^(10)拷贝数/g。因此,建立的S.solani的qRT-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病残体S.solani的含量,为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匍柄霉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湿度 病残体
原文传递
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揣红运 谢学文 +2 位作者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0-669,共10页
以枯草芽胞杆菌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母药50%、载体白炭黑20%、分散剂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 2%、表面活性剂烷基萘磺酸盐(EFW... 以枯草芽胞杆菌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母药50%、载体白炭黑20%、分散剂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 2%、表面活性剂烷基萘磺酸盐(EFW) 3%、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CMC) 1.5%、载体硅藻土补足至100%。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含菌量为2.11×1010CFU·g-1,分散指数89.56,浮游指数87.57,坡度角74°,pH 6.1,杂菌率2.1%,含水率0.67%,粒径8.15μm,热贮分解率为4.67%,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盆栽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用量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89.08%和84.95%;田间试验,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在用量为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8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微粉剂 黄瓜白粉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马铃薯黑痣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磊 赵昱榕 +4 位作者 郑斐 石延霞 柴阿丽 谢学文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由于常年连作和马铃薯种植规模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1,2]。目前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施用[3,4],但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带来农药残留和环境...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由于常年连作和马铃薯种植规模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1,2]。目前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施用[3,4],但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带来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5]。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多粘类芽胞杆菌Sx3可产生杀镰孢菌素和多粘菌素P,有效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菌株培养滤液抑制病原菌生物膜形成并破坏其细胞形态[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水稻白叶枯病菌 多粘菌素 马铃薯种植 病害发生 多粘类芽胞杆菌 镰孢菌 生防菌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上立枯丝核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朵 谢学文 +2 位作者 柴阿丽 石延霞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601,共12页
由丝核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叶腐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河北、内蒙以及北京较为严重。2011~2018年,从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具有典型叶腐和茎基腐症状的芸苔属蔬菜上分离获得9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分离物,大多数分... 由丝核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叶腐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河北、内蒙以及北京较为严重。2011~2018年,从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具有典型叶腐和茎基腐症状的芸苔属蔬菜上分离获得9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分离物,大多数分离自发病植株的叶部,少数分离自茎基部。通过细胞核染色,87株菌属于多核丝核菌,另外8株属于双核丝核菌;经菌丝融合鉴定、rDNA-ITS区及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1α)序列分析,大多数多核丝核菌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2-1(74%),其他少数分别属于AG-1-IB(16%)、AG-4-HG Ⅱ(2%)和双核丝核菌AG-A(8%)。温室条件下进行寄主范围致病力测定,各分离物对原寄主都表现出致病力,呈现典型叶腐或茎基腐症状;对其他作物的致病力差异较大。不同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AG)的菌株对寄主致病力大小存在差异,AG-2-1致病力最强,只有AG-A对叶部没有致病力。AG-2-1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AG-1-IB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力测定 寄主范围
原文传递
水生拉恩氏菌ZF7分离鉴定及其促生防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斐 李磊 +4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柴阿丽 程有普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促生 水生拉恩氏菌 黑腐病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马铃薯块茎和土壤样品中粉痂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李磊 赵昱榕 +6 位作者 黄艺烁 吴凤芝 李庆全 石延霞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7-995,共9页
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 f.sp.subterranea)是引起马铃薯粉痂病的病原。本研究根据粉痂菌内部转录间隔区和线粒体DNA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适用于普通PCR的引物A5/A9、C3/C8和1对适用于荧光定量PCR的引物QF/QR,用于检... 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 f.sp.subterranea)是引起马铃薯粉痂病的病原。本研究根据粉痂菌内部转录间隔区和线粒体DNA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适用于普通PCR的引物A5/A9、C3/C8和1对适用于荧光定量PCR的引物QF/QR,用于检测块茎和土壤样品中的粉痂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A5/A9和C3/C8,以马铃薯粉痂菌DNA为模板,能分别扩增出264和367 bp大小的单一条带,而对其他非靶标DNA无扩增;引物对QF/QR对马铃薯粉痂菌有单一的熔解峰,说明三对引物特异性良好。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灵敏度为13.8 fg·μL^(-1),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0倍。进一步建立循环域值(Ct)与质粒DNA含量的曲线关系,获得标准曲线y=-3.8939 x+35.228,R;=0.9966,呈良好线性关系。通过对不同地区采集的18份带菌种薯和18份带菌土壤进行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A5/A9、C3/C8和QF/QR对带菌种薯检测率均为100%,对带菌土壤的检测率分别为44.44%、66.67%和100%。本研究建立的马铃薯粉痂病菌快速检测方法,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带菌种薯和土壤,为马铃薯粉痂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粉痂菌 快速检测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