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F级燃气轮机燃烧与NO_(x)排放特性研究
1
作者 徐搏超 吴仲 +1 位作者 赵智健 唐志国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382-389,共8页
为了给我国F级燃气轮机燃烧系统的燃烧调整与自主升级提供技术参考,以某F级燃气轮机环管燃烧室单筒为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小火焰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FGM)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 为了给我国F级燃气轮机燃烧系统的燃烧调整与自主升级提供技术参考,以某F级燃气轮机环管燃烧室单筒为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小火焰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FGM)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及值班燃料占比等因素对燃烧室单筒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燃烧污染物NO_(x)的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室单筒入口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燃烧室单筒出口的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度均下降,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ut-le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actor,OTDF)略微上升,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但NO_(x)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适当增大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可以降低燃烧室单筒内及过渡段出口截面的最高温度并提升温度均匀性,但出口NO_(x)排放量则呈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总燃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值班燃料占比(质量分数)从4%增大到8%时,燃烧室单筒出口温度水平的变化很小,但会导致NO_(x)排放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室单筒 温度场 NO_(x) 数值模拟
下载PDF
Using Natural Radionuclides to Trace Source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2
作者 ZHANG Han BURNETT CWilliam +5 位作者 ZHANG Xiaojie ZHAO Shibin YANG Disong NAN Haiming YU Zhigang xu boch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Natural radionuclid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s and fate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Particulate matter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behaves differently with respect to adsorption and ... Natural radionuclid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s and fate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Particulate matter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behaves differently with respect to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We analyzed the activi-ti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atural radionuclides(238U,226Ra,40K,228Ra,7Be and 210Pbex)on size-fractionated SPM at the Lijin Hydrographic Station(Huanghe or Yellow River)every month over a one-year period.Results showed that medium silt(16–32µm)was the main component.As expected,the activity of each radionuclid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We examined the sources of SPM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using activity ratios of 226Ra/238U,228Ra/226Ra,40K/238U and 7Be/210Pbex,and concluded that SPM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ne SPM(<32µm)was mainly from the erosion of soil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while coarse SPM(>32µm)was mainly derived from resuspension of riverbed sediment.During high runoff periods,the concentration of SP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pro-portion of fine particles originating upstream increased.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active isotopes,especially on size-fractionated par-ticles,are therefore seen as useful tracers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and behaviors of riverine particles transported from land to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ellow River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ize-fractions radionuclides sediment sources water elutriator
下载PDF
瞬态变工况下电厂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芒 应雨龙 +4 位作者 赵素强 钟磊 郭佳晖 徐搏超 王新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6,共8页
为避免失修和过修,提高电厂燃气轮机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确保其安全稳定、绿色高效运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瞬态变工况且包含可变几何压气机的电厂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推导了压气机IGV开度变化对压气机流量特性线和效率... 为避免失修和过修,提高电厂燃气轮机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确保其安全稳定、绿色高效运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瞬态变工况且包含可变几何压气机的电厂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推导了压气机IGV开度变化对压气机流量特性线和效率特性线的影响数学关系式,建立了以燃气轮机性能分析与气路故障诊断为目的高精度燃气轮机热力模型,并提出了适用于瞬态变工况且包含可变几何的电厂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策略。通过现场实际机组运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与实时性,实现了在瞬态变工况下的故障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瞬态变工况 热力建模 可变几何压气机 气路诊断
下载PDF
黑菊芋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姬妍茹 许博超 +4 位作者 杨庆丽 魏连会 石杰 董艳 刘宇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黑菊芋中多酚化合物,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确定了黑菊芋总多酚超声提取的较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g/mL) 1:35、温度85℃、时...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黑菊芋中多酚化合物,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确定了黑菊芋总多酚超声提取的较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g/mL) 1:35、温度85℃、时间45 min,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6. 26 mg/g。利用此工艺条件提取菊芋多酚,检测结果以干基计算,鲜菊芋的菊芋多酚质量比为1. 13 mg/g,黑菊芋的为6. 41 mg/g,是鲜菊芋的5. 67倍。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黑菊芋各抗氧化指标均与多酚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还原力相关性最高为0. 994 6。不同作用量时,黑菊芋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均显著高于鲜菊芋,分别为同质量鲜菊芋(干重计)的1.08~1.54倍,1.02~1.28倍和2. 56~3. 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黑菊芋 多酚 超声辅助提取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KL-HVD的转子振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霄珣 周沛 +2 位作者 苑一鸣 徐博超 韩中合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9-255,共7页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ilbert Vibration Decomposition,HVD)由于其虚假分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针对该问题,引入信息论中的K-L散度概念,提出了基于K-L散度的HVD虚假分量识别方法(KL-HVD)。KL-HVD将HVD分量视作概率...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ilbert Vibration Decomposition,HVD)由于其虚假分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针对该问题,引入信息论中的K-L散度概念,提出了基于K-L散度的HVD虚假分量识别方法(KL-HVD)。KL-HVD将HVD分量视作概率分布各不相同的信号,并且认为真实分量与原信号的概率分布较为相近。该方法在原HVD方法基础上,计算HVD各分量与原信号的K-L散度值,对分量的虚假性进行量化。由于真假分量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选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这些分量进行聚类,自动区分出虚假分量并予以去除。此外,分别利用互信息及相关系数方法对虚假分量问题进行研究。并将三种方法应用于转子振动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中KL-HVD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识别虚假分量,更清晰地提取出故障的时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振动分解 虚假分量 K-L散度 高斯混合模型 振动故障诊断
下载PDF
底栖有孔虫(Florilus decors)壳体微量元素/钙比值的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长江口外海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南海明 许博超 +6 位作者 黄湘通 杨守业 郭肖伊 王飞飞 邱敏志 张晓洁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6,共9页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钙比值的技术,研究了氦气载气流量、能量密度、束斑大小、激光剥蚀频率等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活体有孔虫原位分析方法。应用确定的测试条件对2016年7月取自长江口外的底栖有孔虫优美花朵虫样品(Florilus decors)进行测试,发现Mg、Sr等元素/钙比值在壳体不同位置上无显著差异,而Mn的数据较为离散,可能与有孔虫生长过程中经历的水环境及其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原位微区分析 LA-ICP-MS 有孔虫 长江口
下载PDF
秋季红沿河核电站海域水龄分布及其对水母丰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敏志 苏薇 +4 位作者 姚庆祯 王彦涛 张广跃 许博超 张晓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本研究调查了秋季红沿河核电站海域镭、氡同位素的活度水平及分布情况,结合镭同位素表观年龄模型计算该海域的水体年龄,进而得出研究区域的水体运移方向,初步探讨了水母丰度分布与水体运移的相关关系。得到结论如下:(1)红沿河核电站海... 本研究调查了秋季红沿河核电站海域镭、氡同位素的活度水平及分布情况,结合镭同位素表观年龄模型计算该海域的水体年龄,进而得出研究区域的水体运移方向,初步探讨了水母丰度分布与水体运移的相关关系。得到结论如下:(1)红沿河核电站海域表层水体中224Ra、226Ra及222Rn的活度水平分别为2.9~62.4 dpm/(100 L),11.9~57.4 dpm/(100 L)及0.1~1.3 dpm/L,镭同位素活度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氡同位素的分布则更大程度上受水温控制;(2)通过224Ra/226Ra表观年龄模型计算得出红沿河海域表层水体年龄范围介于0~16 d,平均年龄(10.9±3.6) d,水体主体流向为北偏东方向,流速为7.2 cm/s;(3)水母丰度分布与水体流向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在主体流向方向上,水体年龄较大的海域水母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沿河 核电站 镭同位素 氡同位素 水体年龄 水母丰度
下载PDF
微扩径技术生产特厚壁热轧无缝钢管的工艺研发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忠辉 考然 +4 位作者 米永峰 郭志文 姜海龙 许博超 孟庆飞 《钢管》 CAS 2021年第6期47-49,共3页
叙述了采用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穿孔技术开发大直径特厚壁热轧无缝钢管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穿孔机轧辊角度及变形区长度的确定方法,以及使用穿孔机孔型计算公式结合3D建模设计顶头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穿孔机孔型设计,结合锥形辊穿孔机... 叙述了采用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穿孔技术开发大直径特厚壁热轧无缝钢管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穿孔机轧辊角度及变形区长度的确定方法,以及使用穿孔机孔型计算公式结合3D建模设计顶头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穿孔机孔型设计,结合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工艺技术,在锥形辊穿孔机上实现了径壁比≤5的特厚壁无缝钢管的生产,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穿孔工艺的成功开发为拓宽无缝钢管产品应用市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无缝钢管 大直径 特厚壁 锥形穿孔机 微扩径工艺
下载PDF
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飞飞 于志刚 +2 位作者 刘健 许博超 宫少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共14页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河口和近海海域的低氧以及酸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壳体特征(壳径和壳...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河口和近海海域的低氧以及酸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底栖有孔虫壳貌微观特征对海域低氧及酸化环境指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壳体特征(壳径和壳重)、壳孔特征(密度、孔径、形态)、壳饰(牙突、瘤状物、脐翼)、壳面溶蚀及壳体重新钙化所引起的房室畸变等指标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指出了在研究中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近岸海域低氧和酸化环境的研究中并推进至地质历史时期此类古环境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壳孔 壳饰 低氧 酸化
下载PDF
一种胍基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徐博超 杜立永 丁玉强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31-32,35,共3页
合成一种基于胍基配体的铜(Ⅰ)配合物1,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元素分析测试对铜(Ⅰ)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STA)对铜(Ⅰ)配合物1的热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低于200℃下进行整体挥发,当温度高于200℃后,配合物... 合成一种基于胍基配体的铜(Ⅰ)配合物1,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元素分析测试对铜(Ⅰ)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STA)对铜(Ⅰ)配合物1的热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低于200℃下进行整体挥发,当温度高于200℃后,配合物1主要发生分解过程。并以合成胍基铜(Ⅰ)配合物1为前驱体,利用LPCVD进行金属铜薄膜的沉积研究,对沉积的薄膜进行EDS和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200℃下在SiO_2衬底可以沉积致密连续、均一,且无明显空隙的金属铜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 铜(Ⅰ)配合物 合成 性能 应用
下载PDF
海底地下水排放对南黄海沿岸海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胜东 赵世彬 +3 位作者 陈烨 杨迪松 许博超 甄毓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42-4952,共11页
在南黄海沿岸岸滩采集海水样品,将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探讨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对沿岸海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沿岸水体微生物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 在南黄海沿岸岸滩采集海水样品,将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探讨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对沿岸海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沿岸水体微生物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等.海水中较高浓度的镭同位素活度极有可能是由近岸海底地下水排放过程导致.沿岸海水中的^(224)Ra活度与营养盐浓度、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具有相对同步的变化规律.溶解氧对海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5),海底地下水排放输入的高浓度溶解无机氮、溶解硅酸盐可能是影响沿岸海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表明,海底地下水排放对沿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放 微生物群落 同位素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活体底栖有孔虫鉴别方法及其应用
12
作者 张涵 许博超 +2 位作者 郭肖伊 张晓洁 于志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7-1257,共11页
活体底栖有孔虫在底栖生态系统的环境指示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但如何准确快速有效地识别活体有孔虫具有挑战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用于识别活体底栖有孔虫。在调研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 活体底栖有孔虫在底栖生态系统的环境指示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但如何准确快速有效地识别活体有孔虫具有挑战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用于识别活体底栖有孔虫。在调研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虎红染色法操作快速简便、实验成本低,是最为常用的活体有孔虫鉴别方法。苏丹黑B染色法和MTT染色法比虎红染色法准确性更高,但操作略显复杂,在野外调查研究中应用较少。荧光探针法不影响有孔虫生命活动且准确性更高,但其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常被推荐用于低氧/缺氧条件下的有孔虫研究。三磷酸腺苷分析法和超显微结构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前者被广泛应用于活体有孔虫数量密度的估算和生物量的计算,并被推荐用于低氧/缺氧条件下的有孔虫相关研究,后者主要用于分析评价有孔虫对缺氧、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压力的适应性。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成本等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底栖有孔虫 虎红染色法 荧光探针法 三磷酸腺苷分析法 超显微结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