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件定义网络下两阶段大象流识别算法
1
作者 刘向举 徐杨洋 +1 位作者 方贤进 赵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目的针对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DCN)中数据流量多导致大象流与老鼠流识别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下两阶段大象流识别算法。方法将SDN与DCN结合,第一阶段,采用高斯分布... 目的针对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DCN)中数据流量多导致大象流与老鼠流识别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下两阶段大象流识别算法。方法将SDN与DCN结合,第一阶段,采用高斯分布动态阈值优化算法,通过对数据包阈值的设定,计算大象流误检率与漏检率,不断优化得到最优阈值,以此识别出可疑大象流;第二阶段,在依据流传输速率与流持续时间精确得到大象流的基础上,提出阈值约束、流量检测机制、Count计数器等三方面改进对大象流识别阈值下限的约束,将网络中大象流的数据量与流持续时间进行周期内阈值计算,提高大象流的识别精确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与已有相关算法相比,第一阶段可疑大象流平均字节数比网络流平均字节数多11.3%;不同阈值下的算法准确度提高1.7%,不同网络流量下的大象流平均检测时间降低至6 ms以内。结论软件定义网络下两阶段大象流识别算法在第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大象流识别能力,同时算法的精确度有所提高,大象流的平均检测时间降低,提高了网络质量,能为进行网络流量调度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 大象流 高斯分布 最优阈值
下载PDF
有限元仿真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路“Y”型截骨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2
作者 张乐 曹振华 +12 位作者 张云凤 许阳阳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王星 仝玲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2-1848,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后路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Y”型截骨(简称“Y”型截骨)术前和术后的脊柱模型,探究“Y”型截骨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基于1名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术前和术后CT图像,于Mimics19.0软件中重建“Y”型截骨(L3截骨)术前及术后的三维脊柱模型,包括T11-S1节段,于T11椎体顶部施加7.5 Nm力矩,模拟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个工况下的运动。仿真得到脊柱各椎体的活动度、各椎间盘的应力和钉棒系统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Y”型截骨术后路固定后,脊柱各椎体活动度均下降,且上部椎体活动度损失比例较大(L1:77.95%);②术前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L1-L2节段(0.55 MPa),术后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T11-T12节段(0.50 MPa),且T12以下的椎间盘应力远小于术前;③钉棒系统的最大应力(166.67 MPa)发生于棒体的上中段和椎弓根钉的根部;④提示后路“Y”型截骨固定手术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小了脊柱活动范围,固定节段的椎体减压良好且下方椎体应力遮挡现象显著,应加强棒体和椎弓根钉应力集中区域的刚度以避免应力疲劳导致的钉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路固定术 三维重建模型 Y型截骨 脊柱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骶骨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3
作者 康志杰 曹振华 +15 位作者 许阳阳 张云凤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仝铃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亮亮 李濛濛 杜奕霏 林琳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0-846,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获取1例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影像资料,将连续扫描的脊柱CT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T_(11)-S_(1)。随后将建立好的模型以“Stl”格式导入3-Matic软件进行椎间盘的重建,得到具有纤维性的椎间盘模型。将完善的模型继续导入Hypermesh软件,对椎体、髓核、纤维环、韧带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后将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观察T_(11)-S_(1)各椎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并分析各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L_(1)节段在后伸、前屈、旋转(左、右)、侧屈(左、右)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大于其他椎体,L_(1)椎体前屈时的活动度最大,为2.18°;L_(5)节段后伸工时的活动度最小,为0.12°;(2)L_(2)-L_(3)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L_(3)-L_(4)、L_(4)-L_(5)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小于后伸时(P<0.05),L_(1)-L_(2)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L_(1)-L_(2)、L_(2)-L_(3)、L_(3)-L_(4)、L_(4)-L_(5)、L_(5)-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侧屈时(P<0.05);(3)T_(11)-L_(12)、L_(1)-L_(2)、L_(2)-L_(3)、L_(3)-L_(4)、L_(4)-L_(5)节段前屈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T_(12)-L_(1)、L_(3)-L_(4)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小于右旋转时(P<0.05),T_(11)-T_(12)、L_(1)-L_(2)、L_(2)-L_(3)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T_(11)-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髓核应力均大于右侧屈时;(4)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椎体活动度最小值位于后伸工况下的L_(5)椎体,为预防骨折建议避免后伸体位的运动;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发病时,纤维环及髓核最大应力部位在L_(1)-L_(2)节段,部位固定且不会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后期手术治疗、矫正畸形应着重松解该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压力,避免纤维环破裂、髓核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骶骨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GPR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研究
4
作者 商耀达 刘财 +1 位作者 徐杨杨 鹿琪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针对传统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方法易造成有效信号丢失的问题,本文利用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进行探地雷达(GPR)数据的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对二维GPR数据进行2D-VMD分解后,可得到包含从低频低波数到高频高波数的各阶模态分量及各阶模... 针对传统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方法易造成有效信号丢失的问题,本文利用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进行探地雷达(GPR)数据的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对二维GPR数据进行2D-VMD分解后,可得到包含从低频低波数到高频高波数的各阶模态分量及各阶模态分量的F-K谱。通过分析绕射波与反射波在频率-波数域的差异,分别重构绕射波与反射波对应的模态分量,得到分离后的绕射波与反射波数据。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绕射波与反射波,并且不损失任何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二维变分模态分解 F-K谱 绕射波 反射波 波场分离
下载PDF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油墨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徐洋洋 刘皓 +2 位作者 姚亚群 鲍俊杰 黄毅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以聚酯多元醇XCP-2000PM和XCP-2000I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合成一系列聚酯型水性聚氨酯(X-WPU),采用乳液性能、水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分析了XCP-2000PM和XCP-2000IPS添加量对X-WPU性能的影响,... 以聚酯多元醇XCP-2000PM和XCP-2000I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合成一系列聚酯型水性聚氨酯(X-WPU),采用乳液性能、水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分析了XCP-2000PM和XCP-2000IPS添加量对X-WPU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CP-2000IPS在软段中比例的增大,X-WPU乳液粒径逐渐增大,膜水接触角和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当XCP-2000IPS在软段中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XWPU3综合性能最佳,乳液平均粒径为95.7 nm,薄膜24 h吸水率为6.8%,表面水接触角为84.64°,膜的拉伸强度为20.86 MPa。以X-WPU3为连接料与水性色浆、助剂制备水性油墨,结果表明,水性油墨具有较好的初干性、复溶性、耐水性及附着牢度,墨膜在水中浸泡24 h未脱落溶解,附着牢度达到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多元醇 软段 水性聚氨酯 连接料 水性油墨
原文传递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6
作者 彭思可 吴松 +4 位作者 曹静 徐洋洋 刘家辉 程红梅 许辛寅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用毫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常规针刺组采用毫针常规刺法(1次/d,6次/周,共治疗12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两周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员利针组明显低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员利针组明显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利针组总有效率93.3%(28/30),毫针恢刺组总有效率66.7%(20/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56.7%(17/30),员利针组疗效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员利针及毫针治疗LDH均有疗效,而与常规毫针相比较,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LDH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针刺时间短、针刺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利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筋理论 恢刺法
下载PDF
刺梨果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王琪文 罗青 +5 位作者 徐洋洋 王曦旻 曾聪彦 戴卫波 彭伟文 董更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
目的:探究刺梨果(Rosa roxburghii Tratt)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小鼠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30 mg/kg)组,刺梨果... 目的:探究刺梨果(Rosa roxburghii Tratt)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小鼠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30 mg/kg)组,刺梨果多糖低、高剂量(50、100 mg/kg)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灌胃(ig)给药14 d,从第8天开始,ig给药1 h后,除对照组腹腔注射(ip)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ip ISO(10 mL/kg),连续7 d,构建MI小鼠模型。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鼠心电图变化,麻醉后取心脏,计算心脏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2%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液(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中NADPH氧化酶2(NADPH oxidase2,NOX2)、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Bcl2-associatedX,Bax)、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肿大,心电图ST段发生明显升高,HE染色可观察到心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浸润和细胞间隙,TTC染色结果发现明显的心肌组织梗死。进一步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01),自由基清除酶SOD活性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f2、HO-1和Bcl2显著下调(P<0.05,P<0.01),Keap1、NOX2、Bax和Caspase 3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刺梨果多糖组小鼠心肌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电图ST段降低,小鼠心脏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01),心脏组织蛋白Nrf2、HO-1和Bcl2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Keap1、NOX2、Bax和Caspase 3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结论:刺梨果多糖能通过调节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继而调控Caspase 3、Bax、Bcl2蛋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从而对ISO诱导的MI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多糖 心肌缺血 异丙肾上腺素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方萍 金平 +7 位作者 霍佳佳 兰洋 张超 张章 许洋洋 姚远 陈明军 杨振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33,共4页
目的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440例(建模组)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现状及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5月... 目的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440例(建模组)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现状及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5月188例(验证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18%,共分检出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75株、33株、7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分、入院48 h首次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增高、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口腔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入院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27(均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约登指数为0.721,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1.2%,准确率为93.6%。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预测模型中的风险因素尽早落实医院感染标准防控技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的室内机器人定位加速收敛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阳扬 陈明 +1 位作者 赵艳 杨科锋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14期6-11,共6页
针对现有粒子滤波算法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改善重采样环节,采用随机移动粒子并向目标区域聚集的方案来解决现有算法的粒子退化问题和粒子多样性丢失问题。在正常行走时,它能够通过粒子加速聚集来实现较快... 针对现有粒子滤波算法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改善重采样环节,采用随机移动粒子并向目标区域聚集的方案来解决现有算法的粒子退化问题和粒子多样性丢失问题。在正常行走时,它能够通过粒子加速聚集来实现较快的定位收敛。在面临“机器人劫持”问题时,通过粒子群反向扩散的方式来实现机器人的重定位,表现出了很好的鲁棒性和收敛速度。该算法经过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与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移动机器人 粒子滤波 加速收敛
下载PDF
青少年胸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和雨洁 康志杰 +8 位作者 薛明明 金凤 李志军 王星 许阳阳 高明杰 李佳伟 李筱贺 王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5-1370,共6页
背景:关节突关节螺钉内固定作为一种被接受的内固定方法,目前已在颈椎和腰椎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的:拟通过有限元法定量分析比较青少年胸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探索前者在胸椎内固定术中应... 背景:关节突关节螺钉内固定作为一种被接受的内固定方法,目前已在颈椎和腰椎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的:拟通过有限元法定量分析比较青少年胸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探索前者在胸椎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4岁青少年全胸椎经关节螺钉固定(B组模型)和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将连续扫描的胸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T_(1)-T_(12),再导入到3-Matic,建立椎间盘、关节突关节、螺钉和钛棒的初步几何模型,再进行去噪、铺面、平滑等处理,完善后的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对材料进行属性赋值后导入ANSYS 19.2中显示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和载荷条件。观测椎弓根、椎间盘、螺钉和钛棒等结构的活动度和应力情况;分析二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受力情况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椎弓根螺钉各节段关节突关节的活动度在6种工况(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下均大于小关节螺钉,最大值均位于左侧屈状态下的T_(11/12)节段(A组模型0.691°;B组模型0.563°);(2)前屈、后伸、侧屈和左旋转运动状态时,A、B两组模型椎弓根的应力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右旋转状态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的节段分别位于T_(3)、T_(6)-T_(9),A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B组模型;(3)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状态时,A、B两组模型上关节突的应力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旋转、右旋转状态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的节段分别位于T_(10)和T_(8),且B组模型上关节突关节面应力值均大于A组;(4)B组模型仅在前屈、右侧屈和右旋转工况下T_(1-2)节段椎间盘平均应力值大于A组,其余情况下应力值均小于A组,钛钉和钛棒的整体应力云图中,A组模型平均应力值均大于B组模型;(5)结论:小关节螺钉具有同传统椎弓根螺钉一样的生物力学特性,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作为一种固定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小关节螺钉 椎弓根 青少年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镇静催眠类药物应用现状及依赖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良岩 冯巧巧 +4 位作者 田月洁 徐洋洋 孙晓伟 马文彬 丁长玲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镇静催眠类药物的用药状况、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依赖性产生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诊断为睡眠障碍的门诊及住院患者7308例,对睡眠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时长及次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镇静催眠类药物的用药状况、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依赖性产生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诊断为睡眠障碍的门诊及住院患者7308例,对睡眠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时长及次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08例患者开具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14098张,其中门诊处方9854张(69.90%),住院处方4244张(30.10%);女性患者处方8651张(61.36%),男性患者处方5447张(38.64%)。应用佐匹克隆药物最多,有4957例(67.83%)患者应用该药,处方8938张(63.40%)。上报出现药物依赖的患者225例,占3.08%。其中佐匹克隆95例(42.22%),右佐匹克隆31例(13.78%),艾司唑仑40例(17.78%),阿普唑仑39例(17.33%),地西泮15例(6.67%),其他药物5例(2.22%)。结论睡眠障碍患者应用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物较为广泛,但长期大量服用仍会产生依赖性。应加强对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开具、患者使用剂量、用药时长的监管以及患者用药后的风险防控,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镇静催眠类药物 药物依赖 非苯二氮[艹卓]类
下载PDF
趋化因子14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张杰 何俊锋 +7 位作者 鲍晓 徐阳洋 杨礼维 马玲 王霞 潘亮 李星辰 冯林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2-175,260,共5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14(CXCL14)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34例IIMs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14(CXCL14)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34例IIMs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的CXCL14水平,并分析CXCL14水平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FER)等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血清CXCL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试验组中,伴肌肉疼痛患者的血清CXCL14水平高于无肌肉疼痛患者(P<0.05)。试验组血清CXCL14水平与CK、CK-MB、LDH、FER指标无相关性(P> 0.05)。结论 IIMs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血清CXCL14水平较健康人群高,CXCL14可作为该疾病早期筛查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趋化因子14 肺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早期活动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阳阳 何培亮 +1 位作者 孟庆奇 李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0-64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估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按照主题词加自由词“arthroplasty,replacement,knee;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adductor canal block;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目的:系统评估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按照主题词加自由词“arthroplasty,replacement,knee;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adductor canal block;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femoral nerve block”“随机对照试验,膝关节置换,连续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选择自建库至2021-08-31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名研究者各自独立进行文献筛选,用Cochrane行质量评估及偏倚风险评估后,提取相关结局指标,包括止痛疗效(静息痛与活动后疼痛评分、弱阿片类药物使用),功能恢复情况(股四头肌肌肉强度、起立-行走计时试验及住院天数),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及跌倒),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汇总荟萃分析。结果:①共纳入9篇文献617例患者,纳入文献都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提示总体质量较好;②与连续股神经阻滞相比,连续收肌管阻滞在股四头肌力量(MD=1.42;95%CI,0.32-2.52;P=0.01)、起立行走试验测试(MD=-1.23;95%CI,-2.03至-0.42;P=0.003)方面有统计学差异;③在休息和活动后疼痛评分(P>0.05)、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MD=0.51;95%CI,0.20-1.30;P=0.16)、住院时间(MD=-0.42;95%CI,-1.24-0.40;P=0.3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④此外,两种神经阻滞方法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MD=1.04;95%CI,0.06-17.15;P=0.98)及跌倒(MD=0.45;95%CI,0.10-2.08;P=0.3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相似,但连续收肌管阻滞减小了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并有利于置换后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收肌管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荟萃分析 疼痛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BOPPPS模型在《商务交际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杨阳 刘存伟 刘雪琴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95-99,共5页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实施举措。《商务交际英语》是一门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商务沟通相结合,以英语交际表达为主的综合应用型英语拓展课程。本文以“Product Presentation”章节其中一学时为例,将课程思...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实施举措。《商务交际英语》是一门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商务沟通相结合,以英语交际表达为主的综合应用型英语拓展课程。本文以“Product Presentation”章节其中一学时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于BOPPPS教学模型,实践表明,BOPPPS模型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兴趣、明确课程思政学习目标、抓住课程思政重点和理解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效果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模型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商务交际英语
原文传递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表层大孔隙的影响
15
作者 徐洋洋 张兴 +5 位作者 左西宇 王天阳 樊向阳 杜瑞琪 栗现文 陈俊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3-122,共10页
再生水是农业灌溉重要的水资源,但作为灌溉用水,因其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有害物质浓度不同,其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及土壤内部孔隙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探明不同水质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的退化情况,该研究进行了为期1.5a的室外大田灌... 再生水是农业灌溉重要的水资源,但作为灌溉用水,因其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有害物质浓度不同,其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及土壤内部孔隙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探明不同水质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的退化情况,该研究进行了为期1.5a的室外大田灌溉试验,对比4种不同水质(W1: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W2:再生水1,W3:再生水2,W4:自来水)灌溉后土壤的多项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包括:pH值、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及土壤大孔隙和大孔隙结构等。结果表明:1)再生水灌溉1.5a后与淡水灌溉相比,土壤SAR和Na+含量等理化指标均有一定提高,但除SAR及pH值指标有显著提高外,其他指标变化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同水质再生水短期灌溉均不会造成表层土壤盐碱化。2)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的总孔隙度变化并不显著,但不同水质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大孔隙度和大孔隙连通性(P<0.05),较W4处理,W1、W2和W3处理的大孔隙度(等效孔隙直径D>50μm)分别增加了120.76%、131.23%和49.69%,连通孔隙占比和连通性指数也均有所增加,但再生水灌溉也显著堵塞土壤内微小孔隙,进而影响土壤水力性质。3)土壤孔隙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后土壤连通性出现了明显改善,孔隙间的连接通道数量显著提高,孔隙网络发育更加复杂,土壤透气性有所增强。综上所述,短期再生水灌溉并不会导致土壤的严重退化,但从长远灌溉发展的角度看,W1水质处理对土壤是有害的,而适当的调低水质标准,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再生水 孔隙度 孔隙结构 连通性
下载PDF
磷脂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洋洋(综述) 王文丽(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磷脂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与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是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通路。PI3K被激活后会使其下游分子Akt磷酸化,进而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生存及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在众多肺系疾病... 磷脂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与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是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通路。PI3K被激活后会使其下游分子Akt磷酸化,进而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生存及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在众多肺系疾病,如急性肺损伤、肺炎、哮喘、肺纤维化、肺癌等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肺系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通路 肺系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云制造系统中区块链排队时延分析与仿真
17
作者 徐杨杨 王艳 纪志成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2-561,共10页
针对云制造系统中区块链的排队时延问题,探索降低云制造系统中区块链排队时延的因素,提出一种新型的云制造系统区块链模型,在传统云制造系统架构的服务层中引入区块链服务。将制造服务请求在区块链服务的排队时延过程分解为缓冲阶段和... 针对云制造系统中区块链的排队时延问题,探索降低云制造系统中区块链排队时延的因素,提出一种新型的云制造系统区块链模型,在传统云制造系统架构的服务层中引入区块链服务。将制造服务请求在区块链服务的排队时延过程分解为缓冲阶段和共识阶段,使用M/M/1排队模型分析系统指标。提出一种自适应难度值机制,优化不同算力的节点参与共识的机会。并且研究节点收益与节点服务率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M/1排队模型能够反映云制造系统的请求排队时延过程;引入自适应难度值后,算力小的区块链节点有更大的机会获取记账权,且节点的收益与其服务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区块链 排队时延 排队论 服务率 自适应难度 动态规划 挖矿激励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粒度分析
18
作者 张兴 徐洋洋 +3 位作者 左西宇 王天阳 樊向阳 陈俊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237,共11页
再生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为表征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粒度分布(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特性,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生活污水(W1)、再生水1(W2)和再生水2(W3)共计3种灌溉水质,并以自来水(W4)作为对照,采用... 再生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为表征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粒度分布(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特性,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生活污水(W1)、再生水1(W2)和再生水2(W3)共计3种灌溉水质,并以自来水(W4)作为对照,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灌溉1 a后各处理土壤颗粒百分比,运用分形理论分析了4种水质处理下土壤PSD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4种水质处理下土壤PSD呈单峰分布;与W4处理相比,W1、W2、W3处理下土壤黏粒含量增加0.40%~6.38%,砂粒含量降低1.58%~13.80%,土壤非均匀性增强,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再生水灌溉下土壤颗粒呈细粒化趋势,土壤PSD多重分形参数增大,土壤PSD趋于不均匀。在0~10 cm土层,W3处理下土壤PSD多重分形参数容量维数D(0)、信息维数D(1)、相关维数D(2)和多重分形奇异谱宽Δα(q)最大,分别为0.943、0.837、0.823和1.035;在10~20 cm土层,W2处理下D(0)、D(1)、D(2)和Δα(q)最大,分别为0.943、0.851、0.852和1.009。(3)土壤PSD的多重分形参数D(0)、D(1)、D(2)、Δα(q)和α(0)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分形特征由土壤中黏粒与砂粒的相对含量控制。研究表明,在试验期内,再生水灌溉下土壤PSD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匀性增大,可以通过多重分形参数进行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土壤粒度 广义维数谱 多重分形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基于NaOH中和剂制备羧酸型水性聚氨酯及其性能分析
19
作者 姚亚群 徐洋洋 +1 位作者 鲍俊杰 黄毅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2,88,共5页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等反应合成聚氨酯预聚体,以NaOH为中和剂,制备了一系列羧酸型水性聚氨酯(WPU)。通过观察乳液外观,测试乳液的粒径和离心稳定性及胶膜的傅里叶变换红...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等反应合成聚氨酯预聚体,以NaOH为中和剂,制备了一系列羧酸型水性聚氨酯(WPU)。通过观察乳液外观,测试乳液的粒径和离心稳定性及胶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水接触角和吸水率,探究了DMPA含量对基于NaOH中和剂的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为中和剂制备稳定的WPU乳液,并且,随着预聚体中亲水基团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和胶膜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水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当亲水基团含量为1.1%时,WPU乳液粒径为43.95 nm,胶膜拉伸强度为51.8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NAOH 羧酸型 中和剂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眼针联合自拟止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疗效观察
20
作者 徐扬扬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求眼针联合自拟止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田维柱教授诊室的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与中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自拟止痛汤干预,针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眼针联合治疗... 目的探求眼针联合自拟止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田维柱教授诊室的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与中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自拟止痛汤干预,针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眼针联合治疗。每组疗程均为10 d,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干预前后的头痛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胜于中药组的83.3%(25/30)。干预后,两组的头痛积分及VAS、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针药组较中药组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联合自拟止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疗效肯定,镇痛效果优秀,更好地降低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效改善其伴随症状,调节情志,改善焦虑、抑郁症状疗效确切,且方便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眼针 田维柱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