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3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Biomedical Mg-Zn-Sn-Zr Rolled Alloys
1
作者 周生刚 ZHANG Daxin +5 位作者 xu yang DUAN Jihao LI Tao LIU Junfeng WANG Peng 曹勇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66-773,共8页
The as-cast Mg-2.0Zn-1.5Sn-xZr(x=0,0.4,0.6,0.8,1.0 wt%)alloy was rolled with the pressure less than 5%each time.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corrosion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alloy were inve... The as-cast Mg-2.0Zn-1.5Sn-xZr(x=0,0.4,0.6,0.8,1.0 wt%)alloy was rolled with the pressure less than 5%each time.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corrosion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alloy were investigated.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and the tensile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universal tensile machine.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in Hank'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hydrogen evolution experi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and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alloy was tested by L929 cells.The results show that Mg-2Zn-1.5Sn-xZr alloy ha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elongation of Mg-2Zn-1.5Sn-xZr allo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Zr content,but the tensile strength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Zr concentration.When the Zr content is 0.8 wt%,the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alloy is 235 MPa.The results of hydrogen evolution experi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is the best when the Zr content is 0.8 wt%,and all the five alloys have high biocompatibility.In conclusion,the rolled alloy has good properti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bi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corrosion perform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COMPATIBILITY
原文传递
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与中国陆上深层基岩油气勘探方向
2
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10 位作者 王居峰 龙国徽 程宏岗 施亦做 孙琦森 姜华 阿布力米提·依明 曹正林 徐洋 陆加敏 黄林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规模较大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活跃的裂谷盆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孔隙-裂缝型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非均质性强,强抗压实作用导致储集层物性不受埋深控制,规模成储期为盆地基底风化剥蚀期及后期构造改造期;(2)他源供烃,成藏组合可划分为烃源岩-基岩接触型和烃源岩-基岩分离型两大类;(3)烃源岩异常高压和基岩储集层常压-低压,导致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有利于深层基岩抽吸成藏。基底构造活动性、成藏组合关系、深大断裂(尤其走滑断裂)发育程度及区域性盖层等是深层基岩选区评价的主要参数;古老克拉通盆地陆内裂谷边缘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紧邻生烃凹陷的古生代褶皱基底和中新生代块断基底,均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未来深层基岩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油气藏 花岗岩储集层 成藏组合 抽吸成藏 走滑断裂带 深层基岩
下载PDF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
3
作者 王军 周晶 +9 位作者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HRM技术检测的基因功能标记。【结果】通过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筛选了ALK基因2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标记ALKH4、ALKH5。利用ALKH4、ALKH5对81份籼稻品种、279份粳稻品种进行了ALK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16份粳稻和19份籼稻为G-GC基因型;51份粳稻为A-GC基因型;212份粳稻和62份籼稻为G-TT基因型。【结论】基于HRM技术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ALKH4、ALKH5可以快速高通量鉴定控制糊化温度ALK不同基因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ALK 功能标记 HRM技术
下载PDF
考虑超碳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4
作者 崔杨 姜帅 +4 位作者 赵钰婷 徐扬 张节潭 王茂春 王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3-1872,I0015,I0012-I0014,共14页
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同时结合火电低碳化改造与新能源协同运行,有利于推动当地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为尽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的减碳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同降碳的超碳需求响应模型,将动态碳排... 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同时结合火电低碳化改造与新能源协同运行,有利于推动当地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为尽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的减碳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同降碳的超碳需求响应模型,将动态碳排放因子作为分时电价的惩罚因子,从而将源侧碳信号传递至荷侧,驱使用户侧进行低碳性状态转移。首先,在日前调度阶段,构建预调度-再调度两阶段调度运行机制,再调度根据预调度的系统状态信息进行超碳需求响应,来深度降低系统碳排量。其次,将光热电站引入综合能源系统,与风电场、碳捕集电厂协同运行,从而构建高比例新能源场景,来验证超碳需求响应在此场景下的减碳效益。最后,建立了基于超碳需求响应的预调度-再调度两阶段低碳调度模型。经算例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源荷协同降碳的新思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减碳能力,深入挖掘系统的降碳空间,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动态碳排放因子 超碳需求响应 碳捕集电厂 低碳经济调度
原文传递
从ITMA ASIA+CITME 2022看织造机械的技术进步
5
作者 徐洋 尹显波 +2 位作者 解国升 王跃坤 盛晓伟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总结202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织造机械及织造准备的最新技术进展。织造机械的结构与性能不断优化,发展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国产剑杆、喷气、喷水织机的制造水平发展迅速,提高了国产设备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 总结202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织造机械及织造准备的最新技术进展。织造机械的结构与性能不断优化,发展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国产剑杆、喷气、喷水织机的制造水平发展迅速,提高了国产设备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织造机械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工具的运用使织造机械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趋势。认为:近几年织造机械在高速化、自动化、绿色化方面进步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机械展览会 织造机械 开口机构 喷气织机 剑杆织机 喷水织机
下载PDF
紫草素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实验性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凡凡 徐阳 王晓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GLM组)、紫草素低剂量组(SHI-L组,17.5 mg·kg^(-1)·d^(-1)SHI)、紫草素中剂量组(SHI-M组,35 mg·kg^(-1)·d^(-1)SHI)、紫草素高剂量组(SHI-H组,70mg·kg^(-1)·d^(-1)SHI)和紫草素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SHI-H+ML385组,70 mg·kg^(-1)·d^(-1)SHI+14 mg·kg^(-1)·d^(-1)ML385)。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乳腺组织中IL-1β、TNF-α、IL-8、T-AOC、SOD、GSH、MPO、NAGase和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GLM组大鼠乳腺小叶完全被破坏、大片结节样慢性肉芽肿炎性病灶生成,乳腺小叶组织边界不清,腺叶内出现空泡,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GLM组相比,SHI-L组、SHI-M组和SHI-H组乳腺组织病变逐渐减轻;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与SHI-H组相比,SHI-H+ML385组乳腺组织病变加重;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改善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HO-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信号通路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原文传递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究中医药改善继发性脊髓损伤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德华 吴成林 +4 位作者 许洋 张国福 张镁琴 林睿 王剑清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作为近年来重点关注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通过多路径、多层次和多靶位的作用机制,可改善脊髓组织的微环... 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作为近年来重点关注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通过多路径、多层次和多靶位的作用机制,可改善脊髓组织的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修复。现综述了JAK/STAT信号通路、中医药与脊髓损伤相关性及基于中医药干预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总结了中医药改善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多因素、多靶点、多系统、多类别的优势,拓宽了脊髓损伤的治疗思维,为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理论及机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脊髓损伤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证明标准客观化的负效应及其克服
8
作者 徐阳 魏溢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蚀、陷入证据法定主义窠臼的负效应。在证明标准强调主客观融合的背景下,应当秉持证据裁量的基本立场,用证据裁量能动主义克服证明标准客观化的缺憾。客观化的证明标准只是底线的证明标准,是主观结论形成的基础,应当由事实认定者运用自由心证作最终的审查和判断。未来应通过制度建构纾解证明标准客观化产生的负效应,建立客观化证明标准的技术指南开示与异议机制,以期实现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领域的良好应用,促进司法现代化和司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客观化 智能辅助系统 统一证据标准 自由心证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9
作者 汪泽成 赵振宇 +3 位作者 黄福喜 施亦做 徐洋 张帅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33-48,共16页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大陆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油气成藏 构造分异 基岩油气藏 深层碎屑岩 叠合盆地
下载PDF
手足癣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海亮 李博琪 +1 位作者 许洋 景瑛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112-115,共4页
手足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该病,但耐药性随用药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中医外治法治疗手足癣历史悠久,外用制剂剂型丰富,疗效确切。该文... 手足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该病,但耐药性随用药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中医外治法治疗手足癣历史悠久,外用制剂剂型丰富,疗效确切。该文总结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手足癣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诊疗手足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癣 中药外用制剂 针刺疗法 醋泡方 皂白散
下载PDF
盐胁迫下氮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和种子际细菌菌群结构的调控
11
作者 徐扬 张瑞英 +3 位作者 戴良香 张冠初 丁红 张智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目的】盐胁迫影响花生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阐明盐胁迫下适量施肥提高种子萌发率和花生产量的内在调控机制,并解析该过程与种子际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的关系,为通过改良种子际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花生出苗健苗率、耐盐抗逆性和花生生产能... 【目的】盐胁迫影响花生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阐明盐胁迫下适量施肥提高种子萌发率和花生产量的内在调控机制,并解析该过程与种子际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的关系,为通过改良种子际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花生出苗健苗率、耐盐抗逆性和花生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5号,HY2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素水平0、90和180 kg/hm^(2),采用盆栽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氮肥施用对盐胁迫下花生种子际微生物菌群结构、花生发芽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加氮肥可有效提高花生种子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和最终产量,并以施氮量90 kg/hm^(2)最适。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种子际的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芽孢杆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盐胁迫虽然提高了有益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但同时导致有害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增多,最终降低了有益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盐胁迫下施氮可以显著改善种子际的土壤微环境,提高有益菌属拟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对土壤修复和地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增强花生抗逆性。【结论】盐胁迫下适量施氮可提高种子际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从而提高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和耐盐性,最终促进盐胁迫下的花生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盐胁迫 发芽率 产量 种子际 细菌菌群结构
下载PDF
一种用于误差通道预辨识的气动冲击锤特性分析
12
作者 李锋 杨铁军 +4 位作者 吴磊 徐阳 黎文科 李新辉 朱明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的误差通道预辨识问题,研制了一种气动冲击锤作为激励力源。为了解气锤的特性,对其开展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建立气锤气体做功过程的热-机耦合模型和锤头冲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锤头冲击速度、冲击...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的误差通道预辨识问题,研制了一种气动冲击锤作为激励力源。为了解气锤的特性,对其开展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建立气锤气体做功过程的热-机耦合模型和锤头冲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锤头冲击速度、冲击力及冲击时间之间的数学物理关系,对比分析活塞组件工作过程的仿真和试验测试结果;然后探讨复位弹簧刚度、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黏性阻尼、气缸内的死区容积等结构动力学参数对锤头冲击速度的影响。最后对气锤冲击力的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气锤对弹性结构进行传递函数测试,与传统力锤激励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气锤对结构动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减振 误差通道预辨识 气动冲击锤 仿真和试验研究
下载PDF
发育不良和歪头病对变态末期棘胸蛙皮肤菌群的影响
13
作者 徐杨 江昀 +6 位作者 侯金亮 李娟 冯兴浪 刘新华 李德亮 向建国 李军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8,共10页
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健康(CTL组)、发育不良(DD组)和患歪头病(TD组)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索宿主健康状态与皮肤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功能之间的潜在关系。所有样本经测序、质控及聚类获得2997条扩... 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健康(CTL组)、发育不良(DD组)和患歪头病(TD组)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索宿主健康状态与皮肤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功能之间的潜在关系。所有样本经测序、质控及聚类获得2997条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注释32个门,76个纲,167个目,259个科和402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棘胸蛙皮肤主要优势菌门(>1%),但丰度受宿主健康状态的影响。在属水平上筛选获得50个菌群标志物,其中23个(如乳杆菌(Lactobacillus)、德沃斯氏(Devosia)、希瓦氏菌(Shewanella)和Luteolibacter)在CTL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的健康状态;19个(如短稳杆菌(Emped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和短螺旋体(Brevinema))在D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发育不良的病症;8个(如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T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歪头病的病症。多样性分析表明,TD组的多样性和均一度与CTL组和DD组相比显著降低,微生物菌群组成也表现出明显分离。功能预测表明,CTL组和TD组皮肤微生物菌群之间功能差异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相关通路。总之,该项研究揭示不同健康状态下棘胸蛙皮肤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突出共生微生物菌群在两栖动物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末期 发育不良 歪头病 皮肤微生物菌群 棘胸蛙
下载PDF
新疆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盐湖成钾与靶区预测
14
作者 刘成林 曹养同 +2 位作者 徐洋 焦鹏程 姚佛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956,共16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属于副特提斯域,古近纪受副特提斯海海水补给,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蒸发岩。研究显示,库车盆地始新世和中新世古盐湖卤水已演化至钾盐析出阶段,在地层中广泛发现了原生钾盐矿物,如钾石盐、光卤石、杂...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属于副特提斯域,古近纪受副特提斯海海水补给,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蒸发岩。研究显示,库车盆地始新世和中新世古盐湖卤水已演化至钾盐析出阶段,在地层中广泛发现了原生钾盐矿物,如钾石盐、光卤石、杂卤石等;通过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及矿物学分析,基本确定了至少3个富钾层或成钾层位,其中始新统中上部两个和中新统中上部一个,钾离子含量最高达3%,另外,上新统可能存在一个成钾层位。本文在综述此前库车盆地构造、蒸发岩、盐类矿物学、地球化学与盐湖沉积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库车盆地古盐湖构造-沉积演变、成钾模式;提出了4个钾盐成矿区带,即北部克拉苏成矿带、中部秋里塔克成矿带、南部沙雅构造沉降成矿带以及东部阳霞凹地成钾区,这些关键认识为库车盆地的钾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古盐湖 古近纪—新近纪 钾盐沉积与预测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尺度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分析
15
作者 郭祖闯 李春霖 +4 位作者 徐扬 聂晶 邵圣枝 黄涛 袁玉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究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浙江省52个有机茶企业生产的72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有机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δ^(13)C、δ^(2)H、δ^(18)O值),研究不同茶类间... 为探究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浙江省52个有机茶企业生产的72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有机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δ^(13)C、δ^(2)H、δ^(18)O值),研究不同茶类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并从3个地理尺度对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有机绿茶和有机红茶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浙江省有机茶δ^(15)N值范围为-2.4‰~6.7‰,平均值为2.0‰,在地市尺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区域尺度上,浙南地区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浙北地区;在全国尺度上,浙江省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全国其他产区。浙江省有机茶δ^(13)C、δ^(2)H、δ^(18)O平均值分别为-27.2‰、-47.9‰、26.3‰,部分地市间存在地域差异,浙南地区和浙北地区有机茶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建立及特征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 稳定同位素 分布特征 不同类别 地理尺度
下载PDF
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欣 徐一亿 +1 位作者 徐扬 徐辰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全基因组选择(GS)育种是根据训练群体全基因组上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构建遗传模型,进而对基因型已知的待选群体进行育种值估计或表型预测,以实现对育种群体高效和精确的选择。相比于常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GS育种无... 全基因组选择(GS)育种是根据训练群体全基因组上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构建遗传模型,进而对基因型已知的待选群体进行育种值估计或表型预测,以实现对育种群体高效和精确的选择。相比于常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GS育种无需进行标记显著性测验,特别适用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降低育种成本,现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然而,对受环境影响较大的作物产量等数量性状而言,仍面临着基因组预测准确性难以提升的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作物GS功效的主要因素,继而从非加性效应模型、群体构建方案、多性状与多环境预测、多组学预测和育种芯片技术现状等方面阐述了GS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推动作物GS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全基因组选择 全基因组预测模型 育种
下载PDF
绝缘薄膜介电测量中的电极边缘效应误差分析
17
作者 李俊 郑飞虎 +1 位作者 徐阳 张冶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作为两种常用的聚合物薄膜相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在其测量过程中电极边缘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来源。但电极边缘效应引起的误差难以量化,为解决该问题,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三电极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别得到接触法和非... 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作为两种常用的聚合物薄膜相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在其测量过程中电极边缘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来源。但电极边缘效应引起的误差难以量化,为解决该问题,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三电极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别得到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中变电容法的电极边缘效应误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电容法的电极边缘效应远大于接触法的电极边缘效应。以电极边缘效应误差不高于0.50%为标准,当薄膜厚度小于40μm时,接触法的电极边缘效应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变电容法只有薄膜厚度小于30μm,其电极边缘效应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介电常数 聚合物薄膜 电极边缘效应 三电极法
下载PDF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三江平原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18
作者 李宇琪 黄鹏 +4 位作者 宋长虹 徐阳 章策 崔远来 罗玉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了其在估算三江平原蒸散发(ET_A)时的精度,并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对蒸散发模型进行参数调整,最终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估算1960-2020年三江平原ET_A。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法用于讨论ET_A时空变化规律,相关系数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用于讨论气象因素对ET_A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原始参数值的3种蒸散发模型在估算ET_A时误差较大,在对3种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后,互补相关陆面蒸散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成为估算三江平原ET_A的最优模型;三江平原年ET_A在61年间处于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增长速率为0.4mm/a,夏季ET_A的变化趋势与年ET_A一致,其余季节的ET_A变化趋势不同,夏季ET_A的上升是影响年ET_A上升的最主要因素;ET_A的空间分布不同,多年平均值和季节平均值集中出现在三江平原的中部区域,三江平原东部ET_A的上升速率快于中部和西部区域;最低气温与ET_A的相关性最强,风速与ET_A的相关性最弱,ET_A对气温变化敏感,最高气温的变化对ET_A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互补相关 时空变化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混合二元羧酸分离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一诺 方静 +3 位作者 徐阳 李浩 李洪娟 王亚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在工业生产己二酸过程中会副产丁二酸和戊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均为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将这三种酸统称为混合二元羧酸(DBA)。寻找合适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离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DBA的应用及分离方法,并对DB... 在工业生产己二酸过程中会副产丁二酸和戊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均为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将这三种酸统称为混合二元羧酸(DBA)。寻找合适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离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DBA的应用及分离方法,并对DBA的分离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二元羧酸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基于密集残差连接的肺结节检测方法
20
作者 胥阳 佘青山 +1 位作者 杨勇 张建海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算法中不同深度与尺寸的特征信息间没有相互交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残差连接的肺结节检测模型。本模型在3D U-Net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密集连接,充分利用网络中肺结节特征图,实现不同层的特征信息...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算法中不同深度与尺寸的特征信息间没有相互交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残差连接的肺结节检测模型。本模型在3D U-Net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密集连接,充分利用网络中肺结节特征图,实现不同层的特征信息的结合,提高结节特征的利用率;同时结合残差结构,避免了网络加深后出现的梯度消失问题;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对不同通道的结节特征赋予权重,提高结节的识别率;在3D U-Net网络的编码解码部分间的跳跃连接中使用转置卷积,融合不同尺度与不同深度的特征。所提算法在肺结节公共数据集LUNA16上进行十折交叉验证,以无限制受试者操作特征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假阳率为0.125、0.25、0.5、1、2、4、8这7个点上,平均敏感度为0.852,相较于基准模型提升5.5%。所提出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相比基准模型提高了检测敏感度,较好的实现对肺结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检测 U-Net网络 密集连接 残差连接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