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幂指数法的地震模拟振动台频域前馈补偿方法
1
作者 纪金豹 杨森 胡宗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针对地震模拟振动台受到系统和试件非线性等因素影响,导致波形再现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幂指数法的地震模拟振动台频域前馈补偿方法以提高振动台的控制效果,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际振动台试验对该方法的控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地震模拟振动台受到系统和试件非线性等因素影响,导致波形再现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幂指数法的地震模拟振动台频域前馈补偿方法以提高振动台的控制效果,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际振动台试验对该方法的控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幂指数法的地震模拟振动台频域前馈补偿方法能够快速收敛,迭代次数较少,可以大幅提高振动台的波形复现精度,能够提高振动台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 振动台控制 前馈补偿 幂指数方法 迭代学习控制
下载PDF
融合位置注意力机制与轻量化STDC网络的非结构化场景语义分割
2
作者 陈晔 杨长春 +2 位作者 杨森 王宇鹏 王彭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4期254-262,共9页
近年来,非结构化道路分割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的大多数方法适合结构化道路的分割并无法满足非结构化道路分割的准确性与实时性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STDC网络进行改进,引入残差连接来更好地融合多尺度... 近年来,非结构化道路分割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的大多数方法适合结构化道路的分割并无法满足非结构化道路分割的准确性与实时性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STDC网络进行改进,引入残差连接来更好地融合多尺度语义信息,还提出一种嵌入位置注意力模块的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PAASPP)来增强网络对道路等特定区域的位置感知能力.本文在RUGD与RELLIS-3D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出方法的MIoU在两个数据集的测试集上分别达到了50.78%和4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环境 语义分割 PA-ASPP STDC
下载PDF
基于3个基因16种胡椒鲷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3
作者 程静 张癸新 +4 位作者 陈厚桦 杨森 李培源 陈静仪 梁日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胡椒鲷属鱼类分子系统分类关系,澄清物种分类争议,采集印度-西太平洋分布的胡椒鲷鱼类16种,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这16种鱼类线粒体Cyt b及核RAG2、S7标记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胡椒鲷属鱼类分子系统分类关系,澄清物种分类争议,采集印度-西太平洋分布的胡椒鲷鱼类16种,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这16种鱼类线粒体Cyt b及核RAG2、S7标记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6种鱼类Cyt b同源序列为657 bp,编码219个氨基酸;RAG2同源序列为726 bp,编码243个氨基酸;S7基因同源序列为729 bp,序列存在大量碱基插入与缺失。以大斑石鲈及断斑石鲈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上胡椒鲷鱼类主要分为3个分支,分支Ⅰ胡椒鲷具鲜艳的体色与斑纹,分支Ⅱ与分支Ⅲ胡椒鲷色彩单一,无鲜艳斑纹,与形态分类结果相似。少棘胡椒鲷属在进化树上并未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位于胡椒鲷属内部。比较分析少棘胡椒鲷属、胡椒鲷属鱼类鳍棘数目与各物种在进化树上的分类关系,并未发现鳍棘数目与物种亲缘关系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胡椒鲷类群中,背鳍鳍棘数可作为形态上区分不同胡椒鲷种类的指标,但未必能作为胡椒鲷鱼类亲缘关系远近的划分依据。结果支持目前大多数分子分类研究结果,少棘胡椒鲷鱼类应归为胡椒鲷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鲷 系统进化 线粒体DNA 核DNA
下载PDF
煤矿掘采空间垮塌岩体稳定性与救援通道构建
4
作者 李桂臣 邵泽宇 +4 位作者 孙元田 李菁华 杨森 郝浩然 沃小芳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煤矿地质动力灾害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掘采空间巷道发生垮塌堵塞,严重威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垮塌形成的松散破碎堆积体力学结构、堆积形态十分复杂,如何快速清理垮塌堆积体并构建救援通道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分析灾变垮塌体结... 煤矿地质动力灾害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掘采空间巷道发生垮塌堵塞,严重威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垮塌形成的松散破碎堆积体力学结构、堆积形态十分复杂,如何快速清理垮塌堆积体并构建救援通道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分析灾变垮塌体结构运移规律及救援通道构建研究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垮塌堆积体堆堵机理复杂、扰动变形规律不明的特点,首先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垮塌堆积体二维计算模型,探究了在垮塌堆积体内部构建救援通道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征,明晰了其掘进扰动规律;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构建救援通道条件下堆积体内应力重分布特征,优选了救援通道在垮塌堆积体中的构建位置;最后根据垮塌堆积体的力学特征及堆积形态,提出了一种新型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方法。结果表明:在构建救援通道掘进扰动的影响下,垮塌堆积体的岩体均有向开挖空间运动的趋势,距离开挖位置越远的区域受到扰动影响越小;垮塌堆积体向开挖空间的二次塌落主要以垂直方向为主,水平方向次之;左下方开挖稳定后,垮塌堆积体呈"梯形",中下方开挖稳定后,垮塌堆积体呈“V”形。综合考虑救援通道构建的二次扰动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垮塌堆积体物源结构,救援通道构建位置选择在垮塌堆积体中部区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塌堆积体 掘进扰动 数值模拟 救援通道构建 灾后应急救援
下载PDF
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农区防治害鼠效果及对家禽的安全性评价
5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4 位作者 宋英 李宁 刘晓辉 王大伟 郭永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3,327,共9页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类杀鼠剂 南疆 鼠害防治 家禽 安全性
下载PDF
瓦楞子的本草考证
6
作者 王巧珍 杨森 +5 位作者 何晗 王福 胡媛 刘友平 陈鸿平 陈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瓦楞子为常用的多基原海洋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基原动物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在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瓦楞子的名称... 瓦楞子为常用的多基原海洋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基原动物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在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瓦楞子的名称、基原、入药部位、产地分布、药性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为其深入研究提供思路。经考证,瓦楞子以“魁蛤”之名首载于《名医别录》,瓦楞子一名首见于《本草备要》。在古代蚶科多种属动物均可入药,最早以肉入药,南北朝至唐代起壳与肉均可入药,其肉名“蚶”,甘、平,为药食两用之品,清代至今所用瓦楞子多为其壳。其壳由单一药味“咸”发展为复合药味“甘、咸”,《本草求真》首次记载其“专入肝”,今认为其主入肝经,兼入肺胃二经。沿海广分布。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只收载其壳为瓦楞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子 本草考证 基原 入药部位 药性 功效
原文传递
石墨烯基导热薄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坤 王菁潇 +5 位作者 董承卫 石倩 田方华 张垠 杨森 宋晓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共15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散热和导热已成为制约芯片器件小型化和大功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金属导热材料存在密度大和易氧化等问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基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碳基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散热和导热已成为制约芯片器件小型化和大功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金属导热材料存在密度大和易氧化等问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基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碳基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石墨烯导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工艺、晶粒尺寸、薄膜密度及杂质原子和缺陷等对石墨烯导热薄膜性能的影响和物理机理,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导热片 缺陷 热导率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增加对辽宁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易雪 李得勤 +4 位作者 杨森 李涛 公颖 潘晓 崔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3-479,共17页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简称FVC)是陆面参数中重要的参数之一,植被覆盖度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植被覆盖度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对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简称FVC)是陆面参数中重要的参数之一,植被覆盖度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植被覆盖度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对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这对适应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据制作植被覆盖度,在辽宁地区分别进行了WRF模式默认植被覆盖度和实际植被覆盖度的长时间(2001~2018年)模式模拟试验,结论如下:(1)辽宁地区因植被覆盖度增加全省年平均气温降低了0.48℃,其中夏季降温幅度最大,降温0.71℃,春、秋两季平均降温0.35℃和0.66℃,冬季降温幅度最小0.2℃。植被覆盖度增加对日最高、最低气温也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其中日最低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响应大于最高气温,且植被覆盖度增加与气温降温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一致性。(2)2001~2018年年均和四季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增加对年均和四季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有降温趋势,尤其是对日最低气温降温作用更明显。(3)植被覆盖度增加导致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散发的增加导致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减少;而对于日最低气温降低,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度增加导致地表温度降低进而引起夜间向上长波辐射减少。总体而言,植被覆盖度增加越多降温效果越明显,进而减缓辽宁省气候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温 WRF 模式 辽宁
下载PDF
MOR106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IL-17C介导的Tfh细胞分化来减轻特应性皮炎小鼠炎症
9
作者 田利民 呼延晓晖 +2 位作者 杨森 王梦婕 杨越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7C(IL-17C)介导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低剂量MOR106处理组、高剂量MOR106处理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处...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7C(IL-17C)介导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低剂量MOR106处理组、高剂量MOR106处理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处理建立AD模型,低剂量和高剂量MOR106处理组分别给与5 mg/kg或10 mg/kg MOR106(抗IL-17C huIgG1)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Tfh细胞亚群的分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皮炎严重程度评分、两耳之间的质量差异、脾脏质量、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AD组小鼠的Tfh细胞亚群显示去调节分化,导致外周血中CD4^(+)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γ干扰素(IFN-γ)^(+)Tfh1细胞、 CD4^(+)CXCR5^(+)IL-17A^(+)Tfh17细胞和CD4^(+)CXCR5^(+)IL-21^(+)Tfh21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及CD4^(+)CXCR5^(+)IL-10^(+)Tfh10细胞和CD4^(+)CXCR5^(+)叉头盒转录因子3(FOXP3)^(+)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减少,磷酸化的JAK2(p-JAK2)、 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与AD模型组相比,MOR106处理组皮炎严重程度评分、两耳之间的质量差异、脾脏质量、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MOR106处理有效地逆转AD小鼠外周血中Tfh1细胞、 Tfh10细胞、 Tfh17细胞、 Tfh21细胞和Tfr细胞的这些变化趋势。与AD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MOR106处理组小鼠p-JAK2、 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MOR106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IL-17C介导的Tfh细胞分化来减轻AD小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17C(IL-17C) 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 分化 小鼠
原文传递
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杨森 赵华新 +6 位作者 葛许华 马乐 金花 谢木金 普珍 白朝辉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24-2730,共7页
背景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术后肠癌患者需要面对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管理极为重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干预对结直肠癌... 背景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术后肠癌患者需要面对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管理极为重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出院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干预方式,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管理组(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干预,联合管理组遵循构建的慢病一体化路径进行联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实验室指标、复发转移、死亡、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术后3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vs.22.5%,χ^(2)=4.395,P=0.036);此外,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 vs.16.2%,χ^(2)=3.981,P=0.046;5.6%vs.25.0%,χ^(2)=5.388,P=0.020)。但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8%vs.7.5%,χ^(2)=0.165,P=0.685)。在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命质量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焦虑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能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结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命质量并改善焦虑症状,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管理 慢病管理 一体化路径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钻具组合力学性能分析
11
作者 何俊杰 毛良杰 +3 位作者 杨森 秦才会 赵清阳 魏祥高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8,共8页
针对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旋转导向钻具安全性能研究较少。为此,综合考虑钻具结构、钻井参数、钻柱与井壁接触等参数,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全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模型离散,并采用Newmark-β求解,根据旋转导向钻具结构... 针对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旋转导向钻具安全性能研究较少。为此,综合考虑钻具结构、钻井参数、钻柱与井壁接触等参数,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全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模型离散,并采用Newmark-β求解,根据旋转导向钻具结构和钻具属性,研究了扶正器安装位置、柔性节尺寸、钻压影响因素下的旋转导向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安装扶正器能显著降低旋转导向钻具组合的横向振动;柔性节的长度对旋转导向钻具组合的安全性能影响很大,合理的长度能显著降低横向振动,反之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增加钻压会增加底部钻具组合的横向位移,工程上不建议在使用旋转导向工具时采用高钻压提高钻井速度。研究结论可为旋转导向工具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具 旋转导向 动力学特性 柔性节 扶正器 钻井参数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负载V_(2)O_(5)脱除气态Hg^(0)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森 张楠 +4 位作者 魏坤 王沙 陆克平 王钧伟 张先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针对燃煤烟气汞排放污染问题,通过将V_(2)O_(5)负载到经H_(2)SO_(4)改性后的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制备的V_(2)O_(5)/MMT催化剂用于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汞,希望结合活性组分V_(2)O_(5)的催化氧化活性和载体改性后MMT的吸附性能实现... 针对燃煤烟气汞排放污染问题,通过将V_(2)O_(5)负载到经H_(2)SO_(4)改性后的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制备的V_(2)O_(5)/MMT催化剂用于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汞,希望结合活性组分V_(2)O_(5)的催化氧化活性和载体改性后MMT的吸附性能实现燃煤烟气中汞的经济高效脱除。研究了V_(2)O_(5)/MMT催化剂脱除Hg^(0)的性能及脱除Hg^(0)后V_(2)O_(5)/MMT催化剂的再生性能,考察了H_(2)SO_(4)改性、催化剂制备条件、V_(2)O_(5)负载量、反应温度、烟气成分(O_(2),SO_(2),NO,H_(2)O(g))、再生条件等对V_(2)O_(5)/MMT催化剂脱除Hg^(0)的影响,采用XRD,BET,SEM-EDS,XPS和TPD等方法对脱除Hg^(0)前后的V_(2)O_(5)/MMT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V_(2)O_(5)/MMT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除Hg^(0)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V_(2)O_(5)/MMT催化剂结合了V_(2)O_(5)的催化氧化活性和改性后MMT的吸附性能;3%V_(2)O_(5)/MMT催化剂(V_(2)O_(5)质量分数为3%)在反应温度为150℃、体积空速为6000/h条件下,对Hg^(0)的脱除效率达到98%以上;O_(2)和NO对V_(2)O_(5)/MMT催化剂脱除Hg^(0)具有促进作用,SO_(2)对V_(2)O_(5)/MMT催化剂脱除Hg^(0)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H_(2)O(g)对V_(2)O_(5)/MMT催化剂脱除Hg^(0)具有抑制作用;XRD和BET表征发现H_(2)SO_(4)改性可使MMT的比表面积增大,但层间距下降;SEM-EDS分析显示V_(2)O_(5)/MMT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活性组分V_(2)O_(5)均匀分布在载体MMT表面;XPS和TPD表征证实Hg^(0)在V_(2)O_(5)/MMT催化剂上被氧化生成了HgO和HgSO_(4)并吸附在V_(2)O_(5)/MMT催化剂上;脱除Hg^(0)后的V_(2)O_(5)/MMT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V_(2)O_(5) 催化剂汞 烟气
下载PDF
燃烧-微库仑法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13
作者 杨森 张元广 +1 位作者 陆克平 陈燕梅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为了提高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基于燃烧-微库仑法,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水溶液作汽油无机氯萃取剂,优化了直接测定和总氯含量差减无机氯含量(差减法)测定汽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 为了提高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基于燃烧-微库仑法,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水溶液作汽油无机氯萃取剂,优化了直接测定和总氯含量差减无机氯含量(差减法)测定汽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水溶液取代水-乙醇(异丙醇)溶液作无机氯萃取剂,可取上层油相直接测定汽油有机氯含量;采用萃取剂内含0.10~0.20 mg/L无机氯盐的空白加标方法,解决现行差减法部分汽油中有机氯含量偏差大的问题;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均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无机氯 有机氯 燃烧-微库仑法 萃取剂 乙酸钠水溶液
下载PDF
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表达与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张馨元 付永峰 +2 位作者 白立立 杨森 董立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CHFR)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表达与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敏感性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66例直肠癌患者病案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仅接受nCRT,其... 目的:探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CHFR)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表达与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敏感性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66例直肠癌患者病案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仅接受nCRT,其中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化疗采用Capeox方案,nCRT治疗4~6周后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CHFR和MACC1蛋白表达。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肿瘤退化分级(TRG)标准,将nCRT后肿瘤退化分级(TRG)0~2级的75例患者纳入nCRT不敏感组,TRG为3~4级的91例患者纳入nCRT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组织CHFR和MACC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nCRT敏感性关系,以及nCRT敏感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HFR和MACC1对直肠癌nCRT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直肠癌组织CHF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AC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x^(2)=81.373、87.150,P<0.05)。166例患者nCRT治疗结束后,TRG为0级6例,1级8例,2级61例,3级59例,4级32例,nCRT敏感率为54.82%(91/166)。nCRT敏感组CHF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CRT不敏感组,MACC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CRT不敏感组(x^(2)=4.613、37.509,P<0.05)。nCRT敏感组T4分期占比高于nCRT不敏感组,N+分期占比高于nCRT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2、28.912,P<0.05)。CHFR和MACC1表达是影响直肠癌患者对nCRT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56(95%CI:1.294~4.563),OR=3.281(95%CI:1.472~6.479),P<0.05]。CHFR和MACC1联合检测预测直肠癌nCRT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89%和69.46%,联合检测预测、CHFR和MACC1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713,0.564和0.589,P<0.05。结论:CHFR和MACC1与直肠癌nCRT敏感性有关,即CHFR高表达和MACC1低表达患者对nCRT敏感性更高,故两者有可能成为预测直肠癌nCRT敏感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 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 敏感性
下载PDF
改良增生平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15
作者 王嘉祺 林菲然 +2 位作者 杨森 周永香 关晓兵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探究改良增生平(Modified Zeng-Sheng-Ping,ZSP-M)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ZSP-M与OSCC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研究ZSP-M对OSCC细... 目的 探究改良增生平(Modified Zeng-Sheng-Ping,ZSP-M)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ZSP-M与OSCC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研究ZSP-M对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结果 ZSP-M与OSCC交集靶点168个,在肿瘤和炎症-免疫相关通路富集;ZSP-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CC7和CAL27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和Caspase-3酶释放,对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ZSP-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CC7和CAL27细胞AKT、ERK1/2和P65蛋白的磷酸化。结论 ZSP-M对OSCC的抑制作用呈现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口腔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改良增生平 网络药理学 凋亡
下载PDF
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曾松 毛良杰 +2 位作者 陈雪峰 杨森 张林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建立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平台横向撤离以及纵向升沉运动,给出软、硬悬挂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南中国海深... 建立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平台横向撤离以及纵向升沉运动,给出软、硬悬挂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南中国海深水井,分析了悬挂状态的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纵、横向耦合条件下,井下管柱悬挂撤离时在横向呈现出波浪状位移形态,纵向呈现周期性振动;硬悬挂与软悬挂状态下最大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都出现在管柱最底端;硬悬挂状态下管柱顶端位移较小、弯矩出现极大值;软悬挂状态下管柱顶端位移急剧增加,弯矩在水面附近出现极大值;悬挂撤离状态下管柱纵向位移包络线范围从顶部向底端逐渐增大,而轴向张力包络线范围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另外,硬悬挂状态下管柱在顶端附近出现轴向压缩,存在发生屈曲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管柱 硬悬挂 软悬挂 纵横向耦合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双厚组合坚硬顶板定向长钻水力压裂评价体系研究
17
作者 杨欢 王泽阳 +6 位作者 郑凯歌 李彬刚 李延军 杨森 王豪杰 戴楠 王林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9,共7页
针对双厚组合坚硬顶板厚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强矿压显现问题,本文提出了定向长钻水力压裂方案,并基于压力实测、瞬变电磁及钻孔窥视方法从孔内、孔外、动态、静态四个方面对定向长钻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进行可视化监测评价。研究成果表... 针对双厚组合坚硬顶板厚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强矿压显现问题,本文提出了定向长钻水力压裂方案,并基于压力实测、瞬变电磁及钻孔窥视方法从孔内、孔外、动态、静态四个方面对定向长钻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进行可视化监测评价。研究成果表明:压裂过程包括钻孔周围微裂隙发育扩展,出现宏观裂缝,宏观裂缝周围微裂隙发育,出现新的宏观裂缝,直至压裂完成;钻孔径向20m范围内岩层电阻率较低,大裂缝较为发育;设计的3个钻孔压裂后影响范围基本可以覆盖整个顶板治理区域;长钻孔内各压裂段裂隙可以实现贯通,钻孔内纵裂隙、横裂隙交替发育形成三维裂隙网络;压裂后顶板微震事件总能量和总次数都显著降低,压裂层位顶板能量提前释放,表现为“高频低能”显现,工作面来压强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矿压治理 压裂弱化 评价方法 瞬变电磁
下载PDF
硝酸铜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杨欢 徐淑权 +1 位作者 杨森 周松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硝酸铜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结构参数均呈减小趋势。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_(2)、NO_(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0、102、67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80%、88%、24%。将装有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的防护包装长贮于海洋大气环境下,验证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铜 活性炭纤维 吸附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原文传递
ABS/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19
作者 杨森 赵耀辉 +3 位作者 徐淑权 白焘 仕双云 孟祥颖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了制备武器装备贮运防护用抗静电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抗静电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其与装备涂层的相容性等。结果表明,较低含量的C... 为了制备武器装备贮运防护用抗静电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抗静电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其与装备涂层的相容性等。结果表明,较低含量的CNTs在ABS基体中分散较好,随着CNTs含量增加,CNTs相互接触形成导电网络,表面电阻率急剧下降,呈现典型的渗流现象,其中CNTs质量分数为4%的ABS/CNTs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率在10^(9)~10^(10)Ω范围内,具备抗静电功能;当CNTs含量进一步增加时,CNTs之间相互团聚,其表面电阻率仅略有降低。热氧老化后ABS/CNTs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率几乎不变,常用的乙醇和丙酮试剂擦拭对其表面电阻率几乎无影响,乙酸乙酯擦拭后其表面电阻率略有下降。CNTs在ABS基体中起到增强的作用,随着CNTs含量增加,ABS/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有所降低。CNTs提高了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制备的抗静电ABS/CNTs复合材料与某装备涂层具备良好的相容性,满足装备贮运过程中的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抗静电 力学性能 相容性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森 李桂梅 滕新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fication,RA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HD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ing-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呼吸道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