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震害调查的土石坝震陷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朱斌 齐吉琳 +3 位作者 李江 杨玉生 张屹蕃 赵博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9-630,共12页
基于国内外典型地震中155个土石坝地震震害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了土石坝震陷规律,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土石坝地震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陷率上包线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近场范... 基于国内外典型地震中155个土石坝地震震害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了土石坝震陷规律,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土石坝地震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陷率上包线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近场范围内震陷率较大,震中距达到100~150 km时,震陷率已很小;土坝的震陷率上包线值最大,其次是心墙堆石坝,面板堆石坝最小;修建时间越早,震陷率上包线值越大,反映出施工设备和筑坝施工方式的演变所带来的大坝填筑质量的差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震级、坝型、修建年份、震中距5项因素对震陷率的影响依次减小,但不存在绝对主导因素。依据震陷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合水工抗震规范对土石坝地震残余变形预测和控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土石坝抗震安全变形控制标准及设计原则,可为土石坝抗震设计、地震残余变形预测和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震害调查 坝顶震陷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抗震设计
原文传递
ICP-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菲牛蛭元素差异
2
作者 王嘉慧 柳志诚 +4 位作者 杨国华 杨玉升 陶欧 马涛 刘永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5-1631,共7页
采用ICP-MS法结合指纹图谱、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批次、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菲牛蛭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特征。26种无机元素在0~1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检出限0.0009~0.5094μg·L^(-1),精密度RSD≤1... 采用ICP-MS法结合指纹图谱、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批次、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菲牛蛭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特征。26种无机元素在0~1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检出限0.0009~0.5094μg·L^(-1),精密度RSD≤1.80%、重复性RSD≤2.94%;平均加样回收率85.79%(120.27%,RSD≤3.16%。结果显示Zr、Sc、Te、Bi、Mo、In在菲牛蛭中只能微量检出或未检出。Na、Mg、Al、K、Fe、Ga、Ba在不同批次间差异较大;K、Ca、Fe、Al、Mn等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可作为鉴定不同月龄菲牛蛭的参考依据。ICP-MS法可用于菲牛蛭中2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菲牛蛭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可作为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牛蛭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统计分析
下载PDF
Russell小体胃炎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3
作者 许雷 杨育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Russell小体胃炎(Russell body gastritis,RBG)于1998年由Tazawa等[1]首次报道并命名。Russell小体胃炎是一种罕见的胃黏膜病变,其定义是胃黏膜中含有Russell小体浆细胞的胃炎,其特征是黏膜内含有嗜酸性细胞质的浆细胞的浸润。Russell... Russell小体胃炎(Russell body gastritis,RBG)于1998年由Tazawa等[1]首次报道并命名。Russell小体胃炎是一种罕见的胃黏膜病变,其定义是胃黏膜中含有Russell小体浆细胞的胃炎,其特征是黏膜内含有嗜酸性细胞质的浆细胞的浸润。Russell小体于1890年由Russell[2]首次提出是由于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在分泌球蛋白过程中被阻塞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sell小体 浆细胞 印戒细胞 HP 淋巴瘤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家双 杨玉升 +1 位作者 黄建华 蒋文韬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46-48,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SICH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入院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及生存组(75例)。比较2组入院时Hemphill脑出血评分、凝血参数[D-二聚体(D...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SICH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入院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及生存组(75例)。比较2组入院时Hemphill脑出血评分、凝血参数[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ICH评分与凝血参数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CH评分、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发生率、入院血糖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死亡组入院时血压高于生存组,入院72 h血肿体积大于生存组(P均<0.05);死亡组SICH评分、D-D、FIB高于生存组,AT低于生存组(P均<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ICH患者SICH评分与血D-D、FIB呈显著正相关(r=0.366、0.364,P<0.05),与AT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5)。ROC曲线显示SICH评分、D-D、FIB、AT对SICH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41、0.886、0.746、0.867,P均<0.05),其截断值分别为2.50分、0.91 mg/L、253.99 mg/L、4.60 g/L,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AUC值为0.991,预测价值最高。结论:SICH评分联合D-D、FIB、AT能预测SICH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出血评分 凝血 死亡 预后
下载PDF
深层粉质黏土旁压试验及参数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玉生 刘小生 +3 位作者 彭文明 赵剑明 朱凯斌 朱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5-159,共5页
深厚覆盖层土体具有显著的原位结构效应,如何考虑原位结构效应确定其本构模型参数,关系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覆盖层深部粉质黏土开展了原位旁压测试,测得了其荷载-位移曲线,确定了相应深度处初始压力、承载力特征值和旁压模量等力... 深厚覆盖层土体具有显著的原位结构效应,如何考虑原位结构效应确定其本构模型参数,关系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覆盖层深部粉质黏土开展了原位旁压测试,测得了其荷载-位移曲线,确定了相应深度处初始压力、承载力特征值和旁压模量等力学指标特征值。联合原位旁压试验和室内三轴试验结果,采用基于和声算法的PBP3反分析程序,确定了覆盖层深部粉质黏土的本构模型参数。分别采用反分析参数和室内试验参数模拟了旁压试验过程,与实测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反分析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粉质黏土 原位结构效应 旁压试验 参数反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控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玉胜 邹新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55-61,共7页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为研究对象,从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4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出影响装配...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为研究对象,从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4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出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14个因素;发放调查问卷,用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增量成本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受信息化技术、PC构件生产规模、PC构件装载方案、施工工艺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增量成本 SEM 成本控制 影响因素 PC构件
下载PDF
基于SEM的智慧工地建设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玉胜 王美辰 《工程管理学报》 2022年第4期94-99,共6页
随着建设施工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国家提出了智慧工地的理念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智慧工地的发展,分析经济、环境、人员、管理、技术这五类因素对智慧工地建设的影响机理,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 随着建设施工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国家提出了智慧工地的理念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智慧工地的发展,分析经济、环境、人员、管理、技术这五类因素对智慧工地建设的影响机理,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出20个影响智慧工地建设的制约因素,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智能设备购买安装使用成本、政府激励扶持政策、标准规范完善度、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制度完善度、管理平台集成化程度对智慧工地建设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智慧工地在国内的建设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工地建设 制约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质量监管策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玉胜 孙俊杰 《工程管理学报》 2022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解决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的寻租现象,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基于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绿色建筑开发商,构建了绿色建筑质量监管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绿色建筑质量的影响关系并用动态奖惩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该模型。结果表明:对... 为解决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的寻租现象,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基于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绿色建筑开发商,构建了绿色建筑质量监管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绿色建筑质量的影响关系并用动态奖惩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该模型。结果表明:对开发商的监管是绿色建筑质量监管的关键;增量成本、增量风险与绿色建筑质量呈负相关,而增量收益、寻租成本、政府奖惩与绿色建筑质量呈正相关;动态奖惩机制对绿色建筑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绿色建筑 绿色质量 动态奖惩 权力寻租
下载PDF
改进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人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玉胜 黄锦宜 亓利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5-61,共7页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和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原始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TDABC)为基础,通过减少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主观估计的次数对其进行改进,并结合对比分析法构建了一种更适用于建筑业...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和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原始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TDABC)为基础,通过减少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主观估计的次数对其进行改进,并结合对比分析法构建了一种更适用于建筑业的人工成本控制模型,该模型能得到人工成本过高的关键点及过剩的人工成本。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该项目的主要控制点是钢筋人工成本,项目总体过剩产能成本约为12.34万元。从实例验证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提供详细且准确的结果,为建筑业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成本 建筑施工项目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成本控制 产能过剩
下载PDF
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后渗血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10
作者 吴忆来 王国民 +3 位作者 杨育生 万腾 陈阳 梁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针对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后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分析探讨手术技巧及渗血处理对策。方法 :对2003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接受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且围术期出现术区渗血的患者,根据其探查止血记录,... 目的:针对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后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分析探讨手术技巧及渗血处理对策。方法 :对2003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接受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且围术期出现术区渗血的患者,根据其探查止血记录,总结渗血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5年间,接受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的患者共1141例,术后出现伤口明显渗血9例(0.79%),均返手术室在全麻下探查止血;出血部位分别为软腭部4例(44.5%)、咽瓣蒂部2例(22.2%)、鼻咽部3例(33.3%),经缝扎和电凝后控制。结论: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中尤其要注意软腭部血管的保护,蒂部血管的处理,勿损伤鼻咽部黏膜。一旦术后发生渗血,较为凶险,一般需立即返手术室在全麻下探查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出血
原文传递
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预测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永磊 杨玉升 +3 位作者 黄建华 张银银 张斌 李坤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 目的研究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61±1.34)h;致伤原因:高血压脑出血60例,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患者均在术后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颅内压同时设定预警值,并根据变化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检测乳酸水平。将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与GCS评分及CT复查结果进行比对,采用格拉斯评价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比较预后不同组别间患者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压预警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h后颅内压轻度增高患者21例(30.88%),GCS评分降低0~1分,CT复查结果显示未发现挫裂伤与迟发性血肿;中度增高患者32例(47.09%),GCS评分下降2~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重度增高患者15例(22.06%),GCS评分降低>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明显增大;随着颅内压增高程度上升,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随着脑脊液乳酸水平增加,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随着颅内压和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越差,可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上述两种指标的观察和控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脊液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典型工程筑坝砂砾料级配特征与压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孝攀 李江 +2 位作者 杨玉生 齐吉琳 李康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7-1616,共10页
砂砾石坝坝料级配设计、坝体分区和填筑标准的设计均依赖于工程经验,为砂砾石坝坝料设计和填筑标准设计及评估提供工程类比基础。基于典型工程筑坝砂砾料级配包线和填筑标准现场试验干密度统计,分析实际工程筑坝砂砾料典型级配包线范围... 砂砾石坝坝料级配设计、坝体分区和填筑标准的设计均依赖于工程经验,为砂砾石坝坝料设计和填筑标准设计及评估提供工程类比基础。基于典型工程筑坝砂砾料级配包线和填筑标准现场试验干密度统计,分析实际工程筑坝砂砾料典型级配包线范围,给出关键级配特征参数的分布区间,并研究砂砾料级配特征对压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典型筑坝砂砾料级配最大粒径为400~600mm,常见级配包线含砾量为70%~88%,曲率系数为1~10,不均匀系数多大于5,级配方程参数b和m范围分别为0~0.9和0.2~1.0;(2)能获得较高填筑干密度的砂砾料级配含砾量为70%~85%,曲率系数为1~10,不均匀系数大于5,级配方程参数b值和m值分别为0.7~0.9和0.6~0.9;(3)含砾量、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和最大粒径对干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坝 级配包线 级配特征 压实特性
原文传递
行波效应下黏弹性地基梁动力响应解析解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浩 杨喻声 禹海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弹性地基梁动力问题通常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进行分析,当可以应用解析法计算时效率更高。采用Laplace和Fourier变换,推导得出了黏弹性地基上受恒定轴向压力和横向行波作用下的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的解析解。经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 弹性地基梁动力问题通常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进行分析,当可以应用解析法计算时效率更高。采用Laplace和Fourier变换,推导得出了黏弹性地基上受恒定轴向压力和横向行波作用下的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的解析解。经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并以长隧道为应用实例,分析对比了行波频率、波速、轴力和地基刚度对长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得出了隧道内力响应受行波频率影响,频率越低,隧道内力响应越大,以及隧道内力响应受行波波速影响,当行波波速接近临界波速时,隧道内力响应明显增大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效应 弹性地基梁 动力问题 解析解
原文传递
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贇 杨育生 吴忆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修复中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再造唇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平均14岁。于全麻下行双侧唇畸形矫正术,术... 目的:评价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修复中应用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再造唇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双侧唇裂术后唇珠缺失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平均14岁。于全麻下行双侧唇畸形矫正术,术中同期设计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向下方滑行、转移再造唇珠,以达到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的目的。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26个月,唇珠形态稳定,未再出现口哨畸形。整体上唇形态满意。结论: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珠缺失、口哨畸形的修复方法较少,在唇红黏膜上保留原来需要被切除的瘢痕组织并通过适当修整、滑行、重建再造唇珠,消灭口哨畸形,可以得到稳定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红黏膜滑行瓣 唇珠缺失 口哨畸形
原文传递
考虑损伤修正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宇生 尹前锋 +1 位作者 丰丛杰 贾洪彪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研究岩石本构关系,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考虑岩石内部存在随机分布的微裂隙等缺陷,对Harris函数进行改进作为岩石微元强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考虑岩石材料的渐进破坏性,提出了损伤变量修正系数δ,以岩石轴向应变作为微元强... 为研究岩石本构关系,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考虑岩石内部存在随机分布的微裂隙等缺陷,对Harris函数进行改进作为岩石微元强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考虑岩石材料的渐进破坏性,提出了损伤变量修正系数δ,以岩石轴向应变作为微元强度随机分布变量,建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运用曲线拟合法,结合相关试验参量,确定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实验数据点与本构模型曲线,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探讨损伤变量修正系数的不同取值对本构模型的影响,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损伤 损伤变量修正系数 本构模型
下载PDF
Soil C and N Pools in Chinese Fir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s and their Changes with Slash Burning in Mid-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7
16
作者 GUO Jian-Fen yang yu-sheng +2 位作者 CHEN Guang-Shui XIE Jin-Sheng LIN P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6-63,共8页
Soil organic carbon (C) and total nitrogen (N) pools of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CF) forest, and an evergreen broadleaf (EB) forest located in mid-subtropical, southeastern Ch... Soil organic carbon (C) and total nitrogen (N) pools of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CF) forest, and an evergreen broadleaf (EB) forest located in mid-subtropical, southeastern China, were compared before clearcutting, with the effect of slash burning on organic C and total N in the top 10 cm of soil before and after burning also being evaluated. Prior to clearcutting CF forest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organic C and total N in the soil (0-100 cm) compared to EB forest with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C and N at the two forest sites stored at the 0 to 40 cm soil. In post-burn samples of the 0-10 cm depth at 5 days, 1 year, and 5 years for CF and EB forest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P 〈0.05) of organic C and total N than those in the pre-burn samples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o the pre-burn levels, at post-burn year 5, surface soil organic C storage was only 85% in CF forest and 72% in EB forest, while total N storage was 77% for CF forest and 73% for EB forest. Slash burning caused marked long-term changes in surface soil C and N in the two forest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slash burning soil carbon soil nitrogen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oil respiration in a Chinese fir forest 被引量:10
17
作者 GUO Jian-fen yang yu-sheng +3 位作者 LIU Le-zhong ZHAO Yue-cai CHEN Zeng-wen MAO Yan-l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soil (0-10 cm) in an 88-year-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in Nanping Fujian, China were incubated for 90 days at the temperatures of 15℃, 25℃ and 35℃ ...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soil (0-10 cm) in an 88-year-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in Nanping Fujian, China were incubated for 90 days at the temperatures of 15℃, 25℃ and 35℃ in laboratory. The soil CO2 evolu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at the incubation time of 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50, 60, 70, 80 and 9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2 evolution rates of soil samples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ub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Mean CO2 evolu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amount of CO2 evolution from soil were highest at 35℃, followed by those at 25℃, and 15℃.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CO2 evolution rate were found in Q10 values calculated for the 2nd and 90th day of incubation. The Q10 value for the average CO2 evolution rate was 2.0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5-25℃, but it decreased to 1.2 at 25 35℃. Soil CO2 evolution ra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ubation time. The cumulative mineralized C at the end of incubation period (on the 90th day) was less than 10% of the initial C amounts prior to inc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soil Chinese fir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土壤增温隔水处理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
18
作者 盛佳乐 吴小莲 +4 位作者 刘偲 杨智杰 杨玉盛 关鑫 林金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采用地下管道进行土壤增温5℃与透明U型管隔离降水50%的方法,人工模拟21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大环境下闽西北中亚热带地区杉木的生长环境。借助生物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土壤增温隔水处理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采用地下管道进行土壤增温5℃与透明U型管隔离降水50%的方法,人工模拟21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大环境下闽西北中亚热带地区杉木的生长环境。借助生物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土壤增温隔水处理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增温5℃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宽比,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壁腔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壁厚影响不显著;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宽度、壁厚和腔径,极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宽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壁腔比影响不显著;土壤增温5℃且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壁厚,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长宽比;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总体上大于隔离降水。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品质定向培育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幼林材 土壤增温 隔离降水 管胞形态
下载PDF
Effects of Rice Straw and Its Biochar Addition on Soil Labile Carb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被引量:27
19
作者 YIN Yun-feng HE Xin-hua +2 位作者 GAO Ren MA Hong-liang yang yu-s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Whether the biochar amendment could affect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urnover and hence soil carbon (C) stock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13C-labelled rice straw or its pyrolysed biochar... Whether the biochar amendment could affect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urnover and hence soil carbon (C) stock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13C-labelled rice straw or its pyrolysed biochar at 250 or 350℃ to a sugarcane soil (Ferrosol) on soil labile C (dissolved organic C, DOC;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and mineralizable C, MC) and soil organic C (SOC)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112 d of laboratory incubation at 25℃. Four treatments were examined as (1) the control soil without amendment (Soil); (2) soil plus ^13C-labelled rice straw (Soil+Straw); (3) soil plus 250℃ biochar (Soil+B250) and (4) soil plus 350℃biochar (Soil+B350). Compared to un-pyrolysed straw, biochars generally had an increased aryl C, carboxyl C, C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 decreased O-alkyl C and C:N ratio, but similar alkyl C and δ^13C (1 742- 1 877 %). Among treatments, significant higher DOC, MBC and MC derived from the new C (straw or biochar) ranked as Soil+Straw〉Soil+B250〉Soil+B350, whilst significant higher SOC from the new C as Soil+B250〉Soil+Straw≈Soil+B350. Compared to Soil, DOC and MBC derived from the native soil were decreased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ddition, whilst MC from the native soil was increased under straw addition but decreased under biochar addition. Meanwhile, native SOC was similar among the treatments, irrespective of the straw or biochar addition. Compared to Soil, significant higher total DOC and total MBC were under Soil+Straw, but not under Soil+B250 and Soil+B350, whilst significant higher total MC and total SOC were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ddition, except for MC under Soil+B350.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to soil may be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increasing soil C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discrimination ^13C-labelled rice straw biochar ^13C NMR spectrum INCUBATION
下载PDF
半伸直位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育生 叶家宽 方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6~67(38.5±9.6)岁。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胫骨中段骨...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6~67(38.5±9.6)岁。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胫骨中段骨折7例,胫骨远端骨折6例,胫骨多段骨折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后3d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9(12.3±7.6)个月。手术时间50~85(55.3±5.1) min,出血量50~150(84.0±8.7) ml。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所有骨折获得Ⅰ期骨愈合,骨愈合时间3~8(4.6±1.5)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后3d的(110.4±15.3)。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23.7±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01);术后3d膝关节VAS评分(0.22±0.74)分与术后3个月(0.04±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6.2±11.5)分,其中优19例,良4例。结论: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操作简便,对软组织损伤小,膝关节疼痛率低,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于胫骨多段骨折及合并同侧下肢多发骨折的患者尤其适用,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