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注入管线流量计量研究
1
作者 袁志彬 李亚云 孙启昌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206-209,213,共5页
针对油田二氧化碳驱井口注入管线流量计量误差大的问题,做了误差原因分析,总结了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变化大和脉动流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差压流量计进行密度实时计算补偿,输出质量流量,与串联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针对油田二氧化碳驱井口注入管线流量计量误差大的问题,做了误差原因分析,总结了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变化大和脉动流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差压流量计进行密度实时计算补偿,输出质量流量,与串联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做对比。在高压井场和中压井场做了现场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实时计算补偿和阻尼器的采用可以有效提高差压流量计的计量精度,可以满足油田二氧化碳驱工程注入管线流量计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计量 脉动流 密度计算 差压流量计
下载PDF
镍钛合金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和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崔跃 张宝祥 +4 位作者 马连彩 李君涛 缪卫东 袁志山 张亨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97-200,共4页
镍钛合金基于特有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其中超弹性表现为大变形下的弹性应变,应用于血管和腔道介入器械、口腔正畸丝、根管器械等;形状记忆效应可实现低温下易变形、体温下自回复,应用于热激活正畸丝、骨科... 镍钛合金基于特有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其中超弹性表现为大变形下的弹性应变,应用于血管和腔道介入器械、口腔正畸丝、根管器械等;形状记忆效应可实现低温下易变形、体温下自回复,应用于热激活正畸丝、骨科、矫形外科、缝线等。此外,可通过多样化的表面改性技术,提升镍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腐蚀抗性、摩擦磨损性能,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其在医疗器械制品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超弹性 形状记忆效应 医疗器械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逆式组合结构镍钛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国行 陈桂 +3 位作者 李星辉 袁志山 马连彩 张宝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050-3056,共7页
径向支撑性能是血管支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工作通过有限元模拟,探究了M型支架结构参数对两种不同结构支架在工作过程中的径向支撑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包括支架丝径、主峰高度、头数、主次波峰周向长度比、主次峰高... 径向支撑性能是血管支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工作通过有限元模拟,探究了M型支架结构参数对两种不同结构支架在工作过程中的径向支撑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包括支架丝径、主峰高度、头数、主次波峰周向长度比、主次峰高度比。结果显示:两种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最大主应变出现在主峰弯角处,表明此处为失效危险点;丝径对两种支架径向支撑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主峰高度,而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丝径与头数的增加会降低两种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支撑性能的稳定性,而其他因素无明显影响;丝径增加时,两种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均会提高;此外,除丝径外的四种因素的数值增加时,顺式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无明显变化而逆式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降低;在各因素作用下,逆式结构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优于顺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 血管支架 径向支撑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多振子声子晶体的低频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天杰 伍根生 +2 位作者 袁志山 尹富强 顾云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2-2030,共9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硅橡胶包覆层包裹4个钨振子的新型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法计算该结构的色散曲线、振动模态和传输损失谱。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带隙范围为18.85~225.28 Hz,与传输损失谱频率衰减范围相吻合,能够有效抑制20~200 Hz的弹... 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硅橡胶包覆层包裹4个钨振子的新型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法计算该结构的色散曲线、振动模态和传输损失谱。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带隙范围为18.85~225.28 Hz,与传输损失谱频率衰减范围相吻合,能够有效抑制20~200 Hz的弹性波在声子晶体中传播。通过分析色散曲线上点的振动模态,说明带隙产生的原因。本文讨论了声子晶体板的缺口角度和振子之间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对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缺口角度减小时,带隙下边界几乎保持不变,带隙上边界升高从而增加了带隙的宽度;振子之间横向或纵向间距增大时,带隙下边界和上边界均上升,带隙变宽,进而优化了声子晶体模型的带隙。同时声子晶体板的缺口设计能够节省材料,从而减轻结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局域共振 多振子结构 低频带隙 缺口角度 硅橡胶
下载PDF
温度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志山 马嘉丽 +6 位作者 冯昭伟 崔跃 李君涛 尚再艳 贺昕 朱明 王兴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2-205,共4页
通过拉伸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研究了高温时效和高温、低温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NC1605镍钛合金在500℃时效后具有较高的上/下平台强度,并且具有较低的残余应变,马氏体逆相变终了温... 通过拉伸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研究了高温时效和高温、低温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NC1605镍钛合金在500℃时效后具有较高的上/下平台强度,并且具有较低的残余应变,马氏体逆相变终了温度Af约为22℃,具有较好的超弹性能。经过10次200℃高温保温4 h和液氮中保温4 h的高低温循环处理后,下平台强度、6%拉伸加载和卸载后残余应变、Af和超弹性性能参数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相变行为 温度循环
原文传递
W元素的添加对NiTi丝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嘉丽 于振华 +3 位作者 袁志山 冯昭伟 徐学礼 李君涛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48,共4页
通过熔炼、锻造、轧制、拉拔等工艺制备不同W含量的NiTiW合金丝材,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拉伸试验机对合金丝材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W含量的镍钛合金的组织,并对不同W含量的镍钛合金丝材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熔炼、锻造、轧制、拉拔等工艺制备不同W含量的NiTiW合金丝材,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拉伸试验机对合金丝材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W含量的镍钛合金的组织,并对不同W含量的镍钛合金丝材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W含量的合金丝材中,其组织和机械性能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低W(含W量为0.3%~0.5%)合金中富钨固溶体(W-s)呈现弥散分布,而高W(含W量为3%~6%)合金中则固溶体则为纤维状分布;随着W含量(含W量从0.3%上升到6%)提高,相变温度先提高,之后随之减小,相变峰形逐渐平缓;此外, W元素的添加对镍钛合金产生了明显的固溶强化作用,合金丝材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显著提高,但延展性明显下降;此外,随着W含量从0.3%增加到6.0%,镍钛合金的超弹性逐渐降低,上屈服平台从NiTiW0.3合金的(6.0%~0.7%)逐渐变短到NiTiW6合金的(6.0%~3.3%)。研究结果得出了不同W含量的镍钛合金机械性能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医用材料选择适合的机械性能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镍钛钨 力学性能 超弹性
原文传递
NiTi基高温记忆合金相变行为与组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袁志山 吝德智 +6 位作者 崔跃 冯昭伟 李君涛 尚再艳 朱明 熊晓东 王兴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69-2274,共6页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Ni-Ti-Pd和Ni-Ti-Pt高温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成分、热机械处理和训练工艺等对高温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行为、高温单程和双程记忆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Ni-Ti-Pd和Ni-Ti-P...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Ni-Ti-Pd和Ni-Ti-Pt高温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成分、热机械处理和训练工艺等对高温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行为、高温单程和双程记忆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Ni-Ti-Pd和Ni-Ti-Pt高温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滞后宽度、高温马氏体变形与蠕变行为、高温循环特性等受显微组织影响显著。通过采取Sc、B、Cu等元素合金化、固溶和时效、冷轧退火处理,有利于细化晶粒,在基体析出细小弥散沉淀相,如Ti_2Ni和Ti_2(Ni,Pd)等,起到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作用,改善高温记忆合金高温记忆性能。在一定应力条件下训练处理,在基体形成具有特定应力场位错组态易于诱发择优取向的马氏体变体形核,从而提高高温单程和双程记忆性能和功能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记忆合金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Ni-Ti-Pd Ni-Ti-Pt 双程记忆效应
原文传递
Temperature effect on translocation speed and capture rate of nanopore-based DNA detection 被引量:2
8
作者 ZHANGYin WU GenSheng +5 位作者 MA Jian yuan zhishan SI Wei LIU Lei SHA JingJie CHEN YunF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19-525,共7页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on DNA molecule translocation experimentally without and with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cross nanopore membranes.The same temperatures on both electrolyte chambers are fir...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on DNA molecule translocation experimentally without and with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cross nanopore membranes.The same temperatures on both electrolyte chambers are first considered.The DNA molecule translocation time is measured to be 2.44 ms at 2°C in both chambers,which is 1.57 times longer than at 20°C.T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ffect is characterized in both chamb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NA translocation speed can be slowed down as long as one side temperature is lowered,irrespective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directio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hermophoretic driving force generated by a temperature gradien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threading speed of DNA molecules,whil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lowed DNA translocation speed is the increased viscosity.Interestingly,the capture rate of DNA molecules is enhanced under a temperature gradient condition,and the capture rate during DNA translocation from hot side at 21°C to cold one at 2°C is 1.7 times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oth chambers at 20°C.Finally,an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is proposed to acquire higher capture rates and lower DNA translocation sp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ORE DNA detection temperature translocation speed capture rate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仿生骨小梁的摩擦系数
9
作者 许奎雪 刘伟 +4 位作者 程曦 潘超 王振国 袁志山 王吕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77-2782,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仿生骨小梁结构的植入物的摩擦系数,该新型骨小梁结构采用Ti-6Al-4V合金粉末进行3D打印制备。从牛骨中取皮质骨和松质骨作为摩擦配副。从2种结构的起始接触角测试结果可知,仿生结构的接触角(87.7°)要比均匀骨小梁结... 研究了一种新型仿生骨小梁结构的植入物的摩擦系数,该新型骨小梁结构采用Ti-6Al-4V合金粉末进行3D打印制备。从牛骨中取皮质骨和松质骨作为摩擦配副。从2种结构的起始接触角测试结果可知,仿生结构的接触角(87.7°)要比均匀骨小梁结构的接触角(96.9°)小一些,说明其表面润湿性相对较好。对于均匀骨小梁结构而言,其平均摩擦系数在0.71~0.82之间,明显低于仿生骨小梁结构的摩擦系数(0.82~0.99)。均匀骨小梁结构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0.99~1.26,而仿生骨小梁结构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1.52~1.96。仿生骨小梁的最大静摩擦系数1.96是在加载为10 N,摩擦配副为皮质骨时获得的。结果表明,新型仿生骨小梁结构的摩擦系数明显高于均匀骨小梁结构。因此,新型仿生骨小梁结构可以在骨-种植体界面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实现植入物初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摩擦系数 仿生骨小梁 3D打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