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沙蒿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II.环境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3
1
作者 黄振英 yitzchak gutterman +1 位作者 胡正海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部沙漠的流动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优势种灌木。白沙蒿种子为需光种子 ,种子在光下萌发而在黑暗中受到抑制。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 ,在 10℃和 30℃萌发速率和萌发率都很...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部沙漠的流动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优势种灌木。白沙蒿种子为需光种子 ,种子在光下萌发而在黑暗中受到抑制。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 ,在 10℃和 30℃萌发速率和萌发率都很低 ,萌发在 5℃受到抑制。种子在沙中被埋越深 ,其萌发速率和萌发率就越低。在沙平面下2 cm或更深层沙土下出苗率为零。但是 ,当将种子上层沙土移走 ,只保留 0 .5 cm沙土覆盖种子 ,这些种子的萌发率达到原先就位于沙土下 0 .5 cm的种子的萌发率 ,但是后者的萌发速率较高。土壤水分含量越高 ,从 1.7%到14.7% ,其萌发就越快。土壤水分含量从 19.4%起 ,种子的萌发受到了延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蒿 温度 光照 土壤湿度 土壤深度 种子萌发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土壤盐分、预湿处理对Artemisia monosperma(菊科)种子传播和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振英 yitzchak gutterman +1 位作者 胡正海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6-680,共5页
Artemisia monosperma是分布于西奈半岛以及以色列地中海沿岸许多活动沙丘及固定沙丘上的建群种植物。在固定沙丘上 ,雨后的蓝细菌结皮上能产生径流水 ,A.monosperma的种子在径流水上漂浮并被传播到低洼处或土壤缝隙中。实验表明 ,有一... Artemisia monosperma是分布于西奈半岛以及以色列地中海沿岸许多活动沙丘及固定沙丘上的建群种植物。在固定沙丘上 ,雨后的蓝细菌结皮上能产生径流水 ,A.monosperma的种子在径流水上漂浮并被传播到低洼处或土壤缝隙中。实验表明 ,有一半的种子在蒸馏水上漂浮 3d,而在各种浓度的盐溶液上则能漂浮更长时间。低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而高浓度的盐分抑制种子的萌发。 NO- 3 可能是影响种子在沙质蓝细菌结皮上萌发的因素 ,低浓度的 NO- 3 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则抑制。预湿处理的实验表明 ,在自然生境中 ,暴露在地表或埋在浅表层的种子经受每晚的露水以及小量雨水的反复湿润 ,其萌发力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盐盐分 预湿处理 种子传播 萌发 强化作用 沙生植物 菊科
下载PDF
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沈宗根 李景原 +1 位作者 yitzchak gutterman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8-286,T001,共10页
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旱生叶的结构特征 ,其维管束的韧皮部内都有大型薄壁细胞。但其表皮角质膜的厚度、表面纹饰 ,气孔上、下腔的形状和大小 ,同化组织的层数、细胞分化情况 ,维管束的大小、分布... 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旱生叶的结构特征 ,其维管束的韧皮部内都有大型薄壁细胞。但其表皮角质膜的厚度、表面纹饰 ,气孔上、下腔的形状和大小 ,同化组织的层数、细胞分化情况 ,维管束的大小、分布密度和其大型薄壁细胞占维管束的比例 ,中央贮水组织占叶横切面的比例等特征 ,在各种间存在差异 ,且性状稳定 ,可以作为该属内种间分类的解剖学指标。植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9种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主要种类和含量不同 ,其含量高、低与叶内维管束密度、大型薄壁细胞占维管束的比例以及同化组织的厚度密切相关 ,从而为芦荟属植物选育商业用良种提供了植物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属 比较解剖 植物化学 蒽醌类物质 芦荟素 百合科
下载PDF
芦荟属3种植物不同叶龄、不同部位叶内蒽醌类物质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宗根 郁达 +1 位作者 胡正海 yitzchak gutterman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48-1153,共6页
用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 3种芦荟属植物不同叶龄和不同部位叶中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 .结果表明 ,被研究的芦荟属 3种植物叶中主含的蒽醌类物质有 :芦荟素或高那特芦荟素 ,芦荟宁和芦荟苦素 .其中 ,中华芦荟和木立芦荟主含芦荟素 ;海... 用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 3种芦荟属植物不同叶龄和不同部位叶中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 .结果表明 ,被研究的芦荟属 3种植物叶中主含的蒽醌类物质有 :芦荟素或高那特芦荟素 ,芦荟宁和芦荟苦素 .其中 ,中华芦荟和木立芦荟主含芦荟素 ;海莱芦荟主含高那特芦荟素 .叶各部位详细分析的结果表明 ,蒽醌类物质在植株上部的嫩叶中的含量要高于下部老叶 ;同一叶中 ,叶尖高于叶中部 ,叶基含量最低 ;而叶缘含量高于叶的中央部分 .在同一叶的横切面上 ,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在维管束区最高 ,同化薄壁组织部分次之 ,储水组织部分最低 .芦荟属植物在同一个植物体不同的叶之间 ,以及同一叶不同的位置间有规律的累积蒽醌类物质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属 叶龄和叶位 蒽醌类物质 含量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盐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5
5
作者 黄振英 张新时 +1 位作者 yitzchak gutterman 郑光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中分布的多年生植物 ,属中亚荒漠植被成分。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0℃ ,亚适宜温度为 15~ 2 0℃。从 2 0℃起 ,温度越高 ,萌发比率越低。种子无论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 ,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低于 0 .2mol/L...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中分布的多年生植物 ,属中亚荒漠植被成分。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0℃ ,亚适宜温度为 15~ 2 0℃。从 2 0℃起 ,温度越高 ,萌发比率越低。种子无论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 ,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浓度低于 0 .2mol/L的NaCl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 ;但从 0 .8mol/L起 ,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 ,直至为零。将在盐溶液中处理 9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 ,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不同浓度下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恢复率要比蒸馏水中的低 ,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永久地失去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光照 温度 土壤盐分 种子萌发 萌发恢复
下载PDF
中华芦荟叶的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宗根 Elena CHAUSER-VOLFSON +1 位作者 yitzchak gutterman 胡正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780-787,共8页
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L .var.chinensis(Haw .)Berg .)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可能的储藏和合成场所。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芦荟叶的结构由表皮、同化薄壁组织、维管束和储水组织组成。其... 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L .var.chinensis(Haw .)Berg .)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可能的储藏和合成场所。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芦荟叶的结构由表皮、同化薄壁组织、维管束和储水组织组成。其旱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 ,表皮具厚的角质层 ,外切向壁次生加厚 ,气孔下陷 ,中央储水组织发达 ;绿色组织没有明显的分化。其中 ,5个细胞环绕的气孔器和叶基出现的第二轮维管束在芦荟属中首次报道 ,具有种的特征。中华芦荟叶中所含的蒽醌类次生代谢物主要是芦荟素 (barbaloinoraloin) ,其含量和叶位及同一叶的不同部位有关 ,植株上部嫩叶及每一叶的上部含量高于下部老叶和叶的中部 ,叶基部含量最低。比较被测的解剖学指标和植物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 ,叶中维管束的密度和芦荟素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用 5 %Pb(CH3 COOH) 2沉淀处理及 5 %NaOH的颜色反应检测芦荟素的储藏和合成部位 ,初步结果表明 ,位于韧皮部端的数个发达大型薄壁细胞是芦荟素的储藏场所 ,而绿色组织和维管束鞘是可能的合成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芦荟 叶结构 芦荟素含量 维管束密度 组织化学反应
下载PDF
油蒿与中国和以色列沙漠中的两种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策略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48
7
作者 黄振英 yitzchak gutterman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期71-80,共10页
油蒿 (ArtemisiaordosicaKrasch .)是中国戈壁荒漠的固定沙丘上分布的优势种灌木 ,属蒙古植被地理分布区成分。油蒿的瘦果在光下萌发 ,萌发在暗中受到抑制 ,光是调节其在沙土不同深度萌发的限制因素。瘦果在春天或秋天萌发 ,适宜温度为 ... 油蒿 (ArtemisiaordosicaKrasch .)是中国戈壁荒漠的固定沙丘上分布的优势种灌木 ,属蒙古植被地理分布区成分。油蒿的瘦果在光下萌发 ,萌发在暗中受到抑制 ,光是调节其在沙土不同深度萌发的限制因素。瘦果在春天或秋天萌发 ,适宜温度为 2 0℃。瘦果的粘液物质能吸收大量水分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同浓度的盐溶液能影响瘦果的萌发。土壤湿度也是调节瘦果在沙中萌发的因素。尽管油蒿、白沙蒿 (A .sphaerocephalaKrasch .)与A .monospermaDelile.生长于不同的气候环境中 ,但其瘦果的萌发对光照、瘦果在沙层中的位置、土壤湿度有着相似的反应。不同沙层深度的出苗率依不同植物、不同温度、穿过不同沙层深度的光强以及沙土湿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了差异。沙漠环境可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瘦果 光照 沙土湿度 种子萌发 蒿属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