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尺度下气象-水文要素变化对察尔汗盐湖盐田蒸发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西营 朱海霞 +6 位作者 朱磊 陈文祥 陈亮 李雯霞 曾方明 朱登贤 段心怡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前对察尔汗盐湖蒸发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象-水文因素与卤水蒸发量定量关系,缺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盐湖蒸发量的驱动因素动态变化研究。利用2020年11月5日—2023年5月1日察尔汗盐湖盐田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总辐射... 目前对察尔汗盐湖蒸发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象-水文因素与卤水蒸发量定量关系,缺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盐湖蒸发量的驱动因素动态变化研究。利用2020年11月5日—2023年5月1日察尔汗盐湖盐田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总辐射日累计以及盐田的蒸发量、水温、水位等监测数据,结合获取的察尔汗盐湖补给河流格尔木河流量等水文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盐田蒸发作用与气象-水文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盐田的水温、水位、淡水蒸发量变化保持一致,卤水蒸发量变化与盐田密度有关。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蒸发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察尔汗盐田蒸发量在逐小时与逐月尺度主要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日尺度下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在极端天气作用下河流水文与盐湖微气象因子呈同步变化,对蒸发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盐田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盐湖 盐田 蒸发作用 气象因素 水文参数 不同时间尺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60多年来的气候暖湿化:来自德令哈水文气候的记录
2
作者 曾方明 董博 张西营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柴达木盆地水文气候的变化影响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方法对德令哈60多年来的气象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令哈的气温和降水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1956—2022年升温速率为0... 柴达木盆地水文气候的变化影响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方法对德令哈60多年来的气象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令哈的气温和降水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1956—2022年升温速率为0.45℃/10 a,1956—2018年降水增加速率为26.6 mm/10 a。冬季气温升高最快,可达0.75℃/10 a;夏季降水增加最多,为17.1 mm/10 a。德令哈水文站的平均流量也呈显著增加趋势,1960—2020年增加速率为1.03 m^(3)/s/10 a;夏季增加速率最快,为2.89 m^(3)/s/10 a。平均流量主要受控于降水量,气温对其影响次之。Mann-Kendall检验显示平均流量在2009年发生突变。尽管1973—1980年的蒸发量处于高值,但1956—2003年的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很可能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湿润指数(降水量/蒸发量)呈升高趋势,表明德令哈气候近60年来朝湿润化方向发展。托素湖、尕海、青海湖湖面上涨及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度增加进一步印证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的暖湿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XRF和ICP-MS测定风成沉积铜镍锌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曾方明 詹涛 陈陵康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风成沉积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显得特别重要。目前,主要通过XRF(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文章对四个风成沉积剖面(黄土高原西峰剖面,青... 风成沉积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显得特别重要。目前,主要通过XRF(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文章对四个风成沉积剖面(黄土高原西峰剖面,青藏高原东北部种羊场剖面、泉吉河剖面、依毛剖面)247件样品进行了XRF和ICP-MS分析,并对其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Cu、Ni、Zn的XRF测试结果和ICP-MS测试结果高度一致(Pearson相关系数r大于0.84)。2. Co、Pb的XRF测试结果和ICP-MS测试结果在大多数剖面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个别剖面中的一致性较差。3.在种羊场和泉吉河剖面中,Th的XRF测试结果比ICP-MS的测试结果略低。两种方法测得的As的含量在四个剖面中随深度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As的XRF测试结果明显比ICP-MS的测试结果低,差值可达11.5μg/g(相对于XRF法测定值的变化幅度达214%)。4. Cr和T的XRF测试结果高于ICP-MS的测试结果,两种方法测得的Cr含量的差值达40μg/g。尽管ICP-MS法具有比XRF法更高的精度,但对于Cu、Ni、Zn,采用高效廉价的XRF法能得到与ICP-MS法相媲美的测试结果。5.西峰、种羊场剖面采用XRF法测得的Cu、Ni、Zn、As含量与磁化率呈现相似的变化,表明这些元素亦可指示风成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XRF 风成沉积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北平原杜蒙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和磁化率对松嫩古湖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詹涛 杨业 +9 位作者 曾方明 梁彦霞 葛俊逸 马永法 孔祥辉 张丽 姜侠 黄荣富 王逊 周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3-684,共12页
湖相沉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质记录.东北平原在早-中更新世时期曾发育一个巨型湖泊(松嫩古湖),对这一古湖的演化历史和机制仍需多钻孔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东北平原杜蒙(HL)钻孔沉积物开展了26Al/10Be同位素年代学、古... 湖相沉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质记录.东北平原在早-中更新世时期曾发育一个巨型湖泊(松嫩古湖),对这一古湖的演化历史和机制仍需多钻孔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东北平原杜蒙(HL)钻孔沉积物开展了26Al/10Be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地层学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1)令字组和林甸组湖相沉积的界线为约900 ka;(2)林甸组的磁化率明显高于令字组,令字组的高矫顽力弱磁性矿物贡献相对较大;(3)林甸组磁化率的升高可能与湖平面降低、水动力增强、入湖的强磁性矿物增多或者氧化还原条件改变,从而生成了强磁性铁的硫化物有关;(4)约900 ka前后,松嫩古湖萎缩,可能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大西洋深层翻转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减弱致使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南移,以及海平面下降造成更多陆地暴露地表,水汽输送距离增加,进而共同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磁性地层学 磁化率 松嫩古湖 大西洋深层翻转流
下载PDF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 被引量:5
5
作者 詹涛 曾方明 +11 位作者 谢远云 杨业 马永法 葛俊逸 易亮 迟云平 康春国 姜侠 张俊 娄本军 周鑫 邓成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度特征研究,并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组地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以及粒级百分含量等大幅度波动,呈现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变化特征,黄土层粒度粗,古土壤层粒度细,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黄土的粒度特征一致。荒山组地层则呈现小幅度波动,沉积动力较稳定。哈尔滨组和荒山组的粒度频率分布、C-M图及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别,指示二者的沉积动力过程明显不同。基于以上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特征和已有划分方法,THS钻孔中—晚更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哈尔滨组和荒山组,并将哈尔滨组地层判定为风成堆积,将荒山组地层判定为河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荒山剖面 哈尔滨组 荒山组 粒度
下载PDF
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丽华 曾方明 李勉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69-76,共8页
纤维素酶是木质纤维素转化的重要酶系,主要是由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水解不同位置的糖苷键从而形成葡萄糖。本文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几年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包含产酶菌和菌种选育、辅助... 纤维素酶是木质纤维素转化的重要酶系,主要是由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组成,水解不同位置的糖苷键从而形成葡萄糖。本文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几年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包含产酶菌和菌种选育、辅助蛋白,介绍了纤维素酶来源和组成、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纤维素酶在生物质转化方面的应用,纤维素酶在1.5代、2代纤维素燃料乙醇及生物质制气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生物质转化 纤维素乙醇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化合物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方明 杨欢 卞昊昆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3-1243,共11页
青海湖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化和湖面变化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也较多。我们对青海湖地区种羊场(ZYC)剖面(120 cm厚)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相关指标的古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从一... 青海湖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化和湖面变化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也较多。我们对青海湖地区种羊场(ZYC)剖面(120 cm厚)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相关指标的古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 ZYC剖面的TEX86(由86个碳原子组成的四醚指标)与磁化率正相关,而Ri/b比值(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丰度的比值)与磁化率负相关。2) ZYC剖面的TEX86指标与湖泊岩芯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壳体δ18O指示的7月古水温及长链烯酮(U37K)指示的夏季古水温变化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TEX86指标较可靠地指示了青海湖地区的大气温度变化。然而,ZYC剖面的MBT (甲基化指数)和CBT (环化指数)指标在重建古气温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青海湖地区全新世出现的干旱环境有关。3) ZYC剖面的Ri/b比值与湖泊岩芯E.inflata壳体Sr/Ca比值指示的青海湖湖水的古盐度具有较一致的变化特征,表明Ri/b比值较有效地指示了青海湖地区环境的干湿状况。4) TEX86和Ri/b指标揭示青海湖区在9.5~7.5 ka B.P.为冷干时期;7.5~5.5 ka B.P.为独特的温干阶段,温度在6.2 ka B.P.左右达到最高值;5.5~1.7 ka B.P.为温湿时期;1.7~0 ka B.P.为冷干时期。5)风尘堆积的GDGTs记录表明:7.5~5.5 ka B.P.由于环境干旱,青海湖不太可能出现高湖面;5.5~1.7 ka B.P.由于环境湿润,青海湖很可能出现全新世高湖面;1.7 ka B.P.以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快速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风尘堆积 环境变化 GDGTs(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元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方明 薛红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7,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记录了该区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往的物源研究样品空间覆盖度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较大范围地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河流沉积、湖相沉积样品,并对这些样品小于75μm组分的元素...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记录了该区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往的物源研究样品空间覆盖度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较大范围地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河流沉积、湖相沉积样品,并对这些样品小于75μm组分的元素组成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元素组成以SiO2、Al2O3、Fe2O3、CaO为主;与UCC(上地壳)相比,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CaO、MgO含量较高,Na2O、K2O含量较低。(2)具有物源指示意义的K2O/Al2O3(摩尔比)、TiO2/Al2O3(摩尔比)、Zr/Nb和Zr/Ti比值图解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地区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与当地的河流沉积、湖相沉积存在较大差异,揭示它们来自青海湖地区以外的区域。(3)K2O/Al2O3(摩尔比)、TiO2/Al2O3(摩尔比)、Zr/Nb和Zr/Ti比值图解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与柴达木盆地的风成砂、河流沉积和湖相沉积重叠在一起,表明柴达木盆地的风化细碎屑物质在近地面西北风、高空西风环流的作用下很可能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古土壤的堆积提供了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青藏高原东北部
原文传递
约900 ka前后冰期夏季风降水减弱:东北平原湖相沉积物的粒度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詹涛 曾方明 +10 位作者 杨业 葛俊逸 马永法 张俊 姜侠 黄荣富 梁彦霞 李峨 王逊 周鑫 邓成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1440,共10页
中更新世转型(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简称MPT)期间,除了冰量周期由40 ka向100 ka的特征转变之外,约900 ka以后,高纬冰量、全球海平面和大气CO2/大洋碳库的变幅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对东亚夏季风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 中更新世转型(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简称MPT)期间,除了冰量周期由40 ka向100 ka的特征转变之外,约900 ka以后,高纬冰量、全球海平面和大气CO2/大洋碳库的变幅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对东亚夏季风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关于此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在前期古地磁和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简称OSL)年代框架的基础上,基于东北平原QAL钻孔上部71 m的沉积物粒度重建了夏季风降水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时间跨度为1180~450 ka的林甸组和令字组均为较细颗粒的湖相沉积,且林甸组明显较令字组颗粒粗;2)粒度粗的层位代表低湖面阶段,反映降水少,为冰期,反之亦然;3)小波分析显示约900 ka后,100 ka周期特征明显,为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获得更精细的年龄序列奠定基础;4)约900 ka后,冰期的降水有明显减弱的趋势。高纬冰量扩张造成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更多陆地暴露出海平面,增加了大洋水汽的输送距离,可能是降水减少的一个影响因素。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减弱,热带太平洋区域"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南移,可能是东亚夏季风降水减弱的另一重要原因。古湖相沉积能够用来重建长尺度夏季风降水变化,未来应加强东亚季风区不同区域古湖泊沉积研究,进而弥补长尺度夏季风演化研究存在的不足,这将有助于更好理解轨道尺度夏季风演化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转型 东亚夏季风降水 东北平原 湖相沉积 粒度
原文传递
Thick Miocene eolian deposits on the Huajialing Mountains: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8
10
作者 ZHAN Tao GUO ZhengTang +4 位作者 WU HaiBin GE JunYi ZHOU Xin WU ChunLin zeng fang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Cenozoic has been a subject of much geological interest because of its link with the uplift of the Himalayan-Tibetan complex.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chang...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Cenozoic has been a subject of much geological interest because of its link with the uplift of the Himalayan-Tibetan complex.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changes is recoverable from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the region.We report here on the thick eolian deposits mantling the Huajialing Mountains,a relatively flat mountain range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Correla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tratigraphy with the QA-I Miocene eolian sequence dates a 134.7 m section(NL-VII) for the interval from 18.7 to 11.8 Ma,as confirmed by micro-mammalian fossils.These eolian deposits demonstrate a much wider distribution of the Miocene eolian deposits,and also indicate that the topography contrasts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including the uplifts of the Huajialing Mountains and the bedrock highlands in the Qinan region,were formed by the early Miocene.The near-continuous Miocene eolian sequence from 18.7 to 11.8 Ma indicates that the substratum of Huajialing had not experienced any intense tectonic changes during this time interval,which suggests further,the relative tectonic stability of the nearby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OCENE eolian deposits Huajialing Tibetan Plateau Cenozoic geomorphic ev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