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弹簧结构强度分析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丁智平 曾家兴 +1 位作者 林胜 黄友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6-251,共6页
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本构模型,研究锥形橡胶簧结构参数对刚度和最大主应变范围的影响程度,对锥形簧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正交试验方法,以结构参数大圆弧半径R、凹槽深度h、型面倾角θ和小圆弧半径r为结构强度影响因素,对锥形簧进行... 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本构模型,研究锥形橡胶簧结构参数对刚度和最大主应变范围的影响程度,对锥形簧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正交试验方法,以结构参数大圆弧半径R、凹槽深度h、型面倾角θ和小圆弧半径r为结构强度影响因素,对锥形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型面倾角θ对橡胶弹簧刚度和最大主应变范围影响最大,各因素对刚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θ>r>R=h,对最大主应变范围的影响程度依次为θ>h>r>R。基于二阶响应面模型和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以大圆弧半径R、凹槽深度h、型面倾角θ和小圆弧半径r为设计变量,以弹簧刚度为约束条件,以最大主应变范围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锥形橡胶弹簧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代入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刚度和最大主应变范围试验结果与最优解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75%、3.57%,相比原结构最大主应变范围降低19.9%,优化效果较好;试验刚度值与最优解刚度值的误差为4.71%,满足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弹簧 结构强度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胶料硬度对超弹本构模型参数及橡胶弹簧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家兴 丁智平 +2 位作者 林胜 黄友剑 黄达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本构模型,研究不同胶料硬度对超弹本构模型参数及胶料弹簧刚度的影响。对锥形橡胶弹簧进行垂向刚度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弹簧刚度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不同胶料硬度对橡胶弹簧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现有... 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本构模型,研究不同胶料硬度对超弹本构模型参数及胶料弹簧刚度的影响。对锥形橡胶弹簧进行垂向刚度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弹簧刚度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不同胶料硬度对橡胶弹簧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现有的离散化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超弹本构模型参数与胶料硬度的函数关系。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通过锥形橡胶弹簧刚度仿真试验,求得与实际胶料硬度对应的最佳超弹本构模型参数值C10=0.312,C01=0.087;锥形橡胶弹簧仿真刚度值与试验刚度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3%,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料硬度 本构模型参数 锥形橡胶弹簧 刚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家兴 丁杰 +7 位作者 夏宇 李翔宇 张媛玲 黄锐 陈俊豪 张林 樊斐 李显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结直肠癌的传统治疗方式尽管能提高总生存率,但是复发或转移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在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传统治疗方式尽管能提高总生存率,但是复发或转移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在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免疫反应调节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疗法 细胞因子疗法
下载PDF
粪便miRNA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标记物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家兴 田菁菁 +6 位作者 卢伟 黄锐 陈俊豪 张林 谢雪晴 张媛玲 丁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7-1031,共5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与诊断时癌症分期呈负相关,如果及早发现,高达90%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迄今为止,许多miRNA已经被证实是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直肠癌患...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与诊断时癌症分期呈负相关,如果及早发现,高达90%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迄今为止,许多miRNA已经被证实是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液及组织样本的miRNA,较少有研究关注粪便miRNA水平的变化,并系统阐述粪便miRN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优势。因此,本文就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不同种类miRNA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并阐述其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粪便 短链非编码RNA MI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一种蔬菜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装置夹取轨迹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石乔 刘剑雄 +3 位作者 曾家兴 姚思博 赵仓圆 刘跃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54,共8页
为降低取投苗装置对穴盘苗钵体的损伤,通过构建运动学模型,对一种单自由度蔬菜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装置的夹取轨迹进行分析。针对装置取苗指插入姿态不理想和摆动幅度较大的问题,连杆长度与行星轮系中的轴间距相等,实现装置往返取苗轨迹... 为降低取投苗装置对穴盘苗钵体的损伤,通过构建运动学模型,对一种单自由度蔬菜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装置的夹取轨迹进行分析。针对装置取苗指插入姿态不理想和摆动幅度较大的问题,连杆长度与行星轮系中的轴间距相等,实现装置往返取苗轨迹曲线的重合;改变凸轮槽参数使其取苗段轨迹与凸轮轴心轨迹斜率相等实现取苗指姿态及轨迹在重合状态下插入取苗;优化支架与取苗指结构参数使取苗指姿态与其尖点轨迹重合,减小了插入方向的截面积。对推苗杆有效推苗的问题,采用阶梯型廓线提供苗钵初速度。针对取苗指挤压苗钵的问题,优化轴向凸轮廓线得到组合规律凸轮轮廓曲线,使取苗指在插入过程中取苗指姿态与其尖点轨迹在末端夹角缩小至0.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投苗装置 穴盘苗 轨迹优化 运动学 凸轮轮廓曲线
下载PDF
线性摩擦焊装备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鳌 刘剑雄 +3 位作者 曾家兴 万祥明 贾有东 刘建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4期74-77,共4页
介绍了线性摩擦焊原理,指出不同振动方式线性摩擦焊设备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国内线性摩擦焊设备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线性摩擦焊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往复振动系统 加压顶锻系统 农业应用
下载PDF
夹取振动复合式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思博 刘剑雄 +3 位作者 曾家兴 石乔 赵仓圆 何湘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不改变现市场上通用的育苗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蔬菜移栽机夹取振动复合式取苗机构。所设计的取苗机构主要由夹取苗机构、振动装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过程为通过振动装置将钵苗振动松脱,再用夹取苗装置将钵苗取出,减轻原始取苗过程... 在不改变现市场上通用的育苗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蔬菜移栽机夹取振动复合式取苗机构。所设计的取苗机构主要由夹取苗机构、振动装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过程为通过振动装置将钵苗振动松脱,再用夹取苗装置将钵苗取出,减轻原始取苗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建立了苗盘単振动周期动力学分析模型和多自由度系统微分方程,求出振动电机的频率和振幅以及钵苗近似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取苗机构 分析模型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振动摩擦焊机机架三维建模与模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鳌 刘剑雄 +3 位作者 曾家兴 万祥明 贾有东 刘建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7期147-149,160,共4页
通过ANSYS仿真分析软件研究了振动摩擦焊接机机架在无阻尼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讨论了共振可能带来的机构变形、失效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激振频率在220~260 Hz之间,高于振动摩擦焊机架6阶的最高固有频率65 Hz,因此不会发生共振... 通过ANSYS仿真分析软件研究了振动摩擦焊接机机架在无阻尼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讨论了共振可能带来的机构变形、失效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激振频率在220~260 Hz之间,高于振动摩擦焊机架6阶的最高固有频率65 Hz,因此不会发生共振,机架安全性不受影响,振动摩擦焊接机可以稳定安全地工作,机架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摩擦焊 机架 模态分析 共振
下载PDF
我国环保产业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9
作者 吴爱萍 曾嘉兴 车庆华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产业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培育环保产业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建设的举措。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环保产业应收额已经远远超过1.5万亿元,环保产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发展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产业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培育环保产业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建设的举措。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环保产业应收额已经远远超过1.5万亿元,环保产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发展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政府的共识。但在这环保产业崛起的背后,出现了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重塑环保产业,需深入了解我国环保产业背景下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其原因,探讨环保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现状,针对问题和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国家经济在环保产业下健康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社会经济 发展对策 创新驱动
下载PDF
时代的叠合--绵阳西山公园梅园景观设计
10
作者 李沄璋 李静雅 曽加兴 《古建园林技术》 2021年第6期10-13,共4页
在梅园的景观设计创作中,如何连接新区与旧区,使得西山公园的深厚历史传统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公园理念在场所中共存,是本次梅园景观设计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设计以尊重基地历史为出发点,对原有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并强化基地特征,引入新要素... 在梅园的景观设计创作中,如何连接新区与旧区,使得西山公园的深厚历史传统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公园理念在场所中共存,是本次梅园景观设计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设计以尊重基地历史为出发点,对原有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并强化基地特征,引入新要素划分整理空间。同时,以画入园,虚实相生,营造梅园游于山水间的意境,构建宋亭作为历史与未来的接点,成为园内的精神堡垒。梅园,“新”与“旧”的演绎,多种时代要素的结合,犹如水彩中不同颜色的叠合,绽放产生出新的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公园 新旧对话 山水画论
下载PDF
X-N推进皮瓣修复臀部或背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泽龙 首家保 +6 位作者 刘波 汪海涵 林阳洋 曾佳兴 龙照忠 陈英斌 张雪梅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X-N推进皮瓣在臀部或背部压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修复烧伤整形科收治20例臀部或背部Ⅳ级压疮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89岁。患者创面清创后面积为8 cm×5 ... 目的探讨X-N推进皮瓣在臀部或背部压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修复烧伤整形科收治20例臀部或背部Ⅳ级压疮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89岁。患者创面清创后面积为8 cm×5 cm^15 cm×12 cm,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X-N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根据创面两侧皮肤松弛方向设计皮瓣,将皮肤X形切开后N形缝合。统计皮瓣宽度、推进距离,计算推进距离与皮瓣宽度比值,观察并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宽度为(5.9±1.2)cm,皮瓣推进距离为(10.3±2.5)cm,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宽度比值为1.8±0.4。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皮瓣出现血运障碍。1例患者皮瓣于术后1周出现局部裂开,予上悬浮床、加强护理、创面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皮瓣术后5 d出现感染,予局部拆线引流,更换敏感抗生素后愈合;其余18例患者创面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皮瓣存活良好,弹性、质地均较佳。结论X-N推进皮瓣可有效推进皮肤软组织,用其修复患者背部或臀部压疮操作简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伤口愈合 X-N推进皮瓣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的多靶点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显 丁杰 +6 位作者 夏宇 岑祥莹 吴明 张林 樊斐 曾家兴 糜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1-1260,共10页
胃癌的新发病例排在恶性肿瘤的第5位,而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平衡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两个酶家族共同维持。HDAC能将赖氨酸上的乙酰基去除,从而抑... 胃癌的新发病例排在恶性肿瘤的第5位,而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平衡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两个酶家族共同维持。HDAC能将赖氨酸上的乙酰基去除,从而抑制基因转录,但HDAC异常高表达可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并参与其发展、增殖、侵袭和转移。靶向抑制HDAC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的效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抑制HDAC的表达及活性,并通过影响细胞活性氧水平、阻滞细胞周期、促进损伤DNA修复、抗血管新生、影响细胞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凋亡及增加细胞对放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发挥强效的抗瘤作用,在胃癌及结直肠癌中HDAC则表达增高,HDACi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也呈现出良好的成效,由于I、II和IV类HDAC的催化核心发挥功能均依赖于Zn^2+,故多数HDACi均含有Zn^2+鳌合基团,异羟肟酸类抑制剂中的SAHA、TSA小剂量单独给药时已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的成效,但后期临床研究发现,SAHA由于活性低,在治疗胃癌及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疗效并不佳,TSA的活性有所提高,但对HDAC选择性仍低,苯甲酰胺类HDACi在选择性上得以改善,但也无法只针对于特定亚型的HDAC,后期的环肽类及新报道的HDACi在HDAC的选择性上逐渐增加,但也仅限在动物及细胞实验阶段,并且上述的HDACi除与Zn^2+结合之外还能与其他金属酶结合,从而缺乏绝对的特异性,故大多数的HDACi在很小的剂量下就已引发了副作用,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环节、多因素,单一靶标常常不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并易产生耐药性,联合多靶标比单一靶标具有更强的抑癌效用,甚至能减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但有时联合用药时会因药物间相互影响而带来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药物间相互影响,研究者基于药效基团拼接理念,将HDACi活性基团与其他不同作用靶点药物的活性基团进行合理拼接设计合成新的具有多靶点抑制剂,研究证实,多靶点抑制剂既能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提高药物作用,现依次介绍HDACi及HDACi相关的多重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组蛋白类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酶抑制剂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介导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斐 丁杰 +6 位作者 刘振华 吴明 蒋专 刘航 李显 曾家兴 张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0-486,共7页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死亡约为233.8万例,发病率约为285.83/10万,病死率约为170.05/10万。肿瘤...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死亡约为233.8万例,发病率约为285.83/10万,病死率约为170.05/10万。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渐进性累积的演变过程,涉及肿瘤的转化、生存、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遗传基因和表观遗传的变化:致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等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发生改变。虽然近年来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状态,总体预后较差。因此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意义重大。目前已知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核小体重塑、非编码RNA等。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了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核糖化及泛素化等。同其它组蛋白修饰一样,组蛋白甲基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能够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和第9位赖氨酸(H3K9)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起到转录阻遏物的作用。该酶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异染色质的形成、细胞内DNA甲基化状态的合理维持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等。目前证实LSD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起着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基因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LSD1和Wnt信号通路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未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SD1可通过调节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活性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就LSD1介导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锐 丁杰 +1 位作者 曾家兴 樊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62-2565,共4页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检查点通过对适应性免疫反应进行调节,从而促进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检查点通过对适应性免疫反应进行调节,从而促进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尤其是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PD-1/PD-L1及CTLA-4抗体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原文传递
新型肿瘤免疫检查点Siglec-1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媛玲 陈俊豪 +3 位作者 黄锐 张林 曾家兴 丁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1-604,共4页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是Siglecs受体超家族中的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最新研究结果表明Siglec-15除了在免疫细胞中高表达,在部分肿瘤细胞中同样高表达,并针对机体免疫起抑制作用。肿瘤...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是Siglecs受体超家族中的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最新研究结果表明Siglec-15除了在免疫细胞中高表达,在部分肿瘤细胞中同样高表达,并针对机体免疫起抑制作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使肿瘤迅速发展且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可通过免疫检查点相互识别,传递抑制免疫信号,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促进肿瘤的恶性发生发展。随着对Siglec-15的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该分子有望成为新型肿瘤免疫检查点,为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新策略。现就Siglec-15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免疫及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叉头框转录因子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候选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林 刘航 +3 位作者 张媛玲 曾家兴 陈俊豪 丁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 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 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 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 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48、3 549.333, 均P<0.01), 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 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 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 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 均P<0.01)。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转录因子F2 结肠癌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靶基因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协同因子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显 丁杰 +6 位作者 夏宇 岑祥莹 陈俊豪 张林 樊斐 曾家兴 李玉锦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结直肠癌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表达增高,并且LSD1与其发生、发展、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LSD1是一种去甲基酶,其功能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赖氨酸的去甲基化反应,通过使赖氨酸H3第4位和第... 结直肠癌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表达增高,并且LSD1与其发生、发展、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LSD1是一种去甲基酶,其功能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赖氨酸的去甲基化反应,通过使赖氨酸H3第4位和第9位发生去一甲基、二甲基反应(H3K4me、H3K4me2、H3K9me、H3K9me2),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靶向抑制LSD1已被证实能够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但由于肿瘤涉及多个中心和因素,后期的研究发现单一抑制LSD1并不能完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且LSD1催化底物的特异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结合的协同因子并形成复合体。基于LSD1的双靶点抑制剂在抑制肿瘤方面呈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所以寻找LSD1结合的协同因子可能会为多靶点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因子 结直肠癌细胞 抗肿瘤效应 组蛋白 抑制肿瘤 复合体 腺嘌呤 多靶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Targete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pyrrolidine alkaloids from Codonopsis pilosula using characteristic fragmentation-assisted mass spectral networking
18
作者 TANG Xiyang FAN Cailian +7 位作者 zeng jiaxing ZHAO Pengcheng WANG Xiaoxing CAI Wanjun LI Ting DAI Yi YAO Zhihong YAO Xi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948-960,共13页
Codonopsis pilosula(CP),a well-known food medicine homology plant,is common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In our preliminary study,a series of pyrrolidine alkaloids with high MS responses were detected as characteristic ab... Codonopsis pilosula(CP),a well-known food medicine homology plant,is common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In our preliminary study,a series of pyrrolidine alkaloids with high MS responses were detected as characteristic absorbed constituents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P extract.However,their structures were unclea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isomers and the lack of reference standards.In the present study,an MS-guided targeted isolation of pyrrolidine alkaloids of CP extract was performed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For data analysis under fast data directed acquisition mode(Fast-DDA),an effective approach named characteristic fragmentation-assisted mass spectral networking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iscover new pyrrolidine alkaloids with high MS response in CP extract.As a result,seven new pyrrolizidine alkaloids[codonopyrrolidiums C–I(3–9)],together with two known ones(1 and 2),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NMR spectral analysis.Among them,codonopyrrolidium B(1),codonopyrrolidium D(4)and codonopyrrolidium E(5)were evaluated for lipid-lowering activity,and they could improve high fructose-in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HepG2 cells.In addition,the characteristic MS/MS fragmentation patterns of these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were investigated,and 17 pyrrolidine alkaloids were identified.This approach could accelerate novel natural products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e a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MS/MS fragmentation patterns from similar chemical scaffolds.The research also provides a chemical basis for revealing in vivo effective substances in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onopsis pilosula(CP) Targeted isolation UPLC/Q-TOF MS Characteristic fragmentation-assisted mass spectral networking Pyrrolidine alkaloids Lipid-lowering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