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詹泸成 赵娜 陈建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为深入分析不同陆地系统中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全球尺度下搜集了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二者差异的显著性。结合雾水的lc-excess值,分类讨... 为深入分析不同陆地系统中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全球尺度下搜集了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二者差异的显著性。结合雾水的lc-excess值,分类讨论并揭示了同位素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与雾发生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雾水比降水更富集重同位素,δ2H和δ18O的差值分别在10‰~60‰和1.2‰~5.5‰之间。根据雾水lc-excess的特征,各地区雾水和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可分为3类:lc-excess值近似为0,雾水分布在LMWL的95%置信区间内;lc-excess值大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上方;lc-excess值小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下方;这3类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水汽来源、凝结温度、环境湿度。因地形雾、辐射雾、平流雾对应的水汽条件和冷凝过程不同,因此三者与降水的同位素差异也不同:地形雾与降水的同位素无显著差异;辐射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雾水中重同位素明显富集;平流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重叠区域较小,雾水中的重同位素明显更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水 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lc-excess 差异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一种水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测装置设计及应用
2
作者 姜景晟 陈鹤翔 +3 位作者 汪露 张凯文 詹泸成 郁张睿龙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1期55-5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野外水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系统,并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观测结果分析。该装置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水生态监测系统、水文气象监测系统、控制与网关系统。在洪泽湖某点位开展实验,时序数据结果证明了所设计装置... 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野外水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系统,并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观测结果分析。该装置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水生态监测系统、水文气象监测系统、控制与网关系统。在洪泽湖某点位开展实验,时序数据结果证明了所设计装置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野外连续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装置 应用 水生态环境
下载PDF
潮上带盐沼地层盐分分布及形成机制
3
作者 詹泸成 梁嘉颖 何晓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797,共10页
为了探究潮上带盐沼系统地层盐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以江苏盐城近岸盐沼湿地为例,采用电阻率测量和土壤样品分析的方法,得出土壤孔隙水盐度空间分布,并分析其与生态地貌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沼平台10 m深度以下地下水盐分... 为了探究潮上带盐沼系统地层盐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以江苏盐城近岸盐沼湿地为例,采用电阻率测量和土壤样品分析的方法,得出土壤孔隙水盐度空间分布,并分析其与生态地貌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沼平台10 m深度以下地下水盐分较高且空间分布均匀,5 m深度以上浅层孔隙水存在显著淡化,其程度与条带状生态地貌特征相关;近潮沟区域浅层土壤孔隙水盐度接近海水,而螃蟹孔洞和互花米草区域下方地层均存在低盐区,且前者规模更大;短期潮汐过程仅影响近潮沟区域的局部地层盐分,螃蟹孔洞明显促进了降水的下渗和脱盐作用,并有助于地表蒸发和盐分集结,增大了浅层土壤水盐度的垂向差异,而植被生长引起的根系优势流和蒸发抑制作用,有效降低了表层土壤的盐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电阻率 盐度 潮汐 螃蟹孔洞 互花米草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to the formation of sand dunes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China
4
作者 WANG Wang CHEN Jiaqi +4 位作者 CHEN Jiansheng WANG Tao zhan lucheng zhanG Yitong MA Xiao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1340-1354,共15页
The tallest sand dune worldwide is located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BJD),China,and has been stand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Previous studies have conducted limited 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excavation on the formatio... The tallest sand dune worldwide is located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BJD),China,and has been stand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Previous studies have conducted limited 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excav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sand dunes and have proposed three viewpoints,that is,bedrock control,wind dominance,and groundwater maintenance with no unified conclusion.Therefor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underlying bedding structure of sand dunes in the BJD.Although the bedrock of sand dunes is uplifted and wind controls the shape of dunes,the main cause of dune formation is groundwater that maintains the deposition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and accumulation of aeolian sand.According to water transport model and vapor transport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sand dunes,capillary water transport height is limited with film water constituting the main form of water in dunes.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emperature of groundwater showed that aquifers in different basins receiv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recharge from deep sources in the crater.Result of dun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water management in arid deser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dune formation GROUNDWATER unsaturated zone water content desert water resource
下载PDF
苏北盆地地下水补给源问题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生 马芬艳 +2 位作者 张茜 詹泸成 王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分析对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碳酸氢根含量,推测深部CO_2释放造成碳库中的"死碳"混入地下水中,因此14C定年不适用于苏北盆地。通过氚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循环周期约为40 a,氚与氢氧同位素数据都不支持地下水来自长江渗漏水侧向补... 分析对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碳酸氢根含量,推测深部CO_2释放造成碳库中的"死碳"混入地下水中,因此14C定年不适用于苏北盆地。通过氚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循环周期约为40 a,氚与氢氧同位素数据都不支持地下水来自长江渗漏水侧向补给的结论。结合水文地质证据,推断苏北承压水可能接受深循环地下水越流补给,隐伏火山口与断裂带可能是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HCO3-来源 补给源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水渗漏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建生 张茜 +2 位作者 马芬艳 詹泸成 王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7-491,共5页
为明确三峡库区渗漏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影响,根据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变化、三峡库区的地质构造、区域水量平衡等,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源头。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存在深部断裂和暗河系统,库区渗漏水可能通过深部循环通道向长江... 为明确三峡库区渗漏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影响,根据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变化、三峡库区的地质构造、区域水量平衡等,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源头。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存在深部断裂和暗河系统,库区渗漏水可能通过深部循环通道向长江下游和流域外排泄;长江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源头不仅包括源区污染、采矿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生活和工业固废污染,还包括通过深部循环通道的上游污水排泄;上游的水源保护对下游的地下水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渗漏 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头 长江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条子泥围垦区水盐特征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詹泸成 马芬艳 +1 位作者 陈建生 辛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为了探究江苏东台条子泥围垦区的水盐分布规律,揭示圆环状植被分布与土壤水盐条件的关系,于2019年9月对围垦区内用作湿地恢复的区域进行测量和采样。在植被环附近测量了二维、三维大地电阻率,采集降水、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样品,测... 为了探究江苏东台条子泥围垦区的水盐分布规律,揭示圆环状植被分布与土壤水盐条件的关系,于2019年9月对围垦区内用作湿地恢复的区域进行测量和采样。在植被环附近测量了二维、三维大地电阻率,采集降水、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样品,测试样品的水盐指标和D、~(18)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植被圆环下方3 m深度内均存在对应的高电阻率/低盐度区域,且随着植被类型由中心向外环变化,对应的土壤水盐度也逐渐增大;土壤水盐度是不同植被呈现圆环状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受降水入渗和土壤蒸发引起的盐分集结共同作用;土壤盐度直接影响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而植被对入渗和蒸发过程的影响也反作用于土壤盐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 植被分布 电阻率 同位素 围垦
下载PDF
实验室模拟滨海盐沼潮滩高程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滕康 唐洪根 +2 位作者 詹泸成 葛振鸣 辛沛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滨海盐沼湿地潮滩高程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设置六组不同高度的土柱,通过移栽互花米草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高程带来的土壤水盐差异及植株生长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30 cm高程含水... 为探究滨海盐沼湿地潮滩高程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设置六组不同高度的土柱,通过移栽互花米草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高程带来的土壤水盐差异及植株生长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30 cm高程含水率最高,为46.4%,180 cm高程含水率最低,为34.1%,土壤孔隙水盐度随高程变化的趋势不明显,180 cm高程孔隙水盐度最高,为47.2 ppt,150 cm高程孔隙水盐度最低,为28.3 ppt;(2)不同高程下,互花米草的株高、生物量和根冠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p=0.03,p=0.02,均小于0.05),株高、生物量随潮滩高程增加不断降低,其中株高最大值较最小值多34.6%,生物量最大值较最小值多49.5%,植株根冠比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根冠比最大值较最小值增加72.4%;(3)互花米草株高与土壤含水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R2=0.79),植株整体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呈线性关系(R2=0.87),而株高、生物量与土壤孔隙水盐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实验得出,湿地高程带来淹水频率和地下水位差异,使土壤水盐随高程产生变化,进而造成潮滩较高处的互花米草株高、生物量高于潮滩较低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 含水率 盐度 互花米草 生长响应
下载PDF
螃蟹扰动作用对滨海湿地水盐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应征涛 詹泸成 +1 位作者 唐洪根 辛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探究生物扰动作用对滨海湿地物质交换的影响,以螃蟹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控制试验,模拟了潮汐条件下不同螃蟹密度时沉积物地貌变化和水盐运移情况。结果表明:螃蟹能够将大量地下沉积物搬运至地表,形成起伏多变的微地形,使沉积物表面积... 为探究生物扰动作用对滨海湿地物质交换的影响,以螃蟹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控制试验,模拟了潮汐条件下不同螃蟹密度时沉积物地貌变化和水盐运移情况。结果表明:螃蟹能够将大量地下沉积物搬运至地表,形成起伏多变的微地形,使沉积物表面积明显增大;螃蟹活动能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加快浅层土壤的盐分运移过程;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量和盐分运移量均随螃蟹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生物扰动作用是造成沉积物地貌改变的重要因素,进而促进了滨海湿地的水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物扰动 螃蟹 沉积物 水盐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