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电池化成设备的防爆设计
1
作者 彭威 王川 +5 位作者 张海兰 彭梦娟 林育霆 植奇森 苏以元 程燕玲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244-248,共5页
通过对二次电池化成设备的防爆设计,减少设备危险区域,提高二次电池化成工序的安全性能,促进电池检测设备达到全球化安全认证的标准。以爆炸性环境系列标准为依据,结合化成工艺时序表,进行了异常和极端异常情况的电解液挥发浓度计算,分... 通过对二次电池化成设备的防爆设计,减少设备危险区域,提高二次电池化成工序的安全性能,促进电池检测设备达到全球化安全认证的标准。以爆炸性环境系列标准为依据,结合化成工艺时序表,进行了异常和极端异常情况的电解液挥发浓度计算,分析了点燃源风险和危险区域。对设备的排风风道和风量进行仿真优化分析,通过软件系统监控设备的排风、环境温度、烟雾、液位、真空压力、电池充放电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控制。详细规范了防爆监控相关元器件的安装、接地、隔离、校准及点检的要求。通过系统与规范的防爆设计使设备的安全区增大,危险点减少,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采用烟雾发生器对样机设备排风风道进行测试,验证表明设备的排风排烟效果与仿真一致,库位内无危险气体残留死角存在,满足防爆设计要求。分析、优化和规范方法对电池检测设备的防爆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充电 防爆 化成设备 电池检测 风道设计 密闭结构 散热
下载PDF
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的绿色合成技术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磊 李泽霖 +4 位作者 李愽龙 边树昌 王建华 张海兰 赵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生物基芳香二酸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有望部分替代石油基二酸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PTA)用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本文综述了从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糠酸、呋喃、二甘醇... 生物基芳香二酸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有望部分替代石油基二酸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PTA)用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本文综述了从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糠酸、呋喃、二甘醇酸、己糖二酸、2,5-二甲基呋喃和2-甲基呋喃制备FDCA的各路线,并详细介绍了HMF的直接氧化法、多相热催化氧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以及糠酸羧基化、歧化、羰基化等策略合成FDCA.在比较了各路线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HMF路线和糠酸路线是FDCA规模化生产最有希望的路线,提出未来应在改进催化路线、简化反应工艺、提高分离效率、减少三废含量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呋喃二甲酸 生物质 5-羟甲基糠醛 糠酸 绿色合成
下载PDF
菌渣配施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正涛 姚利 +4 位作者 王建中 张海兰 单洪涛 郭兵 赵自超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97-102,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菌渣与蚯蚓粪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常规化肥)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以上各项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菌渣与蚯蚓粪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常规化肥)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以上各项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T3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的增幅分别为20.11%、29.97%、17.89%;产量增加24.26%;品质方面,淀粉、还原糖、VC、粗蛋白含量分别提升47.80%、28.26%、16.64%、29.96%;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盐分、pH的改良程度分别为4.39%、7.13%、23.23%、9.14%。综合考虑,T3处理(常规化肥+菌渣12000 kg/hm^2+蚯蚓粪7500 kg/hm^2+PAM 50 kg/hm^2)为本试验的最佳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蚯蚓粪 PAM 马铃薯 生长发育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牛粪过腹转化复合基质对盆栽小白菜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郭兵 单洪涛 +3 位作者 赵自超 张海兰 杨正涛 姚利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牛粪过腹转化产物蚯蚓粪和黑水虻粪对小白菜的应用效果及其替代草炭的潜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复合基质能使小白菜生长良好并显著提升其品质(P<0.05),而黑水虻粪复合基质造成小白菜产量和品质降低...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牛粪过腹转化产物蚯蚓粪和黑水虻粪对小白菜的应用效果及其替代草炭的潜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复合基质能使小白菜生长良好并显著提升其品质(P<0.05),而黑水虻粪复合基质造成小白菜产量和品质降低。T2(70%蚯蚓粪+30%蛭石)处理的小白菜株高与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15%和0.49%,VC、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69.03%和33.73%、27.27%,硝酸盐含量降低22.73%。综合以上结果,T2混配基质效果最佳,可作为草炭的理想替代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牛粪过腹转化 蚯蚓粪 黑水虻粪 品质
下载PDF
菌渣还田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自超 赵时峰 +3 位作者 翟合生 张海兰 辛淑荣 姚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167,175,共6页
[目的]探究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菌渣还田的响应,为实现设施瓜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草菇菌渣为材料,在山东省莘县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5个菌渣(FR)还田量,研究菌渣还田对... [目的]探究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菌渣还田的响应,为实现设施瓜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草菇菌渣为材料,在山东省莘县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5个菌渣(FR)还田量,研究菌渣还田对设施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微生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5个菌渣还田处理的菌渣使用量分别为15,30,45,60和75 t/hm2相比CON增加了SOC和TN。SOC分别增加了12.0%,11.2%,21.6%,33.1%和31.7%,TN分别增加了3.1%,6.3%,19.9%,29.4%和26.4%。除FR 1以外,其他4个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增加了MBC和MBN,MBC分别增加了16.1%,19.9%,36.8%和50.7%,MBN分别增加了3.3%,37.7%,40.4%和60.9%。相比CON,高量菌渣还田处理增加了MBC/SOC和MBN/TN。相关分析表明,MBC,MBN与SOC和T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菌渣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随着菌渣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菌渣还田是提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设施土壤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菌渣还田对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自超 赵时锋 +3 位作者 张宏启 张海兰 郭兵 姚利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9期112-118,共7页
以设施黄瓜和甜瓜为对象,草菇菌渣为试验材料,在山东莘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6个菌渣[0 (MR0)、15 (MR1)、30 (MR2)、45 (MR3)、60 (MR4)、75 (MR5) t/hm^(2)]还田量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对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和... 以设施黄瓜和甜瓜为对象,草菇菌渣为试验材料,在山东莘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6个菌渣[0 (MR0)、15 (MR1)、30 (MR2)、45 (MR3)、60 (MR4)、75 (MR5) t/hm^(2)]还田量处理,研究菌渣还田对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可以增加设施黄瓜和甜瓜产量幅度分别为28.1%45.3%和0.5%10.4%,黄瓜产量与甜瓜产量都是呈现出随着菌渣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R4的增产效果最好;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和甜瓜品质,其中MR3和MR4的效果较好;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EC值,降幅分别为2.1%2.4%和29.8%48.1%,土壤有机质增至11.2%33.1%,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活化系数。综上,菌渣还田可以提高设施黄瓜和甜瓜产量、改善设施黄瓜和甜瓜品质,降低土壤pH和EC值,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质量,因此菌渣还田是提高设施瓜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其中菌渣还田量为60 t/hm^(2)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黄瓜 甜瓜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谢晶日教授治疗餐后饱胀综合征临证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海兰 谢晶日 +1 位作者 梁国英 蔡宏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28-530,共3页
餐后饱胀综合征隶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诸多病患深受其苦。文章对谢晶日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秉承中医学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其主张脾虚为本病关键,临证从复脾健运出发,立足于脾胃的生... 餐后饱胀综合征隶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诸多病患深受其苦。文章对谢晶日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秉承中医学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其主张脾虚为本病关键,临证从复脾健运出发,立足于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衍生诸多治法,常以古方加减,每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晶日 餐后饱胀综合征 脾虚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复合圆环弯曲振动四极子模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德林 戴郁郁 +2 位作者 陈浩 张海澜 王秀明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针对压电圆环弯曲振动机电转换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圆环弯曲振动换能器,它由一个径向极化的压电陶瓷内圆环和一个金属外圆环复合而成。基于能量原理推导得到了复合圆环弯曲振动的谐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探讨了弯曲振动... 针对压电圆环弯曲振动机电转换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圆环弯曲振动换能器,它由一个径向极化的压电陶瓷内圆环和一个金属外圆环复合而成。基于能量原理推导得到了复合圆环弯曲振动的谐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探讨了弯曲振动四极子模态特性与其结构尺寸间的关系。当压电圆环尺寸不变时,随外侧金属圆环壁厚增加,复合圆环弯曲振动四极子模态谐振频率上升,有效机电耦合系数迅速上升到极大值后缓慢下降。最后,设计制作了圆环换能器并对其谐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数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解析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振动换能器 机电转换 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四极子 模态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波谱数据库及其服务系统建设建议 被引量:4
9
作者 史维鑫 高鹏鑫 +4 位作者 回广骥 张弘 张海兰 高卿楠 孙东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1,共6页
随着地质工作地不断深入,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已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但其资料服务主要为传统的到馆观察、取样等。采用红外光谱等新技术方法充分挖掘实物地质资料内部蕴含的各类信息,建立波谱数据库,利用"地质云"... 随着地质工作地不断深入,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已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但其资料服务主要为传统的到馆观察、取样等。采用红外光谱等新技术方法充分挖掘实物地质资料内部蕴含的各类信息,建立波谱数据库,利用"地质云"开展在线服务,可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现状、存在问题,面向服务需求,提出建设中国典型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波谱数据库,包括构建"国家-省级-基层单位"的三级数据汇聚、管理与统一发布机制,搭建"矿种-成因类型-矿床-钻孔-波谱数据"五级数据库组织体系,采用"2-3-4-5"的总体架构模式,即2条主线,3层分布式模型,4层数据体系,5个主体功能。本文旨在为有效提升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保管与服务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波谱数据库 建设 方案
下载PDF
大叶韭菜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胜舟 胡秀虹 +4 位作者 张廷辉 吴新科 宋远迪 张海兰 王旺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48-50,共3页
以大叶韭菜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叶韭菜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大叶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40 min和超声温度60℃,此时大叶... 以大叶韭菜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叶韭菜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大叶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40 min和超声温度60℃,此时大叶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韭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工艺优化 抗氧化
下载PDF
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工艺研究
11
作者 张海兰 管新海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采用一步法制成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成形工艺,生产规格为138 dtex/60f的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低熔点锦纶6和锦纶6的纺丝温度分别为(195±2)℃和(261±2)℃;冷却侧吹风速度分别为0.60 m/s和0.48 m/s,侧吹风温度分... 采用一步法制成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成形工艺,生产规格为138 dtex/60f的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低熔点锦纶6和锦纶6的纺丝温度分别为(195±2)℃和(261±2)℃;冷却侧吹风速度分别为0.60 m/s和0.48 m/s,侧吹风温度分别为(15±1)℃和(19±1)℃,侧吹风相对湿度为(85±5)%;低熔点锦纶6束丝第一拉伸热辊速度为1 200 m/min和第二拉伸热辊速度为3 500 m/min,锦纶6束丝第一拉伸热辊速度为3 200 m/min,第二拉伸热辊速度为3 950 m/min,双组分复合混纤超喂率应控制在-1.1%~1.8%范围内,从而使制成的丝羽功能型双组分复合混纤丝,具有较好的差异功能性结构、复合混纤效果及其回弹保形性等高品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纤丝 双组分 复合 低熔点锦纶6 丝羽型 功能化
下载PDF
HAART对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及CD4+CD45RA+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亚兰 郑海潮 +3 位作者 卫晓丽 张海兰 杨扬 赵鑫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CD4+CD45RA+T细胞的亚群变化,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免疫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105例接受HARRT治疗的HIV/AIDS患...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CD4+CD45RA+T细胞的亚群变化,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免疫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105例接受HAR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及12个月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CD38、HLA-DR的表达)及CD4+CD45RA+T淋巴细胞;同时选取未暴露且HIV-1抗体检测阴性者35名作为健康对照。结果HAART治疗前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HAART治疗后随治疗时间延长活化水平明显下降,治疗1个月时CD4+CD38+HLA-DR+及CD8+CD38+、CD8+HLA-DR+T淋巴细胞首先出现降低,治疗6个月时包含CD8+CD38+HLA-DR+T在内的4项活化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月与6个月相比,CD8+CD38+HLA-DR+T表达水平继续降低(P<0.01),而其余3项活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AART治疗12个月后,4项活化指标仍全部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45RA+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HIV/AIDS患者在HAART治疗后6个月免疫活化水平降低,但HAART并不能使免疫活化逆转;HAART治疗也不能恢复HIV感染后降低的CD4+CD45RA+T淋巴细胞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免疫活化 CD4+CD45RA+T淋巴细胞 免疫恢复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不同病程阶段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稳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亚兰 郑海潮 +4 位作者 卫晓丽 张海兰 杨扬 赵鑫 于彤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稳态变化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66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样本,依据感染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稳态变化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66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样本,依据感染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组:早期感染组(early HIV infection,EHI)38例、HIV组94例、AIDS组34例,62例HIV抗体阴性MSM作为健康对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8^+CD28^+、CD4^+CD25^+CD127^-)及活化(CD38、HLA-DR)与凋亡(CD95)细胞表达频率。结果随着疾病进展,CD4^+CD45RA+T淋巴细胞表达逐步降低,HIV组低于对照组,AIDS组低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而EH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28^+T细胞在EHI组出现明显降低,HIV组和AIDS组持续在较低水平。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亚群比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活化细胞(CD4^+CD38^+HLA-DR^+)百分比逐级上升,表现为对照组<EHI组<HIV组<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活化亚群(CD8^+CD38^+,CD8^+HLA-DR^+,CD8^+CD38^+HLA-DR^+)和CD8凋亡细胞亚群(CD8^+CD95^+)均表现为EHI组、HIV组和AIDS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前3组间两两比较,活化及凋亡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功能均发生改变,活化及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损伤,T细胞亚型重新分布及稳态变化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CD4^+T和CD8^+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的早期已经发生免疫活化,对这一阶段免疫应答的研究将是探讨其在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早期感染(EHI) 活化 T细胞稳态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学变化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晓丹 张海兰 +3 位作者 惠慧 王瑞 赵鑫 卫晓丽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800例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9年共计调查学生3 200例,平均年龄(2... 目的了解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800例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9年共计调查学生3 200例,平均年龄(21.83±1.49)岁,各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25%、97.75%、98.25%、97.25%,知晓率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6.44%,由大一的4.65%上升至大五的9.76%。9.28%的男生及3.61%的女生有性行为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19.74±8.42)岁。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3.30%,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固定性伴最近一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及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8.18%、84.09%,均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71.00%、37.0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均随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的学生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比例(71.25%、37.45%)均高于不知晓学生(60.53%、22.37%)。男、女生参与艾滋病宣传的比例分别为41.32%、3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已达到"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知晓艾滋病知识对接受及主动参与艾防宣传有促进作用,且接受、参与防艾活动及安全套使用意识逐年升高。男生性行为比例高于女生,且男生更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青年学生 知晓情况 行为学
原文传递
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HIV/AIDS晚发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海兰 卫晓丽 +1 位作者 赵鑫 郑海潮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99-803,840,共6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晚发现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的HIV/AIDS,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晚发现率及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晚发现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的HIV/AIDS,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晚发现率及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晚发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HIV/AIDS的晚发现率依次为20.2%、23.1%、28.4%、26.1%、28.7%、32.2%和31.1%,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晚发现比例较男性低(OR=0.740,95%CI:0.607~0.903);65岁~组(OR=2.253,95%CI:1.564~3.245)、已婚有配偶(OR=1.418,95%CI:1.220~1.649)、非本市现住址(OR=1.349,95%CI:1.196~1.523)、农民/农民工/工人(OR=1.217,95%CI:1.058~1.447)、异性传播(OR=2.513,95%CI:1.528~4.133)和医疗机构来源(OR=1.958,95%CI:1.678~2.283)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结论西安市2011—2017年新报告HIV/AIDS的晚发现率逐年升高,应加强对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检测意识,积极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促进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晚发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和性病监测结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瑞 张海兰 +1 位作者 黄晓丹 卫晓丽 《预防医学》 2020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和性病感染情况,为艾滋病和性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要求,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系统收集2016—2019年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 目的了解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和性病感染情况,为艾滋病和性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要求,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系统收集2016—2019年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和血清学检测资料,描述性分析HIV和性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6—2019年共调查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 600人,感染HIV 33例,感染率为2.06%;最近1年感染性病217例,感染率为13.56%。近3个月有商业/临时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分别为3.33%和24.75%,均高于无商业/临时性行为者的1.10%和5.06%(P<0.05)。肛交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分别为6.67%和57.33%,均高于无肛交性行为者的1.74%和11.41%(P<0.05)。未婚/离异/丧偶者HIV感染率为3.46%,高于已婚/同居者的1.54%(P<0.05)。不知晓艾滋病知识者的性病感染率为23.60%,高于知晓艾滋病知识者的12.97%(P<0.05)。有注射毒品行为者的性病感染率为67.86%,高于无注射吸毒行为者的12.60%(P<0.05)。性病患者HIV感染率为4.15%,高于非性病患者的1.74%(P<0.05)。HIV感染者性病感染率为27.27%,高于非HIV感染者的13.27%(P<0.05)。结论西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较高,性病增加HIV的感染风险。非婚性接触是HIV和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近3个月有高危性行为、肛交性行为和注射毒品行为人群的HIV和性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门诊 男性就诊者 艾滋病 性病 监测
原文传递
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瑞 卫晓丽 +1 位作者 张海兰 郑海潮 《预防医学》 2020年第10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了解2017—2019年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加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监管场所HIV抗体检测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收集2017—2019年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一般... 目的了解2017—2019年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加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监管场所HIV抗体检测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收集2017—2019年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一般情况、行为学信息和血清学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7 40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采用静脉注射吸毒2 580人,占34.85%,其中共用注射针具244人,占9.46%;发生过商业性行为891人,占12.04%。感染HIV 89例,感染率为1.20%。2017—2019年HIV感染率分别为1.67%、0.97%和0.84%,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户籍(OR=0.101,95%CI:0.056-0.182)、吸毒方式(OR:0.290-0.453,95%CI:0.142-0.911)、商业性行为(OR=0.292,95%CI:0.176-0.487)和毒品类型(OR=20.193,95%CI:2.677-152.320)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西安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HIV感染水平处于低流行态势,应重点关注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和有商业性行为的吸毒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戒毒人员 影响因素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coustic mode waves in a deviated borehole penetrating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forma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LIU Le LIN WeiJun +1 位作者 zhang hailan WANG XiuM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49-57,共9页
A 2.5-dimensional method in frequency wave-number domain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mode waves in a deviated borehole penetrating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formation. Th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 A 2.5-dimensional method in frequency wave-number domain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mode waves in a deviated borehole penetrating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formation. Th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st and slow flexural mode waves excited by a dipole source are computed accurately at various deviation angles for both hard and soft formations.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flexural mode waves to all elastic constants in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formation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soft formation, the fast flexural mode wave is dominated by c66 at high deviation angles and low frequencies, while the slow flexural mode wave is dominated by c44 at the same conditions. Waveforms in time domain are also presented to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ated borehole transverse isotropy acoustic mode waves dispersion curve sensitivi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Leaky mod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pressional head wave in a borehole excited by a dipole source 被引量:1
19
作者 zhang XiuMei zhang hailan WANG XiuM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676-684,共9页
A method of study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leaky modes to the wave field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emann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the sensitivities of con- tributions to v... A method of study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leaky modes to the wave field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emann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the sensitivities of con- tributions to various factors of interest are examim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pressional head wave are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s of complex poles on (-1, -1) and (0, -1) Riemann sheets on the frequency-wavenumber (ω - k) plane. For fast formations,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small, while for slow formations with large Poisson’s ratio,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large because of those complex poles with small imaginary parts near the compressional vertical branch cut. The decaying factor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leaky modes is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1/distanc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OLE SOURCE RIEMANN surface leaky modes compressional head wave
原文传递
Acoustic mode waves and individual arrivals excited by a dipole source in fluid-filled boreholes 被引量:1
20
作者 zhang XiuMei zhang hailan WANG XiuM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822-831,共10页
An approach of separating individual wave arrivals for a dipole logging is presented. The branch points are treated as a type of logarithm and the Riemann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multivalued function is studied, that... An approach of separating individual wave arrivals for a dipole logging is presented. The branch points are treated as a type of logarithm and the Riemann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multivalued function is studied, that is, the displacement potential within the borehol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omplex poles contributing to the wave field on various Riemann sheet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or the case of a fast formation. It is shown that poles on Riemann sheet (0,0) are real and form branches of modes with dispersion. Mathematic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lexural mode has no cutoff frequenc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oint of view. Poles on other relevant Riemann sheets are complex and form many branches on the complex frequency-wavenumber plan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pole and branch cut contribu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vertical branch cut integration method has limitations in separating wave arrivals. By proper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plex poles on various Riemann sheets together with branch cut integrations, wave arrival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full wave-forms effectively for both the fast and slow formation models. Specially, there are complex poles on Riemann sheet (0,-1)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mpressional branch cut for a slow formation with a large Poisson's ratio, which have small imaginary parts and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wave arr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OLE sources RIEMANN sheet CUTOFF frequency INDIVIDUAL arriva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