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别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征的病例系列报告
1
作者 牛国辉 张萌萌 +5 位作者 崔博 朱登纳 李林琛 夏冰 李停停 谢加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性别脑瘫患儿特征的研究不多。目的探究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性别脑瘫患儿特征的研究不多。目的探究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围生期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共纳入486例脑瘫患儿,其中男323例,女163例。脑瘫男性患儿中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而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儿,脑瘫男性患儿中春季出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儿,冬季出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瘫男性患儿在妊娠并发症、窒息、脑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低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多组间比较中Ⅳ、Ⅴ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在脑瘫患儿头颅MR分类系统多组间比较中白质异常的比例脑瘫男性患儿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患儿的部分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脑瘫患儿中以男性为主且严重程度较女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性别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丙硫菌唑合成工艺中副产物形成分析
2
作者 闫景铭 王夏菲 +4 位作者 程绎南 张蒙萌 马艺超 王利民 李洪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丙硫菌唑不同合成路线及纯化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导致副产物的产生,严重影响工艺收率及产品质量。通过研究工艺、分离副产物和1H NMR、13C NMR、ESI-MS或X-射线衍射等结构表征,明确了丙硫菌唑3种主要合成路线中所生成的2-(1-氯环... 在丙硫菌唑不同合成路线及纯化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导致副产物的产生,严重影响工艺收率及产品质量。通过研究工艺、分离副产物和1H NMR、13C NMR、ESI-MS或X-射线衍射等结构表征,明确了丙硫菌唑3种主要合成路线中所生成的2-(1-氯环丙基)-1-(2-氯苯基)-3-(4H-1,2,4-三唑-4-基)-2-丙醇(7)、6-(2-氯苄基)-6-(1-氯环丙基)-5,6-二氢-4H-1,3,4-噁二嗪-4-硫代甲酰胺(8)、丙硫菌唑缩合物(9)和2-(2-氯苄基)-2-((5-硫酮-4,5-二氢-1,2,4-三唑-1-基)甲基)环丁酮(10) 4种主要副产物及其结构。其中,副产物8首次在取代肼-丙酮合成路线中被发现。通过工艺分析和验证进一步阐明了4种副产物的形成机制,为丙硫菌唑产品的合成路线选择、工艺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唑 合成工艺 副产物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归脾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机制
3
作者 谷文琪 杨濛 +8 位作者 翟文生 宋纯东 吴静静 张蒙蒙 刘丽雅 李鹏飞 张秋月 段永悦 丁梦圆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归脾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TCMIP、BATMAN数据库收集归脾汤活性成分和靶点,检索GeneCards、TDD及OMIM数据库获取ITP靶点;借助jvenn、STRING平台获取韦恩和...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归脾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TCMIP、BATMAN数据库收集归脾汤活性成分和靶点,检索GeneCards、TDD及OMIM数据库获取ITP靶点;借助jvenn、STRING平台获取韦恩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构建分析网络,并运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收集归脾汤活性成分175个,对应靶点491个,疾病靶点1 133个;网络分析结果示TNF等为归脾汤治疗ITP的核心靶点,槲皮素等为关键活性成分。共富集507条GO条目,109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 归脾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6、IL1B、IL10、IFNG等核心靶点治疗ITP,并通过TNF通路等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归脾汤治疗ITP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网络药理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EMD分量与小波包能量熵的轧辊磨削颤振在线预测
4
作者 朱欢欢 迟玉伦 +2 位作者 张梦梦 熊力 应晓昂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针对轧辊磨削颤振时的时频域单一处理方法存在部分特征丢失的问题,提出了时频域相结合的方法对信号进行特征处理,并利用智能算法实现轧辊磨削颤振的在线预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振动传感... 针对轧辊磨削颤振时的时频域单一处理方法存在部分特征丢失的问题,提出了时频域相结合的方法对信号进行特征处理,并利用智能算法实现轧辊磨削颤振的在线预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振动传感器信号进行分解获得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剔除“虚假分量”后计算表征轧辊磨削颤振的时域特征。然后,利用小波包能量熵对声发射传感器信号求解频率段节点能量熵值,获得表征轧辊磨削颤振的频域特征。最后,将上述时频域特征降维后代入智能算法模型实现对轧辊磨削加工的在线预测。结果表明:LV-SVM模型的磨削颤振分类平均准确率达92.75%,模型平均响应时间为0.7765 s;验证了时频域特性的EMD和小波包能量熵方法的LV-SVM在线预测轧辊磨削颤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磨削颤振 EMD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小波包能量熵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肾功能亢进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友芳 李兴超 +6 位作者 朱晓松 刘清敏 张建国 杨淑红 相然 张蒙蒙 车峰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肾功能亢进(AR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收治的286例老年患者的住院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RC将其分为ARC组97例、对照组18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肾功能亢进(AR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收治的286例老年患者的住院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RC将其分为ARC组97例、对照组18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ARC发生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ARC的预测作用。结果:(1)研究对象的ARC发生率为33.92%,ARC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嗜酸性细胞数、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颅脑外伤史病例数、并发症数量、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RC组患者中位稳态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5.36μmol/mL vs.14.12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2,P<0.05);AR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4%(37/97)vs.56.08%(106/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脑外伤史、并发症数量、SOFA评分、SIRS占比与ARC发生呈正相关,年龄与ARC发生呈负相关。(4)ROC曲线结果显示,使用年龄、颅脑外伤史和SOFA评分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低龄、有颅脑外伤史和SOFA评分较低的老年危重症患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更容易发生ARC,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评估ARC发生风险,对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肾功能亢进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张萌萌 杨舒然 +1 位作者 柯强 赵旭东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校园欺凌 攻击性行为 青少年 地区差异
下载PDF
白酒酿造过程中塑化剂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7
作者 吕晓凤 孟武 +7 位作者 吕志远 刘玉涛 张梦梦 卢春玲 李强 高红波 邱振清 王瑞明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白酒酿造是多种微生物利用粮食等原料进行发酵的过程,此过程不会产生塑化剂,但白酒生产环节如原辅料的输送、输酒管道、储存容器、与酒直接接触包装罐装制品、成品包装用塑料袋或塑料瓶(桶)等,均存在塑化剂迁移的潜在风险。为追溯白酒... 白酒酿造是多种微生物利用粮食等原料进行发酵的过程,此过程不会产生塑化剂,但白酒生产环节如原辅料的输送、输酒管道、储存容器、与酒直接接触包装罐装制品、成品包装用塑料袋或塑料瓶(桶)等,均存在塑化剂迁移的潜在风险。为追溯白酒生产过程中塑化剂的来源,并规避这些风险,从白酒原辅料、白酒生产、储存、包装等全产业链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塑化剂迁移的风险点,进行模拟实验,采用GC-MS方法,对模拟实验样品进行检测并深入分析,找出影响白酒中塑化剂含量的主要因素,对其中的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给出具体控制措施(在调酒池刚做好防腐涂层时先用食用酒精浸泡数次,经检测合格后再使用;建议使用不锈钢管替换次灌装线的塑料软管),实验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从而保证了白酒的产品品质。本研究结果对白酒企业在酿造产业链预防和控制塑化剂污染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可促进白酒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生产 塑化剂 来源 风险等级 白酒品质
下载PDF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张孟孟 伍燕平 +2 位作者 张平平 王蒙 李佳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白质粒和METTL14质粒,干扰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转染si-NC和si-METTL14质粒。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Dot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6甲基腺苷(m6A)修饰水平。结果 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升高,NB4细胞m6A修饰水平提高(P均<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降低,NB4细胞m6A修饰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METTL14可促进NB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提高m6A修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甲基转移酶 N6-甲基腺苷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区域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9
作者 王秀秀 汪俊卿 +6 位作者 吕志远 刘玉涛 张梦梦 商海林 任广花 张晨曦 章成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性最高,酿酒车间内多样性较低,表明在长期酿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筛选,淘汰不适应酿酒环境的微生物,适宜的微生物富集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且相对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从所有空气样品中共检测出748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340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共注释到20个细菌门、289个细菌属和7个真菌门、149个真菌属。酒厂不同区域空气样品细菌菌群差异较大,真菌菌群相似度较高,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相比,酿酒车间内、外微生物群落更接近。此外,在酿酒车间内还发现了机械化浓香型白酒酿造特有的副球菌属(Paracococcus)等微生物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区域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新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
10
作者 刘柯汝 武雅莉 +4 位作者 王玉环 张梦梦 赵淑华 唐雪婷 王若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及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其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31名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者(其中无家庭成员参与照护247名,有...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及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其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31名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者(其中无家庭成员参与照护247名,有家庭成员参与照护184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IB)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与失能老年人ADL得分呈负相关(r=-0.19,P<0.01),家庭成员参与照护与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呈正相关(r=0.52,P<0.01);家庭成员参与照护能调节失能老年人ADL得分对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的负向作用(β=0.08,P<0.05)。结论: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之间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家庭照护者 生活满意度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麻黄碱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尹涛 姜丽真 +2 位作者 张盟盟 王睿健 张文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小胶质细胞HMC3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麻黄碱(75、150、300、600μg/mL)对HMC3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然后将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受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小胶质细胞HMC3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麻黄碱(75、150、300、600μg/mL)对HMC3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然后将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受药物干预)、LPS组(1μg/mL)、麻黄碱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BAY11-7082组[1μg/mL LPS+5μmol/L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抑制剂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5μmol/L BAY11-7082)和激活剂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1μmol/L 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Prostratin),加入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0μg/mL的麻黄碱可使HMC3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多,细胞中sIL-6、MDA水平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麻黄碱组和BAY11-708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与麻黄碱组相比,抑制剂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中sIL-6、MDA水平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激活剂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麻黄碱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HMC3细胞凋亡、迁移、炎症和氧化应激,修复细胞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麻黄碱 脂多糖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功能损伤
下载PDF
ABCA3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12
作者 张萌萌 邵松 +1 位作者 曹冰 潘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ABCA3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提取LUAD中ABCA3表达和相应的临床信息。使用R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ABCA3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提取LUAD中ABCA3表达和相应的临床信息。使用R4.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CGA LUAD队列中肿瘤组织与对照组之间ABCA3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参数与ABCA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ABCA3表达的中位数,将TCGA LUAD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使用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分析ABCA3与LUAD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期的关系,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LUAD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rms包构建预测LUAD患者1年、2年和3年OS率的列线图模型。使用DESeq2包对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并使用cluster Profil er包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数据库和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CIBERSORT算法预测LUAD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中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的丰度,并分析ABCA3表达与免疫浸润细胞和免疫检查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A3基因在LUAD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配对和非配对样本正常组织(P<0.05)。ABCA3高表达LUAD患者的OS (P=0.031)和PFS (P=0.044)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T2分期(P=0.004)和T3分期(P=0.044)患者ABCA3的表达显著低于T1分期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ABCA3表达是影响LUA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ABCA3表达、T分期和N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6,提示模型与实际结果较为一致。校准曲线中的偏差修正线接近理想曲线,提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观测结果较吻合。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ABCA3高表达组主要与花生四烯酸代谢、补体和凝血级联、肠道免疫网络免疫球蛋白A产生等有关。ABCA3的表达与NRP1、TRFRSF14、TNFSF15、CD40LG、HHLA2、CD28呈明显正相关,而与IDO1、CD70、TNFSF4、CD276和VTCN1呈明显负相关(P<0.05)。12种免疫浸润细胞在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14种免疫浸润细胞与ABCA3表达呈现明显相关性(P<0.05),包括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树突细胞。结论 ABCA3的表达与LUAD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可能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有价值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3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复合磷酸盐螯合剂对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张萌萌 赵静雅 双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骆驼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但超高压灭菌过程中经常出现凝乳现象,因而常加入磷酸盐螯合剂提高骆驼乳的稳定性。该研究以探究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为目的,以超高压处理后的骆驼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磷酸盐螯合剂的种类、... 骆驼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但超高压灭菌过程中经常出现凝乳现象,因而常加入磷酸盐螯合剂提高骆驼乳的稳定性。该研究以探究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为目的,以超高压处理后的骆驼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磷酸盐螯合剂的种类、比例进行感官评定,优化加入磷酸盐螯合剂后超高压处理的工艺,分析加入复合磷酸盐螯合剂的超高压处理骆驼乳的理化指标、流变学特性、感官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07%焦磷酸钠和0.1%(均为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组成的复合磷酸盐螯合剂的骆驼乳,经550 MPa、22 min超高压处理后,其酸度值降低,pH值升高,流变学特性良好,酸味、苦味和涩味值减弱,且对氮氧化合物、醛酮类及芳香族化合物敏感。综上所述,加入复合磷酸盐螯合剂可改善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的品质。该研究为综合利用骆驼乳以及骆驼乳的产业化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超高压处理 磷酸盐螯合剂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猪苓汤化学成分及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蒙蒙 翟文生 +1 位作者 张佳伟 柴二曦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43-144,F0003,共3页
猪苓汤已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猪苓汤具有利尿、改善肾脏局部炎症、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结石形成等作用。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化学成... 猪苓汤已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猪苓汤具有利尿、改善肾脏局部炎症、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结石形成等作用。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及药理效应分子机制方面对猪苓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创新药物开发及临床适应证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效应机制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混合增强智能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15
作者 孙庆文 张萌萌 张洁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混合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到2.0时代的新兴产物,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交叉结合,旨在融合两者优势解决复杂问题,提高整体系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为全面分析混合智能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热点目标,利用CiteSpace文... 混合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到2.0时代的新兴产物,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交叉结合,旨在融合两者优势解决复杂问题,提高整体系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为全面分析混合智能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热点目标,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的相关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从发文情况、关键词热点以及发展趋势3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受关键人物及国家政策影响在2017年前后有较大幅度提升,关注度较高但尚未形成具备较强科研产出能力的核心作者群体和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络。关键词热点包括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群体智能为代表的算法技术研究。以优化多目标问题的群体智能和特征选择技术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研究热点 CITESPACE 混合增强智能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
16
作者 崔新莹 吕志远 +2 位作者 张梦梦 刘玉涛 李丕武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 浓香型白酒分为三大流派,目前通过感官品评无法准确的对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进行分类,且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量化。为探索不同流派浓香型白酒可量化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3种流派的7种优质浓香型白酒样品进行香气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定的优质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7种白酒样品中共检测出1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以酯类、芳香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鉴定出对优质浓香型白酒贡献度高的特征性风味组分有19种,包括己酸乙酯、正丁醇、丁酸乙酯、丁酸苯乙酯、乙缩醛等。通过构建的香气分类模型,可将七种浓香型白酒分成四簇,浓香多粮型白酒J1、J5归为一类,浓香单粮型白酒J2、J4归为一类,纯浓派鲁酒J6、J7归为一类,纯浓派苏酒J3单独归为一类,与对应白酒感官品评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浓香型白酒香气分类模型的构建,对相关浓香型白酒香气的差异性形成理性分析及参考,同时为浓香型白酒的分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浓香白酒窖泥梭菌多样性
17
作者 吴玉轩 汪俊卿 +4 位作者 刘玉涛 张梦梦 任广花 王文洁 崔吉鹏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46-52,58,共8页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酿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源,窖泥中微生物的类型、丰度、新陈代谢活动等均对浓香型白酒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究窖泥中梭菌微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窖泥理化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10个窖泥样品中...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酿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源,窖泥中微生物的类型、丰度、新陈代谢活动等均对浓香型白酒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究窖泥中梭菌微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窖泥理化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10个窖泥样品中的梭菌群落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10个窖泥的理化参数均符合优质窖泥指标要求;在微生物层面,窖泥中检测到的梭菌在属水平上有:嗜碱菌属、丁酸弧菌属、梭菌属、喜热菌属、瘤胃梭菌属、粪球菌属、沉淀杆菌属(Sedimentibacter)、钙原杆菌属(Caldicoprobacter)、温带菌(Tepidimicrobium)、梯氏菌(Tissierella)、孢子菌(Sporanaerobacter)、硫酸盐还原菌属、鲁替孢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isalibacter)等,这些菌是优质窖泥的重要指示菌,可知窖泥中含有极其丰富的酿酒功能菌。揭示了可能在白酒酿造中起关键作用的梭菌菌群,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浓香型白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梭菌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芝麻香型高温大曲制曲过程中理化生化与细菌DGGE指纹图谱的探究
18
作者 吴玉轩 王文洁 +1 位作者 张梦梦 汪俊卿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16S rRNA、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在芝麻香型高温大曲培曲及前期储存期间进行采样,并分别对高温大曲的各项理化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细菌DGGE指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在高温制曲及贮存进程中,各项理化生化指标的变... 采用16S rRNA、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在芝麻香型高温大曲培曲及前期储存期间进行采样,并分别对高温大曲的各项理化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细菌DGGE指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在高温制曲及贮存进程中,各项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细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及相似性,该探究为指导高温大曲功能微生物筛选应用、优化提升大曲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理化指标 生化指标 PCR-DGGE 细菌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POE策略的探究式教学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为例
19
作者 张萌萌 张滢 杨洁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89-90,98,共3页
以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中“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学内容为例,运用POE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设置问题情境线索,引导学生掌握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和问题... 以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中“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学内容为例,运用POE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设置问题情境线索,引导学生掌握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思维教育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POE策略 缓冲溶液 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