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桩基础注水加压拆除法的研究
1
作者 张浦阳 信连硕 +1 位作者 丁红岩 乐丛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4,共8页
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单桩基础作为最早应用于海上风电的基础类型,在全球风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现有风机的寿命一般约为20年,预计未来10年将迎来大量风机退役,这使得海上桩基础的回收问题变得愈发重要.为更好地解决海上桩基... 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单桩基础作为最早应用于海上风电的基础类型,在全球风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现有风机的寿命一般约为20年,预计未来10年将迎来大量风机退役,这使得海上桩基础的回收问题变得愈发重要.为更好地解决海上桩基础退役拆除问题,本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的方式对注水加压拆除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直径桩基础拆除时所需压强更小,更易通过注水加压拆除法进行拆除;桩基础初始倾角对注水加压拆除所需压强影响较小,但初始倾角越大基础越易倾倒;拆除过程中桩基础单位位移引起的舱内压强下降幅度始终相同,不受基础直径、入泥深度以及倾角的影响.根据物理模型实验数据,结合土力学、水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注水加压拆除法全过程理论模型,可大致预测不同桩径、不同入泥深度桩基础的启动舱内压强与舱内压强-位移曲线,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渗流计算,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水泵在注水回收过程中可产生的最大舱内压强进行了预测,对比最大舱内压强与基础拆除所需的启动舱内压强即可判断此水泵能否用于注水加压拆除.本文所得结论可为海上风电桩基础的退役处理提供参考,有助于保障风场海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基础 拆除 注水加压 模型实验
下载PDF
砂土中桩靴插桩对临近筒型基础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乐丛欢 胡灏 +3 位作者 王昕 任建宇 张浦阳 丁红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砂土中风电安装船桩靴插桩对临近筒型基础的影响。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初步确定桩靴在砂土中贯入的影响范围大致在2.5倍桩靴直径。基于有限元CEL方法进一步研究桩靴和筒型基础...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砂土中风电安装船桩靴插桩对临近筒型基础的影响。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初步确定桩靴在砂土中贯入的影响范围大致在2.5倍桩靴直径。基于有限元CEL方法进一步研究桩靴和筒型基础的净距与桩靴直径之比(S/D)对筒型基础在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筒型基础的倾斜率、最大竖向位移以及筒壁应力随着S/D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插桩过程中,靠近桩靴一侧的筒裙和分舱板应力远大于远离桩靴一侧的筒型基础应力,且筒顶的土压力远小于筒底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自升式安装船 数值模拟 插桩 筒型基础
原文传递
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特性
3
作者 张浦阳 郭文俊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研究新型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在二维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特性,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首先得到模型在一维荷载空间下的极限承载力,随后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得到在V-H、V-M、V-H-M荷载空间下的承载能力包络图,并分析不同二维荷... 为研究新型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在二维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特性,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首先得到模型在一维荷载空间下的极限承载力,随后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得到在V-H、V-M、V-H-M荷载空间下的承载能力包络图,并分析不同二维荷载工况下的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各位置处的土压力分布情况以及筒体底部等效塑性应变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在一定范围内,竖向荷载(0~0.15倍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存在能够增大结构的水平及弯矩承载力;在V-H与V-M荷载空间中,基础各位置处的土压力变化、土体等效塑性应变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互相对映参考;基础所承受的最大土压力位置与基础受力倾倒方向一致;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基础底部土体等效塑性应变区的范围与深度相应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柱复合筒型基础 二维复合加载条件 承载能力包络图 土压力分布 土体等效塑性应变区
下载PDF
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拖航浮运特性分析
4
作者 黄绍幸 许新鑫 +2 位作者 校建东 张浦阳 高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57,共7页
为保证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拖航安全性,针对实际工程中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制作比尺模型,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浮运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拖航方式对结构的拖航特性的影响,旨在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实... 为保证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拖航安全性,针对实际工程中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制作比尺模型,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浮运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不同拖航方式对结构的拖航特性的影响,旨在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拖航中,要合理的选择拖揽点的位置和吃水深度,避免结构出现艏倾现象,在保证安全拖航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吃水深度增加结构的拖航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单柱复合筒型基础 拖航 模型试验 浮运特性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多浮筒全潜式海上风机整机拖航运动特性试验对比
5
作者 齐喜玲 乐丛欢 +3 位作者 任建宇 张浦阳 丁红岩 齐晓亮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目的]基于搭载了DTU 10 MW风机的三四筒型全潜式浮式风机整机海上拖航过程,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三浮筒型式和四浮筒型式的SFOWT在拖航过程中各自由度运动响应及拖缆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在静水中开展自由衰减... [目的]基于搭载了DTU 10 MW风机的三四筒型全潜式浮式风机整机海上拖航过程,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三浮筒型式和四浮筒型式的SFOWT在拖航过程中各自由度运动响应及拖缆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在静水中开展自由衰减试验,随后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浪环境中开展拖航过程试验,研究不同的拖缆点高度、波高以及周期对拖航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对SFOWT的垂荡、横摇和纵摇自振周期进行分析,发现相同自由度下2种结构SFOWT的自振周期相差在5 s以内,三浮筒式SFOWT与四浮筒式SFOWT相比,三浮筒式SFOWT垂荡加速度更小,纵摇和横摇的自然周期更大;(2)随着波高的增加,SFOWT在各自由度上的响应以及拖缆力都在增大,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工况下波高的增加对三浮筒型式SFOWT垂荡加速度、横摇角的影响更大,纵摇角以及拖缆力较小;(3)当波浪周期与SFOWT自身的固有周期相差较大时,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除垂荡加速度外SFOWT各自由度上的响应呈现减小的趋势;(4)当拖缆点高度与水线面齐平时,2种型式SFOWT的拖缆力幅值较其他两种工况最大分别减小11.1%和14.7%。[结论]四浮筒型式SFOWT的拖航运动性能更佳。在实际工程中,应当将拖缆点高度布置在结构自浮时水面线所在的位置,以减小拖航过程中的运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U 10 MW 全潜式浮式风机 一体化拖航 动力响应 自由衰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砂土中海上倾斜螺旋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6
作者 杨伟华 胡雪扬 +2 位作者 张浦阳 甘毅 陈青山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目的]海上风电产业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道路上最具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文章以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的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承载特性。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基础型式,对其承载特性进行精准研究... [目的]海上风电产业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道路上最具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文章以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中的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承载特性。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基础型式,对其承载特性进行精准研究对后续倾斜螺旋群桩基础的普及应用及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桩数、桩间距和倾斜角度等变量对倾斜螺旋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进而得出了多种工况下螺旋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及承载力随桩数、倾斜角度和桩间距的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倾斜螺旋群桩相较于单桩基桩承载力提升了15%左右,群桩效率系数随桩数增加而增大;群桩基础承载力随桩间距呈正相关变化趋势,桩间距越小中心土体压力叠加越显著,在桩间距取值范围内,极限承载力变化幅值为4%左右;倾角越大,倾斜螺旋群桩基础受压承载力性能越优异,群桩受压效率系数也随之增大,受压承载时8°倾角较为高效;受拉拔作用时,倾斜螺旋群桩上部土体受到扰动较小,倾斜群桩基础受桩间距的影响程度更大,群桩中心处土体竖向位移极值深度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上移;受压作用时,倾斜螺旋群桩对土体影响范围更大,桩间相互影响更为稳定,群桩中心处土体竖向位移极值深度与桩间距、倾角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海上风电螺旋群桩基础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及手段,对倾斜螺旋群桩基础尺寸设计及承载力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倾斜螺旋桩 有限元分析 群桩效应 承载特性
下载PDF
海上风电倾斜螺旋群桩基础适用性分析
7
作者 石延杰 王健 +2 位作者 陈青山 张浦阳 任建宇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根据实际工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与传统高桩承台群桩的设计与选型,并对二者在多种荷载工况的承载特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承载性能方面,螺旋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以及抗侧刚度都明显优于普通群桩,在相... 根据实际工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倾斜螺旋群桩基础与传统高桩承台群桩的设计与选型,并对二者在多种荷载工况的承载特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承载性能方面,螺旋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以及抗侧刚度都明显优于普通群桩,在相同的荷载情况下,结构位移和变形都相对很小;从经济指标来看,相同用钢量下,螺旋桩高桩承台基础倾斜率和沉降变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普通桩高桩承台基础均无法满足,若要满足使用要求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综合经济和工程性能考虑,倾斜螺旋群桩基础是更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螺旋桩 高桩承台 群桩基础 承载特性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Wave Force Model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Fatigue Loads of a Semi-Submersible Floating Wind Turbine
8
作者 HAN Yanqing LE Conghuan +1 位作者 zhang puyang XU Shengn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9-79,共11页
The selection of wave force models will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s.In this study,comparisons of wave force model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fatigue loads of a ... The selection of wave force models will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s.In this study,comparisons of wave force model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fatigue loads of a semi-submersible floating wind turbine(SFWT)were conducted.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employing the Morison equation(ME)with linear or second-order wave kinematics and potential flow theory(PFT)with first-or second-order wave forces.A comparison of regular waves,irregular waves,and coupled wind/waves analys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man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are relatively consistent.However,notable discrepancies are found in the 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s for platform heave,tower base bending moment,and tension in mooring lines.PFT models give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of heave but mor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in tower base bending moment than the ME models.In irregular wave analyses,low-frequency resonances were captured by PFT models with second-order difference-frequency terms,and high-frequency resonances were captured by the ME models or PFT models with second-order sum-frequency terms.These force models capture the response frequencies but do not reasonably predict the response amplitudes.The coupled wind/waves analyses showed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than the wave-only analyses.However,an important detail to note is that this satisfactory result is based on the overprediction of wind-induced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 wind turbine wave force model potential flow theory Morison equation second-order wave forces
下载PDF
Dynamic Coupling Analysis of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Float-over Method for Docking Case
9
作者 DING Hongyan QIN Licheng +2 位作者 zhang puyang SONG Zhengrong XIE Weiw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In this paper,the multi-body coupl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and an HYSY 229 barge were investigated.First,coupled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HYSY 229 barge and the semisubmersible plat... In this paper,the multi-body coupl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and an HYSY 229 barge were investigated.First,coupled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HYSY 229 barge and the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was performed.Relevant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retardation func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frequency-domain potential flow theory.The results of the hydrodynamic analysi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 findings,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the multifloating hydrodynamic coupling analysis,and key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solved for different water depths and the coupling effect.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the hydrodynamic influence was the largest in shallow waters when the coupling effect was considered.Furthermore,the coupled motion equation combined with viscous damping,fender system,and moor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and the hydrodynamics,floating body motion,an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ender system were analyzed.Motion analysis revealed good agreement among the surge,sway,and yaw motions of the two floating bodies.However,when the wave period reached 10 s,the motion of the two floating bodies showed severe shock,and a relative motion was also observed.Therefore,excessive constraints should be added between the two floating bodies during construction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The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 test results of the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and HYSY 229 barge at a water depth of 42 m and sea conditions of 0°,45°,and 90° were in good agreement,and the error was less than 5%.The maximum movement of the HYSY 229 barge reached 2.61 m in the sway direction,whereas that of the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was 2.11 m.During construction,excessive constraints should be added between the two floating bodies to limit their relative movement and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over method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coupling hydrodynamic fender system time-domain analysis
下载PDF
土质对三筒吸力桩导管架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浦阳 冯嘉成 +3 位作者 李响亮 张金福 乐丛欢 丁红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9-194,共6页
针对三筒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在粉砂质土、淤泥质土中的承载特性进行一系列的数值研究。选取不同厚度的粉砂质土和淤泥质土组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土质组合下基础单向的水平承载能力、破坏特性和吸力筒的临侧土压力进行分析。研... 针对三筒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在粉砂质土、淤泥质土中的承载特性进行一系列的数值研究。选取不同厚度的粉砂质土和淤泥质土组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土质组合下基础单向的水平承载能力、破坏特性和吸力筒的临侧土压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筒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在不同土质组合下的水平承载能力呈规律性的变化,且随粉砂质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结构承载力在吸力筒侧壁的粉砂质土厚度为3~6 m时表现出最大的增长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三筒导管架基础设计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吸力式筒型基础 承载力 粉砂质土 淤泥质土
原文传递
海上风电三筒导管架基础复合加载模式下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红岩 闫瑞洋 +2 位作者 张浦阳 甘毅 贺正兴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为了研究海上风电三筒导管架基础在海洋土中的承载性能,文章对其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进行了探究,绘制了两种不同长径比三筒导管架基础的三维承载能力包络面,对比了极限工况下两种基础法兰及导管架处的倾斜率。结果表明:一定范... 为了研究海上风电三筒导管架基础在海洋土中的承载性能,文章对其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破坏包络线进行了探究,绘制了两种不同长径比三筒导管架基础的三维承载能力包络面,对比了极限工况下两种基础法兰及导管架处的倾斜率。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竖向荷载提高了基础的水平及弯矩极限承载力;三吸力筒式导管架基础的承载性能要略优于三吸力桩式导管架基础,且两者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模式略有不同。总体而言,基础直径较大、筒高较小的三吸力筒导管架基础的承载性能要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载 海上风电 三筒导管架 筒型基础 承载性能
下载PDF
筒间距对四筒导管架基础在砂土中承载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乐丛欢 姜明涛 +3 位作者 任建宇 胡灏 张浦阳 丁红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38,共7页
导管架吸力筒基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目前对其承载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四筒导管架海上风力机基础,通过建立不同筒间距的四筒导管架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筒间距对导管架基础在砂土中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 导管架吸力筒基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目前对其承载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四筒导管架海上风力机基础,通过建立不同筒间距的四筒导管架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筒间距对导管架基础在砂土中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导管架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受筒间距变化的影响不大,而极限水平、抗弯以及抗扭承载力随筒间距的增大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基础 承载力 筒间距
原文传递
砂土中吸力式导管架基础沉贯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浦阳 马宇轩 +1 位作者 乐丛欢 丁红岩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共11页
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具备高承载力、高施工效率、高环境友好度、低造价等特点,使用其作为海上风电底部支撑结构有利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上述愿景的前提在于使筒型基础顺利安装以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此,在不同初始施加泵压下,对吸力式导... 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具备高承载力、高施工效率、高环境友好度、低造价等特点,使用其作为海上风电底部支撑结构有利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上述愿景的前提在于使筒型基础顺利安装以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此,在不同初始施加泵压下,对吸力式导管架的沉贯效率特征值、基础内外围渗流变化、筒裙端部土压力特点进行探究。通过抱桩器使吸力式导管架在吸力安装过程中仅具备竖向自由度,从而进行纯沉贯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泵压2 kPa时沉贯效率特征值最高;沉贯过程中基础外围渗流水压小于基础内围渗流水压;筒裙外侧所受土压要大于筒壁内侧所受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筒型基础 沉贯试验 沉贯效率特征值 渗流
下载PDF
黏土中海上风电三筒基础上拔阻力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浦阳 信连硕 +1 位作者 乐丛欢 丁红岩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通过数值仿真的方式对黏土中三筒导管架基础上拔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明确吸力筒直径与筒高对三筒基础上拔阻力曲线的影响与上拔过程中吸力筒所受摩擦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筒导管架上拔阻力随基础位移呈现快速升高后逐渐回落的特点;... 通过数值仿真的方式对黏土中三筒导管架基础上拔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明确吸力筒直径与筒高对三筒基础上拔阻力曲线的影响与上拔过程中吸力筒所受摩擦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筒导管架上拔阻力随基础位移呈现快速升高后逐渐回落的特点;最大上拔阻力随着吸力筒直径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最大上拔阻力对应的基础位移稳定在吸力筒筒高的2%左右;在上拔过程中,筒壁摩擦力从向上转为向下,吸力筒下部摩擦力与吸力筒外侧摩擦力都表现出了更快的响应速度;仅自重作用下基础吸力筒摩擦力分布与破土时刻吸力筒摩擦力分布规律相似、大小相近、方向相反;吸力筒内壁摩擦力相较于吸力筒外壁摩擦力沿圆周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筒导管架基础 上拔阻力 摩擦力 黏土 海上风电
下载PDF
海上风电机组嵌岩桩与砂土桩承载力对比分析
15
作者 张浦阳 熊粒超 +2 位作者 乐丛欢 董宏季 丁红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2023年第4期384-392,共9页
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嵌岩桩(RSP)和砂土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能力.试验使用磷石膏来模拟底部岩石,采用夯实法制作上层砂土.试验前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以确认土壤的均匀程度.采用圆锥负荷试验(CPT)评估土壤,确认所有试验分... 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嵌岩桩(RSP)和砂土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能力.试验使用磷石膏来模拟底部岩石,采用夯实法制作上层砂土.试验前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以确认土壤的均匀程度.采用圆锥负荷试验(CPT)评估土壤,确认所有试验分组的土壤条件相似,即土体性质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嵌岩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嵌岩桩和砂土桩的弯矩分布一致,桩身最大弯矩的位置在2~3倍桩径深度处,但嵌岩桩的最大弯矩位置比砂土桩深约1倍桩径(5 cm);当上层覆土较浅时,嵌岩桩的承载效果更显著,承载力相对于砂土桩增加约41%;由于岩石的挤压效应,嵌岩桩的横截面变形明显小于砂土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嵌岩桩 室内试验 承载力
下载PDF
砂土中加载角度对自升式海上风机安装船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16
作者 乐丛欢 王昕 +3 位作者 胡灏 任建宇 张浦阳 丁红岩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6期512-518,共7页
针对砂土中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问题,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水平加载角度下风机安装船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加载角度对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大;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缓... 针对砂土中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问题,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水平加载角度下风机安装船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加载角度对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大;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缓慢上升,当加载角度达到30°左右时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极限承载力达到最大,随即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大迅速下降。当加载角度为90°时风机安装船的水平承载力最小;桩靴底部的土压力变化明显大于顶部。当加载角度和船体不能保持垂直时,桩靴底部的土压变化趋于增大,离散程度也趋于增大,船体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风机安装船 加载角度 水平承载特性
下载PDF
流线型部位风阻制动板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高广军 张普阳 +3 位作者 商雯斐 邓赞 张洁 王家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08-3718,共11页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导致制动动能骤增、紧急制动距离延长的问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雷诺时均法(RANS)研究高速列车流线型部位增设风阻制动板对列车周围空气流动特性及气动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阻制动板能...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导致制动动能骤增、紧急制动距离延长的问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雷诺时均法(RANS)研究高速列车流线型部位增设风阻制动板对列车周围空气流动特性及气动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阻制动板能够显著改变高速列车周围流场,在制动板上游造成明显气流冲击并在其下游诱发强剪切分离流动,大幅度增加高速列车整车压差阻力。相比于等截面车身位置布置风阻制动板,在列车流线型部位布置风阻制动板能够有效减弱风阻制动板间的干涉效应。对于风阻制动板而言,处于气流直接冲击区域和存在高度梯度分布特性的风阻制动板受力相对较大,受板间干涉作用影响较大的风阻制动板受力相对较小。相比于原始无风阻制动高速列车,本文提出的风阻制动装置最高可将三车编组高速列车气动阻力提升约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流线型部位 风阻制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上风电三筒导管架基础下沉过程屈曲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业彬 张浦阳 +1 位作者 闫瑞洋 齐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4-510,共7页
针对筒型基础的径厚比、高径比、下沉深度以及初始缺陷属性对筒壁轴向以及周向屈曲特征的影响,建立单筒有限元模型和三筒导管架基础有限元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已有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筒型基础在下沉过程中周向屈曲值随下沉深度的... 针对筒型基础的径厚比、高径比、下沉深度以及初始缺陷属性对筒壁轴向以及周向屈曲特征的影响,建立单筒有限元模型和三筒导管架基础有限元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已有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筒型基础在下沉过程中周向屈曲值随下沉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且增加速率越来越大;筒型基础周向临界屈曲应力值随径厚比的增加不断减小,且径厚比对下沉后期周向屈曲负压值的影响最大;初始缺陷对基础周向屈曲值有显著影响,修正的美国海军试验水槽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基础下沉过程中的周向屈曲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力发电机 基础 屈曲 有限元 水下结构 下沉
原文传递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抗液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婧宜 张浦阳 +2 位作者 乐丛欢 丁红岩 齐晓亮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4期18-31,共14页
[目的]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张,近年来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筒型基础凭借其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成为海上风电基础的优选项。由于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海上风电基础的抗震性能是结构安全性中必须考虑... [目的]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张,近年来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筒型基础凭借其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成为海上风电基础的优选项。由于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海上风电基础的抗震性能是结构安全性中必须考虑的一环。筒型基础结构刚度较大,地震对结构自身产生破坏的概率较低,风电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失效主要是地基土的液化造成的。文章对砂土地基中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抗震性能展开研究。[方法]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筒型基础砂土地基的抗液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包括砂土地基中的4种筒型基础。4种筒型基础形式分别为单筒型基础、复合筒型基础、三筒型及四筒型导管架基础。[结果]试验获得了不同型式筒型基础的砂土地基超孔压比,阐明了筒型基础及其砂土地基的抗震机理。[结论]筒型基础可以通过上部结构的附加荷载效应和筒壁及分舱板的环箍效应削弱砂土的剪缩性,进而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将单筒型基础与复合筒型基础、三筒导管架基础与四筒导管架基础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复合筒型基础和四筒导管架基础在砂土地基中的抗震性能分别优于单筒型基础和三筒导管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型基础 液化 振动台试验 孔隙压力 地震响应
下载PDF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姿态特性分析
20
作者 赵智坤 王项南 +1 位作者 张浦阳 夏海南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一种最简单的振荡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但其安装成本高、生存能力较差。本文针对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姿态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其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姿态和发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介绍了点吸收波浪能发...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一种最简单的振荡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但其安装成本高、生存能力较差。本文针对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姿态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其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姿态和发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介绍了点吸收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我国南海海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划定波况范围,利用相似理论在实验室中模拟波浪参数,选定工况,建立模型,设计测量系统,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最后,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了发电装置的最佳发电周期、波高对装置发电功率的影响,装置姿态对发电功率的影响等。本文为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及测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模型试验 运动姿态 发电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