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t lake expansion has accelerate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1
作者 LI qingpeng LIU Wenhui +6 位作者 LIU Hairui ZHOU Guanghao SONG Xianteng LI qing LUO Bingnan SONG Bangxu zhang q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68-83,共16页
In recent years, lak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become more responsive to climate change. In September 2011, Zonag Lake in Hoh Xil experienced sudden drainage, the water eventually flowed into Yanhu Lake, whi... In recent years, lak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become more responsive to climate change. In September 2011, Zonag Lake in Hoh Xil experienced sudden drainage, the water eventually flowed into Yanhu Lake, which caused Yanhu Lake to continue to expand. The potential collapse of Yanhu Lake could directly threaten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the adjacent Qinghai-Tibet Highway, Qinghai-Tibet Railway.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expanding lakes on the surrounding permafrost, we selected Hoh Xil Yanhu Lak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ke expansion on permafrost degradation. Th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n the Yanhu Lake basin from October 2017 to December 2022 was inverted using Sentinel-1 satellite image data and 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 SAR) technology. Additionally, permafrost degradation from February 2007 and February 2010 was analyzed using 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phased array-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LOS PALSAR) satellite images 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afrost around Yanhu Lake experienced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Prior to the expansion of Yanhu Lake, the average annual deformation rate along the line of sight(LOS) direction was 6.7 mm/yr. After the expansion, the rate increased to 20.9 mm/yr.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maps of surface subsidence, Wudaoliang borehole geothermal data, meteorological data, Yanhu Lake surface area changes, and water level changes supports the assertion that the intensifie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could be attributed to lake expansion rather than the rising air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round Yanhu Lake could impact vit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he adjacent Qinghai-Tibet Highway and Qinghai-Tibet Rail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expansion SBAS-InSAR D-INSAR Permafrost deformat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原文传递
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2
作者 张琪 周琦忠 +6 位作者 孙超 施建斌 王博 侯琪 罗跃 冯学知 王国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9,共20页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碱、贫CaO、低Al_(2)O_(3)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及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Rb、Zr、Hf等元素,严重亏损Sr、Eu、Nb、Ta等元素,形成年龄为746.0~742.5 Ma。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是来自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而后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最终形成。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后碰撞伸展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的最初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新沂地区 新元古代 花岗片麻岩 岩石成因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Gd^(3+)、Mo^(6+)共掺杂BiVO_(4)颜料的制备及表征
3
作者 卫学玲 包维维 +3 位作者 邹祥宇 邓志峰 张琪 蒋鹏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炎热地区,将色彩艳丽的环境友好型高近红外反射颜料作为建筑外墙以及交通工具的外漆,可减少制冷所需要的空调能耗,可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离子掺杂是调和颜料的色彩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固相煅烧法制备... 在炎热地区,将色彩艳丽的环境友好型高近红外反射颜料作为建筑外墙以及交通工具的外漆,可减少制冷所需要的空调能耗,可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离子掺杂是调和颜料的色彩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固相煅烧法制备了钆离子和钼离子共掺杂的(Gd_(0.5)Mo)_(x)(BiV)_(1-x)O_(4)(x=0,0.1,0.2,0.3,0.4,0.5)近红外反射黄色颜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和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颜料样品的结构组成、反射特性、颜色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颜料样品为单斜白钨矿结构,Gd^(3+)和Mo^(6+)通过取代Bi^(3+)和V^(5+),成功进入BiVO4晶格.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样品颜色由暗黄向明黄转变,在700~2500 nm波段近红外反太阳光射率最高达到82.5%.所制备的颜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而,黄色(Gd_(0.5)Mo)_(x)(BiV)_(1-x)O_(4)可作为热反射隔热候选颜料用于建筑及交通工具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煅烧 共掺杂 近红外反射 环境友好 黄色颜料 太阳光反射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低钙应答V抗原人源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4
作者 张黎 郑滨洋 +5 位作者 张琪 吴海莲 潘红星 朱凤才 吴海生 周剑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筛选抗低钙应答V抗原(Lcr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析抗体基因特点,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功能。方法使用PCR方法从鼠疫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外周血细胞cDNA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ScFv噬菌体抗体文库。用L... 目的筛选抗低钙应答V抗原(Lcr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析抗体基因特点,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功能。方法使用PCR方法从鼠疫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外周血细胞cDNA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ScFv噬菌体抗体文库。用LcrV对文库进行富集筛选,将获得的抗体基因表达成人IgG1后,测定抗体与LcrV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保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鼠疫耶尔森菌人源ScFv抗体文库,库容量为7.54×10^(8)。抗体文库经LcrV筛选后获得了3株抗LcrV抗体,命名为RV-B4、RV-D1和RV-E8。3株抗体重链为VH1-46和VH3-30,轻链分别为VL1-51、VK3-20和VK1-39。3株抗体经ELISA及Western blot验证均与LcrV特异性结合,其与V抗原结合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2.1 nmol/L、1.24 nmol/L和42 nmol/L。RV-D1体外降低人THP-1分泌TNF-α,动物攻毒试验中未发现抗LcrV抗体的保护效果。结论从鼠疫疫苗免疫人群获得了靶向低钙应答V抗原的人源抗体,以结合抗体为主,不能有效阻断病菌感染。所获得的单抗为鼠疫免疫基础研究、鼠疫诊断应用提供了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低钙应答V抗原 噬菌体展示 重组抗体 保护效果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网工程绿色建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
作者 张琦 姜雪 +2 位作者 张鸥 张爽莹 刘松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现有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客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研究影响电网工程设计、施工与交付等环节的重要绿色评价因子,构建了多层次的绿色建造评价...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现有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客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研究影响电网工程设计、施工与交付等环节的重要绿色评价因子,构建了多层次的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同时选取电网工程案例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及不断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绿色建造 灰色系统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多层次 绿色评分
下载PDF
明胶/氧化纳米纤维素高弹性模量高孔隙皮肤支架的3D打印工艺
6
作者 许晓东 周骥平 +3 位作者 张琦 冯辰 朱勉顺 史宏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背景:在采用主动修复治疗手段应对皮肤创伤时,需要使用组织工程技术生成新的组织来代替坏死组织,皮肤支架在创伤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皮肤支架需要呈现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三维多孔结构,以满足细胞增殖分裂的需求,而目前使用的... 背景:在采用主动修复治疗手段应对皮肤创伤时,需要使用组织工程技术生成新的组织来代替坏死组织,皮肤支架在创伤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皮肤支架需要呈现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三维多孔结构,以满足细胞增殖分裂的需求,而目前使用的明胶基生物材料力学强度弱,无法达到皮肤支架的使用要求。目的:针对明胶/氧化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制备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时使用的3D打印工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皮肤支架的孔隙率与其力学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葎草中提取10%浓度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再与5%的明胶复合得到明胶/氧化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检测明胶与明胶/氧化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以明胶/氧化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为基材,采用3D打印挤压成型方法制备皮肤支架,通过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流变特性测试确定挤压成型工艺参数(填充间隙1.5-2.5 mm,0.1 mm均布;气压160-200 kPa),并以此制备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皮肤支架。对皮肤支架进行了抗压性能的测试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对比,论证了支架打印时的填充间隙与支架孔隙率及力学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实验得出,加入10%浓度的氧化纳米纤维素晶须使5%明胶的弹性模量度提升了8.84倍;在气压160 kPa下挤出成型可以得到1 mm直径的丝状凝胶,此时填充间隙从1.5 mm增大到2.5 mm会使支架的理论孔隙率从33%上升到60%,但抗压强度从230000 Pa降低到95000 Pa;②结果显示,使用2 mm填充间隙制备得到了理论孔隙率为50%、弹性模量160000 Pa的皮肤支架,该支架具有清晰的三维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支架 弹性模量 孔隙率 3D打印 填充间隙 氧化纳米纤维素 复合凝胶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胸腔镜术后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列线图模型
7
作者 陈岩 李珊 +2 位作者 张琦 刘扬 石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的CDH患儿90例,男62例,女28例,手术时日龄<28 d。根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与...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的CDH患儿90例,男62例,女28例,手术时日龄<28 d。根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差异性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预测因子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H胸腔镜术后30d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后30 d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Bootstrap法、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以及决策能力。结果有28例(31%)CDH患儿在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后30 d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诊断时间≤25周、低体重儿、术前高频振荡通气(HFOV)、术前氧合指数(OI)增加、开腹手术、肝脏疝入胸腔是CDH患儿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DH患儿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AUC为0.959(95%CI 0.9107~1.0000),当截断值为0.361时,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1.9%,约登指数为0.848,C-index为0.917,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为0.01~1.00,其净收益率>0,且均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产前诊断时间≤25周、低体重儿、术前HFOV、术前OI增加、开腹手术、肝脏疝入胸腔为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胸腔镜手术 预后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校准度
下载PDF
SHP-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武雪亮 樊建春 +7 位作者 郭飞 张琦 薛军 王西墨 孙光源 刘建玲 韩磊 高树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SHP-2是决定TAMs功能的一个关键酶,但是由于其功能多变,在不同的实体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HP-2在TAMs功能及在相关实体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
9
作者 魏迎春 张琦 +5 位作者 刘子亮 李彪 谢天成 任金伟 王安民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8-1500,共13页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粉运移、沉积的动态规律;通过裂隙中煤粉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堵时间和流速对裂隙中沉积煤粉解堵面积的影响,揭示了煤粉启动、解堵的动态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粉颗粒在裂隙不同方向和位置聚集状态不同,裂隙喉道由入口向垂直主运移方向的两端及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减少,支路通道沿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增加。裂隙喉道、支路通道和主路通道处煤粉沉积的形态分别呈鹰嘴状、层状和流线型,其原因是裂隙不同位置对含煤粉流体的阻力不同,导致煤粉在不同位置的沉积形态不同。在相同流速下,随解堵时间增长,煤粉解堵效果越好,但前期解堵面积大,后期解堵面积小,裂隙喉道处煤粉解堵效果明显优于支路通道,其原因是松散、易于解堵的煤粉颗粒会被首先解堵,随时间进行,剩余未被解堵的煤粉颗粒需要更大的启动流速。流速越大,裂隙喉道处和支路通道处的煤粉解堵面积越大,其原因是提升流速能增强煤粉颗粒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粉运移 煤粉解堵 可视化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信息化测震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邹立晔 梁姗姗 +9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李杰飞 李旭茂 徐长文 刘敬光 张琪 徐志国 朱洪 舒国旭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测震台网 数据管理与服务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老化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铁死亡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张琦 赵磊 左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老化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5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老化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5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同时,中药组灌服六味地黄汤[6.75 g/(kg·d)],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 wk。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SLC7A11、GSH、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表达增高(P<0.05),GSH、SLC7A11、GPX4表达降低(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SH、SLC7A11、GPX4表达增高(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发挥延缓视网膜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衰老 视网膜 铁蛋白 铁死亡
下载PDF
ABPBI/SPEEK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张琪 陆婕妤 +1 位作者 钟璟 郭向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聚(2,5-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ABPBI/SPEEK)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考察了SPEEK的掺入对ABPBI/SPEEK质子交换复合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PBI膜和ABPBI/SPEEK复合膜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随着SPEEK的掺...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聚(2,5-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ABPBI/SPEEK)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考察了SPEEK的掺入对ABPBI/SPEEK质子交换复合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PBI膜和ABPBI/SPEEK复合膜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随着SPEEK的掺入,ABPBI/SPEEK复合膜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机械性能,ABPBI/SPEEK(20%)复合膜在芬顿试剂中96 h后的质量损失为0.84%,其拉伸强度为120.51 MPa,相较于Nafion 117膜明显提高;ABPBI/SPEEK(20%)复合膜的酸掺杂率为186.68%,该膜在160℃、0%RH时的质子电导率为3.4 mS/cm,约为ABPBI膜的1.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 5-苯并咪唑) 磺化聚醚醚酮 质子交换膜 高温 质子电导率
原文传递
星下点观测的星载卫星导航反射信号海面风矢量极大似然估计
13
作者 王峰 李建强 +2 位作者 张国栋 张琦 杨东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1427,共10页
该文针对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计(GNSS-R)镜面反射信号对海面风向不敏感导致海面风向反演难问题,分析非镜向海面散射信号特征,提出星下点非镜向观测模式,定义该模式下海面风矢量敏感特征观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星载GNSS-R海面风矢量... 该文针对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计(GNSS-R)镜面反射信号对海面风向不敏感导致海面风向反演难问题,分析非镜向海面散射信号特征,提出星下点非镜向观测模式,定义该模式下海面风矢量敏感特征观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星载GNSS-R海面风矢量极大似然估计(MLE)反演算法直接利用两颗及以上导航卫星的星下点非镜向散射信号进行海面风矢量的反演,并提出风矢量搜索算法提高反演效率。通过搭建星载GNSS-R仿真平台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评估算法性能。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直接利用非镜向独立观测模式下的多颗导航卫星散射信号反演得到海面风速和风向;多星观测可消除观测几何导致的模糊解从而将海风风向4个模糊解降至2个模糊解,但无法消除海浪谱的对称性导致的海面风向模糊解。在2~25 m/s的风速内,当信噪比(SNR)大于11 dB时,3星观测的风速均方根误差(RMSE)优于2 m/s,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计 极大似然估计 海面风矢量 遥感
下载PDF
基于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的康复科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
作者 鄢茵 管细红 +3 位作者 童华章 张琪 冯珍 李立群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的康复科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风险指标体系,为预防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制定出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稿,并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 目的构建科学的康复科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风险指标体系,为预防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制定出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稿,并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94.1%,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4、0.9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58和0.534(均P<0.001),最终形成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60项。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指引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鼻饲患者风险性评估 德尔菲 专家函询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蒲鹏 李晨露 +2 位作者 张琪 吴发兴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良好。该方法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在5.75×10^(7)~5.75×10^(3)copies/μL时与Ct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5.75×10^(1)copies/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收集的132份样品进行检测,与常规PCR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6.21%,可为BC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协同降噪与IGWO-SVR的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
16
作者 苏谦 张棋 +2 位作者 张宗宇 牛云彬 陈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山岭重丘区重载铁路运营安全。为克服实测沉降数据掺杂随机噪声、现有预测模型适用性差的不足,提出基于协同降噪算法与IGWO-SVR模型的沉降预测方法。运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与小波包变换法(WPT)对含噪沉... 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山岭重丘区重载铁路运营安全。为克服实测沉降数据掺杂随机噪声、现有预测模型适用性差的不足,提出基于协同降噪算法与IGWO-SVR模型的沉降预测方法。运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与小波包变换法(WPT)对含噪沉降数据进行协同降噪处理;提出基于佳点集初始化均布、非线性收敛控制与自身历史最优记忆位置更新的改进灰狼优化(IGWO)算法,并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构建IGWO-SVR沉降预测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大准铁路工点及现有文献研究成果,验证IGWO-SVR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协同降噪法可有效消除原数据中噪声项的干扰波动;在小样本数据集上,IGWO-SVR模型较传统沉降预测模型与现有文献所述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研究成果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高填方路基 沉降预测 协同降噪 改进灰狼优化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鱼骨型分支井SAGD分支形态优化及采出程度变化规律
17
作者 周志军 张祺 +2 位作者 衣犀 唐佳琦 张国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风城油田低物性段普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鱼骨型分支井SAGD通过分支深入储集层可改善常规SAGD蒸汽腔扩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达到最佳开采效果,有必要对鱼骨型分支井SAGD的分支形态进行优化,并掌握影响采出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此,利用... 风城油田低物性段普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鱼骨型分支井SAGD通过分支深入储集层可改善常规SAGD蒸汽腔扩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达到最佳开采效果,有必要对鱼骨型分支井SAGD的分支形态进行优化,并掌握影响采出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此,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及正交实验设计的手段,确定分支参数对提高采出程度具有敏感性,并优化分支参数,分析不同储层物性下分支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风城油田,该研究区块的最佳井型部署方案为:分支长度为120 m、分支数量为4条、分支角度为75°、分支异侧为非对称分布、分支间距为100 m。通过研究可知,各分支参数的影响权重以储层渗透率2.0 D为明显的分界点:当储层渗透率小于2.0 D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分支长度、分支数量;储层渗透率为2.0 D时,分支角度、分支间距的作用开始变强。研究成果对风城油田SAGD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型分支井SAGD 分支形态优化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风城油田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砂岩型铀矿样品中痕量镉
18
作者 张良圣 常阳 +5 位作者 谢灵扬 赵国英 张琪 张建新 梁潇 张彦辉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砂岩型铀矿样品中,被测元素镉含量较低,每个质量丰度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质谱干扰,而且各干扰元素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准确测量痕量镉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准确测量砂岩型铀矿样品中镉的含量,需要克服... 在砂岩型铀矿样品中,被测元素镉含量较低,每个质量丰度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质谱干扰,而且各干扰元素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准确测量痕量镉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准确测量砂岩型铀矿样品中镉的含量,需要克服样品中不同类型的质谱干扰。采用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被测镉元素气化后进入质谱仪中进行测量,可以有效解决测量元素镉的质谱干扰问题,同时提高了元素镉的灵敏度。建立了微波消解样品,连续流动注射进样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准确测定砂岩型铀矿样品中痕量镉的方法。以盐酸溶液为介质,加入硫脲、亚铁氰化钾掩蔽剂溶液,以磷酸氢二铵、锶离子为增敏剂,优化了介质选择及浓度、硼氢化钾浓度、镉增敏剂的选择与用量等条件,并且有效解决了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研究表明:建立的连续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砂岩型铀矿样品中痕量镉的方法,具有检出限低,正确度高,精密度好和适用范围宽等特点。方法检出限为0.001µg·g^(-1),精密度优于8.80%(以多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痕量镉 氢化物发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质谱干扰
下载PDF
基于赛教融合的智能交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19
作者 徐国艳 蔡捍 +1 位作者 张奇 张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1,221,共6页
结合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百度智慧交通创意组竞赛项目,设计智能交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从竞赛内容凝练与课程知识点结合的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实现赛教资源融合和赛教一体化实践平台共享。设计的实验教学项目融合了图像处理、数据分... 结合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百度智慧交通创意组竞赛项目,设计智能交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从竞赛内容凝练与课程知识点结合的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实现赛教资源融合和赛教一体化实践平台共享。设计的实验教学项目融合了图像处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车硬件平台等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集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建立与智能车平台部署等实践环节。学生从编写简单程序开始,不断提高,到构建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智能车自动巡航控制实验。将竞赛任务具有挑战性和对抗性的特点融入课程教学,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深度学习 数据处理 智能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的脊柱椎弓根螺钉自动规划研究
20
作者 赵经纬 张蕴显 +4 位作者 施崭 张琦 杨智 刘波 何达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目的:针对骨科手术机器人螺钉手工规划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基于CT的脊柱椎弓根螺钉自动、高效、高质量规划。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标注分割和螺钉的CT图像进行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实现脊柱椎弓根螺钉的自动规划;本实验使用44例腰... 目的:针对骨科手术机器人螺钉手工规划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基于CT的脊柱椎弓根螺钉自动、高效、高质量规划。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标注分割和螺钉的CT图像进行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实现脊柱椎弓根螺钉的自动规划;本实验使用44例腰椎CT共440枚螺钉作为训练集,使用11例CT生成110枚螺钉作为测试集,以手工规划作为对照组,通过盲法专家评价评估螺钉规划效果,并通过记录规划时间评估规划效率。结果:该自动规划方法生成的螺钉规划临床可用率为95.4%,自动规划时间与平均手工规划时间分别为68.8 s和177.6 s。结论:该自动规划方法可初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脊柱椎弓根螺钉自动规划,但仍需临床医生监督复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骨科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AI辅助诊疗 手术自动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