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对土壤氨氮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孔祥科 李义 +4 位作者 王平 韩占涛 刘圣华 张兆吉 王妍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6-1685,共10页
【研究目的】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Ⅲ)、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_(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_(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 【研究目的】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Ⅲ)、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_(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_(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响下土壤中NH_(4)^(+)−N向NO_(3)^(−)−N的转化规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组分对土壤中NH_(4)^(+)−N硝化过程的抑制程度排序为:Cr(Ⅲ)>盐分>有机质。外源Cr(Ⅲ)进入对土壤中NH_(4)^(+)−N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主要影响硝化作用的启动时间和降低硝化速率。随着土壤中Cr(Ⅲ)含量由100 mg/kg增加到250 mg/kg,培养90 d后NH_(4)^(+)−N的转化量由94.23%降低到19.38%。高浓度Cr(Ⅲ)和盐分在污染初期对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土壤老化过程中Cr(Ⅲ)生物有效性降低及微生物适应性增强,不同污染特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逐渐趋同,硝化功能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和Nitrosospira)丰度增加明显。【结论】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制革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因子是Cr(Ⅲ)(R^(2)=0.53,P<0.01)、NH_(4)^(+)−N(R^(2)=0.59,P<0.005)和NO_(3)^(−)−N(R^(2)=0.5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Cr(Ⅲ) 氨氮 硝化作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张兆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所需关键技术、软件平台,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了典型文物的知识图谱构建,对文物知识图谱在“语义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唐蕃古道相关事、物的复杂关联,充分挖掘、展示和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同时也为唐蕃古道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古道 文物 知识图谱 构建
下载PDF
华北平原制革废水Cr(Ⅲ)和氨氮在典型包气带中迁移模拟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庞雅婕 李春辉 +2 位作者 韩占涛 张兆吉 孔祥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0-1289,共10页
【研究目的】为探明制革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铬(Cr(Ⅲ))和氨氮(NH_(4)^(+)–N)在华北平原典型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评价其可能产生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方法】采用土柱淋滤实验研究Cr(Ⅲ)和NH_(4)^(+)–N在典型粉土中的吸附和... 【研究目的】为探明制革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铬(Cr(Ⅲ))和氨氮(NH_(4)^(+)–N)在华北平原典型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评价其可能产生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方法】采用土柱淋滤实验研究Cr(Ⅲ)和NH_(4)^(+)–N在典型粉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转化特征,结合Hydrus–1D建立的包气带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深0.5 m渗坑中NH_(4)^(+)–N连续入渗状态下通过包气带到达地下水面所需时间及不同深度浓度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在3 cm定水头,污染液(Cr(Ⅲ)20 mg/L,NH_(4)^(+)–N 250 mg/L)定浓度持续淋滤120 d的情况下,Cr(Ⅲ)在土柱中垂向迁移距离小于10 cm,且以残渣态(73%)为主,未检出Cr(VI)。NH_(4)^(+)–N则迁移能力较强,淋滤40 d后即穿透50 cm厚粉土柱。在高含盐量(电导率为10.08 ms/cm)条件下,NH_(4)^(+)–N在粉土中的迁移主要受吸附作用控制,土-水分配系数为25.87 L/kg,未发生硝化作用。持续淋滤150 d时NH_(4)^(+)–N迁移至地下水面(18 m埋深)且浓度超过Ⅲ类地下水质量标准(0.5 mg/L,GB/T 14848–2017),在223 d完全穿透包气带,严重污染地下水。【结论】高含盐量制革废水中Cr(Ⅲ)在粉土中迁移能力较弱,且难以被氧化为Cr(Ⅵ),对地下水威胁较小。NH_(4)^(+)–N则随水流快速迁移至地下水面,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氨氮 包气带 迁移 Hydrus–1D 制革废水 华北平原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数智赋能视域下西藏高校档案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4
作者 张兆基 侯希文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98,102,共5页
西藏高校档案学一流专业应对数智时代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的挑战,以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行业规划、标准、要求为支撑,对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行业特色发展需求,探索创新,通过数智赋能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 西藏高校档案学一流专业应对数智时代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的挑战,以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行业规划、标准、要求为支撑,对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行业特色发展需求,探索创新,通过数智赋能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和课程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档案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着力提升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西藏档案学专业教育和档案事业的崛起与变革蓄力,推动西藏档案领域数字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西藏高校 档案学 一流专业 师资队伍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数智化
下载PDF
针对双选择性衰落信道的联合期望传播与高斯近似迭代均衡算法
5
作者 卜宪宪 刘国汉 +1 位作者 张昭基 李颖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针对双选择性衰落信道,为提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联合期望传播与高斯近似的迭代均衡算法。该算法借鉴高斯近似的思想,将接收信号中由多径传播效应导致的符号间串扰近似为高斯分布随机变量,进而计算数据比特的对数似然比信息,... 针对双选择性衰落信道,为提升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联合期望传播与高斯近似的迭代均衡算法。该算法借鉴高斯近似的思想,将接收信号中由多径传播效应导致的符号间串扰近似为高斯分布随机变量,进而计算数据比特的对数似然比信息,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译码器与均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斯近似的准确性并改善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创新性地利用期望传播的处理准则对译码器输出的后验信息进行去相关处理。仿真结果显示,期望传播处理准则可以显著改善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和均衡的准确性,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和NDDE等经典均衡算法相比,所提出的联合期望传播与高斯近似的迭代均衡算法可以获得1~1.5 dB的性能增益,有效提升了双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选择性衰落信道 期望传播 迭代均衡 信息传递 去相关处理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建模与脆性正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钊基 王国伟 邹冠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45-446,共2页
煤层气储层煤岩具有定的脆性,容易出现裂缝和破碎,这对于煤层气的开采和生产会产生定的影响和挑战。同时,煤层气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实现煤层气的开采依赖于对煤层气储层的水力压裂,脆性是水力压裂至关重要的指标。脆性是岩层的种属... 煤层气储层煤岩具有定的脆性,容易出现裂缝和破碎,这对于煤层气的开采和生产会产生定的影响和挑战。同时,煤层气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实现煤层气的开采依赖于对煤层气储层的水力压裂,脆性是水力压裂至关重要的指标。脆性是岩层的种属性,大量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表征评价岩石的脆性,有基于岩石强度、硬度、压痕、破裂面、应力—应变、矿物组分和力学参数等多种脆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 煤层气 建模
下载PDF
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回补的水化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夏 孟素花 +3 位作者 崔向向 张学庆 张兆吉 费宇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9-636,共8页
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为缓解滹沱河超采区水资源矛盾,2018年开始实施了河道回补工程,回补水源为黄壁庄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为了研究回补后地下水化学效应变化,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水... 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为缓解滹沱河超采区水资源矛盾,2018年开始实施了河道回补工程,回补水源为黄壁庄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为了研究回补后地下水化学效应变化,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学和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开展了现场动态监测、地下水化学检测工作.结果表明:①实施滹沱河补水后地下水位上升显著,滹沱河沿线地下水位平均回升5.83 m;2019年较2015年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5.93 m,地下水漏斗形状发生改变,地下水向漏斗中心汇集已不明显.②滹沱河多年受上游高硫酸盐水源补给的影响,滹沱河沿岸分布HCO 3·SO 4-Ca·Mg型地下水,并在HCO 3·SO 4-Ca·Mg型水两侧形成了条带状的HCO 3·SO 4·Cl-Ca·Mg型水.与2015年相比,2019年HCO 3-Ca·Mg型水的面积减少了20.6%,HCO 3·SO 4·Cl-Ca·Mg型水和HCO 3·SO 4-Ca·Mg型水的面积增加了13.6%.③河道补给有效缓解了地下水环境恶化,区域地下水中硫酸盐平均含量基本持平,氯化物浓度、TDS(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总硬度呈下降趋势;受上游黄壁庄水库补水影响,滹沱河沿岸附近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浓度升高,高浓度的硫酸盐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石津灌渠及黄壁庄水库副坝附近,随着补水的不断推进,水位持续回升,在水动力作用下,其有向下游扩散的趋势.研究显示,科学合理地选择补水水源与回补方式是减缓该地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及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超采区 地下水回补 水位变化 水化学 硫酸盐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的地下水铬污染健康风险动态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敦宇 武超 +4 位作者 杨帆 靳潇锐 吴国庆 张兆吉 费宇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6,137,共7页
在考虑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动态评价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空间变异对数值模拟影响较大的随机参数,运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中的蒙特... 在考虑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动态评价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空间变异对数值模拟影响较大的随机参数,运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中的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得到敏感点污染物任意时刻的概率浓度分布特征,进而选取50%和95%分位点分别代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预测敏感点健康风险历时变化特征。以石家庄市藁城区某铬化工污染场地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敏感点初始时健康风险值为0.81,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污染羽运移1a后,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下,风险值分别为1.28、1.52,均大于1,即存在非致癌风险,随后逐渐增大,正常情况下,直到第13年才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说明敏感点未来一段时间都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理论 灵敏度分析 地下水铬污染 健康风险
下载PDF
结合多特征融合和极限学习机的红外图像目标分类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鹏翔 张兆基 杨怀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501,共6页
针对红外图像目标分类问题,提出了结合多特征融合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以及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 针对红外图像目标分类问题,提出了结合多特征融合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以及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三类特征分别描述红外图像中目标的像素分布、局部纹理以及特征点信息。三类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红外图像目标特性,因此具有互为补充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对三类特征进行融合处理,获得统一的特征矢量。融合后的特征不仅继承了原始三类特征的鉴别特性,还有效去除了冗余信息。分类过程中,采用极限学习机作为基础分类器对融合特征矢量进行分类。极限学习机具有参数少、效率高、精度高和稳健性强等显著特点,有利于提高红外目标分类的整体性能。因此,所提出的方法通过结合多特征和极限学习机的优势综合提升了目标识别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四类飞机目标的红外图像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性能测试。根据与现有几类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目标分类 多特征融合 极限学习机
原文传递
Groundwater Flow Si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China 被引量:10
10
作者 SHAO Jingli LI Ling +1 位作者 CUI Yali zhang zhaoj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43-253,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3D groundwater flow modelling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First, the North China Plai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aquifers vertically through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3D groundwater flow modelling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First, the North China Plai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aquifers vertically through a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Groundwater model software GMS was used for modeling to divide the area of simulation into a regular network of 164 rows and 148 lines. This model was verified through fitting of the observed and the simulated groundwater flow fields at deep and shallow layer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hydrographs at 64 typical observation wells. Furthermore, water budget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during the simulation period (2002-2003). Results of the established groundwater flow model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groundwater recharge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991 to 2003 was 256.68x10s m3/yr with safe yield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up to 213.49x10s m3/yr, in which safe yield of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that of deep groundwater was up to 191.65x10s m3/yr and 22.64x10s m~/yr respectively. Finally, this model was integrated with proposal for groundwater withdrawal in the study area after commencement of water supply by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iming to predict the changing trend of groundwater regime. As indicated by prediction results,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hich is favorable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existing depression cone, w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lleviation of short supply of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s well as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model groundwater recharge safe yield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Project North China Plain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th),2008 被引量:1
11
作者 zhang Fawang zhang zhaoji +2 位作者 HAN Zhantao SUN Jianping XIAO Guo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26-833,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h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Characteristics of 10 barrier lak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h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Characteristics of 10 barrier lak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procedure and methods for barrier lake treatment were brought forward. The dams of the barrier lakes 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classes: block rock in the south and loose deposit in the north. All the barrier dams were stable at the time of investigation, but water drainage channel needed to be constructed and to be protected from blockage or collapse. After the rain season of 2008, some dams needed to be consolidated, and change the barrier lakes to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barrier lak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启动策略及其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瑞丽 王晓君 +3 位作者 吴俊斌 郭焱 张召基 陈少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41-3350,共10页
为探讨种泥投加及氮负荷提升方式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启动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取先普通活性污泥驯化后再接种anammox种泥的方式启动anammox工艺。结果表明在活性迟滞阶段投加anammox菌... 为探讨种泥投加及氮负荷提升方式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启动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取先普通活性污泥驯化后再接种anammox种泥的方式启动anammox工艺。结果表明在活性迟滞阶段投加anammox菌种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并增加氮负荷的方式可以避免直接提高进水氮浓度导致的基质毒性抑制,有利于达到更高的总氮去除负荷。稳定运行时反应器的氮去除负荷达0.51 kg·(m3·d)-1,anammox菌基因丰度为4.92×109copies·g-1(以VSS计),占细菌总数的2.70%。启动阶段,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检测到浮霉菌门中4个anammox菌属,以Candidatus Jettenia和Candidatus Kuenenia为主要anammox菌属。在接种污泥处于活性迟滞阶段时,结合提高进水氮浓度、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投加anammox菌种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anammox) 生物脱氮 微生物特性 快速启动
原文传递
由anammox转为CANON工艺的调控策略及微生物响应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文龙 杨瑞丽 +3 位作者 王晓君 张召基 吴俊斌 陈少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88-2501,共14页
为探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启动和高负荷运行过程中微生物响应特性并确定有效的调控策略,基于已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系统,通过调控D... 为探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启动和高负荷运行过程中微生物响应特性并确定有效的调控策略,基于已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系统,通过调控DO、pH和游离氨,并采取逐渐降低NO_(2)^(-)-N和提升NH_(4)^(+)-N的质量浓度的方式将其转为CANON工艺。结果表明:以10~20 mg·L^(−1)的游离氨为参考因素,调控DO为0.2~0.5 mg·L^(−1)、pH为7.0~7.2,可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增殖,稳步提升氨氧化速率和氮去除速率(分别约为0.98 kg·(m^(3)·d)^(−1)和1.67 kg·(m^(3)·d)^(−1)),顺利启动CANON工艺;anammox和亚硝化途径对NH_(4)^(+)-N的转化比最终稳定在0.73左右;高质量浓度(>1800 mg·L^(−1))的氨氮会促使anammox菌基因丰度增加,而使氨氧化菌基因丰度降低;anammox菌在CANON启动前期和高负荷条件下分别以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Brocadia为优势菌属,而SM1A02作为可能的anammox菌属同氨氧化菌属Nitrosomona在启动过程中始终为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氨氮转化路径 游离氨 微生物特性 氮去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