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阳市茶叶中铅元素检测及风险评估
1
作者 梁少茹 党永超 +4 位作者 赵丰华 蒋双丰 郑杰 付群英 王晓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为探究工艺、原料与茶叶中铅含量的关系以及信阳市茶叶中铅含量的安全程度,采集2013—2020年的193个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模型来评价从茶叶中摄入铅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193个信阳市... 为探究工艺、原料与茶叶中铅含量的关系以及信阳市茶叶中铅含量的安全程度,采集2013—2020年的193个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模型来评价从茶叶中摄入铅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193个信阳市茶叶样品中,重金属铅的检出率为78.76%,所有样品中铅含量为0~4.98 mg/kg,铅平均含量为0.62 mg/kg,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所有检测样品铅均未超标。信阳红茶中铅的检出率高于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铅含量、单芽茶和一芽一二叶茶中铅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成年男、女及儿童饮用信阳市茶叶时铅的目标危险系数分别为0~0.2358、0~0.2806、0~0.5407,即信阳市茶叶中的铅不会引起明显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信阳市
下载PDF
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
2
作者 梁少茹 赵丰华 +3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付群英 党永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为探究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于2021年8月、9月进行2次田间药效试验,选用常用农药30%唑虫酰胺悬浮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作为对照,对四唑虫酰... 为探究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于2021年8月、9月进行2次田间药效试验,选用常用农药30%唑虫酰胺悬浮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作为对照,对四唑虫酰胺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3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4.29%~89.44%、69.40%~78.69%;喷施农药后7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94.81%~97.71%、86.28%~94.36%;喷施农药后14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4.82%~87.89%、80.14%~85.40%;在8月、9月3龄以内幼虫占比分别为90.74%、32.55%的条件下,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性均优于对照药剂唑虫酰胺、虫螨腈、联苯菊酯,且8月防治效果明显高于9月。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茶园灰茶尺蠖,浓度为90~150 mL/hm2对茶树生长安全。在灰茶尺蠖幼虫3龄内采取喷药措施防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唑虫酰胺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氦气资源评价相关问题认识与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玉宏 李济远 +2 位作者 周俊林 赵峰华 徐聃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3-373,共11页
氦气是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全球供应短缺,中国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其重要性逐步得到相关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为了认识氦气成藏的特殊性,总结氦气资源调查评价方法,指导氦气调查工作,基于长期氦气资源评价工作经验和认识,对氦气成藏... 氦气是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全球供应短缺,中国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其重要性逐步得到相关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为了认识氦气成藏的特殊性,总结氦气资源调查评价方法,指导氦气调查工作,基于长期氦气资源评价工作经验和认识,对氦气成藏特征、调查评价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氦气属典型的“弱源气”,以溶解态或伴生气形式混储于天然气藏中,氦气与天然气成藏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是认识氦气成藏规律、有效开展氦气调查评价的关键;有效氦源、高效运移通道(断裂、不整合)和适度的载体气藏是氦气富集成藏的基本条件;地质、物化探综合评价有利区,氦气气测录井标定富集层段,是有效的调查方法。根据氦气成藏特殊性及中国氦气资源调查现状,认为中国氦气资源前景良好。低品位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实现短期提升氦气资源保障水平的现实途径,加强(天然)气-氦兼探、寻找富氦天然气是中长期提高中国氦气资源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展国际合作和建立战略储备体系是氦气资源多元保障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天然气 调查评价 氦源 成藏 关联性与差异性 工业利用 资源保障
下载PDF
肾益康胶囊辅助甲泼尼松、他克莫司治疗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肾功能、炎性因子、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4
作者 张勇慧 赵凤华 +1 位作者 孙丹丹 赵世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目的:研究益康胶囊辅助甲泼尼松、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IMN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肾益康胶囊组(n=41)。常规... 目的:研究益康胶囊辅助甲泼尼松、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IMN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肾益康胶囊组(n=41)。常规药物组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肾益康胶囊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口服肾益康胶囊辅助治疗。治疗6 m后,评估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6 m后,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尿酶动力法检测血清尿素氮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的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相关指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IL-31水平;采取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反应时间、凝血时间、凝固角、凝血指数等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结果:治疗6 m后,肾益康胶囊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肾益康胶囊组血清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TNF-α、TGF-β、IL-8、IL31、凝固角、凝血指数低于常规药物组,反应时间、凝血时间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肾益康胶囊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肾益康胶囊辅助甲泼尼松、他克莫司治疗IMN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机体的肾功能,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缓解机体的高凝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益康胶囊 特发性膜性肾病 疗效 血栓栓塞
下载PDF
降钙素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凤华 李燕妮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治疗的178例肺炎患儿...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治疗的17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细菌性肺炎77例,B组非细菌性肺炎101例,B组又分为病毒性肺炎45例(B1组)及支原体肺炎56例(B2组)。治疗前检测各组患儿的PCT、D-D、PLT、PDW、MPV和P-LCR。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PCT、D-D、PLT、MPV、P-LCR五个指标单独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效能。结果 A组患儿的PCT、D-D、PLT、MPV、P-LCR水平分别为(1.316±0.847) ng/mL、(1.258±0.802) mg/L、(404.88±61.271)×10^9/L、(9.469±0.834) fL、(20.475±5.321)%,B1组分别为(0.396±0.251) ng/mL、(0.649±0.325) mg/L、(295.33±59.901)×10^9/L、(9.011±0.713) fL、(15.056±4.916)%,B2组分别为(0.368±0.248) ng/mL、(0.624±0.323) mg/L、(311.04±74.818)×10^9/L、(9.036±0.709) fL、(17.111±5.419)%,A组均高于B1、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1与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B2组患儿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效能:PCT、D-D、PLT、MPV、P-LC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769、0.848、0.704、0.731,均介于0.7~0.9 (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0.817、0.662、0.766、0.686、0.780,特异性分别为0.890、0.823、0.802、0.614、0.584。其中PCT的AUC最大,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结论 PCT、D-D、PLT、MPV、P-LCR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其中PCT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血小板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凤华 谢坚 胡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36例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CT检查,分析其病灶CT表现特点。结果36例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中曲霉菌、白色念珠...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36例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CT检查,分析其病灶CT表现特点。结果36例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中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菌、隐球菌、毛霉菌感染者分别为14例、10例、6例、3例、3例。CT表现:(1)曲霉菌感染:病灶呈结节样实变,多见于胸膜下,且以多发、散在、多形态、双侧肺部病变为主,晕征、空气新月征多见,部分可见支气管血管束、胸膜粘连;(2)白色念珠菌感染:病灶呈结节样、斑片状、片状样、索条状实变、磨玻璃样密度或粟粒样且多并存,以多发、双侧肺部病变为主,少数可见晕征、胸腔积液;(3)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呈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双侧肺部病变,病灶内可见索条影或粟粒样;少数可见胸膜粘连、纵膈淋巴结增大;(4)隐球菌感染:病灶位于胸膜下且为多发病灶,呈结节样实变,部分可见不规则空洞、晕征、胸膜粘连;⑤毛霉菌感染:病灶呈双侧弥漫性肺病变,部分可见支气管血管束、纵膈淋巴结增大。CT诊断准确率为88.89%。结论不同菌株感染的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儿CT表现特点不同,CT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肺部真菌感染 CT图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我国12省高危儿管理项目试点区风险因素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风华 张悦 +2 位作者 高洁 潘虹地 岳青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12省高危儿管理项目试点区高危儿风险因素现状,为各地推进高危儿管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省48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2020年第4季度发现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危儿风险分类筛查表调查东中西部地区4类风险因素的发... 目的 了解我国12省高危儿管理项目试点区高危儿风险因素现状,为各地推进高危儿管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省48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2020年第4季度发现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危儿风险分类筛查表调查东中西部地区4类风险因素的发现情况。结果 48个试点区/县共发现高危儿9792例,发现率21.58%,其中东、中、西部发现率分别为24.71%、12.70%和23.10%,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6.98%和27.22%。纳入高危儿管理的风险因素中,个体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生物学因素的发现率分别为14.08%和10.11%,家庭环境因素发现率仅为0.01%。不同地区多数风险因素的发现率有显著差异(P<0.05),呈东部高于西部、中部的趋势。按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要求,试点地区发现的高危儿总转诊率为54.37%,其中区县级转诊率64.43%,市级以上机构转诊率2.27%。结论 项目试点结果提示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在人群中占一定比例,有必要制定政策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不同地区和城乡间高危儿发现率存在差异,且对于不同类型风险因素的发现能力不同,建议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和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类型高危儿的发现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转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管理 风险因素 发现率 现状分析
下载PDF
Water consumption in 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 cropping system based on SEBAL model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被引量:12
8
作者 YANG Jian-ying MEI Xu-rong +4 位作者 HUO Zhi-guo YAN Chang-rong JU Hui zhao feng-hua LIU Q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2065-2076,共12页
Crop consumptive water use is recognized as a key element to understand regional wate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is study documents an attempt to apply a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SEBAL) and crop information f... Crop consumptive water use is recognized as a key element to understand regional wate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is study documents an attempt to apply a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SEBAL) and crop information for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rop(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 a) in Huang-Huai-Hai(3H) Plain, China. The average seasonal ET a of 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 were 354.8 and 521.5 mm respectively in 3H Plain. A high-ET a belt of summer maize occurs in piedmont plain, while a low ET a area was found in the hill-irrigable land and dry land area. For winter wheat, a high-ET a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3H Plain, including low plain-hydropenia irrigable land and dry land, hill-irrigable land and dry land, and basin-irrigable land and dry land. Spati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 ET 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and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ET a and NDVI was found in the metaphase and last phase than other crop growing phase, as indicated by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Additionally,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detected between ET a and LST than that between ET a and NDVI, and thi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ran through the entire crop growing season. ET a in the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 show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longitude, while ET a in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show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latitud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serve as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3H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AL模型 黄淮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水管理 种植系统 中国 作物耗水量
下载PDF
浉河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丰华 付群英 +3 位作者 徐秀丽 党永超 吕未 吕立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了明确浉河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对浉河区山地与丘陵茶园分别进行了26和84个土壤取样、分析测定,为茶园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浉河区茶园土壤p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山地茶园平均值(22.0 g/kg)比丘陵茶园(14.4 g/kg)高... 为了明确浉河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对浉河区山地与丘陵茶园分别进行了26和84个土壤取样、分析测定,为茶园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浉河区茶园土壤p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山地茶园平均值(22.0 g/kg)比丘陵茶园(14.4 g/kg)高52.78%;在全氮、速效钾整体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部分茶园有效磷匮缺严重情况下,山地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比丘陵茶园好,其全氮、有效磷含量整体水平高于丘陵茶园,有效钾略低于丘陵茶园,但差异性不明显;中微量元素有效态Ca、Mg、S、Mn、Zn含量丰富,但山地茶园含量比丘陵茶园更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Fe异常丰富,Cu、B严重缺乏。为此,浉河区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部分茶园要加大氮、钾肥施用量,同时注意补充Cu和B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浉河区 茶园土壤 土壤养分 评价
下载PDF
豫南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丰华 吕立哲 +3 位作者 付群英 梁少茹 蔡一鸣 党永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59-64,共6页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养分 评价 豫南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iBcrop Model for simulating LAI and surface heat fluxe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
11
作者 CHEN Ying LIU Feng-shan +4 位作者 TAO Fu-lu GE Quan-sheng JIANG Min WANG Meng zhao fe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206-2215,共10页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simulate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flux in land-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Coupling crop growth model in land surface model is an importan...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simulate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flux in land-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Coupling crop growth model in land surface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accurately express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farmland.However,the previous work mainly focused on crops in single cropping system,less work was done in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s.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o modify the sub-model in the SiBcrop to realize the accuracy simulation of leaf area index(LAI),latent heat flux(LHF)and sensible heat flux(SHF)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The seeding date of winter wheat was firstly rese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rowing environment in the NCP.The phenophases,LAI and heat fluxes in 2004–2006 at Yucheng Station,Shandong Province,Chin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model.The validations of LHF and SHF wer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at Yucheng Station in 2007–2010 and at Guantao Station,Hebei Province,China in 2009–2010.The result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in simulating these variables,with which the R2,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and index of agreement(IOA)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variable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the original code.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above variables to seeding date were also displayed to further explain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the SiBcrop Model.Overall,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e modified SiBcrop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growth and flux process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LAI crop growth model SiBcrop North China Plain latent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在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洪涛 陈家裕 +2 位作者 吕彦屏 赵凤华 郭贤惠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4期91-92,共2页
目的评价探究探讨循证护理在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ICU危重患者中抽选41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05例,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目的评价探究探讨循证护理在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ICU危重患者中抽选41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05例,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压疮发生率为1.95%,护理满意度为98.04%,与对照组(4.39%、90.24%)数据比较差异大,存在重大研究价值(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配合循证护理措施能降低并预防压疮的发生,获得广大患者及家属较高的满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循证护理 压疮预防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吴淑平 赵丰华 +5 位作者 郑杰 蒋双丰 蔡一鸣 冯雨 马汉云 吕立哲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65-67,共3页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芽1叶期鄂茶11达到特早生种水平,鄂茶12达到中生种水平;2个品种发芽密度均超过对照,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产24%以上;2016—2018年鄂茶1...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芽1叶期鄂茶11达到特早生种水平,鄂茶12达到中生种水平;2个品种发芽密度均超过对照,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产24%以上;2016—2018年鄂茶11、鄂茶12的绿茶感官品质评审得分分别比对照高1.5、3.1分;抗寒性均比对照强。因此,建议鄂茶11、鄂茶12在豫南茶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鄂茶11 鄂茶12 区域 适应性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晋东 赵峰华 +3 位作者 秦胜飞 邹雨 宋昌贵 孙宇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81,共14页
为探究燕山地区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物源及其构造沉积环境,采集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质背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样品稀土含量(平均50.8×10-6)远高于纯白云岩(小于10... 为探究燕山地区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物源及其构造沉积环境,采集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质背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样品稀土含量(平均50.8×10-6)远高于纯白云岩(小于10×10-6),Al2O3与∑REE+Y呈显著正相关,且PAAS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呈平坦页岩型(除Eu的正异常),说明杨庄组碳酸盐岩受到显著陆源碎屑混染。杨庄组经历海侵海退旋回沉积,与Sr/Ba值和∑REE+Y值变化曲线相对应,暗示海平面升降控制陆源碎屑输入量;通过La/Sc-Th/Co、La/Yb-∑REE+Y和TiO2-Zr等关系图解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研究区的陆源碎屑最可能源于华北元古代大陆裂谷背景下形成的的酸性长英质火成岩类;杨庄组沉积相总体为潮上-潮间带,海水氧化性较强,不利于烃源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庄组 碳酸盐岩 稀土元素 物源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福志 刘东娜 +3 位作者 赵峰华 邹雨 谢安坤 李江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8-490,共13页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苏盖特布拉克组泥质岩为对象,对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并据此探讨苏盖特布拉克组的古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及古构造背景。结果表明,泥岩中的Al、Fe、K、Ti、Li、Sc、Th、U、Ga、Cu元素明...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苏盖特布拉克组泥质岩为对象,对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并据此探讨苏盖特布拉克组的古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及古构造背景。结果表明,泥岩中的Al、Fe、K、Ti、Li、Sc、Th、U、Ga、Cu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且分馏程度强烈,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具明显的Eu负异常;泥岩的化学蚀变指数为60~80,多数样品的成分变异指数大于1.0。研究表明,研究区泥质岩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浅海氧化环境,水体盐度较低;泥质岩为初次旋回沉积物,经历了中-低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其母岩主要为上地壳长英质岩石,并混入了少量的基性岩、碱性岩与古老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兼有活动大陆边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 构造背景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神农架后山坪地区古城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宇翔 赵峰华 +3 位作者 刘东娜 邹雨 宋昌贵 焦志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9-307,共9页
为研究神农架后山坪地区古城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系统采集了该组样品并进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TiO_2与SiO_2、Al_2O_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CaO、MgO呈负相关,说明古城组的沉积物来源... 为研究神农架后山坪地区古城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系统采集了该组样品并进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TiO_2与SiO_2、Al_2O_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CaO、MgO呈负相关,说明古城组的沉积物来源可能为陆源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主要为陆源沉积物;古城组沉积岩为水成沉积岩,非热水来源沉积,沉积物富火山碎屑或经历过钾交代变质作用;古城组沉积时为寒冷干燥、化学风化作用弱的古海洋氧化环境,地球化学参数指示,古城组沉积时期的氧化程度较比中元古代古海洋环境强,这与该时期所发育的冰期(古城冰期)有良好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城组 碳酸盐岩 神农架
原文传递
AFP和PIVKA-Ⅱ及NLR在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赵凤华 马德佳 李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81-684,694,共5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418例与HBV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癌组13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418例与HBV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癌组138例(HCC组),肝硬化(LC)组140例(LC组),慢性肝炎(CHB)组140例(CH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名(对照组)。治疗前进行AFP、PIVKA-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检测。比较AFP、PIVKA-Ⅱ、NLR 3个指标在各组中的浓度分布及单独诊断HCC的阳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AFP、PIVKA-Ⅱ、NLR 3个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HCC的效能。结果HCC组AFP、PIVKA-Ⅱ表达水平均高于LC组、CH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组、LC组、CHB组NLR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CC组、LC组、CH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组PIVKA-Ⅱ诊断HCC阳性率高于AFP及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FP与NLR诊断阳性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LC组、CHB组三组间鉴别诊断HCC,单项检测PIVKA-Ⅱ的AUC最大(0.852)、敏感度最高(0.732),AFP的特异度最高(0.993),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AUC为0.869。结论AFP、PIVKA-Ⅱ、NLR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价值。AFP、PIVKA-Ⅱ检测在HBV相关HCC、LC、CHB中鉴别诊断HCC有一定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