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存废之争及其启示
1
作者 赵俊芳 李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鉴于“肯定性行动”取消导致弱势群体录取比例下降、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筛选功能需求降低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利益受到影响,美国众多院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这一招生政策的调整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学术能力评估... 鉴于“肯定性行动”取消导致弱势群体录取比例下降、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筛选功能需求降低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利益受到影响,美国众多院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这一招生政策的调整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存废问题成为争论焦点。持否定观点者质疑SAT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认为标准化考试成绩和考生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等;持肯定观点者认为,SAT成绩是美国绝大部分高校开展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回顾美国SAT存废之争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这一论争的深层原因,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考试 SAT 存废之争 高考改革
下载PDF
学科的三维视界及新学科建设进路
2
作者 赵俊芳 许高蕊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陆续将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学学科建设的新阶段。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由于学科的过度分化和简单交叉,导致学科内部、理论知识间、学术组织间、学科制度间的诸多壁垒和简单跨学科等学科建设俗化现象。故在新时期的新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借鉴后专业主义的学科观及发展路径,在承认学科固有边界的前提下寻求学科创新,回应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构建学科融通、教研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三维视界 新学科建设 教研社会一体化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睿茜 赵俊芳 +2 位作者 霍治国 彭慧文 谢鸿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3-952,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新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新方向。深度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强、覆盖范围广、适应力强、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其开发模拟数据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农业干旱的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新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新方向。深度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强、覆盖范围广、适应力强、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其开发模拟数据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农业干旱的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归纳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总结深度学习模型的原理、优势和不足,概述深度学习模型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方面的实际应用,探讨深度学习数据集要求大、数据预处理耗时长、预定义类别范围窄、遥感图像复杂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由于农业系统的非线性及干旱灾害发生的复杂性,现有技术在适用地域、对象和精准性等方面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实际农业生产的需求。深度学习方法为农业干旱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但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准确表达作物生长具体过程与机理,可尝试探索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来确保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对于修正预测序列中存在的误差,可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对中长期农业干旱的预测能力。针对灾害样本容量有限问题,加强基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农业干旱精细化监测与评估精度。针对影响农业干旱形成的因子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学习与信息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精度。因此,深度学习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融合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气环流模式的农业干旱预测、基于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的农业干旱精细化监测与评估、深度学习与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是未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农业干旱 监测预测 风险评估 精度
下载PDF
不同产地和发酵方式的酱油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奇付 赵俊芳 吴晓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182,188,共5页
酱油起源于中国,作为一种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其挥发性成分对酱油品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酱油主要有高盐稀态和低盐固态两种发酵方式,我国酱油的产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南部和东部3个地区,不同的生产地区,酱油加工所用的... 酱油起源于中国,作为一种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其挥发性成分对酱油品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酱油主要有高盐稀态和低盐固态两种发酵方式,我国酱油的产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南部和东部3个地区,不同的生产地区,酱油加工所用的原材料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我国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发酵方式和产地分类研究皆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通过BP网络和遗传算法,对我国酱油中的挥发性物质、发酵方式和产地分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的各地酱油原材料采购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遗传算法 加工方式 产地
下载PDF
香菇木耳复合饮料配方优化及其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昱婵 秦令祥 +2 位作者 赵俊芳 周婧琦 高愿军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以香菇和木耳为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木耳复合饮料配方。结果表明,香菇木耳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香菇木耳复合提取液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 以香菇和木耳为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木耳复合饮料配方。结果表明,香菇木耳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香菇木耳复合提取液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8.6分;按照最佳配方制得的香菇木耳复合饮料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体积分数为100%时,清除率分别为71.49%和64.82%;制备的香菇木耳复合饮料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5%)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植物饮料国家标准(GB/T 31326—2014)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木耳 复合饮料 配方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串叶松香草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6
作者 秦令祥 丁昱婵 +2 位作者 赵俊芳 高愿军 刘延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目的优化串叶松香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串叶松香草SOD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法提取SOD,以串叶松香草为原料,进行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以SOD酶活力为指标,在... 目的优化串叶松香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串叶松香草SOD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法提取SOD,以串叶松香草为原料,进行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以SOD酶活力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随机法把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串叶松香草SOD低、中、高剂量组、维生素C(vitaminC,VC)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采用注射D-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通过观察和测定各组小鼠的行为和体质量,研究其衰老的变化情况;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鼠血清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20 kV/cm、脉冲数10个、提取时间3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串叶松香草SOD酶活力为3878.67 U/g。串叶松香草SOD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表明:串叶松香草SOD能改善衰老小鼠的体征,提高衰老小鼠的体质量,具有较好的抗肝萎缩和脑萎缩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清中SOD、GSH-Px、CAT的活力,降低其MDA含量,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获得了串叶松香草SOD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串叶松香草SOD能够延缓小鼠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叶松香草 超氧化物歧化酶 响应面法 D-半乳糖致衰小鼠 抗衰老
原文传递
加压辅助碱法提取蝉花子实体多糖工艺优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7
作者 金瑾 隋志方 +2 位作者 秦令祥 赵俊芳 丁昱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6-103,共8页
目的优化加压辅助碱法提取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多糖的工艺,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经正交实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同时以小鼠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 目的优化加压辅助碱法提取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多糖的工艺,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经正交实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同时以小鼠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含量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作为指标来评价免疫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0.2 mol/L、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68%,该方法提取效果优于单一提取法。体外免疫活性实验表明,蝉花子实体多糖能有效增加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及脏器指数,细胞因子(TNF-α、IL-2和IL-6)、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含量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作用。结论优化后的提取条件能够有效提取蝉花子实体多糖,所得多糖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作用。该研究可为蝉花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子实体 人工培植 多糖 提取工艺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蛹虫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
8
作者 秦令祥 丁昱婵 +1 位作者 赵俊芳 高愿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以蛹虫草为原料,采用双频逆流聚能式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蛹虫草多糖。以蛹虫草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 为研究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以蛹虫草为原料,采用双频逆流聚能式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蛹虫草多糖。以蛹虫草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20 W、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该条件下蛹虫草多糖提取率为7.17%。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05μg/mL和0.33 mg/mL,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4 mg/mL和0.8 mg/mL,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提取工艺 抗菌 抗氧化
下载PDF
重组谷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吕银德 丁艳芳 +2 位作者 赵俊芳 秦令祥 刘奇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20,共5页
将谷粉与全麦粉按比例混合制成重组谷粉,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固体发酵制成重组谷粉面团,用其制作重组谷粉面包,并探究重组谷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谷粉添加量的增加,重组谷粉面团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 将谷粉与全麦粉按比例混合制成重组谷粉,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固体发酵制成重组谷粉面团,用其制作重组谷粉面包,并探究重组谷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谷粉添加量的增加,重组谷粉面团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逐渐增加,tanδ<1,重组谷粉面包的色泽变暗,趋向棕色,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明显降低,弹性明显增大。以重组谷粉质量为基准,当谷粉添加量为8%时,面包的风味最佳、综合得分最高、抗氧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谷粉面包 混菌发酵 流变学特性 品质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评估北方八省春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俊芳 李宁 +5 位作者 候英雨 张祎 徐精文 蒲菲堉 潘志华 郭建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探讨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玉米模型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北方各地春玉米发育期的首要关键气象响应因子,其中北方春播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高气温响应最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低气温响应最明显。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出苗、开花和成熟)日序提前,发育天数减少,春玉米提前成熟。北方春播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响应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和潜在蒸散响应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升高和潜在蒸散的增加会引起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北方春玉米 发育期 关键气象因子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AERONET的气溶胶地表直接辐射效应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俊芳 徐慧 +3 位作者 孔祥娜 郭建平 余卫国 XU Jing-wen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3-701,共9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进一步开展高污染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以及农业生产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NET)多年观测资料以及MODIS地表反照率数据,借助6S(Second Simulatio... 气候变化背景下进一步开展高污染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以及农业生产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NET)多年观测资料以及MODIS地表反照率数据,借助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辐射传输模式,定量评估2001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AERONET北京、香河和太湖3个典型高污染站点多年晴空条件下的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结果表明:(1)各个高污染站点气溶胶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秋冬污染较为严重,其中高值主要集中在1月、2月、11月和12月;(2)与无气溶胶影响相比,气溶胶致使各站点地表直接辐射年际变化较明显。在气溶胶影响下,北京、香河和太湖3个站点2001-2016年地表日平均直接辐射年际变化较明显,均呈波动增加趋势,且香河站日平均直接辐射增加最大(621.14W·m-2),太湖站次之(743.29W·m-2),北京站最小(488.14W·m-2)。(3)气溶胶影响下各站点地表直接辐射明显降低,且气溶胶对各站点影响差异较大。2001-2016年,北京、太湖和香河站年平均地表直接辐射分别降低32.29%、24.01%和15.07%。其中,气溶胶对北京站的地表直接辐射影响最大,香河站最小。(4)近15a来,北京、香河和太湖3个站点气溶胶地表辐射效应均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AERONET 气溶胶 PM2.5 直接辐射效应
下载PDF
2015年某市三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用药合理性及费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俊芳 候宝林 张卫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调查2015年某市三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费用、用药情况,为开展循证药学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提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出院病历中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费用、用药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住... 目的调查2015年某市三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费用、用药情况,为开展循证药学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提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出院病历中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费用、用药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方面数据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住院费构成比方面,药费所占比例最大,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不同;治疗存在抗感染药物选药起点高,选药不适宜、联合用药频率高的问题。平喘化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对症治疗用药存在用药指征过宽及过度使用问题。结论应关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地区细菌耐药性和对症治疗辅助用药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经济学证据,以支持其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 循证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我国高校R&D效益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俊芳 郑鑫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共5页
分析高校科研效益是衡量高校科研投入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对高校科研资源分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在高校科研效益的分析方法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基于2009-2016年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校R&D资源清查数据,通过构建扩展后的... 分析高校科研效益是衡量高校科研投入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对高校科研资源分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在高校科研效益的分析方法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基于2009-2016年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校R&D资源清查数据,通过构建扩展后的"C-D生产函数"和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研资源投入与成果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地域差异,认为不同结构的投入方式对科研产出形成不同的影响;高校R&D效益存在年度和区域的差异。为此,提出高校应优化科研经费配置结构、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实施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平衡科研资源地区差异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效益 科研投入 科研产出 计量研究
下载PDF
作物模型应用与遥感信息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慧文 赵俊芳 +1 位作者 谢鸿飞 房世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4-656,共13页
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以各自独有的优势在作物生产监测、评估及未来预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集成技术在大尺度、高精准的农业生产监测、评估与预测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促进这些技术在区域尺... 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以各自独有的优势在作物生产监测、评估及未来预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集成技术在大尺度、高精准的农业生产监测、评估与预测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促进这些技术在区域尺度上的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及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等方面更加广泛地应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归纳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作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总结了当前主流的数据集成方法的原理、特点和不足,概述了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集成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讨了提升数据集成精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表明,国内外对于作物模型及其与遥感数据集成的研究与应用广泛而深入,利用同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作物模型模拟精度,为作物模型实现区域尺度作物生长及产量评估、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农田管理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撑。作物模型模拟结果及遥感反演数据的不确定性、数据同化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尺度效应是进一步提高集成系统精度与效率的限制因素。因此,遥感数据多源融合、同化过程多变量协同、作物模型多类型耦合以及数据高性能并行计算是未来作物模型与遥感数据集成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模型 数据集成技术
下载PDF
一种金纳米球复合稀土Eu3+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热监测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雪桥 王小卉 +4 位作者 于印霄 韦晓菲 程琨 赵俊芳 杨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0-1385,共6页
光热治疗基于光热药剂在激光照射下产生热量,进而高温杀死肿瘤细胞,因而实时监测光热过程中微观温度变化对于优化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稀土Eu^3+配合物的发光具有线谱、长荧光寿命以及对温度高度敏感的特点,利用Eu^3+配合物的... 光热治疗基于光热药剂在激光照射下产生热量,进而高温杀死肿瘤细胞,因而实时监测光热过程中微观温度变化对于优化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稀土Eu^3+配合物的发光具有线谱、长荧光寿命以及对温度高度敏感的特点,利用Eu^3+配合物的温敏特性可检测光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整合温度监测功能和光热特性的纳米体系在光热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一种内部封装温度敏感探针Eu^3+配合物且表面复合金纳米球的功能纳米颗粒,将该功能纳米颗粒分散液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发现其荧光性能对温度具有高的响应灵敏度,即Eu^3+的特征发射峰(615 nm)强度随温度升高降低52.7%,表明该稀土荧光温度纳米传感器具有高的温度敏感性。在激光辐照下,功能纳米颗粒可以产生良好的光热现象,基于自身的温敏特性可实时对光热特性进行温度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Eu3+配合物 温度敏感探针 金纳米球 温度监控
下载PDF
加热处理对甘草气味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俊芳 豆康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2,共5页
应用气质色谱测定分析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有21种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有38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甘草提取物加热... 应用气质色谱测定分析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有21种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有38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后腥味物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处理 甘草 气味成分 气质色谱 变化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s o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s on Crop Climatic Adaptability 被引量:4
17
作者 YE Ming-zhu GUO Jian-ping +2 位作者 JIANG Yue-lin zhao jun-fang YUAN B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80-82,86,共4页
Agriculture received most direct influences from climate changes.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s,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changed and thus influenced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growth and ou... Agriculture received most direct influences from climate changes.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s,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changed and thus influenced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growth and output of crops were finally affecte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Several questions about the response of agricultural crops to climate elements were proposed for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ROP Climatic adaptability Research advances China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检测芽孢杆菌对小麦中呕吐毒素降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俊芳 吕银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83,共3页
以小麦为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对芽孢杆菌降解酶降解小麦中呕吐毒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降解酶降解DON的关键因素。在降解酶浓度50μg/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8 h、pH 8.5的条件下,降解率... 以小麦为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对芽孢杆菌降解酶降解小麦中呕吐毒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降解酶降解DON的关键因素。在降解酶浓度50μg/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8 h、pH 8.5的条件下,降解率为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芽孢杆菌 小麦 呕吐毒素 降解
下载PDF
基于APSIM的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下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评估
19
作者 谢鸿飞 赵俊芳 +2 位作者 艾金龙 彭慧文 黄睿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5-968,共14页
使用APSIM作物模型,模拟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 使用APSIM作物模型,模拟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模式中,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N_(2)O排放量最小(514.81kg·hm^(−2))、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最少(0.30MgCO_(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变化量最少,为120.78kg·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的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次之,为0.76MgCO_(2-eq)·hm^(−2);四种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3405.47kg·hm^(−2);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最好(GHG=0.02 MgCO_(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次之(GHG=0.04 MgCO_(2-eq)·hm^(−2));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考虑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方面,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是华北平原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APSIM模型 温室气体排放 产量 种植模式
下载PDF
醋酸酯淀粉对面粉加工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俊芳 吕银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2-46,共5页
为解决馒头在贮藏中变硬、老化快、口感差等问题,在面粉中添加醋酸酯淀粉,该文研究醋酸酯淀粉对面粉粉质、拉伸、白度、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等加工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面粉中添加0.5%~2%的醋酸酯淀粉,面粉... 为解决馒头在贮藏中变硬、老化快、口感差等问题,在面粉中添加醋酸酯淀粉,该文研究醋酸酯淀粉对面粉粉质、拉伸、白度、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等加工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面粉中添加0.5%~2%的醋酸酯淀粉,面粉的粉质变化较小,面团的拉伸指标降低幅度较大,面粉白度变化较小,面粉湿面筋含量略微增加,湿面筋指数增加幅度较大,面粉降落数值略微降低;通过感官评价及质构仪测定,醋酸酯淀粉在添加量为1%时馒头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酯淀粉 面粉 加工特性 馒头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