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红星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富集主控因素
1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4 位作者 王必金 郭战峰 刘皓天 张莉 朱志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集特征的研究,认为茅口组四段一亚段页岩具有高碳、高灰、高孔隙度、高含气性、高杨氏模量、薄储层、多夹层的“五高一薄一多”的典型地质特征;与五峰组—龙马溪组等页岩相比,茅四段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更高、黏土矿物含量更低,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无机孔较少,孔隙度平均4.27%,整体表现为高孔隙度;茅四段一亚段平均含气量为4.96m^(3)/t,具备较高的含气量。综合分析认为,富藻高碳页岩的发育、良好的储集能力和保存条件,以及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是茅四段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红星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海相页岩 地质特征 富集控制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专病数据探讨20种儿童罕见病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赵帅 马昂 +5 位作者 罗淑颖 夏松辰 郝婵娟 李巍 卫海燕 张耀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挖掘到的病例数、性别、地域、年龄、基因检查、重复门诊和住院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数据库共纳入3491例患儿,涵盖了20种罕见病,占罕见病目录的9.7%(20/207)。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0∶1(1975男性/1516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1024例,占29.3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44例,占27.04%)和苯丙酮尿症(191例,占5.47%)是排名前三的罕见病。基因检测数据纳入220份,占疾病总数量的6.30%。住院病例涵盖了16个省份,其中河南省的病例占比96.60%(1988/2058)。婴儿期罕见病占总病例数的42.36%(1479/3491)。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重复住院罕见病中占比最高的,为24.24%(8/33),而卡尔曼综合征患儿的重复门诊率最高,为51.85%(14/27)。结论专病数据库20种儿童罕见病的患儿临床特征总结,为推动儿童罕见病的防控、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临床特征 数据库 儿童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扰损围岩巷道脆塑性解答
3
作者 张常光 周渭 +2 位作者 徐灏 赵帅 孙珊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3-1355,共13页
钻爆法施工常造成岩质巷道扰损区围岩性能劣化。针对扰损围岩、扰损外围岩的弹塑性状态下不同的扰损围岩巷道力学模型,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弹-脆-塑性模型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扰损围岩巷道有关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脆塑性解答,探... 钻爆法施工常造成岩质巷道扰损区围岩性能劣化。针对扰损围岩、扰损外围岩的弹塑性状态下不同的扰损围岩巷道力学模型,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弹-脆-塑性模型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扰损围岩巷道有关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脆塑性解答,探讨巷道力学模型的转换路径及判定方法,并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获得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提出的巷道脆塑性解答合理反映了中间主应力、围岩扰损范围和峰后强度、剪胀特性的综合影响,通过参数组合变换可退化为多种解答并得到正确性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巷道力学模型判定与中间主应力、围岩扰损范围密切相关,显著影响巷道应力-位移分布和围岩特征曲线;支护压力和巷道稳定变形随着围岩峰后强度下降、剪胀特性参数增加而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损围岩 统一强度理论 弹-脆-塑性模型 剪胀特性 围岩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中医妇科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探究
4
作者 赵帅 张建伟 相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22-24,共3页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掌握其基础理论之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在教学大纲的认知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加入思政元素,同时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队伍思政意识的建设,整体推动中医妇科学“思政元素”的挖...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掌握其基础理论之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在教学大纲的认知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加入思政元素,同时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队伍思政意识的建设,整体推动中医妇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推崇“立德树人”的理念,并且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体系改革。加强和扎实做好新时期医学院校中医妇科学思想政治路线教育和优秀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政治任务、新发展方向和新战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妇科学 课堂教学 思政元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BOPPPS”科教融合的动物遗传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践
5
作者 王雪 赵帅 +2 位作者 刘东宇 尹国安 韩欢胜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动物遗传学课程一般为涉农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传统的讲授很难提升课堂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进行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动物遗传学课程一般为涉农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传统的讲授很难提升课堂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进行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该教学团队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线上课程资源,构建了基于“雨课堂+BOPPPS”科教相融合的动物遗传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生互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科教相融重塑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具体生动。综上,基于“雨课堂+BOPPPS”科教融合的动物遗传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 雨课堂+BOPPPS 科教融合 课堂实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下载PDF
单轴及同轴载盐酸米诺环素骨支架抑菌性能的评价
6
作者 曹怡静 魏岁艳 +5 位作者 赵帅 李冬瑶 魏琴 张旭婧 许燕 徐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7-1553,共7页
背景:由于单轴骨支架的药物缓释速率不稳定,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寻求多结构复合型打印方式,目前有将载药缓释系统与骨移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同轴载药骨支架,其在植入体内后不仅替代了缺损骨,还可缓慢释放药物,为植入部位提供一个利于成骨的... 背景:由于单轴骨支架的药物缓释速率不稳定,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寻求多结构复合型打印方式,目前有将载药缓释系统与骨移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同轴载药骨支架,其在植入体内后不仅替代了缺损骨,还可缓慢释放药物,为植入部位提供一个利于成骨的微环境。目的:探讨并评价单轴及同轴载盐酸米诺环素骨支架的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分别制备单轴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单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同轴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同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分别命名为S1、S2、T1、T2,表征支架的形态、孔隙率、降解性能、体外缓释性能及细胞毒性。将4种骨支架浸泡于PBS中制备不同时间点(1,3,5,7,14,21,28 d)的浸提液,再将定性滤纸片置入浸提液中浸提24 h,将滤纸片分别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酸杆菌共培养72 h,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4组支架的抑菌作用。结果与结论:①支架表征:4组支架均成型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S1、S2组微观丝材表面致密且光滑,T1、T2组微观丝材表面呈现粗糙状,孔隙率大小在40%-47%之间,均满足骨支架的要求;与S2比较,T2的缓释时间更长,且药物缓释浓度长期处于1-10μg/mL之间,更有利于抑菌及成骨;体外浸泡于PBS中10周,同轴打印骨支架的降解速率快于对应的单轴打印骨支架,并且同轴载药支架的降解率低于同轴不载药组;将4组支架浸提液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显示细胞增殖率均大于75%,均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②支架抑菌作用:S1、T1不具有抑菌性能,S2、T2具有抑菌性能,在第28天的浸提液下,S2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酸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T2组(P<0.05);③结果表明:同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及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组织工程 载药支架 盐酸米诺环素 种植体周围炎 同轴支架 单轴支架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细胞相容性
7
作者 魏岁艳 曹怡静 +4 位作者 赵帅 李冬瑶 魏琴 许燕 徐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51-2357,共7页
背景:聚偏氟乙烯具有压电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成为骨膜修复合适的候选材料。目的:评价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纯聚偏氟乙烯、掺锌离子聚偏氟乙烯、掺... 背景:聚偏氟乙烯具有压电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成为骨膜修复合适的候选材料。目的:评价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纯聚偏氟乙烯、掺锌离子聚偏氟乙烯、掺镁离子聚偏氟乙烯、掺锌镁离子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依次命名为PVDF、PVDF-Zn、PVDF-Mg和PVDF-Zn-Mg,其中锌、镁离子的质量分数均为1%。将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4组仿生骨膜共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CD31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观察与CCK-8法检测仿生骨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成骨细胞:培养7 d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PVDF-Zn组碱性磷酸酶分泌多于其他3组。扫描电镜下可见,培养1 d时,细胞在PVDF-Mg和PVDF-Zn-Mg仿生骨膜表面得到了一定的铺展,伪足向四周伸展;到3 d时,各组细胞边缘向材料伸出伪足;到第5,7天时,细胞铺展充分、生长形态良好且牢牢地覆盖在纤维表面,细胞伪足向四周及纤维空隙中伸展。CCK-8检测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培养1,3,5,7 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75%,细胞毒性≤1级。②血管内皮细胞:培养3 d的CD3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各组仿生骨膜上良好地黏附和铺展,彼此连接,其中PVDF-Zn-Mg组细胞数量多于其他3组。扫描电镜下可见,培养1,3 d时,细胞开始黏附在各组纤维表面;到5 d时,细胞在纤维表面均铺展良好并伸出明显的伪足;到7 d时,PVDF-Mg、PVDF-Zn-Mg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呈复层生长,并伸展伪足至纤维空隙内。CCK-8检测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各组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增殖呈下降趋势,培养1,3,5,7 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125%,细胞毒性为0级。③结果表明: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骨缺损 仿生骨膜 细胞相容性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氯霉素降解菌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 CC18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8
作者 陈田 周佳 +4 位作者 汪依萍 耿宁雨 屈建航 赵帅 谷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挖掘降解氯霉素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处理氯霉素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氯霉素降解菌CC1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C18归属于墨西哥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me... 为挖掘降解氯霉素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处理氯霉素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氯霉素降解菌CC1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C18归属于墨西哥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菌株CC18降解氯霉素的最佳条件:接种量4%、pH值为7、培养温度28℃,24 h后其对20 mg/L氯霉素的降解率为22.9%。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3.6%,pH值为7.6,温度为30℃时,24 h后菌株CC18对20 mg/L氯霉素的降解率为30.6%。研究发现,墨西哥假黄单胞菌具有降解氯霉素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氯霉素降解菌库,也为环境中氯霉素污染的微生物强化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墨西哥假黄单胞菌 筛选 鉴定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启宫丸源流考
9
作者 董双千 赵帅 +1 位作者 李明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启宫丸最早记载于《医方集解》,是治疗“肥盛不孕”的著名方剂,燥湿健脾化痰,理气疏肝消滞。沿用至今,临床广泛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治疗,疗效明显,并被收录于中医妇科学教材中。通过对古籍、现代医书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 启宫丸最早记载于《医方集解》,是治疗“肥盛不孕”的著名方剂,燥湿健脾化痰,理气疏肝消滞。沿用至今,临床广泛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治疗,疗效明显,并被收录于中医妇科学教材中。通过对古籍、现代医书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对其原文出处、组成、剂量、用法炮制、功能主治、组方特点进行考证和分析。启宫丸通胞脉之壅滞、启胞宫之闭塞。目前临床还用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肥胖、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等的治疗,异病同治,辨证属痰湿证。本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宫丸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痰湿
下载PDF
驱油流体吸附抑制剂的合成与评价
10
作者 赵帅 田雨 +3 位作者 吴澳回 安锋涛 杨林 师永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在化学驱的实施过程中,地层对驱油剂的吸附滞留是表面活性剂进入地层后含量损失的一种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驱油流体在地层的损耗成本而展开对驱油液体吸附抑制剂的研究。方法以二氰二胺(DCD)、1-十八胺盐酸盐(OHC)为原料,基于亲核加... 目的在化学驱的实施过程中,地层对驱油剂的吸附滞留是表面活性剂进入地层后含量损失的一种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驱油流体在地层的损耗成本而展开对驱油液体吸附抑制剂的研究。方法以二氰二胺(DCD)、1-十八胺盐酸盐(OHC)为原料,基于亲核加成的原理采用熔融法在150℃下合成了一种针对驱油流体的吸附抑制剂OHCB,该表面活性剂同时具备强疏水基、强极性原子和阳离子基团,因此具有较强的占据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点的能力。对其进行了红外吸收、紫外吸收、元素分析、质谱等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作为添加剂的最佳配比,并验证在最佳配比下对驱油剂AEO7的吸附抑制效果,以及该体系相较AEO7单一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乳化性及润湿性的变化。结果OHCB抑制驱油剂AEO7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驱油剂与吸附抑制剂质量比为5∶1的情况下,抑制效果可达27%以上。结论OHCB不仅具有较好的吸附抑制效果,且其加入使AEO7的静态洗油效率提升至27.3%、γc m c降至27.1 mV/m,CMC降至38 mg/L、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5 mV/m以下,对体系性能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且相较于需要预吸附的牺牲剂,其使用更为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抑制 驱油 静态洗油效率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油气管道漏磁数据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帅 秦林 +6 位作者 林冬 高健 刘畅 李潮浪 付凌迪 刘永良 付国华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陷信号的本质特征;介绍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图像处理和形态学等方法构建缺陷反演模型。最后,从数据预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两方面展望了漏磁信号处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漏磁检测 数据处理 缺陷识别 缺陷量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岩相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12
作者 赵帅 刘皓天 +4 位作者 姜新雨 卢双舫 周能武 李文镖 李柏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4-1006,共13页
四川盆地红星地区二叠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整体勘探程度低,页岩岩相类型不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技术手段,明确了... 四川盆地红星地区二叠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整体勘探程度低,页岩岩相类型不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技术手段,明确了二叠系茅口组四段-吴家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发育高碳高硅类、高碳低硅类、低碳高硅类、高黏土类和灰质混合类共5种岩相类型;②高碳高硅类岩相储集特征以微孔-小孔为主,高碳低硅类页岩储集特征以微孔为主,低碳高硅类页岩储集特征以小孔-中孔为主,高黏土类页岩储集特征以中孔-大孔为主;灰质混合类页岩储集特征以大孔为主;③高碳高硅类岩相孔隙度、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最大,其次为高碳低硅类、高黏土类和低碳高硅类,灰质混合类岩相最小;④微孔主要受有机质含量控制,微孔体积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小孔体积与长英质矿物含量成正比,中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成正比,大孔基本不发育;⑤综合岩相发育占比和储集特征认为,高碳高硅类和高碳低硅类岩相是最优质的岩相类型,高黏土类和低碳高硅类次之,灰质混合类相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页岩 储集特征 茅口组四段 吴家坪组 红星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十堰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区划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3
作者 韩倩 李涛 +5 位作者 闫仁凯 赵帅 魏年鹏 吴金清 刘胜祥 黄国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本研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个综合反映湖北省十堰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区划分评估指标体系;为完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区划分提供了评价方法,并为后期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个综合反映湖北省十堰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区划分评估指标体系;为完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区划分提供了评价方法,并为后期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风险区划分 指标体系 湖北省 十堰市
下载PDF
九香虫水煎液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14
作者 田莹 檀军 +2 位作者 赵帅 蔡仁莲 郭建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明确九香虫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Z]GPT2-1),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九香虫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明确九香虫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Z]GPT2-1),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九香虫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14 d,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20 g/kg九香虫水煎液;观察小鼠中毒症状和活动反应,每2天称量小鼠体重,进食进水量。14 d后解剖小鼠,称量器官重量并进行HE染色,收集血清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无中毒症状和异常活动反应,体重、进食量和进水量、各器官脏器系数、血液ALT、AST、Cre、BUN指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小鼠肝、脾、肾、胃、睾丸、卵巢未见病理性异常。结论 九香虫水煎液MTD(最大耐受剂量)>20 g/kg,无致死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 水煎液 急性毒性 灌胃给药 安全性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的人本主义追求——对UNESCO《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炜 赵帅 黄慕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该指南特别强调将人本主义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价值旨归,可以视为GenAI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的有益探索和先声回应。《指南》包括的6部分内容从风险与挑战...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该指南特别强调将人本主义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价值旨归,可以视为GenAI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的有益探索和先声回应。《指南》包括的6部分内容从风险与挑战、策略与调控、突破与尝试三个维度展开,依次系统分析了GenAI在教育及科研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与挑战,设计了全面的治理策略与政策调控方案,并探索了GenAI的教育创新应用。纵览该指南发现,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到具体实践,抑或是从社会责任到人的发展,GenAI与教育的深度耦合均以“人本”为最终旨归与核心要义。该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四重启示:理念层面上,GenAI应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确保其先进技术的红利能够普惠所有学习者;实践层面上,GenAI应更加贴合人的自然认知和发展规律,确保其服务于教育的核心价值;社会层面上,GenAI应逐步完善伦理准则和法律框架,应对其带来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挑战;人本层面上,GenAI应凸显人的主体角色,确保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并尊重文化和个性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本主义 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免疫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婷婷 赵帅 连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通过回顾PCOS的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探讨各类免疫因素如免疫细胞、肠道菌群、慢性低度炎症中炎症介质及表观遗传学等与PCOS的相关性;并从中医学角度,通过分析痰湿体质PCOS患者和肾虚型PCOS患者的免疫特征和治疗方案,探讨免疫因素与PCOS... 通过回顾PCOS的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探讨各类免疫因素如免疫细胞、肠道菌群、慢性低度炎症中炎症介质及表观遗传学等与PCOS的相关性;并从中医学角度,通过分析痰湿体质PCOS患者和肾虚型PCOS患者的免疫特征和治疗方案,探讨免疫因素与PCOS的相关性。参考文献3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免疫因素 免疫细胞 慢性低度炎症 肠道菌群 痰湿 肾虚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白炭黑填料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郭竞泽 谭双美 +5 位作者 李昱彤 刘致华 李嵩 辛振祥 赵帅 李琳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9,共11页
白炭黑(主要成分为纳米SiO_(2),nano-SiO_(2))由于易于制取、绿色环保等优点,现被广泛用于橡胶补强中,但是白炭黑因为结构上的特点,导致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补强能力比炭黑差。利用硅烷偶联剂改善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并研究改性白... 白炭黑(主要成分为纳米SiO_(2),nano-SiO_(2))由于易于制取、绿色环保等优点,现被广泛用于橡胶补强中,但是白炭黑因为结构上的特点,导致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补强能力比炭黑差。利用硅烷偶联剂改善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并研究改性白炭黑和石墨烯(GE)的协同补强作用对天然橡胶(NR)的影响。使用助分散剂单宁酸(TA)修饰的石墨烯与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白炭黑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杂化填料(KS-TGE),与天然橡胶充分混合制得KS-TGE/NR复合材料。经过测试,白炭黑经过改性后不仅改善了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并且其和石墨烯制得的杂化填料与天然橡胶共混后,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与未改性的nano-SiO_(2)/NR相比,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高提升36.3%,断裂伸长率最高提升79.5%,此外KS-TGE/NR仍能保持优异的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石墨烯 天然橡胶 硅烷偶联剂 杂化填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耐磨导静电石墨烯杂化材料/丁苯/顺丁胎面胶的研制
18
作者 谭双美 关迎东 +1 位作者 赵帅 李琳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采用单宁酸辅助液相剥离所制备的石墨烯,获得了比普通石墨烯更好的分散性,可以达到低成本、高产量和环保的要求。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的SiO_(2)和单宁酸修饰的石墨烯发生反应形成强杂化键,成功得到石墨烯-SiO_(2)杂化材料。研... 采用单宁酸辅助液相剥离所制备的石墨烯,获得了比普通石墨烯更好的分散性,可以达到低成本、高产量和环保的要求。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的SiO_(2)和单宁酸修饰的石墨烯发生反应形成强杂化键,成功得到石墨烯-SiO_(2)杂化材料。研究了石墨烯-SiO_(2)杂化材料在丁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力学性能,同时还研究了将导电炭黑与石墨烯-SiO_(2)杂化材料共混后在丁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力学性能以及导电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加入1份石墨烯-SiO_(2)杂化材料时,丁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获得了相对良好的耐磨性;如果负载超过1份,石墨烯填料之间会很容易发生再聚集,导致磨损体积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有所增加;加入8份自制石墨烯时,电阻值降低至2×10^(6)Ω,橡胶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橡胶 丁苯橡胶 导电炭黑 电导率 耐磨性能 石墨烯负载
下载PDF
动物行为与福利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与探索
19
作者 赵帅 王雪 +3 位作者 张琦 刘东宇 崔卫国 尹国安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动物行为与福利学是广大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由于其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欧洲,我国引入之后,无论是结构体系、概念范畴还是理论观点大多是对国外动物行为与福利知识体系的简单套用。将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的教... 动物行为与福利学是广大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由于其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欧洲,我国引入之后,无论是结构体系、概念范畴还是理论观点大多是对国外动物行为与福利知识体系的简单套用。将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加快其满足国内教学需要的进程。文章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解读出发,结合思政元素、弘扬我国文化,树立民族自信、讲述我国科学家故事,提高学生科研自豪感、传递知农爱农意识,承担强农兴农使命四个方面探索本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目的在于提高动物行为与福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科 课程思政 动物行为与福利学 实践与探索
下载PDF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申东洋 赵帅 +3 位作者 尚静 陶月佳 宋小萍 黄允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yclin D1是结直肠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IL-6 STAT3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