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间盘。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椎旁肌肉相关数据。结果(1)A组顶椎节段多裂肌(MF)面积比凸侧大于凹侧,MF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2)腰大肌(PS)面积比凸侧小于凹侧,PS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3)A、B、C 3组在顶椎上一个及下一个椎间盘平面与顶椎椎间盘平面有相似的结果。结论退行性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退变程度不同,凹侧大于凸侧,退变节段主要发生于顶椎上、下各一节段。且肌肉退变主要以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为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间盘。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椎旁肌肉相关数据。结果(1)A组顶椎节段多裂肌(MF)面积比凸侧大于凹侧,MF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2)腰大肌(PS)面积比凸侧小于凹侧,PS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3)A、B、C 3组在顶椎上一个及下一个椎间盘平面与顶椎椎间盘平面有相似的结果。结论退行性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退变程度不同,凹侧大于凸侧,退变节段主要发生于顶椎上、下各一节段。且肌肉退变主要以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