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ting Activities of Middle-class Residents in Guangzhou City,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DAI Dandan zhou chunshan YE Changd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410-428,共19页
The middle class in metropolitan Chinese c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gro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suburbanization, the middle class has increasingly come to i... The middle class in metropolitan Chinese c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gro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suburbanization, the middle class has increasingly come to influence city traffic. Research into middle-class commuting activities thu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ducing the commuting burden in metropolitan cities. Based on a dataset formed by 816 completed survey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ting mode, time and distance of middle-class residents in Guangzhou City using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ivate cars are the main commuting mode, followed by public transport. Meanwhile, middle-class residents mainly undertake medium-short time and medium-short distance commuting. The study subsequently uses multi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mmuting mode choice, time and distance. The gender, age, number of family cars, housing source and jobs-housing balan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ting mode choice; housing, population density, jobs-housing balance and commuting mode significantly affect commuting time; and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jobs-housing balance and commuting mode are the notable factors affecting commuting distance.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what is affecting the commuting activities of middle-class residents and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ting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between middle-class and ordinary residents.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are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影响因素 广州市 居民 时空特征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城市交通 城市郊区化
下载PDF
金属离子(Na^(+)、Ba^(2+)、Ca^(2+))抑制煤中含氧官能团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2
作者 何帅印 齐金龙 +2 位作者 周春山 唐一博 刘洪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煤矿阻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机理,以煤分子侧链活性基团醛基(-CHO)、甲氧基(-OCH3)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斯量子化学模拟软件(Gaussian 16W),对-CHO、-OCH3活性基团及其与Na^(+)、Ba^(2+)、Ca^(2+)结合所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静电势、... 为探究煤矿阻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机理,以煤分子侧链活性基团醛基(-CHO)、甲氧基(-OCH3)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斯量子化学模拟软件(Gaussian 16W),对-CHO、-OCH3活性基团及其与Na^(+)、Ba^(2+)、Ca^(2+)结合所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静电势、前线轨道、自然键轨道与电荷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Na^(+)、Ba^(2+)、Ca^(2+)与活性基团结合形成配合物后削弱了-CHO活性基团与-OCH3活性基团的亲电反应能力并使二者失去了亲核反应能力,降低了基团的化学活性;金属离子的加入使活性基团的能级差(ELOMO-EHOMO)和活性基团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量绝对值增大,增加了活性基团结构的稳定性;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NBO)结果说明-CHO与-OCH32种活性基团能够与Na^(+)、Ca^(2+)、Ba^(2+)3种金属离子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活性基团中O上的电子转移到Na^(+)、Ca^(2+)和Ba^(2+)上形成了配位键;活性基团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减少了基团与氧接触的机会,对煤炭自燃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官能团 量子化学 阻化剂 高斯模拟
下载PDF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雄 袁晓蝶 +1 位作者 张国俊 周春山 《城市观察》 2023年第6期4-13,160,共11页
本研究通过获取2013年和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空间数据和POI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种空间方法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主聚副散... 本研究通过获取2013年和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空间数据和POI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种空间方法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主聚副散”“西多东少”的不平衡发展特征,且逐渐显现为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力最大,而自然因素的影响力最小。据此,本研究提出建设多节点支撑城市群空间格局、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加强政府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等建议,以期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时空大数据 空间结构 演变特征 夜间灯光数据
下载PD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4
作者 CAO Yongwang ZHANG Rongrong +1 位作者 ZHANG Dahao zhou chunsh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19-735,共17页
Urban agglomeration(UA)is an advanced spatial economic form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nomy... Urban agglomeration(UA)is an advanced spatial economic form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recent decades of China,and the UAs have also developed rapidly.However,as a large population country,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UAs in China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Using the fifth,sixth and seventh population census data,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we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China’s UAs.Results revealed that:1)from 2000 to 2020,the population gradually converged into UA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degree of UAs differ.The higher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UA,the higher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Besides,UAs are the main area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how that the cities with similar degree tend to be concentrated in space.The urban population gathering in UAs has a certain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population size of neighboring cities.2)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nditions facto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in UAs.The main factors of population gather into UAs are similar with the outside UAs,but the positiv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GDP on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of UAs in China are enhancing from 2000 to 2020.Meanwhile,the other factors,such as high-quality public services,goo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high-quality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urban population gather into UAs.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UAs in China,and enriche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opulation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gglomerations(UAs)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China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County-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5
作者 ZHANG Guojun CHEN Yu +1 位作者 WANG Gengnan zhou chunsh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as accelerated reshaping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further catalyzed the demand for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igital...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as accelerated reshaping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further catalyzed the demand for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reli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vercome spatial limitations. In this case, the research question is whether it adheres to the spatial laws governing conventional financial activities. This study uses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to elucidat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at the county level in China(Data don’t include that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of China) from 2014 to 2020.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first, China’s county-level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and exhibits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econd, population density, level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education level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China’s county-level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Third,polici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by region to narrow the spatial gap in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develop financial i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geographical detector China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LiZr_(2)(PO_(4))_(3)的掺杂及其在电极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少鹏 王基任 +3 位作者 拓沅辛 周春山 周爽 张永泉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3,共6页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磷酸锆锂(LZP)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但其在室温下的锂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锂离子的传输。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磷酸锆锂电解质材料进行阳离子掺杂,提高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提升锂离子在材料中...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磷酸锆锂(LZP)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但其在室温下的锂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锂离子的传输。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磷酸锆锂电解质材料进行阳离子掺杂,提高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提升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能力。同时,将掺杂的磷酸锆锂电解质对电极进行修饰,提升电极本身的锂离子输运性能。探究了离子掺杂电解质对电极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LiTi_(0.25)Zr_(1.75)(PO_(4))_(3)对电极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显著,锂离子扩散系数达到3.25×10^(-14)cm^(2)·S^(-1),是未修饰电极的2.95倍,同时在5C倍率下,LiTi_(0.25)Zr_(1.75)(PO_(4))_(3)修饰的电极比未修饰电极比容量提高了25.48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磷酸锆锂 掺杂 离子输运 电化学
下载PDF
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78
7
作者 吴吉林 周春山 谢文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63,共9页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应类型可划分为全面适应型、认知缺失型、生态主导型、政策缺失型、文化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6种,各类型特点不一;2农户总体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适应型、文化主导型、认知缺失型、政策缺失型、生态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全面适应型为比较适应,其他均为一般适应;3每种适应类型在6类因子适应程度上表现有内部差异,除全面适应型外,其他适应类型在社会、文化、经济三类因子的适应程度上普遍较低;4政策、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5类因子中有13个影响因素对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有影响,影响程度不一。最后,从农户、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适应性 适应类型 适应程度 传统村落 湘西州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春山 黄婉玲 刘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样带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2013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经济开放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经济开放度水平... 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样带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2013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经济开放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经济开放度水平整体有所提升,总体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由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度高和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开放度低而形成的"东高西低"空间形态依然显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开放度较高且在空间上集聚;青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云贵高原地区经济开放度较低;黄淮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北部、东北地区北部沿边城市经济开放度提升较快且在空间上形成集聚;青藏高原东北部、珠三角外围以及云贵高原以南地区出现经济开放度下降较快的城市集聚区。(2)东部沿海、东北及西北部沿边、长江沿岸、陇海—兰新及宝成—成昆铁路沿线、京港澳高速公路样带城市经济外向发展路径差异明显。(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国家政策、旅游配套设施、第三产业比重、投资强度、人才聚集度等是影响城市经济开放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放度 城市发展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文超 吕传廷 周春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3,110,共8页
应用“城市政体”理论,对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动态博弈格局以及由此引起更新策略、法令及实施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进入城市更新领域,... 应用“城市政体”理论,对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动态博弈格局以及由此引起更新策略、法令及实施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进入城市更新领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政体”,可分为“管制型”、“增长型”和“服务型”3个阶段。台北市城市更新由早期“政府主导”模式演变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合作”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是其内在动力,并通过城市更新实践在城市空间上得以体现。认为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多元合作机制的构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利益群体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尤其应重视培育和发挥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政体 多元合作 台北市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春山 黄燕 闫文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疑似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胰腺囊腺癌的诊...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疑似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价值,并记录检查时间。结果 160例疑似胰腺囊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胰腺囊腺癌50例,良性肿瘤110例。CT检出胰腺囊腺癌45例,MRI检出胰腺囊腺癌48例;MRI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略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腺囊腺癌在CT上均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囊内见结节或线样分隔,囊壁清,部分囊内见实性成分;胰腺囊腺癌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至高信号,囊壁结节及实性部分信号与软组织信号相似,增强扫描囊壁和实性部分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 CT检查与MRI检查各有优势,在胰腺囊腺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均能够充分表现病灶影像学特征,为胰腺囊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国县(市)域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江 王建国 +12 位作者 张娟 杜茎深 杨燕英 周春山 郭仁忠 刘航 闫岩 王兴平 薛力 罗彦 吕晓蓓 陈怡星 王继峰 《建设科技》 2022年第7期52-54,共3页
研究以人民为中心、以“三农”为焦点,突出新发展理念和广大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首次提出县(市)域城镇化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补充完善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方向。研究全图景解析我国县(市)域城镇化的... 研究以人民为中心、以“三农”为焦点,突出新发展理念和广大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首次提出县(市)域城镇化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补充完善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方向。研究全图景解析我国县(市)域城镇化的演变机理,建立了分区域、分类型、多因子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县(市)域城镇化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框架,建立了“评估-校核-反馈-模拟”的持续性研究方法,提出了我国县(市)域城镇化发展的系统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对国家重要部门出台城镇化政策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市)域城镇化 县城建设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制度改革
下载PDF
MRI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春山 黄燕 单奔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6例临床确诊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憩室的位置,评估其与肝胆胰疾病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66个,其中乳头上型61个,憩室内型5个;伴... 目的探讨MRI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6例临床确诊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憩室的位置,评估其与肝胆胰疾病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66个,其中乳头上型61个,憩室内型5个;伴胆管扩张45例,胆管炎28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囊结石9例,胆囊炎15例,胰腺炎8例,胰管扩张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结论MRI可以明确诊断PAD,并清晰显示其相对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为评估其与肝胆胰疾病的关系并诊断Lemmel综合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MEL综合征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干旱区城镇化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春山 陈楷锐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8-592,共15页
通过CiteSpace对1984-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2703篇文献进行分析,利用发文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检测分析了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发文趋势、阶段划分、核心作者与机构网络、主题演变与历史热... 通过CiteSpace对1984-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2703篇文献进行分析,利用发文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检测分析了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发文趋势、阶段划分、核心作者与机构网络、主题演变与历史热点。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先升后降,可以划分出萌芽、快速、蓬勃、成熟4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贡献卓著的机构和学者。在知识演进中,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小城镇发展与乡镇企业、城镇化的过程与动力、兵团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以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研究主题,也依次出现了工业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小镇等历史热点。本文可以为反思干旱区城镇化提供理论成果,为促进干旱区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干旱区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住房需求意愿的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边艳 周春山 胡锦灿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2-842,共11页
以2014年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24个街道、50个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数据源,从住房需求意愿与区位选择方面分析了广州中产阶层住房选择,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产阶层住... 以2014年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24个街道、50个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数据源,从住房需求意愿与区位选择方面分析了广州中产阶层住房选择,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向中心城区"性;2)现居住现状(人均住房面积、现小区区位、现小区建成年代、现居住时间)、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子女数量)和经济水平(家庭年总收入、个人年总收入、私家车拥有量)等因素对中产阶层住房需求意愿具有显著影响;3)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个体因素(教育程度、户籍地)等要素对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4)制度因素、区位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着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层 住房选择行为 多元Logistics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规划公平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春山 王婕妤 张国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1,共7页
促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由单纯的规划工具向公共政策转型,更加重视空间配置的社会功能,寻求各主体利益的平衡,尝试抑制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其社会性和政治性得到明显体现。文章在系统梳理共... 促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由单纯的规划工具向公共政策转型,更加重视空间配置的社会功能,寻求各主体利益的平衡,尝试抑制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其社会性和政治性得到明显体现。文章在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共同富裕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规划公平的视角出发,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确保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共同富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公平 共同富裕 国土空间规划 区域差异 城乡融合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要素流动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春山 何雄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6,共7页
人口要素是社会要素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推动人口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开展对人口要素流动的研究并提出相应治... 人口要素是社会要素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推动人口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开展对人口要素流动的研究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有助于实现珠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要素流动的现状特征、人口要素流动与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要素流动的治理要求并提出治理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治理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海港型自由经济区演化趋势及对南沙自贸区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春山 王宇渠 《中国发展》 2019年第2期46-55,共10页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以海港为基础的自由经济区在全球经济版图中起重要作用。该文首先梳理海港型自由经济区的演化趋势:从港口贸易功能到向综合功能、从港区内部向港湾城市共生发展、从孤立自由港向港务联盟、从西欧发...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以海港为基础的自由经济区在全球经济版图中起重要作用。该文首先梳理海港型自由经济区的演化趋势:从港口贸易功能到向综合功能、从港区内部向港湾城市共生发展、从孤立自由港向港务联盟、从西欧发达国家逐步向各大洲演变。总体而言,海港型自由经济区的宏观代际演化主要受全球经济长波周期影响;而港区与湾区城市协作,软、硬件配套设施,港口创新与区域港务协作等因素,则在微观上为各个经济区提供发展动力。借鉴海港型自由经济区演化趋势与影响因素,根据南沙自贸区的发展特征及发展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南沙自贸区与湾区共生发展、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路一带"港口集群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港型自由经济区 演化 启示 广州南沙自贸区
下载PDF
城市品质系统框架建构与实践——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春山 罗利佳 +2 位作者 吴虑 许丽 刘立欣 《城市观察》 2021年第4期70-80,共11页
建设高品质城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关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与高水平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时代背景下的关键举措。城市品质提升涉及经济、文化、环境与社会多个维度,基于系统论的思维与方... 建设高品质城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关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与高水平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时代背景下的关键举措。城市品质提升涉及经济、文化、环境与社会多个维度,基于系统论的思维与方法,构建“要素—结构—功能”三层级系统提升框架。其中,要素层指城市品质的构成元素,结构层由外部主客体、实施路径与制度保障系统组成,功能层包含实用性、形象性、文化性三个层次。最后以广州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科学评价广州城市品质的水平及变化,围绕“筑牢结构”“聚焦短板”“凸显特色”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品质建设工程提供指引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质 内涵解析 系统论 系统框架 广州
下载PDF
快速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高 周春山 王少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7,共11页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2010年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作为快速增长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2010年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作为快速增长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次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②深圳人口增长的波动性较大且内部差异显著,各街道人口变动幅度在持续增大,快速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人口负增长地区则位于相对偏远地带。③深圳人口分布的热点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冷点区则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东部地区和光明新区,人口集中度较低,分布较为分散,人口重心呈现西北向移动的趋势,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由"1个高中心"演变为"1个高中心+1个外围中心"再到"1个高中心+2个外围中心"。④作为快速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并逐步迈向成熟阶段,人口变动模式处于绝对向心期向相对向心期发展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空间分布 时空演变 人口变动模式 快速移民城市 深圳
下载PDF
基于DSR模型的新疆入境旅游流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霞 翟思宇 +3 位作者 周春山 陈菲菲 李英明 孙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2,87,共8页
基于DSR模型构建入境旅游指标体系,以新疆2003-2017年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时序特征与系统间的作用关系,辨识未来新疆入境旅游的发展重点.结果显示:(1)2003-2017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驱动、状态、... 基于DSR模型构建入境旅游指标体系,以新疆2003-2017年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时序特征与系统间的作用关系,辨识未来新疆入境旅游的发展重点.结果显示:(1)2003-2017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驱动、状态、响应系统及DSR模型综合评价指数变化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跳跃式上升,响应系统发展大体滞后,其社会环境子系统滞后情况最为显著;(2)新疆入境旅游流驱动-状态-响应系统耦合度C∈[0.494,0.581],基本僵持在磨合阶段,表明系统之间作用能力弱;耦合协调度从严重失调逐渐提升为濒临失调,虽协调程度较低,但发展势头较好.综合来看,新疆需在注重目的地的建设基础上,从社会环境的创造和维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等提高方面来促进新疆入境旅游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DSR模型 耦合协调度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