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_(2)and O_(2)in situ Uranium Leaching
1
作者 YANG Yun ZUO Jinsong +5 位作者 QIU Wenjie WU Jichun QUE Weimin zhou genmao LIU Zhengbang WU Jian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86-994,共9页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CO_(2)and O_(2)in situ leaching(ISL)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uranium mining in China,not only because it solves carb...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CO_(2)and O_(2)in situ leaching(ISL)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uranium mining in China,not only because it solves carbon dioxide utilization and sequestration,but it also alleviates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However,significant challenges exist in assessment of CO_(2)footprint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s,due to complex geochemical processes.Herein this study conducts a three-dimensional,multicomponent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RTM)of a field-scale CO_(2)and O_(2)ISL process at a typical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in Songliao Basin,China.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enhouse gas(CO_(2))footpri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O_(4)^(2–))of the CO_(2)and O_(2)ISL,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chemical reaction network for uranium recovery at the field scale.RTM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ate of the CO_(2)could be summarized as injected CO_(2)dissolution,dissolved CO_(2)mineralization and storage of CO_(2)as a gas phase during the CO_(2)and O_(2)ISL process.Furthermore,compared to acid ISL,CO_(2)and O_(2)ISL has a potentially smalle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with 20%of SO_(4)^(2–)concentration in the aquifer.The findings improve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utilization in a long-term CO_(2)and O_(2)ISL system and provid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when considering complex geochem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geochemical process CO_(2)utilization
下载PDF
混合地质建模方法刻画复杂含铀砂层地质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学斌 祝晓彬 +8 位作者 翁海成 张宇 刘正邦 杨蕴 原渊 周根茂 吴吉春 李宏星 刘双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9,227,共9页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缺乏钻孔资料时容易出现突变现象。提出一种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层建模方法构建矿区层序清晰的标志地层,并确定地质模型标志层架构及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岩性建模方法构建具有复杂交互结构的含水层及含矿砂层;最后将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部分通过模型拼接,最终构建砂岩型铀矿床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北方某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含铀砂体及其围岩地质结构为例,依据提出的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采用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软件完成了复杂的含铀砂层地质建模,并与岩性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建模精度,可用于刻画含铀砂层非连续发育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复杂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地质结构 三维地质建模 地层建模 岩性建模 EVS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新疆某铀矿地浸井套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坡 杨立志 +2 位作者 赵利信 周根茂 李召坤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4期368-376,共9页
地应力变化导致套管损坏是地浸采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依托钻孔电视的扫描图像和饼状岩芯,并结合附近区域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对新疆某铀矿区的地应力特征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矿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为NNE16°,量值约为25.54 MP... 地应力变化导致套管损坏是地浸采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依托钻孔电视的扫描图像和饼状岩芯,并结合附近区域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对新疆某铀矿区的地应力特征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矿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为NNE16°,量值约为25.54 MPa。在测试深度范围内,三向主应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为S_(H)>S_(V)>S_(h),S_(H)/S_(V)为1.6~1.1,S_(h)/S_(V)为1.1~0.8,该地区在地壳浅部水平应力占主导地位。以UPVC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地应力是UPVC套管损坏的重要原因;泥岩蠕变会加剧地应力的不均匀度,加快UPVC套管的损坏。在非均匀地应力状态下,套管在720 m深度运行8年时塑性应变达14%,接近破坏塑性应变(15%),套管很可能发生破坏或过度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套管损坏 蠕变 套管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中毒离子交换树脂的解毒再生
4
作者 许影 周根茂 +2 位作者 丁叶 封宇 王立民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研究了铀水冶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原因及解毒再生。结果表明:溶液中的有机质及多硫酸盐引起树脂化学中毒,无机盐在树脂颗粒表面沉积造成树脂物理中毒;采用分步清洗法,可有效去除树脂污染物,实现中毒树脂解毒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对... 研究了铀水冶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原因及解毒再生。结果表明:溶液中的有机质及多硫酸盐引起树脂化学中毒,无机盐在树脂颗粒表面沉积造成树脂物理中毒;采用分步清洗法,可有效去除树脂污染物,实现中毒树脂解毒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对铀的吸附量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碱性溶液 中毒 解毒 再生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砂岩型铀矿的多源数据组织管理研究
5
作者 李宏星 周根茂 +3 位作者 陈碧华 刘正邦 翁海成 刘双民 《铀矿冶》 CAS 202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大量多源、综合性数据资源的支撑。针对数字化砂岩型铀矿对多源数据的需求,厘清了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设计建设、采冶生产和退役治理等全周期业务流程的数据来源及其... 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大量多源、综合性数据资源的支撑。针对数字化砂岩型铀矿对多源数据的需求,厘清了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设计建设、采冶生产和退役治理等全周期业务流程的数据来源及其特征,研究了数据分类及其组织结构,提出了数据分类编码方法和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框架,为建立砂岩型铀矿标准化数据体系和数据的统一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数字化 多源数据 分类 编码
下载PDF
地浸采铀水平井过滤器建造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坡 周根茂 +3 位作者 李召坤 牛庆和 杨睿 赵利信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为研究水平井技术在中国超深砂岩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研制了6种规格N80材质的割缝过滤器,其抗压强度均满足某矿床地浸采铀水平井的设计要求。选取规格∅104 mm、割缝数304条/m、缝宽0.6 mm的过滤器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和室内长距离注... 为研究水平井技术在中国超深砂岩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研制了6种规格N80材质的割缝过滤器,其抗压强度均满足某矿床地浸采铀水平井的设计要求。选取规格∅104 mm、割缝数304条/m、缝宽0.6 mm的过滤器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和室内长距离注水试验,结果表明:该过滤器在0~9.6 m距离内,溶液压力稳定、全段几乎无压降,可实现水平井均匀布液。割缝过滤器在新疆某矿床地浸采铀水平井的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注液量为23.61 m^(3)/h;按水平段距离布置5口注液直井计,相当于直井单孔注液量为4.72 m^(3)/h,其注液量较常规直井提高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水平井 割缝过滤器 注液
下载PDF
地浸“水平井注-直井抽”井场流场数值模拟与井网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召坤 周根茂 +4 位作者 李坡 常江芳 杨睿 赵利信 刘佳佳 《铀矿冶》 CAS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水平井注-直井抽"井场二维、三维模型,探究了流场渗流特点,以最小化浸出死角为目标优选了井网布置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水平井作为注液井可以形成线性驱替,有效提高注液效率,避免浸出死角;重力...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水平井注-直井抽"井场二维、三维模型,探究了流场渗流特点,以最小化浸出死角为目标优选了井网布置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水平井作为注液井可以形成线性驱替,有效提高注液效率,避免浸出死角;重力对渗流场的影响较小,水平注液井应布置在含矿含水层的中部位置;"水平井注-直井抽"井场最优井间距:直井与水平井的间距为35m;直井与直井的间距为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流场 井网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CO2+O2地浸铀矿山淋洗工艺改进
8
作者 王亮 周根茂 赵海军 《铀矿冶》 CAS 2020年第4期261-267,共7页
针对CO 2+O 2地浸铀矿山淋洗工艺,分析了强化吸附引起的淋洗拖尾和树脂吸附有机物含量增加、酸化耗酸物质的由来等问题,开展了碱法淋洗与酸法淋洗工艺、淋洗剂配方、淋洗剂浓度、接触时间以及2种淋洗工艺沉淀过程等研究。试验表明,酸法... 针对CO 2+O 2地浸铀矿山淋洗工艺,分析了强化吸附引起的淋洗拖尾和树脂吸附有机物含量增加、酸化耗酸物质的由来等问题,开展了碱法淋洗与酸法淋洗工艺、淋洗剂配方、淋洗剂浓度、接触时间以及2种淋洗工艺沉淀过程等研究。试验表明,酸法淋洗效果总体上优于碱法淋洗,能有效实现铀和有机物的分步淋洗,淋洗效率提高近一倍,淋洗-沉淀成本降低40%以上;酸法淋洗工艺得到的产品质量更好,产品颜色明显改善,由原来的棕黄色转为亮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 淋洗 离子交换
下载PDF
探采结合技术在新疆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
9
作者 丁印权 段柏山 +3 位作者 周根茂 徐丽文 马骥 秦淦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以新疆蒙其古尔P0线以西的矿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矿体变化系数大、埋藏深、赋存条件复杂、规模化开发困难等问题,采用勘探钻孔与生产钻孔相结合的“探采结合”一体化模式,使勘探钻孔的利用率达到了61%,节约了钻孔投入成本,提高了资源质... 以新疆蒙其古尔P0线以西的矿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矿体变化系数大、埋藏深、赋存条件复杂、规模化开发困难等问题,采用勘探钻孔与生产钻孔相结合的“探采结合”一体化模式,使勘探钻孔的利用率达到了61%,节约了钻孔投入成本,提高了资源质量,缩短了矿床建设周期,减少了植被破坏,做到了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为复杂砂岩地浸铀矿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探采结合 地浸 井型 井距 井网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