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及数理模型
1
作者 周能武 卢双舫 +11 位作者 张鹏飞 林子智 肖佃师 陆加敏 朱映康 刘彦成 林利明 王民 姜新雨 刘阳 王子轶 李文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3-1244,共12页
致密气的气-水分布和产出非均质性虽已从实验和地质观察角度总结了相应认识规律,但一直缺少定量的数理模型揭示其聚集机理。从驱替-核磁物理模拟、考虑物质平衡和力学平衡的数值模拟以及实际地质观察3方面论证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结果... 致密气的气-水分布和产出非均质性虽已从实验和地质观察角度总结了相应认识规律,但一直缺少定量的数理模型揭示其聚集机理。从驱替-核磁物理模拟、考虑物质平衡和力学平衡的数值模拟以及实际地质观察3方面论证致密气充注聚集机理,结果显示致密气充注聚集时会在源-储界面附近优先形成含气饱和度稳定带,气源不足时,从源-储界面起,依次形成含气饱和度降低带和未充注带。源岩条件越好,排气量越多、超压越大,致密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和降低带越厚,整体含气饱和度越高;源岩条件有限时,致密储集层条件越好,孔渗越高、孔喉越大,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和降低带厚度越薄,但含气饱和度高。致密气“甜点”有利层段发育在靠近源岩的优质储集层中,对应含气饱和度稳定带。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吻合了驱替-核磁物理模拟结果,并合理解释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皇甫致密气区的气-水分布和产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充注聚集机理 数理模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皇甫地区
下载PDF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2
作者 zhou nengwu LU Shuangfang +11 位作者 ZHANG Pengfei LIN Zizhi XIAO Dianshi LU Jiamin ZHU Yingkang LIU Yancheng LIN Liming WANG Min JIANG Xinyu LIU Yang WANG Ziyi LI Wenb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411-1425,共15页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heterogeneit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ummarized from experimental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but the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q...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heterogeneit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ummarized from experimental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but the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quantitatively by mathematical model. The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ere reveal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simul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displa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idering material and mechanical equilibria, as well as actual ge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 migrates into tight rocks to preferentially form a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zone near the source-reservoir interface. When the gas source is insufficient, gas saturation reduction zone and uncharged zone are formed in sequence from the source-reservoir interface. The better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with more gas expulsion volume and higher overpressure, the thicker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reduction zones, and the higher the overall gas saturation. When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are limited, the better the tight reservoir conditions with highe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larger pore throat, the thinner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reduction zones, but the gas saturation is high. The sweet spot of tight gas is developed in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near the source rock, which often corresponds to the gas saturation stabilization zon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y mathematical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displacement, and reasonably explain the gas-water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 of deep reservoirs in the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Linxing-Huangfu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mathematical model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Linxing-Huangfu area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油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标准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能武 卢双舫 +9 位作者 王民 黄文彪 肖佃师 焦晨雪 王璟明 田伟超 周磊 陈方文 刘薇 汪志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949,共11页
基于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砂岩、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和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表征结果,利用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试油产能法、力学平... 基于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和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砂岩、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和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表征结果,利用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试油产能法、力学平衡法对致密油的理论下限、成藏下限、有效渗流下限和成储上限进行厘定;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比不同致密储集层孔喉结构差异,确定致密储集层分级界限,并分析与成储界限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致密储集层与常规储集层的分级界限对应物性上限,Ⅱ类与Ⅲ类致密储集层的分级界限对应有效渗流下限,Ⅲ类与Ⅳ类致密储集层的成储界限对应成藏下限,理论下限对应致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的界限。分级评价标准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致密油产量受控于致密储集层类型,Ⅰ类和Ⅱ类致密储集层是致密油高产的有利层段。图8表3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致密储集层 成储界限 分级评价标准 甜点评价 松辽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全孔喉直径表征及其意义——以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龙26外扩区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薇 卢双舫 +5 位作者 王民 张世祥 刘洋 周能武 关莹 王海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1,103,123,124,共14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龙26外扩区青山口组二、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微观全孔喉直径分布进行定性及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超低...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龙26外扩区青山口组二、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微观全孔喉直径分布进行定性及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超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和方解石溶蚀孔、晶间微孔和少量微裂缝,除压实作用外,方解石胶结和黏土矿物充填原生粒间孔是造成物性差的重要原因。厘定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附三种实验联合表征的孔喉直径分布拼接点,用恒速压汞实验表征直径大于230nm的孔喉;用高压压汞实验表征直径介于20~230nm的孔喉;用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表征直径小于20nm的孔喉;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直径为2~600nm,主要介于100~400nm,伴有极少量直径为200~600μm的孔隙,属于Ⅱ-Ⅲ类致密储层;小孔喉对致密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不大,但不能忽视对致密储层储集性的贡献。该研究结果为龙虎泡油田优质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全孔喉直径表征 致密砂岩 高台子 龙26外扩区 龙虎泡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南4井区百口泉组砾岩致密油藏地质“甜点”测井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焦晨雪 王民 +9 位作者 高阳 黄文彪 卢双舫 关莹 钱根葆 覃建华 周能武 田伟超 汪志璇 徐建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为了有效评价砾岩致密油藏“甜点”分布,针对砾岩致密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甜点”识别困难等问题,对风南4井区砾岩致密样品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开展地层条件下的恢复校正,并结合阿尔奇公式以及动态地层水电阻率评价模型建立... 为了有效评价砾岩致密油藏“甜点”分布,针对砾岩致密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甜点”识别困难等问题,对风南4井区砾岩致密样品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开展地层条件下的恢复校正,并结合阿尔奇公式以及动态地层水电阻率评价模型建立相应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含油孔隙度参数,刻画单井垂向含油非均质性从而实现砾岩致密油藏地质“甜点”测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地表检测值,地层条件下孔隙度减少约12.5%,含油饱和度增加9.3%左右;砾岩油藏“甜点”主要分布在T1b21及T1b3段,以II类“甜点”为主,其次为I类“甜点”。地质“甜点”的识别与评价可为玛湖地区砾岩致密油藏井位部署及水平井轨迹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致密油藏 地质“甜点” 测井评价 含油非均质性 玛湖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微观孔隙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民 焦晨雪 +7 位作者 李传明 李政 周能武 李进步 卢双舫 田福春 郝桂宪 石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9,共8页
孔体积、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非均质性刻画是页岩油勘探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探讨页岩孔隙多重分形特征、分形参数与孔隙参数和页岩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孔体积、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非均质性刻画是页岩油勘探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探讨页岩孔隙多重分形特征、分形参数与孔隙参数和页岩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孔径分布存在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孔径分布的非均质性主要与孔隙比表面积有关;Hurst指数越大,渗透率越大。除多重分形谱的右半偏参数和左右半偏参数之差与其他分形参数相关性较差外,多重分形参数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信息维数、关联维数均与Hurst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ausdorff维数、左半偏参数和多重分形谱峰宽等其他参数均呈负相关关系;信息维数、关联维数和Hurst指数等多重分形参数均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呈正相关关系,除右半偏参数外,其他多重分形参数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呈负相关关系;多重分形参数与页岩矿物组成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 低温氮气吸附 页岩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子智 卢双舫 +6 位作者 常象春 李俊乾 张鹏飞 周能武 张宇 王军杰 黄宏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为揭示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低温氮气吸附-解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有机碳测定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厘清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陆相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石... 为揭示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低温氮气吸附-解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有机碳测定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厘清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陆相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粒内孔、长石溶蚀孔和颗粒边缘孔,有机孔隙不发育。氮吸附曲线主要呈现为Ⅳ类吸附曲线,发育H2和H3两类迟滞回线,其中H3型比表面积较低,平均孔径较大,宏孔含量较高。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宏孔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介孔贡献。孔径分布呈现双峰态,左峰约为2.7 nm,右峰分布在20~70 nm。页岩发育两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显示H3型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较弱。孔隙结构主要受矿物组成控制,与TOC无明显相关性,微孔含量与比表面积越高,宏孔含量与平均孔径越高,页岩孔隙结构越复杂,越不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及产出。陆相页岩因沉积环境控制下赋存的腐殖型有机质,从本质上影响了其孔隙空间、孔隙结构及页岩气富集特征,与海相页岩区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低温氮气吸附–解吸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断陷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其木来克一带晚二叠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2 位作者 杨有生 周能武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0-1051,共12页
对东昆仑其木来克一带的花岗质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74.6±1.2Ma,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年龄271.2±0.6Ma,认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钙碱性、弱过铝质(A/CNK=0.99~1.1)特征;... 对东昆仑其木来克一带的花岗质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74.6±1.2Ma,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年龄271.2±0.6Ma,认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钙碱性、弱过铝质(A/CNK=0.99~1.1)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图表现为左陡右缓,具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亏损,结合构造环境认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属于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开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与此同时洋中脊还在持续扩张,表明此时的特提斯洋已处于消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定量表征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浩 卢双舫 +2 位作者 王民 周能武 程泽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7-1504,共8页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技术是研究致密储层非均质性最直观的方法,但存在视域代表性的问题。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致密储层为例,基于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定量揭示了不同类型致密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技术是研究致密储层非均质性最直观的方法,但存在视域代表性的问题。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致密储层为例,基于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定量揭示了不同类型致密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同时发育少量微裂缝;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同样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有机孔和微裂缝相对较少。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结合,探讨了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等致密储层的矿物微观非均质性和孔隙微观非均质性。其中边长为160,300,300和1000μm的正方形视域面积可以分别作为上述4种岩性致密储层矿物微观非均质性代表视域面积;边长为200,300,300和800μm的正方形视域面积可以分别作为上述4种岩性的孔隙微观非均质性代表视域面积。由此可见,不同岩石类型的致密储层,其微观非均质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砂岩微观非均质性>泥质粉砂岩、页岩微观非均质性>泥岩微观非均质性。综合矿物微观非均质性和孔隙微观非均质性,可将边长为200,300,300和1000μm的正方形视域面积分别作为研究区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致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代表视域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微观非均质性 大视域拼接技术 致密储层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阿克苏库勒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限——来自辉长岩岩墙和枕状玄武岩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有生 陈邦学 +2 位作者 朱志新 周能武 陈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9-381,共13页
康西瓦-苏巴什-鲸鱼湖混杂岩带作为昆仑造山带一条重要的混杂岩带,通常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的残存带,其形成时限一直受到地质界的密切关注。在该带新识别出一套蛇绿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蛇绿岩铁镁质单元中辉长岩的年龄为... 康西瓦-苏巴什-鲸鱼湖混杂岩带作为昆仑造山带一条重要的混杂岩带,通常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的残存带,其形成时限一直受到地质界的密切关注。在该带新识别出一套蛇绿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蛇绿岩铁镁质单元中辉长岩的年龄为270.3±0.7Ma(MSWD=0.65),枕状玄武岩年龄为263.4±7.4Ma(MSWD=1.5),属于晚二叠世,代表蛇绿岩的形成年龄。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区域背景等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属于典型的MORB型蛇绿岩。结合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构造环境及同位素年龄讨论,认为古特提斯洋主洋盆至少持续到晚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阿克苏库勒蛇绿岩 辉长岩 枕状玄武岩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西段库拉甫河岩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能武 陈邦学 +4 位作者 杨有生 郭新成 朱志新 陈甜 白权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7-766,共10页
对东昆仑西段库拉甫河岩组火山岩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量元素MgO、FeO含量较高,TiO2和K2O含量分别为1.12%、0.63%,与岛弧拉斑玄武岩(0.84%、0.43%)接近;微量元素具有Sr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略亏损,P无明显分馏或未分馏的特征,... 对东昆仑西段库拉甫河岩组火山岩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量元素MgO、FeO含量较高,TiO2和K2O含量分别为1.12%、0.63%,与岛弧拉斑玄武岩(0.84%、0.43%)接近;微量元素具有Sr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略亏损,P无明显分馏或未分馏的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良好的同源性(配分曲线变化规律近似一致),且与富集型洋脊玄武岩配分趋势一致。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来源于与岛弧相关的富集地幔。利用锆石U-Pb测年获得2组年龄,其中一组年龄为688.7±5.1Ma,代表捕获晶年龄,另一组年龄483.4±3.3Ma为结晶年龄,代表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属于早奥陶世。结合其构造环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年龄数据,认为其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环境下的产物,且原特提斯洋俯冲至少持续到早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锆石U-PB测年 构造演化 东昆仑
下载PDF
喀拉昆仑火烧云一带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能武 陈邦学 +2 位作者 邓中飞 桑明帅 白权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0-1002,共13页
喀拉昆仑火烧云北火山岩发育在乔尔天山断裂附近,玄武岩体和安山岩体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玄武岩和英安岩的Si O2含量分别为48.84%~52.44%和62.22%~65.63%,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面,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 喀拉昆仑火烧云北火山岩发育在乔尔天山断裂附近,玄武岩体和安山岩体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玄武岩和英安岩的Si O2含量分别为48.84%~52.44%和62.22%~65.63%,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面,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Al2O3含量较低,MgO、Ca O、Ti O2含量较高,Sr、Ba、K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无亏损。英安岩具有相对较高的Al2O3、Na2O、K2O含量,较低的MgO、Ca O、Ti O2含量;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显示典型岛弧环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同属钙碱系列,形成于弧后盆地,属同源演化,英安岩为玄武岩结晶分异的产物。通过对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获得流纹岩形成年龄为(195.5±1.1)Ma,属于早侏罗世。通过对该区域构造演化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乔尔天山一带盆地整体可能处于弧后盆地的发育阶段,盆地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未被拉断,没有洋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昆仑火烧云 双峰式火山岩 玄武质岩石 英安岩
下载PDF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早二叠世乌郎组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3 位作者 周能武 白权金 黄基汉 郑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76,共13页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基性与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其SiO2含量分别为41.89%~52.75%和74.79%~78.51%,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的基性单元属于碱性系列,酸性单元属于钙碱性系列。对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基性与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其SiO2含量分别为41.89%~52.75%和74.79%~78.51%,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的基性单元属于碱性系列,酸性单元属于钙碱性系列。对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其形成年龄为(294.2±0.8) Ma,属于早二叠世,其εHf(t)为较高的正值(8.0~17.1),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Hf)平均值为468Ma。通过对加满特一带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探讨,表明其不属于同源岩浆演化成因,其中玄武岩是富集石榴石地幔源区发生了尖晶石相橄榄岩向石榴石相橄榄岩过渡相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岩是亏损地幔源底侵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者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西天山在早二叠世已经进入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双峰式火山岩 流纹岩 玄武岩
下载PDF
First Report of Zircon U-Pb 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 Evidence of the Heluositan Group Granulite in West Kunlun, Xinjiang
14
作者 GUO Xincheng CHEN Bangxue +2 位作者 zhou nengwu GAO Jun ZHENG Yuz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68-869,共2页
Objective As the uplift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lock,the Tiekelike block consists mainly of a set of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with granulite and gneisses.The Heluositan group-complex is the most... Objective As the uplift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lock,the Tiekelike block consists mainly of a set of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with granulite and gneisses.The Heluositan group-complex is the most ancient rock series in the area,and is a key area for study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Tarim craton.LA-ICP-MS zir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同位素 锆石 Hf 证据 LA-ICP-MS 西方 年表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5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3 位作者 周能武 白权金 李超 张洪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91,共15页
采用LA-ICP-MS法分析了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一带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获得该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832.3±3.3)Ma(MSWD=2.8,n=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 采用LA-ICP-MS法分析了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一带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获得该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832.3±3.3)Ma(MSWD=2.8,n=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K、Sr、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等;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29.88×10^(-6)~63.57×10^(-6)),具有弱Eu正异常(δEu=0.87~1.39),整体配分模式与下地壳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指示832 Ma该区洋壳已经开始俯冲,使得这一地区的地壳加厚,同时地幔柱的上涌加热作用导致古老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该期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花岗岩 罗迪尼亚超大陆 塔里木克拉通 库鲁克塔格
下载PDF
Limits and gra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in typical continental basins of China
16
作者 zhou nengwu LU Shuangfang +9 位作者 WANG Min HUANG Wenbiao XIAO Dianshi JIAO Chenxue WANG Jingming TIAN Weichao zhou Lei CHEN Fangwen LIU Wei WANG Zhix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089-1100,共12页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pore-throat characterization of typical continental tight reservoirs in China,such as sandstone of Cretaceous Qingshankou and Quantou formations in Songliao Basin,NE China sandy conglomerate o...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pore-throat characterization of typical continental tight reservoirs in China,such as sandstone of Cretaceous Qingshankou and Quantou formations in Songliao Basin,NE China sandy conglomerate of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Mahu area and hybrid rock of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er sag of Junggar Basin,NE China the theoretical lower limit,oil accumulation lower limit,effective flow lower limit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defined by water film thickness method,oil bearing occurrence method,oil testing productivity method and mechanical balance method,respectively.Cluste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pore-throat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ight reservoirs,determine the grading criterion of tight reservoirs,and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limit of reservoir 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ight reservoir and conventional reservoir corresponds to the upper limit of physical properties,the boundary of classⅡand classⅢtight reservoirs corresponds to the lower limit of effective flow,the boundary of classⅢand classⅣtight reservoirs corresponds to the lower limit of reservoir forming,and the theoretical lower limit of tight reservoir corresponds to the boundary between tight reservoir and non-reservoir.Finally,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grading evaluation criterion show that the tight oil productivity is highly controlled by the type of tight reservoir,and classⅠand classⅡtight reservoirs are the favorable sections for high production of tight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oil tight reservoir reservoir formation limit gra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sweet spot evaluation Songliao Basi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有效气源岩下限与储层分级评价
17
作者 王子轶 刘彦成 +5 位作者 林利明 谢岚 周能武 刘阳 刘帆 卢双舫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0-1725,共16页
基于物质平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气田上古生界源岩的排气强度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建立源岩排气强度与TOC含量的关系,确定出临兴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有效源岩TOC下限分别为2.2%、3.3%、6.3%;神府地区本溪组和太原组有... 基于物质平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气田上古生界源岩的排气强度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建立源岩排气强度与TOC含量的关系,确定出临兴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有效源岩TOC下限分别为2.2%、3.3%、6.3%;神府地区本溪组和太原组有效源岩TOC下限分别为6.3%和9.0%,山西组源岩无法有效排气,属于无效源岩。基于试气产能法与力学平衡法厘定出临兴—神府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储层界限,以此为依据对储层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其中,常规储层:孔隙度>15%,渗透率>0.78×10^(-3)μm^(2);一类致密储层:孔隙度为8%~15%,渗透率为(0.3~0.78)×10^(-3)μm^(2);二类致密储层:孔隙度为6%~8%,渗透率为(0.1~0.3)×10^(-3)μm^(2);三类致密储层:孔隙度<6%,渗透率<0.1×10^(-3)μm^(2)。综合气源岩下限、储层分级评价、测井评价与产能分析结果,表明临兴—神府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品质、储层质量、层间断层输导通道3个要素的区别配置是天然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源内和近源层系中临近有效源岩的常规/一类致密储层含气饱和度通常较高,易获得产能;远源层系中和层间断层输导通道匹配的常规储层的含气饱和度相对较高,可作为勘探目标,层间断层稀疏发育区域的远源层系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烃源岩评价 储层分级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原文传递
致密砂砾岩成储界限及分级评价标准——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
18
作者 王军杰 卢双舫 +5 位作者 林子智 周能武 张鹏飞 黄宏胜 郅琪 李柏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成藏下限、有效渗流下限和成储上限,根据不同成岩作用主控因素下的孔渗关系确定成储界限物性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划分储层类型,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测井资料将分级评价标准进行应用,为研究区致密气甜点区优选提供依据。将沙河子组砂砾岩分为常规储层、Ⅰ—Ⅳ级致密砂砾岩储层和非储层,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其中,常规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Ⅰ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8%~9%,渗透率为(0.01~0.05)×10^(-3)μm^(2);Ⅱ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5%~8%,渗透率为(0.001~0.01)×10^(-3)μm^(2);Ⅲ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3.5%~5%,渗透率为(0.2~1)×10^(-6)μm^(2);Ⅳ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2%~3.5%,渗透率为(0.05~0.2)×10^(-6)μm^(2);非储层的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05×10^(-6)μm^(2)。致密砂砾岩气产量受控于致密储层类型;Ⅰ级、Ⅱ级致密储层是致密气高产的有利层段;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安达—宋站地区有利储层厚度较大,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砾岩气 成储界限 分级评价 甜点评价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